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春意挂上了树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选修《春意挂上了树梢》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意挂上了树梢萧 红,初解题意,“春意挂上了树梢”与“春天来了”相比,好在哪里?,初通文意1:自然景物描写,文章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北方三月景色的什么特点?,花还未开,积雪融化,云彩有春意,暖风浮动,白杨树蹿了芽,橱窗花开草绿。春意姗姗来迟,但也已风暖人笑。,读完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你的心中还有诗意吗?,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初通文意2:社会环境描写,文章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此带出了人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作者分别描写了哪些人物的活动?分别有什么活动?作者感情怎样?,汪林等,打扮华美,逛街晒太阳,谈情说爱,批判讽刺,乞丐们,街头乞讨,瞎人卖艺,冻坏腿脚,同情悲悯,少数人
2、,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狂歌疯舞,多数人,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哀号动地,批判讽刺,一类人:尽情享受春意,彻夜狂欢 一类人:感觉不到春意,痛苦哀哭,对比,同情悲悯,课堂探讨1:体会文中对比,富人与穷人的对比自然与社会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补充背景,对比使文章 结构更紧凑主题更鲜明感情更浓烈,课堂探讨2:汪林形象及意义,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逛街,晒晒太阳,吸着烟卷,腋夹情书;晚上,又来到中央大街与外国女人说说笑笑,享受着热闹的都市夜生活。“天真暖”,“又换一套衣裳”,她对天气的暖是敏感的,但她对被人间遗弃的人们的“冷”和乞丐的求助声、瞎人的琴声、角落的哀哭声是迟钝的。,汪林的快乐是
3、建立在殷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作者借此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走近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的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结识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用笔名萧红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40年前往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
4、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补充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哈尔滨处在日伪统治下满目疮痍,萧红对这种病态作了沉痛的揭露。作者跋涉在文学之路上的那些年,正逢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时期。炽热的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同情弱者、悲悯贫苦的感情在她的散文中十分突出。,返回对比,深层探究,依据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侵略者的铁蹄 伪满政府的腐朽 社会的冷酷,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富有意蕴的重要语句:(1)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2)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
5、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运用对比,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遭遇,抒发了悲愤之情。,鲁迅,温故而知新,“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 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鲁迅祝福,“活得有趣的人”指什么人?祥林嫂应该是文中什么样的人?这段文字表达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返回,当我们哼唱着自己的小小幸福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世界还生活着这样的一些人!,课堂总结,萧红在她的生死场,在她的呼兰河传,絮絮地讲着无尽的痛苦,她的眼里满是悲天悯人的善良,和“我是这世界的一部分”这样自觉的责任感。为底层人说话,代贫弱者发言,仅此一点,萧红就值得我们的敬仰。,让四季少了夏秋冬让春意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