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591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题目:RH精炼钢液流动的模拟研究学 院:材冶学院专 业:冶金工程学 号:0805126043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 期:2011-05-20摘 要 RH真空精炼是目前钢铁生产中普遍使用的精炼手段。自第一台RH精炼装置于1959年问世至今,RH精炼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已由原先的单纯脱气扩展为还能脱除碳、氧、硫和夹杂以及升温、调整成分等多种功能的精炼技,在众多的炉外精炼方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宏观上说,RH精炼反应的关键性限制环节在于钢液的循环流动,它直接影响单位时间内真空精炼效率和精炼的终点成分。因此前人对钢液循环流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影响循环流动的一些因素和提

2、高循环流量的一些措施,为真空精炼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对处理过程中钢液的整体循环流动形态始终没有很好的研究结果,人们只有借助冷态水模实验的观察结果对整体流动形态进行了粗线条地描述,无法准确地把握钢液整体循环流动对真空精炼的综合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真空精炼过程中钢液循环流动的全过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给出了钢液整体循环流动形态,通过模拟探讨了影响钢液循环流动的因素和提高循环流动的途径。关键词: RH精炼; 钢液流动; 数学模拟; 物理模拟; 影响因素; 提高途径目 录1 绪论.11.1 RH精炼功能的发展.11.2 RH精炼的工艺原理.21.3 RH精炼的工艺特点.21.4 RH精炼的冶金功能.3

3、1.4.1 脱碳.31.4.2 脱氧. .41.4.3 脱硫.41.4.4 去夹杂. . .61.5 RH精炼技术的发展71.5.1 RH吹氧技术的展.71.5.2 RH喷粉技术发展72 RH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的数学模拟研究.92.1 模型的基本假设.92.1.1 控制方程.92.1.2 湍流模型.102.1.3 边界条件.112.2 RH钢包内钢液流动的二维数学拟.112.3 RH钢包内钢液流动的三维数学拟.122.4 RH精炼过程吹氩对钢液流动的数值拟.132.4.1 钢液整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132.4.2 吹氩流量和真空度对钢液流动行为的响.142.4.3 吹氩流量和真空度对钢液循环

4、流量的响.142.4.4 吹氩喷嘴排布对钢液流量行为的影响.152.4.5 吹氩喷嘴排布时对钢液循环流量的影响.162.4.6 结论.173 RH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的物理模拟研究.1831 RH精炼装置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测定.183.1.1 物理模型的立.183.1.2 参数的测定.193.2 RH精炼过程的有关特性参数及影响因素.203.2.1 环流量.203.2.2 混合间.234 吹气管内径对RH精炼过程钢液流动和混合特性的影响.244.1 模型装置与测量方法. . .244.2 结果及讨论. . . . .244.2.1 吹气管直径对环流量的影响. .244.2.2 吹气管直径对R

5、H钢包内液体流态的影响.254.2.3 吹气管孔径对混合时间的影响.264.3 结论. .275 RH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特性的水模型.285.1 模型设计与模型装置. . .285.1.1 模型的相似性.285.1.2 模型装置.285.2 测试方法.285.2.1 环流量的测定.285.2.2 包流态的显示.295.3 结论.29参考文献.30致谢.321 绪 论 钢铁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钢铁生产流程已经由原来的三步法(炼铁炼钢铸锭)发展成目前的多步法,即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或电炉)二次精炼连铸。传统的炼钢方法由一步炼钢发展

6、成炉内初炼和炉外精炼两步炼钢。钢液的炉外精炼即二次精炼,就是将传统炼钢工艺中在炼钢炉内完成的精炼任务,如除气去杂、成分与温度的调整和均匀化等,部分或全部移到钢包(或专用容器)中进行,旨在强化冶炼过程、提高生产率、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能耗。钢液的二次精炼是现代冶金生产中实现冶金功能重新分配和优化组合的关键。它不仅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优化工艺、降低能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传统钢铁工艺流程的合理组合、系统优化以及新流程开发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RH精炼目前已成为生产纯净钢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生产出高纯净度的优质钢种,满足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RH真空精炼是众多的真空精

7、炼设备中精炼速度最快的方法,它能够与其它冶炼环节协调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冶金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得到了大力发展。1.1 RH精炼功能的发展大体面言,RH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 19591969年 应用阶段 联邦德国的Rurstah和Heraeu公司联合开发了钢液的RH真空循环精炼工艺,解决了锻造用钢的脱氢处理问题。日本于1963年由新日铁的前身富士公司引进了第一台RH装置,用以生产板材。(2) 19691980年 发展阶段 这段时期,主要经历了RH装置的不断改进和RH冶炼原理的揭示,另外七十年代后期新日铁发展的RH轻处理技术和连铸用钢的大批量处理技术将RH处理推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

8、段。(3) 1980至今 与连铸匹配,技术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阶段1980年以后,RH在技术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RH普遍与连铸相配,实现了转炉一连铸的连铸稳定生产,优化了RH工艺,设备参数、扩大处理能力;开发了多功能RH精炼工艺和装备;开发了RH热补偿和升温技术;完善了RH轻处理工艺、设备,实现钢水全量RH处理。1.2 RH精炼的工艺原理图1.1 RH脱气原理示意图 RH精炼装置主要由钢包、上升管、真空室和下降管组成。图1.1为RH真空循环脱气原理的示意图。钢液循环脱气处理时,把与真空室下部相通的两根环流管(即上升管和下降管)插入钢包的钢液,靠真空室被抽真空后建立的压差使

9、钢液由环流管进入真空室进行脱气,同时从两根环流管之一(上升管)吹入驱动气体(通常为氩气),利用气泡泵原理抽引钢液流过真空室和下降管回入钢包,产生连续的循环流动,在这种循环运动中钢液分批进入真空室并得以精炼。1.3 RH精炼的工艺特点(1)真空脱碳:RH过程具有较强的脱碳功能,在25 min处理周期内生产C2010-4mass的超低碳钢;(2)真空脱气:可生产H1.510-4 mass,N20x10-4 mass的纯净钢 液;(3)脱硫:采用RHPB,RHIJ,RHKTl3,RHPTB等处理后可以生产S1010-4mass的超低硫钢;(4)脱磷:经RH喷粉处理后可生产P2010-4mass的超低

10、磷钢;(5)升温:采用RHKTB处理,可降低转炉出钢温度263;RH一OB法加铝吹氧可使钢液提温,最大升温达810mint;(6)均匀钢液温度:可保证连铸中间包钢液温度波动不大于5;(7)均匀钢液成分和去除夹杂物,可生产全氧含量O15x10-4mass超纯净钢;(8)进行合金微调:几乎可生产全部钢种,其中包括锻造用钢、高强钢、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不锈钢、电工钢、深冲钢等。1.4 RH精炼的冶金功能1.4.1 脱碳 RH真空脱碳是利用气泡泵原理使钢液在真空室和钢包之间产生循环流动主要靠钢液中的氧在低压下进行脱碳:C+O=COg脱碳速率可示为:Ct=C0exp(-kct)(1.1) Kondo

11、等提出脱碳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钢液体积环流量和碳的体积传质系数的函数:Kc=QakcV(Q+akc)(1.2)式中:ct,cot时刻和初始瞬刻的碳含量(mass); Kc脱碳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min-1); t脱碳时间(min); Q钢液体积环流量(m3min); V钢液体积(m3); akc一碳的体积传质系数(m3min)。 由式(1.1)和(1.2)可知,主要可从两方面促进行脱碳,即:增大环流量Q和体积传质系数akc。 但是当碳含量降到20x10-4 mass后存在脱碳滞止现象。此时,通过增大环流量的方式促进脱碳效果并不明显。为获得碳含量10x10-4mass的极低碳钢,可以考虑增大体积

12、传质系数akc,由于增大反应物的传质系数并不容易,更可行的是增大反应界面的面积。真空室为脱碳的主要部位,增大其截面积为最直接的方式。一般RH装置在设备许可的条件下都尽量采用大的真空室,一方面增大直径加大反应面积,另一方面增加真空室高度可减少钢液喷溅的影响。 采用气体喷吹方式是增大体积传质系数础的另一种方式。喷吹时期一般选择纯脱气的中后期;喷吹部位主要有钢包熔池、真空室熔池和插入管部位。1.4.2 脱氧 控制非金属夹杂物首先是控制钢中含氧量,通常使用与氧亲和力很强的元素来脱氧,使溶于钢液的氧降到极低的水平。但是除碳脱氧产物呈气态可直接从钢液排出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脱氧产物会呈分离相状态弥散残留于成

13、品钢内,形成非金属氧化物夹杂,破坏了钢的致密性,对钢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对普遍采用LD-RH-CC生产纯净钢的工艺流程而言,终脱氧在RH处理过程中进行,典型的氧含量变化如图12所示。研究发现,经RH处理,钢中的大尺寸夹杂大部分可从钢中被除去,钢中存在的夹杂主要以块状和簇群状形式存在,总体尺寸也在50um以下。采用此工艺路线,如果能有效地防止钢液的二次氧化,可以生产总氧含量低于20x10-4ass的纯净钢。图1.2 不同工序钢中TO含量的变化1.4.3 脱硫 对大多数钢种而言,硫都是有害杂质,过量的硫会使钢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变坏。铁水在转炉冶炼过程中,由于原材料中含硫和转炉的氧化性气氛不利于

14、脱硫,往往会发生增硫现象。因此出钢后的炉外脱硫势在必行。 从工艺上讲,钢液脱硫主要有:钢液渣洗、钢包喷粉、喂丝、RH处理脱硫等。而脱硫反应包括用金属Ca、Mg或稀土元素直接生成硫化物脱硫和渣金置换反应两种。RH处理脱硫涉及的反应主要是渣金置换反应。与其它脱硫工艺相比较,RH处理脱硫具有以下优点:1 钢液中氧活度可降至更低的水平,更有利于脱硫;2顶渣对脱硫的影响较小;3与大气隔绝而不会因钢液表面裸露而吸氮;4脱硫的同时可有效地脱气(去氢);5有更好的动力学条件;6脱硫剂与钢液接触时间长,反应更充分,脱硫剂消耗少。与钢包喷粉脱硫相比,达到同样的脱硫效率, 真空顶喷粉脱硫的脱硫剂耗量可以减少2kgt

15、 钢。根据熔渣的离子理论,RH脱硫的反应可表示为:S+(O2-)=(S2-)+0相应地,硫的分配比为:Ls=(s)/S=Ks(ao2-/ao)fs/rs2- 由上式可以看到,要实现高的脱硫率,应增大渣量和硫的分配比Ls。考虑到经济因素,增加Ls是唯一有潜力的措施。对RH处理脱硫而言,降低钢液的氧活度和选择合理的渣系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从反应动力学角度看,一般认为脱硫的限制性环节为硫在钢中的传质(硫含量较低时)和硫在渣中的转移,(钢中硫含量较高时),同时考虑钢液侧和熔渣侧传质阻力,由双膜理论,脱硫(钢液中)的速率表达式为:一dsdt=d(S)dt=KstAp(S-(S)Lsm)Vm(1.3)Ks

16、t=KsmkssLsm(ksm+KssLsm) (1.4) 改善对钢液的搅拌等动力学条件有利于提高总的传质系数Kst,增大有效反应面积山从而增大脱硫速率。 有效的脱硫过程,要求熔体中氧势尽可能低。钢包中钢液的氧势与顶渣的含氧量密切相关,工艺上必须降低渣中FeO、MnO的含量从根本上消除氧源。为此出钢时必须严格挡渣,减少下渣量并对钢包顶渣进行改性处理。 RH脱硫处理中,常用的脱硫剂加入方式有RH-PTB、RH-PB和RH-IJ等。表11为各种方式的比较,综合来看,顶喷粉法为最佳的加入方式。表11各种脱硫方式的比较脱硫方法脱硫效果(%)综合优势劣势RH-PTB50-80不增加氧枪成本;对耐材影响小

17、;可以升温;负压输粉,枪不易堵需要增加部分设备;反应持续时间比RH-PB和RH-IJ法短;粉剂利用率低RH-PB70-90脱硫效率高需增加成套喷吹设备;车间需改造;易喷溅;喷嘴处侵蚀严重RH-IJ70-90粉剂参与钢液多次循环;脱硫效率高需增加成套喷吹设备;车间需改造;粉剂易堵枪;喷枪费用高1.4.4 去夹杂 控制非金属夹杂物首先是控制钢中含氧量,通常使用与氧亲和力很强的元素来脱氧,使溶于钢液的氧降到极低的水平。但是除碳脱氧产物呈气态可直接从钢液排出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脱氧产物会呈分离相状态弥散残留于成品钢内,形成非金属氧化物夹杂,破坏了钢的致密性,对钢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钢包顶渣氧化性的

18、增强,RH过程的脱氧效率降低,为此必须采取严格的出钢挡渣和熔渣还原措施。研究发现,处理前钢液氧含量高,处理后残存的氧含量也高,对低碳铝镇静钢(LCAK)的冶炼,钢液进入RH装置前需进行预脱氧。随着RH处理过程环流量的增大小颗粒Al203夹杂碰撞几率增加,更易聚合成大颗粒夹杂而上浮排至顶渣,如图1.3,同时伴随有细微夹杂增大的趋势;另外,耐材所受的冲刷也更加严重,钢液内残存的大颗粒夹杂数量增加。因此,从夹杂物去除的观点来看,过大的环流量未必适宜。 纯脱气处理时间对钢中夹杂物的去除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如图1.4,随着纯脱气时间的增加,钢中大颗粒夹渣和细微夹杂很快降低,但是超过5 min后,再延长处

19、理时间对夹杂的去除似乎没有多大作用。 碳氧反应产物为CO或C02,可完全排出钢液,因此在所有脱氧剂中碳是最洁净的。图1.3 钢水环流量和夹杂物间的关系 图1.4处理时间对夹杂物含量的影响1.5 RH精炼技术的发展1.5.1 RH吹氧技术的发展 RH吹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RH-O,RH-OB,RH-KTB,RH-FMB等四个主要阶段:1.RH-O真空吹氧技术 1969年,德国蒂森钢铁公司亨利希钢厂开发了RHO技术,首次用铜质水冷氧枪从真空室顶部向真空室内循环着的钢液表面吹氧,强化脱碳冶炼低碳不锈钢,既缩短了冶炼周期,又到达可降碳保铬的效果。其主要功能有真空脱气(H2),减少杂质,均匀成分、温度。特

20、别用于含氢量要求严格的钢种,主要是低碳钢、超低碳深冲钢。该项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氧枪严重结瘤,因密封不良而无法调整氧枪枪位。鉴于当时VOD精炼技术能较好地满足不锈钢生产的要求,RH-O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2 RH-OB真空吹氧技术 日本新日铁室兰厂于1972年根据VOD过程的原理开发了RH-OB技术。这是一种可通过加铝吹氧强制脱碳并达到升温效果的精炼方法。该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较快发展,除了RH的基本功能外,并能吹氧脱碳、加热钢水,多用于超低碳钢的处理,但也存在不足:吹氧喷嘴的寿命短,降低了设备的作业率;喷溅严重,增加了真空室的结瘤,延长了清除结瘤及辅助作业时间,要求增加RH真空泵的能力。

21、3 RH-KTB真空项吹氧技术 在传统的RH基础上,日本川崎公司于1986年成功地开发了RH顶吹氧(RH-KTB)技术,将RH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该技术除了RH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够加速脱碳,补偿热损失,多用于超低碳钢,硅钢的处理。4 RH多功能喷嘴(MFB)1992年开发了RH多功能喷嘴顶吹氧技术。其冶金功能与KTB精炼技术相近,另外可喷吹铁矿石粉以加速脱碳,还可在精炼过程中吹入一定量的天然气使之燃烧达到加热钢水的目的,多用于超低硫、磷钢的处理。1.5.2 RH喷粉技术发展RH喷粉技术主要有:VI真空喷粉法,RI-IJ喷粉法,RH-PB喷粉法,RH-PTB喷粉法,MESID技术。1 VI

22、真空喷粉法 VI法由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和内蒙古金属研究所于1984年共同研制而成。该法的特点是粉体在钢液中经过的路程较长,使其脱硫、脱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 RI-IJ喷粉法 RH-IJ法是日本新日铁大分厂于1985年开发的。该法是将喷枪直接插入上升管的下方,既可将氩气与粉剂同时吹入,又可单独吹氩,其特点是,可以将炉渣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小程度,粉体与钢液可以接触较长的时间,可增强钢包底部和真空室内的钢水搅拌,可增大环流量。主要用于超低硫、磷钢的处理。3 RH-PB喷粉法 日本新日铁名古屋厂于1987年研制成了RHPB喷粉法,它利用原有的RH-OB设于真空室下部的吹氧喷嘴,使之具有喷粉功能,

23、依靠载气将粉剂通过喷嘴吹入钢液。主要用于超低硫、磷钢的处理。4 RH-PTB喷粉法 1994年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歌山厂研制开发了RH-PTB法。该法利用水冷顶枪进行喷粉操作,粉剂输送较流畅,喷嘴不易堵塞;不使用耐火材质的浸入式喷粉枪,操作成本较低;无钢水阻力,载气耗量小。主要用于超低硫、磷钢的处理。5 MESID技术MESID是由比利时SIDMAR钢铁厂于1994年研制的,其核心技术是MESID喷枪用脉冲气流工作,从而减少氧气流对真空室内钢液面的影响。可向熔池表面喷吹用于脱硫的固体混合料,还可加热真空室的耐火材料或保持一定温度。主要用于超深冲钢,超纯净钢。2 RH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的数学模

24、拟研究所谓过程数学模拟指的是以数学模型来描述一个物理或化学过程或描述一个物理或化学过程的某些特点,并以模型的解(解析解或数值解)给出定量的概念。数学模型通常是一个或一组代数方程或微分或积分方程及其相应的定解条件组成的,也可以简单到是一个关系式。数学模型所显示出来的作用可分为两个方面:对现有的工艺过程:(1)可以提高人们对某一过程的基本现象及主要工艺参数内在关系的认识;(2)可以进行计算机研究以探索工艺参数对工艺的影响,从而最终提供工艺优化设想;(3)可以有助于工厂试验的设计和规划,以节约费用。对正在进行开发的工艺:(1) 能帮助人们对工艺的灵活性作出准确的估计;(2)能有助于规划实验室规模实验

25、以节省费用;(3)能有助于估测中间试验和规模放大。2.1 模型的基本假设对RH精炼过程中流体的流动作如下初始假设:(1) 同一计算单元内气液两相承受的压力相同;(2) 液体自由表面是平滑的,气泡可通过该面与液相分离;(3) 气泡尺寸均匀;(4) 把湍流限定为液相的性能,且可采用修正的k双方程模型描述之,相应的经验常数可取为单相流下的值;(5)可通过对液相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的传输方程的修正来考虑气泡的弥散和气相对液相湍流的促进作用;(6)可以界面曳力,即界面摩擦力表征气液两相间的动量传输;(7)忽略气液两相流的体积变化,在壁面处均无滑移;(8)体系处于稳态湍流。2.1.1 控制方程 基于上述假

26、设,对RH 装置内流体的流动,相应的控制方程可表述如下:2.1.1.1 相连续性方程( fj j U j ) (r f j ) = 0 (2.1)这里,j=1.2分别代表液相和气相. 上式左边第二项为气液相界面随机运动所产生的湍流扩散质量源,r 为与湍流粘度t 相关的有效相扩散系数。r = eff d (2.2) 式中eff 为湍流的有效粘度系数. 对眼下的水平射流,弥散相prandtl数d的值为. 由于两相完全占据整个计算域,相应的体积分数之和为1,r1+r2=1。2.1.1.2 相动量守恒方程(f jj U jj fjeff j jrfj )= fjp + fjjg + Sjp (2.3)

27、 这里j, U和j 分别为有关相的密度、速度矢量和沿坐标方向的速度分量,Sjp是单位体积相间动量源,Sjp= FIP(Ui Uj) (2.4)其中FIP 为气液两相间曳力或动量交换FIP=0.75Cd1f 1f2|Uslip|db (2.5)Cd为无因次曳力系数. 根据所谓“dirty-water”模型,Cd 与基于气泡尺寸及气液两相滑移(相对)速度|Uslip |的Reynolds数(Re)和Weber 数(We)有关: 16/Re Re0.49 20.68/Re0.643 0.49Re100 (2.6) We/3 Re 2065.1We2.6 8/3 We8Re 和We 分别定义为:Re

28、=1|U slip|db/1 (2.7)We=1|U slip|2db/ (2.8)其中和分别为液相的(层流)粘度和相间界面张力。 关于气泡直径db,文献中也有很多报道。 一般说来,气泡尺寸随离喷嘴出口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最大的气泡(由于气流断裂而生成)从接近喷嘴出口处上浮,在远离喷嘴出口处碎裂成小气泡继续上浮,在这两个位置之间,各种尺寸的气泡分布于气体射流内部. 对所考虑的模型和原型体系,参照以往的研究,本工作取平均气泡直径分别约为8.5 和15 mm,具体取决于所用的提升气体吹入量。2.1.2 湍流模型根据所作的假设,仅需对液相(即第1相)求解湍动能及其耗散率的传输方程,相应的双相-模型可表

29、示为:方程:(f11U1k-f1kk krf1)= f11(Gk-)+ f1Gkb (2.9)方程:(f11U1-f1 rf1)=f11(/k)(C1Gk-C2)+f1C1Gkb/k (2.10)式(2.9)和(2.10)左边第三项表示相质量扩散所携带的湍动能扩散流,为弥散相对连续相湍动能的贡献,对扩散系数k和,分别有:k=1+t/k (2.11)=1+t/ (2.12)式中的k 和为相应的Schmidt数, 湍流粘度t 和有效粘度eff分别为:t= C1 k2/ (2.13)eff=1+t (2.14)式(2.9)和(2.10)中,Gk 是由剪切力所引起的k 的体积生成率,与基本的k-模型有

30、相同的形式;Gkb 为气泡穿过液相时曳力作功所致的k 的附加生成速率。Gkb=0.75CbCd1f1f2|U|3slip/db (2.15)由试算结果,本工作取经验常数Cb=0.05. 各有关的常数汇于表2.1表2.1 计算用双相k模型中有关常数CbCC1C2k 0.050.091.441.921.01.32.1.3 边界条件 壁边界:在固体壁面处,速度分量满足无滑移边界条件,相应的法向分量取为零. 对壁面附近的区域,采用壁函数法处理之.自由表面:在自由表面处,允许气体以到达表面的速度离开。入口:对水模型装置,f1=0, f2=1, U2z=Qg/A.其中Qg 为提升气体体积流量,A为喷嘴出口

31、横截面积.根据Ilegbusi等的结果,湍动能及其耗散率为:k = 0.015U in2 (2.16) = 94k1.5 / d (2.17)Uin 和d 分别为喷嘴出口处气流的速度和喷嘴内径. 对实际装置,根据Wei 等的工作,按气体的加热摩擦流计算了气流各出口参数,使之更为合理、可靠。2.2 RH钢包内钢液流动的二维数学模拟 作为RH流场的的一部分,钢包内钢液的流动状态对RH装置的混合特性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连续性方程、N-S方程和湍流的-模型,Nakanishi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RH钢包内钢液的二维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求解。(1)视RH装置为一轴对称体系;(2)计算域不包括真空室和

32、插入管;(3)真空室和插入管对流场的作用表达为流场的入口和出口条件;(4)忽略钢包表面的熔渣作用;(5)假定流动处于稳态。 计算结果表明,整个钢包中无液体流动的死区,但存在钢液从下降管出口直接流向上升管入口的“短路”。图2.1Szekely等二维数学模型图 图2.2Szekely等二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 如图2.1所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钢包内存在二种流动现象,一是钢液从下降管进入钢包底部,然后自钢包经上升管返回真空室的流动,它保证了钢包中钢液的混合;二是钢液从下降管直接进入上升管的流动,此即所谓的下降管和上升管问的“短路”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初,Szekely等又提出一个100tRH装置钢

33、包内钢液流场的二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基本假设不变,不考虑钢液自由表面处存在的熔渣,相应的切应力(自由表面处)为零,对近壁区,使用壁函数处理之;对紊流粘度取“模型处理之,计算结果无多大变化,下降管和上升管间的“短路”现象依然存在,如图2.2所示。 如果钢包内钢液流动存在这种短路情况,将直接导致钢液在钢包内不能充分、有效地混合。这与物理模拟所得的结果也不相符。 RH装置的非轴对称性是导致所得结果不合理的直接原因。实际RH装置钢包内的搅拌是时均非轴对称的,Szekely等采用二维数学模型来描述,误差在所难免。流场显示实验证实,下降管和上升管间的“短路”现象并不存在。2.3 RH钢包内钢液流动的三维数学

34、模拟 为克服这一不合理的结果,Tsujino、Szatkowski、Kato和Filho等运用三维数学模型对RH装置钢包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RH钢包中并不存在下降管和上升管之间的“短路”现象,钢液从下降管出来后迳直冲向钢包底部,然后沿着钢包壁上升,同时形成旋涡;在上升管正下方,存在个较大的旋涡与物理模拟结果比较接近。 Li和Het利用准单相模型模拟了整个RH装置内钢液流动的流场。结果表明,在钢包内上升管的入口处,流态呈对称性,靠近钢包底部不存在明显的大旋涡。此种流场并不很合理。这可能与计算得的下降管内的液体流速偏低有关,即与对含气率的处理有关,或者与计算本身的不合理性有关。上升管内钢

35、液含气率的大小和分布对RH装置内钢液的流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其正确的估算是RH装置内钢液流动数学模拟的关键之一。樊世川等考虑到气泡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降低而引起的体积膨胀,对该参数进行了修正,结果有明显改善。 朱苗勇等和贾兵等采用同样的控制方程对RH装置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动量源项以浮力的形式表示为:F=1g (218)其中含气率和气液两相区的体积分别由tiltejos等和禁志鹏等的经验关系式确定。计算结果与樊世川等的类似。 Park等使用相似的方法对水模型和实际装置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含气率的处理,一是利用Themelis等的实验结果确定气泡垂直上升前的全浮力区及其体积;二是利用I

36、guehi的实验结果确定气泡垂直上升的全浮力区及其体积,并且考虑多个喷嘴造成全浮力区交汇的情况,进而由下式确定该区的平均含气率。 对于实际RH装置,由于钢液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和真空室内的压力很低,气泡上升过程中必然存在更大的膨胀,根据Sezkely等提的低压下上升气泡尺寸变化式,计算了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半径,从而得到气泡的体积膨胀部分和膨胀比,由此得作用于全浮力区内控制容积上的浮力为:fc-v=(f/V)Vcv (2.19)计算所得的流场比较合理,与实测值相比,得到的环流量较合理。2.4 RH精炼过程吹氩对钢液流动的数值模拟 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对RH精炼的钢液流态、循环流量、混合时间和脱碳速率进行了研究。2.4.1 钢液整体流动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基本假设为:(1)气液两相区采用双流体模型(Eulerian-Eulerian);(2) 气泡在液体自由表面可与之分离,且气泡为刚性球;(3) 用界面摩擦力表征两相流动量传输;(4) 真空室表面视为平滑的自由表面;(5)壁面处无滑移,体系处于稳态湍流,k-双方程。 RH精炼装置中钢液流动可视为稳态不可压缩流动,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