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8113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红外温度检测系统设计.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JIME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红外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用电负荷的急剧增加,电力系统中高压开关柜、刀闸等电力设备会经常出现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相应的电力事故。由于高压电力设备局部温度点的电位处于高电位,对其测量需要满足非接触测量的要求。基于上述测量的背景及要求,对于高压设备的局部温度的测量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行非接触性测量。整个测试系统由单片机P89V51RD、AD7706模数转换器和红外温度传感器三部分构成。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利用单片机和AD7706构成的采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测量

2、。整个系统由于采用了单片机、高速AD转换器和红外温度传感器,从而实现对高压设备的温度的实时检测。此外,整个系统还具有测试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关键词:AD7706 单片机 红外温度传感器【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load is improving rapidly, which results that the temperature at part of high voltage equipments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and bring forth a

3、ccident in electrical net. Because the voltage near the high voltage equipment is very high, non-contract technology is need to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of high voltage equipment. Base on these reasons, the infrared-temperature sensor is used to measure temperature. The whole system includes P89V51RD

4、, AD7706 conversion and infrared-temperature sensor. At first, the temperature signal is transformed into electrical signal by infrared-temperature sensor, then the conversion circuit of P89V51RD and AD7706 transform is used to convert the analog signal to digital signal. At last, the temperature of

5、 part of high voltage equipment is measured. The P89V51RD and the high speed AD7706 transform is used in the whole system, the temperature can be measured in real time. Besides these things, the system also has other characters, such as high measuring precision, high degree of intelligence.Key Words

6、: AD 7706 Converte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frared temperature sensor目录引言1第一章 温度测量的概述21.1 温度的概念与温标21.1.1 温度21.1.2 温标31.2 测温方法81.2.1.接触式测温81.2.2.非接触式测温10第二章.红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142.1 单片机P89V51 简介142.1.1 概述142.1.2 主要特性142.1.3 管脚功能介绍142.1.4 SPI接口概述162.2 AD7706模数转换器介绍172.2.1概述172.2.2 主要特性182.2.3 管脚功能介绍182

7、.2.4 电路说明192.2.5 注意事项212.3 单片机与AD的接口电路设计222.4 输入信号电路设计222.5 IMP813看门狗电路设计232.6 AD780基准电源电路设计252.7 整体电路设计25第三章 采集程序编写273.1 寄存器介绍273.1.1 SPCRSPI控制寄存器273.1.2 通信寄存器(RS2、RS1、RS0=0、0、0)283.1.3 设置寄存器(RS2、RS1、RS0=0、0、1),上电/复位状态,01Hex303.1.4 时钟寄存器(RS2、RS1、RS0=0、1、0);上电/复位状态:05Hex313.1.5 数据寄存器(RS2、RS1、RS0=0、1

8、、1)323.1.6 测试寄存器(RS2、RS1、RS0=1、0、0);上电/复位状态:00Hex323.1.7 零标度校准寄存器(RS2、RS1、RS0=1、1、0);上电/复位状态:1F4000Hex323.1.8 满标度校准寄存器(RS2、RS1、RS0=1、1、1);上电/复位状态:5761ABHex323.2数据采集程序设计336 结论39参考文献40致谢41附录42附录1:整体电路42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用电负荷的急剧增加,电力系统中高压开关柜、刀闸等高压设备在载流过大时经常出现局部温升过高,使相邻的绝缘部件性能劣化,甚至击穿而造成事故。据统计,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原因中有相

9、当一部分与电力设备过热问题有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监控重要高压设备局部的温度点。在高压输电系统中,配电柜开关接点的温度的异常变化常预示着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因此, 对开关接点温度的监测就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常把变色示标贴片贴在重要的开关接点上, 利用其颜色由深到浅的变化来判断接点温度的变化。这种方法简单价廉,但准确度较差, 需要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工作强度大。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测温仪,不接触测量, 测量准确, 价格较贵, 同样需要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 并作好记录, 以便于分析各接点的温度变化趋势。以上2种方法, 都是利用人工方法进行定时监测, 测量结果和记录数据含有较多的人为因

10、素, 并且不能连续监测。因此连续温度监控和实时关键部件温度趋势汇报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线温度连续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系统温度,通过趋势分析, 能超前发现隐情, 将电气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介绍一种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开关接点进行在线实时监测, 并利用微机来对各接点的温度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分析, 以对温度异常变化的接点进行重点监测、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研制一种非接触式温度测量装置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现远距离温度监测与控制方面,红外温度传感器以其优异的性能,满足了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需要对温度进行远距离监测的场合,一般都是温度传感器大显身手的地方。其测试原理:

11、任何物体都会发出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辐射能被红外温度传感器测量。当物体温度变化时,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也会随之变化,红外传感器能将这种波长的变化转换成温度的变化,从而实现监控、测温的目的。由此可见,可以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对高压电力设备的触头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此外,红外温度传感器在对食品、药物等温度检测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对电力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测。整个测试系统由单片机P89V51RD、AD7706模数转换器和红外温度传感器三部分构成。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利用单片机和AD7706构成的采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实现对温度的

12、测量。整个系统由于采用了单片机、高速AD转换器和红外温度传感器,从而实现对高压设备的温度的实时检测。此外,整个系统还具有测试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第一章 温度测量的概述1.1 温度的概念与温标1.1.1 温度温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温度的宏观概念是冷热程度的表示,或者说,互为热平衡的两物体,其温度相等。温度的微观概念是大量分子运动平均强度的表示。分子运动愈激烈其温度表现越高。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物理化学过程都与温度紧密相关,因此温度是工农业生产、科学试验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普遍进行测量和控制的一个重要物理量1。1.1.2 温标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

13、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经验温标的基础是利用物质体膨胀与温度的关系。认为在两个易于实现且稳定的温度点之间所选定的测温物质体积的变化与温度成线性关系。把在两温度之间体积的总变化分为若干等分,并把引起体积变化一份的温度定义为1度。经验温标与测温介质有关,有多少种测温介质就有多少个温标。按照这个原则建立的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 。摄氏温标:所用标准仪器是水银玻璃温度计。分度方法是规定在标准大气压力下,水的冰点为零度,沸点为100度,水银体积膨胀被分为100等份,对应每份的

14、温度定义为1摄氏度,单位为“”。华氏温标:标准仪器是水银温度计,按照华氏温标,水的冰点为32,沸点是212。分成180份,对应每份的温度为1华氏度,单位为“”。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关系为 (1-1)热力学温标:又称开尔文温标,或称绝对温标,它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绝对零度,水的三相点,即液体、固体、气体状态的水同时存在的温度,为273.16K,水的凝固点,即相当摄氏温标0,相当华氏温标32的开氏温标为273.15K。热力学温标(符号为T)它的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2 测温方法按照所用方法之不同,温度测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1.2

15、.1.接触式测温接触式的特点是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相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后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优点:直观可靠。缺点:是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接触不良等都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温度太高和腐蚀性介质对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接触式测温仪器又可分为:a.膨胀式温度计(包括液体和固体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 b.电阻式温度计(包括金属热电阻温度计和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 利用导体和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这一性质做成的温度计称为电阻温度计。大多数金属在温度升高1 C 时电阻将增加0.40.6。但半导体电阻一般随温度升

16、高而减小,其灵敏度比金属高,每升高1 C ,电阻约减小26。目前由纯金属制造的热电阻的主要材料是铂、铜和镍,它们已得到广泛的应用。1.铂电阻温度计铂是一种贵金属。它的特点是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尤其是耐氧化性能很强。铂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约1200C以下都能保证上述特性。铂很容易提纯,复现性好,有良好的工艺性,可制成很细的铂丝(0.02mm或更细)或极薄的铂箔。与其它材料相比,铂有较高的电阻率,因此普遍认为是一种较好的热电阻材料。缺点:铂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比较小,价格贵.在0C 以上,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接近于直线,其电阻温度系数A为3.9103/C 。我国已采用IEC标准制作工业铂电阻。按

17、IEC标淮,使用温度已扩大到-200850 C ,初始电阻有100 W和50 W两种。2.铜电阻温度计在一般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温度较低的场合,普遍地使用铜电阻。它可用来测量50150 C 的温度,在这温度范围内,铜电阻和温度呈线性关系: (1-2)铜电阻的缺点是电阻率小所以制成相同阻值的电阻时,铜电阻丝要细,这样机械强度就不高,或者就要长,使体积增大。此外铜很容易氧化,所以它的工作上限为150 C 。但铜电阻价格便宜,因此仍被广泛采用热电阻把温度量转换成电阻置,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电阻来测量温度。测量电阻通常可利用欧姆表或电桥。平衡电桥法如图1-1所示。如果电阻R1=R2,当热电阻Rt阻值随温度

18、变化时,调节电位器Rw的电刷位置x,使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则有Rt=R0x/L=nR0。图 1-1 平衡电桥法热电阻测温系统的误差由热电阻的基本误差、指示仪表的误差、电阻体自热误差和引线电阻误差组成。自热误差是由流过电阻体的电流引起,电流大可提高输出信号,但带来的自热误差也大。一般工业热电阻工作电流被限制在6mA以内,这样自热温差就不会超过0.1 C。c.热电式温度计(包括热电偶和P-N结温度计)以及其它原理的温度计。热电偶是当前热电测温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感温元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其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两端牢靠地接触在一起,当两个接触点(称为结点)温度t和t0不相同时,回路中既

19、产生电势,并有电流流通,这种把热能转换成电能的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基本定律有以下几种:1.均质导体定律由均质材料构成的热电偶、热电动势的大小只与材料及结点温度有关。与热电偶的大小尺寸、形状及沿电极温度分布无关。如材料不均匀、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将会有附加电动势产生。2.中间导体定律将A、B构成的热电偶的T0端断开,接入第三种导体C,只要保持第三导体两端温度相同,接入导体C后对回路总电动势无影响。3.中间温度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两接点温度为T、T0时的热电动势,等于该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Ta和Ta、T0时热电动势的代数和,即: (1-3)两端点在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为: (1-4)4.标准电

20、极定律两种导体A、B分别与第三种导体C组成热电偶如果A、C和B、C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已知、那么这两种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产生的电动势可由下式求得: (1-5)热电偶的参比端处理如前所述,为使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与被测量间呈单值函数关系,热电偶的参比端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1.0C恒温法这种方法是将热电偶的参比端保持在稳定的0C环境中。2.参比端温度修正法当热电偶参比端为不等于0 C时,需对仪表的示值加以修正,因为热电偶的温度热电动势关系以及分度表是在参比端为0 C得到的。修正公式: (1-6)补偿导线的应用所谓补偿导线就是用热电性质与热电偶相近的材料制成导线用它将热电偶的参比端延长到需要的地方,而且

21、不会对热电偶回路引入超出允许的附加测温误差。随着热电偶的标准化,补偿导线也形成了标准系列。国际电工委员会也制定了国际标准,适合于标准化热电偶使用。1.2.2.非接触式测温 非接触测温的特点是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是通过辐射进行热交换,故可避免接触测温法的缺点,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此外,非接触测温法热惯性小,可达千分之一秒,故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非接触测温主要是利用光辐射来测量物体温度。任何物体受热后都特有一部分的热能转变为辐射能,温度越高,则发射到周围空间的能量就越多。辐射能以波动形式表现出来,其波长的范围极广,从短波、x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一直到电磁波。而在

22、温度测量中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光,因为此类能量被接收以后,多转变为热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所以一般就称为热辐射。热辐射基本定律有以下几种:1.基尔霍夫定律光谱吸收比: (1-7)式中,为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通量(包括有不同波长 的辐射);为被物体吸收的辐通量。在热平衡时被分析物体向四周的辐射功率等于它吸收的功率,就是温度T时绝对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1-8)为物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2.斯忒潘玻耳兹曼定律斯式潘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物体的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3.普朗克定律: (1-9) (1-10)也可用亮度表示: (1-11)式中,l为波长;c1为普朗克第一辐射常数, c2为普

23、朗克第二辐射常数,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k为玻耳兹曼常数。4.维恩位移定律热辐射电磁波中包含着各种波长,从实验可知,物体峰值辐射波长与物体自身的绝对温度T成以下关系: (1-12)非接触式温度计又可分为辐射温度计、亮度温度计和比色温度计,由于它们都是以光辐射为基础,故也统称为辐射温度计。1.全辐射温度计全辐射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的温度与总辐射出射度全光谱范围的积分辐射能量的关系来测量温度的。根据斯忒潘一玻耳兹曼定律总辐射出射度为: (1-13)或 (1-14)只要采用敏感元件测量出这辐射功率的大小,就可以测量出被测对象的温度。应该注意的是仪表是以绝对黑体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关系分度的,而实际使用时

24、,被测物体并不是黑体,这样测出的温度自然要低于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我们一般把这个温度称为“辐射温度”: (1-15)或 (1-16)式中,T和TF分别为物体的真实温度和辐射温度,eT为温度T时物体全辐射的黑度系数。2.部分辐射温度计为了提高仪表的灵敏度,有时热敏元件不是采用热电堆,而是采用光电池、光敏电阻以及其它的一些红外探测元件,这些元件和热电堆相比具有光谱选择性,它们仅能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谱产生效应。因此它们对测量的要求是,只能使工作光谱仅限于一定的光谱范围内。我们称此类辐射温度计为部分辐射温度计。部分辐射温度计的光路系统所示,一般由主镜和次镜一组发射系统来完成焦距的调整,使成像集中在热敏

25、元件表面,而目镜系统主要用于对目标的瞄准、热敏元,件的输出信号通过测量电路来完成信号的放大和整流。测量电路包括测量桥路、前置放大、选频、移相放大以及相敏整流等部分。按照温度测量范围,可分为超低温、低温、中高温和超高温温度测量。超低温一般是指010K,低温指10800K,中温指8001900K,高温指19002800K的温度,2800K以上被认为是超高温。第二章.红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2.1 单片机P89V51 简介2.1.1 概述P89V51RD2是一款80C51微控制器,包含64kB Flash和1024字节的数据RAM。P89V51RD2的典型特性是它的X2方式选项。利用该特性,设计

26、者可使应用程序以传统的80C51时钟频率(每个机器周期包含12个时钟)或X2方式(每个机器周期包含6个时钟)的时钟频率运行,选择X2方式可在相同时钟频率下获得2倍的吞吐量。从该特性获益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时钟频率减半来保持特性不变,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EMI3。Flash程序存储器支持并行和串行在系统编程(ISP)。并行编程方式提供了高速的分组编程(页编程)方式,可节省编程花费和推向市场的时间。ISP允许在软件控制下对成品中的器件进行重复编程。应用固件的产生/更新能力实现了ISP的大范围应用。P89V51RD2也可采用在应用中编程(IAP),允许随时对Flash程序存储器重新配置,即使应用程序正在运

27、行时也不例外。2.1.2 主要特性80C51核心处理单元;5V的工作电压,操作频率为040MHz;64kB的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具有ISP(在系统编程)和IAP(在应用中编程)功能;通过软件或ISP选择支持12时钟(默认)或6时钟模式;SPI(串行外围接口)和增强型UART;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具有PWM和捕获/比较功能;4个8位I/O口,含有3个高电流P1口(每个I/O口的电流为16mA);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可编程看门狗定时器(WDT);8个中断源,4个中断优先级;2个DPTR寄存器。2.1.3 管脚功能介绍P89V51RD2的管脚图如2-1所示:图 2-1 P89V5

28、1管脚分布P0.0-P0.7 P0口:P0口是一个开漏双向I/O口。写入1时P0口悬浮,可用作高阻态输入。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复用为低位地址和数据总线。应用中P0口利用强内部上拉来发送1电平。P0口可在外部主机模式编程过程中接收代码字节和在外部主机模式校验过程中发送代码字节。P0口用作程序校验或通用I/O口时均需连接一个外部上拉电阻。P1.0-P1.7 P1口: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的8位双向口。写入1时P1口被内部上拉拉高,可用作输入。用作输入时,由于内部上拉的存在,P1口被外部器件拉低时将吸收电流(IIL)。此外,P1.5,P1.6,P1.7还有16mA的高电流驱动能力。在

29、外部主机模式编程和校验中,P1口也可接收低位地址字节。P2.0-P2.7 P2口:P2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的8位双向口。写入1时P2口被内部上拉拉高,可用作输入。用作输入时,由于内部上拉的存在,P2口被外部器件拉低时将吸收电流(IIL)。在取指外部程序存储器或访问16位地址(MOVX DPTR)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发送高位地址。应用中P2口利用强内部上拉来发送1。在外部主机模式编程和校验中,P2口可接收一些控制信号和部分高地址位。P3.0-P3.7 P3口:P3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的8位双向口。写入1时P3口被内部上拉拉高,可用作输入。用作输入时,由于内部上拉的存在,P3口被外部器件拉低时将

30、吸收电流(IIL)。在外部主机模式编程和校验中,P3口可接收一些控制信号和部分高地址位。PSEN 程序选通使能:PSEN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PSEN在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程序时无效(高电平),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每个机器周期内两次有效,但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两个有效PSEN脉冲将被跳过。当RST输入引脚的高电平时间大于10个机器周期时,向PSEN脚强制输入一个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将使器件进入外部主机模式编程。RST 复位:振荡器工作时,该引脚上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逻辑状态将使器件复位。当RST输入引脚为高电平时,如果PSEN脚输入一个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器件将进入外部主机模式。否

31、则进入正常工作模式。EA 外部访问使能:若器件要对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EA就必须与Vss相连。器件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程序时EA必须与VDD相连。然而,4个安全锁定电平可将EA禁能,使器件只能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程序。EA脚可承受12V的高压。ALE/PROG 地址锁存使能:ALE是一个输出信号,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将地址低字节锁存。该引脚也用作Flash的编程脉冲输入(PROG)。通常,ALE1在1/6的振荡频率2时输出,可用作外部定时或外部时钟。每次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都有一个ALE脉冲被跳过。但是,只要AO被置1,ALE就被禁能。 2.1.4 SPI接口概述SPI描述:串行外围接口(SPI

32、)实现了 P89V51RD2 和外围器件之间以及多个 P89V51RD2 器件之间数据的高速同步传输。图2-2所示为主机和从机SPI器件之间的连接。SCK是主机和从机模式的时钟输入、输出脚。主器件 SPI 数据寄存器的写操作完成后,起动 SPI 时钟发生器。写入的数据便从主器件的 MOSI 脚移出,移入到从器件的 MOSI 脚。一个字节的数据传输结束后,SPI 时钟发生器关闭,SPIF 标志置位。如果 SPI 中断使能位(SPIE)和串口中断使能位(ES)置位,产生SPI中断请求。图 2-2 SPI主机从机之间的连接当外部主机驱动从机选择输入脚,SS/P14,为低电平时,SPI模块用作从机。如

33、果SS/P14脚不为低电平,则SPI单元不被激活,MOSI/P15只能用作输入口。 2.2 AD7706模数转换器介绍AD7706具有与P80V51相匹配的SPI接口,并且是16位的,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数据采集,满足精度要求,所以选择AD7706模数转换器。2.2.1概述AD7706是应用于低频测量的3通道的模拟前端。该器件可以接受直接来自传感器的低电平的输入信号,然后产生串行 的数字输出。利用-转换技术实现了16位无丢失代码性能。选定的输入信号被送到一个基于模拟调制器的增益可编程专用前端。片内数字滤波器处理调制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片内控制寄存器可调节滤波器的截止点和输出更新速率,从而对数字滤波器

34、的第一个陷波进行编程4。AD7706只需2.7-3.3V或4.75-5.25V单电源。AD7706是3通道伪差分模拟输入,有一个差分基准输入。当电源电压为5V,基准电压为2.5V时,可将输入信号范围从020mV到02.5V的信号进行处理。还可处理20mV2.5V的双极性输入信号,AD7706是COMMON输入端。当电源电压为3V,基准电压为1.225V时,可处理010mV到01.225V的单极性输入信号,它的双极性输入信号范围是10mV到1.225V。因此,AD7706可以实现3通道系统所有信号的调理和转换。AD7706是用于智能系统、微控制器系统和基于DSP系统的理想产品。其串行接口可配置为

35、三线接口。增益值、信号极性以及更新速率的选择可用串行输入口由软件来配置。该器件还包括自校准和系统校准选项,以消除器件本身或系统的增益和偏移误差。2.2.2 主要特性3个全差分输入通道的ADC16位无丢失代码0.003%非线性;可编程增益前端增益:1128 ;三线串行接口SPITM,QSPITM,MICROWIRETM和DSP兼容;有对模拟输入缓冲的能力;2.7-3.3V或4.75-5.25V工作电压。2.2.3 管脚功能介绍AD7706的管脚图如图2-3所示:图 2-3 AD7706管脚分布SCLK 串行时钟,施密特逻辑输入。将一个外部的串行时钟加于这一输入端口,以访问AD7706的串行数据。

36、该串行时钟可以是连续时钟以连续的脉冲串传送所有数据。反之,它也可以是非连续时钟,将信息以小型数据发送给AD7706。MCLK IN 为转换器提供主时钟信号。能以晶体/谐振器或外部时钟形式提供。晶体/谐振器可以接在MCLK IN和MCLK OUT二引脚之间。此外,MCLK IN也可用CMOS兼容的时钟驱动,而MLCK OUT不连接。时钟频率范围为500KHZ5MHZ。MCLK OUT 当主时钟为晶体/谐振器,晶体/谐振器被接在MCLK IN和MCLK OUT之间。如果在MCLK IN引脚处接上一个外部时钟,MCLK OUT将提供一个反相时钟信号。这个时钟可以用来为外部电路提供时钟源,且可以驱动一

37、个CMOS负载。如果用户不需要,MCLK OUT可以通过时钟寄存器中的CLK DIS位关掉。这样,器件不会在MCLK OUT脚上驱动电容负载而消耗不必要的功率。CS 片选,低电平有效的逻辑输入,选择AD7706/7706。将该引脚接为低电平,AD7706能以三线接口模式进行。在串行总线上带有多个器件的系统中,可由该端口对这些器件做出选择,或在与AD7706/7706通信时,可用作帧同步信号。RESET 复位输入。低电平有效的输入,将器件的控制逻辑、接口逻辑、校准系数、数字滤波器和模拟调制器复位至上电状态。AIN1 对于AD7706,模拟输入通道1的输入端。AIN2 对于AD7706,模拟输入通

38、道2的输入端。COMMON 对于AD7706,COMMON输入端,模拟通道1、2、3的输入以此输入端为基准。REF IN(+) 基准输入端。AD7706/7706差分基准输入的正输入端。基准输入是差分的,并规定REF IN(+)必须大于REF IN(-)。REF IN(+)可以取VDD和GND之间的任何值。AIN3 对于AD7706,模拟输入通道3的输入端。DRDY 逻辑输出。该输出端上的逻辑低电平表示可以从AD7706/7706的数据寄存器获取新的输出值。DOUT 串行数据输出端。从片内的输出移位寄存器读出的串行数据由此端输出。根据通讯寄存器中寄存器选择位,移位寄存器可容纳来自通讯寄存器、时

39、钟寄存器或数据寄存器的信息。DIN 串行数据输入端。从片内的输入移位寄存器写入的串行数据由此端输入。根据通讯寄存器中寄存器选择位,输入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被传送到设置寄存器、时钟寄存器或通讯寄存器。VDD 电源电压,2.7V5.25V。GND 内部电路的地电位基准点。2.2.4 电路说明AD7706是一种片内带数字滤波的A/D转换器,旨在为宽动态范围测量、工业控制或工艺控制中的低频信号的转换而设计的。它包括一个(或电荷平衡)ADC、片内带静态RAM的校准微控制器、时钟振荡器、数字滤波器和一个双向串行通信端口。该器件的电源电流仅为320uA,使得它理想的用于电池供电的仪器中。器件具有两种可选电源电

40、压范围分别是2.73.3V或4.755.25V。AD7706包括3个可编程增益全差分模拟输入通道,输入通道的可选增益为1、2、4、8、16、32、64、和128,当基准输入电压为2.5V时允许器件接收0mV+20mV和0V+2.5V之间的单极性信号或20mV至2.5V范围内的双极性信号。基准电压为1.225V时,在单极性模式下,输入范围是0mV+10mV至0V+1.225V,双极性模式下,输入范围是10mV1.225V。AD7706片内包括8个寄存器,这些寄存器通过器件的串行口访问。第一个是通信寄存器,它管理通道选择,决定下一个操作是读操作还是写操作,以及下一次读或写哪一个寄存器,所有与器件的

41、通信必须从写入通信寄存器开始。上电或复位后,器件等待在通信寄存器上进行一次写操作。这以写到通信寄存器的数据决定下一次操作是读还是写,同时决定这次读操作或写操作在哪一个寄存器发生。所以,写任何其他寄存器首先要写通信寄存器,然后才能写选定的寄存器。所有的寄存器进行读操作之前,必须先写通信寄存器,然后才能读选定的寄存器。此外,通信寄存器还控制等待模式和通道选择,此外DRDY状态也可以从通信寄存器上读出。第二个寄存器是设置寄存器,决定校准模式、增益设置、单/双极性输入以及缓冲模式。第三个寄存器是时钟寄存器,包括滤波器选择位和时钟控制位。第四个寄存器是数据寄存器,器件输出的数据从这个寄存器读出。最后一个

42、寄存器是校准寄存器,它存储通道校准数据。输入到模拟输入端的信号被持续采样,采样频率由主时钟MCLK IN的频率和选定的增益决定。电荷平衡A/D转换将采样信号转化为占空比包含数字信息的数字脉冲链。模拟输入端的可编程增益功能配合-调制器,修正输入的采样频率,以获得更高的增益,SinC3低通数字滤波器处理-调制器的输出并以一定的速率更新输出寄存器,这速率由滤波器第一个陷波的频率决定。输出数据可以从串行端口上随机地或周期性地读出,读出速率可为不超过输出寄存器更新速率的任意值。数字滤波器的第一个陷波频率(以及-3dB频率)可以通过设置寄存器的FSO和FSI编程。当主时钟的频率为2.4576MHz时,第一

43、陷波频率的可编程范围为50Hz500Hz。当时钟频率为1MHz时,第一陷波的可编程范围为20Hz200Hz,-3dB频率的范围为5.24Hz52.4Hz。图2-4是AD7706的基本连接电路图,如图所示,整个芯片的工作电压为5V。其信号的转换过程为:首先利用模拟信号的输入口,将被测模拟信号输入到AD7706模数转换器中,根据通过DIN口的输入指令,并利用AD780芯片所提供的+2.5V基准电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当DRDY管脚的信号为低电平时,通过DOUT口将数据传送到后面的单片机中。在转换的过程中,其转换速度由MCLK IN和MCLK OUT之间的晶振频率所决定,频率越高,其转换速度越

44、快,反之,转换速度越慢。图 2-4 AD7706的基本连接电路图 2.2.5 注意事项AD7706功能独特,具有分辨率高、接口简单等特点,实际应用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只要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1.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强电磁场、系统中的闪烁信号干扰或者软件错误,不可避免会造成接口迷失,一旦接口迷失,就无法对AD7706进行正常操作,数据也无法从中正常读出。因此,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应当定时复位系统接口,使通信寄存器回到等待写状态,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向DIN输入端写入至少32个串行时钟周期的逻辑“1”以复位串行接口。同时也应当注意,由于接口出现迷失,写入任何寄存器的信息都是不可预料的,所以接口复位后建议将

45、所有的寄存器重新设置一次。2.输出数据可以从串行口上随机地或周期性地读出,读出速率应不超过预设的输出寄存器更新速率。读数据的例程里面不应该加入太多的其它操作,确保在下一次输出数据更新之前读操作已经完成,这样才能避免连续两次从数据寄存器读到同样的数据(没有被更新数据)。3.在设计AD7706印刷板电路必须讲究布线技巧,布线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转换精度,甚至会引起芯片工作失常。经验表明,AD7706应该布设在一个相对独立和集中的区域,器件面用覆铜作接地平面,起到屏蔽作用。数字区和模拟区尽可能在底面分开布线,模拟接地与数字接地应只在一个点连接在一起,以避免出现接地环路,并用屏蔽网格技术加以屏蔽,最后要以星型结构接入系统公共接地点。所有电源都要加电容去耦电路,电容器尽可能靠近芯片的电源输入端。2.3 单片机与AD的接口电路设计为了使单片机能够控制AD7706,并对转换的数据进行读取,对单片机和AD7706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