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377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定向调查研究论文摘要:摘要:为了判断大学生对工具型定向与融合型定向的倾向,本文利用Gardner的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MTB)对25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显示这两种定向对大学生均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这与一些研究者所持的“外语情境中工具型定向是主导定向”的观念相反。该研究将为更好地识别现存的动机挑战、更加现实地看待国内英语语言教学(ELT)状况提供新的认识;并对中国教师及关于这方面将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语学习;大学生英语学习;学习动机;融合型定向引言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动机是个

2、人情感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秦晓晴,2007:6),因此,研究二语学习动机有助于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动机作为影响二语/外语学习成绩及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已经被教师和研究人员广泛接受。因为学习不同社团的语言不仅能从正被讨论的言语社团学习者的社会倾向中被分离出来,所以二语/外语(L2)动机研究的原动力来自社会心理学。Lambert(1963)提出了一种“社会心理学模式”,他在这种模式中强调了认知因素(如语言能力、智力)和情感因素(如态度、动机)。他提出:一个人成功地掌握一种L2的程度将有赖于他的种族优越感倾向、他对其它社团的态度及他对语言学习的定向及动机。Gardner

3、(1985)作为该领域的另外一位先驱把L2定义为“个体因为有工作或学习语言的欲望以及在这种活动中能得到经验的满足而进行工作或努力学习语言的程度。”更具体地说,动机被概念化为三种成分:激励强度、对学习语言的渴望和对学习语言行为的态度。Gardner的动机理论不包括任何融合性和工具性要素。虽然在Gardner的模式中的确存在融合型或者工具型二分法,但是这只处在定向层面(如:目标),同样,这不是动机的核心部分;确切地说,无论是有一种较强的人际交往的(融合型)素质或者是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型)素质,两种动机定向仅仅作为有助于激励动机并指挥它朝着一组目标前进的激励因素。本研究旨在突出中国大学生在把英语作为

4、一门外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的动机程度,以及他们在工具型定向和融合型定向方面的差异。此外,研究结果将会对二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文献综述1.1中国英语的现状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它的学习与过去相比显得更加重要。外国语学院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提高了学生家长让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虽然大多数学生都通过了大学学分考试,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他们已有的英语能力。当然这个问题有不同原因,但是本研究最关注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前面一部分已经谈到动机被分为两个部分:工具型与融合型。具有更加丰富的相关主题的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教材开发者以及教育当局在当前的教育体制

5、下找到新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因此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工具型定向或融合型定向程度如何?1.2动机、定向与二语学习20世纪50年代以来,Gardner和Lambert(197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实现了心理学与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提出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MTB并将二语学习动机二分为融合型与工具型,这使他们成为二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典范(2001,武和平)。人们推测动机对二语成绩有直接影响,据说它还受大量社会心理变量的影响。二语文献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此类变量之一是学习者的定向或学习二语的动机。Brown(2001:75)说到:动机是指要学习的动力强

6、度。融合型定向仅仅意味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是为了社会目的和/或文化目的,除此目的之外,学习者可能是由高水平动机或低水平动机驱动。同样,在工具型定向中,学习者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的或达成学术目标。学习者达成目标的强度或动机可能会高或者低。Gardner和同事发现“人们真实的、个人的兴趣与代表其它语言社团的文化”(Lambert,1974:98)这一融合型动机是语言成就的更强有力的预测者,因为它始终与第二语言成就相关。人们发现“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实践价值与优势”(Lambert,1974:98)的工具型动机与一些研究中的二语成就有关。能成功证明工具型动机的地方是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场景,使他

7、们没有机会运用目标语言,因此,也就没有机会与目标语言社团成员进行交流。Lukmani(1972)发现印度孟买非西方化的二语为英语的女性学习者工具型定向比融合型定向更重要。社会环境既有助于确定学习者具有哪种定向又有助于确定学习哪种语言最重要。我国二语学习动机相关研究主要依据国外经典模式对国内二语学习动机进行研究。例如,根据Oxford和Shearin(1994)的扩展模式框架高一虹等(2003)以扩大样本的方式在全国范围时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本科生主要有七种英语学习动机类型。近年来,对高职生与研究生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不断增加。例如,袁荣儿(2007)根据高一虹等的“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调

8、查问卷”,对三所高职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媒介动机”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动机。李淑静(2003)研究表明女生内在兴趣显著高于男生,说明性别对研究生内在兴趣动机有显著影响。郭继东(2009)分析了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及性别的关系,研究显示被试的深层动机强于表层动机,同时女生的表层动机弱于男生。根据以上研究可知国内还没有针对工具型与融合型动机定向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之一是探讨中国大学生的动机定向,了解在中国如果没有机会使用目标语言或者与母语者进行交流,那么主要的定向类型是否是工具型定向?1.3北海四所大学的英语课程北海市有四所主要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分校、北海职业学院和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这四所大学所开设的不同专业学生必须在两年内通过占四个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他们每周参加四节课(每节45分钟)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写与听说能力。每个班平均50个学生。2、研究问题与假设在一种外语语境中,工具型定向应该会对中国学生起支配作用,但目前还没有针对以上观点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定向假设:假设1:大学生在学习外语方面有很高的积极性。假设2:北海各大学学生的融合型定向存在显著差异。(存在于每一所大学的学生中,并且存在于四所大学的学生中)。假设3:北海各大学学生的工具型定向存在显著差异。(存在于每一所大学的

10、学生中,并且存在于四所大学的学生中)。假设4:北海各大学学生的工具型定向与融合型定向存在显著差异。假设5:北海各的每所大学学生的工具型定向与融合型定向存在显著差异。3、方法3.1参与者本研究中的252名大学生是通过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北海市的大学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挑选这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分校、北海职业学院和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的理由主要有两层:第一,它们是这座城市中仅有的大学;第二,大学学生似乎是本研究更好的选择。由于每所大学人数不同,所以要单独计算每所大学参与者的数量。3.2步骤与工具Gardner(1985)的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MTB)包括融合型定

11、向量表与工具型定向量表,其范围从“十分同意”到“十分不同意”。据报道,AMTB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Gardner,1985),而且针对修订过的问卷信度的内部一致性进行了评估,信度系数为0.7。由于学生们的学术背景、社会经济背景以及英语熟练程度的差异,因此问卷以纯正的英语母语编订实施。在发问卷前对问卷目的与不同术语进行了解释。在问卷调查的完成过程中,研究人员亲自到场监督,并帮助调查对象对问卷中某些部分的理解。给调查对象5分钟时间完成问卷,并告知他们将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保密,仅用作研究目的。3.3设计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社会心理变量的研究,而非语言熟练程度的研究,未对语言熟练程度进行检测。上述问卷

12、采用Gardner的AMTB(1985)。以下是被评估的变量,这些变量是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进行的评估,量表范围从十分同意到十分不同意。(1)融合型定向量表:这一标准从以下四个方面查明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真正兴趣有多大;吸收了多少目标语言、文化;融入英语社区、英语国家生活的程度;以及看懂英语文学作品等的程度这将能显示英语学习者的综合素质。(2)工具型定向量表:根据这一标准,从四个方面测量调查对象学习英语的功利化原因。4、结果与讨论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并通过SPSS进行分析。下面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在五分量表上,要求调查对象说明自己学习作为外语的英语(EFL)每个原因的重要程度,重点集中在Gar

13、dner与Lambert(1972)年定义的融合型动机定向与工具型动机定向两种动机定向上。通过设计好的八个句子找出中国大学生通常学习外语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找出北海各大学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所有涉及的措施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所调查的四所大学平均得分的对比表明大学生在问题1、2、6、8上有很强的动机;问题3、4、5、7显示出学生们的内在动机,并观察到在这八个问题上学生们不缺少动机。大部分大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外语的动机。与其它问题相比,问题7“如果人们掌握了外语会更受尊重”显示出的动机水平最低,由此可以得出学生们的语言自我感与文化因素可能会阻止他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更强的动机:如在外语语境

14、中身份与社会文化差异等变量对学习语言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该问题与问题3、4均表明动机的渴望程度。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所提问题均不缺乏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动机表现为从中等至强烈的递增。因此,第一个假设是成立的。为了找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并对第二个假设进行研究,本研究运用了一维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统计方法得出结论。每位大学生及四所大学的学生的融合型定向没有显著差异。结果与第二个假设相反,证明大学生与其的融合型定向有相关性。每位大学生及四所大学的学生在工具型定向方面不存在差异。可以看出他们工具型动机水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因此,第三个假设同样被否定。为了确定学生中的这种差异,选择了独立组时行了

15、T检验,结果在这方面没有显示出任何有意义的差异。结果与第四个假设相符。利用T检验确定每所大学融合型定向与工具型定向间的差异。这两种定向间没有显著差异,学生们都具有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假设也被否定。5、结论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大学生的动机定向。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既有工具型定向又有融合型定向。这足以回答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并反驳了一些研究者持有的外语语境中大学生具有工具型定向的观点。同时,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很强的动机。从调查结果得出的启示是:大学生的动机定向(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外语教学中应该予以考虑。许多教师认为:他们将通过坚持语言材料的讲解以及试图通过惩罚不听话的

16、学生来设法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然而,这些教师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除非他们接受学生们的个性并对学生们个性的社会和心理构成细节有所了解,否则他们将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对学生动机的研究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此外,其他有于这两种定向之间的关系与学生成绩等相关研究有助于未来的教学。本研究的目的不是要找出学习者的动机定向与他们的语言能力间的关系。将来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二语现实提供更多借鉴。本研究的结果虽然显示大学生既有工具型动机又有融合型动机,但是这只是对同一所城市(如北海市)的四所大学参与者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得出中国全国的学生

17、通常都具有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这样的结论。期待在这个领域进行更多的调查研究。6、给教师的建议为了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更好激励经验,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开发可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案和具有可达到的短期目标的方案。如Berwick等人(1989)所提出的:大学阶段,这可能包括许多与其他大学进行的国际交流项目、海外“寄宿家庭”项目或任何可以帮助鼓励学生提高其目标语言能力的其他活动。中学阶段,特别是中学高级年,这项任务可能更加困难,因为一些学生通常缺乏学习兴趣并且不够用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外语教师感到失望。教师需要创建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课程。这有时可以通过使用不常要求其他教师在主要

18、学科领域使用的教学策略而实现。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上更活跃的参与者有时能帮助他们看到一个提高自己二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使用二语进行成功交际应该使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成就感。该领域的研究表明L2成就强烈影响着学习者动机(Ellis,1997)。一篇有趣的课文也能帮助提高学生课堂的动机水平。许多中国课文材料常常因为强调词汇与语法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许多为EFL而设计的外国文本、特别是为中国市场而设计的外国文本常常包含能创建大量的课堂互动并有助于鼓励学生发展语言技能的主题。尽管学生们可能认为没有必要精通第二语言,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却很重要,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讨论主题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另一种语言与文化不只能提高

19、他们对其它文化的感知和了解。不管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动机是什么,但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动机在考察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中国尤其在考虑到许多影响语言教学方式的因素时,它或许就是一个独特的英语学习环境。尽管改革教育体制也许很慢,但是近年来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引入小学的努力、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改和新教材的编写的确有助于进一步激励学生,并使他们的英语能力将来达到较高水平。参考文献:1申秀英,马雪林,理科类院校的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110-1112高一虹,赵媛,程英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01):28-38.3

20、陈赛吟;林渤,大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困难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1):109-110+1124郭继东.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性别之关系研究J.外语界.2009,(05):44-51.5刘晶,大学生英语习得有效途径的探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2(14):1336李淑静,高一虹,钱岷.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2):66-71.7蒋敏,非英语专业英语自主学习质量监控及实践策略之探索J,大学教育,2012(10):65-66+688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朱蕾,简论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52-5310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2):37-42.11吉丹丹;蒋艳君,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对思辨能力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44-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