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4231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小额信贷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更是一个重要的扶贫方式。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深入,1999年以来农村地区的小额信用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在大力推进下,取得很好的成绩。本文通过对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自身特点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在借鉴外国金融机构发展模式的分析的结论下,借助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以及竞争环境分析等理论研究成果对农业银行小额信贷产品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剖析,并对其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从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该分理处从事小额信贷的优势以及所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提出农业

2、银行小额信贷是自身发展和五大连池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部分专业理论,同业数据难以收集,因此在实证分析感觉不太充分,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关键词】 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 农村 小额信贷 Abstract Microfinance is more than a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 is a important wa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long with the national financial reform deeply, since 1999 the rural are

3、as of microcredit loans i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o promote in the next, and get a good resul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griculture bank five dalian ChiLong town a small local bran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credit busines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gricultural bank

4、five dalian ChiLong town a small local branch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faced with the market environment; In reference to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pattern analysis that, with the aid of commercial bank market position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alysis theory researches on

5、the agriculture bank microfinance product problems in question and the cause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elementary analysis, and its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agriculture bank five dalian ChiLong town a small local branch reality itself, and analysis the

6、engaged in a small local branch and advantage of microfinance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gricultural bank microcredit is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the five dalian city pool rural financial market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7、 is due to insufficient in the material master limited,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trade data is difficult to collect, so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dont feel fully, needs further in the future. 【 key words 】 agricultural bank five dalian ChiLong town a small local branch rural microcredit 目 录摘

8、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 研究背景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国外的研究现状2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41.3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51.3.1研究目的51.3.2研究意义61.3.3研究方法6第2章 农村小额信贷基本理论72.1 农村小额信贷的涵义72.1.1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界定72.2 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82.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82.2.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1123 农村小额信贷的业务特点122.3.1农村小额信贷余额持续增加122.3.2 小额贷款主体发生实质性变化132.3.3 小额贷款对象发生重要变化132.3.4 小额贷款的额度也随着

9、经济发展而增加13第3章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实践经验及启示143.1 孟加拉国农村小额信贷143.1.1 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143.2 印度农村小额信贷印尼人民银行173.3 国际经验总结与启示173.3.1小额信贷设计应保证盈利原则183.3.2科学合理确定小额信贷利率193.3.3创新小额信贷抵押担保方式19第4章 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04.1 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204.1.1小额信贷的种类及运行方式204.1.2 农村小额信贷的供给现状234.1.3农村小额信贷的供求与需求不匹配254.2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农村小

10、额信贷存在的问题284.2.1 农村地区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力量薄弱284.2.2 贷款额度、还款方式与客户的需求不适应294.2.3 信用评估方式在现有信用体系中操作困难304.2.4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增大31第5章 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研究325.1 加强农村地区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力量325.2 为客户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和还款计划325.3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335.4 拓展沟通渠道,减轻信息不对称影响335.5 小结34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使得扩大内需成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胜法宝。我国农村拥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在扩

11、大内需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作为一种扶贫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支农方式,小额信贷服务于“三农”,在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农民对于商业性信贷的需求正在迅速地增长。而农村地区小额信贷需求的增长,也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曾在世界各地扶贫努力中发挥良好作用的农村小额贷款开始在中国出现,这对于拉动农村内需意义重大。小额信贷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村运输服务业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与消费相结合,可使农民增加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提高受教育程度,解决住房难题,增强对医疗费用的承受力,能够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

12、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被称为农村金融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作为一种扶贫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支农方式,小额信贷在2002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尤其以与农民紧密相连的农业银行)纷纷加大涉农小额信贷产品的推广力度,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中低收入者收入等问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政策性目标和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原则的有机结合。在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朝向组织化、新型化和创新化发展方向中都起到了显著地促进作用。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小额信

13、贷发展趋势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额信贷机制小额信贷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其一系列独有的贷款技术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运作。从小额信贷在全球范围的实践来看,大致分为:团体贷款、动态激励、定期还款计划和担保替代等几种贷款技术和手段。这些技术单独使用或交错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小额信贷机构与借贷人之间的逆向选择和潜在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从而提高了偿还率。团体贷款技术是孟加拉格莱敏乡村银行采用的核心技术,也是现在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小额信贷技术之一。它的运用大多是在不完全信息对称下,小额信贷机构与借贷人之间存在的逆向选择和潜在的道德风险为背景,探索在贷款小组内采用连带责任贷款机制,让其组员相互选

14、择,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让其组员相互监督,以解决潜在道德风险问题。Varian是在委托代理框架的范围内,从多代理人相互选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代理人之间不单是传递其他代理人的基本信息,而是可能采取更为复杂的手段来相互作用。他们有个人自愿选择并组成小组,就有效地实现了小组的同质化。1Sanjay Jain and Ghazala Mansuri在他的论文中针对小额信贷的定期还款计划带来的深远影响谈到,通过观察在小额信贷机构己发放贷款的地区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他解释,这是小额信贷机构的定期还款计划带来的福音。要求借贷人必须在严格的还款计划内还款。这一偿还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借款人的潜在

15、财务风险。他还证明了由于监督借款人行动的困难,贷款偿还结构应采用选择性原则。潜在的道德风险不仅使小额信贷机构在还款计划方面得到了创新,而且也间接地为后续的借贷人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进而,他还指出这一联系在扩展了小额信贷广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利率。2 2.小额信贷绩效小额信贷绩效分析解决的是小额信贷从目标设计到组织运行等一系列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国外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额信贷的社会目标;小额信贷的补贴;小额信贷的治理结构与绩效;小额信贷机构的评价。困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制度的出现是带着信贷扶贫的目标开始的,其首要关注的问题是贫困人口是

16、否得到了贷款。Timothy G. Evan set al在其论文中分析了信贷对贫困者的可得性。他调查了孟加拉的一个目标小额信贷计划,通过多变量分析表明,由于妇女教育不足,家庭规模小,没有土地是其不参与小额信贷的风险因素。3Valentina Hartarska分析了在中东欧和新独立国家中,治理结构对小额信贷可持续性以及覆盖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额信贷机构运行是否良好与基于绩效的经理人补偿无关。当任务驱动型的机构恶化了覆盖面时,而经理人的经验却有利于绩效。结论同样证实了,在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与可持续性问题上,股东大会、股东代表与有限雇主参与的独立董事会,当提供强力支持时,需要权衡取舍与利弊。

17、研究表明,外部治理机制起得作用很有限。43.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挑战Jonathan Morduch在扶贫与财务的可持续性问题上进行了研究。小额信贷的倡导者提出了具有诱惑力的双赢命题:如果小额信贷机构遵循良好的银行原则,就能缓解最多的贫困。5Thankon Aran在小额信贷面临的监管问题方面提出了采用合适的管理框架的重要性,以支持如储蓄、保险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金融服务。论文还强调了,有必要在管理方法中融合各国特色,以适应宏观经济环境与发展的不同阶段。6James Copestake提出了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如何发展、机构在财务与社会绩效可能、偏好与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74.金融市场

18、中的小额信贷Joseph E. 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指出了小额信贷是金融市场失灵的必然结果,信贷市场应以信贷配给为特征。8Sergi Novajas et. AI指出了贷款技术的创新与市场饱合等问题。他在模型中导出的假设行为得到了验证即贷款纪录和农户调查经验证据相一致。9ThomaSBarnebeckAndersen and Ma1Chow-Mlloer通过分析欠发达的信贷市场。指出了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利率变动对均衡结果的影响。10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由于我国小额信贷实践和发展较晚,对于我国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国内相关学者主要从以

19、下几个方面对小额信贷进行研究。1.对小额信贷市场的分析在我国,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面向对象是中、低收入者。刘锡良与洪正认为,由于我国现有小额信贷机构在贷款面向对象上存在的差异。他们提出针对我国小额信贷市场的现状,为了实现市场分离均衡的效率,有必要在机构的目标客户定位和利率政策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11孙若梅对扶贫社小额信贷项目的研究是通过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样本数据显示:小额信贷成为当地农户的又厂种制度性信贷供给,对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有替代和补充作用。12同时,小额信贷还具有改善农户信贷分配不平等的潜力。王卓实证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在实际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形成机制和差异性。论证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实际

20、利率与还款模式的关联性。通过西部农村的社会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和利率弹性,并预测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规模。132.对小额信贷的评价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山西省的信贷扶贫实验,其独特的制度创新,在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4姚遂,江小勤与陈卓淳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茅于轼先生在山西省的信贷扶贫项目,指出了其扶贫成功的制度背景及存在的缺陷。15梁山以广东省高州市创建的“信用镇村”为例,率先在需求性、安全性、盈利性、信用状况和农户小额信贷的经济和体制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了研究。163.小额信贷发展的概括及展望沈明高和程恩江在要建什么样的农

21、村金融体系和如何构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等问题上做了探讨,从而有效且可持续地服务于农村社区。17杜晓山在可持续性小额信贷的概要理解、我国小额信贷所经历的实践历程及对我国小额信贷的若干看法和可汲取的经验教训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18杜晓山简要介绍了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对小额信贷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论述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小额信贷的不同特征和趋势。191.3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1.3.1研究目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直是金融服务最贫瘠的土地,自从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从农村撤离、农村信用社对乡镇金融网点进行撤并整合之后,农村金融服务萎缩现象越发严重,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中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通

22、过国有商业银行来得到满足,乡镇企业的则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满足,而剩下的农户和小型,甚至微型企业,尤其是贫困阶层受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他们的信贷需求需要可以通过农村小额信贷来得到满足。本文通过了解小额信贷的特点、运作模式,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运作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环境,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研究,从一个具体的银行在农村、农业、农民方向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帮助银行尽最大可能规避农业信贷方向的风险,保护农业银行的经济利益,并且能够尽可能满足农民朋友对资金的需求,使双方都能达到一个双赢的

23、状态。1.3.2研究意义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出口下滑,扩大内需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果断决策,拥有9亿农民的农村市场被寄予厚望。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应不足,农民贷款难,“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理论和实践一度告诫我们,农民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金融的支持。所以,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己经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全局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农村小额信贷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扶贫方式,是一种创新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实践经验表明,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这两关键性目标紧密相连,在很大因素上已经承担起中国摆脱贫困的重任。但是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在演化及发展过

24、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与障碍,以及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能更大范围满足广大贫困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积极探索并实践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小额信贷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技术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和监管准则,对于推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持续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解决“三农”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1.3.3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是本文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将从研究背景引申出研究的主题。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逐步分析的思路,从农村小额信贷的表现入手,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

25、据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逐步得出风险防范的对策。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大都是与事实相关的分析,主要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分析则是对经济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做出的价值判断,它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回答“应该怎么样”。本文采用了对存在的经济现象加以实证分析,总结出中国农业银行五大连池分理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中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同时结合分理处内控治理、风险管控的理念和能力以及现状,采用规范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设想。农村小额信贷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和农村小额信贷统计制度的欠缺,使得大多数问题不能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解决。因此本文较多使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时,在研究对象许可、统计资

26、料支持的情况下也适当采用了一些定量分析法。第2章 农村小额信贷基本理论2.1 农村小额信贷的涵义2.1.1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界定小额信贷(Microfinance,Microcredit)是在一定区域内,在特殊的制度安排下,按特定的目标向贫困人口直接提供贷款资金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一种特殊的信贷方式。它是由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小额贷款模式,是国际组织正在推广的反贫困经验。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是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而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金融

27、产品服务的项目或机构,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也构成它与一般政府或捐助机构长期补贴的发展项目和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差异。小额信贷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第一,为大量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即小额信贷服务的目标客户群;第二,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追求自身财务独立和持续性目标,即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互相矛盾,是小额信贷的完整统一不可或缺的要素。 ( P0 o; z( C5 t9 I* x2.2 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2.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发展”在逻辑上既是“金融发展”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延伸,也是“经济发展”在“农村金融”上的体现Raymon

28、d.W.Goldsmith范式的方法论意义是极为深刻的,但本研究同时也注意到,这一定义侧重反映的是金融发展的数量方面,是基于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对“金融发展”外在表现的反映,没有真正揭示金融发展背后的制度因素,与Von Mises和Hayck“发展就是分工和交换的扩张”以及Douglass.C.North“发展就是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并不一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增长”意义上的“农村金融发展”。20 把握“农村金融发展”内涵,不仅要借助Raymond.W.Goldsmith范式,把握其“量”的方面,而且“金融发展应力求解说金融机制、金融制度总体如何发生变化,金融结构应包含金融制度、

29、金融交易模式或交易机制”。因此,还必须从交易视角,深入到制度层面把握其“质”的方面。本文在定义“农村金融”概念内涵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金融交易的扩张,农村金融交易扩张不仅表现在交易量和交易活动范围或空间领域的扩大,以及交易手段-农村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且更表现为农村金融交易主体对交易的“规模收益”与风险损失权衡后的选择。在农村金融交易通过“规模经济”获得的收益大于交易的风险损失和用于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风险的交易成本之和,即农村金融交易的规模净收益为正时,农村金融交易就扩张。换句话说,农村金融发展是以规模净收益的存在为前提的,当农村金融交易的规模净收益为零时,农村金融发

30、展停滞。因此,“规模经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动力,风险损失和交易成本是农村金融发展根本限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规模经济”的收益和降低风险损失与交易成本。 农村金融交易的每一次扩张,都使得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交易的不确定性或风险随之加大,进而使交易的“信任程度”难以得到确认和保证,判断农村金融风险和收益的难度增加,农村金融交易成本增加。为降低交易成本,农村金融交易中的信任关系从交易双方发展到对交易对象农村金融工具的信任,从而推动了农村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对不断出现的农村金融工具的“合理性”及其风险的判断,需要依靠具有专门化知识和能力的“专家”农村金融中介机构来提供服务。这样

31、,对农村金融工具的信任转化为对农村金融中介“专家”的声誉和其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信任,农村金融交易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信任程度越高,委托代理效率越高,交易成本越低,农村金融的“规模效益”越好,农村金融规模净收益又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交易发展和扩张,为了持续维持这种发展和扩张,就必须监督和强化委托代理中的信任关系。这种监督无非是“自我监督”、“双向监督”“第三方监督”。这样农村金融监管以及相应的规则农村金融制度以及实施制度的专业化农村金融监管机构便产生了。农村金融便从原始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活动,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体系依靠制度增进信任,促进农村金融交易活动不断扩张,追求规模净收益最大化的资金

32、集中、流动、分配和再分配系统。 在把握“农村金融发展”制度属性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农村金融的功能、特征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从功能范式意义上理解“农村金融发展”。(1)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金融作为促进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村金融发展就是要通过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借贷成本,提供足够资金,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为其使用现代化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以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为其分散存在于生产和经营等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增进其农村经济活动的可预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尤其是我

33、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面对的是大量的分散小农和农村中、小企业,不仅交易规模小、次数频繁、缺少担保或抵押,难以获得建立信用所必须的信息,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等特点,还要求金融服务简便、灵活、及时,加上农村经济尤其是农业投资周期长、收益低、不稳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比较利益低下等特征,使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和交易风险高,而收益又比较低。现代化的、有组织的正规商业性金融,不仅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市场,而且,在追求规模经济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有效规避风险的制度和方法,还阻碍甚至禁止农村金融交易。因此,农村金融发展并不表现为金融机构、工具和制度的现代化,而是表现为与农村经

34、济的适应性。(3)农村金融发展必须以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为前提。农村金融需求往往因正规金融供给短缺和非正规金融成本过高而难以满足,农村金融交易的自我扩张动力不足,农村金融发展的市场机制失灵。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将处于低水平的均衡,进而进入相互抑制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农村金融发展,使之超出“金融交易的扩张”的一般内涵。无疑,政府干预对早期的农村金融发展,尤其是重建并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十分有效。但金融展开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以及政府的“有限理性”和“看不见的脚”,必然使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干预,在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的条件下,出现干

35、预过度,进而越来越阻碍着农村金融发展,使农村金融发展因缺少有效的市场制度而停滞。因此,农村金融发展必须以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为前提。2.2.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仍需要一些社会性的、非市场的要素去支持它。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就是其中之一,其基本框架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不完全信息),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又为政府介入农

36、村金融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显然它不是农业信贷补贴论的翻版。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尽管农村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市场缺陷要求政府和提供贷款的机构介入其中,但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介入,如果要能够有效地克服由于市场缺陷所带来的问题,都必须要求具有完善的体制结构。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市场要素介入,首先应该关注改革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这包括消除获得政府优惠贷款方面的垄断局面,随着逐步取消补贴而越来越使优惠贷款集中面向小农户,以及放开利率后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完全补偿成本。尽管外部资金对于改革金融机构并帮助其起步是必需的,但政府和提供贷款的单位所提供的资金

37、首先应用于机构建设的目的,这包括培训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和贷款人员,以及建立完善的会计、审计和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Ghatk(2000)、Laffont & NGuessan(2000)等的研究表明,小组贷款能够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Ghatak(1999,2000)、Ghatak & Guinnane(1999)、Tsaael(1999)等的分析模型解释了,在小组贷款下,同样类型的借款者聚集到一起,有效地解决了逆向选择问题;Besley & Stepthen(1995)、Stiglitz(1990)的研究表明,尽管在正规

38、金融的信贷中,银行由于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为而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在小组贷款下,同一个小组中的同伴相互监督却可以约束个人从事风险性大的项目,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也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理论基础。新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问题,而旧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通过便宜的资金帮助穷人。旧模式的小额信贷基本上是信贷补贴论的翻版,由于忽略机构的可持续性而难以为继。 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分析可知,非市场要素介入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时,主要有两点要做:首先要做的是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即改革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而不是发放信贷

39、补贴。其次,该理论还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可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问题,为新型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3 农村小额信贷的业务特点2.3.1农村小额信贷余额持续增加。 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除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略有下降外,2006 年至2010年持续增加,2006 年为 745.70亿元,至2011年1136.90亿元。 另农户联保贷款余额也是持续增加,这极大的支持了“三农”的发展。2006-2011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统计表 单位:亿元2006年20

4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农业贷款5579287077.328490.3010071.1612105.0214292.84农户贷款4218.705576.836795.567983.021108.621389.39其中:小额信用贷款745.701108.621389.391596.381710.271136.90农户联保贷款235.33 2452.55652.84566.881001.351883.832.3.2 小额贷款主体发生实质性变化小额贷款主体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拓展至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分散农户的金融服务,银监会鼓励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发

41、展战略和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目前,包括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等在内的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涉足这一业务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3 小额贷款对象发生重要变化小额贷款对象从传统农户扩大至农村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种微型企业;小额贷款用途由传统农业扩展到有助于农民收入提高的各个产业;小额贷款的目的也由最初的扶助贫困拓展至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 2.3.4 小额贷款的额度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确定小额贷款的具体额度需要2009年7月27 金融 FINANCE 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7.8%;县域农村合作金

42、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通贷款,农户建房、治病、助学等消费性贷款等。相对不断扩大的贷款需求,贷款的资金来源显得相对短缺。据银监会统计,2007年末,中国有农户约2.3亿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 1.2亿户,其中,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7800万户,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3.2%,说明农村小额信贷需求还存在较大的需求潜力。第3章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实践经验及启示3.1 孟加拉国农村小额信贷3.1.1 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 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采取的是没有抵押,不用法律措施同时是相对较低贷款利息和高存款利率,主要服务对象多为贫困人口,而其中主要对象为农村妇女。乡村银行采

43、取连带责任和强制性存款担保形式发放贷款。连带责任即“五人小组”模式,指的是由同一社区内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在自愿基础上组成5人贷款小组,在小组基础上建立客户中心,作为进行贷款交易和技术培训的场所。小组所有成员至少要接受完七天培训,培训完后都得参加考试,只有全组都通过了考试,才能获得贷款。如果小组能够按时还款,累计到了一定得份额,小组的信用额度就会增加,组员们能借到更多的钱。当小组中有成员不能或不愿还贷的时候,别的成员就会帮助她,而当这个小组无法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小组就不能申请更多的贷款,甚至会丧失贷款的资格。而这些成员大多数都会遵守合约,因为这个小组是这些组员最重要的社交圈子,组员之间都是好的

44、伙伴。一旦违约,这个组员在当地的信用会受损,会受到大家的排斥,很难生活下去。 作为乡村银行的贷款者他还必须是该银行的储户。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采用每周偿还的方式,一年内还清贷款。贷款人贷款时,必须按照额度的5%缴纳存款,这笔存款的一半进入个人储蓄账户,可随时提取,另外一半进入一个“特别账户”,3年内不能提取,3年后则每3年可提取一次,但必须保证至少也有2000塔卡(1塔卡约合0.03美元)的余额。同时贷款者每周偿还小额的贷款时还要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一个改善她们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当债务还清后,她们可以借更多,同时还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使他们逐渐脱离贫困线。同时乡村银行还鼓励

45、贷款者成为持股者,可以购买其股份成为一名股东。 格莱珉银行的利率有四种:以获利为目的的贷款利率为20%,住房贷款的利率为8%,学生贷款利率为5%,艰难成员(乞丐)贷款免息。其存款利率最低为8.5%,最高为12%。 乡村银行的成功还在于它的成本控制,即一名员工要服务352个借款人,这个效率是非常高的。乡村银行的员工们采取的是上门服务,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了解贷款资金走向,还可以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但是乡村银行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模式。乡村银行的变革从2000年开始,其“五人小组”模式发生了改变,即在新的模式下,小组实习的是“互助不联保

46、”,个人贷款和存款以个人为单位,不再以组为单位。同时贷款期限也发生了变化,采取的是三个月至三年的贷款期限,不在以一年为单位。同时为了增加进一步现金储蓄,乡村银行推出了一个“养老储蓄金账户”,要求贷款在8000塔卡以上的客户,每月储蓄至少有50塔卡的有息存款。而10年后这些存款将会翻倍。 总结乡村银行的成功,主要有三点:一是因为它适应农村对小额贷款的需求,并且善于挖掘潜力,开括新的市场,知道如何挖掘客户,像最近乡村银行推出的帮助乞丐的服务,就是在挖掘新的客户。二是懂得根据市场的需求来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模式来适应市场。三是较低的成本控制和优质的服务。 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是以现阶段企业规模

47、的大小决定,而是以其能否占领未来市场,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吸引新的客户来决定。GB小额贷款的成功经验 (一)自动瞄准市场需求主体机制小额贷款是以穷人为对象,以提供无抵押贷款为主的金融服务模式。需要这种资金的人,一般都是自身经济状况极端窘迫的贫困农民。GB它明确规定只有无地 ( landless,土地少于 05hm2) 或无财产 (asset less,全部财产折合成现金达不到 1hm2土地价值 ) 的人才有资格成为GB 的贷款对象。这种自动瞄准机制使小额贷款直接瞄准贫困农民,孟加拉国结合本国国情,从财务分析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选择妇女为主要贷款对象。同时,格拉米乡村银行在向穷人,特别是贫困妇女提供

48、贷款的同时,也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为穷人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组建小组担保动力机制 缺乏正式抵押品,是贫困农民获得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障碍。因此,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互助组织,形成小组担保,是一种最常见的替代方式。小组担保通过内部对执行合同的强制和组员之间彼此的监督,达到降低违约率、提高还贷率的目的。小组成员的身份建立起相互支持与保护,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也激励着每一个成员都要有所作为。内部监督不仅减少了银行工作量,外化了银行成本,还增强了每个贷款人的自身能力。这种自助小组不仅是贷款传递的渠道,也是交换思想的论坛。因此,小组担保动力机制是很多小额贷款项目成功的关键。 (三)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 1.信贷行为商业化。国际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