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4082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设计The Design on Noxious Gas DetectingSystem Based on Mid-Inrfared LED 摘 要本课题所研究的基于中红外发光二极管(MIR一LED)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有助于寻求一种可在线实时检测有害气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对提高有害气体的检测效率、降低仪器成本,改善城市大气和室内空气环境以及提高一些行业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在研究了中红外发光二极管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单片机技术设计并开发了整个系统。文章首先阐述了仪器的整体结构;其次详细说明了各部分的设计思路,着重说明了中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红外光源

2、的优势;然后以电路原理图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实现;最后给出了部分软件程序代码。整个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三个模块:单色红外光发射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单色光发射系统包括中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及其驱动电路。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及其偏置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及模/数转换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及键盘、显示电路等。关键词:有害气体;红外光谱;中红外发光二极管;单片机AbstractW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 new noxious air detecting system based onMIR-LED.We can use t

3、he new system to realize an on line real time detection method.Through that method we can boost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lower the making cost and ameliorate air qualiy in ubran area and in our homes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entire device sturcutre.Then we explain our designing thought for every mo

4、dules of the system.Much emphasis is put on the reason why weutilize MIR-LED as the infrared light source.Next we designed the circuit diagram ofhardware part and finally implement the software programming.The entir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odules in temrs of functionaliyt:mono infrared em

5、ission systemdata collecting systemControl system Mono inrfare demission system consists of MIR-LED array and corresponding driver circuit. Data collecting system consists of Photoelectricity detector and its bias set circuit,signal amplifier circuit and A/D convter circuit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6、of logical control circuit and keyboard,display circuit and so on.Key Words: Noxious has; Infrared spectrum; MIR-LED; MCU.目 录1 绪论11.1课题的提出11.2课题的研究方法1 1.2.1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概述1 1.2.2气体检测的红外光谱法2 1.2.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22系统的整体结构32.1 红外光发射系统42.1.1以MI-RLED作为单色光源42.1.2驱动电路52.2红外光接收系统62.2.1用光电导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62.2.2偏置电路63 控制系统83.

7、1分频电路83.2脉冲调制电路93.3单片机控制及其接口103.3.1 AT89C52的部分资源103.3.2键盘接口133.3.3液晶显示接口144 数据采集系统164.1直流信号放大电路174.2模/数转换芯片AD7896194.3 电路连接与控制程序22结 论23参考文献24致 谢261 绪论1.1课题的提出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多种便利,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公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安全,其中由于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群发病率的升高都十分惊人。空气污染在这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指通常意义上的大气污染,也指室

8、内空气的污染,同时也指某些特定生产行业如采煤、冶炼等的空气环境的高危险性。不论是何种情形,其成因都是由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超过甚至大大超过其最小容许浓度所致。有害气体泛指对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各种气体,比如能使人中毒的有毒气体、无毒但会使人窒息的气体、可引发爆炸或易燃的气体以及那些破坏生态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气体如温室气体等。这其中很多种类的有害气体能够以不同途径从不同源头释出,在不同环境下的危害也不尽相同,例如大气污染,瓦斯爆炸引起的灾害事故,工业气体污染等。控制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诸如矿井这样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安全预警都是势在必行的,而这些都要求人们有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仪器来监测

9、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1.2 课题的研究方法 1.2.1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概述近百年来,光谱技术作为理化分析和检测手段已经发展成熟。从真空紫外到远红外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整套光谱图谱。光谱分析测试技术和光谱仪器的传统应用领域是物理、化学、天文观测等科学研究领域,以及矿产资源勘测、工业产品质量分析等物质生产领域。以红外光谱分析检测技术为基础的红外气体分析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在线分析仪器,这类仪器的缺点是需要附加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装置,仪器成本比较高,灵活性差。因此开发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有害气体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2气体检测的红外光谱法1光的吸收定律光的吸收定

10、律是研究光吸收内在规律的基本定律,也是作为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早在1729年和1768年分别由布给(Buoguer)和朗伯(Lambert)提出了光的吸收与吸收介质厚度之间的关系,被称为朗伯定律。1852年比尔(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与吸收介质浓度之间的关系,被称为比尔定律。这两条定律合并成为朗伯一比尔定律或称为光的吸收定律。朗伯定律表明:如果一束单色光照射在均匀介质上,当介质中吸光物质的浓度固定时,则均匀介质对光吸收的程度与均匀介质的厚度成正比。比尔定律表明:如果一束单色光照射在均匀介质时,当均匀介质的厚度固定,则均匀介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与介质中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2空气中有害气

11、体的定量检测根据光波的波长范围分成不同类型的光谱,它们各自反映出物质的不同类型的运动形式。红外光谱研究的内容涉及的是分子运动,因此称之为分子光谱。通常红外光谱系指0.78一25um之间的吸收光谱,这段波长范围反映出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和变角运动。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是朗伯L(ambe)rt一比尔B(ee)r定律。光源发射的单色红外光被待测有害气体直接吸收,因此通过直接测定吸光度就可以得到有害气体的浓度,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样气采集、样气预处理等准备阶段,大大简化了检测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精度。1.2.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目前应用于气体检测的大多是不分光的气体分析仪,该类仪器一般都需要对待侧气体进行

12、预处理,具有灵活性差、速度慢等缺点。本课题所研究的基于中红外发光二极管(MIR一LED)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有助于寻求一种可在线实时检测有害气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对提高有害气体的检测效率、降低仪器成本,改善城市大气和室内空气环境以及提高一些行业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所设计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是以光的吸收定律为理论基础,通过测定有害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度来计算被测气体浓度的实时分析仪器。单色光源所采用的中红外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非常适合进行气体分析检测的红外光源,新的技术工艺保证了在中红外区既能获得很好的单色性又能得到较大的发射功率。新型的锑化锢(nIbs)红外探测器除了具有很宽的光谱范围(2

13、一u7m),还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时间常数Rd,为恒流偏置,通过探测器的偏置电流基本上不随光辐射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电流值受探测器的额定功率限制,必须折中考虑响应率和安全性。根据偏置电压VB和暗电阻Rd可以确定负载电阻RL的阻值。信号从A点取出,送到直流信号放大器。3 控制系统外部时钟电路产生的脉冲序列不仅调制发射系统中MIR-LED的驱动电流,同时也充当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信号,同步各波长红外光的发射与接收。而单片机也在该脉冲的 触发下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工作,如此才能保证检测的实时性以及所发射红外光的波长与采集到的光强信号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因此系统硬件电路中设计了围绕外部脉冲的分频电路、脉宽

14、调制电路等。3.1分频电路本系统中作为光源的一组中红外发光二极管(这里采用了7支)共用一个直流电流源。电流源与每一个LED之间接一个MOSFET开关管,外部脉冲加到MOSFET管的栅极,通过开关管的开/断实现LED的脉冲电流驱动。原始频率为16KHz的外部脉冲通过分频/选择电路依次控制每个MO SFET管的导通,使得各LED都获得了频率为2KHz的脉冲电流,并且按固定的顺序发光。分频电路由前向二进制加法计数器MC 14520、八路模拟开关ADG608组成。红外光探测器每一次接收到的通过被测气体的吸收光都具有不同的波长和发射光强度,要确定该红外光的波长必须通过单片机对分频电路产生的地址进行判断,

15、从而确定待测气体性质及吸收度。 图3-1 分频电路原理图下面说明分频电路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MC 14520有四条地址线,在EN端为高电平条件下,每一个CLK端的输入脉冲都使计数器加1,输出Q3-Q0为二进制的0000-1111。 模拟开关ADG608的输入为NE555产生的原始脉冲,它由三位地址线A0 ,A 1, A2决定该输入与哪一路输出导通。这里采用MC 14520的低三位输出(Q2,Ql, Q0)作为ADG608的输出通道地址。当有触发脉冲到达CLK引脚,MC14520的低三位输出Q0, Q1, Q2(亦即ADG608的A0, A1, A2)从000开始向111递增,控制各模拟通道依

16、次导通。因为前向加法计数器MC14520的CLK脉冲与8路模拟开关ADG608的输入都是由外部脉冲电路产生的,所以每一次MC 14520的CLK引脚有一个脉冲到来,都会使得模拟开关的某一个输出引脚SN与输入引脚D 短接”,此时,这个引脚上的电信号就是外部脉冲,而其它引脚输出为高阻状态。同时单片机AT89C52通过I/O口观察这个地址的变化,当计数器计数到111时单片机发出置位信号reset送计数器,则MC 14520再次从000开始计数,相应的ADG608的输入D从头依次与S1- S8导通,从而完成对原始输入脉冲的8分频。3.2脉冲调制电路本系统中外部独立脉冲同步红外光的发射与接收,这种同步机

17、制的实现是依靠该脉冲控制数据采集系统中的A/D转换芯片。本系统采用的A/D转换芯片型号为AD7896(下一章将详细介绍),在它的自动休眠模式中,CONVST引脚上要有一个宽度大于Gus的脉冲作为整个A/D转换动作的开始信号,因此将外部脉冲作脉宽调制后送到AD7896的CONVST引脚,即可同步红外光的发射与接收检测。而单片机也因INT0引脚检测到这个调制后的脉冲下降沿而产生中断。74LS123是一个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在触发脉冲的上升沿(接B端)或下降沿(接A端)的作用下,输出Q为高电平,经过延时Tw后,输出Q返回低电平,当外接电阻为R且电容C1000pF时,Tw=0.45RC,这里通过选取

18、适当的R, C值使得输出Q的脉宽在6us多一些。图3-2 74LS123构成的脉宽调制电路原理图3.3单片机控制及其接口由于本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化检测仪器,对于小规模的信号检测,其数据处理任务并不十分繁重,所以这里没有选用DSP,而是选用了ATMEL公司的AT89C52,相对于89C51, AT89C52有更丰富的片内资源。例如有8k字节的片内EEPROM,以及256字节的片内RAM,对于本系统的控制程序来说,已经足够,因此可以省去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RAM,降低了成本和简化了控制电路。AT89C52有3个16位的时钟(计数器),而且32个IO线全部可编程,时钟可高达24M,和89C5

19、1相比,它的使用更加灵活。本系统中各控制模块以及数据采集系统与单片机的接口在相应章节里进行介绍,这里主要说明作为自动化检测仪器所具备的人机交互部分,即单片机系统的外部控制与显示模块。 在此之前简要介绍一下AT89C52。3.3.1AT89C52的部分资源89C52是在80C5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8KB片内EEPROM的单片机芯片。89C52系列包括的基本结构如下: (1)一个8位算术逻辑单元; (2) 32个IO口,4组8位端口可单独寻址; (3) 3个16位定时计数器; (4)全双工串行通信; (5) 6个中断源两个中断优先级; (6) 256字节内置RAM; (7)独立的64K字节可

20、寻址数据和代码区。89C52提供给用户3个不同的存储空间,每个存储空间包括从。到最大存储范围的连续的字节地址空间,通过利用特定地址的寻址指令解决了地址重叠的问题。第一个存储空间是代码段即CODE区,用来存放可执行代码。16位寻址空间可达64K,代码段是只读的,当要对外接存储器件如EPROM进行寻址时,理器会产生一个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代码区一定要用一个EPROM.。第二个存储区是89C52的前128个字节内部RAM。这部分主要是作为数据段成为DATA区。指令用一个或两个周期访问数据段,访问DATA区比访问XDATA区要快,因为它采用直接寻址方式,而访问XDATA需采用间接寻址,必须先初始化DP

21、TR。通常,把使用比较频繁的的变量或局部变量存储在DATA段中,但是必须节省使用。89C52的后128个字节的内部RAM位于从80H开始的地址空间中被称为IDATA区。因为IDATA区的地址和SFRs的地址是重叠的,通过区分所访问的存储区来解决地址重叠问题,因为IDATA区只能通过间接寻址来访问。89C52的最后一个存储空间为64K,和CODE区一样采用16位地址寻址称作部数据区简称XDATA区。这个区通常包括一些RAM如SRAM和一些需要通过总线接口的外围器件,对XDATA的读写操作需要至少两个处理周期,使用DPTRRO或DPTR R1。对DPTR来说至少需要两个处理周期,而读写又需要两个周

22、期,由此可见处理XDATA中的数据至少要花3个指令周期。因此频繁的数据应尽量保存在DATA中。如果不需要和外部器件进行I/O操作或者希望在和外部器件进行I/O操作时开关RAM,则XDATA可全部使用64K RAM o中断系统和外部功能控制器叫做特殊功能寄存器,简称SFR。其中很多寄存器都可位寻址,可通过名字进行引用。这些寄存器的寻址方式和DATA区中的其它字节和位一样。89C52有一个可通过软件控制的内置全双工串行通讯接口DART,由寄存器SCON来进行设置,选择通讯模式。DART发送数据由TXD端送出,接收数据由R端输入,带有两个缓冲器(SBUF),一个作为发送缓冲器,另一个做接收缓冲器。对

23、于接收缓冲区,当上一个字节还没被处理,下一个数据仍然可以被缓冲区接收进来,但如果接收完这个字节,上个字节还没被处理完,上个字节将被覆盖。因此软件必须在此之前处理数据,连续发送字节时也是如此。(一)与串口有关的SFR:1、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SCON是串行口控制和状态寄存器,其格式如下: D7 D6 D5 D4 D3 D2 D1 D0SM0SM1SM2RENTB8RB8T1R1SMO, SM1:串口工作方式控制位。SM2:多机通信控制位仁(方式2, 3).REN:串口接收允许位。TB8:方式2和方式3时,为发送的第9位数据,也可以作为奇偶校验位。RB8:方式2和方式3时,为发送的第9位数据。

24、方式1时,为接收到的停止位。T1:发送中断标志R1:接受中断标志。2、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PCON的第七位SMOD是与串行口的波特率设置有关的选择位,其格式如D7 D6 D5 D4 D3 D2 D1 D0SMODGF1GF0PDIDLSMOD:串行口波特率加倍位。1一方式1, 3波特率二定时器1溢出率/16;方式2波特率=fosc/320一方式1, 3波特率二定时器1溢出率/32;方式2波特率=fosc/64(二)串口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0为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串行数据通过RXD输入/输出,TXD则用于输出移位时钟脉冲。方式0时,收发的数据为8位,低位在前。波特率固定为fosc/12

25、,其中fosc为单片机外接晶振频率。发送是以写SUBF寄存器的指令开始的,8位输出结束时TI被置位。方式0接收是在REN=1和RI=0同时满足时开始的。接收的数据装入SBUF中,结束时RI被复位。方式1:方式1是10位异步通信方式,1位起始位(0),8位数据位和1位停止位(l)。其中的起始位和停止位是在发送时自动插入的。任何一条以SBUF为目的的寄存器的指令都启动一次发送,发送的条件是TI=0,发送完置位TI。方式1接收的前提条件是SCON中的REN为1,同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l) RI=0; (2) SM2=0或接收到的停止位为1时,本次接收才有效,将其装入SBUF和RB8位,否则放弃

26、接收结果。方式1的波特率为2 SMOD X(定时器1的溢出率)/32,其中溢出率为定时时间的倒数值。方式2和方式3:方式2和方式3都是11位为一帧的串行通信方式,即1个起始位、9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其中第9位数据为可编程位。方式2的波特率为2SMOD X (fosc/64);方式3的波特率同方式1相同。(三)串行口的初始化:确定定时器1的工作方式一编程TMOD寄存器;计算定时器1的初始值一装载TH1, TL1;启动定时器1-编程TCON中TRl位;确定串行口的控制一编程SCON;基本的8051支持6个中断源,两个外部中断,两个定时/计数器中断,一个串行口输入/输出中断。中断发生后,处理器转到

27、五个中断入口处之一执行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向量位于代码段的最低地址处仁串行口输入,输出中断共用一个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必须在中断入口处或通过跳转,分支转移到别处。8051支持两个中断优先级,有标准的中断机制,高优先级的中断不能被低优先级的中断所中断。每个中断源都可通过设置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来单独设置中断优先级,如果每个中断源的相应位被置位,则该中断源的优先级为高。通过设置中断使能寄存器IE的EA位,使能所有中断。每个中断源都有单独的使能位,可通过软件设置IE中相应的位在任何时候使能或禁能中断。IE寄存器仁(可位寻址) D7 D6 D5 D4 D3 D2 D1 D0EAET2ESET1EX1

28、ET0EX0EA:置位使能所有中断,复位则禁止所有中断ES:串行通信中断使能ETO:定时器0中断使能EXO:外部中断0使能8051支持两个外部中断信号,这使外部器件能请求中断,从而得到相应的服务。外部中断由外部中断引脚仁外部中断。为P3. 2,外部中断1为P3. 3)电平为低或电平由高到低跳变引起。由电平触发还是跳变触发取决于寄存器TC ON的ITx位。电平触发时,为了产生中断,低电平应至少保持一个指令周期或12个时钟周期,因为处理器每个指令周期检测一次引脚。同样的,在跳变触发中,电平的0状态至少保持一个周期。定时器控制器存器TCON (可位寻址): D7 D6 D5 D4 D3 D2 D1

29、D0TF1TR1TF0TR0IE1IT1IE1IT0TF1:定时器1溢出中断标志,硬件清零TR1:定时器1控制位,置位时定时器1工作IE 1:外部中断1触发标志位,当检测到P3. 3有从高到低的跳变电平时置位, 处理器相应中断后,由硬件清除IT1:中断1触发方式控制位,置位时为跳变触发,复位时为低电平触发IEO:外部中断0触发标志位ITO:中断0触发方式控制位3.3.2键盘接口对于单片机的控制功能而言,所选的AT89C52所具备的IO口足够用,所以键盘控制选用了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即对单片机的IO口直接进行扫描。图3-3单片机键盘控制接口这种扫描方式的电路不但简单,软件控制同样简单,只要一直监视

30、P1口检测是否有键按下既可,同时也消除了键抖动。3.3.3液晶显示接口自动化仪器除了进行实时检测外,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将检测结果直观的反应出来。相对于传统的显示方式本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大屏幕液晶显示模块。本系统显示部分主要任务是将测得的红外光强度或气体浓度显示出来,因此只要求显示数字和几个字符,所以没有采用图形点阵式液晶,本系统中选用了北京青云公司的8段带小数点的液晶显示模块LCM1410LCM141液晶显示模块,内含显示RAM,可以显示任意字段笔画,有3-4线串行接口,可与任何单片机连接,功耗低,典型的显示电流小于60wA,工作电压为2. 7-5. 2V,视角对比度可调,显示清晰,编程控制

31、也较简单。 LCM141与AT89C52的接口电路如图所示,用P1口控制键盘余下的3条IO线控制LCD的显示,P1.5用来向LCM 141串行写入命令或数据。图中的电位器用来调节LCD的显示亮度和对比度。 图3-4 LCM141与AT89C52的接口电路4 数据采集系统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红外光后电阻值发生变化,通常亮电阻小于暗电阻。而红外光在光路中被特定气体吸收后光强减弱,又将引起探测器电阻的增加。根据Lambert-Beer定律,测得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度即可计算出该气体的浓度,这个吸收度即对应着探测器亮电阻的变化。因此本系统中数据采集模块所要提取的数据就是当有红外光照射时由于气体吸收所引起的探

32、测器亮电阻的变化。为了简化电路本系统所采集的信号选取了偏置电路中探测器节点处的直流电压信号。因为在直流偏置电路中负载电阻远远大于探测器的亮电阻,因此该电压信号为小信号,同时探测器亮电阻的变化更加微小,所以设计了直流电压信号放大电路。在得到了合适的电压信号后,模/数转换电路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最终得到有关气体浓度的结果。图4-1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图根据以上框图,设计了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其中光电导探测器的偏置电路,模拟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以下各节分别进行讨论,下面给出模数转换与单片机连接的电路原理图。图4-2 模数转换与单片机连接电路原理图4.1直流信号放大电路在下

33、图所示的探测器偏置电路中,V0处电压就是我们所要提取及处理的信图4-3 红外探测器偏置电路号,由于气体吸收所引起的探测器亮电阻的变化十分微小,所以有必要放大这种变化。本系统采用直流放大,所以在设计放大倍数及稳定性上要有所考虑。放大电路采用的器件为低功耗高性能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833。下图为LM833管脚示意图。图4-4 LM833管脚示意图下图所示为放大电路的整体电路连接。图4-5 放大电路连接示意图本电路设计为同相放大电路,目的就是通过直流放大使得同向输入端的小电压信号扩展到整个电压参考区间。因为后端所接模/数转换芯片所用参考电压为SV,故本电路中LM833采用了正和负5 V双电源供电。

34、为了不使放大后信号电压超过参考电压值,要求放大倍数不能太高,通过试验所选取的Rf,R10,R11的电阻值,满足了将小电压信号扩展到整个参考电压区间且不使放大电饱和的要求,这里放大倍数小于20。4.2模/数转换芯片AD7896光电转换以及放大之后所得到的电压信号是模拟信号,不便于进行数据的读取,同时该电压值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必须将其换算为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度,而最终要得到的是该气体的浓度值。而仪器的实时性又要求快速将结果反映出来,所以就必须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到单片机进行各种处理。能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品种很多,其分类方

35、法也很多,例如,按速度分、按精度分、按位数分等,常用的是按工作原理分类。 1.直接比较型 将输入的采样模拟量直接与作为标准的基准电压比较,得到可按数字编码的离散量或直接得到数字量。这种类型包括连续比较、逐次逼近、斜波(或阶梯波)电压比较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逐次逼近型。 2.间接比较型输入的采样模拟量不是直接与基准电压比较,而是将二者都变成中间物理量再进行比较,然后将比较得到的时间(t)或频率(f)进行数字编码。由于间接比较是“先转换后比较”,因此形式更加多样。例如有双斜式、脉冲调宽型、积分型、三斜率型、自动校准积分型等。这类转换为平均值响应,抗干扰能力较强,但速度较慢。对于一个检测仪器来说,检测

36、精度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各部分电路确定的情况下,决定整个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就是模/数转换芯片的精度亦即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位数。通过研究测量要求及参考其它仪器本系统所选用的模/数转换芯片型号为 AD7896,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AD7896是一个12位快速模/数转换器,以单电源供电,其电压范围为2.7V-5.5V。在芯片内包含了一个Bus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一个锁存器、一个片上时钟以及一个高速串行接口。下面是其外形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6 AD7896管脚示意图图4-7 AD7896内部结构图AD7896输出数字信号时是通过片上的一个高速串行接口完成的,这个两线的串口包括一条外部时钟输

37、入线以及一条串行信号输出线,数字信号在外部时钟脉冲沿驱动下按位串行输出。在电源引脚VDD接2.7V-5.5V的条件下,AD7896接受电压范围在0V-VDD间的模拟输入信号,同时电源VDD也作为A/D转换时的参考电压。该器件典型功耗为9mW,非常适合低功耗应用。模拟信号输入AD7896的模拟信号输入范围是0V至VDD,VIN引脚将模拟输入直接送至片上的跟踪所存放大器中。驱动模拟输入信号的最大输出阻抗为1K欧姆,这保证了器件能够在1.5us的采样时间里达到12位的精度。输出信号为二进制代码序列.跟踪锁存电路 模拟输入端的跟踪/锁存放大器能够让ADC完成对全幅正弦波的12位精度的模/数转换,即使A

38、DC工作在最高频率下(100KHz),跟踪/锁存放大器仍然允许输入带宽高于ADC的奈奎斯特采样频率。对用户来说取得模拟输入并加以锁存这个动作是不可见的,典型情况下其完成时间小于1. 5us。在高速采样模式中,跟踪/锁存放大器进入模拟信号锁存状态是在转换开始信号到达时完成的,这时触发方式为CONVST脉冲上升沿,转换完成后,亦即在BUSY变为低电平时,该放大器又将开始跟踪模拟信号以便下一次采样。在自动休眠模式中,当CONVST有脉冲上升沿到达时,整个器件被“唤醒”,而在6us后,跟踪/锁存放大器进锁存状态。同样在BUSY变为低电平时,放大器又一次进入跟踪状态。时序及控制 在CONVST引脚上有脉冲下降沿到来时,整个模/数转换开始,Bus后输出移位寄存器即有新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可供读取。读取操作完成与下一次模/数转换开始之间至少得有400ns的间隔,如此才能保证有效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