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5552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健康课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怎样才算健康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了解健康的全部含义及其标准,不仅懂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心理的标志,并学会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控制自己的情感,以适应社会,做一个“社会人工能力培养:使学生了解健康的全部含义及其标准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健康的含义及标准,知道如何维护自身健康。教学难点:心理健康的含义教法选择: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学法指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课文内容的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基本掌握健康的标准2 .可结合一些实例讲解健康

2、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3 .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是适合各年龄段的,但对少年学生来说,使其掌握课文中的各项条件更为适合。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基本掌握健康的标准(十条)2 .结合实例讲解健康的概念1)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生物学的角度衡量健康的问题,把健康理解为“不生病”或“不虚弱”,其实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2)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们生活环境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和均衡。3)现代社会是“M型的社会”,即多因素、多度量、多层次、多学科、多维的社会。疾病是一种社会现象,对病因分析,既要注意生物的病因,也要注意心理和社会的病因,对疾

3、病诊断既要做到技术诊断,也要进行“社会诊断”。4)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战胜了新老疾病,提高了期望寿命,但我们不能把躯体的健康看作生活的最终目的,而应看作是争取使生命更高尚、更丰富所具备的必要的物质条件。3 .影响健康的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的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卫生保健服务因素三、结束部分1 .讨论课后练习2 .总结与讲评3 .下课课题情绪与健康(2)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健康,真正的健康包括哪两大方面及良好的情绪对健康的作用能力培养: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健康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健康的概念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4、教学难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教法选择:演示、讲解、讨论学法指导:学生讨论基本内容时加以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2 .要求学生熟记健康的含义3 .教师结合课文及参考资料为学生讲解健康的含义、情绪与健康的关系。4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方法。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2 .讲解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各器官发育健全、功能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情舒畅;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 .结合挂图讲解健康的含义,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5、常常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如轻松、苦闷、高兴、恐惧、愤怒、伤感等。对这些情感变化,我们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否则,不论是过度高兴和悲伤,都会给健康带来伤害。4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方法。如:考试不过分紧张,到新的地方不拘束,冬天天气寒冷不感冒;待人处事要直率、真诚、宽容、体谅;要有志气、有理想、不可自卑自怜,防止产生心理压力;多参加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性格、平静的情绪和开阔的心胸,待人宽厚,使人际关系和谐,身体健康,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人。三、结束部分L通读课文5 .讨论课后练习6 .总结与讲评课题皮肤的功能与保健(3)课型新授

6、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L使学生了解皮肤的结构。2.掌握皮肤的功能和保健方法,养成讲究皮肤卫生的良好习惯。能力培养:使学生了解皮肤的机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心理素质培养:养成讲究皮肤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皮肤的功能和保健教学难点:皮肤的结构和养成讲究皮肤卫生的良好习惯。教法选择:讲解、讨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讲究皮肤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皮肤结构模型和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让学生阅读课文2 .讲解首先根据学生己有的常识,提出有关皮肤功能问题,如皮肤为什么会出汗,伤口为什么会愈合,为什么会有冷、热、痛的感觉等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引入情境。接着以模型和挂图讲述

7、皮肤的结构,然后阐述皮肤的功能。讲功能时尽量与生活中的实例和皮肤的结构联系起来,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皮肤的功能。在讲述皮肤的保健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应怎样做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讲究皮肤卫生的良好习惯和生活习惯。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2 .讲解D提问:皮肤为什么会出汗?伤口为什么会愈合?皮肤为什么会有冷、热、痛的感觉?2)利用模型讲述皮肤的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组成。表皮最外面是角质层,下面是生发层。另外皮肤还有毛发、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等附属物。3)利用挂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述皮肤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具有分泌和排泄作用;具

8、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具有感觉作用;具有再生功能3 .讲述皮肤的保健加强皮肤锻炼;保护皮肤清洁;预防座疮。4 .通读课文三、结束部分1 .讨论课后习题2 .总结与讲评3 .下课作业设计及反馈层次作业完成情况基础题:能力题:板书设计第三课皮肤的功能和保健1 .皮肤的结构2 .皮肤的功能与保健课后回顾及反馈课题人脑的功能(4)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了解人脑的组成、位置及其结构特点。2.掌握大脑、小脑、脑干的主要功能。能力培养:使学生了解人脑的组成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教学重点: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大脑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教法选择:讲解、讨

9、论学法指导:学习主要功能时加以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人脑的模型、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让学生阅读课文2 .讲解根据脑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脑的模型讲解脑的组成与结构特点结合插图讲解脑的功能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2 .讲解D提问:人为什么能看书写字?人为什么会思考问题?人为什么打球、跳舞时动作既协调而又准确呢?为什么有的傻子或患神经病的人连他的父母都不认识呢?2)根据脑的模型讲解脑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三部分结构特点(结合挂图讲解)3)结合挂图,讲解脑的功能大

10、脑:大脑皮层是身体的最高司令部所在地。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如身体的感觉、运动、听觉、视觉、语言等分别由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来管理。脑干:负责心血管运动和呼吸的部位。这些部位一旦受损,会立即引起心跳和呼吸停止,危机生命。小脑: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4)提问:大脑皮层是通过什么来管理全身各器官活动情况的呢?(根据模型讲解)3 .通读课文三、结束部分1 .讨论课后习题2 .总结与讲评3 .下课作业设计及反馈层次作业完成情况基础题:能力题:板书设计第三课人脑的功能L脑的组成2.脑的功能课后回顾及反馈课题合理安排睡眠(5)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认识人的生存离不开睡眠,并让他们知

11、道每天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身体才能长得好,学习才会有精神。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人的生存离不开睡眠思想教育:养成按时唾眠的良好习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睡眠与健康的关系,提醒学生逐一休息。教学难点: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教法选择:对比一讲解一讨论学法指导:讨论时加以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通读课文2 .讲明睡眠与健康的关系,讲清怎样合理安排睡眠3 .提问学生:睡眠不好有何感觉,早睡早起、按时睡眠有何好处及每天能否睡足10小时。4 .要求并指导学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作息制度。教案附页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

12、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2 .讲明睡眠与健康的关系,讲清怎样合理安排睡眠1)人离不开睡眠(对比方法,参P2UP212)?2)睡眠能促进发育,有益健康身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激素的作用,某些激素在睡眠时分泌得多,清醒时则分泌较少,如生长激素等。据测试儿童清醒时血浆生长激素浓度只有15毫微克/毫升,而睡眠时为1020毫微克/毫升,有的还能达到4050毫微克/毫升。如果睡眠不足,生长激素分泌的就少,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如下所示人的学习、活动一能量消耗异化作用一同化作用一(休息、进食)一恢复能量一消耗能量一体内物质积累一促进生长发育3 .作息制度足够的睡眠时间;早睡、

13、早起;建立起的制度不要轻易变动,包括午唾制度等4 .睡前的卫生习惯忌吃完饭就上床睡觉,但也不要饿着肚子睡觉;睡前用热水烫脚至全身发热,并有发困的感觉时即上床休息,能使人很快入唾。三、结束部分1 .通读课文2 .讨论课后习题3 .总结与讲评作业设计及反馈层次作业完成情况基础题:能力题:板书设计第五课合理安排睡眠课后回顾及反馈课题营养素的来源(一)(6)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了解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特点,懂得合理营养的重要性。能力培养:懂得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掌握三类主要食物中含有营养素的种类2.基本掌握三类食物中

14、所含主要营养素教学难点: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特点及不合理的地方教法选择:讲解一讨论学法指导: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请学生阅读课文2 .教师讲解三类食物中各含什么营养素,哪些营养素含量最丰富。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及不理想之处。4 .帮助学生一般了解食物的相互搭配对提高营养价值的作用。教案附页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2 .通过挂图讲解三类食物中各含什么营养素,哪些营养素含量最丰富。师: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特点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其中又以粮谷类为主食。1)粮谷类脂肪

15、含量很低,碳水化合物含量达70%-80%o主要是淀粉,是供给热量的主要来源。虽然粮谷类中蛋白质的含量只有但由于食入量大,次数多,所以是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粮谷类是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的良好来源。2)豆类豆类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是优质蛋白质。3)水果蔬菜类一般认为水果可以提供维C、纤维素和果胶,但水果中含维生素C不一样,柑桔、山楂、鲜枣、柿子中含维生素C较多,苹果中维生素C仅有06毫克/百克。水果因为可以生吃,不经加热,能避免维生素C的损失。蔬菜能供给丰富的胡萝卜素,尤其是黄绿色蔬菜含胡萝卜素更高。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及不理想之处。特点: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

16、物性食物为辅粮谷类的蛋白质质量并不理想,其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缺少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如玉米中色氨酸含量特别低。4 .帮助学生一般了解食物的相互搭配对提高营养价值的作用(参P215)三、结束部分L讨论课后习题2 .总结与讲评作业设计及反馈层次作业完成情况基础题:能力题:板书设计六、营养素的来源(一)课后回顾及反馈课题营养素的来源(二)(7)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了解食物的分类及其各自的营养特点,为研究合理营养打好基础。能力培养:了解食物的分类及其各自的营养特点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2.掌握各类食物中

17、含量最丰富的营养素的种类教学难点:各类食物中主要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教法选择:讲解一讨论学法指导: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通读课文2 .教师讲解各类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并强调主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3 .要求学生当堂熟记食物的分类。4 .要求学生了解食物中所含主要营养素的种类,一般了解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作用。5,采用课堂问答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教案附页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2.结合挂图讲解各类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并强调主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D菌藻类蘑菇、木耳是使用真菌。吃起来柔嫩,鲜美。蘑

18、菇中脂肪含量为2%6%,含量较低,但必须脂肪酸一亚油酸较丰富。亚油酸和胆固醇结合才能代谢,若体内缺少亚油酸,胆固醇编在血管内堆积,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常吃蘑菇可见地胆固醇和血压。人患癌症后免疫能力降低,而香菇多糖,可增强免疫力,使肿瘤受到抑制,有一定的抗癌功能。2)肉类蛋白质含量10%20%,必须氨基酸齐全,最适合人体的需要,是优良的蛋白质。3)鱼类蛋白质含量为15%20%,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比例都和人体近似,是优质蛋白质。4)蛋类蛋类突出的特点是含有最优良的蛋白质。利用率在95%以上。5)奶类有优良的蛋白质,含有全部必须氨基酸,适于构成儿童肌肉组织。3 .要求学生熟记食物的分类4 .采用问答

19、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三、结束部分1 .熟记课文内容2 .讨论课后习题3 .总结与讲评作业设计及反馈层次作业完成情况基础题:能力题:板书设计七营养素的来源(二)课后回顾及反馈课题预防贫血(8)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了解贫血的表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力培养:使学生了解贫血的表现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贫血的危害、原因和预防措施教学难点:督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效预防贫血教法选择:讲解一讨论学法指导: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及电教手段运用:挂图教学环节设计:1 .通读课文

20、2 .提问学生:为什么会的这种病?怎样预防?也可让学生自述平时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有无挑食、偏食的习惯。3 .总结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原因和预防措施,并指导学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详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基本部分L通读课文2.提问学生:为什么会的这种病?怎样预防?也可让学生自述平时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有无挑食、偏食的习惯。3.结合挂图总结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原因和预防措施,并指导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1)危害对生长发育的印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儿童智能的影响2)原因出血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造血功能障碍3)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抓好关键时期三、结束部分L讨论课后习题2 .总结与讲评3 .下课作业设计及反馈层次作业完成情况基础题:能力题:板书设计八预防贫血课后回顾及反馈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