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仪表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仪表施工方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项目的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1.1 仪表施工主要施工方法1.1.1 概述 本仪表施工方案为伊拉克卡尔巴拉精炼项目编制,编制依据为业主招标文件、中国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和我公司多年来施工过的类似工程的成熟经验,经报业主、监理审核认可后用于指导施工。1.1.2 编制依据 业主提供的相关图纸、设计说明 该工程的招标文件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 3521-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T 354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 3503-20071.1.
2、3 本工程仪表专业主要工作量如下:序号项单位数量1盘柜 个2操作台 个3现场仪表 个4现场变送器 个5液位计套6储气罐 个7分析仪 个8桥架 米9线槽 米10仪表电缆(铠装) 米11仪表电缆(非铠装) 米12热电偶电缆(铠装) 米13仪表电力电缆(铠装) 米14数据传输电缆 米15接地电缆 米16接线箱 个17配电盘 个18Piping 米19Tubing 米20压力/温度计 个21控制阀 个22开关阀 个23压力安全阀 个24回路测试 个25支柱 个26电线管米1.1.4 施工准备1.1.4.1 组织参加施工的专业人员审阅自控图纸及相关的工艺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图纸要求。1.1.4.2
3、根据施工图纸及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做好技术交底工作。1.1.4.3 及时主动与业主、监理单位沟通,熟悉监理程序,明确监理的要求,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相关资料。1.1.4.4 认真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及质量计划,对各质量控制点的工期要求、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并统筹安排,使各项工作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1.1.4.5 所有到场设备、材料要组织业主、监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确认,不合格的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入库。1.1.4.6 制订好施工机具的进场计划,及时组织施工机具进专场,做好机具的检查、保养、维修工作。1.1.5 .施工流
4、程图及质量控制点1.1.5.1 施工流程图1.1.5.2 施工质量控制点序号工序类别工序内容检验标准检验形式检验方法检验类型1关键工序管件预埋检查GB50093-2013和施工图纸交接检现场检查抽检2特殊工序仪表单体检验GB50093-2013及产品技术说明书自、专检看记录抽检1.1.6 主要工机具及检验仪器(计量器具应具备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序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数量备注1电焊机22气割工具23电工工具4钳工工具5电动套丝机26液压弯管器27砂轮切割机28角向切割机9磨光机10台钻111Tube管弯管器12Tube管切割器13钢板尺1m%14数字万用表%15兆欧表500V116兆欧表250V1
5、17接地电阻测试仪118频率计数器SF8610B119数字电秒表415型120过程校验仪Fluke754121压力泵Fluke 7bar122压力泵Fluke 41bar123压力泵Fluke 微压124试压泵125压力模块Fluke700系列1批26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50-10001套27定值器0-4105Pa1气动28标准转速表129钳型电流表11.1.7 劳动力计划直接人员劳动力计划如下表:1.1.8 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1.1.8.1 仪表出库a. 仪表出库时,应会同业主、监理、供货商一同进行。b. 应仔细检查仪表外观是否完好,仪表设备应有说明书、合格证,附件齐全,检查仪表型号、规格、
6、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无误后在出库单上签字,将仪表送至实验室进行调校。c. 仪表存放应有妥善的保管措施,防止意外原因对仪表造成损坏。1.1.8.2 仪表调校a. 所有仪表在安装前,都应进行校验。温度仪表通常只做常规检查。压力测量仪表应进行常规检查和调校,其调校方法通常为标准表比较法和砝码比较法。主要调试项目有:外观及常规检查;指示基本误差、变差等。b. 校验仪表的房间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或有良好的工作照明,不应在振动大、灰尘多、噪音大、潮湿和有强磁场干扰的地方。调校用电源应稳定,一般需要50HZ 220V交流电源和直流24V电源,电压波动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直流24V电源,不应超过5%。c.
7、 仪表调校用气源应清洁、干燥,气源压力应稳定,波动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d. 调校用标准仪器、仪表应具备有效的鉴定合格证书,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宜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e. 仪表的调校点应在全刻度范围内均匀选取,其数量为单体调校时不少于5点,即0、25%、50%、75%、100%;系统调校时不少于3点。f. 检查被校仪表外观及封印须完好,附件齐全,表内零件无脱落和损坏,铭牌清楚完整、型号、规格及材质符合设计规定。g. 被校仪表调校前,应检查其电气开关是否灵活可靠,仪表阻尼特性及指针移动速度是否符合有关专业标准或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仪表面板和刻度盘整洁清晰,指针移动平稳,记录机构
8、的划线或打点清晰,记录纸上打印点的号码(颜色)与切换开关及接线端子板上标识的输入信号相一致。h. 报警器应进行报警动作性能试验,电动执行器应进行全行程时间试验。i. 压力表调校合格后,须加铅封。j. 被校仪表调校合格后,详细填写校验记录并由校验人签字。k. 经调校后,仪表精密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安装,应退库或修理。1.1.8.3 仪表盘/台安装a. 仪表盘/台底座制作。底座制作应按照设计图纸结合其实际尺寸下料、制作,型钢在平整的平台上调平、调直后制作,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总长超5M时,允许偏差5毫米。b. 底座安装时,下加垫铁,使其上表面保持水平,这是保证仪表盘平正的关键。其水平方向的倾
9、斜度偏差不大于每米1毫米,总长超5M时,允许偏差5毫米。c. 仪表盘/台的安装可人抬就位或用叉车、吊车就位。d. 单独的仪表盘安装须垂直、平正、牢固,垂直度偏差为不大于每米毫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偏差不大于每米1毫米。e. 成排的仪表盘安装除符合上述要求外,相邻两盘顶部高度一致,允许偏差为2毫米,盘间连接处超过两处时,其顶部高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毫米,相邻两盘接缝处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1毫米,盘间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正面度最大允许偏差5毫米,相邻两盘间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毫米。f. 立盘时,可先精确地调整第一块盘,可用12mm的薄铁片加以调整,再以第一块盘为标准将其它盘逐次调整。g. 成排的仪
10、表盘/台安装完后,就可进行盘内电气线路串接。1.1.8.4 温度取源部件安装a. 确定传感器安装在管道的具体位置。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须按照图纸设计位置定位,设计不详时应选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不能安装在阻力部件附近、流束死角处、介质流动缓慢、热交换差的地方。热电偶取源部件安装远离强磁场。b. 温度取源部件的固定装置分为法兰短管式和丝扣式。螺纹式的直形连接头见下图示仪表仪表接头温度传感器安装示意图?c. 取源部件的安装可用磁座钻在管面上钻出仪表接头孔,孔径与仪表接头外径大1毫米,仪表接头与管道轴线调整垂直后采用氩弧焊接方式焊接,以确保焊口处内壁平滑,外焊缝无气孔、裂纹;不渗漏。钻
11、孔时留在管内的铁屑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干净或用吸铁石吸净。d. 炉体、烟道上的温度取源部件安装需与砌筑配合安装。e. 将就地测温计或远程测温的传感器(热电阻、热电偶)丝扣处缠绕一层生料带后与仪表接头拧紧。f. 连接温度传感器与二次仪表的导线。铂热电阻用KFFP 3*1的导线与二次仪表相连;热电偶用SC-BH-FFP 2*的补偿导线与二次仪表相连。g. 补偿导线是联接热电偶冷端与二次仪表间的特种导线,用于二者的信号传输,可消除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保证仪表对介质温度的测量。补偿导线有正极和负极,一般红色绝缘层的导体为正极;绿色绝缘层的导体为负极。连接补偿导线与热电偶、二次仪表时,正负极
12、应对应。补偿导线的线芯一般为质脆的合金材料制成,敷设时应注意保护,不应曲折、迂回;不得拉得过紧;不应与其他线路在同一根保护管内敷设;不应有中间接头。h. 温度取源部件在工艺管道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感温元件应插到工艺管道内介质流束的中心区域为宜; 感温元件在直管段上应尽量垂直安装。 在工艺管道拐弯处安装,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重合。 在工艺管道直径较小而需要倾斜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交。1.1.8.5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a. 确定管道上取源部件的开孔位置。应选在介质流束稳定的直管段或工艺设备,其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否则,会对介质产生阻力
13、,形成涡流,并受动压影响而产生测量误差。b.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道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c. 根据压力表加工同样内丝的仪表接头,用磁座钻在管面上钻出仪表接头或取压短管的管孔,孔径与仪表接头或取压短管的外径大1毫米。d. 仪表接头与管道轴线垂直,其端面不超过管道内壁,调整好后采用氩弧焊方式焊接,仪表接头以确保焊口处内壁平滑,外焊缝无气孔、裂纹,不渗漏。e. 钻孔时留在管内的铁屑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干净或用吸铁石吸净。f. 测量带有灰尘、固体颗粒或沉淀物等混浊介质的压力时,取源部件应倾斜向上安装,在水平的工艺管道上顺流束成锐角安装。g. 当测量温度高于60的液体,蒸汽和
14、可凝性气体的压力时,就地安装的压力表、取源部件应带有环形或U形的冷凝弯。h. 压力取源件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取压口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量气体压力,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 测量液体压力,在工艺管道的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0夹角的范围内。 测量蒸汽压力时,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与工艺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0夹角的范围内。1.1.8.6 流量取源部件安装a. 安装节流件处的前后最小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规定,其内表面应清洁、平滑。b. 节流装置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取压口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量气体压力,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 测量液体压力,在工艺管道的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
15、平中心线成0450夹角的范围内。 测量蒸汽流量时,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0夹角的范围内。c. 孔板应在管道吹扫完毕后再装入。d. 节流件孔板及喷嘴安装方向应符合GBJ93-86的规定。其后的引压管路安装见压差传感器安装示意图。1.1.8.7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a.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b. 双室平衡容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前应核实制造尺寸,检查内部管路的严密性。 应垂直安装,其中心点应与正常液位相重合。 双室平衡容器的高度应一致。c. 平衡器之后的引压管路安装见压差传感器安装示意图。1.1.8.8 分析取
16、源部件的安装a. 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压力稳定、灵敏反映真实成分的地方。b. 在水平的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分析取源部件,其安装方位应符合有关规定。c. 被分析的气体内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于15度。仪表前端应加装过滤器。1.1.8.9 仪表管路的敷设a. 管路敷设前,管内应清扫干净,内表面清洁,光滑。b. 引压管制作尺寸结合现场情况定,做到尽量短。c. 引压管制作时,切割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断面平齐。 d. 金属管子的弯制宜采用冷弯,其弯曲半径不小于3倍管外径。高压管宜一次弯成,管子弯制后,应无裂纹和凹陷。e. 测量管路沿水平敷设时,应根据不同的介
17、质及测量要求,有1:101:100的坡度,蒸汽和液体介质的引压管坡向仪表;气体介质的引压管坡向取压点。f. 管路与工艺设备、管道或建筑物表面间的距离不小于50毫米,油管道与热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50毫米,且不应平行敷设在其上方。g. 盘内配管时应敷设在不妨碍操作和维修的位置。h. 引压管应利用管道支架进行固定,无法利用时就地制作安装固定支架。支架的间距水平敷设时为1米,垂直敷设时为2米。i. 引压管安装好后应关闭引压管上所有截止阀。待主干管试压、吹扫并通入介质后,先打开所有阀门用介质清扫引压管,再关闭引压管上的所有阀门。j. 引压管的试压、吹扫可随主干管一起进行,也可单独进行。单独进行时,将引压
18、管连接至手动液压泵,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倍。试压时稳压5分种为合格。试压结束后将管路清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干。k. 将校验好的变送器接好,先打开取样阀、平衡阀,再打开变送器进口阀、关闭平衡阀投入使用。l. 蒸汽引压管内有冷凝水后,才能打开取样阀,再打开仪表排气阀排完气体后,仪表才能正常运行。压差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压力传送器箱压力传送器管道貌岸然供口管道(高压)传感器箱1/2手动二通阀出口管道(低压)压差传感器压力传送器安装示意图三阀组1.1.8.10 仪表管路上的阀门安装a. 阀门的选用:阀门的类型可根据其用途来选取;阀门的连接形式可根据介质压力、温度等参数及仪表设备的连接形式选择,一般情况下,
19、及以下阀门用内螺纹、外螺纹或卡套式连接形式;阀门用法兰连接形式。b. 阀门安装与研磨:阀门安装前,应对阀门进行检查和压力试验。检查内容包括:阀门的型号、规格和材质应符合设计和介质特性的要求,外形应无损伤、裂纹、锈蚀等缺陷。当阀芯密封面不严而有轻微损伤时,应解体并用合适的研磨工具进行研磨,直到合格为止。阀门在出厂前一般都有进行涂脂保护,因此,在其被安装前应脱脂和清洗。除去内部油脂和污物。清洗方法,可用煤油或汽油浸洗。清洗后,进行临时包封,防止污物再次浸入。卡套式阀门安装时,管口应垂直光滑,卡套距管口约2-3mm,管子插入阀门并保持紧密接触后,再拧紧螺帽。c. 仪表管路及阀门试压和气密性试验: 仪
20、表管道、阀门安装完毕,仪表安装之前,应进行试压。仪表不得一起试压。 敷设完的管路在试压前,应检查是否漏焊和错接。 管路系统的压力试验,采用液压进行。试验介质为洁净的水。当管路介质工作压力较低且为气体时,可采用气压进行试验. 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得低于级,并校验合格。压力表的量程为试验压力的倍. 液压试验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的倍,达到试验压力值后,停压5分,液压试验无漏泄即为合格;气压试验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压力的倍,达到试验压力值后,停压5分,气压试验压力下降不大于其试验压力的1%即为合格。1.1.8.11 仪表电气线路和敷设a. 支架的安装 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发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
21、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水平安装的汇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止处及其它需要的位置可适当减小间距,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加间距。 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米;垂直敷设为米。b. 汇线槽的安装 制作好的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线槽安装位置符合施工图纸规定,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线槽支、吊架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米。 汇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着变形。 汇线槽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宜用方颈螺栓,螺母应
22、在汇线槽的外侧,固定应牢固。 汇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与天花板(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 汇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当直接由汇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护电缆。c. 电缆保护管的敷设 所有电气管道安装必须保持整齐,在一个相同的基准内施工,应与墙身及相邻的管道保持平行或垂直。在同一平面之相同区间内,所有管道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设备端子的线路均应加金属软管保护,使用的金属软管长度不能超过1米。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管路必须接地,但不能作为
23、地线用。 电线管路弯曲半径:明暗配时均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且接线盒位置应便于穿线,金属电线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有可靠的电器连接。电气管长每超过30米,无弯曲;管长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管长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 管长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 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有锁母,内侧必须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侧均应套锁母。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余量。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
24、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理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且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0。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保护管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嗽叭形。 保护管与检测仪表或就地仪表之间,应有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 埋设的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毫米。 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埋设的保护管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其内地面50毫米。 拉线盒、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示编号。 线路周围环境超过650C时,应采取隔
25、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米,与其它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毫米。d. 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兆欧,有特殊规定应符合其要求。 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或与其它硬物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 有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10倍;无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6倍 仪表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在同一
26、汇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仪表电源线路和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仪表信号线隔开敷设。 线缆敷设应平齐,电缆在线槽或管内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现象,不得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4对双绞电缆,线径在时牵引力不应超过70N。 所有导线之连接必须在已确认接线端子内,接线端子箱内的端子为压接的端子板,其接线端子上及导线上应有相应的编号。 电缆沿支架或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0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0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当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
27、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1-2个支架上;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毫米处;在引入接线及分线箱前150-300毫米处。 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应符合有关规定。 制作电缆头时,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层间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在潮湿或有油污的场所,应有相应的防潮、防油措施。1.1.8.12 补偿导线的敷设 补偿导线应穿保护套或在汇线槽内敷设,不应埋地敷设。 当补偿导线和测温仪表之间不采用切换开关或冷端温度补偿器时,宜将补偿导线直接和仪表相连。 当补偿导线进行中间和终端接线时,严禁接错极性。 补偿导线不应与其它线路在同一根保护管内敷设。 补偿导线和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
28、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路、安全联锁线路、本质安全型仪表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1.1.8.13 电缆接线: 用直流250V绝缘摇表检查每根电缆绝缘情况,其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 电缆终端连接前,应首先整理缆线在箱、柜及设备上的敷设状态,按照路径合理、布置整齐、缆线的曲率半径符合规定,对所有缆线进行整理,用塑料扎带捆扎,松紧适宜并固定在设备的走线架上或线槽内。 按图纸编号对电缆进行正式标签,标签用电缆标志打印机打印的套管标注;同时加挂电缆标牌。 按照缆线的终端顺序,用专门工具剥除每根缆线的外护套,剥切中注意不要损伤屏蔽层和绝缘层。 对于绞
29、线电缆为保持每对对绞线的状态不致变化,剥除外护套的长度不宜过长,非对绞长度不大于25毫米。 用数字式查线仪核对电缆芯线,并按图纸编号套线号管,线缆色标明确或芯线号清楚可直接套线号管。 电缆芯线端接续采用端子连接或焊接,对于压接式端子板根据连接方式不同,缆线芯压接好后要烫锡处理,裸露部分包绝缘带。需要焊接芯线采用25W电烙铁和焊锡丝进行焊接,掌握好焊接时间,同时也要防止虚焊,漏下的焊锡要及时清理干净。 缆线的屏蔽层按电缆芯线一样方式进行可靠接地;对双绞屏蔽电缆带有漏电线的也必须连接到接地装置上。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采用压接。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
30、标号,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电缆的测试,控制电缆检查电缆的绝缘电阻和线芯的导通情况;1.1.9 系统安装调试1.1.9.1 集散控制系统(DCS)接地安装接地系统分为安全地ACG和逻辑地MRG。不同厂家的DCS产品对接地要求有所不同,应以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为准,DCS的接地极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 两个接地系统之间各接地极之间距离应大于3米。b. 与电气接地网之间的垂直距离必须大于3米。c. 接地系统的接地极、接地网金属材料应用同一材质,以免不同材质与大地之间产生电池效应,造成独立的两个接地间存在电势。1.1.9.2 操作站、机柜、UPS
31、安装这些设备是DCS系统的重要设备,安装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a. 制定DCS设备二次搬运及吊装方案。b. 会同甲方和生产厂家共同对DCS设备开箱验收,检验后三方共同签字确认。c. DCS的技术资料、随机配件专门保管,以备交工。d. UPS安装要求严格按厂商的产品指导书进行。在安装蓄电池时,要正确判定电池的极性,检查绝缘,防止蓄电池短路。采用220VAC供电时,零线的接地方式必须符合UPS的技术要求。UPS安装完毕,根据产品指导书进行调试。1.1.9.3 DCS系统配线a. 系统配线在机柜、接地系统和UPS安装就位后进行接地、电源、数据通道三个系统配线。b. 电源配线由电源电盘分别引至各机柜电源
32、接线端子和输入输出电源接点。c. 机柜与操作站之间及机柜之间数据通讯电缆由厂商提供的专用通讯电缆,带有适配器、终继器等,配线时技术规范和图纸要求对号入座,正确可靠安装。1.1.9.4 DCS上电及软、硬件调试a. DCS上电前检查。检查接地和各路电源是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及设计要求,并对各路绝缘电阻进行测试,测试时要防止兆欧表对DCS各插配件的损害。绝缘不合格者必须找出原因并处理好。b. 在确保接地电源无误后, 上电按UPS、操作站|控制站的先后顺序上电,并用万用表检查供电电源是否正常。c. 硬件自测试和软件测试是DCS调试的重要环节,应用软件一般由DCS供应商负责编程。d. 控制站上电后,根据
33、监视屏、故障灯运行等来判断系统各单元是否正常。e. DCS系统状态检查,通过操作键盘,调出监控画面,全面检查各信号灯是否符合要求,各状态是否指示正确。f. 人为拨插卡件,通讯线,进行冗余配置测试。g. 应用软件调试1.1.10 系统检查及试验1.1.10.1 系统试验的目的是使各测量、控制、调节及联锁报警系统处于可投入运行的状态。系统试验是以下述各项为前提的:a. DCS控制部分安装完成并试验合格;b. 各单台仪表在就位之前已核验合格;c. 气源及电源的供给已确认符合设计要求,能向各仪表正常供气及供电;d. 对各测量、控制、调节回路中各组件之间的接线,接管正确无误;1.1.10.2 系统试验的
34、主要内容:a. 温度测量系统,逐点试验各点,均应显示当时的环境温度,并且现场的实际点与DCS上的显示点,应相一致;b. 带变送器或转换器的温度、流量、液位、压力、差压等参数的测量、调节等回路。有条件时在变送器输入端加上信号,这样可以试验整个系统,若实施有困难,可变送器输出端向回路送入标准信号(如420mACD、15VDC等),但必须注意不论何种试法,试验完成后必须把接线、接管恢复到试验前的状态。这项试验可以检查显示、报警、调节输出,调节阀的动作是否符合规定的精度和设计要求(如调节阀正、反作用,调节阀的动作方向等)。c. 联锁系统的试验各主机停车联锁,对各联锁停车项目逐项做假动作试验,联锁触点可
35、从仪表上人为给出或从继电器、接线端子上人为给出,试验以电控系统的主机跳闸回路的继电器动作,直到主开关分闸(注意:做该项试验时主开关的高压电源绝对不准接入,与业主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仪控系统内部的温度、流量、压力、液位等参数的联锁项目,应试验至电磁阀失电,对应的调节阀打开(或关闭)为止。d. 声光报警系统的试验人为地闭合各带报警点的仪表接点,对应的声光报警应发出报警,按“确认”按钮则停止闪光及声响。e. DCS系统的试验,应参照有关的组态,维护说明进行模拟试验,特别应强调的是开关量输入/输出要求的是无源触点还是有源触点,输出能带的容量是多大等必须很清楚。否则高电压(如220VCA)的接入会导致
36、DCS接口板的损坏,DCS试验合格后,才动其它系统联机试验。以上各项试验在实验中可以综合在一起做,在试验时要及时记录,避免重复或遗漏项目,此时在试验过程中临时的短接线必须拆除,拆开过的接线必须重新接好。1.1.11 仪表投运在完成前述的系统检查及试验后,本系统即具备了投入运行的条件。一般的投运程序及注意事项如下:1.1.11.1 合上各仪表盘、UPS盘的电源开关,并再次确认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按工艺过程的操作要求依次打开各取压点,分析点的截止阀;1.1.11.2 打开向系统里阀门定位器供气的阀门,再次确认气源压力符合要求;1.1.11.3 投运差压变送器时先打开平衡阀,然后打开检测阀,最
37、后全关平衡阀;1.1.11.4 按工艺确定的程序投入各种测量、控制、调节仪表及联锁报警系统;1.1.11.5 仪表投运期间,若需要停止其运行或又要再投运,应与操作人员联系,特别是与联锁报警系统或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系统有关的仪表,以便操作人员事先准备好必要的操作对策。1.1.11.6 当需要使用“联锁解除”按钮时,也应与操作人员联系,并密切注意被解除了联锁的仪表所显示的工艺参数,应尽快恢复联锁;1.1.11.7 自动调节系统的工艺参数设定值及联锁报警系统的设定值不可随便变更,生产上确定需要改变设定值时,应做好书面记录备查;1.1.11.8 自动调节系统中调节器的PID参数的最佳整定,需在实际试车
38、过程中摸索,若在运转中作了某些调整应把参数值及调整日期、时间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分析比较; 1.1.11.9 DCS系统的操作应把参数由专业经过操作培训过的人员完成,并熟悉工艺流程对紧急停车逻辑复位等一些重要操作,要了解动作过程并应严格按操作指导进行。1.1.12 仪表设备现场半成品、成品的保护措施在仪表专业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其它专业存在交叉作业现象,对仪表设备这样的易损件应特别强保护措施。1.1.12.1 对于压力表、双金属温度计、热电阻、热电偶等,考虑到此类仪表容易被损坏,因此宜在管道吹扫合格临近试车前安装。1.1.12.2 要特别注意对变送器、流量计、调节阀体仪表的保护。一是进出线口要有
39、防雨措施,并应做好防腐蚀密封处理。二是防止就位后现场电焊作业过电烧坏仪表内电子元件。三是安装时注意对毛细管的保护,以防毛细管拆断,硅油渗漏。1.1.12.3 吊运仪表盘柜、较重仪表设备时,应避免振动、摔落及刮碰表面防腐层。不可直接在地面上拖运。1.1.12.4 对于已在现场就位的仪表设备,有高空附落物危险的场所要加设临时挡板予以保护,对电焊火花的溅落部位,仪表设备也应作相应的保护。1.1.12.5 贵重、精密的仪表设备应存放在专门仓库内,设有专人保管。1.1.13 本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本工程工期较紧,在施工中必须密切与业主、监理、以及其他专业配合,在施工中以下几点应注意:1.1.13.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遵守业主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生产区域的安全制度。1.1.13.2 严格动火证审批制度,必须先审批后动火,无证不得动火。1.1.13.3 停、送电严格遵守工作标制度,防止误停、误送。1.1.13.4 调试前必须编制确实可行的调试方案,经监理、业主审批后,严格按方案进行。在有可能引起系统跳闸或与其他生产装置有联锁的试验必须征得业主工艺人员的同意,采取有效隔防和防护措施,在不影响其他装置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方可进行。1.1.14 工期计划根据总的节点计划和其它专业进展情况制定本专业详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