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469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设计书新疆嘉华矿业有限公司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 查 设 计 书提 交 单 位:新疆嘉华矿业有限公司法定 代表人:李开强编 写 单 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单 位 负 责:王永珏总 工 程 师:罗旭项目负责人:黄金如编 写 人:金铭贵提 交 时 间:2009年11月25日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目的任务为加快新疆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推动矿业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新疆嘉华矿业有限公司拟对该区投资进行地质普查工作。与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洽谈,将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

2、委托给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进行地质勘查,估算推断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提出可供详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一、任务与要求工作任务: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普查区一带已有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等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找矿、评价手段,针对矿(化)点进行1:5000大比例尺地质草测3.84平方千米、1:1000勘探线剖面1.6千米,利用槽探和钻探等手段进行揭露、验证,以铜主要矿种,大致查明其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大致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初步了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情况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估算推断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3、,提出可供详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要求按国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其它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样、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规定开展该区普查工作及编制地质报告。二、主要实物工作量1:5000地质草测 3.84平方千米1:1000勘探线剖面 1.6千米1:5000化探测量 3.84平方千米瞬变电磁测量(TEM) 600点槽探 3000立方米钻探 300米各类样品 4420件预算总金额:130.99万元。三、工作周期及预期成果:工作期限为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工作周期为二年。于2011年12月底提交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报告(送审稿)及相应图件。

4、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一、交通位置工作区位于新疆富蕴县县城东南方向,直距约62千米,行政区划隶属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管辖,地理坐标:东经894500894815;北纬462800462830,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94637,北纬462815,面积约3.84平方千米。普查区距富蕴县直距约62千米,由216国道至阔斯阿腊勒乡为县级公路,普查区位于阔斯阿腊勒乡西南方向约25千米,其间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比较方便。普查区部分地区可通行汽车,交通便利。第三节 自然地理、经济概况普查区属丘陵地形,海拔10041057米,高差小,沟谷宽阔平缓,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该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沙漠气候,干旱缺水,多西

5、北风,风力最高可达七级左右。冬季严寒积雪少,最低气温为42,夏季干燥酷热,极端最高气温可达51左右。雨水多集中在67月,全年降雨时间数小超过15天,年平匀降雨量139毫米,年蒸发量2778毫米。无地表常年流水,河道宽阔,长时问处于干涸状态,只在雨季遇暴雨流水,且流量不大,流向多为西南向,区内植被不发育,基岩出露较好。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干热风、暴雨、洪灾、冰雹、寒潮等。冻土深为1.50米。按新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峰值为0.20q,地震基本烈度值为8度。就富蕴县而言,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为阿尔泰山区,中部为额尔斯河、乌伦古河冲积平原,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工作区位于沙漠西部)。

6、水资源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到水系。已发现并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镍、钾长石、云母、金、海蓝宝石等55种,其中白云母、铍、钾长石资源量居全国之首,居全国前十位的还有镍、铯、锂、铂、碲等,被誉为“天然矿物陈列馆”。野生动物有雪豹、北山羊等。富蕴县是自治区重要的牧业、肉食基地和矿业开发基地。该县积极培育矿产业、畜牧业、旅游业和建材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豌豆、油菜等。畜牧业以羊、牛、马、骆驼等为主。特产主要有阿魏菇、黄金、宝石等。富蕴县是阿尔泰的东大门,境内的216国道、226、320省道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该县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南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有恰库尔图地

7、质公园等;北以阿尔泰山两河流源头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有神钟山森林公园等。工作区内基本旷无人烟,偶有少数牧羊人迁徙途经,仅在卡姆斯特有少数人居住,无供电设备,生产、生活物资均由富蕴县供给。第四节 矿业权设置情况普查区为新疆嘉华矿业有限公司延续变更探矿权,该项目名称为新疆富蕴县吉别克克孜勒铜多金属矿普查,首立时间2008年12月30日,探矿证号为T65120081202022994,该项目勘察单位由湖北第四地质大队变更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进行地质勘查,拟申请探矿权勘查区块编号为L45E011022,普查区拐点坐标如下:点号 经度 纬度S1 894500 462830S2 894

8、815 462830S3 894815 462800S4 894500 462800普查区面积约3.84平方千米。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1、1958年在西北局63l队在准噶尔盆地边缘进行了1:50万1:20万比例尺的石油普查工作。2、19581959年新疆地质局塔城地质大队对沙尔布尔提山的铁矿进行了勘探。3、19581960年新疆地质局在本区先后进行了系统的1:l00万、l:2O万区域地质测量及普查找矿工作。4、1960年新疆冶金局对区内的煤莹石矿进行了详查或初勘。5、1965年新疆地质局五大队于区内西部进行了超基性岩体的评价工作。6、19651966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

9、大队十分队于本区内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及普查找矿工作。7、1986-1989年,陕西地质矿产局物化队对该区进行了1/20万化探扫面工作,总结出了区内金异常分布规律。8、80年代至90年代,新疆地矿局第一、二区调队先后对本区进行1/5万区调工作。9、1986-1989年,陕西地质矿产局物化队对该区进行了1/20万化探扫面工作。10、1987年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发现并进行检查评价。1988-1989年,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七分队(技术负责周国琦)对其开展地质普查,投入主要工作量:1/5000地质草测45km2,钻探进尺1336.86m,槽探3709.5m;地勘费60万元;1990年10月提交

10、富蕴县卡姆斯特锡矿区普查地质报告,同年12月经地矿局审查,批准探明D级锡金属储量212吨。11、1989年,国家305项目完成了120万恰库尔特幅的区域化探测量工作。选用的工作方法为120万岩屑测量,取样粒度为-4目+20目,在图幅内圈出了大量化探异常。12、1989年,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完成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金铜镍铅锌成矿预测报告(150万),对阿勒泰地区的地层、岩石、构造等基础地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对金、铜、镍、铅、锌等矿产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并进行了成矿预测。是阿勒泰地区较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资料。划分的一些铜、钼及铜、镍找矿靶区。13、1995年,成都

11、理工学院区域地质调查六队完成了萨热铁热克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4、20032004年,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开展的新疆阿尔泰山诺尔特地区铜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评价项目部分工作涉及到本区。二、以往矿区地质工作20082009年完成工作量:1:5000磁法测量 3.84km2 钻探 601m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一、地层区域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O)、泥盆系(D)、石炭系(C)、第三系(R)及第四系(Q):(一)奥陶系(O):上奥陶统加波萨尔群(O3jb):分布较少,仅在区域中部呈椭圆状少量出露,其为一套黄、灰、紫红色块状灰岩,生物灰岩夹凝灰

12、砂岩和安山玢岩,黄红色、红灰色厚层状灰岩、凝灰砂岩。(二)泥盆系(D):1、中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第三亚组(D2tc)在区域内大量分布其岩性为绿色、灰绿色、黄绿色层凝灰岩、凝灰砂岩、钙质砂岩,夹灰岩、安山玢岩、含铜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普查区处于该地层上。2、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第一亚组(D2wa)主要分布于区域的中部和北西面。其岩性为灰绿色,少量黄绿色、灰紫色凝灰岩、凝灰粉砂岩,夹安山玢岩、玄武岩,灰色、深灰色砂岩、粉砂岩、凝灰岩加火山碎屑岩、砾岩。3、上泥盆统卡希翁组(D3k)主要大量分布于区域的南面和北面其岩性为上部为灰绿色,少量紫灰色凝灰粉砂岩、钙质硅质千枚岩,少量凝灰

13、角砾岩。下部为黄绿色、浅灰色、黄灰色、紫灰色粉砂岩、砂岩,夹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岩岩及赤铁矿透镜体。4、上泥盆统江孜尔库都克组第一亚组(D3ja)其主要出露于区域的北东面其岩性为上部为浅灰、黄灰色细碎屑岩夹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紫灰色安山玢岩及其凝灰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下部为灰绿色角砾凝灰岩、霏细质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凝岩、晶屑岩屑灰岩,夹凝灰砂岩、安山玢岩。(三)石炭系(C)1、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该组主要出露于区域的南面和西南面其岩性为上部为灰色、绿灰色、黄绿色砂岩、凝灰砂岩,夹辉石安山玢岩、霏细质凝灰夹砾岩、晶屑凝灰岩。下部为暗紫色、灰绿色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夹辉石安山玢

14、岩、层凝灰岩。2、中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分布于区域的南西部其岩性为灰褐色、灰紫色、灰绿色玄武玢岩、辉石安山玢岩、杏仁状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夹酸性熔夹砾岩、粗面岩、凝灰砂岩、炭质页岩。(四)上第三系(N):上新统昌吉河组(N2c)主要分布于区域的西面,在其他地层中夹带少量零星分布。黄土色、淡红色粉砂质泥岩,上部为土黄白色砂砾及薄层石膏。(五)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沉积按时代可分主要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和全新统,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冲积洪积、洪积、冲积、为灰色、有时浅黄色、浅褐色,偶为红色、砾石分选不好,滚圆度差,其成分取决于周围出露的较老地层岩性。1、下更新统

15、冲积层(Q1al)为砂、砂砾、石英卵石;2、中更新统-上更新统洪积层(Q2-3pl)为粉砂、砂、砾石、碎石;3、中更新统-上更新冲积洪积层(Q2-3apl)为砂、砾石卵石;4、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层(Q3-4pl)为砾石、碎石、砂、粘土;5、全新统洪积层(Q4pl)为砾石、砂、粉砂、淤泥;6、全新统洪冲层(Q4al)为卵石、砂子。二、构造区域大地构造属于西伯利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南缘陆缘构造带的清河地块三级构造带。区域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各种褶皱及断裂众多,断裂构造大多以北西南东走向。三、岩浆岩区域岩浆岩有少量出露。(一)浅成岩橄榄灰绿岩、辉绿玢岩、玄武玢岩()风化面为暗灰色,新鲜面为灰绿色。快状

16、构造、斑状结构、辉绿结构,一般都可看到长石粗大的斑晶。矿物成分:斜长岩,自形或半形板状或柱状,表面绿泥石化和钠长石化,含量65%-75%;普通辉石,它形,不规则状充填斜长石晶之间,包嵌有斜长石,部分以绿泥化和绿帘石化。(二)华力西早期侵入岩黑绿色细中粒闪长岩(43a)灰色、灰绿色,半自形细-中粒状结构(闪长结构),块状构造,斜长石为主,角闪石次之,辉石少量。(三)华力西中期侵入岩1、灰绿色闪长玢岩(42a)为灰绿色、灰褐色呈岩珠状,平面椭圆状,边界舒缓波状,具中等角外倾特点。2、浅灰色细晶闪长岩(42c)多呈细的长柱状、纤维状晶体,部分呈变斑晶产出,具浅灰浅褐的多色性。3、紫红肉红色碱性花岗岩

17、,钾质花岗岩(42e)紫红色、浅肉红色,中-粗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和斜长石为主,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次之,呈脉状、岩珠状。四、区域矿产依据以收集的矿产资料:见矿产图该区域共有铜矿点、矿化点8个,铁矿点、矿化点5个,钹矿化点1个,芒硝矿化点1个,玛瑙矿化点1个。其中铜矿化点8个为(2、6、23、24、25、26、27、34)根据成因类型和矿化地质特征,分为2类。1、热液交代喷发沉积型铜矿点3处(6、25、27)断续出现在中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第三亚组(D2tc)中,含铜矿体中铜矿物以辉铜康、黄铜矿为主、少量斑铜矿、自然铜。次生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铜品位为1.13%9.17%。2、含铜石

18、英脉5处(2、23、24、26、34)。都是石英脉中局部零星矿化现象,范围极小,含铜范围内的品位极低,没有工业价值。在区域中泥盆统蕴都卡拉组中有多处含铜石英脉,在该区域找铜矿据有一定的潜力。第二节 普查区地质特征一、地层普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晚泥盆、中石炭、第四系等地层。泥盆系:中泥盆统蕴都卡拉组其岩性为上部为灰绿色,少量紫灰色凝灰粉砂岩、钙质硅质千枚岩,少量凝灰角砾岩。下部为黄绿色、浅灰色、黄灰色、紫灰色粉砂岩、砂岩,夹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岩岩及赤铁矿透镜体。石炭系:中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其岩性为灰褐色、灰紫色、灰绿色玄武玢岩、辉石安山玢岩、杏仁状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夹酸性熔夹砾岩、粗面岩

19、、凝灰砂岩、炭质页岩。第四系:1、下更新统冲积层(Q1al)为砂、砂砾、石英卵石;2、中更新统-上更新统洪积层(Q2-3pl)为粉砂、砂、砾石、碎石;3、中更新统-上更新冲积洪积层(Q2-3apl)为砂、砾石卵石;4、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层(Q3-4pl)为砾石、碎石、砂、粘土;5、全新统洪积层(Q4pl)为砾石、砂、粉砂、淤泥;6、全新统洪冲层(Q4al)为卵石、砂子。其岩性为绿色、灰绿色、黄绿色层凝灰岩、凝灰砂岩、钙质砂岩,夹灰岩、安山玢岩、含铜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二、构造普查区地层为北西走向,向南西倾的单斜层,与区域构造一致。三、岩浆岩普查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第三节 异常特征经过物探工

20、作之后发现以下异常:磁法:从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看工作区内磁场变化很明显,通过工作,确定三个有找矿意义的磁异常带,划分为CF-1,CF-2:CF-1:位于测区北部西侧,由4个大小各不同的单异常组成,其中最大的异常体位于其西侧,在地表它成极不规则状,异常强度500-1400nT,有明显的负异常反映。CF-2位于测区北部东倒,由近10个大小不等的小异常体组成,其中最大异常体位于其南侧,其长度近1000米,最宽处达150米,异常强度500-1200nT,有明显的负异常,负异常值在-400-1400nT,。在CF-2曲中部,有一个较强的正负异常体,异常体长近200米,宽大于100米,异常强度500-12

21、00nT,负异常值在400一-1000nt,且异常形态较规则。第四章 工作部署第一节 工作思路根据目的任务要求,本次普查工作总体工作思路是:在充分收集和深入研究普查区及外围已有地质、矿产、物化探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成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方法,本着经济、合理、高效的原则,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安排部署本项目工作。本次拟采用1:5000地质草测、1:1000勘探线剖面、瞬变电磁测量(TEM)、1:5000化探测量、槽探、钻探等工作方法和手段进行查证,以了解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及矿体的延伸情况。为下一步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普查工作部署原则遵循“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全面研究、综合评价、经济合

22、理”的原则,在施工程序上遵守“由已知到未知,先地表后地下,“由浅入深,重点深入”的原则进行工作部署,同时要坚持将有限的工作量投入到地质找矿有重大突破的地段,使地质找矿能获得最好的成果。第二节 总体工作部署 本次工作是针对办理勘查证的范围内进行地质工作,具体工作部署。1、在勘查区布置1:5000地质草测3.84平方千米,大致了解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蚀变、含矿层分布;完成时间2010年4月。2、1:1000勘探剖面,在异常区比较强烈的地段进行勘探线剖面测量,共2条,工作量计0.8km;完成时间2011年3月。3、对普查区进行瞬变电磁测量(TEM),主要是在矿区已有的化探异常、矿(化)体进行测量

23、,按线距50米,点距20米布高,工作量600点;完成时间2010年8月。4、在整个普查区进行1:5000化探剖面测量,网度(5020),总工作量3.84平方千米,并取岩石样;完成时间2010年10月。5、布置钻探2个钻孔在勘探线剖面上,设计总工作量300米,大致查明矿体的深部变化规律;完成时间2011年10月。6、普查区地表槽探以控制并揭露矿化体为目的,布置在矿化体上,控制槽探工作量3000m3,以了解地表矿石特征;完成时间2011年9月。7、采集各类样品4420件。(其中基本分析样450件、光谱样30件、薄片鉴定30件、光片鉴定20件、小体重样30件、组合样20件、岩石样3840件)第三节

24、主要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本次工作中执行的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1993)一、测量工作作业依据的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87)。平面座标采用80西安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第,三角分带,直角分幅。1、钻孔布、测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进行放样,该仪器为南方NTS322型,角度测

25、量精度为2级别,距离测量精度为(3mm+2ppmD),测量最长距离为1.8千米。最短距离为1米。探槽端的实测采用全站仪支导线法进行实测(即数据采集)。2、剖面端点及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的实测采用全站仪:首先放样其起始端点及其方位,然后在其端点上支仪器沿放样方位测量各地质界线点距端点的平距及其相对高差。二、地质填图1、1:5000地质填图首先用正规1:5万地形图,经扫描仪放大为1:5000地形图,再用MAPGIS软件系统绘制,地形等高距为10米,坐标网格间距代表1000米;图中网格最大误差0.3mm。以此图作为野外填图底图。地质草测方法及精度要求:工作前进行踏勘,大致了解普查区地质情况,选择恰当的

26、位置实测地质剖面,1:5000地质草测地质点定位误差小于10米。依据实测地质剖面划分的填图单位进行填图,因矿区内岩性层成层性好,采用穿越路线法填图,路线间距100200米,点距100米,地质观测点数80点平方千米,对不规则的岩体和重要地质界线如矿化体等采用追索法进行勾绘。野外实地勾绘地质界线,并编写路线小结。对区内岩性层、含矿层、矿化带、与矿体有关岩石的观察内容有:名称、颜色、地质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延伸情况、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物间的交代关系、地质体走向上结构与成分的变化等。图示方法依照国标(GB95889)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中图示方法标绘。填图以追索法和穿越法为指导。严格执行了中

27、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三、物探工作 瞬变电磁测深工作方法技术(1)方法原理瞬变电磁法是基于电性差异,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电磁场,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磁场或电场的方法。主要用于寻找低阻目标物,研究浅层至中深层的地电结构。(2)技术参数瞬变电磁采用中心回线测深装置,为了增加勘探深度,获得较强的晚期道磁场信号,发射框边长取800米。采用晶振同步方式工作,观测高频20个时间道的dBz/dt。供电电流大于15A。图4-1 TEM测深发射装置示意图(800m800m)(3)解释软件应用TEM专业软件INTERPEX公司编制的TEMIXXL程序,由实测的dBz/dt值

28、计算反演全程电阻率BzR。(4)标本测定针对不同岩性采集较新鲜的岩石样,标本体积大于666cm3。标本的电参数测量用硫酸铜溶液加入到棉团作为接触介质,供电及测量电极插在其中。标本在测定前24小时用水浸泡水,在测定时要提前2小时进行凉干。标本的磁化率测量直接用KT6磁化率仪进行。(5)质量评价质量检查工作遵循“一同三不同”的原则进行,磁法质量检查以均方误差衡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检查点数,DTi=原始观测DTi=检查观测瞬变电磁质量检查以总均方相对误差衡量,工作精的规范规定的小于10的要求。计算公式为:上式中N为参加统计的测道数;m为检查点数;i 某道数;Vji及Vji为第j观测点第i测道

29、的原始及检查观测值。标本参数测定用平均相对误差衡量,规范要求的20%的工作精度。四、化探工作 1:5000岩石测量1:5000岩石捕捉矿化信息、圈定矿化层。主要用于查明含矿地层的矿化层数目、厚度、变化规律,采取构造地球化学样品以寻找或标定新的矿化层。线距50,点距一般为20米,矿化蚀变地段加密至10米。地质观察和化探采样同步进行,分别按规范要求编录和记录。地质剖面必要时可采集岩矿标本(光薄片样)。岩石样的取样方法采用多点组合(五点梅花)取样,样品编号以罗马字顺序作线号,并冠以汉语拼音字母DH。点号由起点以阿拉伯数字一线一组,一般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特殊情况可从起点开始,无论从那个方向起编,都要

30、在剖面上标明方向。地质化探剖面方向与勘探线方向一致。定位及标记以高精度手持式GPS定位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剖面起点,立上编号木桩作好标记。在实际测量地质化探剖面时,视地形和露头情况,在点距1/4范围内,对其具体位置可适当位移,测线以进行过较正的罗盘仪测方向,测绳量距(要进行坡度校正)。五、各类探矿工程探槽主要用来圈定地表矿体,控制构造、重要地质界线等。槽探以控制并揭露矿化为目的,间距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调整。槽探长度在工作中以揭露矿化体两侧围岩或清楚地反映地质边界为标准确定。槽探深度不超过3米。槽探规格底宽不小于0.6米,揭露基岩深度不小于0.3米,槽壁尽量平直。探槽布置、施工、工程验收、地质编录等过

31、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槽探编录素描,采用比例尺1100150,素描作一壁一底,用坡度展开法,槽壁用自然展开法,槽底为规整法(矩形法)。槽探分层描述着重岩性、矿石结构、构造、接触界线等,可参照“地质观察描述作业操作标准”进行。2、钻探钻探的目的,主要用来验证异常和圈定矿体。共布置4个钻孔。钻孔布置在勘探线剖面上, 150米浅钻2个在2011年完成,设计总工作量300米。a.钻孔岩心采取率大于65,标志层、矿层及矿层顶底板35米范围内岩矿心采取率大于80。b.钻孔弯曲与测量间距,钻孔允许顶角每100米弯曲3度,按孔深累计计算;方位角偏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测量间距,每钻进100米测一次

32、顶角和方位;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c.简易水文观测;布置的所有钻孔中进行,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其孔深。d.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每钻进100米、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米只测一次)、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e.原始班报表: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内容应真实准确。交接班班长和机长要亲笔签字,不得代签,终孔后装订成册。f.封孔:要有

33、封孔通知书和封孔设计书,含水层、矿层的顶、底板10米范围内要用标号325#以上的水泥封孔,水灰比50%左右,并要防止水泥浆被稀释。每封完一层要在封孔段顶部位置取水泥浆样证实;搬迁后要埋水泥标桩,并保证其质量。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1)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地质编录人员必须熟悉钻孔所在位置的地表及深部地质情况,明确施工目的。编制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给施工单位介绍地质情况以及钻进过程中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开钻前检查钻孔方位、孔位、钻机立轴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岩心箱、岩心票、油漆、各类表格及简易水文观测的准备是否齐全,符合要求时,方可下达开孔通知书。(2)编录首先检查钻机的原始班报表、数据有无差错

34、,有无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岩心的摆放及编号是否正确,特别是岩心有无人为的拉长,岩心箱、岩心票的填写是否正确,凡有错误或不符合要求时,施工单位要作补充或纠正,方可进行地质编录。对岩心进行实地观察编录,应重点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粒度、断面、构造特征、层面、单层厚度、轴夹角的量取、裂隙发育程度、脉石种类、大小及其形态、发育程度、分布规律、蚀变矿化特征等。具特殊意义的岩矿心要作素描或照像,对厚度小于0.5米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孔段亦要单独描述,计算岩心采取率。对不符合要求的孔段加以记录,特别对重要的构造、地质界线、地质体、蚀变矿化孔段采取率达不到75要求的,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

35、施,以便保证工程质量。钻孔结束后,要现场检查验收,下达终孔通知书后方能搬迁。(3)室内整理根据实测资料,进行孔深校正和偏曲改正,编制施工剖面,随时修改设计剖面,指导施工;进行品位厚度计算,绘制钻孔柱状图以及综合性的勘探线剖面图;填写验收报告单,提交项目部验收;编写钻孔小结,收集齐全钻孔所有资料,最后验收归档。钻探施工结束后一周内应提交以下资料: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钻孔编录地质记录表、钻孔结构、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封孔登记表、钻孔质量验收报告、钻孔地质小结;钻孔各类采样登记表、各种鉴定、测试、分析报告;原始班报表、钻探技术资料。具体要求按DZ/T77893固体矿产

36、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进行编录。六、采样测试1、基本分析样:目的是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资源量估算的主要依据。拟分析项目:Cu、Pb、Zn、Fe在槽探中刻槽钻孔中劈心采取,拟采集样品500件。刻槽样:主要采自槽探内,目的是查明矿化情况,用于圈定矿体。样品布置以能有效控制矿化蚀变体(带)为原则。槽探样品在槽底采取,样长一般1.0米,采样规格103厘米,实地采样位置用红油漆及铁丝加红布条进行标记,样重超差率小于15,拟采集样品300件。岩心样:取样推荐用小型手提石材切割机。取样方法较完整的岩心及较大的岩块,用切割机进行二分之一切分,矿化均匀且样品重量能保证时,可以进行四分之一切分。在劈分

37、时,如果矿心中矿化不均匀或矿化具方向性时,劈开面时应尽量垂直于矿化集中面。当岩心破碎呈小岩块、岩屑、岩粉时,无法劈分时,而改用捡块样法。岩心样200件。2、岩矿鉴定样包括薄片和光片样,目的在于了解岩石、矿石的结构、构造、蚀变、矿化、矿石类型、物质组分等特征,在每一工作阶段均可采集,采样规格一般555厘米。在采集薄片时,一般对应采集手标本,至少采集一套反映全矿区岩(矿)石类型的手标本,采集薄片样30件,光片样20件。3、光谱全分析:了解围岩中有几种有害、有益元素及他们的大致含量。用以确定组合分析、化学全分析项目和对矿床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参考资料。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品级和岩石类型以及蚀变带从基本分析

38、样品的副样中抽取30件。4、小体重样:为了计算资源量的需要,对矿区内不同类型、不同品级、不同氧化程度的矿石分别采集,测定矿石体重。每种类型的小体重样不得少于30件,为了每种类型矿石所测体重具有代表性,要在地表、探槽、坑探中分别采集,样品规格60120立方厘米。样品采取称重(P1)后及时封腊,测定方法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采用涂腊排水法求得体积进行计算(湿体重D)。小体重样测定体重后,分析铜含量,5、组合分析样:目的是了解矿体内具综合回收利用的有益组分,或影响矿石选、冶性能的有害组分含量(包括造渣组分),利用组合分析结果进行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计算,并对矿体中有害组分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取样方法是

39、由同一个矿体、同一矿石类型的基本分析样的副样组成。本次工作设计样品数10件,分析项目为:Au、Pt、W、Sb、Co、Ag、Se、Te等8种元素。6、岩石样的采样和分析有关技术要求岩石样采集采用多点岩石组合成一个样品(五点梅花取样),重量大于150克,装入编好号的样品袋中,送具有二级以上资格的化验单位进行测试。根据区内主要以寻找金矿产为目标,选择Au、Ag、Cu、As、Sb、Pb、Zn、Ni、Co、Mn、B、Sr、Ba、Bi、Ga等15种元素,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分析方法:As、Sb 采用原子荧光分析法;Au、Cu、Ag、Pb、Zn、Ni、Co、Mn、B、Sr、Ba、Bi、Ga采用IC

40、P等离子分析法。有关技术要求参照(DZ/T014594)及其他有关规范。采集样品500件。7、基本分析的内检:分期分批按不同矿石类型,及时由副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抽取,编密码送原分析试验室进行试验,以检查化验的偶然误差。在内检中发现分析结果超差的现象,应及时对超差样品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补救,并最终改善加工方法。基本分析的外检:外检样品从基本分析正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抽取,由项目组整批送往二级以上实验室进行分析化验。整批样外检样数不少于30件,送新疆地勘局测试中心进行测试。外检总合格率要大于90%。化学分析质量及内外检查分析结果误差处理办法按DZ/T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

41、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样品加工:化学分析样品加工由试验室采用“分步综合加工”方法进行,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总损失率不得大于3%,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样品的制备严格执照切乔特公式进行缩分:Q=kd2式中Q:缩分时取得的最小可靠重量(千克) k:缩分系数(采用0.2) d:样品碾碎后最大颗粒的直径(毫米)样品加工质量要求:化学样品加工全部达到粒径10.83毫米(1620目)后,缩分为正、副样两部分,进一步磨细至规定粒度送化验室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的正样最大粒径为0.097毫米(160目),样品粒度要求达到80200目,最小重量为100克。副样保存最小为200克。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简易水文地质

42、条件调查:依据区域地质资料、1:5000地质草测,化探测量及槽探/钻探资料,初步查明或了解矿区含(隔)水层,主要构造破碎带、风化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主要水体的分布范围,确定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本次普查工作中矿区水文地质工作参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执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岩(矿)石、夹层及矿体顶底板围岩的坚固性及稳定程度对矿山开采影响很大,它是确定矿山开采方法、巷道支护、露天开采坡角等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本次地质测量、探槽、钻探工作中,应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初步查明矿区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岩体风化、蚀变强度以及软岩和软弱岩层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

43、;特别是矿体顶底板围岩3050米范围内应注意详细研究,观察是否变形坍塌现象、围岩和矿体的产状及空隙、节理、断层(断层破碎带)、风化带等发育程度、裂隙中充填物的性质等,评价其对矿体及顶、底板岩层稳固性的影响,根据野外收集的上述资料,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环境地质调查:分析研究基组合分析样等样品的测试成果,基本查明岩石、矿石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及有害气体的成份、含量等情况。收集附近矿床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评价的有关资料,包括矿区及附近地震活动和各种不良自然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及有害物质含量的资料,并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的影响;预测

44、矿山开采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成果,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矿山开发建设提供依据。以上工作不作单独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在1:5000地质草测过程中及槽探、钻探工作中一并附带完成。八、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1、野外工作阶段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始地质编录内容和要求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和方法进行编录。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并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1:5000地质草测、槽探、钻探等工作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标准。1:5000地

45、质草测地质点布点要强调有效性,尽量布置界线点,地质点的观察记录内容有:点号、点位、点性,岩性层或填图单位特征及其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等、标本或样品位置及样号等、重要地质现象的素描或照片等。对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要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有露头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槽探、钻探地质编录要及时、认真、细致、准确、规范。岩石定名要统一,要与剖面、地质平面图的岩性相一致。对厚度大于0.2米的岩性层均要予以详细的描述。对岩性描述要包括岩石的名称、岩石颜色、结构构造、岩石的矿物组成、矿物含量、主要矿物的分布状态及岩石的蚀变特征等。对矿化蚀变的记录要详尽细致,应对矿化蚀变的种类、矿物的形态、矿物组合、矿物的生成次序等予以详细、准确的描述,要准确地划分出矿化层。槽探和钻探编录除对地质体的上述特征要准确记录外,还要准确标绘槽形、地质体和样品位置等,每个地质体均要描述其形态和产状要素,素描图比例尺为1:100。原始地质编录的野外整理内容和要求野外工作期间原始文字资料原则上要求当天收集当天整理,并按规范要求着色上墨,确因特殊情况,当天有困难完不成的,其原始文字资料的整理可拖后2天。野外工作期间的原始图件的整理应于工作结束后的2天内完成,对于部分工作量较大的原始图件也必须在工作完成后的一周内整理完毕。野外期间还要对较为简单的部分综合图件进行绘制,以减轻收队后的综合图件的成图压力。每项地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