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7348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初探 姓 名: 学号: 院(系): 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评 阅 人: 职称: 2005 年 6 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论文作者(签字): 签字日期: 年

2、月 日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化将是必然趋势。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尤其是湖北省农业信息网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现有农业信息网存在的诸如网络定位不准、网络与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联系不紧密、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来源少,不能适应实际需要、重建设、轻维护,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多样性、建设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脱节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设想,并就

3、湖北农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 电子商务平台 模式 现状 对策 湖北AbstractAgricultural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ese agriculture is developing in transit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wil

4、l be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mainly on the computer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e-commerce in agriculture,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facilitate informatization, cost-effectivenes

5、s, and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Begin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agri-information network and agricultural e-business platforms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i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ne

6、twork such as improper positioning, loose links between network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complete network of information, limite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unfit for agricultural practice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building and less attention to maintenance, slow updating of inform

7、ation with lack of diversity, and bad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network builders and users etc.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of constructing an agricultural e-business platform model, 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business in Hubei

8、 province. Key Words:Agriculture; E-commerce Platform; Model;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Hubei目 录序言(一) 选题意义(二) 研究方法(三) 论文结构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一)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需求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一)发达国家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二)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现状(三)湖北省农业信息网及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四)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

9、模式探析(一)两种电子商务模式比较(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构建(三)新的设想:B-B-C模式四、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实施(一)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供应链的实现(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序 言(一) 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日益深入,市场逐步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同时也主导着各行各业的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要把握充足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并做出科学生产和销售的决策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市场化发育也日趋成熟。而农业市场化对农业信息化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所以,农业市场化的实

10、现和推进,需要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农业经济信息交流与反馈的系统,从而保证有充足的农业经济信息资源作基础,即逐步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湖北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农业经济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也还很不健全。目前,已建成的农业信息网整体质量不高,信息的时效性较差,重复信息多,有效信息少,网站的实际使用效率较低,访问量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难以很好地实现为农业、农民服务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北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里,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电子商务这一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比较滞后。为了加强农

11、业信息化,促进农业市场化,以便将这一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流转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确保价值实现、降低市场风险,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现有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建设独具特色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加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密切联系,实现高效和有序的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必将促进湖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产生较大的变革。(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全面探讨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问题。(三)论文结构 本文第一章论

12、述了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必要性,第二章对国内外以及全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了我省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进展情况,第三章通过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比较来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模式进行探析,第四章结合新的模式的实施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一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一)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现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市场化水平大大加快,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有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农产品供给从短缺转为充裕,农副产品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一些地区农民实现温饱之后开始向小康迈进。但是,

13、在这个转折过渡过程中,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时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供求矛盾和挑战。 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加大了农产品供求关系调整难度。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农业投入的持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农产品生产的全面增长,结果使国内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目前粮食、棉花、蔬菜、水果和一些养殖业的生产都出现了结构性和地区性相对过剩,全国各地卖粮难、卖果难甚至烂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我国原有的以追求农产品产量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业增长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己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

14、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保持总量稳定基础上的更加讲究农产品品种、质量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长期形成的以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显然并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农业经营组织分散,农民市场意识淡薄,致使抵抗市场风险的形势更为严峻。 由于我国农村的生产经营基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户营经济的形成使农业生产主体数量众多而且分散,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协作,因此在面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就出现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大部分农民对产品的出路和生产什么作物很不明确,目前已有的农村服务体系大多是依托行政区域建立的,服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技术

15、手段落后,又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实际上很难担负起为广大农户提供真实有效的需求信息的重任。在以往生产经营中仅凭直观和经验决策,或以“从众”意识进行决策,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广大农户在承担着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的同时,还要承担市场风险和决策风险。农民现在普遍感到头疼的是两个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销售市场。认为“公平”、“质量”在其中都没有保障。近年来农产品供大于求趋势更加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民首先碰到的是“卖难问题”。由于农民自身开拓市场的能力尚有局限性,把握不了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致频频出现“柑橘挂在枝头、蔬菜烂在田里、生猪存在栏里”的现象。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农民对

16、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缺乏无疑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需求1. 农业市场化呼唤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是20世纪农业的标志,而覆盖和渗透于农业设施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管理现代化之中的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保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热点。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国各级政府已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199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要在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膜等工业技术成

17、果的基础上,依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将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化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即是指在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等),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

18、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和智力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是信息的积累,智力是知识的激活。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价值得到确认和重视,一般商品和劳动中所消耗的信息和智力劳动的比重相对增加,所以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上产生的必然要求,集中表现为农业增长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结果是农产品

19、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农业信息化包括农业生产设施、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的信息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进行调整,首先是要实现农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有了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特别是农业市场信息、商务信息的正确导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才能实现战略性的调整。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生产积极性等问题最终必须依靠市场,这一点不是某一个政府部门所能替代的。政府部门在其中的作用是,做好结构调整的辅助工作,如市场建设、政策优惠等等。2. 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农业经济要发展,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各界

20、对农业经济信息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除农业生产外,大量的农业项目调研、规划与计划制订、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选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可行性论证、成果鉴定等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与保障。在决策上,要做到农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有充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这与信息的普及和信息的社会共享程度密切相关,从而将刺激社会对农业信心、需求进一步高涨;在生产上,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对已掌握经营自主权、渴望脱贫致富的农民来说,要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不仅要获取各种农业技术信息,而且要获取商品信息、和市场动态以及综合经营信息、,这也是农业信息市场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此外,农村乡镇企业也需要掌握与其命运攸关的有关产品销

21、售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需求,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如美国虽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日不多,但却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国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农业信息产业极其发达。3. 农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与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优点 农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大体有以下几方面要求:1.农民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的问题,能够方便、迅速地了解;2.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应如何销售、最有可能以什么样的价格销售能够方便、迅速地了解;3.部门对于本地区生产了什么、生产了多少、销售了多少、各以何种价格销售能够方便、迅速地了解;4.部门对于本地区有多大的消费能力、每天消费了什么、各消费了多少、

22、大致以什么价格消费的应该能够方便、迅速地了解;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农民、大的生产企业、产地和销地的批发市场和管理调控机构在内的、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即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商务信息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有效地收集、整理和运用农业商务信息,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它不同于一般有形的农贸市场,也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商务信息的网络,而应该是包含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商务信息的组织网络。由于农业经济生产的特殊性,这一网络必须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农户、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农业部门的一个有机组合体。它具有以下

23、几个优点: (1)信息流转快捷,信息交流方便。 农业生产流通过程中,由于农业生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农业商务信息多样化,复杂化,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农业生产者经营分散,品种多样化,生产相对独立,信息交流不便的问题较大,建设这一网络,必须能较好的改变信息流转不畅,信息交流不便的现状。(2)降低交流成本,节省交易费用。在我国当前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农业信息、交流与商务交易的成本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以往一般农产品因为交流不畅,造成交易成本较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挫伤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3)确保价值实现,降低市场风险。农产品销售市场风险较大,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下,作为生产者的

24、单个农民是很难承受的,这必须有一种机制或经营形式来提高农民机农业生产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这种模式必须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实际经济效益,扩大农业生产的价值实现,从而解决卖难的问题。(4)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农产品要适销对路,农业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以什么来导向呢?靠的就是商务信息的指导,特别是市场供求的信息。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就要看市场的需求状况。我们所建立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必须对于农业生产如何开展,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因为其自身在自然再生产方面的特性,生产周期长,市场信息、作用滞后。在这

25、种情况下,很多农民对于不了解市场信息或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好因盲目组织生产而深受其害。农民生产什么,什么就多,生产什么,什么就卖不出价钱,这就是对商务信息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造成的,因此,有效的商务信息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有效的商务信息对于一般农户来说,是不易把握的,这也就成为我们建设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任务。二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现状分析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飞速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也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对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以及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准确分析和判断湖北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一)发达国家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据统

26、计,目前整个北美大陆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49.2%。而据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的调查,2000年美国农场的计算机普及率为55%,Internet接入率达到24%。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1 美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概况目前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普及的美国是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在农业信息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也早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1862年成立农业部起至今,信息工作的内容、组织机构、工作手段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庞大、完整、健全的信息体系和制度,建立了手段先进和四通八达的全球电子信息网络.保障了美国农业的稳定发展。2001年,美国农业

27、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对216万多家美国农场互联网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美国农民在网上的主要活动是信息收集、财务管理、网上采购和农产品销售等,这几乎涵盖了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主要功能。2000年,美国农场的网上交易额为6.65亿美元,占农场全部交易额的0.33%。其中网上购买额为3.78亿美元,购买的主要产品是机械设备,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等,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网上购买量已占总购买量的35%;网上销售额2.87亿美元,其中66%为畜产品,34%为农产品。据预测,到2006年,美国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美国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如“农场投标网”(),它注册用户近10万,其中10%

28、是美国以外的用户。又如“XS农业网”(http:/www.XSA),其经营范围主要涉及种子、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化肥农药等产品,该网站1999年成立之初就有1万名农场主成为注册用户。它甚至提供剩余化学农药、肥料和种子的拍卖,欲购买这些剩余产品的农友,可自行开价购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除了抽取佣金外,也开辟了广告财源,例如F在向卖方收取2的交易手续费之余,还提供分类广告赚取广告费。部份网站还提供气象、农业新闻和栽种、养殖的要诀,P甚至提供农民购买农业相关产品(不论是农药肥料或种子秧苗)的信贷服务。2 日本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概况日本的农户农产品直销已经运用了电脑网络,网络直销正逐渐发展起来, “产销对话”

29、是其网络直销的关键,一部分农业生产者建立了自己的主页,以促进与消费者的交流,并提供和搜集各类信息。当农业生产者要想直接向销售者或零售商出售自己的产品或加工品时,他们常常要面对产品多样化和开拓市场的问题,但如果他们与其他农业生产者、加工公司和零售商或其他企业联合,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稳定的销售量、其同开发新产品的方式来获得市场。1996年日本提出运用电脑网络建立虚拟机构进行农业经营管理与合作,从而实现在全国各地或世界范围内的跨越时空和行业的机动灵活的组织。如果这种合作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者就可以和零售商共同组成一个虚拟公司,共享农业经营中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生产、加工、营销。利用因特

30、网收集所需的资料,这些资料必须制成可以访问的网页的形式。日本相关组织的研究人员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并为农业经营提供信息资料的数据库系统:(1)全国农产品价格分析经营系统(NAPASS); (2)果蔬百科,主要是关于果蔬产品的信息库;(3)农作物资源库,是关于农作物品种图牌资料的信息库。目前这套系统处于开放试用阶段,同时还开发了一套农业经营计划支持系统,侧重于从天气到价格波动等农业生产中的风险的防范。3 英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概况英国食品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FFIS:The Food and Farming Information Service)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为英国农业

31、协会。FFIS是一个独立公共关系机构,其基本职能是为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了解农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与经济问题提供咨询服务。食品和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设立后,还充分利用国家农业中心图书馆的有利条件,迅速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库,它既可以直接把自己己有的资料加入图书馆目录,也可以在该馆查阅到大量的其他资料,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二)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现状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是强大的农业信息网络,目前我国已建成了许多重要信息网络,有由国家科委攻关项目产生的“中国之窗”网页、农业部信息中心建立的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统、全国蔬菜市场经济信息服务系统等。我国还建立了一些大型信息市场

32、,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信息市场以及其它地方出现的中小型信息市场,在活跃市场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方面已见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还处在探索和技术启动的原始阶段,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全面推进,以及“金农工程”等一系列国家重大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这个新兴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我国现有农业信息相关网络200多个。这些信息网按举办单位可分为政府举办、科研机构举办、企业举办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办(如视聆通农业信息网 )这几类;按其涉及地域范围,可分为全国性、区域性(中国北方农业信息网 )、省地市县级(辽中农业信息网

33、 http:/www.I、江苏农业信息网、漳州农业信息网)这几类;按提供信息内容性质可分为综合性(中国江北农业信息网 http:/www.J)、单一性、技术性、商务性等几类。这些网络(站)的出现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气象。近几年来,我国国内的农业商务信息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以商务信息工作为主的农业信息网有:金农信息网(金农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商务网(中农科发科技中心 ),北方农副产品交易网(河北九州公司 ),中山农业信息网、大地农业网、中国农软信息网、中国县域农副产品交易网,这几个网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商务运作及信息服务制度。(三) 湖北

34、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湖北省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已完成必要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准备工作:湖北省植保总站病虫侧报信息中心、省畜牧局、省农科院等信息中心已相继建成,并开始运作;全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系统已基本具备了上网条件。17个市州已于1999年全部实现联网,荆州、襄樊、宜昌等市还办有自己的网站,农业部安排在湖北的18个基点县市(含7个农业部物价信息网点县市)、7个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也全部联上了因特网。据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统计,我省已建立各级各类农业网站86个,其中省一级农业网站10个,市州级农业网站22个,县级农业网站34个,农业企业网站20个;已建立农业数据库89个,拥有146

35、.09万条记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农业系统从事农业信息的工作人员150人,其中网络技术人员118人,已建立各级农业信息中心28个,拥有联网电子计算机708台。这些信息网按举办单位可分为政府举办、科研机构举办、企业举办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办这几类。表 3.31 湖北省农业信息网站分类表网站类别网站类别中国三峡科技农业网科教类十堰市农业网政府类华中农业大学科教类潜江农业信息网 政府类长江蔬菜媒体类荆州农业信息网政府类浠水粮网行业类房县农业信息网政府类蕲春粮网行业类长阳农业信息网政府类三峡柑橘网行业类远安农业信息网政府类黄冈水产网行业类秭归农业信息网政府类鹤峰电脑农业网行业类武汉农业信息网

36、政府类黄陂农业信息网政府类当阳农业110 政府类宣恩农业信息网政府类来凤农业网政府类巴东农业信息网政府类湖北农业信息网政府类三峡宜昌农业信息网政府类湖北兴农网行业类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农业信息网站整理而得。按其涉及地域范围,可分为区域性(黄冈水产网 http:/www.hgyy.org)、省地市县级(湖北农业信息网 )这几类;按提供信息内容性质可分为综合性 http:/www.J 、单一性、技术性(长江蔬菜网(长江蔬菜杂志社 http:/www.cj- 近几年来,我省的农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除了政府所办的信息网外,出现了行业机构或协会办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四)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存

37、在的主要问题我省目前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多数网站都只是提供简单的信息,缺乏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1 网络具体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目前相当多的网络对自身定位不准,没有比较明确而具体的经营目标,其目标往往是大而全,这样对于发挥网络优势产生很大的制约。网络定位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是经营方式定位不准、目标市场定位不准、服务对象定位不准。且栏目设置重复、单调,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指导农业生产、便于农民使用的信息偏少;反映农产品市场供求的信息多,帮农民预测决策的信息少。 2 网络与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联系不紧密。当前商务信息

38、网还是以单一主体建设为主,这样许多网络都只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某一个方面有较多的考虑,缺乏对于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考虑,致使网络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以政府为主建设的网络是目前的主要部分,但是这些网络仅从政府角度出发,在宏观方面,在政策研究宣传方面作的工作较多,对于农业经济信息的收集、分析等工作做得很不够。3 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来源少,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目前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我省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很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流通体系,因此农业经济信息的来源较少,这样就很难适应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生产的实际需要。且缺乏开放性,有价值的信息难以实现共享

39、。一些网站内外有别,外网公开的信息,有价值的不多;而内网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多一些,但又实行会员制,这些网站的封闭性,必然降低其利用率。网站间的相互封锁,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深层利用,也有违建站的初衷。 4 重建设、轻维护,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多样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省当前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还较大范围的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有的网站建设之初还比较积极更新信息,时间一长就慢慢忽视了及时的更新与维护,这和经济信息的瞬息变化是很不协调的,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实际意义。5 建设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脱节。 农业网站真正的使用者,除政府、企业、科技人员外,更主要的对象应该是广大农民。然而从网上获

40、取信息的农民很少,说明网络村级化的设想未能实现,网络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农民那里。一是因为网上信息实用性差,激发不了农民兴趣;二是农民投入有限,买不起终端,即便有了通讯设施,但远程教育及有关推广服务不到位,也难以实现网上遨游。 6 缺乏专业的信息搜索引擎技术以实现信息导航。 这些技术包括信息自动分类和识别技术、远程采集和发布技术、多媒体制作与传递技术、虚拟网技术、分布式网络数据库技术、机器辅助翻译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由于这些技术很少在农网建设过程中加以应用,信息导航能力较差。三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模式探析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农户与农产品生产企业”、“政府”与“农产品消费者”信

41、息共享的基础。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模式选择也相当重要。本文将在分析比较普通电子商务模式的有缺点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构建问题。(一)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比较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发展也日新月异,但在目前现实中人们研究考虑最多的,网络经济最关注的是企业与消费者两个层次及与之相互发生关系所对应的两种模式,分别为: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B) 。而忽略了政府对企业生产与消费者倾向的宏观调控能力,并且企业与企业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也缺乏信息共享,使得企业与消费者对市场观察的透明度降低,因此,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业务模式非常重要,具体如

42、图3.11所示。B-to-CG-to-CB-to-GGovernmentIntermediaryConsumerC-to-CBusinessB-to-B图3.11 电子商务业务关系图1. B-C(企业-消费者)模式 商业机构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与消费者(商家与个人)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类电子商务主要是借助于国际互联网所开展的在线式销售活动。最近几年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这类电子商务的发展异军突起。例如,在国际互联网上目前已出现许多大型超级市场,所出售的产品一应俱全,从食品、饮料到电脑、汽车等,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消费品。 从技术角度看,

43、企业上网面对广大的消费者,并不要求双方使用统一标准的单据传输。在线零售和支付行为通常只涉及到信用卡、电子货币或电子钱包。另外,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搜索浏览功能和多媒体界面,使消费者更容易查找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并能够对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开展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障碍最少,应用潜力巨大。就目前发展看,这类电子商务仍将持续发展,是推动其他类型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 2. B-B(企业-企业)模式 该模式英文原意为Business to Business,即企业对企业(商家对商家)的解决模式。从交易量来看,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B)交易量大大高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量,两者相差

44、一个数量级。从交易条件看,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远较企业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成熟。这个趋势已经在美国反映明显。1998年,美国电子商务的主流是B-C,其交易额已占整个电子商务的70%;1999年以后却恰恰相反,70%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是B-B。现在,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各国政要和经济学家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据预测,未来几年,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将会有爆炸性的增长。 B-B电子商务是过去商务关系和商务活动的延续,而这一商务关系是构筑在高信任度和商务合同基础上的,而且企业对企业的大宗交易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商务的潜在效益,并通过供应的集中、采购的自动实现、配送系统的高

45、效率而得以实现。从国际、国内的情况我们似乎都可以窥见端倪。另外,企业间电子商务真正进入到经济生活的内部,改变了商业运行的模式,大幅度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从动态的角度看,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必将有较大发展。从未来的发展看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仍将是电子商务的主流。商业机构之间的交易和商业机构之间的商业合作是商业活动的主要方面,企业目前面临的激烈竞争,也需要电子商务来改善竞争条件,建立竞争优势。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逐渐改善电子商务的运用环境。国内电子商务的重点是B-B形式,已经成为厂商、专家和用户的共识。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基础,而且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无论参与企业的数量、涉及交易的金额、交互信息的规模,都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体,也是各界关注、政府支持的中心所在。国内企业从生产规模到销售利润,大部分企业只能算是中小企业,如果利用电子商务这种形式来降低这些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益,无疑对网络的普及有极大的好处。下图3.12是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与前景的预测,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几年内,增长趋势依然强劲,B2B电子商务模式也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主要的形式之一。40.782.2128.276074.55407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