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4191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中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绪论31中国家庭代际冲突的表现形式41.1 青少年与父母亲冲突内容41.2 中年与老年父母的冲突内容51.2.1家庭养老问题51.2.2老年人自杀问题51.3 家庭人员之间的其他冲突62家庭代际冲突产生的原因72.1 年青一代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标准与父辈的不同72.1.1青春期思想独立72.1.2 青春期逆反心理82.2 社会转型和发展的加快82.2.1 意识形态的变化82.2.2 “啃老”现象的日益增多82.3 利益分配模式和社会代际关系的变化93缓解和消除家庭代际冲突的对策103.1 改变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103.1.1 建立自信心103.1.2 朋友般

2、的交流103.1.3 梦想与兴趣的平衡103.1.4 温和教育法113.1.5 营造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113.2 家庭冲突各方强化自身与其他成员的适应性训练和调节113.2.1 增强交流113.2.2 避免“亲子一体化”心理的产生123.2.3 注重重新学习133.2.4 自我认识133.2.5 正确定位家庭成员地位和责任133.3 政府和社会加强对老年社会群体的扶助和环境营造143.4社会工作者的介入143.4.1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143.4.2 生命教育理论15结论18致 谢19参考文献20摘 要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正式迈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代际冲突与传统社会相比也发生了变

3、化。从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到“啃老族”的出现,再到中年与老年父母的冲突。人们的心理变化及家庭养老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代际关系在其中都起到了一些作用。代际冲突的大小也代表着一个社会变化的快慢。如今中国社会正处社会转型加剧时期,不同的时期,文化背景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孕育并成长起来的一代跟父辈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上一辈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代际冲突与以前相比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要解决这样一些家庭和社会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对代际关系的思考和研究。只有解决了代际冲突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的解决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关键词:家庭 代际冲突 对策 AbstractEn

4、tering the new century, China formally entered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ocial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has also changed. From the conflict between adolescents and parents to “the NEET group”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flict

5、 to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rents. Peoples psychological change and family endow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have played some role in it. The size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also represents a speed of social change. Now Chinese society in the deepenin

6、g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e different perio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s different. And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conceived and generation growing up with parents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t two kind of way of life. Under such big background, the authority and status of the previ

7、ous generations suffered severe impact,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than ever before. To solve some family problems and social problems, so we have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generational relation of thinking and research. Only solve the conflicts of the impact of, can

8、better solve the present social problems. Key words: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countermeasures绪论代际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从古至今,代际关系就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社会现象。如果说公元2000年之前的中国仍然处于传统社会,那么进入到21世纪,中国社会就正式的迈入了现代社会。我们知道,代际冲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社会现象。从根本上说,代际冲突本身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它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

9、且代际冲突的激烈程度也代表着一个社会形态变化的快慢。如今中国社会正处社会转型加剧时期,不同的时期,文化背景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孕育并成长起来的一代跟父辈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上一辈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代际冲突与以前相比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说传统的社会里面,代际冲突还算是很平和,那么在现代社会,代际冲突就很激烈了。而代际冲突的加剧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如何将代际冲突的消极的方面转化成其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如今社会变革加剧的时代,代际冲突之激烈是不可避免的。本文旨在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探析代际冲突的形成原因,尝试找到解决

10、的办法,从而让其产生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1 中国家庭代际冲突的表现形式代际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而代际关系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广义上的代际关系。其中,广义的代际关系是指中年以后的一代与青少年一代的关系,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已成年的人们与青少年一代在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于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承传与差异城市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探讨.人民论坛.2010(23) 1。是每个家庭必然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冲突,还是婆婆与媳妇的婆媳冲突,在很大的层面上来说都反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小至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矛盾总是存在的。那么我国家庭中的代际冲

11、突大体上表现为那几个方面呢?1.1 青少年与父母亲冲突内容代际冲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而一说起代沟,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亲子关系里面的冲突,特别是青少年。因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很多的冲突不仅仅是影响青少年当前的心理,还会对其将来的生活带来影响。第一点是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方面,有些家长勉强子女学习一些自己认为对孩子好,但是孩子却不喜欢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学习的态度,或者说对某些科目方面的价值理念出现了分歧。一方面孩子对那些科目不感兴趣,但是在父母的威压之下不得不学习;另一方面,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但是经济上又要依赖家里,这种想要独立,但是却不能

12、。在这样的状态下,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就会加剧。还有就是,有些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上面,采取的非打即骂的暴力教育方式,这就让孩子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而父母又会觉得自己的方法没起效果,孩子怎么总是不听自己的,明明自己是为孩子好啊。然后父母会更加的暴力,孩子就会更加抵触,冲突会更加的激烈。第二点,青少年犯罪一直都是很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怎样减少青少年犯罪,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严重的代际冲突会导致很多的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说,上网成瘾、吸毒、偷窃、抢劫、凶杀等等犯罪行为。我们知道,在家庭冲突里面,孩子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在冲突没办法缓解的情况下,有些青少年或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虚拟的网

13、络世界中,或过早地接触社会的阴暗面, 被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很典型的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青少年吸毒和随之导致的很多犯罪行为。这对社会的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第三点,青少年自杀。青少年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社会的热点问题。青少年又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由于家庭人际关系里面的代际冲突,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有些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脆弱的他们就会出现行为异常现象。所以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2 中年与老年父母的冲突内容代际关系,在微观层面上体现为一种家庭结构或家族结构,在宏观层面则表现为一种社会结构。老年人作为作为传统社会的家长,他们基于道德的力量和对家庭生活、生

14、产资源的控制,在家庭代际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吴帆 李建民.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代际关系.学海 2010(01) 35-41。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政治地位的削弱弱势化,经济地位的下降贫困化,社会地位的离失边缘化,甚至是家庭地位的失守非主导化。与此同时,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加剧,使得社会代际关系的矛盾更加明显1.2.1家庭养老问题笔者在这里主要探索代际交换的反馈模式,即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的变化。感性与理性代际交换关系的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家庭结构逐渐形成倒金字塔的形状。在21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之后,将构成4个老人,2个成年人

15、夫妇,1个或2个未成年人的4-2-1这样的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子女的养老负担十分沉重父母心理攻击:代际传递与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心理科学进展。有学者认为:“冲突双方所强调和倚重的交换内容各不相同。父母一方注重物质交换的生命方面亦可称之为先赋性方面,主要强调生育之恩、抚养之惠;子女则更强调物质交换的财物方面也可称之为获致性方面,具体而言就是你给了我什么(房产、钱、物、劳力),还有就是对我好不好等。老人的潜在逻辑是不可变更的哺育和反哺育的传统逻辑,而后代人的逻辑则侧重于除了生养之外的交换资源,他们更愿意做出有条件的回报。朱静辉.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西北人 2010(3)51-57

16、”简单的说就是父辈看重的生命的延续过程中亲情层面,而字辈跟看重的等价的物质回报。所以,总体而言,家庭养老就逐步的从传统的反馈养老模式逐渐的转变成了现代社会理性的代际交换模式,现在注重的是代际关系里面的物质公平性。1.2.2老年人自杀问题根据中国网给出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患各类心理疾病的人数近几年有所上升,老年人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焦虑、忧郁、急躁、多疑、精神分裂、老年痴呆等心理障碍。而其中尤以患神经官能性恐惧症、忧郁症和综合焦虑症居多。反哺赡养老人和孝顺对家庭代际关系影响很大,会和老人孤独感存在联系。其中,最让人们关注的是老年人自杀问题。自杀行为是一种结束自己生命的极端形式。而老人的高自杀率和高

17、自杀比重,其残酷性更是令人震惊。一般的说,老年人在人生的晚期由于生理机能方面的下降而会让老人产生一种无用感,认为自己老了就对社会和家庭没有用了,反而会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拖累。再加上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由于日常关系、赡养等方面的问题矛盾,让老人更加觉得自己没用,是一个拖累。并且,由于家庭里面,儿女的工作关系,不可能随时都陪着父母,老人需要家人更多的陪伴而不能,老人在这时会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所以在这样的家庭冲突里面,老人在焦虑和忧郁等情况下会采取自杀这样极端的方式。1.3 家庭人员之间的其他冲突第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淡,家庭归属感缺失。我们说的代际冲突,并不是说成员之间一定要相互指责,大骂

18、才是冲突的表现形式。有时候,冷漠的面对,无声的反抗才是最致命的。比如说,两代人或者三代人之间基本上缺少交流,让人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毫无归属感。从而让家庭的某些成员出现心理扭曲,最终做出伤害自己、家人和社会的极端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第二,相互依赖和“啃老”等不平衡的代际交换关系的出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近年来出现了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不愿工作,闲散在家,经济上则完全依赖父母的现象,这类人被称为“啃老族”。 关于我国代际交换关系,费孝通先生曾有一段经典的阐述:“在中国是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魏传光

19、.中国农村家庭“恩往下流”现象的因果链条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1(6)”这种模式所体现的父代和子代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均衡社会成员世代间取予的中国传统模式”。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近几年来出现了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不愿工作,闲散在家,经济上则完全依赖父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啃老”。 父母的长期溺爱,一直以来子女接受父母的安排,长此以来,子女养成了对父母的依赖。而父母又不满子女的无所事事,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了冲突。“啃老族”的出现说明,我国家庭代际交换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亲子两代人相互依赖的同时,代际交换趋于了不平衡。第三,文化反哺的矛盾。

20、随着知识传播的加快,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传承方式逐渐的发生了变化,几千年来形成的“父为子纲” 的亲子关系被“颠覆”了,子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收者,他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父辈。父辈在孩子面前,变得肤浅无知,往往会让长辈有一种焦虑,担心自己在家庭中丧失了权威。许多家长由于固执,不愿意改变自己,让子女觉得父母顽固不化,难以沟通,从而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冲突。第四,婆媳关系冲突。古往今来,婆媳冲突一直都是中国家庭里面最普遍的矛盾冲突。婆媳矛盾是家庭中最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婆媳矛盾双方与家庭其他成员是互相联结的, 矛盾斗争的冲击波必然会涉及到每个家庭成

21、员,整个家庭的人际代际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对家庭团结具有极大破坏性。大致来说,婆媳冲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朱东丽.婆媳冲突的社会学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7)118-121:(1)媳妇欺压婆婆,与传统社会里面的婆婆欺压媳妇不同,这一类在现代社会占很大的比重。这种情况一般是女方的家庭地位要高于男方,而婆婆文化程度很低,并且要依附于儿子的经济来生活。(2)婆婆欺压媳妇,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婆媳冲突类型。一般来说,媳妇的地位低于儿子,或者是婆婆不能接受或者说不认可媳妇,这样导致了冲突。(3)婆婆媳妇两者旗鼓相当,谁也不比谁弱势。两个人都是个性鲜明,争强好胜,谁也不让谁。并且总的来说,双方都有自

22、己独立的经济来源。2 家庭代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在我们了解了一些代际冲突的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就会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冲突出现的呢?我们归根结底,所有的冲突都是由生活环境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意识形态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导致代沟的出现。但是这仅仅是最深层的原因,我们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意识形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其他地方分析更加处于表面的的原因呢?或许通过对外显原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大部分问题呢?当然,外显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主要是以表现的形式而显现出来的。但是笔者希望通过对表现形式而找出其中的外显原因。基于这种想法,笔者由家庭内部的环境:教育方式和理念,人

23、员关系等,到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外显的原因:2.1 年青一代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标准与父辈的不同青春期,是一个个体从生理走向成熟,从心理的自我意识不完全逐步转向为自我清明的时期。社会层面上来看,是要青少年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想找到自我的定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会变得很紧张,冲突就在所难免。2.1.1青春期思想独立青春期是个体想摆脱成年人的控制、独立意识崛起的时期,想除掉稚气而又稚气未脱的时期,想获得成年人的权利而又抵触成年人的生活态度、伦理准则的时期。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宏观进程角度讲,社会和文化演

24、进使得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行为模式都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代际之间必然产生冲突和摩擦。2.1.2 青春期逆反心理家庭期望与个性发展的冲突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社会原因。一般说来,由于生长环境的变化,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与孩子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之间总是存在差异。“望子成龙”与孩子的自我发展总是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总体上,父母通常偏重社会、现实效应,而孩子更加的注重自我感受和个性的发展。父母在努力的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或个性发展。那么如果在这时候,亲子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沟通,或者父母坚持以强求甚至暴力方

25、式推行他们的主张,就造成了代际冲突。2.2 社会转型和发展的加快我们知道社会转型是一个社会前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步骤。那么随着我国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不断变化,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家庭归属感缺失,“啃老”现象的出现,“文化反哺”过程中的矛盾,婆媳关系的变化等问题。2.2.1 意识形态的变化社会的加速发展,导致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经由中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使得我们有一些家庭成员在思想上的出现了畸形的变化。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问题。交流的减少,让成员之间无法知道对方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这样慢慢的产生误会和隔阂,

26、最终让成员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他们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比如家庭,他们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而归属感的缺失有可能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吴小英. 代际冲突与青年话语的变迁.中国社会学网青少年研究 2012”2.2.2 “啃老”现象的日益增多就业难等问题和“亲子一体化”心理的产生,让“啃老”现象在中国出现。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就业难的问题客观存在,同时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形成了年轻人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再加上“啃老族”的父母大多是经历过十年“文革”的一代人。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备尝“动乱”和

27、颠沛流离之苦,现在日子好了,特别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某种精神补偿。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传统的“护犊”现象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他们与子女的关系上,存在强烈的“亲子一体化”心理,亲子之间彼此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乎消失了,“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于是,一面是父母认为穷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子女,一面是子女以为接受父母的一切也是理所当然。结果是子女心安理得地“啃老”。这就使得了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加剧。三是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导致“文化反哺”矛盾的出现。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文化传承的而言,总是由上一代传向下一代。而在家

28、庭中,父辈一直都是扮演传播者、教化者的角色,子女是绝对的接收者。在农工时代,社会阅历、经验、年龄等决定了“长者为师”;工业化时代,随着科技的普及和发展,技术的地位日益提升,出现了“技者为师”和“能者为师”的现象。家长开始依赖孩子的知识与能力。而在孩子面前,变得肤浅无知,往往会让长辈有一种焦虑,担心自己在家庭中丧失了权威。许多家长由于固执,不愿意改变自己,让子女觉得父母顽固不化,难以沟通,从而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冲突。四是由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出现偏差和对家庭资源、权利的争夺,在婆媳之间出现冲突。特别是在家庭中,对家庭事务管理权的争取,构成了婆媳关系的矛盾焦点。2.3 利益分配模式和社会代际关系的变化随

29、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家庭养老模式的不断变化,导致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的矛盾出现。很多老年人都是与子女分开,单独居住,心理健康方面,比如孤独,寂寞,老年无用论等心理问题需要重点关注。而且老人面临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未富先老。加上中国的养老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反馈模式变成了理性代际交换关系,这就让老人在尚不发达的中国老年福利模式里面,养老存在很大的隐患。并且,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传统形式的家庭资源及财富不断贬值,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不断弱化,年轻人涌向城市,追寻新的财富形式、新的收入手段、新的发展机会与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定位,使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倾

30、向于关注在岗人员和年轻人的利益,忽视老年人的需求王媛媛.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学理论 2012(19)。并且年龄优势不仅形成了有利于年轻人的利益分配格局,导致社会资源分配形成以年轻人为主的趋向,同时也重新构建了家庭内部和整个社会层面上的代际关系,造成代际关系的冲突;而这种社会代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又会进一步强化以年龄优势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这些社会变化导致了老年人在家庭代际关系和社会代际关系中地位都在下降。对老年人来说,代际关系是老人的一把保护伞,但是随着人年龄的变大,社会分工的逐渐变化,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角色转化的过程中,老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们焦急

31、,逐渐变得忧郁,从而与家人产生冲突。3 缓解和消除家庭代际冲突的对策经过对代际冲突的表现内容的了解,然后通过外显原因分析,我们有理由确信,代际冲突的加剧,确确实实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发展。那么怎样来解决家庭代际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呢?笔者给出了以下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3.1 改变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有社会学家认为: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以亲子关系为例,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那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满足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与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

32、价值观。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应该怎样改变呢?3.1.1 建立自信心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消除父母给自己造成的恐惧。不要唯结果论,我们要最先考虑的是孩子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或许结果不甚满意,但是努力与否才应该是父母参考的重点。所以,鼓励与认可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 3.1.2 朋友般的交流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要经常与孩子充分的交流、沟通,努力缩短与孩子心灵之间的距离。只有愿意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健康成长。3.1.3 梦想与兴趣的平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数千年前孔孟

33、大家就明白的道理。然而,有许多家长将自己没有实现的一些梦想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或许根本就不喜欢父母为自己安排所有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唯有互相尊重和认可,方能实现和谐共处。所以为了减少这方面的代际冲突,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孩子自身的精神需求或个性发展出发。“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产生了兴趣,成绩就自然而然的来了。3.1.4 温和教育法所谓“温和教育”,这是笔者自己的理解。我们知道暴力教育的方法在中国是由古至今都存在的。所以出现了比如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严父”这样的俗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学家也逐渐的批判这种中国式的封建的教育方式。青少年在对于

34、父辈这样暴力的解决方式也是越来越反感。当然笔者也不是很赞同这样的教育方式。所以,笔者认为,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行服人才是教育的最好方法。那么我们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可以用语言引导为主,尽量减少暴力的教育方式。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有时候暴力只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是一个治标但不治本的办法。或许,用语言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可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3.1.5 营造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陆士桢 王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9年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所以,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

35、、育孩常识的学习。营造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家长们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这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以德服人,以行服人。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是否收到了社会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3.2 家庭冲突各方强化自身与其他成员的适应性训练和调节家庭,是人类社会自然形成之日起就产生的倚重最古老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感情为纽带而组成的张文霞 朱冬亮.家庭关系及其调适.家庭社会工作,2010年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家庭的良好运转离不开互相合作,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家庭在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家庭成

36、员之间的相互适应显得非常的重要。对此,笔者给出来下面几个方法。3.2.1 增强交流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加成员的家庭归属感。无论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每当孩子长大以后,他们都要独立生活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去组建自己的新的家庭。但是,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来说,重视家庭生活,增加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强自己对家庭的归属感,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家庭的幸福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工作之余,与家人分享一下自己的酸甜苦辣,在交流的过程中治愈自己的伤口,寻求心灵的港湾。爱与被爱,增加情感与归属的需求,才是解决家庭代际冲突的一大良方。经笔者查阅资料核对实际案例的介入之后了解到,家庭归属感的缺失将

37、造成很多负面的效果。我们说实践出真知,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从而对家庭归属感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说明。案例背景如下:李某,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平时爱好上网吧打游戏。李某家庭经济情况不算很好,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父亲在一个砖厂上班,上班很辛苦,平时休息时,基本上都是在打牌,很少管教李某。李某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经常与父母亲顶嘴,时常彻夜不归,还曾经与父亲拳脚相向。这里,我们根据对案主的进一步调查和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得出了案主主要的问题:案主缺乏家庭归属感。由于案主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父亲上班很辛苦,父母亲与案主的交流很少,对案主也很少有关心的举动。所以与同龄孩子相

38、比较,案主很少的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加上父亲对案主的教育方式很暴力,案主在反抗之余也会产生负面的想法。对于案主来说,家,仅仅是一个地方,是一个住人的地方,而不是心灵的港湾,当自己累了、困了可以躲避风浪的港口。但是基于案主父亲的教育方式问题,会导致案主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相比其他的孩子来说,要困难一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面已经提到,父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可是由于这两个老师的不负责任,从而导致孩子只能从其他的地方去学习怎样来适应外界环境。这样,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去观察学习,可能就会学到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案例中提到的上网打游戏等。然后案主在学会以上陋习之后,案主就慢慢的沉迷于网络世界里面:一方面

39、,是在网络世界里面可以在网络里面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可以摆脱家庭带给自己的那种陌生感,远离现实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游戏玩好而得到他人羡慕和佩服的目光,这是在现实生活里面得不到的一种成就感。所以,缺乏爱与关怀的家庭,让案主渴望逃离这个家,不想回到这样的家。所以根据分析之后,我们在进行个案处理的时候就要结合到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尝试用认知理论和生命教育的理论来进行干预,用个案访谈和小组工作的方法来帮助案主在对事件本身的认知上确立正面的概念,以便帮助案主逐步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使案主逐渐的恢复自信心,树立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的勇气。3.2.2 避免“亲子一体化”心理的产生 理

40、性的面对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出现的新的亲子关系,避免“亲子一体化”心理的产生,增加父母调节心理的能力和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现代父母,特别是作为一位母亲,一定要学会摈弃“亲子一体化”的思想,我们所要做并不是一味地、无休止地为孩子做出牺牲与让步。“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所能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为人父母,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懂得,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间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在追求事业时、在享受人生时、在给予和接受爱的时候都是独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事业

41、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这样在孩子逐渐长大之后,要离开父母去独自打拼的时候,父母会少许多的不舍和心灵的落差,孩子也会对父母少许多的依恋。因为,在很早之前父母和孩子就已经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做好了准备。3.2.3 注重重新学习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自己,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达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啃老”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人自身的心态问题,这与社会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就业的日益艰难让很多才走向社会的人举步维艰,自身的收入完全满足不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啃老”。在这样的情况下,扩大生产来拉动内需,

42、让更多的岗位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其次,自身又要多多的通过学习来让自己更加的充实和有能力。不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在这样一个全民终生学习的时代,只有在自身知识得到丰富之后,才能更加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3.2.4 自我认识社会变迁的加剧,新规则、新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父辈要放下自己身段,子曰“不耻下问”,在如今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很多,所以向子辈询问并不是很丢人的事情。并且长辈依然有他的责任。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取舍面前,年轻人往往不知道哪些才是自己应该吸收的。这时候,长辈就需要对子女的价值理念、人生观有一个传承式的引领,对他们的人生进行一个正面的引

43、导。而且,在“文化反哺”的过程中,会让父辈与子辈有更多的交流,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起到了缓解代际冲突的作用。所以正视自己是很重要的,主要还是要摆正心态。3.2.5 正确定位家庭成员地位和责任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婆媳冲突其实并不是不可调和的。首先,冲入的双方需要相互的尊重和谅解,这就需要婆媳双方坦诚相待,大家可以通过谈话来解决,而不仅仅只有暴力冲突的方式;其次是儿子在双方之间起到的沟通的桥梁的作用,要相互的劝解,不可是矛盾升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知道,其实婆媳冲突最主要的还是对家庭资源和地位的争夺。那么只要媳妇做到尊老、敬老,然后再对老人的赡养方面做到尽孝,其实也就没什么大的矛盾发生了。毕竟

44、在人老之后,老人更多的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婆媳之间搞好感情上的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就会拉近,冲突也就可以避免了。3.3 政府和社会加强对老年社会群体的扶助和环境营造上面我们讲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在消除代际冲突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然而,我们知道人是有社会性的,离不开对社会的适应与调节。并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完全的满足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一个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其中就涉及到社会保障体制,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在消除家庭里面代际冲突的措施里面,也必然要包括经由国家制度和社会规范层面上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合理的社会代际关系调节机

45、制。这是老龄化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立法、行政及其他社会规制形式和手段,对社会代际关系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对社会代际关系的准则做出明确、合理的规范,对公共资源的代际分配做出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对社会代际关系的影响和后果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笔者将通过对法律规则、行政规制和社会规范等基本手段对老年社会代际关系的调节来简单的阐述一下王媛媛.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学理论 2012(19) :1.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老年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就业权利、迁徙权利、居住权利,以及其他方面的权利。2.在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体制

46、改革中,充分关注老年人的利益,把防止老年人贫困和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纳入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规划,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给予优先考虑。3.积极倡导和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伦理道德环境,消除和避免老年人被边缘化。通过构建尊老、敬老和助老的社会道德环境,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促进社会对老年人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构建代与代之间的和谐关系。3.4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个案介入的时候,需要秉承着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伦理。就我个人来说,心理学方面的萨提亚模式和社会工作上系统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以及生命教育理论是比较好的理论基础。3.4.1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首先就家庭人员矛盾来说,家庭矛盾

47、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很难解决的矛盾。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庭问题相比较于其他的问题,更显得麻烦。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个案或者小组中通过自己的专业方法来帮助解决家庭冲突。这里笔者用萨提亚女士提出的家庭治疗模式来举例说明。萨提亚模式强调的是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萨提亚理论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或说系统中)。一个症状的出现,与人与他人、环境的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可以看到,人在各种关系中,相互影响。所以,症状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这么简单。而是人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的影响。而这些关系中的沟通不良,

48、导致了各种压力、情绪、症状的产生。运用这样的理论,可以通过分析家庭成员的关系,随后对人本身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萨提亚女士的理论,用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等等一系列活动来帮助案主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冲突。3.4.2 生命教育理论在解决各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的一些办法来帮助成员成长。比如说: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我们可以通过进行许多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来为成员缓解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