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456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摘要: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介绍了四对年轻男女的生活以及爱情,反应了奥斯丁生活的年代里,年轻女性身上体现出来的的女性意识觉醒这一现象。作品从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婚姻爱情观体现了作者的女性意识,人物形象方面通过三对年轻女性的对比体现女性意识,而婚姻爱情观方面通过四种不同的婚姻爱情观来体现。作品中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在那个年代里对于社会、时代进步具有进步性,但是由于社会变迁,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的改变,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再来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看傲慢与偏见,在女性自我价值的认识,对命运

2、的反抗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便启示我们的当代女性要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的命运。关键词: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婚姻爱情观 傲慢与偏见 Seeing Jane Austens female consciousnessfrom pride and prejudiceAbstrac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activity and love of four young men and women was mainly introduced.The time in which Austin live,awareness of this phenom

3、enon women from young female body reflected.The author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female images depicting and marriage love view.woman consciousness was reflected through the characters of six young women contrast.And marriage love view through the four different marriage love view to

4、reflect. Although the awakening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that age, for society and time progress is progressive, modern way of thinking and values of the change ,because of change of the time.We live in the moment ,and we should read pride and prejudice with a new perspective . It has some limitat

5、ions in women self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fate.It will inspire the contemporary women to know more that self, grasp the fate of the self.Key Word:female consciousness female images marriage love view modern enlightnment 目 录一、从女性形象看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一)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伊丽莎白与夏绿蒂卢卡斯2(二)外在与内

6、向的碰触班纳特太太与吉英3(三)朴素与奢华的反差丽迪雅与咖苔琳夫人4二、从爱情/婚姻观看奥斯丁的女性意识5(一)浪漫纯爱的坚守5(二)财产物质的执着6(三)单纯婚姻的奴隶7(四)完美婚姻爱情7三、对奥斯丁女性意识的认识8(一)女性意识的先进性81、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寻求82、新的婚姻爱情观9(二)局限性101、男权阴影112、自我身份的认识12四、奥斯丁女性意识现代启示12参考文献14后 记15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人都对简奥斯丁的评价相当高的,甚至于把她与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看的一样重。丽贝卡韦斯特称赞奥斯丁是一位“非常有女权主义意识”的作家, 把“强烈的情感和大胆的思想”赋予一场妇女社会地位的讨论

7、之中1。奥斯丁从一开始便是“反对当时小说中女性感情潮流的唯一女作家”2, 她把女性意识从关注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关注女性眼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上来,包括婚姻、 家庭、 道德, 女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她们的理想与男性统治对她们的束缚之间的矛盾。时至今日, 奥斯丁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初的女权主义者”, 傲慢与偏见正是这一结论的极好佐证3。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她是“最完美的女艺术家,写出了不朽的作品”4她并不像莎士比亚那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她短暂的四十几年的生命路程中,一共创作了6部作品,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诺桑觉寺(1818)、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6)、劝导(1

8、818)。本文将选取她发表的第二部作品傲慢与偏见进行讨论,作品以封建统治下的英国乡村作为背景,展现出青年男女在婚姻爱情方面流露出的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男权中心的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图景。在现代,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5在男女社会分工中,女性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她们一直被男权的阴影压制着,长期的被压抑使得许多女性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没有自我的价值意识。奥斯丁在作品中为我们介绍了几位勇于打

9、破这种“陈规”的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女性意识觉醒的痕迹。一、从女性形象看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但却存在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人。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刻画了几个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她们对于的婚姻爱情的追求、对于社会、自我现状的认识让我们看到了人物身上散发的鲜明个性特色。下面我将选取作品中几个女性进行对比,来认识奥斯丁在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女性意识。(一)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伊丽莎白与夏绿蒂卢卡斯很显然,伊丽莎白站在理想的一方,夏绿蒂则走向了现实,她们的冲撞从夏绿蒂告诉伊丽莎白,她同意了柯林斯先生的求婚便拉开了帷幕,并且存在于很多的方面,她

10、们的冲撞同样是作者的矛盾纠结所在,社会现实摆在那里,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一时间是无法打破这种现状的,现实的声音告诉你必须嫁给物质财产,而理想的声音却大声疾呼要嫁就要嫁给爱情。两种声音都来自作者的内心,一种代表了对于常规的遵守、默认,另一种是作者的理想,就像伊丽莎白一样,作者渴望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婚姻,而不是传统物质上的门当户对。夏绿蒂是现实的,在彬格莱举办的第一次舞会上,她有幸与彬格莱跳了第一支舞,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幸运就认为这个黄金单身汉会爱上她,反而对班纳特说彬格莱喜欢的是吉英,他清楚地认识自己,聪明如她,不去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夫婿争夺战之中。而当伊丽莎白与柯林斯的婚姻泡汤以后,

11、她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要抓住这个能给与她稳定生活的男士,尽管他并不完美,但这就是现实中它能够得着的丈夫。她认为婚姻能否幸福完全是机会问题,就像她对伊丽莎白所说的“你知道我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的人,我绝不是那样的人。我只希望有一个舒舒服服的家。论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身份地位,我觉得跟他结了婚,也能够获得幸福,并不亚于一般人结婚时所夸耀的那种幸福。”6彬格莱被光环围绕,她承担不起这样的光芒,一个不小心便会被伤害。最终的结果证明她做了明智的选择。在与彬格莱接触以后,夏绿蒂便对于吉英与彬格莱的将来作了这样的判断:“我以为即使她明天就跟他结婚,她所能获得的幸福,比起她花上一年的时间、研究了他的性

12、格、再去跟他结婚所能获得的幸福,并不见得会少到哪里去。”7她觉得应该少了解对方的缺点。她相信“距离产生美”,所以她选择结婚以后呆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尽量不去“打扰”丈夫。夏绿蒂的觉醒不动声色,在不得不向现实屈服,但又不是完全的逆来顺受,她的觉醒只在那间小小的会客室里。而伊丽莎白则不同,她太理想派了,她要爱就爱那人的全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柯林斯不够绅士,没有她要的修养,所以她拒绝了这张还算有些价值的“长期饭票”,韦翰的绅士风度让伊丽莎白差点没有把持住自己,但是他知道这个人无法给她理想中完美的婚姻爱情,毕竟没有面包的爱情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白马王子达西的求婚

13、本来让人期待,但是他却很扫兴的在求婚时“他一方面滔滔不绝地表示深情蜜意,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说了许许多多傲慢无礼的话。他觉得她出身低微,觉得自己是迁就她,而且家庭方面的种种障碍,往往会使得他的见解和她的心愿不能相容并存”8她受不了对方对于自己的多方挑剔,而且这番话强烈的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她从来不认为作为牧师的女儿不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达西的求婚更像是对于自己的施舍。如此高傲的她又怎会接受。她们的对比鲜明而又深刻的真实再现了当受过教育的女性在面对于书中的罗曼蒂克完全不同的现实是否依旧还保持着自己的梦。她们对于自我的追求就像同样是吃饭,夏绿蒂可以面包果腹,伊丽莎白必须坐在华丽的餐桌上牛排加红

14、酒,将就不得。伊丽莎白要的是精神情感的满足,而夏绿蒂要的只是简单的物质享受。(二)外在与内向的碰触班纳特太太与吉英内向文静的吉英与母亲班纳特太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吉英更像喜欢呆在书房里的父亲,一切尽在心中却不会拿出去与人分享。班纳特太太“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 9对于一个把嫁女儿当做一件生平的事业来经营的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为女儿物色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更大的事情了,一听到有一位有钱的年轻男士搬到这里便立刻动起了主意,要班纳特先生去打听那人的情况,从急切地求先生去到被拒绝的恼怒,至于后来知道先生去拜访了“邻居”以后的一系列情绪的转变。她甚至还会耍点小阴谋,比如

15、为了让女儿可以更多的理由呆在彬格莱家,故意不去接她,连女儿生病了也当做是可以留下去的绝佳机会。聚会上的表现,在乡邻中对女儿毫不吝啬的夸赞,甚至于在大女儿还没有确定与彬了格莱的恋爱关系,只是因为一起跳了两场舞便断定女儿将在不久与彬格莱订婚。她从不去掩藏起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莉迪亚私奔一事上可见一斑,从私奔到确定结婚那段时间,几乎是从绝望一下子就活了过来,甚至于无比的兴奋,几乎是起死回生。不同于母亲把情绪外挂于脸上,吉英更像是一个谜语,需要你去猜测她的心思,她的喜好,她没有不满,她没有很多的抱怨,她更愿意理智的去看问题,想问题,她从不愿意把问题往更坏的方向去想她洞察许多事,她已经知道自己所要的东西,

16、并且要愿意去以她自己的方式争取,比如彬格莱小姐邀请她去尼日斐花园,她不拒绝,因为她同母亲一样知道这是一次接触彬格莱的好机会。对于夏绿蒂与柯林斯的结合“吉英页承认这门婚事有些奇怪,可是她嘴上并没有说什么,反而诚恳的祝福他们。”10听到彬格莱可能会不再会回到尼日斐花园,她同样不露声色,甚至于在自己的妹妹面前也不肯承认自己因为彬格莱的离开而伤心。她的爱情不是大胆的争取,像溪流慢慢流淌,没有波涛打破她心里的那湖平静。因为从始至终都只是家人邻里在说两人很相配,作为当事人的彬格莱从没有对她做出过任何很明显的表示,但是她并没有另投他人怀抱,找一个与自己“门当户对”的男士,因为她认定了那个人,她的爱情很坚定,

17、她清楚的知道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她无法接受的,她能够理解夏绿蒂,却无法认同这样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婚姻。这对母女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吉英在女性意识萌芽阶段,那种不敢大胆表现爱意的怯弱与大胆将自己介绍给别人以追求自己的幸福,吉英同样渴望能够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但是她有自己的顾虑,但同样因为这样子的顾虑,使得她几乎与幸福插肩。在母亲的帮助下,她才得以有机会与彬格莱有了那宝贵的几天的“单独”的交流。(三)朴素与奢华的反差丽迪雅与咖苔琳夫人莉迪亚要的生活很简单,自由的爱情生活,不受家庭社会的眼光,不必像母亲一样每天还要操心那么多的琐事,她喜欢跳舞,渴望被关注,在舞会上尽情的跳舞,哪怕是家中最小的女儿,

18、哪怕大姐二姐还未许配人家,她依旧不愿意放弃美好的舞会,不愿意向大姐那样安静的做一个淑女,她受母亲的影响很大,她渴望婚姻,但是仅限于婚姻本身,不带其他条件的,韦翰的出现满足了她,她不在意韦翰是否有钱,他的过去究竟是如何的不堪,她要的是一份朴素的婚姻,甚至于甘心与男人私奔,将世俗眼光抛到脑后,有人认为她年少无知,是贪玩的表现,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她对自我天性的释放,她不愿意等待安静的将自己嫁出去,她要追求助于自己的简单幸福,这份小小的幸福足以满足她。咖苔琳夫人作为一个贵妇,她有自己的骄傲,她富有,拥有高贵的身份,她无论在上流社会还是下层,她都有自己的地位,她仿佛一个大女人,可以对人和她任务不合理的

19、现象进行批判,她是柯林斯婚姻乃至全部生活的促成者,她甚至于插手侄子的婚事,“这位贵妇人虽然没有担任郡里的司法职务,可是事实上她等于是她自己这个教区里最积极的法官”11她把金钱地位视为自己人生的全部,她的对他人的“指点”都来自以为自己的金钱地位可以主宰他人。相对于单纯的莉迪亚来说,咖苔琳夫人将奢华视为追求,在她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两个极端,只要爱情与只要金钱。莉迪亚是盲目的,她还没有真正地明白自己要的自由,不是摆脱一切的束缚,她的冲动与咖苔琳夫人极度的冷漠让我们又一次的看到了女性对于自我解放的渴求。在女性意识开始萌芽的阶段,女性没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她们的地位在哪里。她们要么附属

20、地位,她们大多数习惯跟随前人的脚步,嫁给门当户对的男士是她们的归宿,当然也会有例外,要么将自己置于家庭、社会的顶峰,甚至于“大女子主义”。就像咖苔琳夫人那样的女性,她拥有比许多男士都丰富的财产、地位,她不会甘心处于中产阶级,或是下层民众同样的层次,她更享受“指点江山”。莉迪亚要的是绝对的自由,她要做她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在意世俗的眼观。莉迪亚与咖苔琳夫人身上,我们看到的女性意识的不同体现,莉迪亚的自我的自由,咖苔琳夫人掌握他人的自由。二、从爱情/婚姻观看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对于书中人物的婚姻爱情观的表现中都不同程度的体现着作者的女性意识,下面将选取书中的几个具有典型女性意识的婚恋观进行探讨

21、。(一)浪漫纯爱的坚守“伊丽莎白是一位中产阶级小姐,受过中等教育,是一名绅士的女儿,但同贵族阶级相比,家庭地位还是较为低下,亲友又没有教养,常常在公共场所丑态百出,使她自惭形秽。”12没有财产地位,却拥有一肚子的文化,一肚子知识,一肚子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她懂礼仪、道德,她认为自己的婚姻必须有爱,她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双方都不会幸福。显然,她没有像班纳特夫人那样,在意自己即将一无所有,急着找一个能够照顾自己下半辈子的人,她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吸引一位绅士,而且,也只有一位这样子的绅士才足以配得上她的美丽,她的骨子里是个天真的理想派,她认为自己不会像朋友夏绿蒂那样屈从于命运的玩笑,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

22、人,她要寻找自己的真爱,她要嫁就要嫁给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作品里我看到伊丽莎白的婚姻爱情观是建立在对于自己的内在和外表足够自信的基础上的,她自己认为而且大家也都那样认为她漂亮,她在没有家庭教师的情况下自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对于家乡以外的世界有了更多地认识,她有自己的眼界。虽然身在乡下,却并不那么的甘于局限于乡村的视角,她看的比自己的母亲远,她知道哪怕她为了将来的生计与不爱的人结婚,将来不会幸福,就像她从小就目睹了父亲母亲,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婚姻的不幸一样,她不愿意重蹈母亲的覆辙。不愿意跟一般的年轻女孩一样嫁给适合自己而自己不爱的人,她要有爱情的婚姻,如果没有爱情,哪怕那爱情里掺杂了一丝杂质

23、也不是她要的。同时,作者并没有把她塑造成完全不食人间烟火,她同样会考虑对方的条件才决定自己是否要付出自己的爱情。如果说一个面包可以满足夏绿蒂,让她饱腹,那么,给伊丽莎白的必须是煎的香喷喷的牛排配上名贵的红酒,那是她的底线,她必须是宁缺毋滥。(二)财产物质的执着亦舒的小说喜宝中的女主人公姜喜宝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我其实并不贫乏。”1327岁的夏绿蒂显然已经过了要求很多爱情的年纪,她退而求其次,金钱对于她来说变成了首位的追求。夏洛蒂不是要嫁给科林斯,而是要嫁给他现在的地位、财产和不久以后能够继承的财产,她没有伊丽莎白那样的资

24、本去等待自己的爱情降临,她要的一切都要自己争取,她得知朋友伊丽莎白放弃了柯林斯的求婚,“正当这一家子闹得乱纷纷的时候,夏绿蒂.卢卡斯上她们这儿来玩了”14,很明显,她的来意并不是那么的单纯,她要抓住柯林斯,做他的夫人,与他一起分享他的目前拥有的和以后会继承的财产,尽管她知道他留下来的时间并不那么长久了,所以她更加要主动的接近他,讨他的欢心,最终她成功了,她得到了自己要的,尽管因此与朋友的关系疏远了,但她有婚姻有丈夫,更重要的是丈夫还是有点资产的男士,这样足矣。对于婚姻,她认为“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15在张爱玲12岁时发表的处女作不幸的她16里,“她和雍姊,这两朵含苞但是的话是

25、差不多浸在蔚蓝的水中成长的,但是在十年以后,用字结婚生女,仍和从前一样在海滨渡着快乐的生活,而她却不愿依从世俗,为了维持一生的快乐,独自在外漂泊,可是当她和雍姊相见时,才发现她被比下去了,她根本就没有快乐,所以她在给雍姊的纸条上写道:我不忍看了你的快乐,形成我的凄清!”“她”颓丧的离开了在意识到自己的不幸后。那个雍姊不正是世俗安稳一面的代表吗?17夏绿蒂在一个侧面与文中的雍姊是有相同之处的。她们都不是愿意用自己的一声耗费在寻寻觅觅,寻找真爱,或者其他什么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的。(三)单纯婚姻的奴隶莉迪亚就是这样的一个幸福又可怜的傻子,甘心年纪轻轻就做家庭主妇,她的婚姻生活可以很朴素,没有一定要很多

26、的财产,她知道自己愿意爱韦翰,这个可以给自己一个避风港的男人。她可以过没有大房子、豪华马车、很多佣人、很多田产的日子。她认为婚姻只是从一个家过渡到另一个家,从一个会被抛弃的家到另一个可以有自己选择的家。她需要这段婚姻,她不像姐姐们那样美丽、有才华,一旦父亲去世,她可能会一无所有,如果不趁机将自己嫁出去,她无法想象自己的未来。她只是过早的结束掉将来可能面对的失去父亲庇护的生活,给自己找好退路。同样跟丽迪雅一样甘心当奴隶是柯林斯先生,就因为咖苔琳夫人一句话,他便跑到几乎没有很多联系的亲戚家,在五个表妹中挑选一位作为自己的妻子,他只是需要一位妻子,作为可以为他料理家务,管理日常事务,生儿育女的人。他

27、的字典里“婚姻”一词无关乎爱情或者平等、自由。只要那个女孩子家世清白,可以胜任一个家庭主妇,即使她不漂亮,没有很多的财产,没有显赫的家世,哪怕并没有对他产生爱慕之心也都没有关系,只要在他对她求婚时对方说了“yes”。(四)完美婚姻爱情相对于两个妹妹(伊丽莎白和丽迪雅)的婚姻爱情,吉英,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她不轻易表露出自己对于事情的看法,不指责别人,也不去表达爱意,她就那么等待着,所谓愿者上钩。她参加舞会,将自己打扮的美美的,跟在张扬的母亲后面,还有年轻但轻浮的妹妹们,她很聪明的不说话,因为那样反而更让人注意到她这个有修养的美女。她认为自己绝对有资格当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她会碰到跟自己一见钟情的

28、有钱绅士,并且不在乎自己的家庭条件而娶她。她要的结婚对象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幸福生活的绅士,她把自己当做灰姑娘一样,等待自己的王子为她穿上水晶鞋,带她去他的城堡。她与妹妹伊丽莎白一样不愿意像妈妈那样嫁给没有轰轰烈烈爱情的人,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她不是不愿意嫁,她要嫁,要嫁得好,嫁给和自己一样拥有爱情的人。她比伊丽莎白、夏绿蒂都幸运,或者说她的目标比她们都要高得多,她清楚地明白自己要的,绝不会屈从那个时代一般的价值意识,她不把自己看做供男性选择的“物品”,她要主动的去选择,一旦选定就不轻易改变,等待目标乖乖落入自己的怀抱。三、对奥斯丁女性意识的认识 奥斯丁在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有其进步的意义

29、,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制度依旧在那个乡村盛行的时代,勇敢无畏的女性们对自我命运的挣扎。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的我们生活的年代来说,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还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一)女性意识的先进性在男权当道的时代里,作品中没有勇敢战士的影子,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绅士而不是男性战士,就算是,那也是为女性幸福战斗的女战士。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的写作角度上便可以视作女性意识的一个突破,对于她们自己的家庭、教育、法律地位作品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详细介绍,我们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到她们在努力的脚步。在王颖的中体现的女性意识18一文中提出了“男女平等,婚姻基础,女性价

30、值”的观念,对于女性寻求独立自主地位的诉求做了解释。我认为奥斯丁在本书中对于女性意识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要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有主要在对于美好婚姻爱情的向往与大胆追求。1、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寻求不同于伊丽莎白的理想性格,夏绿蒂更理智,或者说更现实,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条件可以嫁的最好的丈夫是怎样的,她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做一个假设,若是她没有像伊丽莎白那样为理想的爱情做出过任何的努力,那么她可能不会那么晚依旧“待字闺中”,她可以找到一个让她衣食无忧的丈夫,只是可能不会有自己的会客室,27岁的时候她遇到了那个可以给她一间会客室的丈夫,于是她毫不犹豫的“趁虚而入”,赢得了柯林斯的注意,

31、成为了柯林斯太太。她最终屈从于命运,屈从于自己的有眼的自身条件,因为物质财产而选择嫁给柯林斯,但她最终换得了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会客室,却是她对于命运的挣扎过后的结果,若是她完全屈从于命运了,那么会客室便失去了意义。小小的会客室是属于夏绿蒂的,她可以自由的支配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空间,在她完成作为妻子的工作以后,她会拥有除却丈夫以外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间会客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赋予夏绿蒂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表现。她开始不甘心永远从属于丈夫,在丈夫以外的世界她也同样活得精彩。“家庭成为妻子们的住所、工作的地方、育儿室。丈夫供养她们,是为了让她们照顾他的家和孩子。她们精神压抑,痛苦不堪。”19但是

32、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却不认同这样的“惯例”,在家庭以外,或者在丈夫身边以外的地方同样有她们的价值体现,她们不是寄生虫,只是社会并不愿意认同她们那并不亚于男性的强大的力量、智慧、创造力。作者并没有专门的花笔墨去描写有关于她们的工作能力,但是在文中对于伊丽莎白拒婚的这一举动不妨大胆的猜测她是有了对于未来的规划,否则,她知道拒绝这两个“长期饭票”意味着什么。她不愿做家庭中的那个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听命于自己的丈夫,或许还要听从于将来的儿子。她要的是在平等地位基础上建立的婚姻关系,就算夏绿蒂最终屈从命运价格不喜欢的人,但会客室这一地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她对于自己家庭、丈夫以外的价值观。2、新的婚姻爱情

33、观作品是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为写作背景的,那时候的英国乡村封建保守势力还没有被工业革命的浪潮打倒,思想保守、顽固不化的保守派依旧是农村中的“领导者”,他们对婚姻、爱情的理解建立在物质基础之。就像中国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子没有权利,也没有意识一定要嫁给一个自己爱的人。这主要是那个时候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女孩子们长期被约束在乡下,没有机会见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新思想、新事物,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甚至没有钱请家庭教师,女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显而易见。奥斯丁的小说中描述了几位拥有知识才华不输男子的女孩子,伊丽莎白机智幽默,吉英也是那么的睿智,彬格莱小姐、凯瑟琳夫人家那位身

34、体虚弱的女儿,她们都是受到了相对多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改变了她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使伊丽莎白对于婚姻爱情摆脱了传统的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有婚姻无爱情”模式。这些年轻女性都渴望有爱情或者自由,甚至于二者兼得的婚姻。她两次拒绝了在一般人看来非常美满的求婚,第一次,因为没有她向往的爱情,她拒绝了他,第二次,因为没有意识到的爱情,依旧拒绝另一个他。如果说拒绝柯林斯先生是因为他不是伊丽莎白眼中的绅士,那么拒绝达西就让人无法相信,就因为他对于她那么点傲慢。我想只用这个词语来回答这两次的拒绝,那显得太单薄。有人认为夏绿蒂掉进了婚姻的阴冷的坟墓,那么伊丽莎白就是爱情坟墓的看门人,在她的世界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

35、福的,既然要结婚,当然要让双方幸福,如果不幸福,那么宁可不结婚。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了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她希望自己将来的婚姻可以是建立在幸福婚姻基础上的幸福婚姻。尽管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尽管在拒绝了表哥以后,母亲强烈的谴责了自己,尽管她没有自己独自生存的能力。但是她的拒绝那么干脆,她坚定地认为女人不能只做一个家庭的妻子的身份,她们必须与自己的丈夫拥有同样的权利,丈夫与妻子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作为女儿,她也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男士结婚,而不是听从母亲的要求嫁给不爱自己,将来不会幸福的男士。(二)局限性李英在的女性意识评析20一文中认为奥斯汀的女性意识的法摆脱父权文化的影响。她指出“她毕竟

36、是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封建保守势力非常强大的农村,交际的范围十分有限,而她本人有出生在一个中产积极家庭,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儿,虔诚的基督徒,因此我们可以说奥斯丁绝不是一个现存社会的解构者。这就使她的作品最终除了初步的表达了女性意识,同时无法避免地表现出在她所处的时代的父权文化的影响。”奥斯丁本人生活在农村,过着舒适、悠闲的生活,她博览群书,非常有才华,但她并没有伊丽莎白那么幸运,遇到与她心灵相通的达西,所以她终身未婚。她显然并不是一个革命战士一样的人物,她的胳臂还不足以承担那样沉重的担子,她的作品虽然已经有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意识,但也有许多方面展现的并不全面。1、男权阴影故事中的女主角,

37、伊丽莎以及吉英,作者对于她们如果无法顺利嫁给自己喜欢的人,那么她们的前途是什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假设达西依旧傲慢,彬格莱还是误以为吉英不爱他,然后彬格莱娶了其他有钱家的女儿,达西也和表妹开花结果,那时候的两姐妹将会如何,他们靠什么为生从伊丽莎白几次的拒绝不喜欢的人的求婚可见,即使她到了夏绿蒂的年龄还没有嫁出去也不会后悔当初拒绝了一段与表哥的“好姻缘”。她们的处境较夏绿蒂好不到哪里去,她们同样是逃脱不了家庭牢笼的命运,只是婚前她们尽力的争取了一番。书中作者甚至于没有给一个猜测,表示作者一开始就打算将这些年轻人的爱情写成童话故事般唯美。作者赋予女主人公的朦胧的女性意识也就只限于最浅层次的,在

38、头脑中有这样子的意识,而不能够升华了,将其付诸行动。“妻女不外出工作也是19世纪中产阶级地位的象征”21女性被理所当然的闲置在家,她们没有工作,也不需要工作,这便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奥斯丁在刻画作品中女性对于命运的挣扎中没有能够走出家庭的束缚,而局限在女性对于理想婚姻爱情的追求,她的女性意识也局限在了这一个方面,不及简爱22中女主人公简爱以家庭教师的工作摆脱恐怖的孤儿院,她的大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价值的行为。其实在奥斯丁生活的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已经有一些女性走出家庭,除了家庭教师的工作,甚至已经有了女性走进到工厂上班。当然,作品中的女孩子们虽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但不至于会像这些“先驱

39、”一样,如此大胆的打破还处于懵懂中的乡村的“平静”。“相比于伊丽莎白的这个“自由人”,夏绿蒂更是一个在现实中的单身女性,两个人的社会性别角色完全不同。在社会苛刻的行为准则、道德法律面前,夏洛特的社会性别都被牢牢打上了女性的标签,谦卑、软弱、依附甚至某种寄生性,一切都是按照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前进。”23作品中的伊丽莎白作为女主角,她是幸运的,但夏绿蒂的境遇却与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角色血肉丰满,有自己的个性,她洞察事物,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她都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她选择了自己能够“驾驭”的丈夫,但尽管她有这样的觉悟,她还是嫁了,用了并不光彩的手段。总之是她需要丈夫,需要男性的物质基础来保证自己

40、的生活更加舒适。2、自我身份的认识文中涉及到的只是女性在自己的家庭以及婚姻中的平等权利,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没有进行争取,而且,我们一向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如果你想要拥有某项权利,那么相应的,你必须履行某项家庭或社会的义务,就想简单的物物交换一样,你想要权利便需要做点什么来换取自己的权利。处于朦胧觉醒中的女性们显然只是在婚姻爱情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表现得比较明显一些。她们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权利,但是作者并没有将他们需要在家庭里付出的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应该怎样以一个“新女性”的身份去教育子女,管理家庭事物。甚至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怎样像男性一样为社会尽点微薄之力作品将母亲这一角色定位在了

41、一个张扬、只知道把女儿宣传出去,却不关注女儿是否真正的得到幸福,只要女儿嫁出去,便以为自己作为母亲的义务尽到,而不管女儿的将来。文中的的班纳特太太、卢卡斯太太、凯瑟琳夫人,无一例外的把嫁女儿当做母亲的责任义务,而没有关注女儿是否真正幸福,只是简单地从物质基础方面定位为女儿找寻另一半。在作品中的母亲,是与女性意识所要表达的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自由、权利等方面背道而驰的,对于“母亲”这一身份的诠释却没有将女性意识体现出来。四、奥斯丁女性意识现代启示“剩女”一个被现代人妖魔化了的词24,倒是可以用在本书中的几位小姐身上,她们都是“等婚的剩女”,从年龄上看,既然十六岁便可以结婚,那么21岁的伊丽莎白,

42、23岁的吉英,27岁的卢卡斯小姐冠上那个年代的剩女名号,实在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再看能力,剩女的另一个称号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白领算不上,因为她们没有出去上班的机会,精英却可以算上,她们在学识这一块不会输给许多的男性。再看婚恋观,她们的共同点是都要嫁,只是嫁的对象前两个要嫁给才子绅士,后面一位只要物质基础相对好一点的“普通白领”。当然这也与她们的年龄有关系,卢卡斯小姐的年龄使她只能单纯的“等婚”,而班纳特姐妹等的婚姻是华丽的爱情婚姻。总之,她们都等到了结婚的对象,结局完美,而身处现代文明的我们当代女性,知识文化储备较之作品中的人物当然更加丰富,她们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也会像作品中的她

43、们一样,而在伊丽莎白、吉英的成功婚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剩女”的“等婚”是有价值的。除了剩女,书中还有一个类似“屌丝”25的男性:柯林斯先生。“屌丝”一词,现在我们会拿来形容与“高富帅”相对的男性,即矮、挫、穷。当然,作者并没有把柯林斯先生形容的那样的不堪,但是相对于高富帅的彬格莱、达西,柯林斯的形象顿时矮了许多,但是,他是乐观向上的一类人,结婚对象从最好的吉英,变成伊丽莎白,再到大龄“剩女”夏绿蒂,他最终吸取教训,对认识并不那么深入的夏绿蒂求婚,并且一举成功。柯林斯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屌丝”只要努力,不放弃,抓住机会,同样可以获得幸福。现实中没房,没车,没钻戒,又没什么才华的普通青年

44、,屌丝青年们应该在柯林斯的身上看到希望,只要不是过高的目标,经过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现在年轻人喜欢看的一种电视剧种类中有一类叫做偶像剧,本书的情节便让人不觉感到这就是一部灰姑娘式的偶像剧,只是通常的偶像剧只有一位灰姑娘,而本书中却又几位,不管他们外表如何,是否家财万贯,总之都是灰姑娘们心中的王子。只要他们表现自己的诚意,姑娘便愿意生死相随。26傲慢与偏见所具有的灰姑娘模式正好对应上了本世纪大行其道的偶像剧,小说、电视情节虽然会虚构,但是当下的年轻人也还是可以畅想一下与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的邂逅,不过切忌太过痴迷于故事。 参考文献 1玛吉 莱恩著. 郭静译. 奥斯汀的世界 M. 海南:海南出版社,

45、2004,P220-221。 2鲁宾斯坦. 从莎士比亚到奥斯汀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P412。 3闫晓茹傲慢与偏见中的第二性J. 社科纵横,2009( 2),P171. 4闫毓芳 .“ 最完美的女艺术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眼中的简奥斯汀M. 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P50。 5女性意识. 678910111415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第1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P120、21、178、84、122、159、108、21。 12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观OL. 13亦舒.喜宝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02,P25。 1

46、6张爱玲.不幸的她OL. 17万燕.女性的精神有关或无关乎张爱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P105。 18王颖.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J.时代文学(上),2010(6),P159。 19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8,P75。 20李英.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评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9),P144。 21张蛟慧、申振华.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群的崛起探因J.湘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8(3),P133。 22夏洛蒂勃朗特著.石岩山译.简爱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3谭雪霏.卢卡斯小姐和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安康师专学报,2004(6),P61。 24顾颖.剩女妖魔化? 我们不是被挑剩下的OL.新华网浙江频道,2010/02/01 。 25百度百科.屌丝OL. 26郭盈伶.一部“灰姑娘”模式的偶像剧从新世纪看傲慢与偏见J.文学评论.2010(3),P7。 27乔以钢著.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P9。 28荒林、王光明著.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