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8853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论文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 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ETC车道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并就ETC系统工作流程和收费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关

2、键词: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通行能力 1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正蓬勃开展,通车里程不断增加。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5.4万公里,许多地区路网已基本形成。在贷款修路的前提下,必须收费还贷,因此收费是高速公路建成后营运管理的主要工作。现阶段的收费模式基本上是人工收费方式。人工收费方式有许多弊端,主要是:效率低下,造成高速公路营运成本高及收费站交通堵塞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能造成资金流失,同时也给客户带来不便。所以,探索一种先进的收费方式—自动收费是收费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不停车电子收费是当前自动收费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一

3、种方式1。 2 ETC系统简介 ETC系统是利用微波(或红外或射频)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图象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设备和软件(包括管理)所组成先进系统,以实现车辆无需停车既可自动收取道路通行费用。目前,大多数ETC系统均采用微波技术,本文主要针对此类系统进行综述。 3 ETC车道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 某两条高速公路分别由广东省建设公司和江门市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全长58公里,全线设置1个主线收费站、6个匝道收费站。自2005年起按照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施方案要求实行合建合管,并入珠三角区域联网收费。收费制式为自动+人工方式,即ETC系统与MTC系统相结

4、合的方式。在设计中,针对广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状况,对整个路段的交通流进行分析,有选择性对1个主线收费站和3个匝道收费站分别设置一进一出两条ETC车道。本文就该合管路段使用ETC车道两年来的营运情况对ETC车道作简要介绍。 3.1 ETC车道的工作原理 图一所示为ETC车道工作原理示意图。当系统检测到车辆进入ETC车道的时侯,安装在支架上的微波天线与车载单元(OBU)上的电子标签自动交换信息,ETC车道计算机根据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识别出车辆信息,根据车辆行驶情况从车主的银行账号或储值中扣除通行费。交易成功后,车道栏杆自动抬起,放行车辆;车辆通过后,栏杆自动降下。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干预

5、,车辆不停车快速通过ETC收费车道3。 3.2 ETC车道系统构成 联网收费是当前收费的主要方式,而ETC系统是联网收费的组成部分。ETC系统包括站级子系统和车道级子系统两部分,其中车道级子系统负责实现ETC车道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站级子系统负责后台的ETC交易数据服务、运营参数管理以及系统运行监控,并通过数据接口软件,在站级实现ETC系统与联网收费系统的数据处理工作。 在各个设备中,电子标签读写天线通过RS232串行线直接到位于收费亭的车道计算机上,读写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之间的信息交换由应用程序直接控制;其它设备如自动栏杆、费额显示器、车道通行灯、车辆检测器等设备通过车道控制器与车道计算机连接

6、;视频信号通过字符叠加器叠加在过车信息后传递到收费站的监视器上。在广东地区,现广泛使用的是两片式电子标签粤通卡,该高速公路ETC车道采用的电子标签为粤通卡。ETC车道系统构成图如图二所示。 4 ETC系统工作流程和收费系统的特点 4.1 ETC系统工作流程 如图二所示,ETC出口车道的过车流程如下: 1)车辆进入通讯区域时,压到埋入地下的线圈,启动读写天线; 2)读写天线与电子标签进行通信,判别电子标签的有效性,有效则进行交易,无效则报警并保持车道封闭,直到车辆离开检测线圈; 3)如交易成功,车道控制栏杆抬起,车道交通信号灯变绿,费额显示器上显示交易信息; 4)车辆通过抓拍线圈时,系统进行图像

7、抓拍,字符叠加器将过车信息叠加到抓拍图像中; 5)车辆通过落杆线圈后,栏杆自动回落,车道通信灯变红; 6)系统保存交易信息,并上传至收费站服务器,一个收费流程完成,等待下一车辆进入。 4.2 ETC收费系统的特点 4.2.1 技术先进 系统采用5.8GHz频段的微波专用短距离通信(DedicatedShort-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技术,采用两片式电子标签作为车载单元(OBU),兼容人工半自动收费和不停车收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收费技术。 4.2.2 安全可靠性高 微波通信采用交通部指定的5.8GHZ频段,CPU卡通过PBOC金融交易安全认证,符合中国金融集

8、成电路(IC)卡规范,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安全交易标准相兼容,有效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性。 4.2.3 收费效率高 单次收费为3秒,每小时可处理1200辆缴费车辆,是人工收费的2-4倍。提高了收费站的通行能力,解决了因人工收费造成排队而引起的交通堵塞、车辆延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4.2.4 降低营运成本 在运行时无需人工干预、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减少营运成本,有效避免了错收、漏收及收费作弊等行为。 4.2.5 适应范围广 本系统适用于封闭式出入口收费站、开放式收费站等,不仅适用于公路收费系统,还适用于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规费的征集、车辆的年审检测等交通管理的一体化服务。 5 结束语 该路段

9、当初设置的四条ETC收费车道技术较先进,安全可靠性高。通过两年多来的统计报表来看,还没发生过大的故障,收费效益大大高于其它人工收费车道,收费车辆等待时间大大低于其它人工收费车道,现在ETC通行车流已占总车流的10%,使用率逐步上升。 随着联网收费路段的增多,ETC收费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但其不足之处也显现出来。由于采用短波通信,其传送距离不能太远,而且不能有阻挡物,造成误报警较多,有些车辆需几次进出才能读卡;跟车干扰时有发生;使用率的提高还有待统一电子标签的推广普及。但随着短波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技术日渐成熟和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其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应用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

10、献 1 谢子亮,张有光,戴陇咸.高速公路车道收费系统通用化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技术,2003,(23):221-223. 2 王震宇.ETC 系统标准化和技术选择D.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1999. 3 郇鹏,张仲义.基于射频技术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4(2):121-124. div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

11、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

12、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

13、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