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7594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实例解读详查),贾建业 2015年3月,TOOL,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目录,技术方法,调查区现状,一、项目概况,1.任务来源 2014年12月19日连南瑶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粤国土资地环发2014178号文件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方式项目编号GDXCG2014-083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中标工作起止年限:2014年2015年。,4,项目的总体目标:以遥感、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查明调查区地质灾害分布、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

2、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为制定防灾和减灾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为开展广东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提供经验。,2.目标任务,项目的任务:(1)采用遥感、地面调查、地形测绘、物探以及钻探等手段,详细查明调查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分布状况;(2)开展调查区城镇、村庄、厂矿、重要工程设施、主要河流、重要交通沿线、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选取1-2个典型灾害地质体进行地质测绘,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3)总结调查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并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4)协助当

3、地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补充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5)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6)编制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5,1978年1981年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1990年4月1992年3月 广东省1:50万地质灾害调查1991年1993年 广东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1999年2001年 广东省1:10万环境地质调查1999年 110万区域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02年 区域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2003年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1:10万地质灾害调查2012年 连南瑶族自治县2012-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项目概况,3.以往工作程度,6,调查区地质

4、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概况,二、调查区现状,7,1.工作区范围,连南瑶族自治县广东省的西北部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连州市、阳山县、怀集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相连邻N 241716245602E 11202021122901面积1342km2,二、工作区现状,这里添加描述文本写意文本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这里添加描述文本写意文本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这里添加描述文本写意文本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气 象 水 文,时间上降雨分配不均4月至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35.1mm,占全年的75.74%,尤以5月、6月8月为多雨月,占全年的47.85%;10月至3月为少雨月,多年平均降

5、雨量之和为331.7mm,占全年的24.26%。,一般夏秋季节雨多,河流水量充沛,造成洪灾。冬春旱季,降雨量少,河流水量锐减,河床多见暴露。,二、工作区现状,地势北、西、南高向东部低山丘陵倾斜贯通调查区的南、西、北面地势逐渐向东倾斜属中、低山丘陵地貌,二、工作区现状,中山低山低丘丘陵溶蚀洼地河谷平原,3.地形地貌,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古近系、第四系,调查区岩浆活动较强烈岩浆岩的分布较广泛占全县总面积的32.9%,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构造体系在空间展布上规律明显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北东向、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为辅构造体系格局,二、工作区

6、现状,4.地层、岩浆岩及构造,二、工作区现状,规模统计,成因统计,5.地质灾害现状,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方法,工作部署,技术路线,三、技术方法,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遥感解译,稳定性分析,易发性分区,危险性分区,信息系统,资料整理&成果编制,资料收集与数字化,遥感解译,勘查,地面调查,室内试验,2012最新卫星监测数据,目视、人机交互解译,地质灾害体,地质环境背景,1.滑坡(含不稳定斜坡)调查,2.崩塌调查,3.泥石流调查,4.地面塌陷调查,5.地质条件背景调查,6.应急搬迁避让调查,技术方法,1.工程地质测绘,2.工程钻探,工作部署,重点调查区:占调查区总面积31.4

7、%。调查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镇,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密集,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频发,致灾作用强。一般调查区:占调查区总面积68.6%。调查区村镇相对分散,人口密度较小,经济较薄弱,重要工程设施较稀疏,地质灾害致灾作用较弱。,调查分区:,全县县境内开展1:5万遥感解译工作,面积为1342km2,野外比例尺为1:5万,成图比例尺为1:10万;县城以及其它人口密集的重要地段进行1:1万遥感解译工作,面积为70km2,主要分布在三江镇、寨岗镇、大坪镇、香坪镇等灾害点人口较为集中、密度大的地段。,1.遥感调查,遥感调查工作部署,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形

8、态、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和危害程度等;(2)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规律以及时、空分布特征;(3)编制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解译图。,2.地质灾害遥感调查,3.遥感解译编图,包括:目的任务、完成主要工作量;进行调查质量(精度)评述;遥感图像(数据)的类型、分辨率、接收时间、图像处理和遥感解译、图件编制的方法技术;遥感解译结果及综合分析灾害形成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及触发因素;灾害发育规律,评价其影响及危害,及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4.提交遥感调查报告,20,(1)点:根据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群众报险线索和遥感解译成果,对已有灾点或隐患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于城镇、矿山,主要公

9、共基础设施、主要的居民点进行现场调查,严防“漏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地面调查工作部署,(2)线:沿着国道G107、国道G323、省道S262等交通干线进行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追踪调查,调查点数不应少于1点/km2,观测路线间距10005000m。除各灾点逐一填写卡片外,还应在用野外记录本做好沿途观测记录。,(3)面:在地质灾害点较少的地段,采用网格控制调查,调查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以及中远程滑坡致灾的可能性。在进行地质灾害点地面调查的同时,对灾害点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并对沿途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根据地面调查结果,在潜在威胁100人以上且稳定

10、性较差的地质灾害体中选取1-2个(根据实际调查情况酌情增减)典型地质灾害体进行大比例尺测绘,典型地质体测绘工作部署,在对连南瑶族自治县威胁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测绘的基础上,对其中规模较大、威胁人数较多的隐患点选取1-2个(根据实际调查情况酌情增减)典型性强的隐患点进行详细的勘查工作。目前初步确定的勘查对象为大坪镇大掌村委会旺洞小学旁滑坡隐患点,该隐患点潜在滑坡体规模为中型,潜在威胁对象为200人,潜在经济损失480万元人民币。具体勘查的方法初步拟定有工程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面波法)、钻探、浅井及采样化验分析,典型隐患点勘查工作部署,22,年度工作安排,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1、,24,124.61万,附 图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1/10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图(1:5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1:501:2000);广东省梅连南瑶族自治县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1:501:10000);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地质环境

12、条件遥感影像图和解译图(1:5万)。附 件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报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典型地质灾害物探报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遥感调查报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数据库(1:5万)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照片集。附 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环境控制点汇总表,五、预期成果,广东省德庆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验收,Contents,(一)项目概况,1.项目来源,(一)项目概况,2.工作区概况,1.广东省西部,分别与高要、云浮、云安、郁南、封开、怀集、广宁相邻,2.交通以公路为主,321国道横贯全境,多条省道、县道连

13、成公路网。西江通过县境南缘,水、陆交通均便利,3.德庆县属丘陵低山及河流冲积地貌,三面环山,南临西江,内地丘陵与河谷交错,全境可分为四区:北部低山区;东部丘陵宽谷区;西部丘陵宽谷区;西江沿岸河流冲积区。,4.本县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为西江,一级支流有綠水河、马圩河和悦城河3条,集雨面积10 km2以上的二支流37条。水量受大气降雨量影响较大,一般3月至9月降雨量较多,河流水量充沛。其余月份降雨量较少,河流水量锐减。,5.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三叠系、白垩系、第四系;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为侵入岩,占测区面积的71.5%,主要出露于调查区的西部和

14、东北部。,6.褶皱构造呈北东向展布,断裂构造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南北向、东西向次之。,(一)项目概况,野外工作自2013年11月11日至2014年1月16日,为期两个月,具体实物工作量如下表:,3.实物工作量,(一)项目概况,3.实物工作量,室内工作自2014年2月至今,为期十个月,具体实物工作量如下表:,(二)调查成果,1.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类型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德庆县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表1 德庆县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二)调查成果,地质灾害体规模德庆县的地质灾害体规模以小型为主。,1.地质灾害特征,表2 德庆县地质灾害体规模

15、,(二)调查成果,1.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调查发现滑坡地质灾害共48处,按规模小型32处,中型12处,大型4处。,表3 滑坡地质灾害特征表,(二)调查成果,1.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发现崩塌地质灾害共59处,按规模小型27处,中型26处,大型6处。,表4 崩塌地质灾害特征表,(二)调查成果,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发现泥石流地质灾害共1处,为九市镇德鑫石场泥石流隐患点,规模小型。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沟口堆积较多石料、砂料及尾矿,松散堆积物约为100000m3,矿渣堆积在沟口,沟口呈扇形,扇长300m,扇宽500m,扩散角度为45,主沟纵坡约为36,冲淤变幅0.2m,松散物储量小

16、于1104m3/km2,补给段长度比约为20%,流域面积00.2km2,相对高差小于100m,山坡坡度1525,植被覆盖率75%。泥石流来源补给主要为采矿造成的不稳定斜坡,由于长时间降雨伴生的崩塌、滑坡松散物。泥石流灾害点汇雨面积约为2.3km2,周围山体坡度一般2035。,1.地质灾害特征,(二)调查成果,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发现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共2处,规模均为小型。1、播植镇京村地面塌陷为人工采坑回填后诱发,由于人工填土未经夯实形成的;由多个塌陷坑形成,主塌陷坑口呈圆形,口径1.54.0m,面积约为12.6,塌陷深度约为810m;整体塌陷规模大于2000m3。由于采矿深,过度抽取地下水,使

17、地下水水位降低引发地面塌陷。2、悦城军岗地面塌陷为岩溶塌陷,坑口为圆形,规模约为913,口径为34m,深度约为810m。溶洞在地下水附近充水,冬季大气降水减少,水位降低,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地面塌陷的发生,附近采石场长期抽排地下水也是诱发地面塌陷的一个因素。,1.地质灾害特征,(二)调查成果,2.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危害性,地质灾害稳定性德庆县的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点及不稳定斜坡点以稳定性好为主,稳定性较差次之,稳定性差较少。,表5 德庆县地质灾害调查灾害点稳定性分级统计表,(二)调查成果,2.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危害性,地质灾害危害性经济损失危害,表6 按行业已发生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统计表,表7 德庆县各

18、镇已发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统计表,现状评估:根据本次调查工作的统计,德庆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质灾害造成毁坏房屋、农田、公路、河堤等灾情时有发生。其直接经济损失总额达474.19万元,其中:崩塌28.41万元,滑坡435.53万元,地面塌陷10.25万元。,表8 德庆县按行业地质灾害潜在经济损失统计表,表9 德庆县各镇潜在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统计表,预测评估:根据本次调查资料的评估统计,预测全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潜在经济损失为37818.93万元,其中:崩塌1864.3万元,滑坡5346.425万元,地面塌陷255万元,泥石流135万元,不稳定斜坡30218.175万元。,(二)调查成果,2.地质灾害稳定

19、性和危害性,地质灾害危害性危害程度德庆县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点及不稳定斜坡点建卡点共936个,本区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以一般级、较大级为主。,表10 德庆县地质灾害点危害程度分级统计表,(二)调查成果,地质灾害危害性危险性本次危险性评估936个点,德庆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大的有59个,占评估灾害点总数的6.3%,危害性中等的有346个,占评估点数的36.97%,危险性小的有531个,占评估灾害点总数的56.73%。,表11 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估结果表,2.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危害性,(二)调查成果,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德庆县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39月,共计103处,占灾害总数的

20、94.5%,发生在12月份和1012月的地质灾害仅为6处,占灾害总数的5.5%。由此可见,德庆县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间分布规律与其降雨时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二)调查成果,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德庆县各镇的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看,德庆县的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域性,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江的回龙、新圩、九市、悦城和中部的官圩、高良等镇。这6镇共有灾害点81处,占灾害点总数的73.6%。他们共同特点是同为丘陵台地平原地貌区,人口密度大,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较大,符合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致灾分析结论。,(二)调查成果,4.地质灾害形成

21、条件,(二)调查成果,4.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地形地貌,表12 地质灾害的海拔高程分布表,海拔高程地质灾害点全部分布在0500m海拔区间,丘陵和低丘地貌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奠定了发育基础。,表13 斜坡坡高与地质灾害关系表,坡高崩塌、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坡高520m区间,占灾害点总数66.9%;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数为人为因素(削坡、开挖坡脚等)造成,小于5m高度相对较少灾害发生,削坡高度515m为主要灾害发生区间,削坡高度大于5m,为了减少土方量,削坡坡度一般较陡,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见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占大多数。,表14 坡型与地质灾害关系表,坡型滑坡灾害点主要分布在直线型斜坡上和阶梯型斜坡上

22、,分别占总数的41.6%和45.8%;直线型斜坡和阶梯型斜坡主要为人工削坡。,表15 坡度与地质灾害关系表,坡度调查数据显示,当边坡坡度在3050之间时,极易发生滑坡;当边坡坡度在5080之间时,极易发生崩塌。,(二)调查成果,4.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工作区内回龙镇、悦城九市镇一带最为典型,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走向断裂构造带附近及其构造带与构造带夹持区内发育,地质灾害密集带走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地质灾害分布受大断裂构造带控制,构造带及两侧附近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增大,雨季地下水交替活动频繁,岩、土体强度减小,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多发、高发。,德庆县滑坡、崩塌大多发生在松散土体与基岩的接触界面或

23、强风化与弱风化岩层接触界面附近;变质岩、花岗岩风化土体易发生崩塌、滑坡。,工作区雨季在39月份,强降雨等灾害性暴雨都出现在39月,雨季占本区全年降雨量的83.5%,这一时期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占总数的94.5%。因此,强降雨与德庆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二)调查成果,地震 根据德庆县县志及肇庆市地震局提供的资料,区内有记录发生过地震就有27次,因地震瓦、窗作响有四次,其中1969年7月26日阳江6.4级地震在本区有感度最强,地震可使本区岩土体结构、构造、完整性遭受破坏、抗拉张和剪切能力降低,因此,地震也是德庆县境内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4.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是本

24、地区地质灾害另一个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等级的修(改、扩)建公路、削坡建房、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也相应多起来。据统计,德庆县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参与影响而造成的地质灾害点有103个,占总数94.5%,由此可见,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地质灾害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综上所述,地形地貌及岩土工程地质类型是形成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而地震、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形成地质灾害外在主要的诱发主要因素。,(二)调查成果,5.典型地质灾害剖析和评价,(2)活动现状与诱发因素 该滑坡体为花岗岩残坡积层,坡度较高,范围较大。2008年5月20日,由于强台风和特大暴雨诱发了山

25、体滑坡,造成坡脚15间(225m2)以及中心小学教学楼房屋墙体严重拉裂,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在半坡房屋的前缘及坪台还发现有多组拉张裂缝,裂缝一般长34m,最长达8m,宽25cm,裂缝错距为不明。特别是在雨季的强降雨期间极易再次诱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危及人数可达1024人,潜在经济损失约6320万元,属特大型滑坡地质灾害,滑坡面积约20800m2。,建议:该灾害点边坡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坡残积土组成,结构松散,遇水易软化崩解,风化强烈且厚度大,岩土体工程性质较差,坡体岩土层水理性能较差,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边坡坡脚下即为西江江滩,九市中心小学段西江边并没有得到过有效的治理,在坡脚四周因人类工程

26、活动形成近似直立的高陡人工边坡,边坡坡脚曾由于西江涨水而出现过局部垮塌,坡脚遭受西江水的侵蚀越来越严重,时刻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彻底治理该边坡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协调难度高,工期长,且治理费用高。综合认为:治理费用与搬迁费用相比较,治理费用比较搬迁费用高,且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治理区坡脚受西江水影响等因素复杂,学校教学楼作为重要建筑物,其治理后的安全性难保证。在能解决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学校搬迁重建为相对较好方案。故此,根据不同坡段的坡形特征、边坡稳定性及其他相关环境因素等条件综合考虑,建议尽早搬迁,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永丰镇文善村双款村崩塌,悦城中心学校不稳定斜坡,播植镇

27、新合村地面塌陷,(二)调查成果,6.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根据上述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原则和方法,按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有关要求,可将德庆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四大区15个亚区;即高易发区(A)有6个亚区、中易发区(B)有4个亚区、低易发区(C)有5个亚区,不易发区(D)有1个亚区,(二)调查成果,6.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地质灾害危险分区,通过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叠加,可把德庆县划分为三个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IA;地质灾害中危险区:B;地质灾害低危险区:C,6.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二)调查成果,重点地段,重点地段

28、(ZD-1)位于新圩镇西,该地质灾害危险区总面积30.3km2,占工作区总面积1.3%。范围内有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点19个,占全区总灾害点2.0%,灾害类型均为不稳定斜坡。按其规模分类,大型2个,中型有3个,小型有14个。重点地段(ZD-1)内的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口184人,砖房4550m2,土木100m2房屋,预估经济损失531万元。,6.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二)调查成果,重点地段,重点地段(ZD-2)位于新圩镇-德城镇,该重点地段总面积64.5km2,占工作区总面积2.8%。范围内有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点21个,占全区总灾害点2.24%,其中滑坡1个,不稳定斜坡20个。按其规模分类,大型1

29、个,中型有12个,小型有8个。重点地段(ZD-2)内的地质灾害潜在威胁人口201人,砖混28600m2,砖瓦5116m2,土木50m2房屋,预估经济损失594.1万元。,6.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价,(二)调查成果,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考虑工作区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综合分析灾害点程度密度、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受威胁人口密度及经济损失综合预估等各种因素,将工作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大区12个亚区。,为配合在全国开展的1:50000地质灾害调查,方便成果的录入和使用,保证录入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基于Windows XP开发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30、录入系统”。德庆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建设采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录入系统”试用版(beta 8)软件。,(三)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系统框架,软件界面:,(四)主要成果,1.完成工作量完成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面积各2292.68km2,物探高密度电法勘探960m,面波勘探90m,钻探360.5m,岩土样21件、水样2件、土壤腐蚀性分析样1件,1:1000地形测绘0.11km2,野外地质灾害建卡点936个,地质环境控制点144个,调查点总数为1080个。在936个地质灾害建卡点中,其中滑坡48个,崩塌 59个,不稳定斜坡826个,地面塌陷2个,泥石流1个。按规模分:大型10个,中型38个,小型62个;按稳定性分级,稳定性差118个,稳定性较差为341个,稳定性好为477个;按危险性分,危险性大的41个,危险性中等的281个,危险性小的504个。确定易受地质灾害影响村15个。,(五)存在问题,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