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LIMS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8849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论文LIMS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LIMS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LIMS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LIMS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LIMS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LIMS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 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介绍及在的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LIMS技术的发展为地矿实验室管理的全面提升,提供了软件平台,本文就LIMS技术的特点和构成做了简要的说明和应用领域的介绍,同时结合作者所在单位对LIMS技术的地矿实

2、验室领域成功应用的实例,全面介绍LIMS技术在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为其他实验室引进LINS技术全面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起到经验介绍作用和参考之用,关键词:LIMS;地矿实验室;应用现状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是实验室现代综合管理的一种理念、技术、方法、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是分析检测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是一个专门为分析化验室或实验室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的采集、录入、处理、检查、判定、存储、传输、共享、报告发布以及业务工作流程管理为核

3、心,同时实现实验室的人员、材料、设备、技术、方法、资料档案等资源的综合管理,并与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和协同。是实验室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是信息经济时代实验室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实验室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模型(ERP、MES、PCS)中MES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从样品分析过程向信息管理过程的延伸、扩展、转移和提升,也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是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电子化、网络化、动态化、实时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室认证的重要技术基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

4、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LIMS,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LIMS作为信息管理系统,它有着与ERP、MIS之类管理软件的共性,但是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首先,作为地矿实验室的管理软件,它是要有标准遵循的。它的系统方案设计必须严格遵循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该标准等同于ISO/IEC17025:1999,而ERP、MIS之类软件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执行,这就使得不同用户的ERP之间可以存在巨大的差异,而LIMS则没有,这一点非常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其次,不同行业的

5、LIMS尽管由于行业的原因会有所差别,但归根结底,实验室大量进行的是测试或校准行为,业务性质鲜明,产品非常易于标准化。而实验室无论从设备到业务性质直至从业人员,都处在一个较高的素质水平上,它们对LIMS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再有,LIMS不仅仅能为地矿实验室提供一个管理的平台。还能为提升整个实验室的运行效率、物资设备管理等等提供更多帮助。现代的仪器是智能的、高度自动化的,这就使得实验室人员能通过LIMS来操纵仪器,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实验室的各种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科学活动,很多最新的思想、算法都产生于实验室,这样LIMS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载体,进而LIMS本身也演变成一个复杂的巨大管理系统。

6、LIMS在地矿实验室的应用现状经过30多年的开发和发展,目前LIMS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矿、石油、化工、环保、供水、医疗、冶金、检疫、海关、烟草、酿酒、饮料、食品、商检、电力等各行各业的分析测试实验室。随着LIMS的技术和产品的日渐成熟,国外的几个主要产品相继进入中国,国内一批专门从事LIMS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公司也在茁壮成长,都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而且,我国不少研发类实验室、过程测试类实验室、质量保证类实验室已经开始使用LIMS,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了地矿实验室在信息化中的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矿业开发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

7、用于生产工艺装置,但作为辅助生产部门的多数地矿实验室未能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当前,地矿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相继开发应用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其中也包括质量管理部分,但是这些质量管理模块大多仅局限于如何提高数据的共享性,而未对产生数据的根本环节-实验室内部进行综合管理,也就是未涉及到如何提高地矿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程序化和自动化。例如,新疆矿产实验研究所化验室承担新疆1:20万、各类化学样、煤样近万件的生产分析任务,有分析人员67多人,每年出具分析数据20多万个。20世纪末,大批老的技术人员相继退休,而测试任务逐年增长,生产任务加重和人员逐渐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地矿测试质量控制精度要求的提

8、高,同时对分析数据的时延性和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化验分析数据经过岗位人员、组长的多次抄录后,再输入到质量管理系统,往往要延迟很长时间。经过多次手工处理,在抄录分析数据的环节会出现差错。据粗略统计,手工处理分析数据带来的误抄、误记、误录的出错率在2%左右,占所有化验分析差错率总数的80%以上。如何解决人员与工作量、分析精度与分析时间等矛盾则成了当务之急。而使用LIMS后,在经济效益、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首先,分析工作按工作流程进行,不但使分析处理过程大大缩短,结果更加准确、科学,而且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LIMS投用前的2005年,实验室测试任

9、务完成产值约500万元,而化验室人员为64人。2006年随着LIMS投用,在测试分析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员没有大的增长,测试产值却突破1000万元。另外,LIMS系统投用后,对新增的色谱仪可不必再专门购置积分仪,数台色谱仪每年仅节省积分仪的维修、配件、色谱记录纸等费用就达10万元。由于各种质量数据实时在线地提供给各生产岗位,使其能及时调整操作,有效地提高了馏出口的合格率和生产的平稳率。生产调度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也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厂的生产质量情况,使ISO-9000有关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落实。新疆矿产实验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目前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有近300多台分析检测仪

10、器和样品制备设备,有600多种分析检测方法。为了使中心实验室在装置开车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质量数据的收集,为装置生产提供实时的质量检测信息,进而及时调整生产过程控制条件,保证测试质量,减少原料消耗。在仪器设备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测试质量的监控,分析计划的排定以及全实验室质量数据的分析和共享,同时,从管理上真正体现国内地矿一流实验室的高标准要求,从2005年开始着手准备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经过筛选,选择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该项目于2005年正式开工,本项目的实施范围涵盖整个生产、质量管理和分析部门,包括中心实验室检验业务流程的管理,资源管理,报告、报表的自动生成,分析数据的统计

11、分析,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控制,技术服务,检验请求申请、样品预登录、报告打印、查询、质量抱怨处理、测试方法管理、测试标准管理等),74台仪器接口的连接实现了实验室分析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并且实现LIMS系统的硬件集成(包括网络、服务器、客户机、打印机、扫描器等所有硬件系统的设计、安装、实施、维护)。2006年3月,系统全部正式投入使用。LIMS系统的成功投用,开创了我国地矿行业分析检测实验室LIMS成功应用的先河;真正实现了地矿测试实验室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全面贯通,实现了同一实验室,不同应用方向,在一个核心软件内组态定制两种实验室的不同业务流程;同时LIMS系统的投用为地矿实验室全面

12、落实贯彻ISO/IEC17025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论文转摘于小柯论文网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

13、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

14、、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5、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