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7592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6.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doc(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题目:阳煤新元3号煤400万t/a初步设计学校站点:太原理工大学学习形式: 自 考指导教师: 邢 存 恩专 业: 采矿工程姓 名 : 王 晓 东设计日期:2013.10-2013.11摘 要本设计通过详细介绍山西阳煤集团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本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走向较长,西翼为纵贯井田南北的草沟背斜,属于高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本井田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按埋藏深度从浅到深分别为3号、4号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77m、3.32m,煤层倾角5o9o,平均6o,属于近水平煤

2、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煤矿设计3号煤生产能力为400万t/a,服务年限为76.6年,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主运输系统采用胶带运输、立井箕斗提升煤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蓄电池机车运输,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前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总之,通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比较得出本设计的开拓方案、采煤方法等均能满足矿井的开采需求。关键词:立井开拓,条带式,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中央并列式通风ABSTRACTThis

3、 design introduces coalfields genneral situation and geologic characteristic of Xinyuan Coal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f Yangquan Coal Group in detail. Based on a series of technique and economy comparisons, the suitable mine development scheme,mining method, mines (working areas) openings and each

4、 main production system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geologic structure in the coalield is simple,the main structure is Caogou Anticline acrossed the field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mine has high gas and danger of coal-dust explosion. The designed main coal seams have two layers, including 3# coal seam an

5、d 4# coal seam from shallow to deep. Their average thickness is 2.77m and 3.32m respectively. Their angle of dip is 5o9o, the average is 6o, so they belong to flat seams.The designed capacity of the mine is 4 million t/a and the expected life of the mine is 76.6 years. Based on technique and economy

6、 comprisions, the design chooses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for the first level, adopts long wall mining method along the dip and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coal mining. The auxiliary haulage system is separated from the main haulage,and the auxiliary haul system adopts the single rail hoist crane whi

7、ch is advanced in the international. Retrograde ventilation system is used for the first level.In a word,after a series comparisons of technique and economy and so on,the development scheme and the mining method can both be fulfilled the request of the mine production.Keywords:vertical shaft develop

8、ment, mining in strips, long wall mining method along the dip,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coal mining, retrograde ventilation system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前 言1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31.1 矿区概述31.1.1交通位置31.1.2地形地貌31.1.3水系41.1.4矿区总体概况51.1.5水源和电源情况51.2 井田地质特征61.2.1地质构造61.2.2水文地质101.2.3其它有益矿产151.2.4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161.3 煤层特性17

9、1.3.1煤层及煤质171.3.2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及地温212 井田境界和储量232.1 井田境界232.2 井田储量242.2.1储量计算的步骤242.2.2矿井地质储量计算方法242.2.3矿井工业资源储量272.2.4矿井设计储量273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313.1 矿井工作制度31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13.2.1确定依据31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13.2.3矿井服务年限323.2.4井型校核324 井田开拓35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35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354.1.2井筒数目的确定374.1.3工业场地的位置374.1.4开采水

10、平的确定及其服务年限374.1.5主要开拓巷道布置384.1.6带区划分及其布置394.1.7方案比较404.2 矿井基本巷道474.2.1井筒474.2.2井底车场及硐室514.2.3主要开拓巷道参数54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595.1 煤层地质特征595.1.1带区位置595.1.2带区煤层特征59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595.1.4水文地质605.1.5带区地质构造605.2 带区储量和服务年限615.2.1确定带区走向长度615.2.2带区范围及工业储量625.3 带区巷道布置635.3.1带区布置方案635.3.2确定工作面长度655.3.3确定工作面数目655.3.4带

11、区的生产能力655.3.5条带斜巷的布置665.3.6煤层间的联系665.4 带区车场设计及硐室675.4.1带区车场675.4.2带区硐室675.5 带区生产系统695.5.1采准系统695.5.2通风系统695.5.3运输系统695.5.4排水系统695.6 带区开采顺序695.7 带区巷道断面尺寸、支护方式705.8 带区回采率726 采煤方法756.1 可采煤层的采煤方法和采煤机械化程度756.2 采煤工艺756.2.1回采工作面落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756.2.2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806.2.3采空区处理方式和回采工作面控顶参数836.2.4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作业方式

12、847 井下运输877.1 概述877.2 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887.2.1回采工作面运输设备的选择887.2.2带区辅助运输设备选择897.3 主要运输设备选择938 矿井提升998.1 概述998.2 主井提升998.2.1提升容器的选择998.2.2主井提升运动学的计算1018.2.3提升钢丝绳的选择计算1038.2.4提升机选择1048.3 副井提升1078.3.1提升容器的选择1078.3.2副井提升运动学的计算1098.3.3钢丝绳的选择计算1108.3.4提升机选择1119 矿井通风与安全1159.1 矿井通方式和通风系统1159.1.1提出有关通风设计的基本数据1159.1.2

13、选择矿井通风方式1169.1.3选择和确定通风系统1179.2 矿井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1189.2.1计算和确定矿井总进风量1189.2.2按规定和需要进行风量分配1219.2.3风量调节的方法和措施1239.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1249.3.1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1249.3.2计算矿井通风最容易时期的最大等积孔和最困难时期的最小等积孔1289.4 通风设备的选择1289.4.1矿井主要风机选择计算1289.4.2电动机的选择计算1309.4.3反风措施13110 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132结束语133参考文献134前 言毕业设计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它

14、是在我们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并取得及格以上成绩(或相应的学分)和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之后进行的。目的是使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锻炼我们的识图及制图能力,灵活的使用工具书。使我们能够准确的、综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矿井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还要通过设计丰富生产实际知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我们尊重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毕业设计的实质是在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集中的综合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后尽快胜任工作有重大意义。矿井初步设计是将毕业实习的生产矿井作为尚未开发的

15、井田为前提条件,以煤炭行业有关规定的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为准,但是鉴于矿井初步设计的内容繁多,而我们的设计时间、水平、经验有限,因此在要求上应与原矿井初步设计和生产矿井的现状有所区别,它可以借鉴矿井生产以来的经验、教训,考虑采矿技术发展方向和科学技术飞跃的时代特点。由于我们所学专业为采矿工程专业,设计内容上是有主有次的。对专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内容,如矿井开拓、带区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由于时间的限制矿井通风安全部分只进行了部分的论述。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根据有煤矿开采学,徐永圻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出版;煤矿安全规

16、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张荣立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技术指标:矿井3#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 井田位置:山西省寿阳县中南部,行政隶属寿阳县朝阳镇所辖。井田境界:北以韩庄断层群为界;南以大照河河床保护煤柱为界;东以草沟背斜为界;西以白马河床保护煤柱为界。井田走向、倾斜: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倾角59,平均倾角6。走向15.6km,倾向4.3km。煤层名称、厚度、层间距:; ;煤层间距为10.0m。煤层倾角、容重、煤质:煤层倾角59;容重1.4t/m3;中灰、特低硫、低磷、极易选的贫煤和无烟煤。 瓦斯、煤尘、自燃性:高

17、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通过一个学期的设计,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做好这次设计,但是由于自身水平和时间所限,其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足之处,恳请指正。感谢采矿工程专业老师的细心教导,特别是姚精明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按时按质的完成毕业设计。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新元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北部,地理座标东经11258511130933、北纬374954375209,行政区划属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井田邻近307国道,距寿阳县城约10Km,在井田东北部有寿阳段王运煤铁路专线,并有货台,井田东南部有石太铁路经寿阳可到达全国各地,井田北部有太旧高速公

18、路和307国道东西向通过,井田以北约2Km有榆(次)盂(县)沥青公路东西向通过,井田内有乡村间土路相连接。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2地形地貌新元井田位于寿阳构造堆积盆地区,属黄土丘陵地貌。塬、梁、峁发育,沟谷密集,多呈“U”型。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最高点标高1267m,位于西南部的燕子山,最低点标高1050m,位于吴家崖村旁黄门街河床内,一般标高在1100m左右,最大高差217m,相对高差一般为40100m。井田内大面积被新生界红、黄土覆盖,仅在南部沿冲沟有少量基岩出露。1.1.3水系新元井田内河流水系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白马河、黄门街河以及大照河

19、,黄门街河和大照河均为白马河的支流。白马河自西向东南从井田北部流过,在芦家庄村汇入潇河。黄门街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井田,在黄门街村南汇入白马河。大照河在井田南部自西而东经大照村和冀家庄后向南汇入白马河。白马河平时流量较小,而黄门街河和大照河平时干涸,仅雨季有水,均属季节性河流。1.1.4矿区总体概况根据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06年9月编制的晋东大型煤炭基地阳泉矿区总体规划,规划区内共划分为2对在建矿井和7对生产矿井,总规模37.0 Mt/a。总体规划划分为阳泉区、平昔区和寿阳区三个区。阳泉区有六个矿井,即一矿、二矿、三矿、新景矿、五矿、石港矿。其中一矿、二矿、三矿、石港矿2005年核

20、定生产能力分别为6.5 Mt/a、7.43 Mt/a、4.7 Mt/a、0.9 Mt/a,不进行改扩建;新景矿、五矿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分别为5.8 Mt/a、4.7 Mt/a,本次规划规模均为7.5 Mt/a。平昔区有寺家庄矿井(在建矿井),规划矿井规模6.0 Mt/a。寿阳区有新元矿和开元矿两个矿井,新元矿井为新建矿井,总体规划规模为4.0 Mt/a;开元矿井2005年核定能力为1.4 Mt/a,总体规划规模为3.0 Mt/a。地方煤矿整合前煤矿为534处,2005年共生产原煤29.6Mt,其中阳泉市16.29 Mt,晋中市13.33 Mt。监狱系统煤矿有荫营和固庄煤矿。荫营煤矿设计生产

21、能力为2.4 Mt/a,固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 Mt/a。本区地方煤矿开采均位于浅部,对本井田的开拓与开采无不良影响。1.1.5水源和电源情况水源条件根据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编制的“山西省寿阳县白家庄水源地岩溶水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在白家庄附近草沟背斜中段可建一个集中供水水源地,水量丰富,水质尚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且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可作为矿井及矿区永久水源,水源可靠。电源条件距矿井工业场地约1km,有白家庄22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双回电源分别引自太原辛店变电站和阳泉附近的娘子关电厂。本矿井110kV两回电源引自白家庄220kV变电站,

22、供电电源可靠。1.2 井田地质特征1.2.1地质构造地层井田内大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局部零星有基岩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含煤建造基底,以深灰色、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中部夹有石膏层和浅灰色泥灰岩。井田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49.91m。2)石炭系(C)a中统本溪组(C2b):厚度33.5073.14m,平均55.17m,中、南部较厚,与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底部为G层铝土矿及山西式铁矿,其上由砂质泥岩夹砂岩、灰岩及煤线组成。灰岩25层,一般3层,第二层较为稳定,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及不稳定的煤线。本组属于泻湖堡岛环境沉积。b上统太原组(C3t)为

23、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112.21138.97m,平均126.21m。其顶界为K7砂岩的底面,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以15号煤层顶面或其相当层位、K4石灰岩顶面为界线,将太原组分为三段。a)下段:从K1砂岩底至15号煤层顶或其相当层位,厚度26.0865.85m,平均41.63m。由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15、15下及16号煤组成。15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15下号煤为局部可采煤层,16号煤为不可采煤层。本段属于堡岛泻湖、潮坪环境沉积。b)中段:从15号煤层顶至K4石灰岩顶面,厚度30.1068.53m,平均44.88m。由K2下、K2、K3、K4等4层石灰岩和11、11下、12、13及13

24、下号等5层煤以及砂岩、泥岩等组成。本段属于台地泻湖、潮坪环境沉积。c)上段:从K4石灰岩顶面至K7砂岩底,厚度25.3052.60m,平均39.70m。主要由灰灰黑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等组成。本段含煤4层,依次为8、8下、9上和9号煤层,其中9号煤层为较稳定煤层,8号煤为不稳定煤层。本段属于三角洲环境沉积。3)二迭系(P)a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厚度38.6670.84m,平均52.96m。其顶界为K8砂岩的底面,由灰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3号煤属稳定煤层,6号煤为不稳定煤层。3号煤层上覆砂岩(K8下砂岩)对其局部有冲刷。6号

25、煤层顶、底板常为铝质泥岩。本组属于过渡环境沉积。b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组顶界为K10砂岩之底。厚度114.09147.90m,平均129.56m。以K9砂岩将该组分为上、下两段。a)下段:由黄绿、灰绿、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该段属于三角洲环境沉积。b)上段:由灰黄、黄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组成。顶部有13层全井田基本稳定的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本组属于河湖环境沉积。c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本组顶界为硅质岩的顶部即K13砂岩的底部。厚度353.80438.45m,平均383.34m。以K12砂岩将本组分为下、中两段。a)下段(P2s1

26、):K10砂岩底界至K12砂岩底界,厚145.2187.88m,平均170.02m。以黄绿、灰绿色细砂岩和灰绿、暗紫色砂质泥岩为主,夹黄褐、紫褐色泥岩。b)中、上段(P2s2+3):底界为K12砂岩,厚160.00258.00m,平均200.22m。由黄绿、暗紫色中、细砂岩与暗紫、黄褐、紫灰色砂质泥岩互层组成。d上统石千峰组(P2sh):其顶界为K14砂岩之底。出露于井田西南于家庄村和南部一带,厚度100.00127.00m,平均112.25m。岩性为暗紫色、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本组属于河湖环境沉积。4)中生界三迭系刘家沟组(T1l):出露于井田西南部及南部,井田内最大出露厚度仅60m

27、左右。主要由浅红色细粒长石砂岩组成,间夹薄层紫红、暗紫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5)新生界(K2)井田内发育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厚度3.22110.68m。新生界在中部偏西及东部保存较厚,西南及南部保存较薄。一般分为砂土、亚砂土、亚粘土、粘土四种类型。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a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厚010.03m,底部为砂石层,中上部为灰黄、鲜红、暗红色粘土、亚粘土。b第四系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n)、午城组(Q1w):广泛分布于冲沟及半坡上。泥河湾组底部为粒径210mm砾石层及钙质结核,中、上部由黄灰色亚粘土、亚砂土夹泥灰岩薄层组成。午城组由橙红色粘土、亚粘土夹红棕色古土壤数层组成

28、。泥河湾组厚024.34m,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午城组与泥河湾组呈整合接触,厚08.54m。c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广布于沟谷及两侧。由淡黄、淡红色亚粘土夹棕红色古土壤层组成。厚047.44m。d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广布于梁、峁之上。主要由淡黄色亚砂土组成,厚4.827.15m。e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黄门街河、大照河及其支流河谷内,由淡灰色砂、砾石组成。厚123m。井田地层综合柱状见图1.2。地质构造井田位于寿阳区中南部,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倾角411,一般小于9。在此单斜基础上发育次一级的宽缓褶曲和一些短轴褶曲,

29、草沟背斜位于井田东部。受次级褶曲构造的影响,地层缓波状起伏明显。南部受次级褶曲影响显著,东部受草沟背斜的影响,地层产状急剧变化,局部走向近南北。井田内断层稀少,没有岩浆岩侵入的影响,综观井田构造条件分类应属简单类略偏中等。1)褶曲草沟背斜:位于井田东部,系由界外延伸而来,轴向NNE,东翼倾角25,西翼陡,倾角38,为两翼不对称向南倾伏的隐伏背斜。西翼与大南沟背斜和蔡庄向斜相接,为井田内的主要构造之一。序号褶曲名称及性质产状要素井田内延深长度(m)备 注轴向两翼倾角1草沟背斜NNE东翼25西翼383300由58、21钻孔控制井田内主要褶曲特征详见表1.1。井田内主要摺曲特征表表1.1 2)断层井

30、田内地表多被黄土掩盖,露头未发现断层,在钻孔中主要见有1条规模不大的小断层,如下:F64逆断层:井田西部2号钻孔揭露15号、15下号煤层之后又在其下部重复揭露两层较厚煤层,据层位分析对比研究判定为为该断层系逆断层影响造成煤层重复。需说明的是,因15号煤下盘较上盘厚度变小,其顶板为砂质泥岩,缺失石灰岩,推断该断层从煤层顶部穿过,断距约20m,为层间断层,其走向据区域构造方向推为北东向,倾角60,延伸长度推断为200m。图1.2 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含3#、4#煤层部分)3)陷落柱根据勘探资料,新元井田内陷落柱极少,地表仅在西北角见一陷落(X18),长轴35m,短轴25m,围岩见P2s2+3地层。

31、精查勘探钻孔中仅有39号孔过K1后,即孔深694.10m以下,发现岩芯破碎,岩性混杂,层序紊乱,地层倾角突然变大,达2558,钻至766.54m,相当奥陶系层位仍无变化,确定为陷落柱,陷落高度及范围不明。4)岩浆岩井田内无岩浆岩侵入。1.2.2水文地质该井田处于娘子关泉域奥灰岩溶水的深循环弱径流区。含水层井田地层主要有5个含水层组,即: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及砂岩裂隙含水层和中奥陶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组。1)中奥陶统石灰岩岩溶水含水层组井田内奥灰处于深埋区,一般埋深700900

32、m,最大埋深超过1000m,受单斜构造控制,由北往南埋深逐渐加大,受大南沟背斜和草沟背斜的影响,6、17号孔一带和58号孔处分别隆起,44、45号孔一带下凹。本统分上、下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马家沟组,该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据北邻南燕竹井田内的SG1号孔资料,奥灰埋深607.23m,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混合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厚42.20m,单位涌水量为5.30L/sm(降深1.23m),渗透系数11.23m/d,水位标高610m。水质属SO4HCO3CaNa型,矿化度0.97g/L,硬度25.77德国度。峰峰组在井田内有21个钻孔揭露,揭露较多的是6个岩溶孔,其中45、22、25号孔,分别为9

33、8.93、104.85、149.91m,其余揭露厚5060m。据上述3个孔资料,本组岩性主要是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占6692%,其中石灰岩占4050%,其次是角砾状泥灰岩、泥岩等,大致上是上段以石灰岩为主,下段以白云质灰岩和角砾状泥灰岩为主。岩芯所见岩溶发育程度较低,裂隙均被方解石和石膏充填,有少量溶孔和裂隙。据坪头区详查资料,本组富水性一般弱,浅埋区强于深埋区。据SG1号孔峰峰组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厚14.95m,单位涌水量为0.00857L/sm(降深105.63m),渗透系数0.065m/d,水位标高704.20m。水质属HCO3Na型,矿化度1.1g/L,硬度3.42德国度。简

34、易水文观测资料表明,部分钻孔当揭露峰峰组厚度7.89m51.09m时,消耗量增大,最大10.80m3/h,一般小于5m3/h。也有的孔如45号孔揭露近100m,孔内水文动态无任何变化。据此,说明井田内峰峰组岩溶发育程度弱,且不均衡;含水层多以上部和中部的石灰岩为主。22、25号孔峰峰组稳定水位标高分别为783、27、782.33m,高出SG1号孔70余m,其原因可能是峰峰组岩溶发育不均衡,含水性弱,含水层连通性差,各孔显示水位的含水层不尽一致,因而水位也有差异。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隙及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含水层主要由中段的K2下、K2、K3、K4等石灰岩组成,其次为下段的K1、和上段的

35、K5、K6等砂岩。K2下与K4间距29.2068.53m,平均44.88m,单层厚度一般16m。井田北10余km和井田西20km,有少量出露。井田内无出露,处于深埋区,一般埋藏深度大于500m。据岩芯观察,石灰岩岩溶及裂隙不发育,有少量溶隙,裂隙多被方解石充填,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25号孔“抽干”;46号孔单位涌水量仅为0.00014L/sm(降深168.24m),渗透系数0.0017m/d,水位标高978.91m(与邻区相比偏高),可视作非含水层。井田西北界外附近的P34号孔,单位涌水量0.02L/sm(降深4.35m),渗透系数0.025m/d,水位标高775.16m,为弱富水性含水层。钻

36、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表明,44号等3个孔,3号等7个孔,34号等7个孔,分别揭露K1砂岩,K2下、K2、K3、K4石灰岩,K5、K6砂岩时,消耗量增大,为0.6010.44m3/h,此外,大部分钻孔在石盒子组时消耗量较大或全漏,钻至太原组时,消耗量及水位均无明显变化。总体上看,灰岩中K2下富水性较强。46、P34号孔本组水质类型为HCO3Na型,矿化度分别为1.4、2.27g/L,硬度分别为1.81、4.45德国度。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山西组含水层主要由山西组底砂岩K7和3号煤顶板K6下等砂岩组成,K7厚0.7519.44m,平均6.73m,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K8下厚度016

37、.53m,平均6.26m,岩性主要为中细粒和粗粒砂岩。山西组在井田以北和以西1020km外零星出露,井田内无出露,处于深埋区,一般埋深450750m。砂岩裂隙一般不发育,据抽水试验资料,34号孔“抽干”,46号孔单位涌水量仅为0.0021L/sm(降深9.96m),渗透系数0.0041m/d,水位标高 807.72m,为弱富水性的含水层,另据井田外P34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 0.028L/sm(降深2.53m),水位标高 799.49m,为弱富水性含水层。据简易水文观测,42号孔揭露 K8下、K7时,5号孔揭露K7时耗水量增大,消耗量1.086.48m3/h,除42、5号孔外其余大部

38、分钻孔在石盒子组漏水,钻至本组时,消耗量和钻进水位均无明显变化。P34号孔水质类型为 HCO3Na型,矿化度为0.94g/L,硬度为1.28德国度。4)二叠系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下石盒子组含水层主要由K8等砂岩组成,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厚度大但不稳定,井田内无出露,一般裂隙不发育,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34号孔本组与山西组混合试验“抽干”,位于大南沟背斜轴部的11号孔对本组与山西组上部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2.65L/sm(降深0.57m,降深过小,此值偏大),渗透系数为4.93m/d,水位标高834.11m。总体上属弱富水性的含水层,局部裂隙发育地段富水性

39、增强。据简易水文观测资料,有22个钻孔在本组耗水量增大或全漏,11号孔水质为HCO3Na型,矿化度为0.55g/L,硬度为1.26德国度。上石盒子组含水层主要由K12等砂岩组成,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厚度大但不稳定,在井田北部沟谷中有出露,一般裂隙不发育。王家垴村东沟中有泉出露,流量0.82L/s。34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48L/sm(降深12.44m),水位标高1050.92m,属弱富水性的含水层,据北邻南燕竹井田P44号孔放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23L/sm(降深2.05m),渗透系数0.13m/d,水位标高1083.27m,属中等富水性的含水层。据简易水文观测资料,井田内约2

40、/3钻孔(39个)在本组耗水量增大。王家垴泉、P44号孔、34号孔水质类型分别为HCO3Ca型、HCO3CaNa型、C1HCO3Na 型,矿化度分别为0.30、0.33、0.63g/L,硬度分别为14.14、12.04、1.22德国度。石千峰组分布范围较广,沟谷中有出露,含风化裂隙水,有少量泉出露,流量均小于1L/s,属弱富水性的含水层。井田内刘家沟组只分布于大照村以西的南部边缘地带,沟谷中有出露,流量均小于1L/s,31号孔揭露本组时漏水,漏失量分别为10.40、6.00m3/h。5)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更新统分布范围较广,分别位于下、中、上更新统下部的砂砾石层,含孔隙水,据坪头详查区坪

41、头村一带下更新统泥河湾组水井抽水试验,涌水量可达826m3/d,水量较丰富。全新统砂砾石层,主要分布于白马河及较大支流河谷中,接受大气降水或河水补给。39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88L/sm(降深12.31m),水位标高1059.16m,属弱富水性的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NaCa型,矿化度0.27g/L,硬度9.19德国度。北邻南燕竹井田榆林沟水井和南燕竹水井水质分别为HCO3Ca、HCO3CaMg型,矿化度分别为0.37、0.50g/L,硬度分别为15.33、22.81德国度。据于家庄、韩庄、吴家崖第四系水井水位动态观测,水位在7月份开始下降,直到10月,都保持低水位,分析与当年

42、雨季降水量明显偏小有关。隔水层奥陶系顶面至15号煤底板间的岩层,厚81.53115.22m,平均厚95.45m,以泥质岩类为主,裂隙不发育,具有较好的隔水层性能,对奥灰水进入煤系能起到阻碍作用。石炭、二叠系含水层间均夹有较厚的泥质岩层,受构造破坏程度底,据上述含水层叙述,各含水层的水位标高相差悬殊,说明其间无水力联系,因此这些岩层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可视为隔水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走向近东西,南倾,其上有大南沟背斜、蔡庄向斜及草沟背斜等次一级宽缓褶曲,构造属简单类,略偏中等。大南沟背斜由井田外西北部伸入,轴向近东西,井田内延伸约7km,11号孔资料表明其轴部地表裂隙较

43、发育,为富水地段。位于井田北部,与大南沟背斜平行延伸的蔡庄向斜,为一两翼不对称的隐倾状向斜,井田内延伸2.5km,据坪头详查区资料,蔡庄向斜构成地下水汇水构造,但其水量有限。草沟背斜位于井田东部,轴向近南北,向南倾状,沿12勘探线横穿井田,据接近轴部的58、60、61号孔岩芯所见,岩石裂隙较发育。井田内地表未发现有断层。2号孔见一逆断层(F64),推断其断距约20m,延伸200m,钻孔揭露时耗水量及水位均无变化,推断其为隔水断层。井田内地表仅发现一个陷落柱,位于东北角,长轴35m,短轴25m。此外,39号孔过K1后遇到陷落柱,范围不详,钻孔揭露时,消耗水量和水位无变化。结合区域性资料,推断陷落

44、一般不含水。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气降水是井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井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承压水,潜水分布范围很有限。承压水主要在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含水层的出露范围除奥灰广泛外,其余都很小,因此承压水补给条件除奥灰较好外,其余都不好。河谷、沟谷中的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可接受第四系孔隙潜水或河水补给,其范围只限于露头区。第四系孔隙潜水,可接受大气降水或河水补给,接受补给条件相对较好。井田奥灰水属娘子关泉域,处于娘子关泉域的深循环弱径流区,北邻南燕竹井田SG1号孔的水质表明该处奥灰水径流条件较好,至于井田内,由于水位及水质资料缺乏,奥灰水的径流方向及径流强度尚难确定。奥灰水总的排泄区为

45、娘子关泉。从总体上看,石炭、二叠系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和富水性由浅埋区往深埋区逐渐变弱,径流条件愈来愈差。井田内石炭、二叠系含水层,受岩溶、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承压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均较差。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及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受地形控制,经短途径流排向河道或渗入下伏岩层裂隙中,径流条件相对较好,排泄途径也较多,可以通过泉、地面蒸发和人工采水等方式排泄。构造控水情况阳泉矿区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中段西侧,北部为五台地块,属于沁水盆地东北边缘地带。矿区处于太行山隆起带和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由于北东复合部位应力集中,向西南方向减弱,因而形成了一个东北部位抬高而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610。

46、在这一构造基础上又发育了次一级NNE、NE与NEE走向的褶皱群,陷落柱相当发育,构成矿区的主要构造特点。这些构造的分布对阳泉矿区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新元矿属于阳泉矿区的寿阳区,本区从总体上看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的单斜构造。在此背景上又发育着一些不同方向的次一级的褶曲和断裂。新元井田基本构造形态同样受控于本区构造,为一单斜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的单斜构造,地下水的补给、运移等受郭家沟断层、东山背斜等的控制。其上又有大南沟背斜、蔡庄向斜及草沟背斜等次一级宽缓褶曲。从勘探资料看,这些褶曲轴部均富水,成为新元井田的汇水或导水通道。在矿井采掘过程中,当通过这些构造轴部时,由于构造的富水或导水作用,有可能引发矿井突水而造成灾害。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井田煤层处于深埋区,煤系内及以上邻近基岩含水层,远离露头区,与地表水体和第四系含水层无力联系,地下水补给条件很差,含水层富水性很弱。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是煤系以下的上马家沟组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但距煤层远,一般不会危及开采。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3号、4号煤。3号煤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其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4号煤主要充水含水层以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为主,其次为下伏的山西组含水层。据上述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充水方式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