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177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数学毕业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科分类号:_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中文):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 (英文):Appraising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tudents学生姓名: 学号 : 系 部: 指导教师: 职 称: *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 年 月 日目 录摘

2、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1学校教育对学生评优的影响211观念上的误区对学生评优的影212操作上的误区对学生评优的影响213测评上的误区对学生评优的影响32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与个体发展的关系321综合评价对个体发展的正向相关关系322综合评价对个体发展的负向相关关系43现行评优方式需要改革431现行评优方式的弊端4311纯粹作奖评手段4312重结果轻过程5313评优主体欠缺5314忽视科学合理5315产生市场脱节532评优方式改革的策略6321从数学的观点阐述评优方式改革的策略6322结合实际讨论评优方式改革的策略8结束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0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研究摘

3、要:评优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学生发展的向导目标,它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现阶段学生评优体系是从单一成绩检测出发,评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导致了学校综合评价体系未能使学生良好发展的局面,应当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本文从学校教育对学生评优的影响开始论述,探讨了综合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利弊以及现阶段评优方式的不足,以此建立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的简单、易于操作的计算模型,基本合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给出了自己对评价体系改革的意见,对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综合评价学生评优AppraisingtheComprehensiveAsses

4、smentofstudentsAbstract:Appraising activ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school management, student development goals guide its student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mpact can not be ignored. Appraising the current system of student testing results fr

5、om a single proceeding, there are significant drawbacks appraised, leading to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failed to make the situation s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tudent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reformed. In this paper, the school is appraised of the beginning exposition o

6、f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individual methods at this stage less than apprais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from the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imple, easy to operate computational model is reasonable, t

7、he promotion of certain values, gives his own views on the reform of evaluation system,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s have some significance.Key words:EvaluationstudentAppraising1学校教育对学生评优的影响课程改革提倡给学生搞综合素质评价,然而在很多学校却存在着“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优”的不合拍现象。为此,先进入课程改革的省市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各省市在方案中都强调要与高校招生挂钩。但在实际操

8、作过程中发现,这项工作往往被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中学轻视、高校招生不看重,甚至出现学生在评价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现象。一般人都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难以量化,难以操作,使评优活动从单一的成绩方面反映出来1。这种观念、操作、测评上的误区,导致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评优存在着很大影响。11观念上的误区对学生评优的影响多年来,由于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习惯了用分数作为衡量、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认为成绩好的一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差生。在导向上过分强调评价体系的选拔别功能,过分的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认为只有成绩好就是优秀或能上好的高校,学校、学生、老师和家长都重视成绩。正是由于存在这

9、一观念上的误区,学校想的是如何使学生的成绩提高,因为只有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就能评为优秀生或是三好学生,学校的升学率、名誉自然就好了。更何况,好的成绩也是高校和家长最受欢迎的,这样就出现了评优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的学校甚至认为,一套学生评优体系的好坏评判标准就是看它“有用”“没有用”,认为能够能作用于高校招生或奖、助学经的就是“有用”,不用于高校招生或评先进的就是“没有用”。把学生的成绩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优秀还是差,按分数或等级进行大排队1,平时表现不重要、道德情操不重要、品性优劣不重要,所有的目光与精力都汇聚到考试那一时刻,学校和老师就觉得这样处理优劣的方式很好,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学生

10、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动力、没有必要去反省与提高那些对素质起决定作用的非智力因素,这就是以成绩评优的结果。这种观念在经济不发达,地处比较偏远的地区导致了学生失学,打击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心理产生了扭曲。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一观念误区,致使学生评优存在了很大问题,学生的创造力被应试教育所扼杀。12操作上的误区对学生评优的影响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评优体系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多年来各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德育体系,但是这些体系还存在一些过高,过空,过急的现象,没有能做到从学生实际特点出发,缺乏合理的教学思路。而学校制定的德育运行体系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并没有把它与学生评优体系挂钩,学生没

11、有对德育引起高度的重视,学校对德育体系只是个摆设罢了。这就导致了学校运用的评优体系往往与学校原来的德育运行体系不接轨,从来没用德育与评优挂钩评出三好学生或是优秀学生干部,所以各学校在平时的评优工作中德育教育只是大道理,再加上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德育运行体系与评优之间的联系是可想而知的。13测评上的误区对学生评优的影响正是由于各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评优评价体系没有联系,学校在测评上对评优有很大的影响。各学校不仅自己研究制定了一套比较成型和成熟的评优运行体系,而且与之相应的也有了“校园之星”“先进标兵”等各种称誉。有些学校搞得很仔细,如千分评价法、百分评价法、等级评价法等。甚至

12、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评优指标体系,如投票选举、班主任一锤敲定等。班主任和学校的德育管理部门觉得,用成绩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或用其他方式扩大获评人数能鼓舞学生,这种测评方式也就运用的得心应手。然而这些评价并与学生的综合发展毫无关联,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提倡“发展性评价”,评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分个你高我低,对学生未能能起到任何激励作用。所以,评价就变味了,由原来的发展性评价变成了“功利性评价”,测评演成了攀比,生互相揭短、指责,甚至相互诋毁,因小失大,心理失衡,指责教师评比不公,做学生工作的教师难免被误解和受委屈,这样会助长歪风邪气。学生不能以正确的、积极的心态对待奖、助学金等评选

13、,未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样的测评方式显得毫无意义了。2学生评优的综合评价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是我国学校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传统,已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长期存在。综合评价能鼓励大家争当先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然而,综合评价对单项发展或是仅仅某一项没达到评优标准的学生来说就是巨大的压力。所以,我认为综合评价对个体发展有利也有弊。21综合评价对个体发展的正向相关关系长期以来,树立榜样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做法,这也是评优的主要目的,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们认同、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的一种激励机制。学校通过评出一些优秀学生干部、三好

14、学生等既是肯定了优秀学生的成绩,又为身边的同学树立了典型和学习榜样2,既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推动学生潜能的开发,又能从多角度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了学生的创造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提高,充分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对良好的校风建设、全才的培养能、体现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体现教育的公正、公平和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事裨益匪浅的。22

15、综合评价对个体发展的负向相关关系从人的多样化角度来看,对每个学生都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行不通的。综合素质评价虽然表彰了少数学生却打击了多数人的积极性,鼓励全面发展对单项发展或仅仅是某一项达不到评奖要求的学生来说,就必然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一种压抑。当少数学生作为榜样而获得荣誉和奖励时,其他学生是否处于被轻视乃至歧视的位置,这是应当予以考虑的。从奖励制度的实施过程来看,综合评价的条件高,有人数限制,具体操作的工作量大,参与者比较多,初始记录数据的公正不能确定,分值的设定还缺乏科学的依据,而且还牵涉到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都显示出一种狭窄而苛刻的评选规格。所以,最终的当选者在一个班级里往

16、往总极少数人,有些很努力的学生,由于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达不到评优的标准而和评优擦肩而过,这样的结果当然不可能达到鼓励大多数的预期目的。作为一种成功标志和人才发展导向,所谓的“全面发展”实际上起到了排斥乃至否定学生个性发展的暗示作用。显然这与综合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目标是截然相反的,盲目的追求综合评价使学生不能清醒的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学生自身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对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显然,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3。3现行评优方式需要改革为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必须建立体现社会和学校对学生要求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

17、体系如同指挥棒,不同的评价体系,必然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学生。只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宽松的环境共同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强化创新动机、推动创新研究。31现行评优方式的弊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我国以往的学生评价体系过分注重评价的检测功能,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样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学活动完全围绕着考试内容进行,使素质教育难以落实4。具体讲,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还具有以下弊端:311纯粹作奖评手段现在的大多数观念认为,

18、评价能了解学生对知识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好坏的条件,并且学生对评价的认为也和深造、就业等划上等号,为奖学金、为入党为测评的区区几分,逐渐迷失自己。人们所关心的不是成绩所反映的问题,而是用这个成绩我究竟能做什么。在这种认识下,评价的标准与许多教育目的无关的附属功能而得到加强,诸如学生的选拔、评优,乃至学校的发展,都使得人们热衷于追求分数的客观公正。这样不但不能真实、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反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了逆推作用,测评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效应,致使教育目的发生的偏误也就会越大。312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许多地区、学校传统型纸笔测验还在占据主导地位,认为学习结果就是评价最有力的手段,许多家

19、长、老师把学生统一考试的成绩,看作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惟一标准,学校管理者也把自己组织和实施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学生优劣的标准,甚至个别教师将高分视为优秀学生的标志,并给予特别的关照,而对那些“差”生,老师的做法就是不问不闻、视而不见,有一种你做你的、我讲我的或是课堂上你不来我还求之不得的味道,比如在座次、回答问题上4。这样评价的透明度不够,学生对测评结果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测评失去了应有的信度和效度。在测评过程中,学生自身参与的缺失使测评成为纯粹的单向评价,忽略了教育的双向性,忽视了平时对学生学学习能力、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导致测评结果对学生而言,难以形成量化指标,影响学生在学

20、习过程中发展和变化。313评优主体欠缺因为缺少基于学校的评价共同体,在学生评价过程中部分评价主体缺少发言权,例如: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教师几乎是惟一的评价者,学生常常只有接受提问的份,被动地作出反应。同时,在评价者之间、评价者与家长及学生之间因为“话语系统”存在差异,存在交流上的障碍,这反过来加剧了部分评价主体在学生评价上的失语现象。评价共同体的未完成状态与评价各方交流的缺失相互钳制,使得学生、家长乃至教育管理者都难以从学生评价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妨碍决策的制定。314忽视科学合理学校和老师不能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不认真总结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侧重于教材内容的检测,忽略了学生的

21、创造性、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关注学生。对测评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无从谈起,不能适时的修改和完善测评工作5,使测评结果难以真实体现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实际素质结构,为学校教育改革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6。315产生市场脱节新时期,各学校战略任务无不定位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有个性、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更是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检验人才实战能力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非常希望在短时间内对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再学习能力、创新潜力等综合素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大多数学校的测评体系能提供的却只有成绩单、获奖证书、干部证

22、明等等。对市场而言,价值微乎其微7。32评优方式改革的策略学生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在校表现和各方面素质的测定和评价,也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测评指标既是评价学生的依据,又是学生发展的导向目标。测评结果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对水平,作为评定各类奖学金、学生学年鉴定、毕业鉴定的主要依据。321从数学的观点阐述评优方式改革的策略在此我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成如表l的结构。表1分为3个级别的指标,反映二级指标中的4个因素B、C、D、E在“综合素质测评A”中所占的比重。同理,反映了三级指标中的因素在二级指标“B、C、D、E”中的比重。表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综合评价A20德育B15爱国守法25明礼诚

23、信15政治学习、课外活动10军训及社会实践20遵守校纪校规、宿舍纪律15正常早、晚自习出勤15体育C40体育课成绩20早操及参加体育锻炼40体育达标15加、扣分项目D20学生干部25奖励30获奖25扣分50智育E课程1成绩课程2成绩课程n成绩、总成绩二级指标的计算模型二级指标“德育B”的计算模型为:二级指标“体育C”的计算模型为:二级指标“加、扣分项目D”的计算模型为:二级指标“智育E”的计算模型为学生综合评价总成绩A的计算模型为:至此,我们已经得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计算模型,以后的计算,我们只需对第三级指标按百分数打分即可通过模型计算出每一个同学的综合素质得分。例如,表2是五位同学三级指标

24、的依次得分(课程按照五门计算):表2姓名三级指标张8788789080778586823183059085828081赵7792878879809288845203228084867975刘8786888990919077783212548778807790孙8890797776808283845172066067777675李7980777569888480701222436575808170经过计算可得:,。由此可见,刘同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数高。此计算可通过excel电子表格或其他程序运行。、以下是“加、扣分项目D”的分数具体规定:学生干部(一年内有效)。担任学生干部、能积极工作的:级别

25、校学生干部班级干部(含寝室长)学习小组(课代表)加分531(注:因同一原因受不同等级表彰的或同任几个职务的学生干部取高限加分,而不累加)奖励分(每次,一年内有效)。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者加5分。属校文体队员,并积极参加训练:5分校级通报表扬的加5分作业:细心、正确加5一10分;正确加3一4分;细心加l一4分。受表彰的:级别国家级省级校级班级加分10852获奖(一年内有效)。加分:级别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及以下国家级10987654部省市8765432校32105加分:级别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及以下国家级108763部省市87652校532105积极为各种

26、报刊、电台或电视台投稿,有证明被采用:级别省、部以上地、市校加分3201个人获文体比赛奖:级别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加分5432105(注:学生所获的各类证书只加分一次,同项多次获奖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分。)扣分(每次)。校通报批评:5分;治安管理部门处罚:10分迟到或早退:1分无故旷课一节:2分违反课堂纪律:2分学生干部明知他人违纪而未制止或报校领导或班主任者扣3分违反以上未列入的校规校纪,视情节轻重程度扣2一6分。受处分的:级别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扣分101113(注:凡警告以上处分者,取消本年度的评优资格。)8910 1112322结合实际讨论评优方式改革的策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7、作为一种全面衡量学生发展状况的新评价机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教育课程变革、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对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建议:1、加强德育教育有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品行不正且学历越高,那么他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大多数犯错误的人,通常说的就是学校根本就没什么德育教育,当然,也不排除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外。所以,学校的认识、操作、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德育观念,加强新的德育教育,良好的做人与成绩或者说是学校名义、学校升学率来说,良好的做人要放在首要位置。2、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与评优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能分叉德育评价体系要巧妙地和评优的综合素质

28、评价体系相结合,形成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尽可能的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要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评价要与时代挂钩综合评价在内容上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现代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尊严、有宽容与合作精神、有理想与科学探索精神、有道德守秩序、有爱心知责任、身体强壮心理健康的,具有初步科学知识与兴趣的民族与国家之未来,这是中国教育今后必须回归的正道。4、改革评价方式、主体由于评价内容

29、的变化,在评价的方法上也应有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往的纸笔测验还占据主导地位观念要彻底改革,家长、老师、学校不能将高分视为优秀学生的标志,不能对优秀学生给予特别关照,而对那些“差”生就不问不闻、视而不见,要以公平、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比如在座次、回答问题上。要做到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全面评价,消除学生评价的片面化,那些倾向于把传统纸笔型测验作为衡量学校声誉、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要进行强有力的改进。必要时可用“很好、可以、再努力”等词语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等行为,这样评价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树立了自信心。评价可适当的扩大评价的主体

30、,让老师、学生、自己都参与到评价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步,在同学的帮助下互进、互助,在自评下不断发展。评价可采用上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计算模型,使之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5、综合评价要结合实际综合评价体系对个体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要确立客观、真实、和全面的综合评价观点尤为重要。评价既要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又尽可能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要考虑个体单项发展的优势,注重评价过程的时效性,使教学评优活动朝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结束语本文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是一个新的尝试,使得评选工作易于操作,可用于人才选拔、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指标体系即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31、。总之,学生评价体系是整个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当前课改的成功之所在。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此来共同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参考文献:1王敏勤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2009,(10):36-372王永军.学生评优中的误区及对策J机械中专,1991,(1):10.3 上官子木 现行评优方式需要改革 湖南教育,2002,(7):334赵晓兵刍议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J岱宗学刊,2009,(6):73-74.5崔凤祥体育教学评优还是综合评价效果好J教学与管理,2003,(1):29-30.6马伟彬

32、,苗培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建议J教育评价,2009,(9):76-79.7喻华杰,颜冠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弊端与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6,(12):28-29.8左国超,懂万归,王建书层次分析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5,4(1):15-179李克俊向量投影法在综合评价学生方面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3,(5):63-6410张春梅,梁治安,张露,高飞用层次分析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0):1-711 李道纪,石娜,瞿国忠三好学生的模糊综合评选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6):11-1412 高泽文,

33、张小立.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65-67.致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学院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他们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助。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廖小莲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廖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廖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老师!还要感谢三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最后,衷心感谢于百忙之中评阅论文的各位老师、专家、教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