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8857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线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21 自动生产线的组成及电气控制31.1 基本组成31.2 电气控制系统52 自动往返传送单元装置结构及总体设计72.1 系统控制回路72.2 自传动送单元分拣装置工作过程概述92.3 系统的技术指标102.4 系统的设计要求11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113.1 系统的硬件结构123.2 系统关键技术123.3 检测元件与执行装置的选择13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194.1 控制系统总原理图设计194.2 控制系统PLC梯形图设计205 控制系统的调试255.1 硬件调试255.2 软件调试255.3 系统调试25总结与展望26致 谢27参考文献28生产线

2、中的自动往返自动传送单元系统设计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事业的蓬勃发展,生产自动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规模也不断的扩大,所以生产线中自动往返传送单元系统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生产线中自动往返传送单元系统中的重点就是PLC控制,PLC控制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自动化控制方法,由于其控制方便、能够承受恶劣的环境,因此在工业上优于单片机的控制。PLC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具有功能强、通用灵活、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讲述在生产线中自动传送单元分拣系统中PL

3、C的应用,利用可编程控器(PLC) ,设计成本低、效率高的自动传送单元自动分拣装置。以PLC为主控制器,结合气动装置、传感技术、位置控制等技术,现场控制产品的自动分拣。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精度高、易控制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对象,稍加修改本系统即可实现要求。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分拣装置,控制系统,电气控制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nit system designABSTRACTWith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 of booming development,

4、 production of automatic application more and more widely, and enlarging the scale, so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nit system design is also an important workPLC control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ntrol method,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t control to

5、 withstand an adverse environment, it is better than MCU control in the industrial. PLC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technology,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integrated specifically for industrial control and design, have strong function, common flexible, high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

6、al adaptability, and programming simple, easy to use and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a series of low-power advantag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extensi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LC in the canned beverage production, The design of an automatic sorting device with low cost and high effi

7、ciency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which regards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 PLC) as the master controller and combines pneumatic device, sensing technology, position control and other technology to implement automatic selecting of the products live. The device is characteristic of high automatio

8、n, steady running, high precision and easy control, which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with little modifications.【Key words】: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orting device,control system,Electrical control引言1 PLC(可编程控制器)1.1概念PLC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并逐渐发展成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集计

9、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1.2发展必然性60年代末期,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相当发达,要求不断更换汽车的型号。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被淘汰。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GM公司公开招标。研制新的控制系统。提出以下要求:1.设计周期短,更改容易,接线简单,成本低。2.把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但编程要比计算机简单易学,操作方便。3.系统通用性强。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并在GM公司的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其后,日本、德国相继引入。中国1974年研制,1977年成功1.3 PLC的发展趋势 目前,为了适应大中小型企业的

10、不同需要,进一步扩大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范围,PLC正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向高速度、大存储容量方向发展; 2向多品种方向发展和提高可靠性; 3产品更加规范化、标准型; 4发展分散型/智能型I/O系统,发展与现场总线兼容的I/O系统; 5控制的开放和模块化的结论。2.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狭义的生产线是按对象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按产品专业化原则,配备生产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负责完成某种产品(零、部件)

11、的全部制造工作,对相同的劳动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 生产线的自动化有以下步骤: 1先确定节拍时间:不论何种制品,皆在其必须完成的恰好时间内制造。 2单位流程:只针对一项产品,进行单位配件的搬运、装配、加工及素材的领取。 3先导器:制作以目视即能了解节拍时间的装置。 4U字型生产线:将设备依工程顺序逆时针排列,并由一人负责出口及入口。 5AB控制:只有当后工程无产品,而前工程有产品的情形,才进行工程。 6灯号:传达生产线流程中产品异状的装置。 7后工程领取:生产线的产品要因应后工程的需求。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自动化生产线是当今发展最迅速、应用 、效益最显著、最引人瞩目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推动

12、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信息电子技术的综合集成技术之一;是一种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技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技术。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了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日本和西德的经济腾飞便是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例证;美国在高度重视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科技产业时,也致力发展工业自动化,运用现代控制技术和计算机 技术进行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相关工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紧密结合和高度集成。实现“三高”治理三部曲,在设计过

13、程中,运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主动排除“三高”在运行过程中,运用先进检测技术和在线优化技术的结合,尽量减少“三高”;在“三高”形成后,运用高端自动化节能技术、降耗技术和绿色技术的结合,努力治理“三高”通过治污三部曲,努力改变我国工业生产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生产线自动化的蓬勃发展,中国工业将实现质的飞跃! 1 自动生产线的组成及电气控制1.1 基本组成自动生产线由安装在铝合金导轨式台面上的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输送单元和分拣单元5个单元组成。其外观如图2-1所示。图1-1 生产线外观图其中,每一工作单元都可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也都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各个单

14、元的执行机构基本上以气动执行机构为主,但输送单元的机械手装置整体运动则采取步进电机驱动、精密定位的位置控制,该驱动系统具有长行程、多定位点的特点,是一个典型的一维位置控制系统。分拣单元的传送带驱动则采用了通用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交流传动装置。位置控制和变频器技术是现代工业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气控制技术。设计中应用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分别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位置、物体通过的状态、物体的颜色及材质等。各工作单元在台面上的分布如图1-2的俯视图所示。310430350560图1-2 自动生产线设备俯视图1.2 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电源.PLC、变频器、各种传感器、手动按钮/开

15、关5指示灯、人机界面(触摸屏) 、各种SMC气缸的电磁阀组件. 1.2.1 PLCPLC的硬件主要有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出单元、输入单元、通信接口、拓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和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码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图1-3 PLC结构示意图1.2.2 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恒压频的交流电转换为变压变频的交流电,以满足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的需要。选用三菱FRA700系列,可有触摸屏通过PLC设置其内部参数,根据PLC发送过来的数据调节电机的转速,并将其内部运行参数反馈到PLC及触摸

16、屏。1.2.3 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合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1.2.4 供电电源外部供电电源为三相五线制AC 380V/220V,图1-4为供电电源模块一次回路原理图。图中,总电源开关选用DZ47LE-32/C32型三相四线漏电开关。系统各主要负载通过自动开关单独供电。其中,变频器电源通过DZ47C16/3P三相自动开关供电;各工作站PLC均采用DZ47C5/2P单相自动开关供电。此外,系统配置4台DC

17、24V6A开关稳压电源分别用作供料、加工和分拣单元,及输送单元的直流电源。图1-4 供电电源模块一次回路原理图图1-5 配电箱设备安装图1 自动往返传送单元装置结构及总体设计PLC控制分拣装置涵盖了PLC技术、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位置控制技术等内容,是实际工业现场生产设备的微缩模型。本章主要介绍分拣装置的工艺过程及控制要求。要想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必须对控制对象进行调查,搞清楚控制对象的工艺过程、工作特点,明确控制要求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各阶段之间的转换条件。2.1 系统控制回路 2.1.1 供料单元气动控制回路供料单元气动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图中1A和2A分别为推料气

18、缸和顶料气缸。1B1和1B2为安装在推料缸的两个极限工作位置的磁感应接近开关,2B1和2B2为安装在推料缸的两个极限工作位置的磁感应接近开关。1Y1和2Y1分别为控制推料缸和顶料缸的电磁阀的电磁控制端。通常,这两个气缸的初始位置均设定在缩回状。图2-1 供料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图 2.1.2 加工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加工单元的气动控制元件均采用二位五通单电控电磁换向阀,各电磁阀均带有手动换向和加锁钮。它们集中安装成阀组固定在冲压支撑架后面。气动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1B1和1B2为安装在冲压气缸的两个极限工作位置的磁感应接近开关,2B1和2B2为安装在加工台伸缩气缸的两个极限工作位

19、置的磁感应接近开关,3B1为安装在手爪气缸工作位置的磁感应接近开关。1Y1、2Y1和3Y1分别为控制冲压气缸、加工台伸缩气缸和手爪气缸的电磁阀的电磁控制端。图2-2 加工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图1.2 自传动送单元分拣装置工作过程概述如图2-3所示为本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3 自动传送单元分拣装置结构示意图它采用台式结构,内置电源,有步进电机、汽缸、电磁阀、旋转编码器、气动减压器、滤清器、气压指示等部件,可与各类气源相连接。选用颜色识别传感器及对不同自动传送单元敏感的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分别固定在网板上,且允许重新安装传感器排列位置或选择网板不同区域安装。系统上电后,可编程序控制器首

20、先控制启动输送带,下料传感器SN检测料槽有无物料,若无料,输送带运转一个周期后自动停止等待下料,当料槽有料时,下料传感器输出信号给PLC,PLC控制输送带继续运转,同时控制气动阀5进行下料,每次下料时间间隔可以进行调整。物料传感器SA为电感传感器,当检测出物料为铁质物料时,反馈信号送入PLC,由PLC控制气动阀1 动作选出该物料;物料传感器SB为电容传感器,当检测出物料为铝质物料时,反馈信号送PLC,PLC控制气动阀2 动作选出该物料;物料传感器SC为颜色传感器,当检测出物料的颜色为待检测颜色时,PLC控制气动阀 3 动作选出该物料。物料传感器SD为备用传感器。当系统设定为分拣某种颜色的金属或

21、非金属物料时,由程序记忆各传感器的状态,完成分拣任务。2.3 系统的技术指标输入电压:AC200240V(带保护地三芯插座)消耗功率:250W环境温度范围:-540气源:大于0.2MPa切小于0.85Mpa2.4 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功能要求和控制要求,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分析控制对象的要求。 2.4.1 功能要求自动传送单元分拣装置应实现基本功能如下 (1)分拣出材料合格和材料不合格(2)分拣出合格材料中某一颜色(不合格)块(3)分拣出不合格材料中某一颜色(不合格)块 2.4.2 系统的控制要求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待测自动传送单元进行检测并分类。当待测物体经下料装置送入传送带

22、后,依次接受各种传感器检测。如果被某种传感器测中,通过相应的气动装置将其推入料箱;否则,继续前行。其控制要求有如下9 个方面:(1)系统送电后,光电编码器便可发生所需的脉冲 (2)电机运行,带动传输带传送物体向前运行(3)有物料时,下料汽缸动作,将物料送出(4)当电感传感器检测到铁物料时,推汽缸1 动作(5)当电容传感器检测到铝物料时,推汽缸2 动作(6)当颜色传感器检测到自动传送单元为某一颜色时,推汽缸3 动作 (7)其他物料被送到SD 位置时,推汽缸4 动作 (8)汽缸运行应有动作限位保护 (9)下料槽内无下料时,延时后自动停机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是根据被控

23、制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选择合适的PLC类型,并分配I/O点。3.1 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3-1 所示。图3-1 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3.2 系统关键技术系统关键技术即分析控制系统的要求,确定I/O点数,选择PLC的型号,然后进行I/O分配。3.2.1 确定I/ O 点数根据控制要求,输入应该有2个开关信号,6个传感器信号,包括电感传感器、电容感器、颜色传感器、备用传感器,以及检测下料的传感器和计数传感器。相应地,有5个 汽缸运动位置信号,每个汽缸有动作限位和回位限位,共计10个信号。输出包括控制电动机运行的接触器,以及5个控制汽

24、缸动作的电磁阀。共需I/O点24个,其中18个输入,6个输出。 3.2.2 PLC 的选择根据上面所确定的I/ O 点数,且该自动传送单元分拣装置的控制为开关量控制。因此,选择一般的小型机即可满足控制要求。本系统选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CPU226 型PLC。它有24个输入点,16个输出点,满足本系统的要求。 3.2.3 PLC的I/O分配表根据所选择的PLC型号,对本系统中PLC的输入输出端子进行分配,如表3-2所示西门子PLC(I/O)分拣系统接口(I/O)备注输入部分I0.0UCP(计数传感器)接旋转编码器I0.1SN(下料传感器)判断下料有无I0.2SA(电感传感器)I0.3S

25、B(电容传感器)I0.4SC(颜色传感器)I0.5SD(备用传感器)I0.6SFW1(推气缸1动作限位)I0.7SEW2(推气缸2动作限位)I1.0SFW3(推气缸3动作限位)I1.1SFW4(推气缸4动作限位)I1.2SFW5(下料气缸动作限位)I1.3SBW1(推气缸1回位限位)I1.4SBW2(推气缸2回位限位)I1.5SBW3(推气缸3回位限位)I1.6SBW4(推气缸4回位限位)I1.7SBW5(下料气缸回位限位)I2.0SB1(启动)I2.1SB2(停止)输出部分Q0.0M(输送带电机驱动器)Q0.1YV1(推气缸1电磁阀)推出材料不合格产品Q0.2YV2(推气缸2电磁阀)推出材料

26、不合格产品Q0.3YV3(推气缸3电磁阀)推出颜色不合格产品Q0.4YV4(推气缸4电磁阀)推出合格产品Q0.5YV5(下料气缸电磁阀)卸货表3-2 自动传送单元分拣装置PLC 输入/输出端子分配表3.3 检测元件与执行装置的选择主要是对旋转编码器和各个传感器的选择,并对其作简要介绍。3.3.1 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是与步进电机连接在一起,在本系统中可用来作为控制系统的计数器,并提供脉冲输入。它转化为位移量,可对传输带上的物料进行位置控制。 传送至相应的传感器时,发出信号到PLC ,以进行分拣,也可用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本系统选用E6A2CW5C 旋转编码器,原理如图3-4所示。图3-4 旋

27、转编码器原理示意图旋转编码器介绍:旋转编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的装置。技术参数主要有每转脉冲数(几十个到几千个都有),和供电电压等。它分为单路输出和双路输出两种。单路输出是指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是一组脉冲,而双路输出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两组相位差90度的脉冲,通过这两组脉冲不仅可以测量转速,还可以判断旋转的方向。编码器如以信号原理来分,可分为增量脉冲编码器(SPC)和绝对脉冲编码器(APC)两者一般都应用于速度控制或位置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编码器码盘的自动传送单元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

28、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工作原理如下: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 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

29、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3.3.2 电感传感器电感式接近开关属于有开关量输出的位置传感器,用来检测金属物体。 它由LC 高频振荡器和放大处理电路组成,利用金属物体在接近这个能产生电磁场的振荡感应头时,使物体内部产生涡流。 这个涡流反作用于接近开关,使接近开关振荡能力衰减,内部电路的参数发生变化。 由此,可识别出有无金属物体接近,进而控制开关的通或断。本系统选用M18X1X40 电感传感器。接线图如图3-5,原理图如图3-6。图3-5 M18X1X40 DC二线常开式电感传感器接线图图3-6 电感传感器工作原理图电感传感器介绍: 由铁心和线圈构成的将直线或角位移的变化转换为线圈电感

30、量变化的传感器,又称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线圈匝数和自动传送单元导磁系数都是一定的,其电感量的变化是由于位移输入量导致线圈磁路的几何尺寸变化而引起的。当把线圈接入测量电路并接通激励电源时,就可获得正比于位移输入量的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感式传感器的特点是:无活动触点、可靠度高、寿命长;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线性度高、重复性好;测量范围宽(测量范围大时分辨率低);无输入时有零位输出电压,引起测量误差;对激励电源的频率和幅值稳定性要求较高;不适用于高频动态测量。电感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测量和可以转换成位移变化的机械量(如力、张力、压力、压差、加速度、振动、应变、流量、厚度、液位、比重、转矩等)的

31、测量。常用电感式传感器有变间隙型、变面积型和螺管插铁型。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传感器多制成差动式,以便提高线性度和减小电磁吸力所造成的附加误差。3.3.2 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也属于具有开关量输出的位置传感器,是一种接近式开关。它的测量头通常是构成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而另一个极板是待测物体的本身。当物体移向接近开关时,物体和接近开关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得和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可控制开关的接通和关断。本系统选用E2KX8ME1 电容传感器,原理图如图3-7。图3-7 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图电容传感器介绍:用电测法测量非电学量时,首先必须将被测的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而后输入之。

32、通常把非电学量变换成电学量的元件称为变换器;根据不同非电学量的特点设计成的有关转换装置称为传感器,而被测的力学量(如位移、力、速度等)转换成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称为电容传感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而言,电容变换器为无源变换器,需要将所测的力学量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后进行放大和处理。力学量中的线位移、角位移、间隔、距离、厚度、拉伸、压缩、膨胀、变形等无不与长度有着密切联系的量;这些量又都是通过长度或者长度比值进行测量的量,而其测量方法的相互关系也很密切。另外,在有些条件下,这些力学量变化相当缓慢,而且变化范围极小,如果要求测量极小距离或位移时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其他传感器很难做到实现高分辨率要求,在精密测量中

33、所普遍使用的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分辨率仅达到15m数量级;而有一种电容测微仪,他的分辨率为0.01 m,比前者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最大量程为1005 m,因此他在精密小位移测量中受到青睐。3.3.4 颜色传感器选用TAO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CS230颜色传感器。此传感器为RGB(红绿蓝) 颜色传感器,可检测目标物体对三基色的反射比率,从而鉴别物体颜色。TCS230传感器引脚如图3-8所示图3-8 TCS230颜色传感器RGB 颜色传感器介绍:TCS230是美国TAOS公司生产的一种可编程彩色光到频率的转换器。该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可编程的颜色选择与输出定标、单电源供电等特点;输出为数字量,可直接

34、与微处理器连接。它把可配置的硅光电二极管与电流频率转换器集成在一个单一的CMOS电路上,TCS230的输出信号是数字量,可以驱动标准的TTL或CMOS逻辑输入,因此可直接与微处理器或其它逻辑电路相连接。由于输出的是数字量,并且能够实现每个彩色信道10位以上的转换精度,因而不再需要A/D转换电路,使电路变得更简单。TCS230采用8引脚的SOIC表面贴装式封装,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有64个光电二极管。这些二极管共分为四种类型。其中16个光电二极管带有红色滤波器,16个光电二极管带有绿色滤波器,16个光电二极管带有蓝色滤波器,其余16个不带有任何滤波器,可以透过全部的光信息。这些光电二极管在芯片内是交

35、叉排列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入射光幅射的不均匀性,从而增加颜色识别的精确度;另一方面,相同颜色的16个光电二极管是并联连接的,均匀分布在二极管阵列中,可以消除颜色的位置误差。工作时,通过两个可编程的引脚来动态选择所需要的滤波器。该传感器的典型输出频率范围从2Hz500kHz,用户还可以通过两个可编程引脚来选择100%、20%或2%的输出比例因子,或电源关断模式。输出比例因子使传感器的输出能够适应不同的测量范围,提高了它的适应能力。当入射光投射到TCS230上时,通过光电二极管控制引脚S2、S3的不同组合,可以选择不同的滤波器;经过电流到频率转换器后输出不同频率的方波(占空比是50%),不同的颜

36、色和光强对应不同频率的方波;还可以通过输出定标控制引脚S0、S1选择不同的输出比例因子,对输出频率范围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需求。3.3.5 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它可以检测出其接收到的光强的变化。用来检测物体有无的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的金属圆柱形设备,发射器带一个校准镜头,将光聚焦射向接收器,接收器出电缆将这套装置接到一个真空管放大器上。在金属圆筒内有一个小的白炽灯做为光源。这些小而坚固的白炽灯传感器就是今天光电传感器的雏形。本系统选用FPG系列小型放大器内藏型光电传感器。原理如图3-9所示,其中负载可接至PLC。图3-9 FPG光电传感器原理图光电传感器介绍:光电传感器是指

37、能够将可见光转换成某种电量的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变为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3部分组成。光电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敏器件。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强变化的非电量,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体积小。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电式传感器已成为系列产品,其品种及产量日益增加,用户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种规格的产品,它在机电控制、计算机、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3

38、.3.6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作为执行机构用于带动传输带输送物料前行,与旋转编码器连接在一起。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自动传送单元分拣装置的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选用的型号为42BYGH101。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核心,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及工艺流程,画出状态总原理图并设计出梯形图4.1 控制系统总原理图设计根据系统生产工艺的要求,分析各个设备的操作内容和操作顺序,可画出程序总原理图,如图4-1所示。图4-1控制系统总原理图 该系统可选择连续或单次

39、运行工作状态。若为连续运行状态,则系统软件设计总原理图中的汽缸4 动作后,程序再转到开始;若为单次运行,则汽缸4 动作后停机。 如果需要,该系统可在分拣的同时对分拣的自动传送单元进行数量的统计,这只需在各汽缸动作的同时累计即可。应用高速计数器编制程序,可以实现系统的定位控制功能。用高速计数器计数步进电机转过的圈数,来确定物料到达传感器的距离,实现定位功能。定位时,电机停转,计数器清零,传感器开始工作,对物料进行分拣处理。 在汽缸13 动作后,电机重新运行,高速计数器也重新计数。如果相应的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物体,则电机重新运行,高速计数器也重新计数,继续运行到下一位置。如果只对自动传送单元的某一特

40、性进行分拣,比如只分拣金属和非金属,则只需对传感器的安放或程序进行修改即可。4.2 控制系统PLC梯形图设计下面对所编写梯形图作简要的介绍:(1)以上为主程序,首先I2.0启动后,M0.1得电并自锁,为之后电动机得电做好准备,I2.1为停止按钮。当PLC处于RUN模式时,SM0.1通电一个周期,Q0.0复位清零,并调用子程序。(2)以上为子程序中的高速脉冲指令,该程序先将控制脉冲指令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进行初始化,然后当I0.0(下料传感器)检测到有料时,启动PLS(脉冲输出)指令;如果I0.0检测没有物料时,启动定时器T30,延时30秒自动停机。(3)以上为子程序中的高速计数指令,首先进行高速计

41、数指令的初始化操作,当电机旋转时,带动光电码盘发出脉冲,并输入PLC的接收端,由高速计数指令进行计数,计算步进电机转过的步数,进行定位控制。其中设定预置值为50,当计数至50时,调用中断程序。(4)以上为中断程序,当高速计数指令计数至预置值时,这时物料移动至传感器的位置,M0.0得电,导致高速脉冲输出停止,步进电机停转。由于汽缸动作需要1秒,让电机停转一秒后继续运转。当物料被相应的传感器检测中后,相应的汽缸动作,将物料推下。I1.3,I1.4,I1.5,I1.6,I1.7为汽缸的回位限位开关,初始状态为闭合,I0.6,I0.7,I1.0,I1.1,I1.2为汽缸的动作限位开关,初始状态为关断。

42、汽缸动作时,回位限位开关关断,到达动作限位开关时,动作限位开关闭合。5 控制系统的调试在PLC软硬件设计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工作。因为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在将PLC连接到现场设备之前,必需进行软件测试,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同时也为整体调试打好基础,缩短整体调试的周期。另外,一些硬件如传感器等,在使用前,也需事先调试好。 5.1 硬件调试1电感传感器的调试在电感传感器下方的传送带上,放置铁质料块,调整传感器上两螺母,使传感器上下移动,恰好使传感器上端指示灯发光,该高度即为传感器对铁质自动传送单元的检出点。2电容传感器的调试在电容传感器下方的传送带上,放置铝质料块,调整传感器上

43、两螺母,使传感器上下移动,恰好使传感器上端指示灯发光,该高度即为传感器对铝质自动传送单元的检出点。3颜色传感器的调试通电状态下,在颜色传感器下方的传送带上,放置带有某一颜色料块,调节传感器上的电位器,观察窗口中红绿(或蓝)指示灯,当两灯恰同时发光时,该灵敏点即为料块颜色检出点。(注:顺时针旋转检测色温向低端移动,否则反之)5.2 软件调试将所编写的梯形图程序进行编译,通过上下位机的连接电缆把程序下载到PLC中。刚编好的程序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错误。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程序中的错误,减少系统现场调试的工作量,确保系统在各种正常和异常情况时都能作出正确的响应,需要进行离线测试,既不将PLC的输出接

44、到设备上。按照控制要求在指定输入端输入信号,观察输出指示灯的状态,若输出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并排除之。 5.3 系统调试将设备接入PLC,进行联机调试,看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可通过综合调整软件和硬件系统,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总结与展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设计,经历了验证与测试,本生产线中自动往返传送单元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基本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保证全部逻辑正确完成,系统可正常工作。在本课题设计工作中,除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 (1)掌握了PLC控制原理及编程方式,设计了生产线中自动往返传送单元的工艺过程及动作流程。 (2)完成了生产中自动往返传送单元

45、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调试工作,使系统能按预期目标正常地进行。 (3)程序的注释和文档也比较充足,不仅在设计时使结构清晰,易于检查和修改。而且为以后的软件维护和改进提供了方便。 (4)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加入了各种保护措施,尽量消除了各种可能的事故隐患。通过这次设计,最大的收获是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原来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当实际用起来时才知道相差甚远,在设计过程中问题不断,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深认识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过程中我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一个好的毕业设计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体,而这个团体也需要有一种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精神。通过对本例的设计使我们认识到自动传送单元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本例中,使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对系统进行设计,以及在元件选择方面的许多知识。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首先了解该系统的功能和任务,在搞清楚这点以后才能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才能根据系统的需要来进行元件的选取和系统的模块化细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日益重视起来。在新的世纪,随着我国各项事业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