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油菜钵苗排序与输送机构结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油菜钵苗排序与输送机构结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由于部分原因,说明书已删除部分,完整版说明书,CAD图纸,联系153893706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1前言22绪论22.1问题的提出22.2钵苗移栽的意义42.3国内外钵苗体输送与排序机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42.3.1国外有序抛秧机构的研究现状42.3.2国内有序抛秧机构的研究现状52.4目前存在的问题92.5发展趋势102.6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03研究内容113.1机构简图及工作原理113.2关键部件的设计113.2.1秧盘的选用113.2.2取苗夹的设计123.2.3带式输送机的设计123.2.4地轮上链轮的设计计算173.2.5取苗夹链轮的设计计算193.2.6锥型齿轮的设计计算2
2、13.2.7齿轮轴的设计计算223.2.8输送带主动轴轴承的选择计算233.2.9主传动轴上键的强度计算244结论24参考文献25致谢26油菜钵苗排序与输送机构结构设计 摘 要: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期,提高作物产量,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移栽机械的不成熟,现在育苗移栽仍以人工为主,限制了移栽技术在大田作物上的推广和应用。综观国内外研制使用的多种移栽机,栽植器的投钵频率成了提高栽植速度的瓶颈,是世界性难题。研究开发性能良好的输送、分苗、落苗系统,提高投钵频率已成为农业机械领域一个热点问题。本设计在总结国内外早地栽植技术和移栽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
3、点对影响移栽机栽植速度的钵苗排队、分苗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为移栽机输送、分钵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设计方法。为高性能移栽机的开发打下了一定基础。关键词:钵苗;移栽机;自动排序;自动输送;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Sorting And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about Rape Seedings Abstract:By prolonging the plant growing time and boosting the yield,Seedling transplant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sign
4、ificance for agriculture product of in china.However,up to now,for the immaturity of transplant machine,transplant works are almost done by manpower,and limit this technology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to wide area cropMake a comprehensive view on the transplanter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the freque
5、ncy of seedling block dropping becomes the choke point of advancingtransplanting velocity,is a world problem.Researching the high performance transporting,metering and dropping system to boost the drop frequency has been a hotspot of farming machine This design introdu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
6、oblems of dry land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er in China, emphatically analyse and research the transporting metering equipment,found the foundation of automatic transplanter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Bo seedlings; Transplanting machine; Automatic sort;Automatic conveyer1 前言 随着钵体育苗技术
7、的日趋完善,钵茁栽植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钵苗移栽不仅可以获得健壮的秧苗,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而且可以延长作物生长期,解决一些地区无霜期短的问题。栽植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大面积栽植作物上,比如油菜、玉米等。怎样提高移栽的机械化水平成了农机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研制使用的多种移栽机,仍以半自动为主流,一般采用人工放苗,不仅劳动强度大,栽植速度也由于人的限制无法提,投钵频率在1株s左右。相应降低了栽植机械的经济效益,影响育苗移栽技术大范围推广和应用。栽植器的投钵频率现已成了提高栽植速度的瓶颈,是世界性难题。 本论文就此问题,参阅了国内外移栽机研究的大量文献,结合栽植农艺和钵苗栽植技术,就
8、移栽机关键部件,钵茁输送、排序装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旨在设计出能够提高栽植频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较高可靠性的移栽机输送、排序系统。2 绪论21 问题的提出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缺乏,耕地总面积1425亿亩,人均耕地不足12亩与建国初期的耕地总面积1468亿亩,人均27亩相比,人均减少56,而且每年还以600万亩的速度递减,而人口以每年1600多万的速度增长。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十五期间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为:棉花新增5亿公斤,粮食新增500亿公斤。达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增加耕种面积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采用新的栽培模式进行多元化生产,如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新工艺,既增加单位面积产
9、量,又增加相对种植的面积,是一项适应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旱地主要作物的栽培还是以播种方式为主。但是栽植的面积也相当大。以1997年为例,玉米育苗栽植面积达到25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2;棉花育苗移栽面积达到192万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354甜菜育苗移栽面积约67万公顷,占甜菜种植面积的12:以育苗移栽方式为主的烟叶和蔬菜,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0万公顷和933万公顷,此外,油菜种植面积1999年达到6885万公顷,有相当大的面积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的据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旱地栽植的面积超过1500万公顷,需要配套的各类育苗移栽机械150万台套。这是因为虽然栽植与直播相比较
10、,比较费工,费时,但是却有着直播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西北,东北地区,无霜期短,温度变化率大,采用直接播种方式时,春播时由于低温,影响出苗,并对幼苗造成冷害。而在作物生长的后期,又常常受到早霜的危害,这些对作物的生长都是极为不利的。采用保护地育苗,棉花可提前710天播种,玉米可提前1525天播种,使积温增加。新疆是全国的最大的棉花基地和商品棉基地,依据以往的研究,制约新疆棉花产量高低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际热量资源的不稳定。徐德源曾用了17年资料计算出=10C。的积温与石河子、阿拉尔、和田三地的单相产量关系数分别是0.651、0.544和0.519,达到0.01和0.05的显著水平。这就说明增加积温
11、是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并且可在终霜后栽植,躲过霜冻,风,虫,旱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栽植作物可提早成熟l0一20天,能避开秋季低温和早霜的危害,因此有利于获得稳产,高产。 在华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虽不存在无霜期短的问题,但采用一年两熟的平作方式时,积温不足,各季节的接茬矛盾突出。采用育苗栽植方式,可将播种期提前,延长棉花生育期,获得高产,稳产。在保护地育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便于管理,确保苗齐,苗壮,减少田间的补苗和间苗劳动,同时也能节约种子。山西对棉花实行育苗移栽后,土地单位面积利用率提高80。较直播复播提高单产20以上,产值提高80。在东北地区,玉米实施育苗移栽
12、使作物产量几乎成倍增长,子粒品质得以较大改善,经济效益颇为可观;上海市松江县采用了麦后移栽棉优化技术,有效地稳定了棉花面积,促进了粮棉双增产。麦后移栽棉比麦垄直播棉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0,增加了麦子的播种面积。小麦亩产280公斤,比麦垄亩增81公斤,增产102亩净增收6222元。节省用工25个。栽植技术有很多的优势,并可以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但是目前综合经济效益并不显著,给应用推广造成困难。主要由于如下几个因素:(1)育苗移栽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而且进行栽植时,正值大忙季节,劳动力紧张。提高机械化栽植水平已成为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的关键闯题。 (2)由于育苗技术落后,目前我国育苗及茁
13、期作业管理几乎都是手工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不易实现机械化栽植。育苗成本高。 (3)经济效益不高。虽然实践已证明移栽技术可达到增产效益,但栽植主要靠手工作业,需要大量劳力,物力,生产率低,加大了生产成本,因此增收效果不明显。造成了移栽总经济效益的下降。这就给工厂化育苗和移栽机械提出了迫切要求,成为农业增产,稳产的新生力量。 (4)农户对钵苗移栽认识不足,认为钵苗移栽技术是只适用于蔬菜等经济作物,而对于棉花,玉米等作物不愿意采用钵苗移栽,从而在心理上有排斥感。22 钵苗移栽的意义营养钵育苗移栽作为一项现代化农业增产措施,具有壮苗,成活率高,返青快,阳光利用率高和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在国内
14、外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北方地区,曾对直播棉,地膜棉和营养钵移栽地膜棉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棉花钵苗移栽比真播棉产量增产一倍左右,比地膜覆盖穴播棉增产10一20。增产效果是比较显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采用棉麦套作,且50的棉花采用的是营养钵种植方式。综观国内外研制使用的多种移栽机,栽植器的投钵频率成了提高栽植速度的瓶颈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所研制的各种类型的栽植器,投钵频率都在1株s左右。即使是日本较为先进的自动水稻栽植机,投钵频率也仅为2株s,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由于半自动栽植机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一般是一人进行一行秧苗的喂入,人工费用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人工喂入栽植速度有限
15、,喂入频率不能超过60株min,否则人工就跟不上,容易出现漏苗。造成生产效率低,机械移栽的成本接近或略高于人工移栽的成本。这也是半自动移栽机还不被广大用户接受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移栽机输送、排序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投钵频率,简化机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23 国内外钵苗体输送与排序机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31国外有序抛秧机构的研究现状国外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最早始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借鉴甜菜纸筒的育苗原理开始研究采用纸筒培育水稻秧苗的移栽技术。70年代初,日本北海道国立农业试验场开始了低制盘培育小苗技术的研究。1975年,日本北海道国立农业试验场和道立中央农业试验场共同进行了塑料
16、软盘抛秧技术的研究,研制出抛秧塑料育苗软盘。经过在不同气候、不同地点的抛秧的试验,证明了水稻栽培方法,值得其他国家、地区借鉴推广。此后,尼日利亚、印度和韩国都相继开始了抛秧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应用。目前国外水稻抛秧栽培面积不大。虽然日本曾率先研究成功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但该技术在同本未能得到推广。十几年来,日本有序抛秧机构的理论研究未见报导,机构的结构形式基本保持不变,在新样机进入市场前,对其研究成果绝对保密,因而,只能针对市场的机型研究其抛秧机构的水平和现状。日本的有序抛秧是用塑料钵盘育秧,钵盘一般是由塑料压制成蜂窝状,每个蜂窝眼是上粗下细的圆锥杯,杯的底部有一小孔,功能之一是育秧过程排水、透气,
17、功能之二是在田间抛秧时,由顶杆顺序地从孔中推顶钵苗,把钵苗从钵盘的穴孔中依次顶出,因穴孔是嗽叭型,钵苗很容易被顶离钵盘。顶杆对准穴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顶杆平移,另一种是钵盘平移。从结构发明的角度看,机构作用于土钵,土钵是固体,个体差异小,工作可靠,但是机构的运动是直线间歇运动。需要一套完成精确移动定位的机构,因而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机构磨损后容易顶偏,造成塑料钵盘损坏。有关机构的理论研究未见报导,其工作过程如示意图11.钵盘移动 2.钵盘静止,顶杆准备 3.顶杆推动钵苗 图1 日本有序抛秧机构推秧示意图Figure1 Ordered throwing institutions in Ja
18、pan pushed seedlings schematic232国内有序抛秧机构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术开始。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渐掀起对钵苗移栽机械的研究热潮,人们逐步认识到无序抛秧分布不均、后续作业不便的问题,开始了钵苗有序抛秧机的研究工作。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2SP-6型水稻抛秧机,华南农大设计的一种夹子式机械手拔秧机构,中国农大研制的2ZPY-H5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沈阳农大研制的小型手扶式水稻钵苗有序抛秧机,华南农大研制的气力有序移栽机构,南京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设计的2ZU-6型水稻播秧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够大面积地运用。它们可
19、提高水稻的产量,并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但目前大部分这类机具处于逐渐成熟阶段。就目前情况看,能够实现“有序化”抛栽,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的抛秧机还有待发展。下面分析几种典型的有序抛秧机构的优缺点。(1)机械手式抛秧机构 主要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2SP-6型抛秧机和华南农大设计的一种夹子式机械手拔秧机构。受插秧机械的启示,黑龙江八一农大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机械手式抛秧机构。秧盘由纵、横向进给机构输送到取秧位置,秧钳闭合夹住秧苗,在随转臂转动时将秧苗从盘中拔出,转过约180。后,抛出秧苗。秧钳的夹紧和松开由凸轮、挺杆、控制杆、撞块等一套机械机构完成。伤秧和秧钳的取苗准确度是该机构要解决
20、的关键问题。由于秧盘托盘的位置必须通过横向和纵向进给机构来调整,这将会使整机的传动机构比较复杂,并增加整机重量。图3是华南农大借鉴工业通用机器人原理设计的一种夹子式机械手拔秧机构。秧盘通过输送机构送到拔秧位置,单片机控制机械手动作,从秧盘一侧插入行中,同时夹住七棵苗,机械手上升,拔出钵苗,到分秧管位置,下落松开,使7棵苗分别沿7个管路落入田间。同样,伤秧和保证一个夹子同时夹取7棵苗的可靠性是该机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机械手的动作过程均为间歇直线运动,提高作业效率也仍是该机构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秩钳 2压缩弹簧 3伸缩杆 4秧钳固定套 5同定凸轮 6滚筒 7开闭凸轮 8取秧挡铁 9抛秧挡铁
21、 10秧盘图2 机械手式抛秧机构Figure2 Robot throwing bodies1秧盘 2机械手秧夹 3落秧滑道 图3 夹子式机械手拔秧机构Figure3 Clip robot pull up seedlings institutions (2)对辊式拔秧机构 中国农大研制的2ZPY-H5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采用对辊式拔秧机构。图4是对辊式拔秧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苗钵盘通过人工放在托板上并喂入到输秧辊上,由输秧辊向前输送,沿轴向螺旋排列的上、下拔秧辊反向转动,两拔秧辊上的夹秧板逐渐接触将秧苗从钵盘穴孔中拔出,随着拔秧辊的转动,两夹秧板脱开,秧苗落入导苗管,在重力作用下沿导苗管分行
22、落入田中引。研究者对秧苗和钵体的物理机械性质、分秧栽植机构和输秧拔秧机构的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对水稻秧苗的抗拉力学特性及穴盘拔秧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单株或多株秧苗的抗拉断力都远远大于从育秧穴盘中拔取秧苗所需的拔秧力,但结果也表明,水稻秧苗的抗拉断力随秧苗夹持位置的提高而降低,拔秧力受秧苗钵体湿度的影响较大,随秧苗钵体湿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对湿度为4060时,力值最小。因此,该机要进入实用推广,必须提高拔秧机构对土钵湿度及秧苗个体差异的适应性,以确保机器的高拔苗率和低伤苗率。(3)气吸式抛秧机构沈阳农大利用水稻钵苗空气整根育苗技术进行钵苗育秧,研制出了以气吸方式取苗、投苗的小型手
23、扶式水稻钵苗有序移栽机。图5为其投苗装置示意图。钵盘大口朝下由移箱机构输送到吸气口上方,投苗装置的吸气活门打开,钵苗在负压作用 下脱盘加速下落,到达空气室时,落苗活门打开,吸气活门关闭,钵苗落入水田,完成移栽。齿轮齿条式横、纵向送秧箱机构、曲柄摆杆式吸气活门均由步进电机驱动、控制,活门的开启、关闭和移箱机构的顺序动作由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研究者对机构进行了土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不伤秧、不碎钵,4浙江理工大学硕士1机架 2输送带 3导苗管 4下拔秧辊 5上拔秧辊 6输送带轮 7压秧杆8夹秧板 9秧盘图4 对辊式拔秧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Figure4 Schematic of rolle
24、r pull up seedlings agencies学位论文落苗率和立秧率较高,分别为99、98,但由于该机为2行机,只有4个投苗单体,机构的送秧、吸苗、落苗三个过程均为间歇运动,限制了整机作业速度和生产率的提高,分别只有0.3 ms和0.065 hm2h。只有设法提高风机t2转速以提高负压或设计制造出在较低转速下能同时吸4个或更多钵苗的小型负压风机(上述试验中风机转速为10000rmin,压强为103kPa),才能提高整机作业效率和方便改变株距规格,开发出生产实用机型。 1 .空气室 2.吸苗管 3.吸气活门 4吸气阀座 5同位弹簧 6管接头 7吸气活门摆杆 8吸气管 9导苗管 10投苗
25、活门图5 气吸式投苗装置示意图Figure5 Suction the seedlings device schematic vote(4)气力有序抛秧机构图6是华南农大研制的气力有序抛秧机构, 利用压缩气流吹出秧盘内的钵苗,由导苗管下落到田中。钵苗采用整盘输送,由曲柄摇杆机构拨动输秧滚筒上的齿盘步进喂入到抛秧位置。研究者对气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室内试验,发现非直线结构气管在初始压强为065MPa和05MPa时的射流区末端最大气流速度等值线区域比初始压强为08MPa时大,认为初始压强为065MPa和05MPa时的抛秧效果比08MPa时要好,另外对导苗管也作了有限元分析。该机构不伤秧盘,但其步进
26、式秧盘输送方式会影响其作业效率。该机构目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1喂入托盘 2塑盘钵苗 3摇杆 4.连杆 5支架 6.曲柄轴 7阀 8.导苗管 9抛秧位置 10气流喷嘴 11蓄气罐 12输秧滚筒 图6 气力有序抛秧机构Figure6 Pneumatic ordered Throwing institutions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此处已删除倒角宽查表得:链节距P=12.7;链板高h=12.07;内宽可求得=7.3;=1.5;h=6.35 =70mm. (17)齿顶宽 b-2=4.3 (18)查手册得齿宽为b=7.2mm。3.2.5 取苗夹链轮的设计计算装置需要有精准的转动比,且能较远距离传送动
27、力,故选用链轮。(1)输送带主动轮的转数和取苗夹驱动轮传动比确定如图得,=15V取苗夹的速度;v=4.2m/sv输送带速度;n=44.58r/min=13.3r/min可得 i=n/=3.35 (19)(2)确定链轮齿数 假设链速v为0.6到3.0,根据说中表1111选取=17;=57(3)确定链节数L:初选中心距=30p,查公式得节数97.1L最好取偶数取L=98节(4)计算功率=1.0=0.1W(5)确定链节距p:由表1113,表1112差得小链轮齿数=1 =1 =0.1w由图1131查选用链号08A的单排滚子链,同时查得链节距p=12.7mm。(6)计算实际中心距a求得a=300mm (
28、7)两链轮大小尺寸分度圆直径=230mm=69mm 齿顶圆直径=237mm=75mm齿根圆直径=222mm=61mm滚子外径=7.95mm齿宽倒角宽查表得:链节距P=12.7;链板高h=12.07;内宽可求得=7.3;=1.5;h=6.35=70mm.齿顶宽b-2=4.3可取齿宽为b=7.2mm。3.2.6 锥型齿轮的设计计算 通过考虑传动特性及要求,本对齿轮只需要改变传动方向,不需要改变传数,固传动比选用i=1。选择开式齿轮传动,硬齿面,应取较小齿数,齿数取z=18。开式齿轮传动只需计算他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20)式中:为平均模数,mm;为齿型系数,按当量齿数由图1212查取;为应力修正
29、系数,按当量齿数有图1213查取。由图1218可知,平均模数与大端面模数有下列关系: (21)引入齿宽系数,可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式 (22) 查表查图可得K=1;=2.65;=1.57;=0.3;=0.25;=120(MP)由传递转矩=9549=7.5(N.mm)可求得取大端面模数=5平均模数=4.4分度圆直径:=90mm (23)齿顶高:h=5mm (24)全齿高:h=2.2=11mm (25)齿顶圆直径:=97mm (26)齿根圆直径:=81.5mm (27)齿宽b=15mm3.2.7 齿轮轴的设计计算已由设计要求知道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32mm,由d=mzZ齿数;d分度圆直径;M模数应
30、为z大于或等于17,得m小于1.88.通过标准模数系列查表得m=1齿数Z=32基圆直径: =20 基圆直径为30mm.齿全高: (28) h=2.25mm齿顶高: =1 (29)齿根高: (30)齿顶圆直径: (31)齿根圆直径: (32) 分度圆齿厚 (33)齿宽:B=12.8mm (34)3.2.8 输送带主动轴轴承的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设计准则(1)一般工作条件的回转轴承,为了防止疲劳点蚀,应进行接触疲劳寿命计算;(2)对于低转速(n10r/min)轴承,不动、间歇摆动或受冲击、重载的轴承,为了防止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应进行静强度计算;(3)对高速轴承,为了防止过度磨损和烧伤,除进行寿命计
31、算外,还应进行极限转速校核。本设计中要求的滚动轴承为一般工作条件的回转轴承,只许进行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寿命L(r)与基本额定动载荷C(N)、当量动载荷P(N)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35)式中:C为基本额定动载荷,对于向心轴承为,值见附录或查滚动轴承手册。为寿命指标,对于球轴承为=3.若轴承的工作转速为n(r/min),可以求出以小时为单位表示的基本额定寿命: (h) (36)设计时应使。为轴承的预期使用寿命。查表得=3000-8000(h)基本额定动载荷: (N) (37)当量动载荷P: P=X (38)式中:X、Y分别为径向和轴向载荷系数,分别为轴承所受的径向与轴向载荷,N。
32、其中=100N,=0;X=1,Y=0;由此求得L=4.91()=6.15(h)=185.5N所以,;C达到要求。3.2.9 主传动轴上键的强度计算平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对静联接为工作面被压溃,除非有严重过载,一般不会出现键的剪断。因此,静联接通常按工作面的挤压应力进行强度计算。动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的过度磨损,所以动联接按工作面的压强进行条件性的耐磨性计算。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为:静联接 (39)动联接为挤压应力,MPa;p为压强,MPa;T为轴传递转矩,;为轴直径,mm;为键的高度,mm;为键的长度,mm;=125-150MPa;=50MPa。由此求得=2.99 P=2.994 结论本设
33、计的内容包括: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分类、发展状况、工作原理、结构、布置方式、及运行阻力;机构动力系统的选择,选择地轮输入动力,动力的传递方法和计算,运用链轮,直齿锥型齿轮,齿轮,输送带传递动力;取苗夹的工作原理,取苗夹的组成零件;关键零件的设计计算等等。本设计是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过程,充分利用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图,材料力学及金属工艺学方面的书籍,以经典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为基础,设计每一个关键部件。对于本次设计,我发现设计时要非常认真,否则一个小小的错误将会导致后面结论的正确性,影响总个机器的运行。通过本次设计,我的知识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增强了分析和
34、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也培养了自己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1封俊论我国早地栽植机械的发展前景与方向J中国农机化,2000,(4):12-13.2韩玉江影响阿克苏棉区棉花气象产量的温度因子研究J棉花学报,2001,13(4):220-224.3耿端阳我国北方地区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应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1,(3):23-24.4姚麒麟,俞德清麦后移栽棉增产机理及优化技术J中国棉花,1991,(1):3l.5鲍乘启,安龙哲,胡文英我国和日本等国水田机械发展概况J农机化研究,2002,(3): 23-25 6高连兴,张龙步,李宝筏,等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技术研究进展J
35、中国农机化,1994,(4): 17-187日木谷收21世纪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会志,1997,59(6):20-25.8日清水一史水稻种植机械的最新产品开发动向J机械化农业,1996,(3):5-79日小两达也水稻种植的新技术J农业机械学会志,1997,59(4):123-12710陈恒高,田金和,宋来田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8,29(3): 48-5211马瑞峻,区颖刚,赵祚喜,等水稻钵苗机械手取秧有序移栽机的改进J农业工程学报, 2003,19(1):113-11612马瑞峻,区颖刚,邵耀坚机械手式水稻有序行抛机构的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2, 33(1):3
36、6-3813宋建农,文军水稻抛秧机输秧拔秧装置P中国:ZL942119150,1996-06-2214宋建农,文军对水稻钵体苗有序栽植机械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1999,(5):38-4015陈旭暄,宋建农,刘建军,等水稻钵曲输秧拔秧机构参数优化J中国农业人学学报, 2005,10(2):19-2116宋建农,王苹,王立臣,等水稻钵苗移栽F坠高度及导管摩擦对栽深的影响J农业工 程学报,2004,20(1):48-5017宋建农,王苹,王清旭导管式水稻分秧栽植机构的秧苗运动分析及参数优化J中国农 业火学学报,2004,9(1):7l-7418宋建农,王苹,魏文军,等水稻秧苗抗拉力学特性及穴盘拔秧性
37、能的力学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10-1319孙廷琮,马成林,纪春千空气整根营养钵育苗及移栽系统技术研究开发J农业工程学 报,1991,7(2):86-9020包春江,李宝筏,李永奎,等水稻钵苗空气整根气吸式有序移栽机的研究J农业工程 学报,2003,35(6):59-6121王玉兴,罗锡文,唐艳芹,等气力有序抛秧机输秧机构动态模拟研究J农业丁程学报, 2004,20(2):109-11222向卫兵,罗锡文,王玉兴,等气力有序抛秧气流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与试验J农业工 程学报,2004,20(1):44-4723向卫兵,彭毅水稻气力有序抛秧试验研究J湖南农机,2004,(
38、4):15-1624向卫兵,王玉兴,罗锡文,等抛秧机导苗管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2,(2):36-3825宋伟刚,等.通用带式输送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5-101.26Jiang Jin Lin,Tang Yun Ping,Nechanized cultivation of summersown peanut.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sia,Africa and Latin America,1998,29(2):39-41.27Hurst KEngineering design principlesMLondon:
39、John WileySons,1999:34-52.28张祖立,程玉来,陶栋材,等.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56-305.29吴宗泽,罗圣国,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166.30张淑娟,全腊珍,等.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320.31胡凤兰,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177.致 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向我的导师吴明亮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吴老师一直不辞辛劳的为我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设计中的每一个图都倾注了导师的大量心血。吴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宽以待人的可贵品质、豁达大度的生活姿态和积极乐观的处事作风给予了我学习和生活极大的帮助和鼓舞,所有这些也必将成为我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激励我克服一切困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此向吴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衷心感谢担任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工作的各位专家、教授,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对论文进行了认真审阅,感谢您们给我的帮助和指正。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祝愿你们一生平安、快乐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