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原理.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6705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现代教育学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现代教育学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现代教育学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现代教育学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学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学原理.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创立与发展,2、教育的概念,3、教育与社会,现代教育学原理,4、教育与人的发展,目,录,教育学概念的演变,pedagogue 希腊语,意为“教仆”。pedagogy 英语,意为教的科学和艺术;education现代英语教育学教育科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独立的条件(二)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三)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特点:教育思想孕育在古代哲学的母体中。论语:孔子哲学、政治、伦理、教育言论集。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不详。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为古 罗马教

2、育家昆体良。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作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关于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关于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关于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并重 知行统一、启发诱导,温故知新 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学记的主要思想,关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关于学制系统:“家有塾,党有庠,术(音遂)有序,国有学。”关于教学视导制度:“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

3、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以教育为业。他的教育方式十分独特,经常用启发、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他是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创始人,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指出“美德就是知识”。“产婆术”,在色诺芬的回忆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欧谛德谟有关正义的对话。苏格拉底:让我们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首先,虚伪归于哪一行?欧谛德谟:归入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等等应归于哪一行?欧谛德谟:应归于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将军必须惩罚那极大地损害其国家的敌

4、人,他战胜了这个敌人,而且奴役他,这对吗?欧谛德谟:不能说不对。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如何呢?欧谛德谟: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苏格拉底:好吧,那就来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勇气,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如果他告诉他的士兵,生力军即将来增援。他欺骗了战士们,使他们鼓起勇气,取得了胜利。这种欺骗行为如何理解呢?,欧谛德谟:也算是正义的。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好吃,哄他吃了,他的病因而好了,这能算欺骗吗?欧谛德谟:也应划到正义一边。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就偷了他的枪,

5、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柏拉图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应是国家的;所有的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教,昆体良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理论家昆体良(Marcus F

6、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科学知识体系培根的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奠基之作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作者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776年康德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开始讲授教育学。形成标志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作者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有力推动爱弥儿法卢梭,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裴斯泰洛齐)。,1.培 根,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提出了实验

7、的归纳法,并把它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2.夸美纽斯,历史贡献首创性、民主性、实践性: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取了突出性的成就。他写出了被认为是第一本真正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在该书中他提出了:1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学思想。大教学论被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从此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3.康 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先后

8、四次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康德论教育康德教育学的贡献:开创了哲学教育学的时代。第一:重视教育的价值,认为人是教育的结果;第二: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应以人类的理想为目的;第三:重视道德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完善;第四:重视儿童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强调遵循自然的原则。,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明确指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创办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用以研究和实践“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洛克教育漫话

9、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特点: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多元化。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基本观点: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为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基本观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

10、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为法国的乌里、A 瓦斯凯等代表性著作是瓦斯凯和乌里的走向制度的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个体经验的不断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 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根本目

11、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为美国的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 基本观点:资本主义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其看作是一种自然的事,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

12、的结果;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教育漫话 洛克 英国教育家爱弥尔 卢梭 法国教育家论人的理解能力和教育 爱尔维修 法国教育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裴斯泰罗齐 瑞士教育家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 德国教育家人的教育 福禄倍尔 德国教育家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第斯多惠 德国教育家教育论 斯宾塞 英国教育家人是教育的对象 乌申斯基 俄国教育家劝学篇 福泽谕吉的 日本教育家教育诗 马卡连柯 苏联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 美国教育家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 意大利教育家,西方近

13、现代著名的教育著作,目,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研究教育现象 探讨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现象是教育运动发展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的本质和根据。,二、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理想主义教育学2、实证主义教育学3、文化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三、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1、理性主义教育科学观2、实验教育学:放弃概念思辨,主张从心理生理的角度去研究儿童,力求客观3、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教育学的实践性问题,目,录,发展趋势,一、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二、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三、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四、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五

14、、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目,录,目,录,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日常用法1.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 2.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3.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二、教育的词源,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一)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从此内涵上理解,广义的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第二,教育是人有意识的活动;第三,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

15、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此内涵上理解,教育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多变活动;第三,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第四,学校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要求,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2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3、教育内容: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4、教育手段5、教育途径: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6

16、、教育环境,目,录,一、教育的产生,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特征:(1)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3)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

17、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三、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4)师生关系民主化。(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2)教育与劳动生产

18、相结合。(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完全成为培养资产阶级继承人的工具2、教育的全面普及3、教育系统开始发展完善4、班级授课制5、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6、受宗教严重影响,三、教育的共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教育内容综合化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本质的论争,1、上层建筑说2、生产力说3、双重属性说4、特殊范畴说5、实践活动说6、本质规定说,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目,录,目,录,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根本属性社会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

19、性(生产性)人类积累了两种经验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教育有两种社会职能传递生产经验、传递生活经验。教育有两大社会作用保证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保证社会人的生产和再生产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54,历史性(能动性)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成各种历史形态。如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等。相对独立性 相对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而言。,目,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 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条件,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社会动力。,(2)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20、教育目的)。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要求劳动者的素质、人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3)制约教育的规模、速度和学校的结构。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学校规模的大小、受教育者人数的多少、各级各类人才的比例,等等,都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与水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大学教育及其专业设置;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等,都必须考虑生产结构变化的需要。,(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必须是来源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活动,社会生产所创造的技术成果也必然渗透于教育领域,促进教育方法、手段的改革。,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得强大动力,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世界若干地区的教育收益率(%),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基础,一、经济基础制约着教育 1、教育的性质 2、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3、教育目的 4、教育内容二、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录,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目,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