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3780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毕业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都市媒体研究公益活动的参与式设计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针对对生态城市资源可视化提出了一个城市叙事结构的研究框架,可以帮助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更好地理解生态城市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目前,大约有90%的全球城市增长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30年之前,发展中国家的整个城镇建成区预计会增长三倍Eco2 : Ecological Cities as Economic Cities, 2009, World Bank。全世界世界正面临急速增长的环境、能源、食物、水源、交通、基础设施、社区、健康、教育、市政、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以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为前提的协同增效和互为依赖的发展模式凸显重要性,家庭、街道、

2、社区、城市、地区、国家、区域已经无法分割开来思考问题。新世界将由生态、智能和社交建构成三元人居环境,呵护生态资源建造宜环境、技术的变革推动信息化生活方式、社交化网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Keynote: A Smart World: A Development Model for Intelligent Cities, 2011, Azamat Abdoullaev。因此,一个可以实现一体化收益的协同创新平台,一个可以把资本资产评估和分析可视化的系统,将是信息设计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中所能贡献的智慧。之前对于城市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只是停留在信息传达的层面,缺乏数据之间的关联思考,如交通信息可视化仅可

3、视流量和线路,并没有探究与城市规划、都市文化、人口迁徙方面的联系,互联网数据可视化缺乏与网络基建、年龄、受教育水平、群体分类、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关联。本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是建立起一个都市媒体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适用于一个房间到一整个社区的智能化设计,同时可以较好地展现城市发展的推动力(能量)的来源,以及该能量如何作用于城市,以及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走向。依据本研究的成果,最终在2012年9月在北京设计周国际信息设计展上实现了一个交互展示系统,通过实体交互的方式呈现一座城市的脉搏。由清华大学Design Beijing Lab、Ars Elctronica Solution Lab,CMoDA Lab

4、 共同开发的GeoCity Beijing 原型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GeoCity 信息展示平台通过智能笔与书本的交互可将城市的静态数据转化为动态图表、影像、图片,根据地图呈现出多层次的排列、分布、热点,基于地理位置接入实时交通、天气、市政管理等变化信息。GeoCity Beijing系统所采用的笔与本的交互方式简单易懂,能够满足具有不同理解力的群体要求,包括儿童和老人,避免了信息可视化系统往往因为操作复杂而拉开了与观众距离的问题。大数据可视化为市民提供了多尺度的城市观察视角,结合历史变化、时下动态把握一座城市的脉搏,同时也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指出了城市发展所遇

5、到的瓶颈,多层数据结构串联出交通、环境、社会、市政建设之间关系,为进一步升级城市提供了思路。本研究同时也会探讨大数据时代下设计如何管理复杂,以及信息设计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关键词:生态经济城市 信息设计 叙事结构 交互设计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urban narrative structure study framework for eco-city resource visualization, which may help urban construction decision-makers and participants have a b

6、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nstituting elements of an eco-city. Currently, about 90% of the worlds urban growth takes plac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built-up area of all town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expected to grow three times before 2030 Eco2 : Ecological Ci

7、ties as Economic Cities, 2009, World Bank. The world is fac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allenges brought by such rapid growth in terms of environment, energy, food, wate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society, healthcare, education, governance and economy. In such a case, the synergetic and mutu

8、ally dependent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highlights its importance, family, neighborhood, community, urban, region, countries, has been unable to separate thinking on urban planning and world development. The new world is uniting an Eco world, Digital World an

9、d Social World into the Trinity World, unifying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the eco world development, the technological principles of the information world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principles of the human world development Keynote: A Smart World: A Development Model for Intelligent Cities, 2011

10、, Azamat Abdoullaev. Thus the very important requirement to information design is to construct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integrates benefits and achievement, a visualizing system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the capital assets and resources.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urba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

11、on is just limited to information delivery level, with a lack of correlation thinking among data. For example, there is only visual flow and lines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visualization, with n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 with urban planning, urban culture,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Internet data visual

12、ization is also marked with a lack of the correlation with such factors a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user age, education level, group classification, and personal emotion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study, an interactive display system was finally achieved in Beijing design week international

13、information design show in September 2012, which displays the pulse of the city by means of physical interaction. GeoCity Beijing prototype jointly develop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Design Beijing Lab, Ars Elctronica Solution Lab, and CMoDA Lab,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for urban resource management i

14、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Smart city. GeoCity information display platform can turn urban static data into dynamic charts, images and photographs by means of interaction of smart pens and books, display multi-level arrangements, distributions and hot spots according to a map, and access real-tim

15、e traffic, weather,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change information based on geographic locations. A straightforward interaction of smart pen and books is adopted in the GeoCity Beijing system, which makes it meet requirement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levels, including children a

16、nd the elderly, thus avoiding the distance from audience caused by complicated operations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ystems. The study also deals with how the design helps organize complexity in the era of large data, and what role the information design play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Smart cit

17、y.Keywords: Eco-Smart city; Information Design; Narrative Structure Interaction Design一 序章全世界世界正面临急速增长的环境、能源、食物、水源、交通、基础设施、社区、健康、教育、市政、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以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为前提的协同增效和互为依赖的发展模式凸显重要性,家庭、街道、社区、城市、地区、国家、区域已经无法分割开来思考问题。城市暴增式的增长让每一个因素的点滴变动都成为影响整体的因变量,城市的管理不再是政府部门单方面的工作,群智的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动态信息的捕捉等都是维持大城市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

18、系统的思考成为解决城市问题唯一的出路。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城市信息系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城市,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城市的设施和服务,那么便能够更好地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之前对于城市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只是停留在信息传达的层面,缺乏数据之间的关联思考,如交通信息可视化仅可视流量和线路,并没有深入探究与城市规划、都市文化、人口迁徙方面的联系,互联网数据可视化缺乏与网络基建、年龄、受教育水平、群体分类、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关联。Marcus Foth的城市信息学(Urban Informatics)研究聚焦在如何利用城市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开发,灌录和出版一种能够承载城市生机的体验(Live E

19、xperience) Marcus Foth, Christine Satchell, Mark Bilandzic, Greg Hearn, Danielle Shelton with Fiona Crawford: Dramatic Character Development Personas to Tailor Apartment Designs for Different Residential Lifestyles. In: From Social Butterfly to Engaged Citizen, pp 461-484.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20、Massachusetts (2011),该研究指出,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城市规划的手段进行全城尺度的信息设计,分析不同的典型用户(Persona),那么可以在城市空间内整合虚拟与现实的体验。此研究重点研究从当下的都市环境中挖掘可能的体验,忽略了城市的文化流淌,地域特色等历史人文因素的考虑。Jeni Paay 和 Jesper Kjeldskov 在 “Bjornetjeneste”研究中指出,人们每天穿梭于城市街道,建筑,广场等客观存在的实体时并不能与所居住的城市产生互动,如果能将城市特征,如声音、视觉、气味、建筑、人群等作为叙事的素材,通过用户与手机的交互可以为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趣味式,沉

21、浸式的交互体验Jeni Paay and Jesper Kjeldskov: Bjornetjeneste: Using the City as a Backdrop for Location-Based Interactive Narratives. In: From Social Butterfly to Engaged Citizen, pp 253-273.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2011) 。“Bjornetjeneste”项目基于智能手机的GPS定位功能融合城市某一地理位置周围的特征,将虚拟的空间叠加到现实的空间中,通过游

22、戏、导览引领用户在城市街道中完成一段故事的叙述。该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市民行走在城市中时提供更多趣味性体验,但并没有指出要将叙事的手段运用到公共服务领域,停留在了数字娱乐层面。MIT Sensible City Lab所做的哥本哈根之轮(Copenhagen Wheel)项目,利用安装在自行车尾轮上的传感器装置采集道路的空气、噪音、路面等数据,统一汇集到一个信息平台尽心分析运算后传送回行使在道路上的终端,提供最优的出行方案。此举有效的推动了个人为公共服务作出贡献的行为,通过系统引导群体创造美好都市环境提供了新鲜的思路,但是造价成本过高,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大范围推广,尚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以上研究都致

23、力于探索未来都市区域内,信息如何改善都市生活的视角,那么如何让信息在当下就为公共服务作出贡献?信息该如何使用?David Gelernter 教授的生活流(Lifestream)研究认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很难再出现大的技术革命,他甚至断言将不会出现下一代网络(there wont be a next web),他指出过去网络基于空间的结构现已被基于时间的结构所取代,个人每天在网络上的足迹形成了个人的生活流(lifestream),是一种可搜索的,实时更新的线性增长的流媒体,包括博客、视频、分享、评论、消费记录、签到纪录、浏览纪录等,个人足迹之外的则是海量信息的世界流(worldstream

24、) David Gelernter: The End of the Web, Search, and Computer as We Know It, 。他指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每个人输送最新产生的信息(the latest information),并形象的比喻就像水井打水一样,水井是海量的信息,井绳则是每一个人的时间线,不断地向井底延伸,用户可以随时搜到到每一阶段的内容,而可见的井口的滚轴则永远是最新的信息。David Gellernter的观点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不过并没有指出如何设计信息、运用信息造福当下社会的思考。在本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及其

25、过程,使之能够克服之前信息可视化和交互表现的不足,所设计的城市信息系统原型GeoCity为信息造福人类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二 案例分析2.1吸引市民驻足的城市设计广场、公园的规划是最早有意识地采取参与式设计的实践领域,西欧很多具有历史的市民广场大多采用了下沉式的设计,供市民驻足停留,较著名的有锡耶纳田园广场、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等。群众参与的设计理念在建筑和景观领域沿用至今,依旧是体现设计水平的关键因素。群众参与是隐藏在概念方案中的点睛之笔,其工作量远远小于建筑形态、功能、材料、施工等等,但是工程结束向公众投放后的效果直接决定了一个设计方案的高度。2.1.1ChonGae运河修复工

26、程2005年面向公众的ChonGea运河修复工程是集合了功能和概念的杰出设计,项目启动之初政府为这个7公里长的河道举办了国际竞标,要求在设计中体现朝鲜半岛的未来统一的理念,要将如此高度的政治目标结合到城市生活实属不易,同时还要满足河道改造和污水处理的问题,为市民开辟一处步行的景观。设计师Mikyoung Kim采用了来自韩国、朝鲜两地的石材,同时拆除原来高污染建筑,改善水质达到2类标准,石堤向水中倾斜延伸的设计解决了暴雨洪水引发的水位变化,同时也为市民亲水行为提供了机会。7公里长的绿荫河道从中央商务区延伸出来,为市民提供了步行的天堂,另外,Mikyoung Kim对于LED的使用情有独钟,光影

27、传播的效果也为首尔市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图片来源:图:ChonGae运河修复工程,Mikyoung Kim,20052.1.2长冈市政厅2012年刚刚开放的日本长冈市政厅项目无论是在功能还是美学上都是城市社区的中心,设计师Kuma Kengo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建筑鼓励市民参与社会活动,汇集市民到市政厅来驻留,这座建筑除了有政府的集会场所还包含了集商店、餐厅、银行于一体的市民广场。建筑本身也是从一个中心向四周延伸,联结周边社区和街道,形成一个社区汇合点,与城市内其他汇合点间快速连接。20世纪初开始,长冈市将大部分公共建筑转向城市边缘区域,城市的形态就像“一个大停车场里孤立分散着零星的小盒子”

28、 源自项目介绍:http:/kkaa.co.jp/works/nagaoka-city-hall-aore/,Kuma Kengo 提出的设计方案就是要扭转这种历史遗留形态,将古老的“Tataki”混土工艺 笔者按:日本传统Tataki混土工艺,采用杂草、土壤、植物等多种天然材料混泥,采用这种工艺比水泥地面的质感要柔和及亲切,更符合为公众设计的理念。和“Nakadoma”室内布局 笔者按:日本房屋传统的“中土间(Nakadoma)”布局,中间一个会客空间,四周是厨房、书房、卧房布局。在日本建筑设计界,该传统布局被运到到很多现代设计中。运用到设计中,在市中心建立一所汇集城市能量的中心,将城市还给

29、市民。这种尺度的设计需要很大的魄力,当代设计正是需要这样的视角和勇气才能提升城市生活的整体质量。 图:长冈市政厅,Kuma Kengo,20122.2数字交互的景观设计传统的景观设计是在空间中营造一个氛围吸引市民的前来,其设计目的在方案落成后很难改变,数字景观的设计则是将信息表现的方法附加到建成建筑上,创造人与建筑的接口,让市民活动(包括人流、车流、群体行为)成为营造景观氛围的手段。数字景观的设计大多为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视觉体验,换句话说,是先有市民参与再有景观产生,重点是让市民与城市进行直接对话。个人的行为触发一个建筑、街道,乃至整个社区的变化,让城市感知到人的存在,给市民一种归属感。另外,数

30、字景观的设计就像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外星人榨汁机一样,设计的不仅是一个产品,而且设计了一个话题,让都市生活充满了趣味。2.2.1Nuage Vert数字极光Helen Evans 和 Heiko Hansen创立的HEHE 艺术工作室致力与通过艺术的表达来唤醒人们对健康、社会、沟通、能源以及环境的深度思考,坚持“雕刻技术,设计艺术” 笔者按:原文为“We shape technology. We design art”, http:/hehe.org.free.fr/hehe/contact/的创作方式。HEHE创作的Nuage Vert数字极光的项目结合了艺术、设计、环境、城市等多领域的思考

31、,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景观案例。Nuage Vert项目先后在赫尔辛基(2008),圣旺(2009),塞纳河畔伊夫里(2010) 笔者按:赫尔辛基 (Helsinki),芬兰;圣旺 (Saint-Ouen),法国;塞纳河畔伊夫里 (Ivry-sur-Seine),法国三座城市展开,这三座城市的特点都是人口500万人左右,少有高楼,市区的供电依赖于同一家发电站的供应。HEHE团队通过激光灯将绿色的光圈投射到发电站的烟囱上,当排出的烟雾越多绿色光圈就越清晰,反之,烟越少光圈就越模糊,扩散范围就越大,当烟雾散尽时天空中就出现了像极光一样的视觉效果。由于3座城市的特点,市民们在家中就可以观看到夜

32、空中的光圈,为了观看极光效果纷纷关闭家中的电器,这样就使得发电站发电量减少,直到美丽的极光出现。该艺术项目运用极为简单的光影技术附载到发电厂的烟囱上,从而调动了全体市民的参与,完成了全市大停电的群体艺术行为。 图Nuage Vert项目,HEHE左: 赫尔辛基(2008);中,圣旺(2009),右塞纳河畔伊夫里(2010)2.2.2AES大楼数字灯光交互位于奥地利林茨的ArsElectronica总部5,100平方米的建筑外立面被装点上了38,500块LED板 数据来源:www.aec.at/futurelab/en/referenzen/alle-jahre/2010/aec-fassade

33、nterminal/,当市民在终端AUX接入手中的音乐播放设备时,整个建筑的颜色会随着所播放的音乐旋律而跳动,形成美轮美奂的河岸景观。 图:AES大楼灯光互动项目2.2.3Duality数字景观的设计有时并不需要很大的工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建成景观中附加一个多媒体装置也可以营造出迷人的环境,吸引市民的驻足观看。2006年,位于东京都商务区内出现了一个可交互的数字景观,它是一个4*4米的LED地砖 数据来源: http:/www.artcom.de/en/projects/project/detail/duality/,铺设在一个现代庭院的水面通道上,显示着潺潺水面的影像。当有行人踩过LE

34、D时,潺潺的水面会随着压力传感器的作用在路人踩过之处引起波澜。与此同时,通道侧面的真实水面也会在鼓风机的作用下掀起一阵波澜,水波纹不断的向远处扩散。“Duality”的中文译文为“二元性”,行人踩过该影像装置,既触发了虚拟的水波同时也触发了真实的水波,人类的行为与两个不同次元的世界产生互动,这种交互设计着实令人着迷,虽然设计尺度不大,但是提升了整个空间的质量,堪称多媒体互动装置的经典案例。 图:Duality,Art+Com,东京,20062.3感知环境的视觉设计数据采集的硬件技术进步以及大数据实时运算的软件进步让过去很多无法达到的交互设计成为了可能,信息的传递经历了间接到直接再到后台的过程,

35、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市民可以通过矗立与街道的多媒体装置或是包裹整个建筑的数字表面来获取实时产生的信息。2.3.1Esprit Facade由于数字景观是一个技术、艺术、传播交叉结合的设计课题,所以目前大部分的项目还处在艺术试验阶段,只有极少的项目被应用到商业领域,但是效果非常出众。2010年,位于香港九龙的Esprit旗舰店的三面墙都包裹上了由10厘米 数据来源: http:/www.artcom.de/en/projects/project/detail/hong-kong-esprit-facade/直径的RGB三基色灯组成的建筑外立面。每一个RGB三基色灯都是后台独立控制,可以

36、显示任何颜色。该数字表皮具有三个功能模块,第一,可以滚动播放促销文字信息,第二,可以将Esprit当季的宣传大片播放,第三,也是最抓眼球的功能是,建筑外立面的颜色是根据店内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店内不同方位的颜色传感器会实时采集顾客身上的颜色,并分析成RGB值显示在对应位置的建筑外立面上。当店内客流量大时,建筑表面的颜色变化就会眩目,反之颜色变化就会缓和。路人可以通过观察建筑外表得知店内的人流情况,以及获取时下最流行的颜色信息,这种设计非常符合时装旗舰店的品牌战略。 图:Esprit Faade,Art+Com,香港,20102.3.2Reactive Sparks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

37、间,在慕尼黑最繁忙的街道之一的Mittlerer Ring大街旁出现了7个由LED柱组成的数字艺术装置,感知着这条街道的繁忙,吸引着过往的目光。橙黄动态液体的显示代表了能量的流动,当有车以70公里小时 数据来源:http:/www.artcom.de/en/projects/project/detail/reactive-sparks/的以上的车速通过7个LED柱时,屏幕内的液体就会晃动起来,就像是被车辆的吸力引起了晃动,通过速度越快,液体晃动幅度越大,提醒着驾驶员不要车速过快。除了实时监测车速外,该艺术装置还通过计算实时通过数据,反映出当下交通的整体状况,LED的亮度与清晰度取决与整体的交通

38、流量,当堵车时显示就会弱化和模糊,当交通顺畅时则会高亮和清晰。 图:Reactive Sparks,Art+Com ,2007-2008,慕尼黑三 运用信息技术的视觉艺术表达为了传达更丰富的信息量,视觉传达的方式也势必转向流媒体传播方式,传统的平面设计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有限,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视觉传达的方式也从平面转为立体,从静态转为动态,深度信息的表现手法不断增加。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据拆解和重组的效率增加,流媒体传播的速度和精度都大大提升。云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信息传播的载体发生了重大转变,信息的获取也不再受地点和渠道的影响,全人类进入了视频时代。3.1影像艺术的发展就像笔一样,在作者手

39、中用来写文字,在画家手中用来画图画,录像机在记者手中是用来拍新闻,在导演手中用来拍故事,在艺术家手中用来拍摄零星的视角或追踪的纪实来表达哲学、美学的思考。最早将电子影像技术运用到艺术表达的是“录像之父”白南准(NamJune Park),20世纪60年代,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开始了用录像机进行艺术创作,通过颠覆收看电视机的固有方式,表达了对电视节目陈词滥调的批判理念,从此奠定了录像艺术的诞生。早期开始用录像创作的有西班牙艺术家安东尼.蒙塔达斯(Antoni Muntadas),通过录像表达社会、政治与城市的关系;日本艺术家山本圭吾(Keigo Yamamoto)通过录像来表达“看到的”和“存在

40、的”之间的区别。到了70年代中期,美国艺术家比尔.奥维拉(Bill Ovila)通过一系列影像作品来表达“生”与“死”的存在状态,由此把录像艺术推向了巅峰,至今他仍是全球录像艺术界的先锋代表。我国的录像艺术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张培力、王功新、陈少雄、汪建伟等是中国录像艺术的开创者,此后涌现出金江波,孙逊,蒋志等一批中青年录像艺术家,近年来,陈轴、李然、陈然等年轻艺术家活跃在录像艺术的最前沿。3.2交互设计在影像艺术中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很多媒体艺术家也由原先的录像剪辑播放的线性传播方式转为将传感、通信等技术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让多媒体装置与观众产生互动,传达更深

41、层的艺术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录像艺术家山本圭吾首先将通信技术运用到录像创作中,通过实时播放不同场所同一时间的画面来表达他对“场”的哲学思考,进入21世纪后,他将传感技术运用到录像作品中,让观众可以与录像进行互动,以此来表达“场”所涵盖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多元化体验。 图:山水联映,山本圭吾现场表演1995年,旅美艺术家王功新创作了布鲁克林的天空,他在北京自家后院打了一口井,放入一个电视机,电视机显示的是纽约布鲁克林的蓝天,以此来表达儿时的一个信念“打一口井钻到美国去” 。2006年金江波创作的第三只眼多媒体影像装置运用了类似布鲁克林的天空的变现方法,不同的是通过安装互联网摄像头将不同

42、地点的观众向井内探视的画面呈现在另一端,这个巧妙的交互设计将观众的参与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图左:布鲁克林的天空,王功新,1995;图右:第三只眼,金江波,2006新加坡摄影师汪春龙(John Clang)2012年创作了一组全家福系列摄影作品,通过Skype和投影仪将不同地点的不同家人凑集到同一个画面中,满足了华人过年拍全家福的传统。虽然是静态方式呈现的作品,但是将互联网技术在影像艺术的创作中的运用堪称经典。 图:Skype全家福,汪春龙,20123.3信息可视化的视觉传达信息可视化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旨在研究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信息可视化可以以直观的方式传达抽象的信息,利用人类

43、眼睛通往心灵深处,使得用户能够目睹、探索以及立即理解大量的信息。信息可视化的前提是采集大量的数据,可以是统计数据,传感器实时数据,图片,文字,视频流,音频流等,建立起数据结构,筛选出一条逻辑主线,转换成视觉语言,通过用户界面、新媒体装置、智能空间等为用户过滤出易于理解的信息体验。无处不传感的可视化传统的传感数据如温度、湿度、强度等信息都是通过数值或者波纹来表示,从古老的地震仪开始就采取这样的视觉传达方式沿用至今,对于传感数据的可视化设计缺乏直观的表现。传感器和手持电子设备的技术进步使得环境信息的采集更加细节化和多元化,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已无法承载多层数据的需求,移动数据、三维数据的可视化需要体

44、现人和物体在实体空间中的动态信息,传感数据的可视化设计也越来越形象和生动。3.3.1Kinect KineticsMIT Senseable City Lab(可感知城市实验室)2012年刚刚结束的Kinect Kinetics研究项目可以将动态信息三维化,这项研究为更细节的设计,如高度、速度、体积的交互设计提供了可能性。该项目通过在空间中安装微软Kinect动态捕捉仪,实时扫瞄并生成连续的三维动画,显示出行人的移动信息。 图:Kinect Kinetics,MIT Senseable City Lab,20123.4城市信息可视化平台城市爆炸式的增长让每一个因素的点滴变动都成为影响整体的因变

45、量,城市的管理不再是政府部门单方面的工作,群体的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动态信息的捕捉等都是维持大城市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系统的思考成为解决城市问题唯一的出路。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城市信息系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城市,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城市的设施和服务,那么便能够更好地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3.4.1Live SingaporeLive Singapore为市民了解所居住的城市正在发生的动态信息提供了可视化平台,通过动态数据的接入,揭示人、行为以及城市之间的关系,分别以6个主题的可视化界面了表现了活动中的新加坡城。基于地图的图形化界面让高度、位置信息一目了然,色彩、拉伸和移动的多层数据结构

46、体现了动态信息变化以及视觉传达的深层次含义。图:Isochronic Singapore,MIT Senseable City Lab实时交通(Isochronic Singapore):堵车是每一个大城市都不可避免的现状,交通拥堵不仅拉长了我们在路上的时间,其实也“拉长”了道路的长度。运用放大镜的显示效果表示出道路的交通状况,当鼠标落到某一地点时,图像拉伸越大,表示通行时间越长;反之图像拉伸越小或不变,表示交通顺畅。同时还可以查询工作日周末的全市交通变化。图,Raining Taxis ,MIT Senseable City Lab雨天出租车(Raining Taxis):下雨打不着车是一个

47、全球性话题,那么到底雨天的时候出租车都在哪里?通过出租车中的GPS信息可视化出下雨时出租车的移动信息,表现出雨时的供需关系。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s):高中地理就教会我们,城市中心区的温度高于周边郊区,这种现象叫做热岛效应,但是我们很少思考过个人的行为和热岛之间会产生什么联系。通过接入电网数据和温度数据,表现出城市不同区域的用电量和室外温度之间的关系。F1城市(Formula One City):F1新加坡大奖赛能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举办,归功于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那么这项赛事如何影响着新加坡市民的生活?通过抓取大赛期间的市民短信关键词,可视化出赛事对城市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实时对话(Real Time Talk):新加坡城的手机拥有率为140% 数据来源:senseable.mit.edu/livesingapore/visualizations.html,意味着有一部分市民拥有不止一部手机,那么如何将手机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通过可视化出市民使用语音通话和文字短信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城市通话最繁忙的区域。世界的枢纽(Hub of the World):新加坡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那么每天进进出出的人流对于新加坡这座城市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地图观察实时进出港的信息,了解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能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