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3389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调研报告题 目: 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 指导教师: 专业: 工商管理 学 号:1 姓名: 目录 例如:内容摘要. . 1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2(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2(二)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 . .3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3(一)经营规模小. . . . . . . 3(二)管理水平落后. . 3(三)人才机制不灵活.3(四)设备科技含量低. . 3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4(一)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 . 4(二)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 . 5(三)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 .5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其生存与发展都是无法离开人才的

2、,这是一条必然的规律。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更是关键。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名气和资源都相对逊色的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文章认为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方面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建议。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一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一),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生长又推动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去二十年中它使得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变了面貌。经过20多

3、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步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第二次单位普查报告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私营企业,解决了83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截止2001年末,我国一共有法人单位510.7万个,比5年前增加了55.2万个,增幅达12.1%,其中私营单位数量已占

4、总额的43.7%,首次超过了国企数量。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发展快,而且结构升级快。数据显示,2001年末,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32.3万家,5年年均增长24.5%;从业人员年均增长31.6%;资本金年均增长35.8%。2、民营经济的作用 民营经济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平等竞争,在竞争中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活跃市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5、,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促进了所有制结构改革,拓宽了就业领域。 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 民营经济还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二)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由于技术落后,市场分割,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有90%的都是中小企业。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实现途径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优势在于它具备产

6、权清晰,灵活经营,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贴近市场,动力机制特别强,有自我约束力,能人效益明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它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基础。但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经营规模小,企业生命周期过短;(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普遍为家族模式,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会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企业所有权为家族所控制,不愿分散所有权,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失去发展壮大的机会;业主与合伙人之间关系不明确,制约监督乏力,从而使经营决策行为缺乏科学性

7、、民主性。经营行为随意化,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企业难免受到短期行为干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三)、人才机制不灵活。现实条件下大多数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以亲友为主体,亲情为纽带的治理结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相对不健全;(四)、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落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产品有待开发更新,技术含量有待提高;长远来看,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超越,严格依赖于产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实现途径,权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彻底变革。民营企业要想彻底摆脱困境,提升竞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持续发展,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是放弃家族化管理,使企业管理由“人

8、治”走向“法治”。可持续发展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里的创新,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对组织内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进步的动力和延续的灵魂。因此对民营企业来说,要把创新的意义提到战略的高度来理解,并充分认识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在二次创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三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永恒的主体和生命力所在。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 (一)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企业而言,技术无疑是一种重要资源。技术有两个重要功能:一可以创造需求

9、,创造市场。二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没有技术开发能力,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企业的发展潜力就会受到制约。技术创新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模式注定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可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来实现技术创新。1、技术开发。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如接近市场,机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实现途径 制灵活,这就容易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所以

10、要尽量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设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2、技术合作。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力,走技术合作之路。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也可以和其他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合作战略联盟;3、技术引进。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从外部直接引进新技术。缩短了技术开发的时间和精力。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企业发展的跨越。(二)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推

11、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提高企业效率的主要手段。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有形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无形竞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管理创新当仁不让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这就赋予了管理创新更加重要的任务。2、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管理制度创新的成果,这一创新使得职业经理人正式登上企业权利舞台,使企业发展摆脱了由所有者任意摆布的命运,降低了企业内部交易成本。3、使现代企业成为人们获得稳定就业的组织。与职业经理经营的现代企业相比,业主企业及合伙企业等传统企业通常是短命的。

12、管理创新使得制度权威代替个人权威,企业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4、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职业经理来说,企业的存在对其职业生涯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职业经理们必然关心创新。(三) 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对民营企业来说,要想通过创新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1、 产权与管理创新的相互促进关系 产权明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根本性基础。民营企业要培养持续竞争力,不断加强创新,建立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均离不开企业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发挥。要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最大发挥,企业需要“夯实基础”,

13、搭建一个规范的管理平台。企业产权必须明晰,是企业进行有效、合理管理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必须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一个规范、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且要建立起企业内部规定、规范的权力与决策机制,要摆脱过去的“一言堂”管理和原始的亲情管理。企业要不断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唯有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提高资源整合效率。管理创新包括人事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可通过这些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职工潜能、调动个人积极

14、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管理的方式、经营手段,有效的抵制市场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经理人员的选择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逐步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产权合理安排,加大了企业发展动力。对于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无疑会对其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2、企业制度问题和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民营企业进行改造。首先,要制定规范的财产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建立产权关系清晰,产权关系主体多元的财产组织形式。这就要求民营企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

15、实现途径 业开放产权,即向愿意投资的人开放。有意识的吸引外部资金加入,不固守产权,尝试多种形式控股,通过股权开展多种经营,通过资本运营获取多种收益;其次,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选拔用人机制。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可采取委托代理制,合理实现财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制约;再次,建立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使企业的管理既有活力又有较高的效率。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企业管理模式,实现“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就不能因为两权分离后带来

16、的高昂的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而改变管理模式变革的方向,要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完善经理层的激励制约机制,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制度,尝试股份期权制,将激励、制约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经营更规范,更具活力。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才能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1 谭力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实务:经营战略,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2001:4880。2 谭力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实务:管理分析, 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2001:46。3 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57213。4 彭海颖, 论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经济问题,2003,。5 王爽英,胡云中,钟南,市场经济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经济,2003,。6 高婧,WTO规则下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中国企业报。7 侯贤慧,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青岛日报,2003,9.16。8 潘新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研究综述.当代经济科学, 2003,。9 姜勇,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济体制改革,2003,10李浩然,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企业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