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209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汉字教学的问题。先从汉字教学的现状入手,说明汉字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之处;再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者自身的情况来说明汉字学习为何会成为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外国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怎样的偏误;针对外国学习者产生的偏误,教学者一个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最后,借鉴我国的小学教学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关键字:意音文字 母语的迁移 偏误类型 对外汉字教学 我国传统汉字教学方法一、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汉字教学的现状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的汉语热的推动下,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字作为汉语学习的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

2、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一个的基础的、重要的环节必须引起重视。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汉字教学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以教学为目的的汉字教学研究开展的还不够。近几十年,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成果多于往年,也举办过专题性学术谈论会。广泛探讨了汉字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化了汉字教学理论、借鉴新的学科知识、拓宽了汉字教学研究的领域、编写了专门的汉字教材。 但是,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充分重视汉字意义的教学研究,对现代汉字体系的横向剖析工作还不够完善。正如孙德华所说:汉字教学研究的论文数量少,质量不高;既符合汉字规律又符

3、合学习规律的汉字教材很缺乏;教学方法单一,存在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汉字教学高耗低效。(1)国内汉语教学基本上是按照语言教学的听说法或交际法的原则安排教学的,或根据预想的语法难易度,或根据语言功能、情景安排教学。汉语和汉字教学的关系被描述为“随文识字、语文同步、语文一体”。吕必松(2003):“与语文一体和词本位教学相联系的是教说什么话,就教写什么字,无法按照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由易到难地进行汉字形体结构的教学。假设第一课教的是你好、谢谢、再见这3句话,就要同时教你、好、谢、再、见这5个字。虽然这3句话很有用,也不难学,但是这5个汉字却比较复杂。”。总体来说,现在通行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仍缺少成型的

4、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缺少大量的阅读实践,学习者接触的只是教材中的少量汉字,没有形成对汉字的系统的认识,导致外国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由于缺乏足够的汉字积累,从而产生对学习汉字的恐惧,进而影响汉字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兴趣,更会影响汉语的学习。二、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汉字教学的意义 熟练的掌握汉字是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基础。汉字作为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承载着记录语言、传递文化、辅助交际等作用;而且,对汉字是认知是学习汉语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通过汉字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了解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一旦汉语脱离了汉字,就不可能会被长久的保存和流传后世。而且汉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没有断代的、并且正在使用的语言,

5、这就要归功于汉字的跨时空性和跨地域性。因此可以说,汉字是汉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外国学习者初学汉字,既要辨认汉字的结构,又要建立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再加上汉字本身的一些特点,导致认知汉字成为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让外国学习者产生汉字难写、难记、难认的感觉。汉字之所以会成为汉语教学的难点,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由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1从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上来看,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而拼音文字在记录语言的时候采用的是字母连在一起写,词和词之间留有空格的方式。2.从汉字书写形式看,汉字是方块字,横平竖直,不同的字由不同的笔画和不同部件组成。外国人觉得汉字难,大多数是因为掌握不了笔画排列

6、规律,不知道该如何写汉字。3.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通常很难从字形上面去判断汉字字音和字义。而且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表音、表义功能逐渐弱化,原本可以通过字形推断的字音、通过字形可以出字义的汉字也逐渐失去了造字之初的字音和字义,导致汉字更加的难以学习。4有时一个汉字不止一个读音,而且一个读音也不止对应一个汉字,这就给外国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5汉字的结构复杂,笔画多,数量大,这也让很多外国人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很难记住各式各样的汉字。6. 汉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一个汉字有时还有不同的读音,并且汉字中还存在“儿化”音现象,使得很多的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感到

7、困惑。第二、母语的负迁移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基本都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母语体系。因此,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肯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因而造成偏误。特别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学习者来说,更是一个难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因为母语而产生的偏误类型也是不同的。处在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例如日本、越南等国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汉字书写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在日语等文字当中,很多的字来自汉字,与汉字的字形相同或者相近,他们可以很快的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他们学习汉字的难点在于汉字的字义。仍以日语为例,日语当中有很多字和汉字相同,但是意思却不一样。比如,日语当中

8、“横()”,是“旁边”的意思,“勉强()”,是“学习”的意思,这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会给外国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且本国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也不相同,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汉字的读音不是问题,因为汉语拼音就是借鉴了拼音文字对汉字进行注音。对他们来说,困难的是汉字的形,即汉字的书写。在他们的眼中,汉字就好像一幅画,笔画连在一起,而且难以辨认。即使是对着字帖描画,也很难分清笔画。在阅读的时,对于有汉语拼音注音的课文,可以读的很流利,一旦遇到没有拼音的课文,阅读起来会非常的困难。而且上文说汉字的数量多,笔画结构复杂,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更加的觉得汉字难写、难认。汉

9、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汉字的形、音、义的掌握也不是同步的。通常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更快的掌握的是汉字的字形,而非汉字文化的学生则比较容易掌握汉字的字音。这是由于二者使用的文字类型不同,也是由于二者的学习习惯不同造成的。欧美国家的学生喜欢说而不喜欢写,在学习的时候,他们说话能力提高的很快,但是写汉字的能力提高的却很慢。日韩国家的学生更注重动手的能力,喜欢写汉字,说得却比较少,所以汉字的书写提高的很快,但是口语能力却没有欧美国家的学生提高的快。三、怎样进行对外汉字的教学汉字偏误的类型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使用汉字的时候都会产生错误。但是中国人使用汉字产生的错误只是个别的误用

10、,是对个别的词的意义或者使用范围分辨不清而产生的错误。但是外国人出现的偏误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还成系统性,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出现的偏误类型也不尽相同。1. 字音的偏误字形与笔画十分相似、相近或者构成部件相同的和近似的字,容易读错这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些字的形体十分相似,只是在关键的部位差一点 一横或者一撇等,而产生的误读。例如,容易将“乌”和“鸟”、“休”和“体”、“巳”和“己”这类字型相近的汉字读混。第二、容易将部件相近的汉字读错。“关税”的 “税”字容易误读为“脱”或“兑”。类似的情况还有“艰难”读成“退难”,将“说话”读成“说活”等等。2. 字形的偏误在汉字字型的

11、偏误方面,外国的学习者,尤其是初学汉字者,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归类、不成系统的的错误。这主要是由于汉字的部件造成的。据统计,通过对1979年的辞海中11834个汉字的切分,共得末级部件648个之多,其中成字部件648个,不成字部件321个。而这些汉字对外国学习者来说,看起来全是线条堆积,没有规律可循,造成了外国学习者在书写的时候产生张冠李戴的错误。比如,可能会将“土”与“士”混淆,“千”与“干”混淆,“伐与“代”混淆。字形的偏误也是表现的最为复杂和明显的。首先,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就是笔画的偏误。笔画是构成汉字最基本的部分,每一个笔画都有固定的书写方式。外国人初学汉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笔画增减这样

12、的错误。例如,将“大”写成“太”、“白”写成“百”。其次,结构方面的偏误。汉字的二维结构是区别于拼音文字的一个重要方面,95%的汉字有2个或2个以上的部分构成,造成汉字的结构关系和结构类型非常的复杂。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汉字的结构,把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把半包围写成包围的结构。最后,就是在整字上面产生错误。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形近、音近、多音字比较多,因此很容易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如“座位”会错写成“坐位”、将“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3.字义的偏误这类偏误主要出现在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当中。因为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这是因为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从小

13、接触汉字,有些本国的文字与汉语的意思不同,容易造成偏差。例如上文到得例子,日语中“勉强()”是“学习”的意思,而在汉语当中则是“强迫”的意思,二者完全没有联系,造成了外国学生学习时的困难。 四、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应该注意的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的江新、赵果的研究,将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分为以下6种。(1) 笔画策略从最简单的构字单位笔画来教授一个字的组合。(2) 音义策略从汉字音义结合上面来教授汉字(3) 字形策略从汉字整体形状上来教授汉字

14、并以简单的重复作为巩固手段。(4) 归纳策略利用类别分合的方法归纳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5) 巩固策略利用各种方法巩固学生学习过的汉字。(6) 复习策略不断的对汉字进行重复教学及识记,以达到让学生记住的目的。由于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认知、学习、心理等方面有差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区别对待,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看惯了汉字的结构,书写对他们来说不算难事。对他们来说,弄懂字音更加困难。汉字的字音具有以下4个特点:存在复杂的形、音、义关系;表示指称音;是整体认读的带声调的单音节;有丰富的聚合类。(2)汉字字音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人们对汉字

15、字音教学法的选择。也正是由于汉字字音的这些特点,所以外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非常的吃力。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比如日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掌握日本常用汉字1945个,韩国学生也会1800个韩语当中常用的汉字,这方面的优势对于他们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日语和韩语在借用中国汉字的时候,只是借用了字形,字音和字义却和汉语不同,所以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容易望文生义,产生错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语当中的“手纸”相当于汉字里的“信”;汉语的“点心”相当于韩语当中的“午饭”。因此,对于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教学可以采用语文并进的方式,在进行汉字教学的同时,可以连带的教学字义的教学。在掌握了读音的同时可以一并的掌握

16、汉字的意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他们本国的文化与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用,我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进行汉文化的教学。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学习当中可能更困难的是汉字字形的学习。他们看惯了拼音文字的形式,突然接触到汉字,要让自己习惯友“点、横、竖、撇、捺”组合而成的汉字,并且要把这种笔画组成的汉字与字音和意义联系在一起。还有可能会把汉字当成一幅幅画,或者是奇怪的形状,或是奇怪的线条组成,很难辨出认汉字的部件与笔画,于是学习当中如果不经常加以提醒,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但是在语音方面,他们可能更快的掌握汉语拼音的规则,进而掌握汉字的读音。于是常常会

17、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中一些人在阅读、特别是在书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困难,离所谓的“语言通”、“文化通”、“中国通”还有相当的距离,“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3)他们往往会区分不了诸如“鹜、骛,性、姓,档、挡、裆、铛”等字。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记忆拼音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使用声音通道。但是汉字的识记往往不能用这种方法,因为汉字本身不携带拼音,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是依靠汉字想的形来唤起读音,进而推及到字义,其中主要使用的是视觉神经。因此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困难。所以说,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想要更好的让他们掌握汉字,首先一点就是要建

18、立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最初接触到汉字的时候,可以和他们多讲解一些有趣的汉字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要让他们尽快的熟悉的结构。这是我认为可以采用上文所提到的“复习策略”: 把学习新课和复习旧课结合在一起,通过旧的汉字来学习新字,又通过新字复习了旧字,学习新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通过新旧汉字交叉的教学,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汉字。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最后,鉴于欧美国家的学生更加偏爱使用口语,而不喜欢书写,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 因材施教,更大程度的提高口语,同时也要重点的抓他们的书写汉字的能力。让他们不仅仅会说汉语。更能够书写规范的汉字。五、中国传统教学法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在我国漫长的历史

19、当中,针对汉字的教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法。西周时的史籀zhou篇、秦朝李斯的仓颉篇、西汉史游的急就篇都是当时较为流行的启蒙识字的课本,另外还有爰历篇、博学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李长的滂喜篇、史游急就篇、扬雄训纂篇。到了唐宋时期之后,汉字教学方法有了更近一步的发展。最著名的有宋代王应麟三字经、南朝梁周嗣成的千字文以及百家姓等等,创造了一整套完整的汉字教学的方法,并且流传至今。 之后发展到清代,最著名的汉字启蒙教材是王筠的文字蒙求。该书共收录2000多个常用汉字,并使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类构字法来编排,内容由简到繁,由独体的笔画开始,逐步过渡到独体字的顺序来展开教学,更加便于儿童

20、的学习。 这种汉字教学法不仅仅考虑到了汉字形、音、义的学习,而且兼顾了儿童汉字学习的规律,字加上和谐的声韵调的配合,更加便于小学生的学习。例如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等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加适合儿童进行识记。 对外汉字的教学可以借鉴中国儿童识字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因为二者都是初学者,急切的想要掌握汉语及汉字;而且都没有汉字的基础,需要重头学起。 但是对外汉字的教学不能照搬照抄传统的小学汉字教学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前者基本都是成年人,已经接受过系统的母语教育,因此在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定势的影响;后者从小生活在汉语环境当中,在学习中不存在母语负迁移的问

21、题。第二 前者学习汉字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汉语,可以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后者不仅学习汉字,更重要的是以汉字为媒介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等。第三 前者拥有成熟的思想,接受能力强。而后者相比较来说接受能力比较弱。第四 前者学习汉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交流,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教学;而小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汉字,还承担着学习中国文化的任务,汉字是学习中国的文化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对外汉字教学当中,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小学汉字教学法来进行汉字教学。对外汉字教学以现代规范汉字为认知的对象,以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为指导,循序渐进的对外国学生进行汉字的教学。主要可以借鉴以下的几种方法A、 对于不同水平、不

22、同阶段的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初级阶段:可以采用由简到难的教学法,先教汉字的基本要素:笔画,再教汉字基本构字单位部件,最后到整个汉字。选择有代表性的、常用的汉字。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知识举一反三,推测性的汉字的形、音、义。 在外国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的汉字之后,已经基本了解汉字结构笔画,对汉字较为熟悉。在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汉字教学B、 建立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汉字是集合了形音义三个方面,因此教学当中也要三者穿插进行,不可以孤立的进行某一方面的教学。可以由形音义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汉字教学。再次过程中可以运用小学识字法当中的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字族文字识字法等等来进行教学各种教学法可以适当的穿插使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 国内小学识字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孙德华 语文学刊 2007.6(2) 字音特点及其教学特点 易洪川 语言文字应用 1999第4期(3) 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 柯彼德 第五届国际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1997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 周健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难点问题探析 王笑然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7 10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刘询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孙德金 对外汉字教学概论 赵金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