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033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 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秧田期无纺布全程覆盖,能有效地阻隔1代灰飞虱对秧田的传毒危害,切断毒链,控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秧田期控制效果达1

2、00%,移栽大田后,分蘖期控病效果仍达100%。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灰飞虱;控制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107-01金坛市直溪镇常年种植水稻0.33万公顷左右。从2003年开始,我镇大力推广水稻小苗机插栽培,到2007年推广面积已达0.27万公顷,占全镇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0%。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2000年以来我镇已普遍发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镇未进行条纹叶枯病防治的田块秧田期平均病株率达5.6%,分蘖期平均病株率7.8%,成熟期平均病株率11.5%,局部地区病株率平均22.6%

3、,重病田块病株率达31.9%。2005年,防治差的田块水稻秧田期平均病株率达1.45%,分蘖期平均病株率3.88%,成熟期平均病株率23.6%,重病田块病株率达34.4%。2006年重病田块病株率达40%以上。2005年、2006年重病田块减产达3 000kg/hm2以上。已成为我镇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我镇机插稻栽培,为保墒增温保证出苗,采用无纺布覆盖技术。在此基础上,为解决栽培问题,于2006年开展了机插稻无纺布全程覆盖试验示范,2007年进行了大面积推广。2007年水稻条纹枯病发病率较2006年下降了33%。2008年,我镇麦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达18.8%,虫量达77.4万头/hm2

4、,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形势严峻。为此,我站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无纺布、50%灵蛙(敌氟腈乳油)、100%盖仑本(毒死蜱乳油)、25%飞电。供试水稻品种为武香粳14。1.2试验处理5月20日播种。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A:无纺布覆盖在苗床上,四周用泥土压实,中期经常提布,便于秧苗生长,移栽前12d揭布,及时用50%灵蛙1 500mL/hm2加100%盖仑本1 500 mL/hm2防治;处理B:播种后无纺布覆盖3d,秧苗现青后揭布,在5月25日、30日、6月5日各用药1次,使用药种为50%灵蛙1 500 mL/hm2100%盖仑本1 500mL/hm2;对照(C

5、K):播种后无纺布覆盖3d,后揭布不用药。每个处理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m2。试验区6月5日移栽,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100,移栽活棵后(6月12日)各处理统一用25%飞电300g/hm2对水450kg/hm2防治,以后按植保情报要求正常进行病虫害防治。1.3试验方法1.3.1 秧苗素质考察。移栽前考察秧苗素质,在各个小区随机抽取30株秧苗,分别考察株高、根茎粗、地上部鲜重,分析无纺布全程覆盖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1.3.2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调查。秧田期。移栽前调查各处理区秧田灰飞虱虫量,移栽前1d秧田期各处理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每个小区5点,每点500株,计算

6、病株率。大田期。7月10日(分蘖期)、8月25日(破口抽穗期)分别调查大田各处理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每个小区查200穴,计算病穴率、病株率,并计算防治效果。1.3.3结果计算。计算方法如下:式中,CK1:空白对照区病株率,PT1:药剂处理区病株率。2结果与分析2.1苗期全程覆盖田间灰飞虱的虫量机插秧苗期试验:6月7日调查,无纺布覆盖区因覆盖未查见灰飞虱成、若虫;用药区有灰飞虱成、若虫37.5万头/hm2;不用药区有灰飞虱成、若虫117万头/hm2。2.2苗期全程覆盖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结果秧田期6月7日调查,无纺布全程覆盖田块未见病株,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防效为100%;药

7、剂防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为0.05%,防效为94.4%;对照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为0.90%(见表1)。大田7月10日水稻分蘖期调查:无纺布全程覆盖的未见病株,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防效为100%;药剂防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穴率和病株率分别为2%和0.16%,病株防效达76.81%;对照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穴率和病株率分别为5%和0.69%。8月25日水稻破口抽穗期调查:无纺布全程覆盖区病穴率和病株率分别为3%和0.25%,病株防效达77.88%,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防效为100%;药剂防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穴率和病株率分别为5%和0.53%,病株防效达53.10%;对照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穴率和病株率分

8、别为13%和1.13%(见表2)。2.3苗期全程覆盖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机插稻在水稻移栽前6月9日调查,无纺布覆盖区对水稻秧苗生长略有影响(见表3)。由于无纺布质地细密,透光度较低,主要表现为叶色偏淡,长势细嫩。但大田期的生物学性状无区别。3结论(1)水稻苗期全程覆盖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的有效措施。试验表明,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灰飞虱的危害数量;秧田期全程覆盖,能有效地隔绝1代灰飞虱对秧苗的传毒危害,切断毒链,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条纹叶枯病的目的。(2)试验表明,水稻三叶期前是灰飞虱传毒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敏感期之一。试验中,机插稻秧苗覆盖至三叶一心期移栽,其分蘖期则不表现水稻条纹

9、叶枯病病症。水稻苗期控制灰飞虱的传毒危害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秧田期全程覆盖,彻底杜绝了1代灰飞虱对秧苗的传毒危害,从而也减轻了水稻大田前期2代灰飞虱的危害数量,进而减轻了水稻拔节孕穗期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3)机插稻秧苗期1518d,这种育苗方式本身在播种后就有覆盖710d的栽培技术要求,适当延长直至全程覆盖,虽对秧苗素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大田生物学性状和高产栽培。苗期不需用药,可适期播种,覆盖期间正好与麦田1代灰飞虱迁移期吻合,省工节本,操作方便,安全高效,保护环境,值得应用推广。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

10、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

11、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