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7336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大学生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 姓 名: 专业层次: 专科 学 号: 专业名称: 农村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分校名称: 滁州分校目 录论文摘要、关键词-2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2二、 现状和成效-3(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了新农运行机制-3(二)坚持原则、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4(三)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的结合,着力构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5三、困难和问题-6(一)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结报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6(二)政策制度尚需完善,年末资金沉淀过多-6(三)监管组织建设

2、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7四、对策与建议-7(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9(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9(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0(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10(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11(六)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11参考文献-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困难与对策许高成论文摘要:2003年,国家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近年来,国家对新农合高度重视,补偿范围不断扩大,补偿比例逐年提高,补偿方式近一步改进,补偿监管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了

3、新农合的发展。与此同时,有关新农合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成为了大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关键词:新农合;医疗;现状;困难;对策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管理经办体系,科学的筹资增长方式,合理的费用补偿方案,方便的补偿结算程序,有效的费用控制办法,安全的基金监管制度和分工合作的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制度的覆盖面和补偿受益面,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待遇,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

4、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县自2006年已确立了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县新农合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二、现状和成效2013年,全椒县共有乡镇10个,村(居)委会128个,总人口46.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02万人,户数16.1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7469元。镇卫生院10个,村

5、卫生室94个,镇村医护681人。全县所有的医疗机构均已开展了新农合的即时结报工作,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县参合乡镇10个,占100%,参合村94个,占100%,参合人数达33.85万人,参合率为99.5%。主要工作成效:(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了新农运行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县委县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从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成立了由县长为主任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县政府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6、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金融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二)坚持原则、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

7、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自2006年实施新农合以来,每年的参合率均在90%以上,近三年参合率均在99%以上。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2013年在全县33.85万人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个人出资2031万元,民政资助122万元,县财政资助1049万元,省财政资助3148万元,中央财政资助5281万元,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并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二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自2006年以来,我县开展了大病补偿、家庭帐户补偿、体检补偿、

8、分娩补偿、意外伤害补偿和慢性病补偿,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为了使农民受益最大化,取消了家庭帐户补偿和体检补偿,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三)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的结合,着力构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2012年,全县住院补偿25417人次,补偿总额8267万元,人均补偿3252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61%;门诊补偿466328人次,补偿金额788万元。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在实施大病统

9、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农村五保供养农民、农村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其大病统筹个人出资由县民政部门代缴;同时民政部门设立医疗大病救助专项基金,对上述对象,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参合对象实施除大病统筹外的医疗救助。 总之,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为我县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落实,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县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2012年对全县130户家庭近1000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9.8%。二、困难和问题新农合是一项

10、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结报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严格,基金运行封闭,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从基金的注入到基金的流出,都有严格的手续,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运行,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二)政策制度尚需完善,年末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合制度的规定,保证补偿基金的安全,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年末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三)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

11、需要规范。新农合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合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另外,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槛”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

12、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救助有限额控制,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三是“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零差率后,有相当一部分镇卫生院亏损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弥补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三、对策与建议总体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管理经办体系,科学的筹资增长方式,合理的费用补偿方案,方便的补偿结算程序,有效的费用控制办法,安全的基金监管制度和分工合作的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制度的覆盖面和

13、补偿受益面,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待遇,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农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 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

14、”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具体发展对策:(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

15、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 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

16、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级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

17、,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平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

18、,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五)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一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体

19、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五是开展农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六)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

20、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参考文献:1李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分析基于全国30省1451行政村14510户的实地调查J.政治学研究,2011,(2):115-123.2申曙光,吴联灿,鲍秀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适度结余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0,(8):61-73.3金彩红.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陷的理论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9):71-754刘柏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2,(4):29-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