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7187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论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要素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3/30,1,2023/3/30,2,导论第一章 法的概念第二章 法的作用第三章 法的要素第四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第五章 法律体系第六章 权利与义务,2023/3/30,3,第七章 法律关系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法的起源第十章 法的发展第十一章 法的现代化第十二章 法的全球化第十三章 法治与法治国家,2023/3/30,4,第十四章 法的价值概述第十五章 自由与秩序第十六章 正义与利益第十七章 公平与效率第十八章 法的运行环境第十九章 立法第二十章,2023/3/30,5,第二十一章 司法第二十二章 守法第二十三章 法律监督,2023/3/30,6,本章知识体系,导论,法理学是

2、什么,法理学的历史,法理学的研究方法,2023/3/30,7,一、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导论第一节 法理学是什么,法理学的含义,法理学是指法的基本理论,是法学的分支学科。本教材所阐述的法理学是后一种意义上的法理学。,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说来,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或法律现象。法理学研究法或法律现象的一般性问题,因此,“法理学的许多问题是跨越原理、时间和民族的界限的。法理学研究法或法律现象的一般性问题,并不表明它不关注具体的法律问题或事件。,2023/3/30,8,美国法学家杰罗姆 霍尔主张,美国法学家帕特森的主张,我国法理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法理学的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法律价值论;第二,法律

3、社会学;第三,形式法律科学;第四,法律本体论。,二、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导论第一节 法理学是什么,2023/3/30,9,美国法学家杰罗姆 霍尔主张,美国法学家帕特森的主张,我国法理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一是法律的一般理论,涉及法律的内在方面;二是关于法律的一般理论,涉及法律的外在方面;三是法律的方法论,同时涉及法律的内在方面和法律的外在方面。,二、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导论第一节 法理学是什么,2023/3/30,10,美国法学家杰罗姆 霍尔主张,美国法学家帕特森的主张,我国法理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将法理学的研究范围概括为:法的本体论法的历史论法的运行论法的关系论法的价值论等五论本书

4、的体例也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编排的。,二、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导论第一节 法理学是什么,2023/3/30,11,三、法理学的功能法学的入门与向导法律精神的启蒙与传承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导论第一节 法理学是什么,2023/3/30,12,一、西方法理学的历史西方法理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的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在其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美学等著作中都涉及到一系列法理学问题,如法与权力、法与正义、法与自然、法治与人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法理学永恒的主题。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 罗马的法学也十分发达,出现了职业法学家集团、法律学校和法律流派。,

5、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13,一、西方法理学的历史西欧中世纪,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 中世纪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对法律的强烈需要,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对象的法律研究和法学流派,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他们积极地推动罗马法在欧洲的广泛传播,拉开了近代西方法学发展的帷幕。,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14,一、西方法理学的历史17、18世纪西方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中,涌现出一大批的启蒙思想家,如荷兰的格劳秀斯,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德国的普芬道夫和意大利的贝卡

6、利亚等。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古典自然法学说,以“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治的为核心内容,以“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为表达形式,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也为近代民主、法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15,一、西方法理学的历史19世纪,三大法学流派的兴起 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以及法典编纂运动的广泛开展,古典自然法学派趋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约翰奥斯丁法理学范围的确定的问世,标志着作为独立的学科意义上的近代法理学的诞生。,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16,一、西方法理学的历史19世纪中期,马

7、克思主义法学产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引起了法学理论与方法论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学对社会主义法学(包括法理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法治与宪法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17,一、西方法理学的历史 20世纪初,“法律社会化”成为时代的潮流 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社会学法学派、新黑格尔法学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等法学派别相继问世。由于30年代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其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法学与政治哲学一样,处于“休眠状态”。但是,从50年代后期,由于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学术争论,法理学从萧条走向繁荣,出现了派别繁多、理论多元化的新格局。第二次

8、世界大战以后至今,相继出现了新自然法学、新分析法学、行为主义法学、存在主义法学、综合(统一)法学、经济分析法学、批判法学、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新自由主义法学、制度法学、后现代法学等学术流派。,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18,二、中国法理学的历史夏、商、西周时期,便有“受命于天”、“恭行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和维护“亲亲”、“尊尊”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空前活跃,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呈“百家争鸣”之势,法律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秦朝虽然非常重视“法治”,但其“以法为教”和“以吏为师”的专制主义的主张和行为,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了法学的衰落。,导论第二节 法

9、理学的历史,2023/3/30,19,二、中国法理学的历史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此以后,儒家思想被奉为正统,在整个思想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不过,从此开始并垄断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以儒家为中心,儒法合流,杂以阴阳五行说等的儒家思想。自汉代起,出现了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释的“律学”,即通常所说的注释法学。三国魏明帝时曾设律博士,专门传授律学。律博士官制一直延续到宋代。律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20,二、中国法理学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为了“救亡图存”,一

10、些思想家和政治家积极主张向西方寻求自然与社会科学的真理,在法律思想方面大力宣传“变法图强”,于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以法治国”、“司法独立”等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进入民国后,法理学开始获得了独立的地位。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的法理学著作陆续开始出版,西方法理学译著作也陆续翻译出版,法理学不仅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且也成为大学法科的主要课程。,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21,二、中国法理学的历史新中国的法理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旧法制和法学被彻底摧毁,西方法学也被彻底否定,苏联法学成为了中国法学的范本。学科意义上的

11、法理学,基本上是直接引进苏联的“国家与法的理论”,实际上否定了法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和价值,在当时,“法理学”甚至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专有名词而禁止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法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荡然无存。20世纪末的20年中国法学获得了新生。从“国家与法的理论”到“法学基础理论”再到法理学,从政治哲学到法律科学,中国法理学确立了其独立学科的地位,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导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2023/3/30,22,一、法理学研究方法概述在西方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哲理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社会学方法五大类。当代中国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说,也分为

12、哲理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社会学方法这五大类。,导论第三节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2023/3/30,23,二、法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哲理的方法历史考察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导论第三节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2023/3/30,24,第一章 法的概念,本章知识体系,法的语义分析,古汉语中的“法”西语中“法”的语源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法”与“法律”,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 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律本质的认识,法的外在特征 法的内在特征,2023/3/30,25,一、古汉语中的“法”第一,在古汉语中,“法”与“刑”可以互用。第二,在

13、古汉语中,“法”有公平、公正的意思,所谓“平之如水”。第三,“法”中的价值或法的目的的实现,有时候(如罪疑的时候)需通过神灵,第四,在古汉语中,“法”是一种规矩、一种绳墨,它可以约束、规范“天下”、“万世”。第五,在古汉语中,法还具有由官府颁布并由其从上往下贯彻落实之意思。,第一章 第一节 法的语义分析,2023/3/30,26,二、西语中“法”的语源首先,“法”与“法律”相对独立,各用不同的语词表示。其次,除了用来表达的语词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如上分别表示“法”和“法律”的西语还分别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意思。综上,中西两种语言中的“法”的意义具有如下联系及区别:第一,都具有规范、规则的意思,所

14、不同的是,西语中更加强调作为技术意义上的规则有其特定的表示方式;第二,都基本肯定法应当具有一定的价值追求,不同则在于,古汉语中的“法”是否与“公平”、“正义”等价值有必然联系尚存疑问,而西语中的法则一定具有“公平”、“正义”等价值意蕴。第三,都基本肯定作为技术意义上的法与一定程度的官方强制相关联,不同点在于,古汉语中的法更多地具有刑法的意蕴,而西语中的法则并不必然强调其刑法属性,甚至于有时候,西语中的法不仅仅不强调其刑法面向,还往往主要强调其民法、私法属性。,第一章 第一节 法的语义分析,2023/3/30,27,三、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法”与“法律”“当代中国语境”,实即法治语境。分析法治语境

15、中的“法”与“法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应当树立“法律”之上还有“法”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注意确保由国家颁布的法律具有正义、公平的价值内涵。二是要注意区分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三是要注意区分动态意义上的法和静态意义上的法。四是要注意法律概念的一般界定。,第一章 第一节 法的语义分析,2023/3/30,28,一、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法的现象 法的现象是指各种具有法律属性的外部联系。具体说来,法律现象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法规范层面的法律现象。二是法意识、法思维层面的法律现象。三是能够被感官所感知的具有纯物质属性的各种现象,主要包括具有法律属性的各种有体物(如书本、汽车等)和无体物(如光

16、、电等)。,第一章 第二节法的本质,2023/3/30,29,一、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指法的内在而必然的联系。由于对法的本质的把握只能通过人们的抽象思维进行,因而,切入视角、分析方法的不同均有可能使不同的人对法的本质产生不同的认识。,第一章 第二节法的本质,2023/3/30,30,分析实证法学派的主张,自然法学派的主张,法社会学派的主张,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认定是否符合正义、道德等标准并非法之本质属性,一部恶的法律也应称之为法律。强调法律就是主权者的命令,主权者是具有政治优势地位的人。,二、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认识,第一章 第二节法的本质,2023/3/30,31,分析实证法

17、学派的主张,自然法学派的主张,法社会学派的主张,强调法律必须符合所谓自然正义、自然理性。自然法学派关于法的本质的界定虽然克服了恶法亦法的问题,但它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由于其标准过于抽象因而该学派内部也对法的本质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二、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认识,第一章 第二节法的本质,2023/3/30,32,分析实证法学派的主张,自然法学派的主张,法社会学派的主张,强调用“社会控制”的观念将法律定义为“一种制度,它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过程中使用的权威性法令来实施的高度专门形式的社会控制。庞德主要是从最大限度的满足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法律的目的。,二、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认识,第一章 第二节法的本质

18、,2023/3/30,33,法的第一层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的第二层本质是通行于社会的权利义务观念结构。,法的第三层本质社会通行之观念从根本上讲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律本质的认识,第一章 第二节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界定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其一,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其二,历史性与规律性相统一。其三,利益性与正义性相统一。,2023/3/30,34,法的外在特征,法的外在特征,第一章 第三节 法的特征,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法是政治共同体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政治共同体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

19、会规范,确定性 概括性 程序性 公开性 平等性 稳定性 非溯及性,2023/3/30,35,第二章 法的作用,本章知识体系,法的作用释义,法的作用与社会 法的作用的分类 在法的作用的分类中,最常见的分类是将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类,法的规范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阶级统治作用 社会管理作用 正确认识法的作用,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 法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限度 法的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2023/3/30,36,一、法的作用与社会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行为及社

20、会生活发生的影响,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是法的作用对象。法作用于社会关系必须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调整来实现。从作用的发挥及其范围来看,由小发展大。从作用的对象来看,由调整个人的行为发展到调整组织乃至国家的行为。从作用的方式来看,由强调限制、禁止、约束、惩罚发展到重视引导、调节、预测、管理。从作用的目的来看,由重在维护君权、特权而发展到保护人权、平等和自由。,第二章 第一节 法的作用释义,2023/3/30,37,二、法的分类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一般作用与法的具体作用 法的直接作用与法的间接作用 法的整体作用与法的局部作用 法的积极作用与法的消极作用 法的预期作用与法

21、的实际作用,第二章 第一节 法的作用释义,2023/3/30,38,指引作用对行为者本人行为起导向、引路的作用 个别指引和一般指引 确定性指引与选择性指引,评价作用 衡量、评价他人行为。评价标准主要有合法与违法之分。法律不评价一切人类行为或现象。,教育作用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积极依法行为。主要有三种形式:加强法制宣传、制裁违法、加强鼓励。,预测作用 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将如何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预测作用对于法的适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制作用 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是法其他作用的保障。强制的内容在于保障法律权利的充分享有和法律义务的正确履行。,第二章 第二节

22、 法的规范作用,2023/3/30,39,阶级统治作用 建立起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确认和建立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分配体制。组织和协调政治权力的运行。,社会管理作用 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确定技术规程,规定质量和标准,保障安全,防止事故,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预防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保全社会结构。对不测事件的受难者予以救济和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险。,第二章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2023/3/30,40,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法是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却并非唯一的方法。在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中,除法律外,还有道德、教育、习惯

23、、传统、舆论等。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法仅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在有些社会生活领域中,对有些社会关系或社会问题,法是不适宜介入的。法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限度法是由人制定的,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法在制定出来时总会存在某种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法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抽象的概括,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却是具体的、多变的,法不可能适应整个社会实践。法的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第二章 第四节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2023/3/30,41,第三章 法的要素,本章知识体系,法律要素概述,法的要素释义 法的要素的不同理论 当代中国三要素说较为合适,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规则释义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

24、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释义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原则的分类 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概念,法律概念释义 法律概念的分类法律概念的功能,2023/3/30,42,一、法的要素释义法的要素是指构成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的基本元素。通常可从三个层次理解法的构成要素首先,从法的要素的整体关联意义上来理解其次,从法的要素高度抽象意义上来理解。最后,从要素与系统的关系上来理解。法的要素,应具有以下特征:(1)个别性和局部性。(2)多样性和差别性。(3)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第三章 第一节 法的要素释义,2023/3/30,43,二、法的要素的不同理论,第三章 第一节 法的要素释义,“命令”模式,规则模式

25、,规则、政策、原则模式,将法律归结为单一的“命令”要素,将法律归结为单一的规则要素。规则提供了用以评价法律制度其他规则的效力标准,将法律归结为规则、政策、原则要素。,将法律归结为规则、政策、原则要素。,律令、技术、理想模式,2023/3/30,44,一、法的要素释义法的要素是指构成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的基本元素。通常可从三个层次理解法的构成要素首先,从法的要素的整体关联意义上来理解其次,从法的要素高度抽象意义上来理解。最后,从要素与系统的关系上来理解。法的要素,应具有以下特征:(1)个别性和局部性。(2)多样性和差别性。(3)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第三章 第一节 法的要素释义,2023/3/

26、30,45,一、法律规则释义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一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法律规则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1)微观的指导性;(2)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3)确定性程度较高。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2023/3/30,46,一、法律规则释义在认识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的关系时,必须注意:(1)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则还可以通过不成文的形式来表现,如英美法系的判例法。(2)法律

27、条文也不是只表现法律规则的内容,它还可以表现法律原则、法律概念。(3)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之间在内容上来说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法律规则通常是由多个法律条文来表现的;当然,有时候一个法律条文也可能包括几个法律规则。,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2023/3/30,47,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处理,假定,法律后果,假定是法律规则中指出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因而又称为“前提条件”。任何一个法律规则,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被适用,只有当一定情况出现时或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时,该规则才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力。法律规则适用的这种范围、条件、情况,就是由法律规则中的假

28、定部分来明确的。,2023/3/30,48,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处理,假定,法律后果,处理,又称“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行为方式的部分,包括了可以如何行为、应该如何行为和不应该如何行为三种方式。处理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2023/3/30,49,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处理,假定,法律后果,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有些学者也将其称为“后果归结”或“法律后果归结”。法律后果可以分为两类:(1)肯定性法律后果,是指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2)否定性法律后果,是指法律

29、不予承认,认为违法、无效,并加以制裁。,2023/3/30,50,三、法律规则的分类依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同将法律规则分为权利性规则、义务性规则与复合规则。权利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即授予主体一定权利的规则。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对权利主体来说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性规则是指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义务性规则表现了法对义务主体的约束,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根据义务的行为方式不同,义务性规则又可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复合规则又称权利义务复合规则,是指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则。,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2

30、023/3/30,51,三、法律规则的分类从法律规则的强制性程度将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又可称强制性规则,是指要求行为主体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具有强制性质。任意性规则是指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具有必行性质,而允许当事人之间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相互协议或单方面予以变更的法律规则,也就是说该规则的适用与否由个人自行选择。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之分,同前面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之分有着密切关系,但并不等同。大多数义务性规则都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属于强行性规则,权利性规则具有自主选择的特点,属于任意性规则,但这两者不能完全等同。也有些义务性规则可属于强制程度较弱的任意性规则。,第三

31、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2023/3/30,52,三、法律规则的分类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直接地被明确规定来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准用性规则与委任性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指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不需援引其他条款来加以说明的的法律规则。委任性规则,又称委托性规则,是指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法律规则,也有学者称之为相对确定性规则。,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2023/3/30,53,三、法律规则的分类从法律规则的功能上将法律规则分为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调整性规

32、则是指对法律调整之前就已存在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通过授予权利和设定义务来调整的规则,其功能主要在于控制已有行为,因而也有称为“调控性规则”或“确认性规则”。调整性规则其实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将既存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上升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使之合法化和规范化,从而纳入法律调整的轨道。构成性规则是指组织人们按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在逻辑上讲,规则所指定的行为在逻辑上依赖规则本身,即在构成性规则出现之前,所调整的行为是无法存在的。,第三章 第二节 法律规则,2023/3/30,54,一、法律原则释义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众多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

33、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法律原则最直接地体现了法的本质,集中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利益和法律调控目标,它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联。法律原则反映体现着立法者及其代表的阶级或集团对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了他们对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的基本态度。,第三章 第三节 法律原则,2023/3/30,55,二、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在对事及对人的覆盖面上,法律原则较宽,即涵盖面较法律规则要广。法律原则的稳定性较强。在是否适用的确定性方面,原则较为模糊,而规则较为明确。,第三章 第三节 法律原则,2023/3/30,56,三、法律原则的分类按原则的覆

34、盖面不同分为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基本原则是指体现法的根本价值、基本精神的法律原则,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法律体系的神经中枢。基本原则的内容较其他原则更抽象、更稳定,通常可以适用于整个法律体系。具体原则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构成某一法律领域的法律规则的基础或出发点。具体原则的适用必须以基本原则为指导,而基本原则的要求也只有通过具体原则在不同法领域得到体现。当然,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第三章 第三节 法律原则,2023/3/30,57,三、法律原则的分类按原则产生的基础分为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公理性规则是指从社会关系性质中产生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被奉为法律公理的法律原

35、则,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则,公理性原则可以超越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广泛地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政策性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关于必须达到的目的或目标,或实现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任务而作出的方略,通常是关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的发展目标、战略措施或社会动员等问题的。政策性原则常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政策性原则与公理性原则相比,表现出更明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第三章 第三节 法律原则,2023/3/30,58,三、法律原则的分类按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分为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实体性原则是指直接涉及实体性权利、义务分配状态的法律原则。程序性原则是通过对法律活动程序进行

36、调整而对实体性权利、义务产生间接影响的法律原则。,第三章 第三节 法律原则,2023/3/30,59,四、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体系协调一致的理念基础。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因而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法律原则指导人们正确地适用法律和遵守法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的漏洞。,第三章 第三节 法律原则,2023/3/30,60,一、法律概念释义法律概念是有法律意义的概念,即对各种有关法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法律概念大量来自日常生活,但又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概念有所不同,通常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应用范围,形成了法律专业领域的专用术语。一

37、般而言,一个法律概念在某个部门法中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其他部门法,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法制水平和法学家认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第三章 第四节 法律概念,2023/3/30,61,二、法律概念的分类依概念涉及的内容来分,法律概念可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和涉物概念。依概念确定性程序不同可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依概念涵盖面大小可分为一般法律概念和部门法律概念。,第三章 第四节 法律概念,2023/3/30,62,三、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概念最大的作用与价值,是统一了人们对某些概念的认识,避免了法的适用中不必要的争论与混淆,从而促进了司法审判的效率与正确。具体地说,法律概念表现为其有三大功能:表达功能、认识功能、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序的功能。总之,法律概念与其他两个要素相比,同样是构成法律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正确适用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的前提。,第三章 第四节 法律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