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289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精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 系 部 商贸系(部) 专 业 市场营销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成 绩 2008年5月27日目 录任务书1文献综述2开题报告8正文10摘要10引言10大学荣昌校区师生消费及学校投资的外部经济性11大学荣昌校区带来的畜牧产业聚集的外部经济性20大学荣昌校区外部经济引发校地合作23结束语25参考文献及附录25致谢30指导教师评阅表31交叉评阅表32答辩记录3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 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 系别、专业 商贸系(部)、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开题日期 2007年 1

2、2 月 15 日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与要求:通过该毕业课题的研究,深入分析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探讨县域高校外部经济性的一般规律,为校地、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依据。要求采用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县域各个行业、高校师生、城市居民的访问调查,运用外部经济性分析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依托实际调查手收集的详实数据和实例,进行大学荣昌校区外部经济性的研究。进 度 安 排2007.11-2007.12开题;2008.1-2008.3调查研究,手机资料,撰写论文初稿2008.4-200.5修改论文并定稿;2008.6答辩系(部)意见: 2007年

3、 月 日注:1、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 2、任务书必须在第七学期13周前下达给学生。文献综述外部经济性研究进展摘要:外部性问题已经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和层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本文以外部性理论发展历程为主线,从外部性概念的提出到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对国内外学者的外部性研究主要理论和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从学术界的研究角度、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外部性理论研究做了简要的评价。关键词:外部性 外部经济 迄今为止,外部性问题经历了经济学家一百多年的讨论。在经济学理论的浩瀚海洋中,外部性理论已经涉及到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行业和层面。当我们问到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微观经济发展的时候,知道传统市场失

4、灵理论常识的人都会肯定的告诉你,由于存在外部性问题。那么什么是外部性?到底外部性问题怎样呢?外部性理论发展怎样呢?对外部性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为县域高校的外部经济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历程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概念,也是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人类行为对外部的一种非目标结果,而产生的这种结果或效应,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却是消极的,外部性的正与负方向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理论依据。1.1外部性概念的提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概念是新古典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称为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它起源于英国“剑桥学派”的创

5、始人、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马歇尔(Marshall),当时他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外部性这一概念,但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可以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该产业的一般发达所形成的经济;第二种是有赖于某产业的具体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把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将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1。”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的小企业集中特定的地方而获得,在那里,生产工具、工艺、方法和技能以及企业组织的进步能得到迅速地研究和交流;辅助工业也相应产生,

6、提供特种服务;有专长的优良工人也可充分施展才干。但是,也有文献评价,马歇尔提出“外部经济”的目的是想要证明“看不见的手”这一经典理论具有瑕疵2。事实上,马歇尔当时还没有提及“外部不经济”即负的“外部性”。 但无论人们怎样评价马歇尔的贡献,“外部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继经济学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1.2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在马歇尔的开创性研究之后,作为他的得意门徒,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A.C.Pigo,1924)在其福利经济学中,通过引入“社会边际净生产”和“私人边际净生产”两个概念,深化了他的老师对外部性的认识,即当社会边际净生产和私人边际净生产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时,就产生了“外部性”,而且在“外

7、部经济”概念的基础上扩充了“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和内容,将外部性问题的研究从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效果转向了企业或居民对外部的影响效果,形成了静态外部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庇古用灯塔、交通和污染等例子来说明经济活动中经常存在的对第三者的经济影响,即外部性。认为“当任何一种用途中资源的社会边际净生产价值较在任何其他用途中少时,全部满足的货币数量能将资源由社会边际净生产值较小的用途,转移于较大的用途而予以增加 3” 。换句话说,“负”的外部性的存在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此,要依靠政府征税或补贴来解决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外部经济性问题。在庇古那里,市场并非万能,政府干预主义已经抬头,“庇古式税收”成为用于

8、消除经济活动中外部性、政府干预经济的有力措施。这也是时至今日,许多发展中国家允许企业排污而向其征收排污费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庇古的论点,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异议。如庇古曾经论述过的“道路拥挤”问题。他认为在两条道路中,质量好的道路之所以被过度利用,从而造成拥挤,其原因就是“外部不经济”,即每一个司机都不考虑道路的成本,此时使用优质道路所产生的个人边际净生产与社会边际净生产的差异将大于对较差道路的使用,因此人人争抢使用优质道路。对此,美国经济学家奈特(Knight,1924)进行了反驳,在其发表的社会成本解释中的错误一文中,他认为过渡拥挤虽然与“外部不经济”有关,但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原因是对稀缺资

9、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那么“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他借用深海捕鱼的例子及坐标图(见图一)说明了其观点。当海洋资源不界定产权时,打捞者供给曲线(即平均成本曲线)为AC1(即不支付租金,免费使用海洋资源),由于海洋资源有限,因此打捞越来越困难,所以图2-1中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为D,显然,此时的打捞量是Q1;当海洋资源归私人所有时,打捞者将为此支付一定租金,此时AC1将向上平移至AC2,此时的打捞量为Q2,Q1相对于Q2显然是过渡。在这里,奈特对“外部不经济”的认识不仅更能结合案例,而且指出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产权”,这必然扩大了对“外部性”研究的视野,

10、也是后来解决“外部性”的对策之一即确定产权法的理论基础。图一 深海捕鱼的外部经济性与不经济性示意图Picture one the external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for catching in seaDAC1CAC2CMC1MC2Q1Q2QP其后的鲍默尔(Baumol,1952)在对奈特等人的观点进行批评之前,也评论了马歇尔和庇古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他们的研究是不充分的。鲍默尔在其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写到:“应该注意,尽管马歇尔为正确分析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但他自己并没有发展成一个正当的论证” 。鲍默尔认为,庇古对马歇尔的学说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是肤浅的。

11、米德(Mead,1952)给出了这样一个表述“一种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这样一件事情:它使得一个或一些在作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事件的决定时根本没有参与的人,得到可察觉的利益或(蒙受可察觉的损失)” 5。他认为在对待外部性问题上要区分社会收益和每个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情况,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征税、补贴或联合调整办法。米德对外部性的界定影响较大,很多学者对外部性的表述都没有能摆脱他的风格。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Buchanan and Stubblebine)在1962年发表的外部因素一文中联系帕累托最优原则来考察了外部影响问题,认为补偿也应当用这个原则来考察其福利后果。他们认为庇古在

12、论述这个问题时,只考虑产生外部影响的一方,而没有考虑受外部影响的另一方,因此提出“倒转配置”的论点,即受外部影响的一方倒转过来补偿产生外部影响的一方,使后者纠正外部不经济。在60年代之前,经济理论基本上是沿袭庇古的传统,认为在处理外部性过程中应该引入政府干预的力量,外部性生产者或被课税、惩罚或给予津贴,外部性受影响者则被补偿。这一传统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Coase)于196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所打破。科斯虽然对“外部性”没有进行界定,但他在“社会成本问题”中“交易成本”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思路,形成了所谓的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

13、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和自愿协商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制度安排与选择是重要的。科斯定理进一步巩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根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是美好的”这一经济理念。但是,科斯理论也存在很多局限,例如斯蒂格利茨在其1997版经济学一书中认为,科斯定理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首先,交易费用为零的社会如同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一样是不存在的。其次,当事人之间进行谈判的成本有时可能非常高,以至于无法交易,特别是交易涉及到参与者众多的时候,参与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交流障碍、逐个谈判的高昂交易成本以及“搭便车”行为,将使谈判破裂。因此,政府干预是必须的,“庇古式税”可能更有效。尽管如此,科斯的研究可以说为外部性

14、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块里程碑,其观点给近代的外部经济理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学者对其文的解释和说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新制度学派如我们熟悉的威廉姆森(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学派、布坎南的公共选择学派、德姆塞茨(H.Demsetz)的产权学派等。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还有不少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献。在此不一一述及,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外部性理论很早就受到我国经济学者的关注,相关的文献数量众多。如罗必良、王玉蓉(1994)对外部性矫正的评述;盛洪(1995)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出发,认为制度创新是解决外部性问题、将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主要的和有效的手段6;肖平、张敏

15、新(1996)对外部经济的内涵作出的阐释7;胡继莲、陈惠英(1997)对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外部效应现象作出的分析8;魏剑、黄少安(1998)用外部性理论对现有的一些法律作出的解释;白旭(1999)对外部性问题的理论分析史的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过聚荣(2000)、向景(2001)从伦理经济的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的探讨;沈满红、何灵巧(2002)对外部性问题的分类及其理论演化作出的一个简明扼要的回顾;以及其他许多围绕着外部效应的相关解决方式展开的讨论,诸如高鸿业(1991)11、张军(1993)、孔泾源(1994)、李仕明(1995)、周其仁(2002);等等,都对外部经济性理论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的

16、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简要的述评前面的描述大致展现了外部性理论的研究发展历程,这些理论可以从学术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上、研究主题关联性等方面归纳出其主要特征。2.1从学术研究角度看,争论不休就学术角度而言,外部性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概念的研究入手、到深化为数理化、精确化的理论升华的漫长过程。“政府干预为主”还是“市场化交易为主”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两大课题。外部性概念提出后,在讨论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矫正时,新古典主义的“庇古税”方案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明晰产权进而引进排污交易理论之间的凸现,折射了政府干预和市场化交易这两大学术思潮的交锋。2.2从研究方法看,融合多种理论和方法外部

17、性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今天,其研究方法已经吸取和融合现代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和方法。如现代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寻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制度分析、集体行动理论等理论和方法都在以外部性研究为基础的许多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陆续涌现。在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对外部性理论及环境经济学交叉性及跨学科研究的也更加明显,它与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能源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性愈来愈强。13而且,以产权理论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在外部性理论的研究中得到

18、了推广应用,从而不仅拓展了外部性理论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对排污费交易等环境政策措施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在对现实生活中的外部性问题的具体对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42.3从研究主题看,越来越宽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争论的外部经济性理论的研究,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最强音的今天,其研究的主题不仅与环境和发展紧密相关,而且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经济生活活动的各个层面。15从近期的文献来看,对外部性理论的研究主题已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经济的评价等可持发展问题深深相连,在现实经济中显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少的中国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区域性的产业聚集、行业特征、技术

19、发展等带来的外部经济性,也有学者提出过高校的外部经济性问题。但是,未见有学者针对在中国特定的行政区划国情条件下县级城市地方高校的外部经济性问题。笔者根据外部经济的相关理论,以大学荣昌校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特定的以拥有畜牧业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为背景条件的,以畜牧养殖水产学科为特色的地方高校给当地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等带来的外部经济性,以对县域高校的外部经济性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依据,探讨校地合作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参考文献:1Marshall.A.Principles of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 1920,8th edn,2662Andress.A.Papa

20、ndreou. :Externality and Instiutions” 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4,13庇古著,陆民仁译:福利经济学,上册,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1,编印,1114Andress.A.Papandreou. :Externality and Instiutions” 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4,175詹姆斯.E.米德著,施仁译效率、公平与产权,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出版1992,3026盛洪.外部性问题和制度创新J.管理世界,1995,(2):195-2017张敏新.农业面源污染的外部经济性及其对策研究J.江西

21、农业学报,2007,19(11). 86-88,928陈惠英. 独联体国家1999年的社会经济状况J.中亚信息,2000,(8):8-11魏剑.经济外部性与法律. J.中国经济问题,1998,(4):17-2410徐桂华,杨定华外部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J,社会科学,2004,(3):26-3011高鸿业评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3):74-7812魏建经济外部性与法律J中国经济问题,1998,(4):17-2413林卿. 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的拓展J.生态经济,1999,(5):30-4814任保平 ,刘丽. 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22、学报,2004, 21(3):51-5415向昀,任键. 西方经济学界外部性理论研究介评J.经济评论,2002,(3):58-62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系别专业 商贸系(部)市场营销年 级2004级开题日期2007年 月 日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沈忠明1.本课题研究意义:本课题以大学荣昌校区师生在荣昌县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校区对荣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外部经济性问题,用详实的调查实证数据和经济模型论证校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经济性地位和作用。该课题可为当地政府更进一步正确认识高校对地方经济、文化等的影响提供理论实证依据,为其他县域提供参考,

23、还可以为校地合作协调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决策参考,丰富外部经济性研究理论文献。2.研究内容:(1)调查统计师生的基本经济消费情况,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校区对周边餐饮、旅馆、各类超市等基本外部经济性定量数据。(2)研究分析校区师生消费和科研、社会实践活动等的外部经济性以及对当地GDP的贡献。(3)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建立双方合作共同发展的理论框架。3.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 技术路线: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市场调查数据统计定量分析校区外部经济性 相关关系分析 协调发展理论框架 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研究、实证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县域各个行业、高校师生、城市

24、居民的访问调查,云翳偶那个外部经济性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依托实际调查收集的详实数据和实例,进行县域高校的外部经济性研究。研究进度:2007年12月:开题,对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范围进行了解2008年1 月: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收集2008年2 月:分析整理资料,统计数据2008年3 月:完成论文初稿2008年4 月:修改论文2008年5 月:完成论文2008年6 月:论文答辩4.导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5.系(部)意见: 系(盖章) 年 月 日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始二周内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学校和系检查。大学

25、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外部经济的相关理论,以大学荣昌校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特定的以拥有畜牧业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为背景条件下,以畜牧养殖水产学科为特色的校区给荣昌县域经济、文化发展等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提出了县域高校外部经济性的概念及其师生消费、教学科研活动等外部经济性的表现形式,并做了相应的论证;通过统计抽样调查,发放1149份问卷,收回974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学生消费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校区的存在对校区周边经济发展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影响;论证了校区科技外溢和教育活动等对县域地方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为畜牧产业聚集等经济发展的外部经济性影响;得出校区的存在对县域

26、的贡献与校区的学生人数成正比,最低值为7152e。表明县域高校的外部经济性突出,校地之间应加强合作,共谋学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县域高校 县域经济 外部经济性 校地合作 校企合作Study on the External Economic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Rongchang Campus Abstract: This paper is combine the external economic theory, take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Rongchang campus as object of study, analysi

27、s the external economic to Rongchang s economic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bringed by the campus which has the animal husbandry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 resourc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s speci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and has a special science of livestock breeding aquaculture. Presents the conc

28、ept of county campus external economic and the manifestation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sumption, and gave some reasoning correspond to it. By the statistical sanpling survery,1149 questionnares were distributed ,974 were recovered, according to survey result to analysis the external economic bring

29、ed by students consumption and the external economic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urround the campus. It has demonstrated that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educational activites are provide technical and human taltents support, bring external economi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livestock in

30、dustrial cluster . Conclude thant the campuss contribution to the county GDP is in proportion to campuss student number, the minimum is G=7152N+e. It show that county campus external economic is very outstand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ampus and county should be enhance, make sure that the economi

31、c of campus and county would develop together.Key words: County College County Economy External economic School cooper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引言外部性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文献,但对高校的外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通常人们能看见的是高校对国家的直接影响,知道高校会为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等输送人才,大学的科研成果会逐渐在各工农业等领域大量应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外部经济性。其实,这种认识是

32、不够的。高校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处于所在地的环境中,必然会对当地和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产生外部经济性问题。但由于目前未见有县域高校外部经济性研究的系统翔实的文献资料,人们难以清楚认识高校对县域地方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影响,难以认清高校在地方的重要作用,导致地方政府等组织与所在地高校合作共同发展上可能出现一些认识误区,这不仅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更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学荣昌校区是处于典型的农业县域荣昌县县域的一所高校,她的存在对当地县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外部经济性影响,这种影响的表现形式及其定量结果如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大学荣昌校区师生消费及学校投资的外部经济性1.1基

33、本概念的界定1.1.1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名称由来已久,它指的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属于一种中观经济,它既有宏观经济又有微观经济;既有工业经济,又有农业经济;既有城市经济又有农村经济6。县级行政处在国家、省、市、自治区等更高一层的经济区域之下,在他的下面还有乡镇、村社等更小的基层单位,所以县级政府起着连接城乡的作用,是一级贴近基层的行政机构。中国目前一共有1470个县级城市,117个自治县,因而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6。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

34、”的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发展县域经济,首先就必须对他的经济主体的组成有充分的了解,使各利益主体之间能够达到和谐的发展,其次是要找准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降低发展的成本和风险。1.1.2县域高校 县域高校,顾名思义是处于县域内的高等院校,如本文所指的大学荣昌校区。县域高校同样具有一般高校所具有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但目前,处于县级城市内的高校相对较少,人们想象中的高校通常都坐落在繁华的城市里,因而忽略了处于县

35、域内的高校。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中,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更是两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而高校的存在,导致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在这个地方的聚集,使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因此,县域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正是县域高校的外部经济性。县域高校还具有其独特之处。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对大城市较落后,城市规模较小,所以高校的人口数在这个县的城市人口中会占很大比例,校内的各类活动都会对县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县域高校是整个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社会和政府对其有准确的认识,合理利用县域高校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1.1.3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前面已经对外部性作了详细的论述,对外部性和外部

36、经济性作了具体的分析。外部性是指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损失或福利时本人并未因此进行补偿或获得补偿的一种现象。一般将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或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比如说卖补钙这类保健品的商家在不断打广告的同时使得菜摊上卖肉的肉骨头旺销,这就是一种外部经济性(正外部性)影响。同样的,养鱼农户为了使鱼能快速生长,向水库或池塘里洒肥料和大粪,造成了水污染,这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负外部性)影响。在高校这座象牙塔中居住着大量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他们的消费活动、教育活动、教育投资,以及科学技术等对当地都存在着外部性,它会影响当地的消费习惯,也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对县域经济

37、的发展产生外部经济性。笔者认为大学荣昌校区的外部经济性,就是指由于她的存在,使当地政府获得的收益高于其支付的成本,而当地政府并未因此对校区做出任何补偿的一种经济现象。大学荣昌校区的存在,为荣昌县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会导致产业集群,技术的专业化,有利于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发展壮大,扩大了生源,学生数量的增多会给县域带来更多的消费收入,使地方政府的GDP成正比增长;校区的存在还会引来各地的参观旅游人群,这些人群的消费同样是校区为当地政府带来的收入。这些都是校区存在的外部经济性现象,地方政府从中得到的收益远大于其支付的成本。1.2大学荣昌校区师生消费及学校投资数据的获得与测算1.

38、2.1师生消费数据的获得与测算人们在讨论外部性时通常只能够认识到生产者的外部性而忽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来的外部性,其实消费同样存在着外部性。消费的外部性主要是指由于个人的消费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如果个人的消费行为使得他人和社会支出的成本大于收益,那么就是消费的负外部性;如果消费使得社会支出的成本小于收益,那么就是消费的正外部性。在高校对县域经济的外部经济性影响中,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大学荣昌校区的学生自然人数已达到4554人,教师自然数已达到229人。学校将近5000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对当地都会产生影响。师生的消费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比

39、如教师的日常生活和购房购车会为当地的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教师对当地企业的投资,为企业策划以及教师的技术会促进企业的发展,都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日常生活,购买手机、电脑的费用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是当地政府的巨大收入。众多受益者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餐饮业。笔者以大学荣昌校区4550名学生作为一个总体N,假设P=0.5,在保证95%的概率下,允许误差为5%,采用不重置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样本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公式np= Nt2p(1-p)/NP2 +t2p(1-p) , 在N=4550(人),t=1.96,P=5的情况下,求得样本容量为1149。将样本总体按年级分

40、组后再按学号等据抽样,每隔四个学号抽取一位同学,抽取了1149位同学这样一个大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收回了974份问卷。收回的问卷的分布情况见表一。表一 调查问卷年级分布情况表Table one questionnaire grade distributed situation 年级大一(2006级)大二(2005级)大三(2004级)大四(2003级)份数2492263 50148问卷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前校区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分布情况,并依据数据推算每个月的消费水平。通过对问卷第二题:“您平均一个月总的费用是多少?” 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同学们的月消费大部分在400元左右(消费水平

41、的分布情况见图一),有少部分同学的月消费已1000元以上,利用统计学公式: 求出平均月消费达到了430元。校区共4554学生,可见学生的月总消费为43045541958220(元),学生月均消费情况分布(见图一)。平均消费水平(元/月)图一 消费水平分布图Picture one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distribution 正是因为学校的存在,才会有同学在此消费,如果学校不存在,这些同学将分散到其它各地,荣昌县也就不会有这项收入。同学们的平时的消费主要用于用餐、购买衣物、通讯费用以及上网。同样运用计算平均指标的统计方法,我们测算出同学们平均每月用于购买衣物的花费是

42、105元,用于购买零食和用餐的费用是131元,通讯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平均每月的花费达到了42元。在接受调查的974名同学中有484名同学经常到校外网吧上网,占了总调查人数的50%,且每周上网的总费用达到了10864元,平均每个人每周用于上网的费用就有11元。除去基本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之外,同学们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消费。在接受调查的973名同学中有370名同学在荣昌县购买手机,占总样本人数的38%,有192名同学在县内购买电脑,占总样本人数的20%,购买手机的费用总额达到了376931元,平均每人390元,购买电脑的总费用达到了669302元,平均每人688元。节假日同学们还要回家或出

43、去游玩,由于同学们的离开也给荣昌县的交通业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以一学期为单位,调查样本每期因离开荣昌而给荣昌县的交通事业带来的收入就达到了112900元,平均每人每学期因为离开荣昌而在荣昌花费的交通费用是116元。校区至2007年在职教职工人数是467人,平均工资达到了2000元每月。一年校区用于教职工工资发放的资金达到了11208000元左右。他们的工资中大部分都是用于在荣昌消费、投资和储蓄,教职工的消费也是荣昌政府的收入,所以教职工的消费也为荣昌带来了巨大的外部经济性。1.2.2大学荣昌校区基础建设及科技活动数据的获得大学荣昌校区,前身为始建于1939年的建华高级职业学校,解放后为国内著名的

44、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原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新的农业大学,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农业大学与示范大学合并组建了大学。学校由创建初期杨氏父子捐赠的10万元资金作为基础,发展到现在的重庆市园林学校,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以及办公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现在校区又新征地7134亩,新建投入使用的教学科研用房12151m2,在建8800m2,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865万元(资料来源大学荣昌校区主业)。到目前,校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已有6800万元。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增和扩大为县域城市建

45、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校区1997年被重庆市授予园林式单位,为荣昌县的“三创”做出了表率。学校的扩大增收同样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外部经济性随着学校的扩大也在不断的扩大。学校还有着雄厚的校办产业,在80年代后期,学校先后办起了饲料厂、兽药厂、牧渔场等校办产业,到2001年,校办产业固定资产已近3000万元,具有年产2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开发了30多个饲料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了7000多万元。兽药厂生产自己研究的速效感冒针剂等30多个品种的兽药,年产值100多万元。学校设有重庆畜牧科技城畜牧科技信息中心、动物药学研究所、名特水产研究所、生物技术科技中心;拥有实习牧场、渔场、动物医学院、标本厂

46、等设施齐全的教学实习场所,同时,校区还在川渝两地多家大型饲料公司、兽药生产企业、水产养殖场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了教学实验实习场所。校区科研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校区目前完成40余项科研课题,培育了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推广了蓄禽传染病防治、饲料、兽药、生物技术、种草阳虚、特种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新成果40余项。学校的科研成果为荣昌县畜牧科技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还坚持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校区学生寒暑假经常自愿组织“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校区组织师生深入基层,进行科技扶贫、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也协助政府做好农村工作,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校区积极参与社会决策,为地方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学校支持教师和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创办、领办科技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