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7270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学 院 统计学院专 业统计学班 级统计0801 学 号2008050125姓 名张在华指导老师田金方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二 一二 年 二月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张在华 2012 年 2 月 5 日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

2、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时序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近几年随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研究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就对我国1990年至2010年的CPI月度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用数据结构分析模型ARIMA模型进分析,并用此模型来预测2011年的CPI。关键词:物价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时序变化;ARIMA模型;Chinas consumer

3、 price index of the timing change and its Prediction Model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the price level continued to rise, Chinas consumer price index,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0 the CPI monthly data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data structure analysis model ARIMA model i

4、nto the analysisand use this model to forecast the CPI of 2011.Keywords:Price level;The consumer price index;Timing changes;ARIMA model;目录一、介绍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原因、重要性及其意义。(一)首先介绍了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定义,并介绍了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原因。(二)详细介绍了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意义。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前存在的问题。(一) 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面的问题1代表规格品的品种不能反映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2. 代表

5、性商品的轮换及时性差且不能体现质量效用的变化3. 对房价应该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不足4. “划类选点”的抽样调查方法使得调查市县和调查点的样本代表性差。再次,在价格的调查与计算上存在缺陷。最后,权数不准确。(二)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应用上的缺陷三、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改进完善。(一)消费价格指数在理论上的改进完善1在编制上改进完善2对居住类指数的改进完善(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应用上的改进完善1.我国应该核心消费价格指数2.我国应建立分层次消费价格指数四、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季节调整五、预测模型的研究参考文献一 介绍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原因、重要性及其意义。(一)首先介绍了

6、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定义,并介绍了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原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二)详细介绍了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意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仅用来测度居民所购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还经常被用在宏观经济领域的诸多 方面。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价的波动,CPI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成为体现民生的重要统计指标。消费价格

7、指数是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实时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项关键统计参考指标。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调控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在反通货膨胀目标方面的成功情况往往借助于通货膨胀率来评判,而这时常采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CPI。严格意义上讲,CPI所能反映的是消费价格通胀率,只衡量住户购买的消费货物与服务价格的变化,用它来作为衡量广义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局限性,可能会对广义通货膨胀率做出系统性低估或高估。但是,因为它可以再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能提供通货膨胀是否加速或减速、是否具有拐点之类有价值的信息,故通常被政府和中央银行用来制定通货膨胀目标,而且常被

8、视为经济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走势受到广泛的宣传。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发布往往作为标题新闻出现,影响公众舆论走势和社会情绪。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和盈利空间。因为大家都对消费价格指数衡量的现象有自身的感受,对消费货物与服务价格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十分敏感。此外,CPI还有许多潜在的用途:首先,在许多国家,按照消费价格指数的百分比变化调整职工的工资水平,以抵消通货膨胀对职工生活的影响。其次,各种法规的制定以及大量私人合约的签订往往将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适用的通货膨胀指标,对各种付款(如工资、租金、利息等)进行调整,

9、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另外,将社会保障福利应付款比率进行指数化处理已经是一种普遍做法。一、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面的问题一代表规格品的品种不能反映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到后富”的政策的贯彻执行,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产生了不同的收入阶层。对于不同收入阶层,有不同的消费支出模式。当然对同种商品,不同收入阶层在品质选择上也是存在差异的。因而使得同类商品品种不断涌现,同一品牌商品的宽度及深度快速拓宽,社会商品的品牌,规格,型号成倍乃至数十倍的增长。1.代表性商品的轮换及时性差且不能体现质量效用的变化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

10、,新商品不断出现,旧商品快速退出市场,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在实际工作中,每年都要更换部分规格品,但是商品的轮却不是很及时,而且商品轮换的数目也没有统一标准。即使进行了商品的轮换,进入样本的这些商品也只是作为原有商品的简单替换,并没有体现其真正的质量效用。2.对房价应该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不足对于房价是否应该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学者的探讨日益激烈。经济学家易宪容指出:房价应该记入消费价格指数统计中。我认为:房价应该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但是,国内某些学者由于认识不足,反对将房价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划类选点”的抽样调查方法使得调查市县和调查点的样本表性差;再次,在价格的调查与计

11、算上存在缺陷。目前我国的做法是:“兼顾不同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状况,采取划类选点方法确定的。”由国家统一选定的样本市县与各省(区)自增的调查市县,取自不同层次的总体,源于不同的方法,不能纳入同一个样本框架。现行物价调查的样本抽取方法是按照多种调查方结合运用的原则来抽取样本。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方式,但对全部城市而言,这又是一种重点调查方式。对中小城市和县城,才用的是抽样调查方式,而这种抽样又是一种划类抽样而非纯随机抽样,因而其样本的代表性是值得怀疑的。其次,从调查市场和调查商店看,无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或县城,都是依据重点调查或划类抽样的方式确定的,即在依据一定分类标

12、志对商店和农贸市场进行划片分类的基础上,抽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商店或市场作为经常性的调查点进行直接调查。同样这种重点调查或划类抽样也是非随机抽样,其样本的代表性也是值得怀疑的。目前价格调查员在采价的过程中,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种随意(而非随机)的方式询价,或向自己熟悉的店主询价。这样的调查方式明显存在不足。目前,代表规格品市场周期加快,采价很难立即做出调整,或者不能保证可比性,而跟不上形势,不能准确反映市场物价水平。一些商品生命周期显著缩短,很多商品的生命周期已不能用年度量了,比如一些电子产品、时装等。当我们在调查年度中确定其为样本商品,但一年之后,甚至几个月,几十天之后,该种商品就退出市场了,形成

13、了有价无货,无价无货的情况。没有了对比的基础,削弱了样本的代表性。而中途更换样本商品,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本期没有对比基础,下期又面临有价无货。特别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商家促销手段日趋花样翻新,买一赠一,会员价销等等,使价格仿佛罩在云里雾里,现行价格都难以确定了,便更无从谈起价格的可比性了。(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应用上的缺陷众所周知,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好坏的必不可少的统计指标之一,是世界各国判断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标尺,是反映市场经济景气状态必不可少的经济晴雨。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惯例,用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判断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尺。但是,近几年,许多西方国家的

14、学者经过研究发现:消费价格指数对通货膨胀的反映不确切,并不是作为判断通货膨胀的最佳标尺,进而转向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研究。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利率时,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生产价格指数,而不是消费价格指数,其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足以反映宏观经济中价格总水平的波动和货币总供求关系的需要,这在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供求研究领域中已基本形成共识。郎咸平、巴曙松等众多学者也指出: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完全作为衡量中国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在中国,讨论是否通过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应该考虑更多的指标。三、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改进完善。(一)消费价格指数在理论上的改进完善1在编制上改进完善首先,样本的调查方

15、式应该是限制型的随机抽取。所谓限制型的随机抽样,是利用人们对现象已有的正确认识,把随机性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该范围内进行随机抽取的抽样方式。限制型的随机抽取既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又能够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我国是一个地域跨度很大,多民族,人口特别众多的国家,完全的纯随机抽样是不可行。如果采用纯随机抽样可能会出现样本代表性差,抽样调查成本高的情况。因而,我们可以采取限制型的随机抽样方法。对于居民户的抽取,可以效仿英国编制方法,采用概率抽样方法,根据地区支出规模和场所人口规模分层随机抽样。同时根据样本结构来分出层次,可以分成高、中、低三层。在每层中随机抽取居民户,这样既保证了样

16、本的代表性,又可以使抽样误差减小。对于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代表性商品和代表性规格品的抽取,根据商品的性质、品种和消费数量,将商品总体进行合理划分,然后在各类中合理分配抽样数目,最后在各类中进行随机抽样,这样既利用了人们对现象的正确认识,又使得样本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还能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很明显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国家应该将代表性商品和代表性规格品的管理权限下放,对小类中代表性商品和代表性规格品的抽取数目和范围不要规定的太细、太死板。国家只需统一规定商品分类和商品的抽样方法和抽样误差。各省市在国家的方法制度范围内,适当结合本地区特点,进行代表性商品的抽取。其次,明确样本数量,调整样本的结构。目

17、前,在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样本的数量越多就越好。但,是我认为:并不是代表商品的数量多不好,只是没有必要盲目扩大代表商品的数量。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新产品不断涌现,各种新型服务也层出不穷,由此决定了代表商品数目不能过少。但是,在选择代表性商品的数目时,还要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计部门的调查力量,不能盲目的扩大代表性商品的数目,否则将会使调查成本过大,失去抽样调查的意义。而且,在抽样调查中,不但存在抽样误差,还存在非抽样误差。如果一味的强调扩大样本量,抽样误差可能会减小,但是非抽样误差会增大,结果会导致总误差的增大,使得样本的代表性降低。最后,定期审查,及时

18、调整更换。针对市场变化快,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应根据“同质可比”原则迅速调整及时做出评价与更新。对于代表规格品轮换后,质量有较大提高的,可通过销售,制造,维修等环节有经验人员进行评估,因质量提高带来的价格变化有多少,其余视为与基期品质相同的价格,纳入指数计算。2对居住类指数的改进完善住房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商品。住房的支出将在人们的消费支出中占居很大的比重,它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总指数的变化。因此,应该将购房计入消费价格指数。对于购房价格计入消费价格指数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参照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年限平均法,将初次购房价格进行逐年分摊,分期计入消费价格指数。(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应用上的改进完善1

19、.我国应该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目前,我国对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尚未明确界定,只有部分证券公司内部自己核算了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但是从未公布其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只是用于具体的分析中。而且对于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在理论上探讨,也有小部分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我认为可以尝试编制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我国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是剔除能源项目,不剔出粮食项目,但要降低粮食项目的权数的消费价格指数。因为,我国的粮食基本上达到了自给自足,不需要大量进口,因而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较小。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如果剔除粮食项目,则将导致核心消

20、费价格指数的稳定性比 GDP 平减指数的稳定性更强,缺少灵敏度,这样不能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但是粮食项目在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权数一定要降低。粮食的价格比较容易受到季节因素或偶然性因素(例如恶的气候)的影响,出现剧烈、非正常的波动,而粮食的权数过大,容易导致食品类价格水平的强烈波动,进而对我国价格总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将粮食项目的权数降低,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性将有所减小,可以恰当地反映通货膨胀。2.我国应建立分层次消费价格指数建立分层次消费价格指数的原因: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特别是 1990 年以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表4-1 1989年、20

21、03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照表全国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项目1989200319892003198920031989200319892003调查 户 数3552354802835244783352448493524476735194660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人)35530141634392328319276289268调查人数(人)1250841445641466016262138141590511242131571017012489年人均收入(元)138781906122779962762498171420916189112140760724935423484从表4-1可以看出

22、我国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户的年人均收入2003 年比 1989 年增长了 2.54 倍,低收入户的年人均收入 2003 年比1989 年增长了 3.29 倍;而高收入户的年人均收入 2003 年比 1989 年增长了 6.74 倍,最高收入户的年人均收入 2003 年比 1989 年增长了842 倍。收入结构在向有利于“富人”的方向变化,富人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多,而“穷人”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少。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收入差距扩大累积的结果是财产差距的不断扩大。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相应产生。不同的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也不同。所以,我国应建立分层消费价格指数。我认为可以编制三个层次的物价消费指数: 高收入层消费指数、中等收入层消费指数和低收入层消费指数。四、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季节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