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678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工程毕业设计.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2011届)题 目印前环节人物肤色处理方法的优化学 院新闻出版学院专 业印刷工程班 级07224611学 号07224612学生姓名罗筑指导教师赵磊完成日期2011年6月1日摘 要本课题在整理相关文献人物肤色处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一套系统化的完整的印前环节中人物肤色处理方法的优化论。本文通过人物肤色色调的分析,得到不同种族人物肤色CMYK值的特点。想要得到优质的人像肤色,在印前处理环节中,印前系统必须与实际生产条件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印刷适性和油墨模式,再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肤色原稿图像进行阶调分析和处理,通过各种方法调节肤色原稿图像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肤色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1)分析人像肤色原稿存在的缺陷。(2)人物肤色图像处理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3)人物肤色色调分析。(4)印前系统中人物肤色的处理。(5)人物肤色处理方法的优化。关键词:肤色色调;印前系统;肤色原稿优化 ABSTRACTIn the study,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people skin tone, a systematic complete optimization theory of people skin tone processing in prepress is proposed. The feature of CMYK valu

3、e of kinds of ethnicities is summ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eople skin tones. In order to get perfect people skin tones, the combination of prepress and real production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ir corresponding printability and ink mode. An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is essential to analyze and

4、 process the image on the original to get the effects that is wanted. What is in the study is the following. (1) Analyzing the portrait color original defects. (2) The main problems in people skin tone image processing. (3) Analyzing the people skin tones. (4) People skin tone processing in prepress

5、 system. (5)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people skin processing.Keywords:skin tone; prepress system; skin tone original optimization目 录1绪论11.1研究的背景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国内研究现状21.2.2国外研究现状31.3课题研究的内容32肤色处理存在的问题42.1原稿的若干缺陷42.2国内企业的问题42.3人物肤色的环境匹配性不足53肤色色调分析63.1肤色图像输入与预处理63.2肤色分类63.3肤色的基本特征与处理83.4肤色色调分析83.4.

6、1黄种人肤色色调分析83.4.2白种人肤色色调分析93.4.3黑种人肤色色调分析94人物肤色处理方法概述104.1桌面系统104.1.1范围设定和调整104.1.2按人像摄影原稿面部密度大小分成三类104.1.3高光、暗调设定和调整的准则114.2面部肤色的中调设定和调整124.3电子分色134.3.1人物面部肤色的变化规律134.3.2人物摄影的光线处理144.3.3各色版的定标要点154.4灰平衡对人物肤色原稿的纠正174.4.1高光白色调的纠偏184.4.2中调灰色的纠偏184.4.3暗调黑色的纠偏185人物肤色处理方法优化论195.1印刷理论与实际条件195.1.1油墨模式195.1.

7、2油墨测试与灰平衡曲线205.1.3网点增大值215.2肤色的定标225.3肤色层次的调节225.4肤色的色彩平衡245.4.1整体偏色调整245.4.2局部色彩校正265.5肤色的修正266结论28致谢29参考文献301 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印刷行业也在逐步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图版彩色印刷已成为印刷的主流,DTP(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为印刷业带来一次时代性的变革,给印刷、包装行业带来了新的繁荣,使传统印刷工艺逐渐被现代工艺所取代。在这一形势下,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把研究方向转向DTP,并不断发表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但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对肤色复制问题提出一个完整的方案。肤色同其它颜色一

8、样,可标定于标准色度图内也具有颜色的一切基本属性和心理效应。但肤色作为一种记忆色,是人们最为熟悉和常见的。人物肤色不是单一的固有色,而受年龄、性别 职业及环境的影响,也受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它不仅能表现出人物的容貌、形态、内心世界及性格,同时还是画面的主要成分。人物画面在彩色印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在印刷质量上很多人物肤色复制效果不理想,特别是面部肤色复制效果更显得不足。能否处理好肤色,使其更好地表现出来是一个技术性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欣赏角度在不断变化,这对肤色的审美标准也会产生影响。如何能更好地再现各种人物肤色及精神风貌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9、印刷品的质量也日益提高。一张印刷质量优美的图片,人物肤色是最重要的,只有完美的印刷出人们熟悉的肤色才能给人以舒服自然的感觉,使人犹如亲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虽然目前人物肤色的质量较过去有很大的提高,但总体来看达到精品级的还不多,还无法与国外优质产品相比。1.1 研究的背景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优势在于先进的数字技术,对文字、图像的综合处理功能显著,可以任意创意,使彩色复制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又具有小巧灵活,应用方便,完全适合用户效率、快速、经济的要求,从而得到迅速的普及。随着数字化、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化,至今印前的DTP系统以其先进的数字技术,集创意设计、文字照排、图像分

10、色、DTP制作、图文组合、数字打样和整页输出于一身,融数字摄影、美术编辑、创意设计为一体,满足了新时代各种出版物的要求,促进了印刷质量、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出版周期的缩短和成本降低,是现代印刷业皇冠上的明珠。人像图片是各种印刷产品中的主体,其肤色是彩色印制工艺中最难处理的,也是当前存在问题最多、最容易出现偏色的一点。印品肤色哪怕稍有偏色、稍有灰暗,都会给人不愉快的感觉。因此,印制好彩色的人像肤色是整个印刷行业所追求的一项技术上的皇冠。现代印刷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印制优质的人像肤色,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方法。就必须树立精品意识,遵循印刷的规律,根据各种人像肤色的特征,掌握肤色处理的方法,就能又快又

11、好的印制出优质的人像肤色。以下是印制出优质的人像肤色彩报的几个指导理论:(1)明确原稿是根本,调色是关键,印刷是目的。摄影记者应尽量拍摄色调准确,反差适中,轮廓清晰的优质人像图片。编辑选稿应尽量选用优质图片,并不做超倍率放大。调色应做到对优质图片能通过标准化分色得到还原,对有缺点的图片,通过调整得到改善和提高。印刷机做到标准和稳定,较好地再现原稿或样张。(2)明确突出人像图片中的主体人物,能表现出人像肤色饱和亮丽,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版式,给人愉悦。(3)明确强调人像肤色的整体效果,使肤色基调符合该人物的特征。特别是要把各种偏色原稿的肤色,调整到人们心理所希望的肤色。调色时只要掌握住肤色的整体基

12、调准确,不必拘泥于小节。(4)明确客户带来的人像广告文件,一是要进行检查和调整,使其阶调参数符合新闻纸印刷工艺的要求;二是通过调整使肤色鲜艳明亮,突出人像广告的商业效果。(5)明确印品人像肤色的整体框架要完整,阶调齐全,高光调肤色M、Y色版小网点不丢,中调肤色达到最佳视觉明度,暗调肤色沉稳不糊。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1992年北京国际印刷展览会上DTP成为主题。受到印刷界的注目,随后DTP软件、硬件不断完善和发展,并逐步“汉化”。1993年王选教授领导的激光照排系统研发应用于高档产品的激光照排系统。199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召开北大方正彩色出版系统高档印刷品适

13、性项目鉴定会,成为我全面推广应用彩色桌面系统的开端。彩色桌面系统采用国际标准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2,有很强的描述复杂版面的能力,国外各种图形图像软件可以为我所用,所以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一些著名软件已为中文报业所熟悉。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普及化、社会化,各种各样的彩色图片处理问题也接踵而来,其中以人物肤色最为显著。不同的企业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但还是相形见绌,人物肤色的处理还是难以到达人们所期望的高度。1.2.2 国外研究现状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完全的普及开来,美国的桌面印前工业分布比较平均,以芝加哥为中心的中西部扫描和

14、出片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29%,以纽约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占全国总产值的21%,洛杉矶到西雅图的西部地区占全部总产值的15%,其他地区,也有比较均匀的分布。美国的DTP系统起步很早,已经有了完善的色彩管理系统流程。在人像肤色的处理上,更有心得和经验,无论是设备和人才都比国内较有很大的优势,国内的技术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追赶上美国的印前技术。国外的经济发达,国外市场对高档次的印刷品需要量很大,所以在人像肤色的印刷成品的质量是国内所无法相比的。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围绕本课题的研究中心,将研究任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1) 人像肤色原稿存在的缺陷。(2) 人物肤色图像处理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3)

15、 人物肤色色调分析。(4) 桌面系统中人物肤色的处理。(5) 人物肤色处理方法的优化。2 肤色处理存在的问题2.1 原稿的若干缺陷人像原稿往往要求准确、自然地还原真实情况。其种类很多供水版,不同肤色、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都有很大差异。当前许多期刊杂志、画报、画册中,一些近景拍摄的人像图片的复制质量存在问题。例如:肤色严重失真,面部偏色,变成了橘黄色或红茶色;肤色粗糙,生硬脱节软件,亮、中、暗调之间没有连续过渡的调子;肤色由于采用GCR工艺,造成暗调逆转,黄、品红版浅,黑版深;由于青版校色过量,肤色出现明显的校色错误按需印刷,眼睛、牙齿呈红肉色,有的头发边界与皮肤衔接处露出一圈红茶色边等5。由于新

16、闻图片大都是由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片,在抓拍、抢拍时受到环境、光线、色温等条件的制约,无论是色彩的还原性和层次的完整性都不理想,存在着很多缺陷。因此,必须要进行调整处理,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偏色等缺陷的原稿肤色调整到符合人们心理所希望的肤色,这就要看技术人员的水平和技能,这是目前提高彩报印刷人像图片的关键环节,要害所在。2.2 国内企业的问题人物肤色的优化处理主要是在印前环节中进行的,所以印前系统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所制作的产品的好坏,国内企业由于设备和软件的落后,没有整套的印前系统来纠正原稿上出现的问题,所以导致最后的成品的质量得不到改善,即使设备和软件新进,也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失,

17、导致运用不好设备,效率低下。时下能较全面掌握印前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缺乏,导致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后,不能很好消化、吸收,更不能结合本企业条件创造性的应用,使新技术的先进性发挥不出来,生产中往往事倍功半。国内多数印刷企业中,一线员工缺少应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只会遵循说明书简单操作,因此很难用好新技术;中层骨干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色彩敏感度高,又要精通印前多元化的技术,而兼而有之的人才不多,往往只具备一方面素质或一部分技能,因此应用新技术中遇到各种问题时,不能正确、全面、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人物肤色处理的方法,具体来说,没有一种完全按照操作处理就可以得到完美肤色的方法,很多

18、技术人员完全是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肤色的调整,所以现今在人物肤色处理中缺少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方法。2.3 人物肤色的环境匹配性不足在本文看来,人物肤色不仅应该在色彩还原上达到一个高度,最重要的是要在与周围环境能够非常和谐的匹配起来,许多人像印刷产品色彩阶调和饱和度都调节得非常的好,但是整个印刷产品却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人物肤色不真实的感觉。肤色色调必须与环境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肤色色调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范围的原因。人物摄影的原稿,都十分讲究用光,制版时要处理好光线美,首先要分清主光线方向是正面光、侧光、还是逆光。再要明确人物面部三大面:受光面、中调面和暗调面。中调面的亮度不能超过或平于受光

19、面;暗调面的亮度不能超过或平手中调面。如果面部阴暗的关系倒置或平了,那么即使肤色处理得很好,仍给人一种不舒服之感,所以不能单纯强调颜色的鲜艳而失去了人物面部明暗的关系。3 肤色色调分析3.1 肤色图像输入与预处理收集各种肤色原稿,扫描、分色并预处理。本文使用的肤色图像种类有彩色照片(连续调图像)、彩色印刷品和电子图像。通过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适当调整,从不同的类型的肤色图像中整理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肤色,制作出肤色数据表,为文中分析与计算提供原始数据。3.2 肤色分类人物肤色不是一个单一的固有色,它受年龄、性别、职业及环境的影响,也受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人类不同的民族由于各

20、自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人种,他们具有不同的皮肤颜色。人类的肤色按人种大致可分为黄色、白色、黑色三种不同肤色。图3-1、图3-2、图3-3所示分别为三种人种的直方图。图3-1 黄种人肤色直方图图3-2 黑种人肤色直方图图3-3 白种人肤色直方图从C、M、Y、K四个单色通道的直方图上可以看出不同人种的肤色各有特色。肤色的层次较均匀,主要分布在高、中间调区域。各人种肤色的基础色黄版的阶调较长,而青版的分布相对集中。3.3 肤色的基本特征与处理人类的肤色是具有情感的颜色,它与人的视觉特性与经验分不开。人们对它极为敏感,稍微的变化都能引起人的视觉反映。人物肤色图像

21、色调比较丰富,颜色饱和,肤色区域一般清晰度较高,细微层次反差小,区域平整,起伏不大。如小孩皮肤的润滑与光洁,少女皮肤的白皙与细腻。同时,肤色也应层次丰富,纹理清晰,受光面与避光面对比强烈,如老年人的沉稳与沧桑。只有多变的肤色才能体现人物内在气质与外貌肤色的质感。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肤色应沉着、厚实、皮肤松弛、皱纹较多,但阶调层次丰富。男青年的肤色偏暗红,肌肉丰富、健壮,明暗对比强烈,用色比老年人轻而明快。体现年轻人坚忍不拔,生气勃勃的气势。青年妇女肤色的表现应洁净、红润、皮质细腻,因为这类人脂肪较多且丰满,肤色上明暗不强烈、不明显。应注意表现其柔和、白里透红的味道。儿童的肤色白净、红润,在用色上

22、一定要以黄、品红为主,注意表现其天真活泼的形象。3.4 肤色色调分析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读出各人种的肤色数据,选择CMYK四个不同的通道,分析肤色高调到暗调的阶调范围。3.4.1 黄种人肤色色调分析黄版和品红版是图像的主色版,品红版网点百分比从8%-40%。能保持色调由暗到亮过渡的连续性,使皮肤红润、饱满,自然而不跳色,黄版网点百分比中34%-70%占据了中间调的大部分,能够控制肤色的浓淡对比,黄版网点百分比从4%-70%色调拉的很长。因此,对整个肤色的光线感和色调的明暗、冷暖起很大的作用。对黄种人来说,肤色的主色M比Y略大,或M和Y相当应该是较好的搭配,并且C的比例应该较小。当

23、相反色C的网点百分比增大后,肤色就会显得灰暗陈旧,一般适用于表现老年人的肤色。青版的肤色图像中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为了透视妇女、儿童干净、活泼、白里透红的肤色,青版色量稍小为宜。而想体现沉稳、稳重、饱经风霜的肤色效果,青版色量应稍重一些,如中年男子的青版色量应稍重,以体现出男子汉的冷峻,沉着的阳刚之美。黑版对人物图像起体现轮廓与层次的作用。在肤色量中很小,且阶调范围窄。3.4.2 白种人肤色色调分析白种人和黄种人的青版有相似之处,二者色调均较短,白种人的青版网点比分比约为10%-20%。白种人和黄种人都以黄版和品红版作主色版,但黄种人以黄版作为基础色版。对于白种人,黄版和品红版都关键,

24、而黄版和品红版之间的比例关系尤为重要。白色人种的肤色品红版与黄版的网点百分比基本相同,青版为层次版,黑版与黄色人种相同,只在暗调部分出现。黄种人和白种人的主要区别就是黄种人的肤色中Y的含量大于M,而白种人恰恰相反是M的含量大于Y。当然这是一般情况,所以黄种人给我们的感觉是肤色偏黄,白种人给我们的感觉偏粉红色。白种人在M与Y50%以下的配比状态可以遵循着白种人MY,而当配比达到59%以上时,就不行了,这时应让YM,否则出来的肤色给人的感觉太红了。白种人的肤色饱和度不宜过大,饱和度大了,就显不出白种人的白了。3.4.3 黑种人肤色色调分析黑种人明显地以黑版作为基础色版,品红版仍然是关键。黑版的重要

25、性不仅仅在于作为基础色版,它还控制肤色由中间调向暗调过渡。黑种人肤色色调变化少,明暗对比较强。黑色皮肤除了红色外,肤色内一定含有相反色C和K。相反色C和K的多少随光影明暗有较大的区别。主色M和Y的大小则视情况而定,可以是M和Y相当,或M比Y大,也可以是M比Y小。相对于黑种人来说,黄种人和白种人的肤色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肤色的主色都是由M和Y组成,黄种人和白种人的肤色中C和K的含量较少。4 人物肤色处理方法概述4.1 桌面系统桌面系统要制作出优质的人物产品的前提是:第一,要以原稿为基础,做到对原稿的正确还原。即采用自动设定和人工设定相结合的方法,一开始就从原稿中获得最好的图像分色所需的全部信息,精

26、确地把原稿连续调的彩色密度转换成网点分色片的最佳阶调范围。颜色平衡和清晰度效果要正确再现原稿人物面部的光线明暗关系,色调冷暖变化和具有人物特征的肤质感。这是制版的根本,也是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所在。 第二,对人像摄影原稿面部肤色的偏亮、偏暗和偏色等缺陷,按照人们的希望色进行调整,并处理好面部色彩的不同明暗变化,达到优于原稿和符合人们的印象色和艺术欣赏的要求。这是我们制版工作的艺术性所在。我们应努力掌握桌面系统新技术的科学性与人像摄影的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复制出更多高质量的人像摄影艺术印品。4.1.1 范围设定和调整 (1)人像摄影原稿的阶调范围设定应掌握一个技术要领:必须控制面部肤色由明亮部分到中

27、间部分至暗调部分之间有连续变化的层次,不能使之生硬脱节,不能像风景静物一类原稿那样,把阶调反差尽量调大。现在许多人像摄影印品的问题就在这里,亮面一片白亮,暗面一块红茶,像散了架似的,相互脱节。因此,阶调设定范围不能大,对高光基础的网点值的设定,要考虑对亮调肤色的影响,稍设定大一些有利,为C6,M4%、Y4。对暗调基础黑的网点设定,要考虑与暗调肤色的关系有所压缩有利,为C93,M83%、Y83。最深部分的头发用加深黑版来补偿,为80。 (2)扫描与人工结合设定 当前的高档扫描仪及其扫描软件都有人工智能技术。原稿自动分析功能通过预扫描获取了原稿指定区域内的密度信号,并加以综合分析,然后参照设备中存

28、储的各种设定模式的定量参数,自动分析原稿高光、暗调设定密度值和相应的层次调整曲线。这就给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阶调范围设定的基本框架。然后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人物面部肤色的密度大小情况再作些修改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阶调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方法如下: 4.1.2 按人像摄影原稿面部密度大小分成三类 (1)曝光正常。密度反差标准的顺光相片、侧逆光片,其面部主体处在亮调、中调,它与明度之间成正比,是处在最佳视觉明度范围内。一般通过自动设定,其高光、暗调设定密度值及相应的层次曲线和颜色校正,都能较好的再现原稿肤色的层次和色彩变化,不需作什么修改和调整。 (2)曝光过度。密度反差小的高调相片,其面部主要部分偏亮偏

29、薄,明度高,需要作些加深调整。则一方面在自动设定的高光、暗调密度值基础上,人工再作修改,减小设定密度值;另一方面用系统本身的层次曲线或用挂靠的Photoshop对比度曲线调整。执行图像调整曲线指令,选择CMYK通道,将亮调至中调区域的曲线提升加深5或需要的网点百分比值。四色版曲线同时提升加深,以降低明度,向标准明度靠拢,以达到较好的阶调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 (3)曝光不足。密度反差大的逆光相片,其面部主要部分偏暗偏深,明度低,需要作些减浅提高调整。则一方面在自动设定的高光、暗调密度值基础上,人工再增加些设定密度值,这需损失一些高光层次和压缩一些亮调层次;另一方面执行图像调整曲线指令,把中调至中

30、暗调区域的曲线下拉,减浅5或需要的网点值,以提高明度,向标准明度靠拢,以达到较好的阶调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 4.1.3 高光、暗调设定和调整的准则 (1)高光设定准则。高光设定要掌握一个准则是:黄版设定要崭亮一些,即对比度要强一些,能表现出面部的层次。按照面部肤色变化及扫描分色的规律,Y对比度最强,C对比度最弱,M的明度、对比度都在C与Y之间。实践证明,面部肤色的层次色彩变化主要是由Y色来表现的。调整方法:一是用系统本身的层次曲线调整;二是用Photoshop的曲线指令,选择Y通道,将高光端的曲线下拉一些,拉开一些黄版的高光层次。 (2)暗调设定准则。暗调设定要掌握一个准则是,要控制住面部暗调

31、肤色的M、Y版色量不能深。有些人像摄影原稿暗调面积较大,色密度高,又偏红紫色。通过自动设定后的M、Y版网点值达到8590,有的甚至95100,而桌面操作人员又不作调整和处理,至使不少人像印品,甚至伟人像印品的面部暗调肤色呈一块块红茶色,实在难看。另外还造成暗调部分与图像中的大红色物体并级,使印刷无所适从。因此,暗调设定和调整时要重视拉开两者之间的距离,应把M、Y版的暗调肤色网点值控制在80以下,而把大红深原色调整到100,调整方法: a执行图像调整曲线指令,显示出曲线对话框,分别选择M、Y通道,将暗调区域曲线下拉,把M、Y版网点值调整至80以下。 b执行色相饱和度指令,调整大红基本色,分别选择

32、M、Y版,抬取红色为选色调整对象,也就是在对话框上选小圆圈按钮,然后拖动饱和度调整滑块,把最深的大红色调整为100。 通过上述调整,暗调肤色与大红色即拉开20左右的距离,这样印刷时就可以给足墨量,使暗调肤色沉着不冒红,又使大红色饱和度高,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大部分人物图像的高光暗调比较明确,高光调是受光部分,暗调往往是头和背光部分的阴暗面。黑场数据在C90%、M80%、Y80%、K50%左右。亮调部分是光源色与皮肤色的组合,高光点往往在鼻梁、鼻尖处,它是面部的精神所在,要光洁明亮。高光处黄版要崭亮,红版稍柔和,才能使高光亮出来。高光网点值要根据色彩的变化而定,冷色调高光处青版略深于黄、品红版

33、,如C4、M5、Y23。灰色调则按次平衡数值定标。暖色调的高光,青版放不放细点,应根据所用纸张等适性条件和高光面积的大小与主次而定。优质的铜版纸,高光色又很重要,应放细点,高光色就显得滋润而绚丽。如纸张条件差,则少放或不放,以免高光灰暗。4.2 面部肤色的中调设定和调整面部肤色中调的设定和调整,首先要满足人眼的视觉习惯。一幅人像摄影相片,无论是顺光片还是逆光片,中调过浅,肤色偏亮偏薄,中调过深,肤色偏暗偏深,即使偏亮偏暗5以上的网点值,也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桌面系统扫描,通过自动设定,主要是控制阶调的高光、暗调两点。虽然两点控制合适了,但由于原稿面部中调密度深浅变化较大,如不作控制或调整,那

34、么输出网点分色片的中调肤色也就随着原稿面部中调密度大小而起伏。加上印刷时的中调网点增大较多,而使中调肤色变化加剧。现在许多印品的人物面部肤色,存在着不是太亮就是太暗,不是太黄就是太红等不协调、不真实的缺陷,就是因为没有控制好中调。当对人物相片作自动设定预扫描后,应该确定面部的哪个部位作为中调控制的检测和调整点呢。在实践中总结的规律是:把面部前额部位作为中调控制点,因为前额在面部突出,面积较大,呈黄肉色,色相稳定;以M版为基准,将前额肤色处在0.95,1.00,1.05,1.10,1.15范围的密度值转换成网点百分比值控制在50以下,C、Y版随M版比例下降。因为一是50以上的网点值在印刷时增大较

35、多;二是前额肤色比较明亮,若M版超过50,就会偏红,不够透亮;三是前额肤色的配比规律是Y大于M使之呈明亮的淡黄肉色。 实践证明,上述中调的调整,既可以补偿印刷时的中调网点增大,又可以保证肤色明亮而真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至于顺光片,前额肤色密度都在0.90以下,自动设定后,转换成网点百分比值都在40左右,很是理想。逆光片,前额肤色密度都在1.30以上,转换成网点百分比值在55以上。由于整体面部处在逆光,三色版相应平衡,所以也没有问题,只是应稍作些整体减浅提亮调整12。 中间调的确定,受拍摄的光源影响,对于正光原稿(光线从正面照射),通常将面部前额作为中间调控制区。前额部分受光面积较大,光线

36、明亮,再加上该部分肌肉较少,因此呈现黄皮肤色,这就要求品红版的数值低于黄版,基本的数值是:品红4050,黄大于品红712.5,而青版的数值大致为品红的一半。对于老人,黄、青的数值要大些,而对小孩则相反,对青年女性,黄版的数值可略降低。中间调的这一数据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些拍摄光源很强的人物稿,中间调的数值均应降低些,这样才能符合光强色淡的对应关系13。 控制了黑白场及中间调以后,我们对人像的面颊、嘴唇、牙齿和眼睛等的色彩组成也应做到胸有成竹、面颊部分肌肉丰富,毛细血管多,因此肤色发红,通常情况是M与Y持平,或者黄略大于品红2左右。黄版的数据关系变化较大,对于儿童,品红可高于黄10左右。4

37、.3 电子分色以人物为题材的画面,在彩色复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人物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物面部的肤色、容貌、形态、性格等特征,又都是画面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肤色的复制,无论是国内国外,无论采用哪种工艺,都是最难处理的,因为人们对人物肤色非常熟悉,也最为敏感14,所以,如何处理好肤色,特别是面部肤色是很关键的。肤色的处理也有规律可循,只要掌握肤色处理的基本复制规律,就能印制出高质量的以人物为主题的印刷品。4.3.1 人物面部肤色的变化规律人物面部肤色并非是单一的固有色,因受光线的照射不同而大体上分有五个不同的明暗色调。高光色位于面部极高调与高调部分,应接近于光源色。固有色位于面部次高调到中间

38、调部分,一般呈现出皮肤本身最正常的颜色;中间色处于面部明暗交界的中间部分,一般呈现出稍暗。皮肤固有色;阴影色位于整个阴暗面,受环境色漫反射光的影响最大,一般呈现出暗红色偏于冷色调;反光色位于阴影,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光影响,一般呈现暗红偏茶色调。以上五种调子的色彩明暗变化,就是色彩表现面部立体感的基本规律15。 面部各部位色彩有不同固有色,应掌握好三个色版用色比例,其配比规律是; 高光色是肤色加光源色。由于受不同光照的影响,高光色是非常丰富的,有淡肉色、粉红色、淡黄色、带青昧的淡紫色等等,有的接近消色。鼻子是面部的中心,由于是突出面部的圆弧体,最易受光色影响。鼻梁、鼻尖的高光是面部的精神所在,要光

39、洁明亮。高光处黄版要崭亮,红版稍柔和,才能使高光亮出来。高光网点值要根据色彩的变化而定,冷色调高光处青版略深于黄、品红版,灰色调则按灰平衡数值定标。暖色调的高光,青版放不放细点,应根据所用纸张等适性条件和高光面积的大小与主次而定。优质的铜版纸,高光色又很重要,应放细点,高光色就显得滋润而绚丽。如纸张条件差,高光面积小,则少放或不放,以免高光次暗。 前额是面部突出和面积较大的一个部位,受光较明亮。额部肌肉较少,颜色呈肉色略偏黄,黄版稍深品红版。在暗面应以亮面的偏红肉色渐变至透黄的暖灰色,但只能在对比中略加显示,渐变中略透色,不可过分强调。 面颊是面部面积最大的一个部位,而且结构复杂,肌肉丰满且布

40、满了毛细血管,因此色彩饱满红润。但面颊随不同性别,不同特征的人,差别很大。少女、儿童的面颊红润、光洁、娇嫩,老年人要苍老,面颊就不宜红艳。黄、品红版的比例配置是:幼儿黄20,则品红要40;一般男性黄30则品红为35;一般情况品红大于黄10左右。 颜面部分上额、下额,同属肉色系统,但它比其它肤色部分偏冷,因为它比前额、颧部后缩。上下额是肤色的固有色,也是肤色的本色部位。黄、品红版的组合比例基本一致,只是青版稍多于前额和面颊。 嘴唇是面部肌肉最厚的部位,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部位。黑版可以不加或少加,青版一定要用好,要处理得既红润厚实,又有立体感,边缘要略虚,不能生硬、呆板。上嘴唇稍深,两侧深于中间,

41、下唇反光较强,黄版要比品红版浅而崭亮。妇女儿童应红润些,男性嘴唇较厚重,反光较少。嘴唇色彩变化丰富,颜色的深淡要视人物的年龄、性别不同,作不同的用色处理。牙齿为米黄色偏白,黄不能太过16。 4.3.2 人物摄影的光线处理人物摄影的原稿,都十分讲究用光,制版时要处理好光线美,首先要分清主光线方向是正面光、侧光、还是逆光。再要明确人物面部三大面:受光面、中调面和暗调面17。中调面的亮度不能超过或平于受光面;暗调面的亮度不能超过或平手中调面。如果面部阴暗的关系倒置或平了,那么即使肤色处理得很好,仍给人一种不舒服之感,所以不能单纯强调颜色的鲜艳而失去了人物面部明暗的关系。复制中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1

42、)注意整体画面的光线效果,要有强烈的光线感。版子要崭亮,反差要拉得开。受光面的色量不能平满,暗调要深。(2)高光要亮,高光点要集中。画面高光部分光线感最强,高光调亮的面积要小,面积越小,光线越集中,高光才能亮出来。该绝网的极高光绝网,浅中调层次要丰富,才能烘托出高光的亮度。(3)要突出主光线。有些原稿光线杂乱,分不清是正面光和逆光。需要在原稿上作局部修正,有意识地将主光线集中到画面的中心重点部分,而压缩四面散光,使视线集中,突出主题,增强艺术效果。 (4)处理好反光。注意人物面部在暗面转向反光时的交界线要明显,有些反光需要艺术加工。 4.3.3 各色版的定标要点要把一幅人物原稿的肤色复制得较理

43、想,符合人物特征,关键在于电分制版18。电分定标时,要把真实肤色、原稿肤色和希望肤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复制效果。 通过研究可得出复制人物肤色时电分定标的四个要点: (1)黄版高光定标要亮,要崭亮于红版,要拉崭面部的颜色层次。 黄版是组成肤色的基础色版,对面部肤色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人物肤色的色彩变化、冷暖关系和层次质感都要靠黄版的增强或减弱来表现,它的深、浅、平、崭对整个肤色影响极大。 面部肤色的明暗、色彩变化,是由一定色调的光照引起的。上述电分定标的要点的理由是,只有黄版高光定标崭亮,并崭于红版,才符合面部结构、光影、色彩变化的规律,才能表现出面部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各种微妙的泛色

44、。同时,也只有这样定标才能表现出面部高光的明亮和清晰的层次、逼真的质感。 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由于面部的高光色一般是肤色加光源色,呈中性白的明亮色。黄版定标崭于红版,高光调的中性白就显得明亮。根据色光原理,光越亮,其色相越偏蓝,面部的高光点及中间调的受光处都呈浅蓝紫色,因此,黄版高光定标适度定崭以后,就能逼真地表现出这部分的色彩变化和清晰的层次质感。 黄版高光定标的标准是:高光的中性白部分,如鼻尖、鼻梁中间的高光处,黄崭于红的比例,一般为23,如红为5,则黄为23。最佳的崭度应掌握在把面部中间调有颜色层次变化部位适度的提崭。例如前额的中间点和两道眉弓骨处,是前额部位的三个高光点,黄版把它适

45、度的提崭,这样,额部的颜色层次变化就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又如颧骨等部位的受光处,一般呈粉白色,黄版定崭,就能逼真地表现出这部分的层次质感3。 黄版定标的色量要准确,应根据原稿肤色密度、人物特征、印刷适性等条件,给定准确的网点面积。 (2)面部中间调的网点面积,应控制在50以下。 根据我国多数工厂的印刷适性条件,电分定标的正确控制中调是复制好人物肤色的重要一环,也是达到阶调一致和改善印刷适性的关键。现在多数电分定标,只控制黑白场两点,这种方法不太适合复制人物稿件,因为,即使这两点控制合适了,但中调的颜色层次起伏较大。还因为一些侧逆光、逆光彩色片原稿的面部肤色,都处在中间调,这恰是印刷时网点变化最大

46、的关键区。常采用移动中点定标密度值的方法来调整、控制人物面部的阶调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把面部前额部位作为中调控制点; 以品红版的网点面积为基准; 把彩色反转片的前额部位(密度1.101.2),转换为网点面积在50以上。因为这个密度范围的网点面积,一般都在5254的范围,这个范围的网点波动较大,对肤色的影响极大。如果前额部位的红版网点超过50,则一方面会造成局部发闷,另一方面会影响印刷的给墨量。 以上是对侧逆光原稿而言,至于顺光片和逆光片原稿问题都不大。因为顺光片一般前额密度在0.9左右,1.0以下,按标准层次曲线、标准黑、白场定标,红版网点都在4045以内,是理想的。而逆光片

47、一般前额密度在1.31.4,属于中调偏暗,按标准层次曲线、标准定标或采取减浅(提亮)定标,红版的网点也都在55左右,由于整体上肤色的各色版网点值比例都深,所以也不成问题。 (3)面部暗调面积大的肤色,黄、红版的网点应控制在80以下,75左右,并与深颜色拉开1520的距离。 有些侧逆光、逆光的人物影像,其面部的暗调面积大、色密度较高、色相偏黄茶色或红茶色。电分定标时,黄、红版的网点都超过80,甚至达到90,与深原色的网点面积接近。由于这个区域的网点在印刷时色调值变化较大,即使按标准给墨量印刷,印出的肤色暗调也偏红,显的火气,并与深原色不饱和并级,印刷时两者很难兼顾。印刷若顾及肤色,给墨量小,则肤色可以,但深原色不饱和,印刷若顾及深原色,给墨量足,则暗调肤色冒红。所以,有此第三个操作要点。 (4)前额部位的肤色,红版网点应浅于黄版。前额是面部突出的部分,是面部面积较大的一个部位。由于它突出,肌肉又少,受光后比较明亮。根据面部结构及其色光变化规律,该部位的肤色必定是稍偏黄,呈黄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