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999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66.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毕业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xxxxxx学院 专 业 工业工程 题 目: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指导教师: xxxxxxxxxx 评阅教师: 2xxx年6月 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已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企业管理的一股新潮流。本文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新的内涵、特点及在新经济时代下出现的全球技术创新新趋势。从而引用双环汽车技术创新之成功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进一部说明我国企业要想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和强度。其次针对我国技术创新的特点,提出了我国企业目前如何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2、最后文章对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未来和发展作了总结性的评论,同时也对以后需要在哪几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几点看法。关键词 技术创新 文化 市场 人才 毕 业 论 文 外 文 摘 要Title SME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 Modern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 rely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already

3、, strengt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come a world new trend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lready. This text has proposed intension , characteristic and new trend of glob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ppearing in new economic era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first. I quote successful case of Shuangh

4、uan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make a concrete analysis ,to explain that if one enterprise want to maintain a leading position of itself must invest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nsity powerfully. Secondly,direct to characteristic of our countrys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propose some sugges

5、tions that our country how to realize som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tter at present. Finally ,the page to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the futur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new economic era, meanwhile ,I give some advices about which respect need to carry on deep resear

6、ch and discussion afterward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ulture Market Talents目 录1 引言11. 1 20世纪的现代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11. 2 21世纪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2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421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投入422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启示63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现状63. 1 中小企业概述及特征632 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与管理73. 3 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作用和影响84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

7、框架的必要性84. 1 有利于培养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84. 2 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 95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框架主要包括的内容95. 1 以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行为为主95. 2 以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为中小企业105. 3 以技术创新政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保障 105. 4 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 115. 5 为中山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125. 6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125. 7 建立技术成果转化评估的中介服务125. 8 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135. 9 加强法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制保障135. 10 营造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146

8、我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实践过程 147. 我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所取得的成绩157. 1 科技进步环境评价157. 2 科技活动投入评价167. 3 科技活动产出评价177. 4 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187. 5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评价197. 6 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的认识208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主要类型与实例218. 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主要类型218. 2 技术创新与管理在双环汽车的具体实施22结 论24致谢25参考文献261 引言20世纪,人类科学知识的空前积累,技术创新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值,奇迹般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与此同时,人类社会

9、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冲突、变革和动荡,出现了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等方面国际关系的裂变和重组。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与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浪潮的起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南北两极分化的加剧,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灾难性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枯竭等,都将作为20世纪人类文明的遗产对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与挑战。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考察纵贯100年来技术创新的历史轨迹,分析它给予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以及所带来的种种矛盾与新的挑战,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20世纪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本质、特征与规律,以及技术与科学、社会的相互作

10、用的关系等,展望21世纪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及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1.1 20世纪的现代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进入20世纪,人类在技术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成就:在合成化工、能源与环保、材料与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微电子与光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与通讯网络、科学仪器与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技术与微机电系统等领域中,高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成为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促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了三大差别,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为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方法与

11、手段,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与进步。1)现代技术的创新解放与拓展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人类的体力和脑力一般是通过创造和使用工具发挥作用的,生产工具进步的标志一般由制作工具的材料、结构、动力以及动力传递与控制这四个因素所决定,其中尤以动力传递与控制因素最为重要。2)现代技术的创新拓展了人类活动的时空继铁路运输业发展之后,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和规模化生产以及高速公路的出现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其后果不仅扩展了人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流通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城乡发展的整体格局,带动了制造技术与管理工程的现代化,推动了材料与制造产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经济的持续繁荣。汽车和高速公路已成

12、为国家与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3)现代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20世纪,抗菌素和免疫疗法的发明与发展使人类基本摆脱了传染病的因扰;维生素和氨基酸的人工提取与合成提高了人类的营养水平;各种医疗诊断与治疗仪器及其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使人类有可能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上,充分而准确地以数据和图像形式获取反映人体健康与病变所形成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显著提高了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水平。4)现代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水平20世纪,人类除了开发利用传统的自然资源农产品、矿产业化石能源满足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越来越多的需求以外,最

13、值得一提的是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为基础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发明与发展。性能多样的金属材料、高等陶瓷、功能晶体、碳素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发明相继问世,并已成为现代能源、运载工具以及一切民用与国防装备的基石。至今世界上的结构与功能材料已有数十万种,并继续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递增。1.2 21世纪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21世纪,技术创新活动将活跃在以下五个层面,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深刻影响,为最终实现为人类造福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1)信息技术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将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以计算机与宽带通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在容量、带宽、速度、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量子物理、凝聚

14、态物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将为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材料与器材;人们将最终突破人与人之间、人机之间的语言文字障碍,实现计算机/网络跨越不同语言文字的直接交互,将实现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生物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数学,脑与认识科学的进展将可能引发计算机结构、网络通讯模式以及信息表达与处理方式新的革命,信息技术将为数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天文与地球科学,洁净、安全、可再生能源、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等提供新的研究方式、工作平台、数据库和数值建模与处理方法,将衍生出新的交叉科学与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3S系统将发展为数字地球系统,从而为全球生命元素循环、全球资源生态环

15、境、全球自然灾害、全球经济与交通运输及国防提供可靠的技术平台。信息技术将继续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与空前的影响力、渗透力,改变人类经济发展形态、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学习与认识形式、政府与企业管理以及文化传播与交融的形式。2)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可以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在认识自身起源与演化、脑与神经的结构发育、功能发展以及认知与信息传递、处理、存储本质等方面将取得重大进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神经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等学科的进展将使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遗传、发育与衰老、代谢与免疫、生态与进化,以及生物多

16、样性的演变规律,从而将宏观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联接与统一起来。 3)物质科学将跨越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产生新的高技术前沿由于21世纪的物质科学将跨越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量子理论、分子生物学、物理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信息生物学的进展将把量子论推进到新的阶段;极端条件下的物性及相互作用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在纳米空间尺寸度、飞秒时间尺度物理条件下的物质运动、结构与相互作用规律,由此将可能给材料、能源、信息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监测技术以及微机电系统技术新的发展,人们将进入分子、原子调控、组装乃至自组装的时代。人类将会不断创造与制备超纯、超强度、智能化,具有自适应、自补

17、偿、自组装能力的材料和可再生循环、可自然降解的多样化生态环境友好的结构与功能材料。人们将发展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并发展可再生能源,洁净、高效、安全的核反应堆,将开发实现商业化聚变能源,将发展并应用洁净、高效经济的氢能和相应电站及新一代运载工具。4)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带来先进制造时代由于材料、工艺、计算机及宽带网的进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1世纪的制造业将进一步采用虚拟现实设计、全球并行设计、向计算机集成制造和全球虚拟制造系统方向发展。纳米技术将带来材料和微细加工新的变革,制造技术将从传统的工厂、车间的屋顶下走向全球。以信息、工艺与管理的计算机集成为特征,以社会生产要素与市场行销和服务

18、相结合的虚拟工厂将形成全球制造体系的补充。由于当代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功能性产品将被功能艺术性产品所代替,大批量、同造型的产品将被多品种、小批量,甚至单件定制的所替代。制造业的全盘自动化将被以人为核心、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机一体智能制造系统所代替。未来的制造业将全面进入柔性、智能、敏捷、精益、绿色、艺术化、全球化、人性化的先进制造新时代。5)为技术造福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奠定基础技术最终要为造福于人类服务,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21世纪将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居住、自然生态环境和有关远程诊断、监护、治疗、手术、康复、保健和健身的技术。综合智能大厦、智能家庭及办公系统技术

19、,以及生态环境监控与治理技术等,亦将得到长足发展。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是终身学习的时代,远程教育设备、智能电子出版虚拟影视制作技术、高品质的多维数字声像技术等将得到进一步创新及普及。以信息、生物和纳米为代表的21世纪的技术发展,将引发一系列新的信息安全、生物与生态安全、生命与健康安全、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问题和对技术伦理道德的挑战,可能带来新的南北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成为强权和国际犯罪集团的工具。因此,21世纪技术发展不仅需要弘扬科学精神,更要弘扬与发展人文精神,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共享、分享人类技术创新成果和建立并共同完善共同的道德准则与法制理念,这样才能使技术发展避免可能的、空前的负面

20、影响,才能缩小数字和知识鸿沟,才能使技术创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繁荣造福1,2,3,4。2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当今的世界在客观上是发达国家领导了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主流,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从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和发展中国家的落后都是暂时的,关键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的技术基础好,科研条件优越,有雄厚的资金做为后盾,吸引了大批的人材。而发展中国家中的大部分都是从战争的创伤中摆脱出来的新兴国家,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不可能像发达国家一样主要靠大投入来发展自己的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主要的表现为高投入,高

21、产出,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其投入的范围也往往不也不是基础产业而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比如航空航天、生物基因工程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他们的创新与管理也代表世界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主要潮流5,6,7。2.1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投入各国技术创新系统各有不同,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其技术创新系统,一般是以企业为主体,科技资源配置主要分布在企业中,政府在技术创新中间接调控;另一类是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政府为主导,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政府直接管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政府对技术创新直接干预。每一类中技术创新系统结构不尽相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尤其在政府

22、的功能作用上,往往介于上述两类之间8,9。2.1.1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人才投入日本是20世纪的最后30年里经济发展呈现巨幅起落的国家,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日本近几年来研究开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2.76%上升到1999年的3.1%,平均百分率也居世界领先水平。日本研发经费的投资方向和侧重点在企业。1997年初桥本内阁提出了以“变革和创新”为核心,从“经济”大国迈向“科技”大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它所强调的“变革”,是从过去的重技术开发、轻基础研究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在科研和开发方面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的步伐;它所强调的“创新”,是指科学研究上具有国际领先

23、水平的知识创新,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技术创新,以及新知识、技术的扩散、推广和转移。在2001年度开始实施的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进一步明确提出科技立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强调重视基础研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其研究开发费用上升趋势表明了这一点。韩国和我国的技术进步一样都是建立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之上,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有许多可取之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韩国技术创新的重点在于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主体的作用,企业的R&D 投入由1989年的约28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约133亿美元,在国家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自90年代以来都达80%以上,超过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韩国的科技经费一直保持相

24、当高的水平,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发展高科技的需要,科研经费更是大幅度增加,R&D 投资占GDP 的比重呈递增之势。从1980年起,美国的企业R&D投入一直占全美R&D支出总额的第一名。美国大企业形成的优势与其每年占全球近二分之一的、数量庞大的R&D支出密不可分。有数量巨大的R&D 支出作保证、吸引来自全球、数量庞大的各类人才作依靠,在雄厚物质基础之上及正确宏观政策指引下,美国拥有了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其连续112个月增长的经济更进一步确立于其全球领先的角色。对照我国的R&D 支出,我国1996-1998年3年间的R&D 支出平均增幅达到12.4%,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

25、,而且R&D/GDP 值也由1996年的0.6%上升到1998年的0.69%,但由于R&D经费基数过小,所以与美国同期相比,在R&D 经费支出相对值(R&D/GDP)方面,美国(3年平均值2.60%)是中国(3年平均值为0.65%)的4倍,R&D绝对值方面,美国3年总投入是中国3年总投入的50倍。1988-1997年的10年间,西方七国在研发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资,经费的来源及投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科技支出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10年中R&D 支出占GDP 的比例平均为2.16%,而日、美、德、法四国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2.25%。二是从R&D 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来看,企业是各国

26、投资的主体。10年中,西方七国R&D 经费一半以上来自于企业。美国和德国的R&D 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比例均在60%以上,日本高达70%以上。从R&D经费投入的对象看,七国R&D经费平均65%被投入到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中。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国际竞争力报告(2000、2001),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为第30、33位,但其中的子指标,中国企业间技术合作状况排名为35、49位,低于所有发达国家,企业界与院校间合作研究的充分程度排名为第30位,除了好于意大利外,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企业技术开发财力资源限制程度,得分排名41位,这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位次。

27、反映出我国技术创新系统中各方协同性的欠缺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2.1.2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人才投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才资源是各国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支优秀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为此,世界各国都把争夺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纷纷调整人才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有资料显示,在德国马普(MAX PLANCK)的78个研究所的270位所长中,有四分之一多是来自国外,在东部的州,这一数字更高,达到60%。至2005年1月,马普总人数为12153人,其中:4113为科学家,有26.4%

28、来自国外;在10421位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助理、访问科学家等中有51.9%来自国外。日本为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加快了引进外国人才的步伐,计划在本世纪头10年,采取各种措施,使外籍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美国通过移民政策吸引的全世界科技人才对美国科技和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是众所周知的。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统计,1990-1998年,美国共引进了1850万合法移民,其中30的移民持有学士以上学位,大部分是22-40岁的中青年。德国也通过“绿卡计划”,计划自2000年后几年内引进来自欧盟国家之外的2万名IT业等高级专业人员,他们可在德居留和工作5年。日本1990年实施了新

29、的入境管理法,扩大引进人才的留居范围,将外国人入境后留居资格由原来的18种增加到28种,重点吸引高级科技人才。韩国2002年8月发表吸引外国高科技人才到韩工作的宣言,不仅允许外籍人士最长停留韩国2年延长至3年,还允许外国高科技人才使用多次入境签证来韩国工作日本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惜支付25万美元的年薪,在全球范围内广招贤才,目标加大聘用外籍科研人员的力度。22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启示中国家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不仅缺乏投资(资金和人力),更缺乏国家范围的组织协调,这样的技术创新现状应该得到快速改变,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应该如此。3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现状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

30、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8%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1 中小企业概述及特征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没有统一,恒常的界定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规定,而界定的标准则较多的取决于界定的目的。一般来说,定义何为中小企业的原则可以分为两大类:量的指标与质的规定。国家及地区名称及界定标准美国质的规定:凡独立所有和经营并在某行业领域内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量的指标:制造业:雇佣人数少于2001500人;零售业:年销售额在20080

31、0万美元;农业:年销售额在100万美元;批发业:年销售额在9502200万美元;建筑业:年销售额在100950万美元; 欧盟微型企业:员工人数19人;小型企业:员工人数1049人;中型企业:员工人数50249人;日本制造业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一亿日元以下;批发业: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3000万日元以下;零售服务业: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1000万日元以下;韩国中企业:工业(制造业,矿业,运输业):从业人员为21300人;建筑业:从业人员为21200人;商业及其他服务业:从业人员为620人;小企业:工业(制造业,矿业,运输业):从业人员为20人以下;建筑业:从

32、业人员为20人以下;商业及其他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人以下;中国香港小工业企业:雇佣人数在100人以下;3.1.1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我国官方给出的定义是: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目前我国98%以上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3.2 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

33、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

34、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3.3 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

35、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2)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1.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2.公平与公证的原则3.公开原则4.分类指导的原则5.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3)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36、面:1.法律规范.组织管理.政策指导.政策指导.财税经融支持.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10。4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框架的必要性4.1 有利于培养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而言,是企业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它对企业的作用在于动态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提供和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能力。这种特殊的能力还在于从企业的基础就开始致胜竞争对手的力量。由于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性,因而它使企业的优势表现更多的是知识或积累性技能的力量。从而,核心竞争力不仅是竞争优势的根,而且也是企业竞争之源。用核心竞争力可以有效地说明企业战略形成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思想框架中,企业的竞

37、争优势分为三个层次:基层是核心竞争力,中层是核心产品,外层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从这一点来看,可以把企业竞争力看作是三个层次竞争优势的总和。因此,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框架,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于其创新的宽松环境,使之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可望获得市场经营的超额利润。4.2 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不仅面临国内竞争,而且面临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但是,参与全球竞争,并不意味着必须是“航空母舰”才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同样可以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例如,德国有一小镇,人口5万多人,镇上有几十家小

38、企业生产航空铆钉,由于不断创新,其产品质量非常好,品种又齐全,因此它们占领着世界航空铆钉市场份额的80%以上。所以,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框架,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因为竞争优势不仅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还有专业化的优势、目标聚集的优势11。5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框架主要包括的内容5.1 以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行为为主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是技术创新大框架的核心,而执行企业技术创新职能的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只有企业家才能与创新所需的经济资源进行组合和配置,企业技术创新才有具体的实现形式。然而,决定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终因素是企业的制度,尤其是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9、如企业不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则企业的技术创新取决于所有者对市场发展的认同;如企业存在股东与经理的激励约束关系,则企业的技术创新由股东与经理所确立的激励方案决定。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都会在掌握的信息量上寻求最佳激励方案。目前,比较有效的对于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方法是股票期权,即将公司的业绩指标与行权价联系起来。这种行权价格将根据未来时期特定的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变化。其激励的逻辑是:期权获受人的表现愈佳 特定财务指标增长愈快期权的行权价愈低期权市场价格与行权价的价差愈大获利愈多激励效果愈好。目前,我国企业一些试验的认股期权计划在行权价格的确定方面基本上采取了国际通行的方法,即以股票市场价格作为定价的基础

40、。如上海贝岭的虚拟股票期权计划中其行权价确定为行权前3天或5天的二级市场平均收盘价格。武汉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可即刻行权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被确定为该企业年报公布后一个月的股票平均价。对于非上市公司中行权价的确定,美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企业的价值进行专业的评估,以确定企业每股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作为股票期权行权价与出售价格的基础。我国在行权价与出售价的确定上通常采用每股净资产值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依据,一些企业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干脆就简单地确定为普通股票的面值,而没有考虑到未来收益的估算。5.2 以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为中小企业创新系统的基础支撑国家创新系统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在我国对于国

41、家创新系统的理解主要来自于1999年2月我国著名学者冯之浚的提法,即:在一个国家内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的创新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应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组成。此外,国家创新系统的制度安排和网络结构也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影响知识的产生,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另外,1998年7月,中国科学院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章中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的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在创新体系中,企业以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同时进行知识传播;高等院校以知识传递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

42、主,同时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国立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为主,同时进行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地方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相关工作;政府的职能,从目前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各组成部分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主。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是为创新提供社会环境和支撑条件。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其中,技术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核心和关键。顾名思义,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地域内的创新综合系统。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其主体是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地方政府。与国

43、家创新系统类似,区域内社会综合体的各行为主体以创新为媒,以利益整合的最大化为目标,展开充分高效的互动。其中,区域内的企业成为显性主导力量,他们在RD的投入和执行中起主要作用,并能够得到良好的投资回报;区域内的科研机构和大学成为本区域主要的知识生产、传播的功能主体,地方政府和产业界将加大对本区域内公共研究机构的科研资助比例,知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趋紧密;地方政府不仅要直接资助公益性或基础性较强的研究项目,还要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内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方面的相应功能,为区域创新系统内社会综合体各行为主体充分高效的互动提供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5.3 以技术创新政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保障由

44、于中小企业在维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大量的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上,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富于创造性和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而且,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市场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或公益性研究以及长远目标的研究活动的调节就有很大的不足,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本上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状态。因此,各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制定了大量的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政策以及创新计划。在美国,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设立了多种科技计划,其中最有名的是:小企业创新计划(SBIR)和小企业的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SBIR于1982年正式设立,于1983年开始实施。SBIR计划实质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性的研究计划,其主要宗旨在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挥其自身的技术潜力,并从其商业化成果中获取利益。SBIR分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开拓阶段、成熟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政府分别给企业以不同的资助。SHTR计划则始于1994年,该计划要求研究开发基金超过10亿美元的联邦机构拿出其研究发展经费的一个确定比例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与STIR不同的是,FTTR计划项目的承担者除了自身有较强的研究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