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4206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与探究 【摘要】:子君与娜拉是鲁迅、易卜生两位作家分别在其作品伤逝、玩偶之家中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敢于追求幸福的两位女性形象。两位作家身处不同国家,其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就是在这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作家都借描写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表达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两位女性在悲剧过后的不同选择。娜拉与子君都有着一颗善良而诚挚的心,她们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但是在爱情受到考验的时候,她们的丈夫都暴露出了自私、冷漠的真面目。面对爱情的背叛,娜拉与子君也都离家出走,但是却采取了不同的反抗方式。本文通过子君与娜拉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点

2、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她们所选择的道路,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对当代人的启示。【关键词】:子君 娜拉 女主人公形象 分析 探究一、引 言 “子君”是鲁迅先生的爱情题材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而“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中的一位女主人公。看完这两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明显带有娜拉的影子。的确,在易卜生完成玩偶之家的40多年后,鲁迅先生让子君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出现在伤逝之中,以表达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关注和探索。虽然两部作品身处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是两者都成功地塑造出了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思想的妇女形象。娜拉所处的年代,正是欧洲资

3、本主义慢慢渗透的的阶段,挪威也受其影响,从娜拉的影子中可以看出有资产阶级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倾向在里面,她抨击了旧的传统观念,被称作是“妇女独立宣言”的代言人。而子君则是中国“五四”运动后,被这场文化革命的浪潮冲醒的新女性,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向封建伦理纲常低头,最后以死来捍卫自由。纵观这两部作品,娜拉与子君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和不同,等着我们去分析和探究,以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从中受到启示。二、分析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伤逝是鲁迅先生在反对旧文化旧礼教的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发表的唯一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小说中子君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温柔贤淑、纯朴善良的女孩子。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不嫌弃涓生

4、是个门第卑微的穷青年,不惜与家人闹僵,以至于连她的亲叔叔也不认她这个侄女了。她和涓生同居,表现了她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正如子君所说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鲁迅著,引自鲁迅文集伤逝第165页;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4这是她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战斗宣言。作者在这里充分赞扬了她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但是,当涓生失去了工作以后,这个小家庭就失去了经济来源,面对生活的困窘,涓生便有些动摇了,时不时的对她冷淡起来,最后甚至说出了“因为我不在爱你了”这样令她伤痛的话。这让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彻底打破,深感无路可走的她最终跟着父亲又回到那座“封建牢笼”,选择用死亡来了却自己

5、的一生。在这里,作者对其性格的软弱、妥协以及思想的停滞不前给与了批评与否定。当离开涓生的时候,没有留下字条,却把仅有的生活用品留给了她所爱的人,这里有关心、有惋惜,有对爱情的最后留恋,表现了子君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三、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人物形象玩偶之家是一出撼动人心的戏剧,娜拉是作者在戏剧中塑造的一个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可以看出,娜拉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较深,她天真活泼、真挚热情、渴望相互平等、相互关爱的夫妻生活,是她性格的主要特征。在戏剧开场时,娜拉会被误认为好像真是一只小松鼠,一只小鸟,如小孩一样。但是当后来追述丈夫病重无钱疗养,她挺身而出,伪造父亲签名,借来

6、了救命钱,并辛苦凑钱还债时,我们就不难看出她的性格并不那么简单,她的内心世界是果断的,并且想证明自己对家庭、对生活的权力和责任是同丈夫一样的。在林丹太太责备她胡乱花钱时,她说“娜拉,娜拉并不像你们说的那么不懂事”又说,“你们都以为在这个烦恼的世界我没经历过什么烦恼事”并叫林丹太太不要小看她。的确,娜拉并不是那么不懂事,而且是一个有勇气的女人,我们丝毫没有小看她的理由,只是这时的她认为家庭就是世界,丈夫就是一切。柯洛克斯泰上门以公布伪造签字来要挟娜拉为他的辞退向海尔茂求情一事,像暴风雨一样打破了原有生活虚伪的平静,掀起惊涛海浪,成为娜拉思想蜕变的“催化剂”。娜拉坚信在她面临危险的时候,丈夫会挺身

7、而出,但是事与愿违,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揭发信后,对娜拉百般辱骂,以前被他称为“小鸟”“小松鼠”的娜拉在海尔茂眼里变成了“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 完全暴露出他自私而虚伪的丑恶嘴脸。而当借据被退回后,他便又玩弄哄骗手段,说自己 “我的翅膀宽,可以保护你”。无情的现实生活使娜拉惊醒,她清醒地认识到海尔茂并不是能创造奇迹的人,她对他的估价一落千丈。于是她不再爱他,不甘心再做男人的玩偶,不甘心再过无聊、空虚的“泥娃娃”生活,就算海尔茂用舆论、责任、宗教、法律等种种束缚也不再能唤回娜拉追求自我的心,愤然离开了这个毫无亲情和充满欺骗的家,踏上新生活的道路。当娜拉的自我意识完成量变升华为质变的

8、过程,她也由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中几乎没有独立人格的贤妻良母,蜕变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争取独立人格、追求自我的新女性。她对丈夫海尔茂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挪威)易卜生著,引自易卜生戏剧集第2卷82-85页;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娜拉的言行显示出她是一个觉醒了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四、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之处子君和娜拉是两位作者塑造的鲜活生动、具有鲜明的民主思想倾向、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通过对解读与分析,在她们身上能找到许多相似之处。第一、 她们都是勤劳善良、珍重爱情、热爱生活的女性。她们一心一意地对待自己的丈夫,而自己却默

9、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子君与涓生私奔后,在吉兆胡同的一个小官家暂居,仅靠涓生那点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除此之外,饲养家中的狗和油鸡也都成了子君的工作,而因为油鸡导致的与官太太的暗斗,让子君“包藏着不快活的颜色”,面对涓生却又“装作勉强的笑容”,独自承受着以前没遇到过的生活的琐碎。娜拉在丈夫当上银行经理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家用,只能靠自己辛勤持家、节俭度日。当丈夫海尔茂因患病而不得不去南方疗养时,娜拉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让丈夫得以顺利的疗养。之后,娜拉从家用中省吃俭用,却没有让丈夫和孩子“穿得太不像样”。除此之外,她想出了其他办法去挣钱,例如:做抄写的工作,每天一直抄到后

10、半夜。娜拉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却从没有一句怨言,还向她的好友林丹太太无不骄傲的宣示:“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第二、她们都是因家庭矛盾而离家出走。子君和娜拉的丈夫在生活中都露出了自私、虚伪的一面,面对现实生活,她们都选择了离家出走。娜拉曾为了丈夫的疗养而伪造父亲的签名,这也成为让娜拉看清丈夫真面目的重要线索。在事情未被公开之前,丈夫海尔茂总是“小鸟儿”、“小松鼠”的叫她,但柯洛克斯泰揭露这件事情并发出威胁之后,海尔茂大骂娜拉是“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真是可恶极了” 易卜生著,引自易卜生戏剧集第2卷81页;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把所有的

11、责任都推给娜拉。但当柯洛克斯泰发来夹有借据的求和信时,海尔茂的名誉、地位又不再受到威胁。这时,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又变回了“小鸟儿”、“小鸽子”、“小宝贝”。此时,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自己只不过是他手中的玩偶,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于是娜拉离开了这个把她当作“玩偶”的家,去寻找她“理想中的幸福”去了。子君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孩子,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与家人撕破脸皮,甚至连叔叔都不认她这个侄女了。和涓生同居让她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传统的旧观念、旧思想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她仍积极地投入到与涓生的新生活中,把她自己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卖掉来添置家具,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已经摆脱了从

12、前的身份、从前的思想的束缚,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当涓生被辞退后,失去了经济来源,面对生活的窘迫,涓生开始动摇了,时不时的对她冷淡起来,最后甚至说出“因为我不再爱你了”的话。这让子君对爱情的憧憬完全破灭,无路可走的她最终跟着父亲回到那座“大牢笼”。第三、她们都是传统观念的叛逆者,是反对封建思想的斗士,是觉醒了的妇女形象。子君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中国女性形象。她渴望自由,渴望相互尊重的爱情。但她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经受过风雨的磨炼。面对自由和爱情,她勇敢地反抗家庭,冲破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大无畏的反封建的宣言!本来,子君连看一张秀美的雪莱的

13、像都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而现在,为了拥有幸福的家庭,她不顾叔父不再认她做侄女,不在意路上时时遇到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泰然处之。这些都表现了她的觉醒以及强烈的反抗性。一个同封建礼教枷锁抗争的“女战士”形象便跃然纸上。娜拉是十九世纪欧洲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天真活泼、诚恳热情、坚毅倔强,追求理想是她性格的主要特征。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相信丈夫爱她,也真诚地爱着丈夫。但当她认清了丈夫丑陋、欺骗的另一面,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犹如“玩偶”一般以及现实社会的许多不合理时,她进行了勇敢的抗争。她对丈夫海尔茂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娜拉的言行显示出她是一个

14、觉醒了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易卜生著,引自易卜生戏剧集第2卷82-85页;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觉醒以后的娜拉,否定了现存的世俗偏见和伦理道德,勇敢地冲破了男女不平等的法律、宗教和道德习俗的枷锁,实现了“人的精神的叛逆”。三、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之处从前面的人物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子君和娜拉都是觉醒了的、具有反抗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战士,她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做出了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尽管如此,她们身上还是存在很多不同之处。第一、二者所处的国度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不同,因而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文化氛围也不同。娜拉生活在被

15、马克思称为“自由农民之子”的挪威,从14世纪起就一直受丹麦统治。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与瑞典结成瑞典联邦,实为瑞典藩属。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展,挪威的经济文化开始繁荣,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状态造就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民的自由坚韧的精神性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思想影响着人们,当时挪威社会高涨的女权运动的洪流冲击着娜拉的精神世界。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时候,正是挪威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时候。从娜拉的性格中可以看出她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较深,渴望相互平等、互相关爱的夫妻生活。因此她才会瞒着丈夫做些她力所能及的事,并为此感到骄傲。可是她的丈夫海尔茂却只顾自己的

16、名誉、地位、金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拜金浪潮的产物。在他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前途,把自己的妻子当成“玩偶”。于是娜拉觉醒了,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毫无真爱可言的家。娜拉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爱情,与资本主义的拜金思想的自私、虚伪是不可能相融的。子君生活在时代的变革中,当时“五四”运动的狂潮席卷全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呼声。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封建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人们心灵深处。子君是一个由多种社会因素塑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典型,是具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女性。在她的身上具有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

17、放的进步思想,争取婚姻自由的坚决果敢;同时,在她的骨子里,还是一个被封建思想严重禁锢着的女性。各种观念复杂、自然而有序地支配、局限着子君,这种复合性格构成并决定了她能勇敢地追求爱情自由,成为一个反封建的时代女战士;决定了她在婚后无法继续迈进,甘心情愿把自己封闭起来沦为丈夫的女佣,这也注定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第二、子君与娜拉离家出走的原因不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因为丈夫海尔茂的虚伪、自私和丑恶嘴脸在娜拉面前彻底暴露后,认识到自己幸福婚姻生活背后的脆弱而选择了出走,她们两人出走的原因是有所不同的。子君的出走,是因为涓生的抛弃,涓生的不爱,她最想要的爱情梦想就此破灭造就了她的离开。娜拉的出走,则是看

18、见自己丈夫的虚伪,看清了西方整个男权社会的无情现实后离开的。子君的出走是被迫的,娜拉的出走则是自己的意愿,子君的出走是个人原因,娜拉的离开则是对资本主义万恶社会的无情控诉,子君的出走称不上是女性的自觉,娜拉的出走才是一个女人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社会人的证明,娜拉追求的才是真正的平等。第三、她们出走的结局不同。鲁迅先生在1923年冬天以娜拉走后怎样为题,向北京女子高师的学生们作了一次著名的讲演。他认为在女子尚未取得独立的经济权之前,“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鲁迅著,坟娜拉走后怎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然而,我们应看到的是,鲁迅先生并非是仔细分析作品所得到的这一结论,

19、而主要是从作品之外的社会角度分析,尤其是着眼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环境,可以说是对五四时期正在狂热地提倡个性解放,追求个人家庭幸福而忘记了改造社会的知识青年的警示。而子君选择了“回来”,回到曾经毅然走出的封建专制家庭中去。先前无畏的子君承受不了残忍的威严和冷眼中的屈辱,只能在她所向往而破灭的理想中死亡。在鲁迅根深蒂固的中国式价值观看来,娜拉在中国可能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所以,他笔下的子君死了,默默无闻地死了。子君的死亡是必然,她离开时已经心灰意冷,回家又免不了“看客”的冷嘲热讽,并且她已失去了贞洁,这些内外因素足以让这个柔弱的知识分子女性抑郁而死。从玩偶之家的原文来看,作者易卜生并没有决定娜拉最后走

20、向堕落或者死亡。首先,娜拉她的本性是坚强的,她可以独自做决定(独自借贷还款),并且娜拉是怀着决心而出走的,如此决绝的离开,她有着强大的内心。其次,易卜生在文中塑造了一个林丹太太这样的女性,她依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独自生活了几年,这给娜拉的独自生活创造了示范和可能性。最后,结尾处,作者设计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海尔茂(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所以,我认为娜拉出走的结果不会是堕落或死亡,而是自由和独立。四、探寻两位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无论是勇敢地与玩偶之家决裂的娜拉,还是绝望的子君,都摆脱不了爱情悲剧的结局。娜拉勇敢的追求自我,坚决的离开玩偶之家,寻求自己的新生活,给人们以振奋。

21、可是走后的生活怎样呢?1923年,鲁迅发表演讲娜拉走后怎样时曾指出:“娜拉走后怎样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但如果我们耐心看下去,会发现鲁迅并没有把娜拉的出路说的那么绝对。他说,娜拉出走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必须更富有,提包里要有准备,直白的说,就是要有钱。”也就是说,娜拉有第三条路,不过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获得经济独立。然而在以金钱为核心资本主义社会中,男子占据一种无需有任何特别的法律特许的统治地位。只要这种社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娜拉即便跳出家庭的羁绊,挣脱了丈夫的奴役,也难以找到自身解放与独立的出路。而对于子君来说,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比娜拉更为封闭落后,根

22、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观念,对个性解放的片面认识以及独立经济能力的缺乏,使她最终只能被社会吞噬。从她们的爱情悲剧可以看出,在没有具备妇女彻底解放的社会条件之前,女子仅以离家出走的个人反抗形式去谋求自己的独立和权利,往往只能以悲剧告终,正如恩格斯所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便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他将自然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7任一80页。五、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启示看完这两部作品,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对文中的女主人公的“闪光点”表示肯定和赞赏,对其不足表示惋惜。虽然跨

23、越了时空,但对当今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仍有现实意义:(一)、妇女的解放并不能靠单独的奋斗而取得成功,也不能只为爱情而活着。要想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自尊、自强,依靠团结的力量,改变社会的旧观念,从里到外彻底解放自己。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 傅德岷、包晓玲主编,引自鲁迅散文杂文鉴赏第132页;长江出版社,2008.6参考文献: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1 鲁迅著,呐喊彷徨译林出版社,2012.32 鲁迅著,鲁迅文集-伤逝,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43 (挪威)易卜生著,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4 张宏,比较文学的理论

24、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5 徐新建著,蒙昧的觉醒,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年出版6 鲁迅著,坟娜拉走后怎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7 林树明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8 傅德岷、包晓玲主编,鲁迅散文杂文鉴赏,长江出版社,2008.6子君的死、娜拉的结局,最真切的告诉我们,妇女解放不能仅仅着眼于个人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如果不去变革那压抑人性、阻碍女性解放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妇女解放必然只是一句空洞的社会口号。(二)、作为女人应该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有自己的原则和追求,做生活的奋斗者和强者。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三)、女性解放不管到什么程度。首先女人要把自己当人,并以人的尊严活着,那样女性解放才叫真正的女性解放。(四)、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样才能让生命之树常绿,爱情之树常青;(五)、真正的幸福本来就不是对金钱和权势的追求,而是处于高尚境界的幸福感,但这得有生活的基本条件作保障,也就是说要爱情的同时还需要有面包,二者相辅相成。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努力,用心去经营和创造。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这个社会男女成员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