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8598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终稿) .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网络论文 系 部: 计算机工程系 学生姓名: 王登彩 专业班级: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 号: 09071041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日益广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密切结合也是推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影响之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互环境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们的开发与应用,使得计算机一改过去的单一的人机界面,它的声音、文字、图像于一

2、体,同时还伴随着共享,让人们享受到计算机的丰富多彩,做到足不出户闻天下事。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该课题对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的新型发展进行了研究,也对多媒体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生活、社会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刻的了解。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应用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highly developed society,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3、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infrastru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eople of computer networks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closely combining is to promote t

4、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o the Internet 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nd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change of the role of is not allow to ign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

5、em, the computer is a change the past single man-machine interface, its voice, text, images in a body, at the same time also comes with a Shared, and let people enjoy the riches of the computer, do keep the house smell world. The computer network for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 is reco

6、gnized as one of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and also on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of widely used a comprehensive science. The topic of the 21 st century new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also for multimedia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ere introduced, and at the same ti

7、me to the life, the social effects of were also deep understanding.Keywords: Computer network, multimedia, office automation, network,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目 录3绪 论4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与发展历程51.1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5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分类5第二章 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向92.1我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和展望92.2 多媒体网络的发展方向10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与研究123.1 开发工具与技术的研究和OA的技

8、术123.2开发工具与技术的研究分类13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的应用164.1 多媒体系统的分类及应用164.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18第五章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15.1促进人们生活方式传统的变革215.2正确认识和利用计算机网络26结 论28参考文献29致 谢:30绪 论社会信息化浪潮与知识经济只是浪潮推动我们进入了21世纪新的历史进程,对于21世纪人类社会将会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时代特征?人们已经进行了各种分析,提出了种种看法,如信息社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信息社会、全球一体化经济、比特时代、数字经济、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网络经济等等。其中,以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而形成的网

9、络化则是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基础和核心,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通过在网络中对数字信息的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而在全球范围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计算机网络注定成为21世纪全球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将以其融合一切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而在21世纪形成一场崭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并进一步推动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相关技术必也将在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浪潮中更快更大的发展。人们常用C&C来描述计算机网络,从系统观点看,这已经不够(C+C2C),虽然计算机和通信系

10、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但计算机网络并不是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简单结合,也不是计算机或通信系统的简单扩展或延伸,而是融合了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等一切先进信息技术的,具有新质和新功能的新系统。因此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分析,应该特别强调计算机网络是系统(The Netword is the System )的观点,并用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才能有可能使我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来重新认识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性能及网络工程技术和网络实际应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也便于把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趋向。这对研究网络新技术、开发网络新应用和设计制造网络新产品都具

11、有重要意义。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与发展历程1.1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另外,从广义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

12、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分类计算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首次结合尝试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美国地面防空系统用通信线路将远程雷达与测量控制设备连接到同一台中央计算机上开始,这就是当今世界首次尝试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到一起。这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后来,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

13、的飞机订票系统又一次尝试通过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了遍布美国全境的两千多台计算机,从而实现了分时多用户和集中控制处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面向终端的联机/网络系统)也就这样产生了。 第二阶段:分组交换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在美苏冷战期间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随着远程网络(WAN)开始被大范围的广泛分布,(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1969年建立的ARPA网,被视为是著名远程网络,它不仅在整个美洲大陆进行了大跨越,还开创了与其他欧洲国家通过通信卫星实

14、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ARPA网的产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标志。当然这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 第三阶段:网络标准化的形成 70年年代中期,伴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对计算机在短距离间的通信要求也越发明显,就此(LAN)局域网便应运而生了。计算机网络要求开始正式步入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时代,美国IBM公司率先公布了(SystemNetworkArchitec

15、ture)SNA标准(即系统网络结构),在这之后,DEC公司也提出了(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DNA标准(即数字网络体系结构)。在此期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服务于开放系统互连分技术,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用以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趋向于标准化。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现在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局域网。很明显,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

16、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一般来说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 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目前局域网最快的速率要算现今的10G以太网了。IEEE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以及最新的无线局域网(WLAN

17、)。城域网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网。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由于光纤连接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互连成为可能。 城域网多采用ATM技术做骨干网。A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高速网络传输方法。ATM包括一个接口和一个协议,该协议能够在一个常规的传输

18、信道上,在比特率不变及变化的通信量之间进行切换。ATM也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与ATM协议标准一致的介质。ATM提供一个可伸缩的主干基础设施,以便能够适应不同规模、速度以及寻址技术的网络。ATM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在政府城域网中应用,如邮政、银行、医院等。广域网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因为距离较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出口带宽有限,所以用户

19、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互联网(Internet) 互联网又因其英文单词“Internet”的谐音,又称为“英特网”。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展的今天,它已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一种网络,无论从地理范围,还是从网络规模来讲它都是最大的一种网络,就是我们常说的“Web”、“WWW”和“万维网”等多种叫法。从地理范围来说,它可以是全球计算机的互联,这种网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定性,整个网络的计算机每时每刻随着人们网络的接入在不变的变化。当您连在互联网上的时候,您的计算机可以算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但一旦当您

20、断开互联网的连接时,您的计算机就不属于互联网了。但它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信息量大,传播广,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联上互联网你就可以对任何可以联网用户发出你的信函和广告。无线网 随着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和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便携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人们经常要在路途中接听电话、发送传真和电子邮件阅读网上信息以及登录到远程机器等。然而在汽车或飞机上是不可能通过有线介质与单位的网络相连接的,这时候可能会对无线网感兴趣了。虽然无线网与移动通信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表1 - 2给出了它

21、们之间的对比。例如当便携式计算机通过P C M C I A卡接入电话插口,它就变成有线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有些通过无线网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的位置可能又是固定不变的,如在不便于通过有线电缆连接的大楼之间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将两栋大楼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第二章 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向2.1 我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和展望我国的因特网有待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因特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必要跟踪世界的高新技术发展,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自已的民族产业。在发展因特网的同时需结合其实际情况,将Internet建成中国特色的因特网。 1 )通信设施仍需加强。近年来,我国的电信业发展非

22、常迅速,已建立了纵横交错的光纤传输网,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因特网的传输需要,但仍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Internet 主干线路的带宽窄;与国际联网的出口少、带宽窄。用户拨号登录入网的接通率不高;用户接人端的线路不畅通、传输速率较低。通信网的设施仍需加强,特别是用户端的线路有待改善。 2 )因特网自 身的协议还需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Internet的TCP/IP技术已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随着Internet 的飞速膨胀,TCP/IP面临着自身的发展。首先是其的地址受到了限制;TCP/IP互连的网络上的主机必须具有一个唯一的32位地址,其地址的有限性限制了用户发展的数量;另外,其TC

23、P/IP协议不适合实时性较强的视讯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其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比较突出。 3 )我国需发展自己的网络产业。目前Internet建设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其网络设备几乎清一色地从国外引进。其底层的网络组件如服务器、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路由器及交换器等,我国完全有能力自己生产,建起自己的网络产业。这不仅有利于因特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产业的安全性。4 )因特网汉字传输规范的制订势在必行。由于Internet技术发源于美国,其通信方及用户界面基本全是英文。这对因特网在我国的发展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使其进普通的百姓家庭受到了严重影响。如不尽早将其界面汉化,使其通信可采用汉字传,

24、将会不利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5 )中文信息资源有待加强。目前,ISP已初具规模,ICP开始进入市场,从而产生一批中文Web站点;但用户访问Internet时,网上的大多站点仍是英文站点。中文站不但数量少、信息不多、广度不够,其主页的质量也不高,动态信息较少。 6 )因特网的安全防范有待加强。Internet上有病毒及黑客的存在,从而形成了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已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的商业网络上大多使用防墙(Fire Wal1)来防止外部的黑客闯入。我国也自行研制出了新一代的网络防火墙络卫士”。但因特网的安全防范仍有待加强。2.2 多媒体网络的发展方向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

25、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将会是未来技术扩张的主流,而作为多媒体技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将成为未来多媒体技术革命中的焦点,不管是从以PC技术为依附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到移动通信业务的各种多媒体实现,以及未来3C时代各种电子化装置的多媒体大融合,数字多媒体芯片都是无可置疑的主角。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1)流媒体技术传统多媒体手段由于其数据传输量大的特点而与现实的网络传输环境发生了矛盾,面临发展相对停滞的危机。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流媒体技术。所谓流,是一种数据传输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信息的接收者在没有接到完整的信息前就能处理那些已收到的信息。这种一边接收,一边处理的方式

26、,很好的解决了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流媒体技术,大大地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网络的多媒体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相信在很短的时间里,多媒体技术一定能在网络这片新天地里找到更大的发挥空间。(2)智能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用交互式弥补计算机智能的不足。发展智能多媒体技术包括很多方面: 文字的识别和输入。 语音的识别和输入。 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 图形的识别和理解。 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 知识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课题。把人工智能领域某些研究课题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就是多媒体计算机长远的发展方向。(3)虚拟现实虚拟

27、现实是一项与多媒体密切相关的边缘技术,它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拟与仿真、传感、显示系统等技术和设备,以模拟仿真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一个真实反映操作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环境,从而构成一个虚拟世界,并通过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提供给用户一个与该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三维交互式用户界面。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动画等多种技术,它的应用广泛,发展潜力不可估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对多媒体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尽快获得突破性成果,以推出功能更强大的多媒体系统,服务于人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1)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融合了

28、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以及多媒体的综合集成性它在工业产品的协同设计制造、远程会诊、不同地域位置的同行们学术交流、师生间的协同式学习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智能多媒体技术智能多媒体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文字的识别与输入;汉语语音的识别与输入自然语音的理解和机器翻译;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3)将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融合到CPU芯片中多媒体技术正向着以下方向发展:高分辨率 (以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度化 (以缩短处理时间)简单化 (以便于操作)智能化 (以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 (以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办

29、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与研究3.1 开发工具与技术的研究和OA的技术基于C/S结构的应用程序开发,结合C/S结构和Web技术的复合应用程序,基于B/S结构的动态网页技术。以下将分析这三类技术的各自优缺点:C/S结构系统:一般以数据库和客户端的两层结构实现,也有加入中间的三层或多层结构,在OA早期是标准的系统模式,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它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远程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逐渐在被取代C/S+ Web技术:是为了补充C/S结构不足,在C/S基础上加入Web技术来实现对远程数据的获取,但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数据及时更新、软件升级等问题就无法很好的解决B/S结构系统:是援用动态网页技术

30、,加入OA的开发理想念,完全适应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需求,也是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首选技术。就B/S结构开发,具体技术又有多种选择:JSP+J2EE,ASP+IIS,ASP.net+Microsoft.NET Framework, PHP +Apache,就这几门技术,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分析如下:JSP技术:具有良好的跨越平台性,加上J2EE功能十分强大,但是J2EE的布置使开发成本显得略高,而且没有良好的安装界面PHP技术:是早期动态网页技术中的强手,但随着JSP技术与ASP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PHP技术稍微比较落后ASP技术:类似于PHP技术,开发简便,快速,加上IIS的功能支持,是比较简易

31、快速的开发技术ASP.net:可以说是ASP技术的替代技术,是ASP的一大进步,在Micrsoft.NET Framework的强大支持下,可以使用C#、VB、java script 三种语言来编写代码,采用预先编译技术,使得代码安全性加强 最终讨论结果:在针对中小型企业用户,建议采用ASP.net技术,理由是,该技术已于服务器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开发周期较短在针对政府部门用户,建议采用JSP或ASP.net技术,理由是,政府部门服务器很多已经改装为Linux系统,在该平台下采用JSP技术较成熟;如果是Windows用户,则采用ASP.net技术二、OA概述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

32、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及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无纸”办公。办公自动化,一个极大的概念,一个炒作了很久的概念。无论是办公设备、办公自动化电脑、办公自动化软件。可见,办公自动

33、化中内容庞大,可为空间不可小视。那么,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办公?办公实际就是文件的制作、修改、传递、签定、保存、销毁、存档的过程。那么随着文件的这一流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传统的办公模式主要以纸介为主,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何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办公的无纸化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办公模式办公自动化提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人们还是停留在单机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的所谓办公自动化的初级阶段。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以及团队的协同运作等无法完美的实现,极大地

34、限制了工作的效率。3.2 开发工具与技术的研究分类Internet/Intranet的迅猛发展,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团队的协同运作提供了技术的保证,同时也预示着网络化办公时代来临。网络化办公模式现有办自动化系统和大型信息管理系统中,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或者是文件流转功能都是核心功能。同时我们也认为,企业办公主要是一个文件流转过程,所有的办公事务都可以抽象成为一个数据库表单。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大型MIS系统在处理企业管理流程中大多采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KR),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先优化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再根据优化后的流程建设企业内部重重的阻碍。我们的核心思想是;前期系统建设中不牵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35、重组,只是协助企业通过方便的流程自定义等于功能进行流程电子化,以及不断根据实际需求去改变电子化流程。系统结构设计现在的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说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但是一般的B/S结构系统都做得比较固定,也就是针对某个行业甚至某个企业而开发的,有诸多的限制和代码固化,不利于灵活的OA定制和客户化!而且很多OA系统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只是表现手法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罢了,所以他们是基本一致的,是有共性的,是可以统一的。我的基础思想是开发一个底层的通用型OA平台,在此平台下实现OA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底层操作,这样,当针对某个企业或者政府部门OA系统时,只需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套具有很强针对

36、性的OA系统,这样方便该系统的二次开发,也方便于针对不通性质部门单位的OA系统的定制。系统结构图如下:通过以上示意图可以看出,底层通用型管里模块是整个OA系统的基础,而应用层模块是面对客户的,它是界面和业务逻辑的结合体,针对不同企业将所有不通,这种结构将很好的解决一套OA的多种定制功能,便于二次开发。通用型管理模块功能是比较抽象的、统一的和可扩张的。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将这个模块按不同的功能细分,因为办公系统有些模块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比如公文管理系统与公共信息系统,邮件管理系统与办公设备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就不是那么紧密,甚至可以完全分开。所以我们的底层管理模块针对于这些情况,主要分为八大功能子模

37、块:1、公文管理。公文管理主要负责公文的发送与接受工作,发送流程按照流程定制来完成,所以还包括流程定制功能。这三块是OA的核心部分,实现也最为复杂,特别是流程定制功能,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模块,它决定了该OA系统的效率和可用性。2、邮件管理。邮件管理主要功能是发送与接受外部邮件,邮件需要存入数据库,以便浏览查询。3、表单管理。表单管理是一个辅助性模块,基本上在其他所有模块都有可能用大它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实现表单模板的定制,表单的存储,打印等功能。在一个企业,表单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它在办公过程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公文,所以这个模板也很重要的,并且表单的定制与打印是一个技术难点。4、档案管理。档案管理

38、功能是对准备归档的公文或者企业各类合同、协议、文件、指示、资料等一个合理存储与查阅功能,针对于复杂的分类和查阅权限,实现合理存取,管理得基本功能。5、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员工资料管理,员工薪水管理,员工考勤管理,员工权限管理,部门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管理等等公司内部人事管理的所有功能,本子模块将以底层视角反应员工得管理,包括职务和所属性质都将按统一模式规划,便于应用层定制模块。6、日常安排。日常安排是办公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功能,可分为个人日程,主要需要解决的是日程的基本存储和信息提示。7、公共信息管理公共信息包括:公司新闻、文档、员工论坛、资料下载等功能,主要是针对所有部门的一

39、个共用系统,该系统可以采用传统模式,如论坛可以采用BBS系统等,底层主要是统一规范,提供基本功能。8、会议管理会议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重要的,而会议的形式随着网络的发展也变得多样化起来,除了传统会议,还有网络会议,视频会议等新型会议方式,使得相隔较远的人之间也可以有了当面交流的环境。对于相隔较远的部门,如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流建议采取非视频网络会议,因为这个既可以满足网速,也可以满足交流需求。对于同一个大厦的各部门,建议使用视频会议,因为加入多媒体的功能,可以使得会议气氛跟贴近传统会议的效果,而且交流也更人性化,同时也可以得到局域网网速得支持。这八大功能子模块都是OA系统得基础,在此之上,我

40、们可以创建更多的功能和辅助,可以使得OA的定制变得轻松而丰富。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的应用4.1 多媒体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多媒体的概念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多媒体的内容包括:(1)文本:由语言文字和符号字符组成的数据文件。(2)图像:通过描述画面中各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等组成的数据文件。也叫点位图或位图图像。(3)图形:矢量图形的

41、简称。即生成一幅图形由数学方法组成的数据文件。一般可将图形看作是图像的抽象。(4)动画:将静态的图像、图形及连环图画等按一定时间顺序显示而形成连续的动态画面。(5)音频:声音信号,即相应于人类听觉可感知范围内的频率。(6)视频:可视信号,即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动态信息,如动态图形、动态图像、动画等。而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媒体以数字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从而使计算机具有了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多媒体系统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可分为开发系统和播放系统。 1、多媒体开发系统:主要用于多媒体产品的创作、开发和研究工作,系统应配置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还要

42、配备图形图像、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的采集、编辑、存储设备及相应的编著工具。2、多媒体演示播放系统:主要用于多媒体产品的演示和播放工作,以计算机为基础,配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接口控制卡和相应的外部设备,并与网络连接,完成多媒体产品的展示、传输,如教育培训系统、家庭多媒体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 (2)按应用范围分类可分为信息管理咨询系统、教育培训系统、家庭多媒体系统和多媒体通信系统。 1、信息管理咨询系统:主要用于对多媒体信息存储和管理,并按用户要求提供咨询服务,如各种信息查询系统、服务咨询系统(证券交易系统、交通旅游信息咨询系统等)。 2、教育培训系统: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

43、播控系统、计算机网络为一体,将教学培训内容用图、文、声等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过程。 3、家庭多媒体系统:为家庭提供学习、通信、游戏、娱乐等服务,使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多媒体通信系统:指一次通信过程中同时涉及两种或多种媒体的通信。例如,可视电话同时涉及语音通信和图像通信。它通过通信网络对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信息、声音信息和图像信息等)进行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视频及各种感知、测量等信息的技术。它集合了数据的转化、存储和传输。数字化了的各种

44、信息的数量是非常之大的,多媒体数据处理目前严重依赖处理器的能力、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信传输的能力以及这些系统的处理效率。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涉及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图像技术、压缩与编码和虚拟现实等。(1)视频技术。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技术两个方面。视频数字化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和彩色空间变换转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可以显示和处理视频信号。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经过编码成为视频信号,从而可以录制或播放。(2)音频技术。音频技术主要包括4个方面: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音频技术发展较早,一些技术已经成熟并产品化。越来越多的声像信息以数字形式

45、存储和传输,这为人们更灵活地使用这些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如何给不熟悉计算机的人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手段,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而语音识别技术就是其中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手段。目前,世界上已研制出汉、英、日、法、德等语种的文语转换系统,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包括图像、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压缩,文件存储和利用。图像压缩一直是技术热点之一,是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以及网络传输的重要基础,目前ISO制订了两个压缩标准即JPEG和MPEG,同时使计算机实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以保证播放出高质量的视频、音频节目。(4)虚拟现实。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

46、一种仿佛使人置身其中的虚拟世界中,对其真实毫不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2.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是指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字等的新型通信方式。它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的通信方式只有两种物理形式:一是有线通信方式,二是无线通信方式。这两种通信方式目前都在广泛使用,只是在中间插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形成了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和电话、电报、传真、计算机通信等传

47、统的单一媒体通信方式相比,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相隔万里的用户不仅能声像图文并茂地交流信息,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媒体信息,还能步调一致地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而且用户对通信全过程具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这就是多媒体通信的分布性、同步性和交互性特点。今天,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两者相结合形成的多媒体通信和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多媒体通信技术涉及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多媒体数据的同步、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通信网等。4.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特征:(1)数字化各种媒体信息处理为数字信息后,计算机就能对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

48、交换、查询和检索。所以多媒体信息必须是数字信息。(2)集成性:将多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完整的多媒体信息。要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把声音、图像、动画等集中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中的声卡、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设备来采集或传递信息就是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特征,它表现为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多媒体设备的集成。(3)多样性:多样性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多样性的信息,信息载体也随之多样化。多样化的信息载体包括:磁盘介质、磁光盘介质和光盘介质等物理介质载体,以及人类可以感受的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值、文字等单一的信息媒体,而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