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515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俄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摘要:礼貌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进行和谐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和伦理的一项行为准则。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得体的、恰当的、符合语境的礼貌语言实际上是人们对自己的自我贬抑和对他人的尊重。当今社会中俄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增多。俄汉礼貌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对俄汉礼貌语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重点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礼貌语境理论及得体理论从礼貌称呼语、礼貌问候语、礼貌禁忌语和貌委婉语等方面,具体分析比较了俄汉礼貌语的异同,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而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俄汉交际中的基本准则。这些律性的结论可以为人们进行更有

2、效、更得体的交际活动提供指导。关键词:俄汉礼貌语 交际 对比研究前言:礼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言行中的礼貌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家庭教养、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并且直接影响言语交际的效果。在社会交往中,得体恰当的礼貌语言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也能帮助国家、集体、企业、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更能为人们架设友谊的桥梁,为彼此间的往来交流、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言语交际这一语用角度入手,参考一些基本的语言理论,对俄汉礼貌用语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并探讨了俄汉礼貌语言的特性及其礼貌原则和运用。1礼貌语言分析的理论礼貌语言是语用学的一部分,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体现了

3、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体现了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礼貌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礼貌语言指一切符合于礼貌的使用语言的行为以及使用的结果。狭义的礼貌语言则单指各种交际场合中具有合理性的表达礼仪的特殊词语。礼貌语言不仅要求所说的句子具有合理性,符合语言模式,而且还要求具有在特定社群中的可接受性。礼貌语言是人们进行愉快交流的调节器,它通过人们采用礼貌原则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礼貌语言的语用探究对协调人际关系、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日常经贸往来及官方正式会晤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2俄汉礼貌称呼语的对比分析礼貌呼称语是指具有现场描述功能的礼貌称谓语。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

4、一种社会关系,礼貌称呼语随着对话者之间关系的不同而变化。在许多语言交际中,先称呼对方,然后说话是有礼貌的表现。它既表明说话人请求对方聆听自己的讲话,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说话人如何理解交谈双方的关系,甚至体现了说话人对这次交谈本身性质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在言语交往中往往会发现许多不相同的地方。按照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的话来说是“很有意思但又很费解的地方”。 下面主要从地位称呼、人称称呼及亲情称呼三方面来对比探讨俄汉礼貌称呼语的异同。 2.1地位称呼是指按照对象的学业或职业地位确认称呼。首先来说说中国人的称呼方式。中国人一般的称呼模式是:“姓+行政职务”和“姓+职业”或“姓+学位学衔”

5、例如,中国人称呼官员时经常习惯叫“张书记”、“赵团长”、“黄经理”、“李副局长”等。当然中国人通常习惯于使用这种含有职务的称呼方式除了有尊称的意思之外,还往往有奉承的意味,这与长期以来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就算在现代社会,如果现在有人在胡锦涛主席的面前直呼其名那肯定是不合适的。最得体的称呼当然还是“胡主席”或者“胡锦涛主席”。中国人在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同事之间则经常使用诸如:“孙医生”、“周老师”、“刘教授”、“王博士”的称呼方式。这是一种谦恭和礼貌的表示。然而俄语中很少用职业、职务、军衔、头衔作称呼语,这与西方文化中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密不可分。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都尽量回避

6、彼此的职业、职务、官衔。俄罗斯人在平时的交际之中并不叫你什么局长、什么书记,而是按照他们的习惯直呼其名或者使用“先生+姓”的称呼方式。例如 !当然他们也在一些极其正式的场合使用先生加职务的称呼方式。这就带有官方语言的色彩了。最常见的称呼方式还是“名字+父称”的形式,连曾经的普京总统也称为 .这种称呼方式几乎是万能的,是最常用的一种称呼方式。俄语中能单独用作职业、头衔的称呼语屈指可数。表示职业的词中只有 , 等极少数词可以用作称呼语。但只有(大夫),(教父)等少数几个可以直接用作称呼语,其它的必须和(同志)连用。一些表职业的阳性名词有对应的特指女性的阴性形式,如-, -等。加表示职业的阳性名词可

7、充当称呼语,而阴性形式则不可以。此时的称呼语已远非是一种语法范畴,而是具备了一种社会文化内涵。在俄罗斯,女人和男人具有同等的权利、社会地位和作用,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严格区分职业名称的性属。尽管表示职务、学术头衔的名称很多,如(系主任) (经理)、 (教授)等。但俄语中用头衔称呼对方的现象很少见。一般来说,无论对方年龄大小,下级称呼上级都使用“名字+父称”的形式。在非正式场合如双方关系比较亲密,属下称呼上司可用一词。用军衔作称呼语通常限于军人之间,另外可以和连用。 2.2人称称呼人称称呼语是指用人称代词来称呼对方。人称代词由于能直接表示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所以在不同场合,它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表情

8、与感情意味。下面我们以第二人称“”(您) “”(你)的差别为例一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在俄语中用“”称呼交际但具体在什么场合下选择“”或“”还有讲究。具体的语境对“”和 “”的情景制约主要表现为交际者之间的熟悉程度、交际情境的正式与否、交际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际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与否等四个方面。2.2.1. 交际者之间的熟悉程度 “”用于称呼言语交际中陌生的和不太熟悉的受话人,而“”则用于称呼非常熟悉的受话人。例如: ?(您从哪里来?)对对方表示尊敬。 ?(你从哪里来?)暗含说话人双方地位平等且熟悉程度高。2.2.2. 交际情境的正式性与非正式性。在交际中“”用于正式的交际情境,“”用于非正式的交

9、际情境。例如: , ?(先生,您打算去哪里?)正式交际场合。表示尊敬和谨慎。, ?(安东,你去哪儿?)非正式场合。表示亲切、随意、没有拘束。2.2.3. 交际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称呼受话人,表明交际者之间互相感到拘谨,关系“冷淡” 。用“” 称呼则表示交际者之间友好、亲切、毫不拘束,关系亲密。现代俄罗斯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使用“”来称呼,表达的是一种亲密关系。一般情况下,子女对父母用“”称呼,而对父母的同龄人用“”称呼。现代俄罗斯夫妻之间均以“”相称。例如:: , ?: !(. ) . , ! - ! - ? (. )2.2.4. 交际者之间角色地位的平等和不平等。年长者对年幼者用“”称呼是

10、合乎交际规范的。但是地位高的人用“”称呼地位低的人,表明对受话人的不尊重。即使对方有过错,也不情愿接受这种称呼语形式,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年长者或地位高的人用“”称呼年幼者,表示的是一种特别的信任和平等,听话人不但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而且倍感亲切。例如: , ? , 相比之下汉语中你和您的用法远没有俄语复杂。“您”作为尊称形式广泛的使用与各种交际场合。但是我们中国人有时候还是会出一些错,例如:初次见面或者刚认识不久就使用“”称呼别人,在非正式场合对自己比较熟悉的晚辈用“”相称。这些都会让俄罗斯人感觉难以接受。由此可见俄语中的第二人称称呼语“”和“”制约着交际语言的各个层次,在跨日常交际中,我们只

11、有考虑到语境对“”和“”的情景制约,才能恰当的选择称呼语,从而促进在俄汉两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地进行。2.3亲情称呼是指依照血缘或仿血缘关系称呼对方,达到亲切效果。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在亲属称呼语上有着最为充分的体现。俄语中的亲属称呼语十分简单,只有(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少数几个。, ,可直接使用,只论辈分,论内外、亲疏、排行。在特定场合,需要具体明确称呼对象时,通常在、后加上名字,对父母可称小名表示亲密。汉语亲属称呼语则十分庞杂,每一种亲属关系都有对应的名称。下面就来看一词在俄汉语中的对应关系。汉语中的姑姑、婶子 、舅

12、妈 、姨母在俄语中只有一个词与之相对应。俄语中同辈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多以小名相称,这与汉语中对哥哥、姐姐的称呼有明显的不同。在汉语里,如果一个人同时有多个哥哥或姐姐,则要按照年龄的大小进行排序,如:“二哥、“三姐”等。中国传统社会是个父权社会,母系亲属被视作外系,“内外有别”,因而父系亲属称呼语区分细致,母系称呼语相对简单。如: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伯”,弟弟为“叔叔”; 称呼母亲的哥哥、弟弟都只用“舅舅”。父系亲属称呼语不加标记,母系亲属称呼语常加标记,这样便有了诸如“爷爷外公”、“奶奶外婆、“侄子外甥”、“侄女外甥女”等的对立。对于直系和旁系亲属的称呼语区分也较细,同为与父亲平辈且年幼于父

13、亲的男性就有“叔叔”、“堂叔”、“表叔”、“姨叔”的不同用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可看出,俄语亲属称呼语有以下特点:1)不标明亲属是父系或母系的;2)不标明亲属是直系的或旁系的;3)不标明排行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汉语里划分亲属称呼语的特点有:1)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分明;2)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分明;3)既标明尊卑辈分,又标明长幼之序。3俄汉礼貌问候语差异分析中国人常用的问候语有“你好!”、“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干嘛去?”,但是这些问候语被中国人按照汉语的使用习惯用来问候俄罗斯人时就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一件事情。首先说“你好”。我们中国人在问候俄罗斯人时常会说“!”但是在俄罗斯人的眼中如

14、果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或者对素不相识的人使用“!”都是不礼貌的。而标准的称呼应该是 “!”。“ 你吃了吗?”这样的问候语在中国存在了好长时间,很可能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以前我们吃不饱,所以人们见面经常问你吃了没。但是在俄罗斯人眼中就会理解成称对方是不是要请自己吃饭,不免心中有些紧张。问你去哪里,做什么事情。这样问对俄罗斯人也是不礼貌的。因为他们和西方人一样很注重个人隐私。去哪里,做什么,都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如果这样问往往使被问的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好像总是对自己的隐私感兴趣。当然俄罗斯人也有他们独特的客套语和寒暄语,例如: ?就并不要求对方详细的告诉自

15、己别人本来不愿意说的内容。这些回答一般用 ! ! 之类的客套话即可。4俄汉礼貌禁忌语和委婉语对比举例在礼貌语中巧妙使用委婉语,避开禁忌语是交际的一种艺术。在交际中为了直接避免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往往用婉转、间接的话讲出来,这也叫委婉说法,或委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维系社会关系和协调人际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运用委婉表达法,其目的是采用曲折含蓄甚至隐晦的方式,以减轻对听者的刺激和压力。具体说,把有些令人忌讳的事借用其他词语来表达,把批评、否定对方的词尽量淡化一些,模糊一些;对别人的请求或不情愿的事情表示拒绝时,则采用托词、回避的方式。例如,中国人有喜“8”厌“4

16、”的习惯,因为汉语普通话中“8”与“发”谐音,“4”与“死”同音。和中国人交流时,凡是涉及疾病、死亡以及交谈对象的个人隐私等事情容易引起别人不快,都应当有所禁忌或用其他词来代替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俄语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也是用其他用语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 1)用其他词语来代替人们所忌讳的事情。 .译:她可能怀孕了。2)在批评或否定词前加“可能”、“也许”、“似乎”之类模糊副词。 , .译:您有点不太对。3)在批评或否定词前加以淡化的词:如“有点”、“有些”、“比较”、“稍微”等。 .译:他有些马虎。4)加上主观评价词。 , .译:依我看你是不对的。5)在褒扬或肯定的词语前冠以表示程度低的

17、词语,如“不太”、“不够”、“不怎么”、“欠”等。 .译:他不是很通情达理。6)在批评别人时,先肯定其优点,后用“但是”、“不过”来指出别人的缺点。 , .译:他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不是很好。7)向对方提出批评或意见时,把批评意见暗含于他今后的希望中。 , .译:希望你学习更加努力一些。上述实例的对比只是对诸多中俄礼仪交往中的一些差异的简单分析。但是通过称呼语、问候语、委婉语等几种语言现象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中俄两个民族在文化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可见中国人历来很讲究礼貌,和喜欢自谦和尊称的形式。而俄罗斯人的表达则是比较直接的有什么样的想法用什么样的礼貌语直接表达出来就可以

18、了。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大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交往的次数也大大增加。学会礼貌待人,通过彼此尊重、互敬互让来协调整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是社会发展一大要求。所以研究礼貌语言可以为人们进行更有效、更得体的交际活动提供教育和指导,为社会制定有关礼仪礼貌的规范提供评价标准,为调和人际关系,进而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中俄两国,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贸往来也更加频繁。中俄互办文化年和语言年活动的开展也必将大大促进中俄两国文化的碰撞渗透与融合。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对于彼此言语礼仪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因此我们来对比研究俄汉礼貌语的异同并尝试总结出一些言语交际中的规律,希望能够对促进俄汉之间文化的交流有所裨益。参考文献1. 顾日国.礼貌语用与文化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 李勤. 实用俄语会话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2PI674. 宁方景.俄语言语礼节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王建华.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仁J.外国语.2001(5)P1786.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 赵爱国 王清.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黑龙江人名出版社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