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266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市职业大学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毕业设计题目 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 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系 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班级 08网站应用开发1班 姓 名 学 号 086309115 指导教师 2011年 5 月 10 日摘 要“工学结合” 是高职院校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学校对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难以进行跟踪和评价。针对“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和实现一个满足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使老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也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考核, 加强老师和学生的联系。本课题由三名同学组成团队,

2、相互配合完成整个平台的开发,“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由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企业教师模块组成。本人负责学生模块,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查看课程资料,下载课程资料,查看作业,下载作业,提交作业,在线测试,查看测试成绩等功能。本部分功能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可以与老师互动,也可以自主选择和下载课程资料;(2)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自主练习;(3)在线测试结果中能提供薄弱知识点的提示,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关键词:工学结合;B/S结构;在线学习 Title: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Working

3、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Platform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stract: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is an effective pathway to exercise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for high vocational university.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practice, effective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of

4、 “engineering of combination” studen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in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students, a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tfor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platform not only instruct

5、s student to learn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racks the learning status of students, undertak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to the student, which makes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pattern strengthen the contact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A team that is composed by three students finished the wor

6、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platform. The platform composed administrator module, teacher module, student module and enterprise teacher module. I was responsible for student module, which includes: check course material, download course material, view the homework, download homework, submit assign

7、ments, online test, check test scores and other functions. This student module has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1) Student not only can chat with teacher but also can select or download course material by himself; (2) Student can act on his own to do exercises through online test function;(3) The weak

8、 knowledge can be prompt in online test results, which helps student to review lessons. Keywords: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B/S structure; E-leaning 目 录1 引言1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11.2 采用的技术21.2.1 B/S结构简介21.2.2 ASP.NET技术简介21.2.3 SQL Server2005简介42 系统分析与设计62.1 设计目标62.1.1 可行性研究62.1.2 需求分析72.2 设计思想72.3 系统功能

9、模块及人员分工823.1 系统功能模块82.3.2 人员分工103 数据库设计123.1逻辑结构设计123.2设计表结构134 系统详细设计154.1系统登录模块154.1.1系统登录界面154.1.2编写主要代码164.2学生信息修改模块184.2.1学生信息界面184.2.2编写主要代码184.3学生作业模块194.3.1 学生作业查看界面194.3.2 编写主要代码194.3.3 学生作业下载界面204.3.4 编写主要代码214.3.5 学生作业提交界面214.3.6编写主要代码224.3.7师生互动留言板244.3.8编写主要代码244.4学生在线测试模块254.4.1学生在线测试界

10、面254.4.2编写主要代码264.4.3 学生在线测试答案显示和打分界面274.4.4 主要代码编写284.4.5 学生在线测试系统提示界面294.4.6 主要编写代码295 系统测试315.1测试范围与主要内容315.2测试结果31致 谢33参考文献341 引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化的特征让学习获得了新的载体,一种标准化的“电子学习” (E-Learning)概念正为全球企业、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所接受,演绎着教育培训新的趋势。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11、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把E-Learning这种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应用到“工学结合”中,对在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和学习及生产实践的跟踪。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联系,不仅可以使老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也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考核。进而解决目前在工学结合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真正使“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有相当大的帮助,但是不便于学校对参加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

12、有效的管理,因此对进行生产实践的学生的管理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比较头痛的事情。鉴于此,本课题将实现一个满足“工学结合”时期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的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发布作业、检查作业,提供学习资料、收作业等;学生可以接收和选择学习资料,在线练习、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企业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给学生考勤和打分。该课题由刘欢、严磊、徐萍三名学生组成团队,团队成员共同设计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接口。整个系统由教师模块、学生模块、企业教师和管理员四大模块组成。具体分工如下:徐萍负责教师模块和考核评价子模块,严磊负责学生模块和在线测试子模块,刘欢负责管理员和企业教师模块。每人分别完成自己负责模块

13、的数据表实现、程序实现和程序测试。1.2 采用的技术1.2.1 B/S结构简介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

14、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 B/S结构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由需求推动了AJAX技术的发展,它的程序也能在客户端电脑上进行部分处理,从而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B/S结构图见1-1。 图1-1 B/S结构图1.2.2 ASP.NET技术简介ASP.NET完全基于模块与组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与可定制性,数据处理方面更是引入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新技术,正是这些具有革新意义的新特性,同时也提供给web开发人员更好的灵活性,有效缩短了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ASP.NET与Windows

15、 2000 Server/Advanced Server的完美组合,为中小型乃至企业级的web商业模型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ASP.NET的特点:(1)强大性和适应性因为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笔者到现在为止只知道它只能用在Windows 2000/2003 Server/VISTA/7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的Web应用中。ASP.NET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

16、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 , C+。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ASP.NET。 ASP.NET一般分为两种开发语言,VB.NET和C#,C#相对比较常用,因为是.NET独有的语言,VB.NET则为以前VB程序设计,适合于以前VB程序员,如果新接触.NET,没有其他开发语言经验,建议直接学习C#即可。 (2)简单性和易学性ASP.NET使运行一些很平常的任务如表单的提交客户端的身份验证、分布系统和网站配置变得非常简单。例如AS

17、P.NET页面构架允许你建立你自己的用户分界面,使其不同于常见的VB-Like界面。 (3)高效可管理性ASP.NET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你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因为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新的设置有可能都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管理员工具就可以实现。这种被称为Zero Local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ASP.NET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一个ASP.NET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的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多处理器环境的可靠性 ASP.NET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

18、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即使你现在的ASP.NET应用软件是为一个处理器开发的,将来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都能提高他们的效能,但现在的ASP却做不到这一点。自定义性和可扩展性 ASP.NET设计时考虑了让网站开发人员可以在自己的代码中自己定义“plug-in”的模块。这与原来的包含关系不同,ASP.NET可以加入自己定义的如何组件。网站程序的开发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过。安全性基于Windows认证技术和每应用程序配置,你可以确保你的原程序是绝对安全的。 ASP.NET 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 ASP 兼容,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可生

19、成伸缩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可以通过在现有 ASP 应用程序中逐渐添加 ASP.NET 功能,随时增强 ASP 应用程序的功能。 ASP.NET 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 .NET 的环境,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比ASP即时解释程序速度上要快很多.而且是可以用任何与 .NET 兼容的语言(包括 Visual Basic .NET、C# 和 JScript .NET)创作应用程序。另外,任何 ASP.NET 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 .NET Framework。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技术的优点,其中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

20、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等。 ASP.NET 可以无缝地与 WYSIWYG HTML 编辑器和其他编程工具(包括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一起工作。这不仅使得 Web 开发更加方便,而且还能提供这些工具必须提供的所有优点,包括开发人员可以用来将服务器控件拖放到 Web 页的 GUI 和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 当创建 ASP.NET 应用程序时,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Web 窗体或 XML Web services,或以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方式进行组合。每个功能都能得到同一结构的支持,使您能够使用身份验证方案,缓存经常使用的数据,或者对应用程序的配置进行自定义. 如果你

21、从来没有开发过网站程序,那么这不适合你,你应该至少掌握一些HTML语言和简单的Web开发术语(不过我相信如果有兴趣的话是可以很快的掌握的)。你不需要先前的ASP开发经验(当然有经验更好),但是你必须了解交互式Web程序开发的概念,包含窗体,脚本,和数据接口的概念,如果你具备了这些条件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在ASP.NET的世界开始展翅高飞了。1.2.3 SQL Server2005简介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意思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同各种数据库建立联系,进行沟通。按照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规定,SQL被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

22、系统的标准语言。SQL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目前,绝大多数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 Sybase, Microsoft SQL Server, Access等都采用了SQL语言标准。虽然很多数据库都对SQL语句进行了再开发和扩展,但是包括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Create,以及Drop在内的标准的SQL命令仍然可以被用来完成几乎所有的数据库操作。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

23、,于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OS/2 版本。在Windows NT 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 在SQL Server 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 将SQL Server 移植到Windows 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 Server 的Windows NT 版本。Sybase 则较专注于SQL Server在UNIX 操作系统上的应用。SQL Server 2005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 (BI) 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您可以构建和管理

24、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SQL Server 2005 数据引擎是本企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此外 SQL Server 2005 结合了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这使您的企业可以构建和部署经济有效的 BI 解决方案,帮助您的团队通过记分卡、Dashboard、Web services 和移动设备将数据应用推向业务的各个领域。2 系统分析与设计2.1 设计目标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学校对参与实习学生上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该平台是根据教师,学生,企业教师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标是方便教师对在进行生产

25、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和学习及生产实践的跟踪。通过本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这样不仅减少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2.1.1 可行性研究(1)技术可行性: 最近几年来,系统的开发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完善,使得开发本系统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由指导教师提出需求并且要求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拟采用成熟的数据库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使用SQL Server 2005和ASP.NET技术。使用该技术开发作业提交系统,前台主要使用HTML语言,用ASP.NET技术C#语言对表单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开发该

26、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系统开发完成后,学生提交、查看作业,教师提交课程、批改作业等只要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学生不需要手写作业。教师也不用收大量的作业,这样即节省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也节省了管理员的工作强度。,可为学院、学生节约大量资金在设备方面:系统投入使用后不需要添加其他设备,在原有的硬件环境中即可使用。在软件上也不需要购买,免费直接下载后即可使用。因此,开发该系统具有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因为开发所采用的工具全是可视化工具,开发出的程序是Win From程序,所有的使用者只要有Windows都可以使用该系统。所以在操作上也是可行的。2.1.2 需求分析师生互动的“工学结

27、合”教学及学习平台针对“工学结合”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E-learning的满足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营造高效的教学环境,打造属于学校独有的教学管理模式。系统主要面向于三种用户,一为学生、二为老师、三为企业老师。学生的需求特点是,方便快捷地完成事务,老师和企业老师的需求特点是:有条有理,按部就班,不差不漏地完成事务。三者均要求准确,并无差错。2.2 设计思想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合理选择数据结构、网络结构、操作系统以及开发环境,构成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结构,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势,本系统的设计

28、按照下述原则进行:l 实用性:系统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为原则,同时融入先进的教学经验。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完成一套实用的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系统,尽可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实施和使用中的维护时间。l 先进性:本设计将充分应用现有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系统。l 安全性:我们通过系统内部自设的权限校验来对系统登录用户实施校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满足安全性需求。l 简便有效的维护手段:系统使用后,维护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系统将充分考虑维护工作的需求,通过相应手段降低维护工作量及难度,从而达到保证运行可靠及节省费用的目的

29、。l 可扩充性:该系统需要在数据中输入大量数据及更新数据,所以该系统对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是十分重要的。 l 功能性强大:该系统将具有强大的功能,满足一般学校的需求,相对于手工输入具有强大的功能。2.3 系统功能模块及人员分工23.1 系统功能模块l 系统管理员模块: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用户,添加学生班级名单,统计学生登录时间、次数、点播课件次数,保存历史记录;l 教师模块:添加课程,上传课程资料,删除课程资料,查看日志,下载提交的作业,查看作业,在线批改作业,查看课程资料,给学生打分,调出班级名单,获取学生登录时间、次数、点播课件次数;l 学生模块:查看课程资料,下载课程资料,查看作业,下

30、载作业,提交作业,在线测试,查看测试成绩;l 企业老师模块:登录留言板,登录日志记录学生情况,给学生打分。“工学结合”平台总体功能结构图见2-1。师生互动的“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教师管理企业老师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图2-1 总体结构图从图2-1可以看到,平台共有四大模块,涵盖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老师和系统管理员的有关操作。 学生信息管理主要从学生使用该平台可以进行的操作入手设计了七大功能,见图2-2。查看测试成绩在线测试提交作业下载作业查看作业学生信息管理查看课程资料下载课程资料图2-2 学生模块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系统的维护,该模块主要功能见图2-3。系统管理员管理添加学生班级名

31、单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用户保存历史记录统计学生登陆时间、次数、点播课件次数图2-3 系统管理员模块该平台预留了企业老师权限,使企业老师可以使用该平台对学生进行考评,也使得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可以有效沟通。功能见图2-4。给学生打分登陆日志记录学生情况登陆留言板企业老师管理图2-4 企业老师模块学校教师对“工学结合”的学生的辅导、管理和考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该模块的功能比较多,详见图2-5。查看日志教师管理添加课程上传删除课程资料查看作业下载提交的作业在线批改作业查看课程资料查看作业给学生打分图2-5 教师模块2.3.2 人员分工按照功能的划分,系统设计了4个类,分别是:教师类、学生类、企业老师类、

32、系统管理员类。系统类图如图2-1所示:该课题由刘欢、严磊、徐萍三名学生组成团队,团队成员共同设计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接口。整个系统由教师模块、学生模块、企业教师和管理员四大模块组成。具体分工如下:徐萍负责教师模块和考核评价子模块,严磊负责学生模块和在线测试子模块,刘欢负责管理员和企业教师模块。每人分别完成自己负责模块的数据表实现、程序实现和程序测试。企业老师姓名性别登陆日志记录学生情况()给学生打分()学生姓名学号性别班级查看课程资料()下载课程资料()查看作业()下载作业()提交作业()查看测试成绩()在线测试子模块教师姓名教师号性别教授课程添加课程()上传课程资料()删除课程资

33、料()查看日志()下载提交的作业()查看作业()在线批改作业()查看课程资料()给学生打分()调出班级名单()系统管理员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用户()(教师,企业教师)添加学生班级名单()考核评价子模块在线测试子模块学生登陆()做题()提交()打分()给出提示()考核评价子模块教师打分()企业教师打分()显示分数()图2-6 系统类图3 数据库设计3.1逻辑结构设计逻辑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设计阶段的ER图转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式。转化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实体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型:对于实体,将每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

34、即为关系的码。若实体间的联系是1 :1,可以在两个实体转换成两个关系中任意一个关系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的码。若实体间的联系是m :n,则将联系转换为关系。1管理教师信息NNNM系统管理员添加用户删除用户查询用户修改用户管理企业老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学生教师企业老师姓名学号性别班级学生基本信息作业管理评分管理教师基本资料评分管理企业老师基本资料11NNM作业信息交流考核信息交流图3-1 系统E-R图3.2设计表结构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被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适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团队三人共同商定本平台由一个数据库和1

35、4个数据表,表名分别是:管理员表、班级表、教师表、学生表、课程表、教师留作业表、学生交作业表、系统通知表、企业老师、企业老师打分表、学生在线测试表、留言表等组成。接下来每人设计和实现自己负责模块的数据表。本人负责模块设计如下几个表:学生表、在线测试表、留言板用户表、板块表、帖子表。具体的表结构见表3-1至表3-5。 (1)dbo.学生表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表3-1结构如下。表3-1: dbo. 学生表(2)dbo.在线测试表存储学生在线测试的答案,表3-2结构如下。表3-2: dbo. 在线测试表(3)dbo.留言板用户表存储留言的用户信息,表3-3结构如下。表3-3:dbo. 留言板用户(4

36、)dbo.板块表存储论坛的板块信息,表3-4结构如下。表3-4: dbo. 板块(5)dbo.帖子表存储用户发布的帖子信息,表3-5结构如下。表3-5:dbo. 帖子4 系统详细设计本课题由三个同学组成团队,相互配合完成整个平台的开发,“工学结合”教学及学习平台由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企业教师模块组成,本人负责学生模块、在线测试子模块和登录界面。4.1系统登录模块4.1.1系统登录界面该界面完成学生,教师,管理员,企业老师登录,其登录流程图如图4-1所示,系统登录界面如图4-2所示。登陆窗体否是否存在该用户是密码是否正确是否是是取得帐号及密码登陆成功图4-1 登录流程图图4-2 系统

37、登录界面4.1.2编写主要代码该界面可供学生,企业老师,教师,管理员登录,依据信息是否正确,判断是否能进入界面: /提示错误 Response.Write(alert(帐号或密码错误);); return; if (this.RadioButton4.Checked) /如果选择的是企业老师 判断登录的信息是否正确 tmprs = Sql2000DB.Get_Table(select * from 企业老师 where 企业老师账号= + this.TextBox1.Text + and 密码= + this.TextBox2.Text + ); if (tmprs.Rows.Count 0)

38、 /正确存储登录信息 跳转页面 SessionUserID = this.TextBox1.Text; Response.Redirect(EmpTeacher/Index.aspx); else /提示错误 Response.Write(alert(帐号或密码错误);); return; if (this.RadioButton2.Checked) /登录人员为管理员 tmprs = Sql2000DB.Get_Table(select * from 管理员 where 名称= + this.TextBox1.Text + and 密码= + this.TextBox2.Text + );

39、if (tmprs.Rows.Count 0) /跳转页面 SessionUserID = this.TextBox1.Text; Response.Redirect(Admin/index.aspx); else /提示错误 Response.Write(alert(帐号或密码错误);); return; if (this.RadioButton3.Checked) /登录人员为学生 tmprs = Sql2000DB.Get_Table(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学号= + this.TextBox1.Text + and 密码= + this.TextBox2.Tex

40、t + ); if (tmprs.Rows.Count 0) /跳转页面 SessionUserID = this.TextBox1.Text; Response.Redirect(Student/index.aspx); else /提示错误 Response.Write(alert(帐号或密码错误);); return; 4.2学生信息修改模块4.2.1学生信息界面该界面可完成学生信息修改的功能,界面如图4-3所示。图4-3 学生信息修改界面4.2.2编写主要代码1. Page_Load事件在页面加载时,传递SessionUseriD的值给后台,从数据库读出对应的学生信息然后与前台界面绑定

41、,方便修改操作。详细代码如下: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f (!Page.IsPostBack) /显示登录人员信息 DataTable tmprs=new DataTable(); tmprs = Sql2000DB.Get_Table(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学号= + SessionUseriD.ToString() + ); if (tmprs.Rows.Count 0) txtID.Text = tmprs.Rows0学号.ToString(); txtXm.Text = tmprs.Rows0姓名.ToString(); TextBox5.Text = tmprs.Rows0性别.ToString(); TextBox1.Text = tmprs.Rows0年龄.ToStr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