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的建立与保护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遗迹的建立与保护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理工大学选修课论文地质遗迹的建立与保护 院 系: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日 期:2010-4-15目录摘要(2)一、 地质遗迹的定义与形成(2)二、地质遗迹的类型(2)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范围及要求(3)四、我国地质公园建立的意义(4)五、我国地质公园的保护现状(5)六、我国地质公园保护的主要形式(6)七、我国地质遗迹法律保护的措施(6)八、从法规上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监督职能(8)九、结束语(8)参考文献(8)地质遗迹的建立与保护摘要: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
2、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关键字: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一、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
3、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二、地质遗迹的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种类型:()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
4、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三、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范围及要求:(一) “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地质公园范围的大小和边界的确定要根据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的景观分布范围大小;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资源的可保护性;发展旅游所需的面积;地质遗迹和自然人文资源相关联性和公园的整体性等因素确定。按照地质公园中划分的核心区、旅游区、建
5、设控制区、外围保护区和面积适宜性原则来圈定公园边界。地质公园面积过大了,散而难治不宜经营管理;过小了不利于地质遗迹保护,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占地范围一般在100500平方公里。(二)建设要求:1、重点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没有地质遗迹就没有地质公园的存在。2、保护和建立多样化乡土生态环境系统大地景观。3、维护和恢复河道、湖岸的自然状态。4、保护和恢复湿地。5、建立环境通道和非机动车绿色通道。6、建立环境卫生保障系统。四、我国地质公园建立的意义 地学旅游资源很早就得到中国祖先的认识,有些诗人、文学家讴歌名山、行吟大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留下千古绝唱;有些僧道、旅行家
6、寄情山水,超凡脱俗,人法天地,融入自然,实践了天人合一。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大地天地人和、全民族开发和保护中华大地自然资源的历史,而对地学旅游资源的认识、开发和保护正是孕育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又承载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进而增添了地学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使之增色生辉,丰富多彩的地学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能率先在国家的层面推动地质公园计划的重要条件。(1) 提高我国地学界的国际地 由于中国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卓有成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De Mulder主席把这作为一条理由,建议中国作为
7、联合国行星地球年发起国,说“中国在目前世界地球科学所处的位置完全应享有这样一个地位”。(2)提高旅游行业的科学知识含量 UNESCO要求地质公园成为传播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我们在地质公园中对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制定、旅游路线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无不增添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想象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目前我国44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有近30个已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这就使遍布全国的地质公园成为群众性
8、科普活动的基地。(3)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成为共识地质遗迹是千万年或数亿年留下来的地质历史事件的记录,而人类历史才几百万年,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仅仅几千年,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唯有通过从地质过程中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记录的研究才能实现,也只有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方能预测地球未来的演变趋势,制定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做到天地人的合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使之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居民就自觉起来保护林木和地质遗迹,谁也不许乱伐乱采,
9、这也感染了周边居民,学有榜样,保护这些新的地质资源也蔚然成风,这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也十分有意义。(4)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有了地质遗迹作载体,有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以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其总面积190km2,2001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突出了以“崖谷林瀑”为主的旅游资源组合。随着旅游科技文化内涵的提升,景区知名度迅速提高,并已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学生和知名专家学者来此参观考察。2001年接待旅客60万人,门票收入1 400万元
10、,比前些年平均门票收入700万元增长倍;2002年游客达94万人,门票收入2 720万元,较上年分别提高68和97。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较上年增加154,全年全县新增宾馆饭店60余家,旅游发展为全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4 000多个,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来县里投资,在建和谈判的引资投入达379亿元,这又为县里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助力。此外,当地居民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实惠,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工作就更加有积极性了。五、我国地质公园的保护现状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
11、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因此,不合理的的开采和工程活动以及缺乏自然遗产保护意识,使各种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受严重的破坏并呈上升趋势,极大地降低了地质景观的自然观赏价值,有的甚至永久地消失;由于化石产地被乱采滥挖,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被破坏,个别地方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各种走私、倒卖重要古生物化石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珍贵化石流失到国外;由于至今还没有开展全国性系统性的地质遗迹调查,缺乏系统、完整、翔实的地质遗迹的基础资料,更谈不上规划;保护区的建设刚刚起步,已有的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未得到保护。为了履行国务院赋予国土资源部“保护地质遗迹
12、”的职能,走出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路子,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5日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并邀请了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委领导作为成员,参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有关标准,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了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六、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主要采取以下7 种形式:( 1 )地质遗迹保护区。( 2 )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 3 )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地质遗迹。( 4 )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地质遗迹。( 5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地质遗迹。( 6
13、)因国家宪法规定得以保存下来的国有财产,诸如矿产、水流、山岭、滩涂等地质遗迹资源。( 7 )以地质公园形式得以保护的地质遗迹。七、我国地质遗迹法律保护的措施(1)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的法规政策在法律规制方面,我国对地质遗迹保护主要通过制定法律、部门立法、制订地方人大规章和地方政府有关条例。就全国性法律来说,仅有1985 年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管理条例、1989 年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5 年地矿部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其余大多是地方性管理条例,如吉林省保护地质遗迹的若干规定、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安徽森林公园管理
14、条例等。这些与地质遗迹资源相关的法律级次较低不系统、不健全,评定条件概念化,在具体执行时缺乏可操作性,并缺少全国性、权威性的专项法律。有必要在已有的与地质遗迹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基础不断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的法规政策,形成不同级别的法规体系,使地质遗迹保护有法可依,司法行政部门可以严格执法。(2)加强地质公园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力度 1、加强对地质公园的专项立法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被认为是目前保护地质遗迹最有效的方式。已经颁布实施的矿产资源法对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有明确的保护规定,但对如何保护地质公园尚无法律上的规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一部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比较全面的
15、法规,但也存在缺陷。就法的效力而言,由于其是行政法规,在效力上低于其他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这样对自然保护区中的地质遗迹就得不到强有力的保护。因此,应制定一部专项地质公园保护法,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有效保护。 2、明晰地质公园产权制度3、地质公园内开展地质旅游应谋求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八、从法规上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监督职能( l )变“大家管”为“一家管”,避免条块分割和多头指挥( 2 )做好地质遗迹普查、规划工作九、结束语人类在探索自然历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保护地球遗产的重要性,又从保护地球遗产的长期过程中找到了最佳办法和最好途径,这就是建立地质公园使之
16、成为保护地球遗产、保护地质生态环境的特殊景观区,进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网络,成为重要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学生实习的教学基地、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基地,同时以其为知识旅游、科学旅游、环保旅游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当地政府、经济实体和居民自觉融入地质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恶化的自然环境若能退出高强度的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还能恢复,但地质遗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难于逆转和不可再生的。加大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力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地质生态景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发,特别是被旅游业所利用,可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
17、质遗迹的保护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认识基础,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最终实现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建设和形成,可以预期人类在保护自身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必将揭开保护地球遗产事业的新篇章。参考文献 1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5 年,51卷,(3)2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5)3黄德林,张艳芳地质遗迹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 湖北地矿,2004 年,18 卷,(2)4黄德林,崔亚杰保护古生物化石法律制度建设探讨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 年,(2)5郑敏,郑宝生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我国地质遗迹资源 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24 卷,(6) 6魏军才浅议地质公园产权管理J国土资源导刊,2004 年,(2)7夏云娇,黄德林国家地质公园法律规制的探讨J行政与法,2005 年,(6)8庄寿强试论地质公园中地质旅游的开展及其知识产权的保护l国秀网,2006 年 8 月 23 日9郑敏,张家义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对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13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