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8720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 China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their implications in Translation目 录摘要4关键词4Abstract4Key words4正文4引言41 中国翻译与中国文化41.1中国翻译的发展41.2中国翻译对其文化的影响51.3中国当代翻译的地位52 西方翻译与西方文化52.1西方翻译的发展52.2西方翻译对其文化的影响63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特点63.1宗教文化造成的差异63.2社会心态造成的差异73.3饮食文化造成的差异73.4时间观念造成的差异

2、83.5日常谈话造成的差异84 文化词汇和意象的翻译方法94.1异化译法94.2归化译法94.3折中译法94.4音译法95 翻译中的理解与表105.1词义理解不当105.2结构理解不当105.3习语理解错误115.4过分拘泥原文译文语言干瘪115.5忽视语言的民族性115.6译文词不达意或因词害义126 中国翻译学的发展方向126.1中国翻译学应在继承中求发展126.2选择地吸取西方译论的养料126.3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126.4中国翻译学应具有中国特色13结语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摘 要: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

3、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文化的差异。英汉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哲学和思维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指出翻译之本就在于跨越文化的障碍,翻译思维最重要的是文化思维。关键词:翻译 文化差异 影响 交流Abstract: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Due 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Region and Tim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ends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

4、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philosophy and think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lies in the cross-cultural barriers, tr

5、anslation thin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thinking.Key words: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ffect Exchange引言翻译,英文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一种手段。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 ,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如何在快节奏的国际交流中,如何生动地表达自己

6、思想,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含义,从而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必要影响,已经成为了翻译工作最为重要的应用课题。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颁出,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该荣誉。他也因此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在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看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而这其中,担当莫言作品翻译的译作家们功不可没。亚洲很少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作家用的不是英法等语言,作家的作品需要经过翻译才能被其他国家的人阅读。正是因为语言文字翻译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文化传递过程中不可弥补的断裂和缺失。自1895年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以来,获奖作家

7、多来自欧洲和北美,亚洲仅有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的阿格农获奖。因此,语言成为了首要因素,翻译也就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翻译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越深刻,作品自然越好,反之,必然会降低原有作品的艺术价值。翻译对于文化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1 中国翻译与中国文化1.1 中国翻译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发展,从诸子百家争论不休到法家独尊,然后儒道合一,继而儒道佛三体一位,直到东西兼容的多元文化体系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有过几次异族文化大规模移入,导致我国翻译史上的几次高潮。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翻译从东汉至北宋时期的佛经翻译,走向了明朝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科学著作翻译,并不断发展至今,对马

8、列主义经典著作、文艺理论、苏俄及各国的进步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这无一不是中国翻译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同时也确立了中国翻译在世界翻译领域的历史地位。中国翻译有着自己的标准,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彦琮的“十条八备”,玄奘的“五不翻”,赞宁的译经“六例”,马建忠的“善译”,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信与顺”,傅雷的“形似、神似”说,钱种书的“化境”说,许渊冲先生则从诗学的视角提出“意美、形美、音美”的翻译标准。伴随着这些标准的诞生、发展与传承,中国翻译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1.2 中国翻译对其文化的影响中国各个时期的翻译无论是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中国文化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佛经的翻

9、译,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思想和文化方面。佛教思想是一种迷信思想,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国家和民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在文化上的影响有语言、文学、学术思想等,尤其在语言方面非常显著,不仅吸收了梵语词,还利用汉语构词法创造了许多词,如菩萨、天堂、地狱等。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成功地将外来文化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从此,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道不断塑造着中国的主流文化,而中国的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都烙上了佛教文化的印记。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活动,更使得中国翻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文化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是西方传教士以传教为目的进入中国后引发的,为了在中国立足,

10、他们采用了“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大量的翻译活动,来扩大其影响,抬高天主教的地位。他们的活动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他们的科学译著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则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传播西方文艺思潮,这次翻译活动高潮促成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中国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的思想状况都产生了极大的转变。1.3 中国当代翻译的地位我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在谈到“中国艺术家对世界文化应尽的责任”时说:“唯有不同种族的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之下,能灌输一

11、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完满,愈来愈光辉灿烂。”要能使中国的文化灌输到世界的文化中去,我们必须还翻译一个公正的地位。中国的解放,也使翻译工作得以大解放。译作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飞跃发展,翻译理论日臻完善。郭沫若论创作编后记中说:文字翻译“与创作无所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中国当代翻译应该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契机,更好的促进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2 西方翻译与西方文化2.1 西方翻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持续交流的结果,广泛的交流当然离不开翻译。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文化信息的传播,而且能促进翻译语言和文化等方面

12、的发展。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大规模的翻译都起到了这一作用。古罗马占领埃及与希腊后,于公元前270年开始大规模翻译。72位犹太学者在亚历山大城将圣经的旧约全书译成七十子希腊文本;随后,罗马学者用拉丁文翻译希腊文的奥德赛,从而推动了罗马文学的发展。翻译在古希腊文化发展进程中也同样功不可没。公元7至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希腊、罗马之后,将大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等学者的希腊语著作译成叙利亚文。后来这批资料又流入西班牙,受到西欧学者的重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勃尔纳斯译年代记,托马斯诺斯译希腊罗马贵人传略,费洛蒙和兰特译自然史等。这些译自法文、拉丁文的文本,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及文学创作手法。2.

13、2 西方翻译对其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渊源是古希腊文化。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欧文化。西方文化的构成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希腊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播的结果。古希腊自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控制希腊时起,实施向外扩张的策略,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洲的帝国。虽然这个帝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联系却因此加强。希腊文化发展过程中,罗马帝国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该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师从亚里士多德,从荷马史诗中受益非浅。在他统治期内,希腊文化迅速广泛地传播,甚至涉及到印度和中亚。14世纪发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遍及西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广泛收集湮没已久的古希腊、罗马著作,利用古

14、典著作中世俗性及其肯定人生的倾向,来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倡导科学文化。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莎士比亚的一系列名剧,时至今日,丰采依然。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在强权扩张中发展起来的。在一轮又一轮的扩张中,科学地分析、演绎、归纳外来文化,从中汲取合理的内核,并融入自己的系统。3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特点翻译的本质,在目前的翻译学中,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只能简单地描述成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对于翻译而言,能影响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美国人类学家FBoas指出:“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正由于这样,它们才具自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和社

15、会机构。”正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心态、交际方式及语言的词汇意义等方面的不同。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更好地解决和规避这些问题,充分认识和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做好翻译工作的首要条件。3.1 宗教文化造成的差异中国足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信奉来源于印度的佛教以及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在漫长的五千多年历史当中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而西方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帝”及“爱人如己”两点,于是上帝便成了西方的神。红楼梦第六回中出现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谚语,两方翻译名家将其翻译成了:“Man proposes,G

16、od disposes而中国翻译名家杨宪益先生将其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God和Heaven的差别在于God带有西方基督教色彩。而Heaven带有明显的东方佛教色彩。在翻译时,同时也必须保留各自的宗教文化特色。否则很容易出现翻译上的重大失误,比如“in the name of Christ”是“以基督的名义”而不是“以佛的名义”。而从汉语与英语的结构上看也可以看出宗教差异的影子。汉语就如同我国道教巾的阴阳太极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英语形态多变,变化无穷。从中西方宗教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角度看。汉英两种语言各自遵循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形

17、态、词序表达习惯上各有特色。(1)英语有形态上的变化而汉语却无形态上的变化。比如下面这个句子“行动速度很快”,可以译为“He moved astonishingly fast,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ly rapidly,His movement were astonishingly rapid等三种不同形式。(2)从词序上看,英语比较灵活,而汉语却相对同定。例如:“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译为: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或者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义如:“他被剥夺权利后,只好离职,流落他乡。”这个句

18、子在中文当中因为意义的限定,其词序是固定的。而在英文当中我们却可以表达为:He had to quit the position and went in exile,having been deprived of his power。(3)英语中有许多的冠词、连接词且语法意义表达丰富,而汉语却不同,有众多的助词,例如“着”、“了”、“过”等形态助词。“的”、“地”、“得”等结构助词。以及“吗”、“呢”、“吧”、“呀”等语气助词,因此在翻译上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出现误译。我们可以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She was with a child”和“She was with child”。对于第一个

19、句子的理解是清晰的。应该译为“她带着个孩子”,而对于第二个句子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困惑。其实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她怀孕了”。3.2 社会心态造成的差异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强调自我意识,而这点和中国传统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翻译时。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误译的现象。如to start a family,许多中国人在翻译容易译为“结婚”,这便是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其实正确的应译为“生第一个孩子”。两方的生活保障体系十分完善即使没有孩子。政府也可以保障他们的下半生。而且他们认为一旦生了孩子便要承担一个巨大的社会责任,他们会考虑是否有了做父母的心里准备,或者有没有能力养育一个孩

20、子,与婚姻无关,而中国基本把婚姻和生育划上了等号。这应该是和我国的社会结构体系有很大关系的。因为中西方的这些文化差异,英汉语难免受到这些文化差异的影响。而这两种语言中所谓的“对等词(equiva1ence at word level)”实际上并不对等,在词义、侧重面、含义、用法方面都大相径庭。而“family”这词在中国指的是“家庭成员”。但在西方却侧重强调的是“教养孩子的责任”,许多中国学生在自我介绍时,往往习惯用“I have a big family”。许多西方人就会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年纪轻轻就生了一大帮的孩子呢?像这种在中英文中其实不对等的词还有很多,其中就包括“翻译”这个词,“翻译”

21、在中文中,就可以被理解成三种不同的意思。它可以指从事翻译活动的翻译人员,也可以指翻译行为和过程,或者是指译文。3.3 饮食文化造成的差异由于在西方,面包是最主要的主食,而中国人喜食谷物,因此对于英语单词“bread”的翻译时,我们应该注意遵循这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如:bread and water(粗茶淡饭),bread and cheese(家常便饭)。bread and butter(谋生之道,饭碗)。在上述翻译中我们把面包自然地对应为了“饭”、“饭碗”、“生计”等。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应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远古,我国农业所栽种的主体粮食作物是米:包括粟(小米)、稷(符子)、黍(黄米)和稻

22、(大米)。这几种粮食都适合以米粒的形式蒸煮来吃,不太适合磨粉后去烘烤。而欧洲地中海沿岸、北非、西亚等地的大麦小麦,则适合磨粉后烘烤,而不适合以颗粒的形式来煮食。所以,华夏先民食用小米和大米,多采用脱粒、蒸煮的方式;西方先民食用麦类则采用磨粉、烘烤的方式。这种饮食文化差异性很大程度也是取决于地理环境的。受地理环境影响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天气千变万化。也许早上出门还是晴空万里,中午就暴雨临盆了,所以英国人在出门时习惯携带一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并且打招呼习惯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How is the weather?”。这也是出于英国人对于千

23、变万化天气的关注。另外,一些习语中,饮食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湿,如:He was a bold man that first ate an oyster(第一个吃牡蛎的人是勇敢的),但在汉语中却称勇敢的人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One can not make an omelet without breaking eggs(不打破鸡蛋做不成煎饼)。煎蛋在英美国家是常见的早餐食品,但汉语中对应的句子应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米”是中国人饮食中的主食。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创新。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得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迅速、直接,无法避免地会触及世界各国、各个民族的文化,而翻译无可

24、避免地要受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在语言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分析翻译中的跨文化差异,避免在翻译中出现一些误会,将语言形态和文化因素的翻译融合成一体,同时将社会文化知识融合到翻译中去。3.4 时间观念的差异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omething(最新发现) ,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omething(最新发展) 等。再看下面的例

25、句“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故事的后面”不能译成“behind the story”, 英文不这么说, 英语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地道说法是视角相反的“a head of the story”(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说了) 。因此, 这个句子可以译成“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译者如果缺乏对英汉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作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错误或误译。3.5 日常谈话的差如称谓的翻译。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 比较模糊, 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的随便, 它不像中文里的称谓, 非得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

26、 这与西方社会的“人为本, 名为用”的价值观及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名分”有关。如父辈的男性亲属, 英语中均以“uncle”称之, 而汉语则有“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等称谓;“cousin”一词也可对应于中文里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姐、表妹”等称谓,因此英译汉时,就必须视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此外,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称, 谦称词或词语,如“君、先生、公、老”以及“小人、寡人、鄙人”等等。要把这些词语翻译好,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英语里几乎没有与此相对等的尊称、谦称词语。因此, 在翻译时,只好将就按英语习惯表达,译成Mr. ,而不能把“某某君”译成gentleman , 把

27、“某老”译成senior ,or old 等等。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严重的复杂情况”。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见,要想译作传意, 甚至传神。首先心须克服两种语言所负载的不同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语言中所包含的必要信息。4 文化词汇和意象的翻译方法英汉两种语言都拥有大量的文化词汇,这些文化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而且大多数的文化词汇都含有文化意象。文化特征强烈的词汇如何译,并没有统一的公式,但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4.1 异化译法异化译法就是在译文中保留原文里的文化

28、意象,或按字面直译。使用异化译法,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要判断出原文的某个意象是否易于被译入语文化的人们所接受。文化翻译中应该多做这样的尝试,不但可以保留源语文化的民族特色,而且可以丰富翻译语言和文化。例如:1cowboy牛仔 2golden age黄金时代 3hot dog热狗 4暴发户instant rich 5半边天half the sky 6纸老虎paper tiger4.2 归化译法归化译法亦称对等译法,即用译入语里的文化意象来取代原文里的文化意象,或用原有的词汇来翻译,如把shed crocodile tears译成汉语里现成的词组“猫哭老鼠”,原文的“鳄鱼”变成了汉语的

29、“猫”,此句还增加了一个意象,即哭的对象“老鼠”。归化译法属于意译通常用来翻译习语。例如:1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2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3骑虎难下 hold a wolf by the ears 4班门弄斧 teach fish to swim4.3 折中译法折中译法就是提炼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舍弃文化意象,如将crocodile tears译成“假惺惺的眼泪”。折中译法也是一种意译。例如:1bad sailor容易晕船的人 2wet blanket不受欢迎的人 3early bird早起的人 4

30、红眼病jealousy 5炒鱿鱼fire 6下海risk ones fortune in doing business4.4 音译法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译入语里是空缺的,而且很难用一两个字准确地译出其意义,这是常常需要把原文的发音直接转换成译入语里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这种方法叫做音译法。由于英语已经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国际语的地位,而中国又正以开放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因此中英文翻译中互相借词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1sofa沙发 2pizza比萨 3chocolate巧克力 4太极拳tai ji quan5混沌wonton soup 6功夫kun 由此可见若想成为一名合格

31、的译者,必须关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翻译实践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文化差异因素,翻译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于翻译者来说,最正确的态度莫过于把不同的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辅以适当的翻译技巧,通过不断的努力使翻译日益完美。5 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表达是翻译的终极目标。没有对原文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因此也就谈不上“忠实”原文。因此,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实现译文“忠实、通顺、流畅”的关键。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常听到有人谈自己的汉语水平低,但很少有人承认自己的英文差。其实,有很多译文错误,常常是由于理解不当所

32、造成的。5.1 词义理解不当与中文中的一词一义不同,英语中大多数词都是一词多义。因此,在英译中的过程中,要根据语境来确定英语词语的具体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1He hurt his seat when he fell. 误译:他跌倒时把座位给弄坏了。 改译:他跌倒时把屁股给摔环了。 此句中“seat”是“ buttocks”(屁股)的委婉语,不是“座位”,因为根据语言学中的“词语限制原理”,“hurt”一词后所跟名词应是表示有生命、有感觉的东西,因为只有生命、有感觉的东西才能被hurt,而无生命的东西只能被damaged 或destroyed,所以,在这个语言环境中 “seat”一词,应选用“

33、buttocks”(屁股)而不是“座位”。 2She carried the meat into the kitchen, placed it in a pan, turned the oven on high, and shoved it inside.误译:她把羊腿提到厨房里,放进锅中,把烤箱的火开大,把锅推进去。 改译:她把羊腿提到厨房里,放进烤盘中,把烤箱的火开大,把烤盘推了进去。Pan在英语中除当“平底锅,煎锅(frying pan)”以外,在美语中还做“烤盘(roasting pan)”用,英语(roasting tin)。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羊腿是放在烤箱中烧烤的,故Pan只能是

34、“烤盘”而不是“锅”。 3Yellow fever is a disease of warm land that is found mainly along the shore of the Atlantic Ocean.误译:黄热病是一种温带疾病,大西洋沿岸是发现该病的主要地区。 改译:黄热病是一种温带疾病,主要发生在大西洋沿岸。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看出“is found”在此句中,并非表示动作,(因为如果是表示动作,“is found”应为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主要表示状态,相当于“exist or happen”(此用法可参考OALD),例如,Pine-trees are found in

35、 most European countries.欧洲大多数国家都生长有松树。Pumas are largely found in America.美洲狮主要产于美洲。5.2 结构理解不1Who but knows it? 误译:但谁知道呢? 改译:有谁不知道这件事呢?(人人皆知)。 此句是一个省略句,正常的句子是 Who is there but knows it? 在此句中,But 是关系代词系代词,相当于“who not /that not”。需要指出的是,but与否定词连用且所引导的句子中无主语时,but相当于关系代词that.not或 who.not,引导一个表示否定意义的定语从句;

36、but 与否定词连用但其所引导的句子中有主语时,but相当于连词,意为that. not或 when.not。例如,There is no rule but=which not has exceptions. 凡规则皆有例外。There was no one present but cried at the scene.看到这种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Justice is never done but some people will be found to complain.裁判虽公,仍不免有人作不平之鸣。but的这些特殊用法,翻译时应特别注意,稍有不甚,就会出现错误。 2A man

37、 is know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误译:一个人的朋友最了解自己。 改译:观其友而知其人。英语中被人知道或了解是be known to 而非 be known by此句可看作A man is known to us by the company he keeps中“to us”省略所致,其中“by”的意思是“giving the reason for a gentleman”。3She is absent at the meeting.误译:她不在开会。改译:她不在,开会去了。缺席的英文表达式是absent from而不是 absent at。此句的意思相当于

38、she is absent (from here)(and she is )at the meeting.5.3 习语理解错1Really now, how much egg money have you taken in the long run? 误译:说实话,在长跑中你拿了多少鸡蛋钱? 改译:现在谈正经的,最后你究竟拿了多少私房钱? egg money = pin money 旧时指丈夫给妻子的私房钱。 in the long run = in the ending2Mrs. Jones bought some dog meat dog meat dog meat dog meat fo

39、r her Hans.误译:琼斯太太给她的汉斯买了些狗肉。应译:琼斯太太给她的爱犬“汉斯”买了些狗食。dog meat 是给狗吃的肉,并不是指狗肉。狗肉是“dogs meat”,新鲜的猪牛羊肉是“butchers meat”。3And ,after he had passed the time of day ,he said ,“well ,Mr. Stone, youre a hummer! Its a very property youve got here, Mr. Stone”误译:白天过去了,陌生人对加贝说:“斯通先生,你是个了不起的人,你的这份家业真不错,斯通先生”改译:寒暄过后,

40、陌生人说到:“喏,斯通先生,你真了不起!挣下这么大个家业,斯通先生”。 “passed the time of (the)day” 意思 是“greet”打招呼、寒暄,而不是度过时光。如: “People who live in the city are often too busy to pass the time of the day”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常常忙得见面时连寒暄几句也没有时间。造成理解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词汇的理解不当主要是由于孤立地看待词汇所致,应注意词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决定的。其次,由于英语的语言特点,其句子省略较多,这给我们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也带来了一定的困

41、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英文文法的学习,对英语的句法结构要了如指掌。但最容易引起误解的还是习语。它是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是语言中最活跃,也最具生命力的东西。如果不对西方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要想正确地理解英语的习语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翻译工作者在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学习的同时,还要广泛地阅读英文书、报、杂志,增进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为英文理解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英文句子理解并不困难,但要用准确的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却并不容易,这是因为表达实际上是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译入语准确地再现原文思想内容的一种创作过程,也是译者所进行的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译者的英文水平、汉语基本功以及与译文相关的

42、专业知识都会影响译文的质量,尤其是译文的表达能力更会影响到译文的忠实性、流畅性和可读性。5.4 过分拘泥原文译文语言干瘪He is a jovial giant, with a huge appetite for food, drink and women.原译:他是一个快乐的大个子,食量大,酒喝得多,而且喜欢女人。改译:他生性乐观,身材魁梧,贪杯、贪食、又贪色。 原译平淡无味,改译则语言简练,并利用了汉语的四字结构,以及喜欢重复的特性,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干练、明快的感觉。5.5 忽视语言的民族性Two is company, but three is none.原译:两个和尚抬水吃

43、,三个和尚没水吃。 改译:两人成伴,三人不欢。 原译忽略了语言的民族性,“汉化”严重,“和尚”是佛教的产物,是汉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西方多信奉基督教,神职人员称作“牧师”,而非“和尚”。因此,原译显得不伦不类。改译紧扣原文,利用汉语的对仗,从词义到句式与原文丝丝入扣。尤其是三人“不欢”,暗含不欢而散之意,浑然天成,可谓佳译。5.6 译文词不达意或因词害义The herd was not made to move too quickly, if they rushed along they would get thin and not be worth much at market.原译:不能让

44、牛群跑得太快,如果它们跑得太快,就会变瘦,到了市场就值不了多少钱了。改译:不能让牲口跑的太快,如果它们跑得太快,就会掉膘儿,到了市场就卖不了好价钱了。这是描写美国刚开发西部时,由于火车尚未开通,牧民们要赶着牲口走好多天路才能到集市上贩卖牲口的情景。所以,译文的语言应该像牧民的语言。“瘦”是普通用语,而牧民则喜欢用“掉膘儿”一词;“不值钱”是普通用语,而牧民则喜欢说“卖不了好价钱”。6 中国翻译学的发展方向6.1 中国翻译学应在继承中求发展我国翻译活动历史悠久,译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漫长的历史。从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玄奘的“五不翻”到严复的“信达雅”,再到现代的百家译论,无不显示出历代译家对翻

45、译理论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翻译文论可谓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翻译论集也出现皇皇巨著,如罗新璋的翻译论集,杨自俭、刘学云的翻译新论等。我国的译论,不但面多量广,而且自成体系。正如罗新璋所说:“我国的翻译理论自有特色,在世界译坛独树一帜。”他将翻译理论归纳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等4种。而“评注式、随感式和印象式”的译论构成了我国一部相对完整的翻译史。因此中国翻译的发展应该有着自己的理论和道路,而不是一味采用西为中用的翻译方法。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6.2 选择地吸取西方译论的养料西方译论亦有漫长的历史。从西塞罗、哲罗姆到马丁路德金及至现代的奈达、纽马克等,其译学理论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与中国

46、译论相比,西方译论具有下列特征:“1、在实践上不满足于现状,不停留在一个水平上。2、比较重视理论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模式。”在双方进行交流以前,中西译论都有自己的发展轨道。我们不应简单地评价其优劣,因为它们代表着不同语言体系以及不同文化特征。对待西方译论,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盲目排斥,也不能全盘接受。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的发展,翻译的功能将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为了同西方译界沟通以及对话,我们对西方译论不可不知,应当大量引荐,但所引进的译论能否为我所用,还得经受时间的考验。从而真正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此,我们引进并研究西方译论,是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从别国的经验中吸取对我们有益

47、的养分,而不是一概照搬照抄别人的理论和经验。6.3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翻译作为语言活动和思想文化活动,其实践性强于理论性,这是勿庸置疑的。而翻译实践也需要正确的翻译理论作指导。根据理论及实践的辩证关系,我们应当明白,翻译理论来自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翻译实践。同时,翻译实践需要翻译理论的指导,这种实践又可以丰富翻译理论。我国译家历来重视翻译实践,因而从古至今我国的译论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但翻译活动极其复杂,译论家的个别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或片面性。任何优秀的翻译家不一定擅长于各种题材、各种文体的翻译,因而他们的经验是有限的。如“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宁信而不顺”以及“文化竞赛论”等都是如此。但将历代译家各自的译论置于一个大体系里,从整体、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们无不焕发出绚丽的光彩。翻译理论研究者未必都能亲自从事大量的翻译实践。但若没有通过翻译实践,包括间接的实践,如研读对比名译著等等,其理论意义不会很大。同样,译家们也可将自己的译事经验上升为理论,使其具有更宏观的指导作用。6.4 中国翻译学应具有中国特色建立翻译学的呼声早在我国翻译界发出,这表明人们对翻译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但翻译学的建立是否应有国别特色也是译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说科学不分国界,因而翻译学无中西之分。然而我国的翻译理论需要更新与提高,并且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更新,在原有的起点上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