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956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阿).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设计实 训 科 目 PLC基础及应用 系 部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专 业 电力系统自动化 班 级 电力09-9(2)班 姓 名 实 训 地 点 B309 指 导 教 师 毛昀 完 成 日 期 20111217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印制说 明一、报告封面必须按指定封面用钢笔或炭素笔填写,字体要规范。二、报告应含有以下内容:1、前言2、实习目的及要求3、实习时间4、实习地点5、实习单位和部门6、实习内容:按实习大纲、实习进度计划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7、实习总结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教师评语: 年 月 日评定结果 教师签字:电气系 PLC实训任务书10/1

2、1学年上学期 2011 年12 月 17 日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班级电力09-9(2)班实训名称PLC设计题目摇臂钻床控制器指导教师毛昀起止时间2011128至20111217周数2设计地点B309实训目的:学生根据控制要求,明确设计任务,拟定设计方案与进度计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控制原理设计、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提高理论知识工程应用能力、系统调试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任务或主要技术指针:1. 设计出硬件系统的结构图、接线图、时序图等;2. 程序结构与控制功能自行设计;3、系统有启动、停止功能;4、进行系统调试,实现摇臂钻床控制要求。实训进度与要求:共2周设计时间,第一天

3、领取设计题目,然后小组成员利用4天时间对题目相关的PLC做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各个成员查阅相关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在最后一天由小组长负责,各个成员在系机房完成自己的设计报告主要参考书及参考数据:1 、冯垛生,电气实用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陈伯时,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赵明等,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4 、万东梅,电路电子电气应用实训,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张运波,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王 红,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部)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4、实训鉴定表系部:电气与资讯工程系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 填表时间:20111217班 级姓 名学 号联系电话宿舍住址电力09-9(2)班实 习 地 点B309实 习 时 间2011128至20111217课题内容摇臂钻床控制器实习所在单位评鉴定等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实习带队教师评鉴带队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学生所在系部评鉴系部领导签字: 年 月 日评定结果系部盖章:注:1、本表用于三周以上的实习(实训)、设计、测绘等实践教学评定。 2、评定结果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予以评定。 3、如实习所在单位另有鉴定材料,可附于本表后。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评定意

5、见设计题目: 摇臂钻床控制器 学生姓名: 专业 电力系统自动化 班级 电力09-9(2)班 评定意见: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评定意见参考提纲: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2.学生的勤勉态度。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摘 要Z3040型摇臂钻床适用于单件或批量生产带有多孔的大型零件的孔加工,是机械加工车间常用的机床,在机械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摇臂钻床存在电路接线复杂,触点多、噪音大、可靠性差、故障诊断与排除困难等缺点,因此对Z3040摇臂钻床控制系统的

6、技术改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分析Z3040型摇臂钻床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摇臂钻床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设计。文仲介绍了PLC的原理和特点;给出了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其中包括PLC的选型、输入/输出(I/O)地址分配、PLC外部接线图、PLC梯形图程序设计;分析了用PLC控制摇臂钻床的工作过程;对主要电器组件进行了选择。改造后的Z3040型摇臂钻床简化了控制线路,使机床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维护简单,降低了设备运行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运行的使用率,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节能和低成本。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PL

7、C);摇臂钻床;梯形图;控制系统目 录1 引 言11.1本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11.2 现状及发展状态21.2.1 PLC的应用领域21.2.2 PLC的国内外状况31.3 本文的主要工作32 PLC的概述52.1 PLC的基本知识52.1.1 PLC的产生及发展52.1.2 PLC的组成52.1.3 PLC的工作原理82.1.4 PLC的基本性能指针92.1.5 PLC的特点102.2 PLC的编程语言112.2.1 梯形图编程语言112.2.2 功能图编程语言132.2.3 语句表编程语言133 STEP7-Micro/WIN软件介绍143.1STEP7-Micro/WIN软件的使用方法14

8、3.2编程规则154 Z3040控制线路原理分析164.1 Z3040摇臂钻床简介164.1.1 Z3040摇臂钻床的结构及运行164.1.2 Z3040摇臂钻床的电力拖动的特点和控制要求164.1.3 Z3040控制线路概述174.2 Z3040控制线路原理分析184.2.1 主电路分析184.2.2 控制电路分析195 基于PLC的Z3040控制系统设计225.1 PLC的型号选择225.1.1 PLC的型号选择225.1.2 Z3040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电路图设计235.2 基于PLC的Z3040型摇臂钻床控制系统软件设计245.2.1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245.2.2 PLC梯形

9、图系统调试265.2.4 PLC 控制系统分析275.2.5 元器件布置接线图设计286 结论29致 谢30参 考 文 献31附 录32附录1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132附录2: S7-200CPU的技术指标33附录3 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I/O(输入、输出)地址分配表35附录4:Z3040型摇臂钻床控制系统电路图37附录5 Z3040型摇臂钻床配电箱组件位置及接线图38附录6 Z 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梯形图39附录7 PLC控制指令表401 引 言1.1本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钻床是一种孔加工设备,可以用来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及修刮端面等多种形式的加

10、工。钻床的结构形式很多,有立式钻床、卧式钻床、台式钻床、深孔钻床、多轴钻床、摇臂钻床及其它专用钻床等。Z3040摇臂钻床是一种立式钻床,在各类钻床中,他具有性能完善、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灵活等优点,它适用于单件或批量生产带有多孔的大型零件的孔加工,是一般机械加工车间常用的机床,在机械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摇臂钻床其控制系统大多数是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电路接线复杂,触点多、噪音大、维修工作量大。长期使用后,故障率高,故障排查困难,常常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因此,对Z3040摇臂钻床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

11、roller)简称PLC或PC,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它不断吸收微电脑技术使之功能不断增强,逐渐适合复杂的控制任务。 PLC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它更加适合工业现场和市场的要求:高可靠性、强抗各种干扰的能力、编程安装使用简便、低价格长寿命。比之单片机,它的输入输出端更接近现场设备,不需添加太多的中间部件或需要更多的接口,这样节省了用户时间和成本。PLC的下端(输入端)为继电器、晶体管和晶闸管等控制部件,而上端一般是面向用户的微型计算机。人们在应用它时,可以不必进行计算机方面的专门培训,就能对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操作及编程。用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工业控制任务。 PLC电气控制

12、系统与继电器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编程方便,调试周期短,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故障率低,对工作环境要求低等一系列优点,被日益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利用PLC对摇臂钻床继电器控制电路进行改造,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使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其经济效率显著。因此,本课题对Z304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将把PLC控制技术应用到改造设计方案中去,取代传统继电接触控制的方法, 使得钻床的可靠性和效率大为提高, 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 现状及发展状态1.2.1 PLC的应用领域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

13、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2模拟量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元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

14、控制。3运动控制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4程控程控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死循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死循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死循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程控在冶金

15、、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数据处理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内存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列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程控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6通信及联网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

16、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1.2.2 PLC的国内外状况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是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的。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及计算机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组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控制及定时、计数功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为了方便熟悉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和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梯形图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并将参加运算及处理的计算机存储元件都以继电器命名。此时

17、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仿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1.3 本文的主要工作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Z3040

18、摇臂钻床控制系统加以改造,最终要达到使控制系统满足Z3040摇臂钻床对电力拖动和控制要求,简化控制线路,提高系统可靠性,使用率。具体设计任务要求如下:1Z3040型摇臂钻床控制线路原理分析2基于PLC的Z3040型摇臂钻床控制系统设计(1)PLC的硬件选型(2)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I/O埠分配表(3)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系统电路(4)Z3040型摇臂钻床PLC控制软件设计(5)PLC 控制分析3主要电气组件及选择(1)断路器(2)接触器(3)热继电器(4)熔断器4元器件布置图和接线图设计2 PLC的概述2.1 PLC的基本知识2.1.1 PLC的产生及发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19、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制造公司(GM),为适应汽车型号的不断翻新,试图寻找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器,以尽可能减少重新设计和更换继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及接线、减少时间,降低成本。因而设想把计算机的完备功能、灵活及通用等优点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制成一种适合于工业环境的通用控制装置,并把计算机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输入方式加以简化,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对象”的“自然语言”进行编程,使不熟悉计

20、算机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控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程控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程控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

21、代的。2.1.2 PLC的组成PLC由中央处理单元,内存,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电源五部分组成。其结构框图如图(21)。1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中央处理单元是PLC的控制中枢,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PLC的性能。组成: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电路都集中在一块芯片上,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与内存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相连。常用芯片:通用微处理器,单片机,位片式微处理器。作用:处理和运行用户程序,进行逻辑和数学运算,控制整个系统,使之协调的工作。具体有:编程器 输出单元输入单元中央处理单元(CPU) 电源用户程序内存系统程序内存图21 PLC结构简化框图(1)接收并存储从编程

22、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方式接收现场输入设备的状态或数据,并将输入状态或数据存入输入印象区或数据寄存器。(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3)PLC进入运行状态后,从内存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指令解释后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启闭有关的控制电路,分时、分管道地去执行数据的存取,传送,组合,比较和变换等操作,完成用户程序中规定的逻辑或算术运算等任务。(4)根据运算结果,更换有关影像区的状态和输出状态寄存器的内容,根据输出状态寄存器或数据寄存器的内容实现对输出的控制。2内存内存是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作用: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逻辑变量和其

23、它一些信息。系统程序:控制PLC完成各种功能的程序,由PLC生产厂家编写,并固化到只读式内存ROM中,用户不能访问。用户程序:用户根据工程现场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编写的程序。通过编程器输入到PLC的随机内存RAM中,允许修改,由用户启动运行。(1)结构:由存储体、地址译码电路、读写控制电路、数据寄存器组成。存储体由存储单元构成,作用:存放二进制数据。地址译码电路的作用:根据地址总线上的地址编码选取相应的存储单元。读写控制电路的作用:将选中的存储单元的内容读到数据寄存器中或将数据寄存器的内容写到选中的存储单元中。资料寄存器的作用:存放从存储单元读出的数据,或者存放从数据总线送来并准备写到存储单元

24、去的数据。(2)内存的工作过程: 数据的写入过程 数据的读出过程(3)PLC中使用的内存: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内存RAMROM为只读存储器,存放PLC制造厂家写入的系统程序,并永远驻留在ROM中,PLC去电后再上电,ROM内容不变。RAM为可擦写的内存,读出时其内容不被破坏,写入时,新写入的内容覆盖原有的内容。为防止掉电后信息丢失,配有后备锂电池。除此而外,PLC还有EPROM、EEPROM内存。PLC产品样本或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内存形式或容量等均指用户内存。内存容量是PLC的一个重要性能指针。3输入单元:输入单元是PLC与工业生产现场被控设备相连的输入接口,是现场信号进入PLC的桥梁。作用

25、:接收主令组件,检测组件传来的信号。输入类型:直流输入,交流输入,交直流输入。输入接口采用光电耦合电路,目的是把PLC与现场电路隔离,提高PLC的抗干扰能力。接口电路内部有滤波,电平转移,信号锁存电路。各PLC生产厂家都提供了多种形式的I/O部件或模块供用户选用。4输出单元输出单元也是PLC与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把输出信号送给控制对象的输出接口。作用:将中央处理器送出的弱电信号转换成现场需要的电平信号,驱动被控设备的执行组件。输出类型: 继电器输出 晶体管输出 晶闸管输出输出接口电路也采用光电耦合,每一点输出都有一个内部电路,由指示电路,隔离电路,继电器组成。输出接口电路也有输出状态锁存、

26、显示、电平转移和输出接线端子排,输出部件或模块也有多种类型供选用。5电源作用:将交流电转换成PLC内部所需的直流电源。类型:目前大部分PLC采用开关式稳压电源供电。PLC除上述五部分外,随机型的不同还有多种外部设备,其作用是帮助编程,实现监控以及网络通讯,常用的外部设备有编程器,打印机,盒式磁带录音机,计算机等。2.1.3 PLC的工作原理由于PLC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故具有微机的许多特点,但它的工作方式却与微机有很大不同。微机一般采用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如常见的键盘扫描方式或I/O扫描方,若有键按下或有I/O变化,则转入相应的子程序,若无则继续扫描等待。PLC则是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对每个

27、程序,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按指令步序号做周期性的程序循环扫描,如果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执行用户程序,直至遇到结束符后又返回第一条指令,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每一个循环称为一个扫描周期。扫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CPU执行指令的速度;二是执行每条指令占用的时间;三是程序中指令条数的多少。一个扫描周期主要可分为3个阶段。1输入刷新阶段在输入刷新阶段,CPU扫描全部输入端口,读取其状态并写入输入状态寄存器。完成输入端刷新工作后,将关闭输入端口,转入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期间即使输入端状态发生变化,输入状态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改变,而这些变化必须等到下一工作周期的

28、输入刷新阶段才能被读入。2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阶段,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程序,从第一条开始逐步执行,并将相应的逻辑运算结果存入对应的内部辅助寄存器和输出状态寄存器。当最后一条控制程序执行完毕后,即转入输入刷新阶段。3输出刷新阶段当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将输出状态寄存器中的内容,依次送到输出锁存电路(输出映像寄存器),并通过一定输出方式输出,驱动外部相应执行组件工作,这才形成PLC的实际输出。由此可见,输入刷新、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构成PLC一个工作周期,由此循环往复,因此称为循环扫描工作方式。由于输入刷新阶段是紧接输出刷新阶段后马上进行的,所以亦将这两个阶段统称为I/O刷新阶段。实际上,除

29、了执行程序和I/O刷新外,PLC还要进行各种错误检测(自诊断功能)并与编程工具通讯,这些操作统称为监视服务,一般在程序执行之后进行。扫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程序的长短。扫描周期越长,响应速度越慢。由于每个扫描周期只进行一次I/O刷新,即每一个扫描周期PLC只对输入、输出状态寄存器更新一次,所以系统存在输入输出滞后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但是由于其对I/O的变化每个周期只输出刷新一次,并且只对有变化的进行刷新,这对一般的开关量控制系统来说是完全允许的,不但不会造成影响,还会提高抗干扰能力。这是因为输入采样阶段仅在输入刷新阶段进行,PLC在一个工作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外设隔离的,

30、而工业现场的干扰常常是脉冲、短时间的,误动作将大大减小。但是在快速响应系统中就会造成响应滞后现象,这个一般PLC都会采取高速模块。2.1.4 PLC的基本性能指针1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用户程序内存的容量。用户程序内存的容量大,可以编制出复杂的程序。一般来说,小型PLC的用户内存容量为几千字,而大型机的用户内存容量为几万字2I/O点数输入/输出(I/O)点数是PLC可以接受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总和,是衡量PLC性能的重要指针。I/O点数越多,外部可接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就越多,控制规模就越大。3扫描速度扫描速度是指PLC执行用户程序的速度,是衡量PLC性能的重要指针。一般以扫描1K字用户程序所

31、需的时间来衡量扫描速度,通常以ms/K字为单位。PLC用户手册一般给出执行各条指令所用的时间,可以通过比较各种PLC执行相同的操作所用的时间,来衡量扫描速度的快慢。4指令的功能与数量指令功能的强弱、数量的多少也是衡量PLC性能的重要指针。编程指令的功能越强、数量越多,PLC的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也越强,用户编程也越简单和方便,越容易完成复杂的控制任务。 5内部组件的种类与数量在编制PLC程序时,需要用到大量的内部组件来存放变量、中间结果、保持数据、定时计数、模块设置和各种标志位等信息。这些组件的种类与数量越多,表示PLC的存储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越强。6特殊功能单元特殊功能单元种类的多少与功能的

32、强弱是衡量PLC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各PLC厂商非常重视特殊功能单元的开发,特殊功能单元种类日益增多,功能越来越强,使PLC的控制功能日益扩大7可扩展能力PLC的可扩展能力包括I/O点数的扩展、存储容量的扩展、联网功能的扩展、各种功能模块的扩展等。在选择PLC时,经常需要考虑PLC的可扩展能力。2.1.5 PLC的特点为适应工业环境使用,与一般控制装置相比较,PLC机有以下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采用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使之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因此,PLC以被公认为最可靠的工业控制设备之一,可以直接用于有强烈干扰的工业现场。在硬件

33、抗干扰方面采用了如下一些措施:主机的输入、输出电源相互独立,避免了电源间的相互干扰;输入、输出电路采用了光电隔离,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用软件代替了大量继电器,仅剩下与输入和输出有关的少量接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采用密封防尘抗震的外壳封装及内部结构,可适应恶劣环境等。在软件方面,程序执行采用扫描加中断方式,这既可以保证它有序的工作,避免触点竞争,又能及时处理应急请求;内部采用“监视器”(watching dog)电路,保证了CPU工作的可靠性PLC的每次上电后系统程序自动配置完成对系统的初始化和运行自检指令;PLC还自带很多防止和检测故障的指令,在编制用户程序时通过使用这些指

34、令,可对PLC的控制系统的工作进行监视等。2通用性强,控制程序可变,使用方便。PLC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可以组成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控制系统,用户不必自己再设计和制作硬件装置。用户在硬件确定以后,在生产工艺流程改变或生产设备更新的情况下,不必改变PLC的硬设备,只需改编程序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PLC除应用于单机控制外,在工厂自动化中也被大量采用。3功能强,适应面广现代PLC不仅有逻辑运算、计时、计数、顺序控制等功能,还具有数字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功率驱动、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显示等功能。既可控制一台生产机械、一条生产线,又可控制一个生产过程。4编程简单,容易掌握目前,大多数PLC仍采用

35、继电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方式”。既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又考虑到大多数工厂企业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及编程水平,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和掌握。梯形图语言的编程组件的符号和表达方式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相当接近。通过阅读PLC的用户手册或短期培训,电气技术人员和技术工很快就能学会用梯形图编制控制程序。同时还提供了功能图、语句表等编程语言。PLC在执行梯形图程序时,用解释程序将它翻译成汇编语言然后执行(PLC内部增加了解释程序)。与直接执行汇编语言编写的用户程序相比,执行梯形图程序的时间要长一些,但对于大多数机电控制设备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完全可以满足控制要求。5减少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的工

36、作量由于PLC采用了软件来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控制柜的设计安装接线工作量大为减少。同时,PLC的用户程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调试,更减少了现场的调试工作量。并且,由于PLC的低故障率及很强的监视功能,模块化等等,使维修也极为方便。6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维护方便PLC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工业设备的产品,其结构紧凑,坚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并且由于PLC的强抗干扰能力,易于装入设备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以三菱公司的F1-40M型PLC为例:其外型尺寸仅为305110110mm,重量2.3kg,功耗小于25VA;而且具有很好的抗振、适

37、应环境温、湿度变化的能力。现在三菱公司又有FX系列PLC,与其超小型品种F1系列相比:面积为47%,体积为36%,在系统的配置上既固定又灵活,输入输出可达24128点。2.2 PLC的编程语言2.2.1 梯形图编程语言PLC是专为工业控制而开发的装置,其主要使用者是工厂广大电气技术人员,为了适应他们的传统习惯和掌握能力,通常PLC不采用微机的编程语言,而常常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编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94年5月公布的IEC1131-3(可编程控制器语言标准)详细地说明了句法、语义和下述5种编程语言:菜单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梯形

38、图(Ladder diagram)、功能块图(Function black diagram)、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结构文本(structured text)。梯形图和功能块图为图形语言,指令表和结构文本为文字语言,菜单图是一种结构块控制流程图。梯形图是使用得最多的图形编程语言,被称为PLC的第一编程语言。梯形图与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相似,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很容易被工厂电气人员掌握,特别适用于开关量逻辑控制。梯形图常被称为电路或程序,梯形图的设计称为编程。梯形图编程中,用到以下四个基本概念:1软继电器PLC梯形图中的某些编程组件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继电器、输出

39、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等,但是它们不是真实的物理继电器,而是一些存储单元(软继电器),每一软继电器与PLC内存中映像寄存器的一个存储单元相对应。该存储单元如果为“1”状态,则表示梯形图中对应软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接通,常闭触点断开,称这种状态是该软继电器的“1”或“ON”状态。如果该存储单元为“0”状态,对应软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的状态与上述的相反,称该软继电器为“0”或“OFF”状态。使用中也常将这些“软继电器”称为编程组件。2能流如图2-2 5-1所示触点1、2接通时,有一个假想的“概念电流”或“能流”(Power Flow)从左向右流动,这一方向与执行用户程序时的逻辑运算的顺序

40、是一致的。能流只能从左向右流动。利用能流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梯形图。图2-2 5-1a中可能有两个方向的能流流过触点5(经过触点1、5、4或经过触点3、5、2),这不符合能流只能从左向右流动的原则,因此应改为如图5-1b所示的梯形图。a)错误的梯形图 b)正确的梯形图图22梯形图3母线梯形图两侧的垂直公共线称为母线(Bus bar),。在分析梯形图的逻辑关系时,为了借用继电器电路图的分析方法,可以想象左右两侧母线(左母线和右母线)之间有一个左正右负的直流电源电压,母线之间有“能流”从左向右流动。右母线可以不画出。4梯形图的逻辑解算根据梯形图中各触点的状态和逻辑关系,求出与图中

41、各线圈对应的编程组件的状态,称为梯形图的逻辑解算。梯形图中逻辑解算是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的。解算的结果,马上可以被后面的逻辑解算所利用。逻辑解算是根据输入映射寄存器中的值,而不是根据解算瞬时外部输入触点的状态来进行的。2.2.2 功能图编程语言这是位于其它编程语言之上的图形语言,用来编程顺序控制的程序(如:机械手控制程序)。编写时,工艺过程被划分为若干个顺序出现的步,每步中包括控制输出的动作,从一步到另一步的转换由转换条件来控制,特别适合于生产制造过程。2.2.3 语句表编程语言语句表(STLStatementList)是一种类似于微机汇编语言的一种文本编程语言,由多条语句组成一个

42、程序段。语言表适合于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使用,可以实现某些梯形图不能实现的功能。3 STEP7-Micro/WIN软件介绍3.1STEP7-Micro/WIN软件的使用方法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为用户开发、编辑和控制自己的应用程序提供了良好的编程环境。为了能快捷高效地开发你的应用程序,STEP7-MicroWIN软件提供了三种程序编辑器。STEP7-Micro/WIN软件提供了在线帮助系统,以便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本实验装置使用的编程软件是STEP7-Micro/WIN4.0版本,在做实验前,首先将该软件根据软件安装的提示安装到计算机上,然后用编程线将计算机和实验装置连接到一起。(一

43、)系统需求STEP7-MicroWIN既可以在PC机上运行,也可以在Siemens公司的编程器上运行。PC机或编程器的最小配置如下: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Me或者Windows NT4.0以上。(二)软件的使用1、打开TEP 7-Micro/WIN 32,在设 中 选择 PC/PPI协议 2、点击 更改通信端口和通信速率 3、在通讯菜单里双击刷新,TEP 7-Micro/WIN 32开始搜索PPI网络中的S7-200CPU 搜索完成后会出现网络中所有PLC的列表,选择要操作的PLC即可对所选PLC进行操作4、编辑梯形图。5、点击 将程序下载到PLC中,点击 可以对程序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点击 可以将PLC置于运行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