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092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外遥控接收与发射系统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1引 言3第一章设计方案4第二章电路设计52.1 硬件设计52.2 遥控发射部分52.2.1 遥控器及遥控芯片概述52.2.2 红外遥控发射按键矩阵简介92.2.3 芯片控制简介112.3 遥控接收解码部分12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122.3.2 红外遥控接收132.3.3 LED七段数码管的显示驱动142.4 软件系统16第三章制作与调试19第四章 测试20第五章 展望21参考文献22附 录23附录A 红外发射和接收原理图23附录B 实物图24附录C 部分源程序25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黑体三号,不加粗,论文题目摘 要:摘要,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本

2、文主要是围绕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是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出相应的硬件电路和编码、解码方式与元件结构等,详细叙述了系统硬件线路的设计要点和结构以及遥控电路的编码、解码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按键实现多路遥控控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该设计方法详细的原理说明和具体的设计电路。同时给出了一种独特、详细的系统抗干扰措施和节能措施。文中设计的电路和控制方法适用于一般的简单遥控系统设计,硬件设计也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关键词关键字,2-4个即可,中间用空格隔开:无线遥控 调制解调 单片机解码Infrared Remote Control Tr

3、ansmitter and Receiver System英文摘要翻译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were studied. Main content i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the design of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ing and

4、 receiving system, and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 and encoding, decoding way and element structure, et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essentials and structure and remote circuit encoding, decod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a new key realization

5、 way by remote control design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design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detailed design specific circuit. As a unique and detailed anti-interference 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systems.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general simple control

6、system design, hardware design also has certain practical and universal.Key words关键字中间用逗号: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Demodulation, SCM Decoding引 言章标题,黑体三号。格式:标题1红外线遥控是利用红外线传递控制信号,实现对控制对象的远距离控制的目的。红外线遥控在家用电器、安全保卫、工业控制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不过,就目前红外线遥控的应用而言,其有效的遥控距离大多为l0m 左右,如果遥控距离超过20m,则它就无能为力了。鉴于红外线遥

7、控的诸多特点,鉴于红外线遥控的诸多特点,如安全、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无环境污染、结构简单等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应用红外线遥控将具有非常好的优点,比如在航空港对飞机进行遥控加油,较长流水线上的定向控制,大厅窗帘与屏幕布的控制等。但是在这些场合中,必须提高遥控距离。而且,在涉及到户外作业时,还必须要提高遥控的抗干扰性能。正文,宋体,小四。引言,可以不写第一章 设计方案第1章,通常介绍一下自己的课题,可以用哪些方法实现,准备用什么方法实现。遥控器的发射和接收系统主要包括了遥控发射部分和遥控接收部分。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当遥控

8、器任一按键被按下以后,经过遥控芯片的编码产生一帧的码值,然后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接着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码值,通过单片机(CPU)解码解出码值。最后通过数码管显示码值。系统框图如下所示:键盘矩阵扫描编码调制解调+38Khz载波发生器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接收头单片机(AT89S51)CPU状态指示灯LED数码管显示图1.1系统框图图片标号,第1章的第1幅图,用1.1表示,以此类推!字体:宋体,五号。第二章 电路设计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模块介绍自己的电路,把每个部分分别进行阐述。该电路可分为:硬件设计与实现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2.1 硬件设计节标题,宋体,四号。格式:标题2硬件设计与实现包括遥控编码发

9、射部分和遥控接收解码部分。红外遥控发射系统由于电压为3V左右,且本发射系统空间有限,直接接两个1.5V的直流干电池提供电源。2.2 遥控发射部分2.2.1 遥控器及遥控芯片概述小节标题,宋体,四号。格式:标题3遥控器的种类很多,但电路原理相似。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按键扫描矩阵,二是专用集成电路,三是红外线发射部分。遥控器产生不同的编码脉冲,输出各种以红外线为媒介的控制脉冲信号,这些脉冲是计算机指令代码,用来控制中央处理器(CPU)的操作。本作品使用的芯片是士兰微电子的遥控芯片,它的型号是SC73P1601MD-K064的一款芯片。SC73P1601MD-K064遥控芯片简介:1. 管脚图

10、图2.1遥控芯片2. 管脚描述 表2.1 管脚说明管脚PIN名称NAME描述 DESCRIPTIONS1GND地2P501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3P511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4XT1晶振脚5XT2晶振脚6P521位输出脚 指示灯710P00P034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1112P10P112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1314P12P132位输出脚用于键盘扫描输出1518P20P234位输出脚用于键盘扫描输出19P53带载波的遥控信号输出20VDD电源(2.04.0V) 3V(典型)3. 编码方式:SC73P1601MD-K064发射

11、码型格式为UPD6122,振荡频率为4MHz,载波频率为38KHz,占空比为1/3。4. UPD6122码型:一帧数据中含有32位,即16位用户编码(C0C15)+8位键数据编码(D0D7)+8位键数据编码反码(D0 D7)。图2.2 一帧码组成部分如上图所示:一帧完整的发射码有引导码、用户编码、键数据码、结束位组成。引导码由一个9ms高电平脉冲及4.5ms的低电平脉冲组成;16位用户编码发送完后,8位的键数据码都被连续发送两次,第一次发送的是的原码,第二次发送的是的反码。UPD6122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根据低电平时间的长度判断“0”码和“1”码。输出波形参数如下图所示:图2

12、.3 发码状态以上如图所示,表明了发码一帧发完了等待108ms后发下一帧。图2.4 逻辑电平的占空比以上如图所示,表明了逻辑电平“1”和“0”的占空比。图2.5 载波频率以上如图所示,说明了载波的周期。5. 编码值:表2.2 发码编码值系统码04CBH键号码值键号码值K014CK2902K0212K3006K0305K3147K0411K324BK0553K3354K064EK3457K0758K350DK081AK3615K09/K3752K10/K384FK115CK3950K124FK400EK1319K4145K141DK4213K151EK435BK165FK444DK1707K45

13、4AK1855K4644K195AK4716K2046K480FK211BK4903K2217K5041K2356K5151K2459K5242K2543K53/K260AK54/K2753K55/K2801K56/6. 说明: 每个按键平时按住键时常亮;放开后会亮5秒然后进入HOLD模式, 只要有键按下LED灯会亮电路原理图实际布线时,电源和地之间的电容布线应该尽量的短,并且尽量靠近IC。其他 OTHERS7. 功能说明:1) 工作模式 电路有两种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模式及HOLD模式;除非有键按下,振荡器平时是停振的(HOLD模式),这样可降低功耗。电路有去抖动功能,按键时间不够长(小于25

14、ms),无码发出。2) 键盘输入有关事项 按键时,发送遥控信号;当键松开时,等码发完后进入低功耗模式。当先按下一个键,发送遥控信号,然后按下另一个键,停止发送遥控信号。两个或两个以上键同时按下,视为无效键操作,不发送遥控信号。双键按下后,有一个键释放,则发射仍在按着的那个键的信号。以上的码在发送过程中,有新键按下,以最后一次的KEY为新键发送信号,中途按下的键均视为无效输入。8. 另注:(1) 以上有关时间的数据均以晶振取4MHz时为准,如晶振有所变动相应数据也需改变。(2) 该资料提供参数仅供参考,如果与实际测试有差别,请以实际测试为准。(3) IC振荡输入端在PCB板上布线切勿在最外层,避

15、免遥控器在不带外壳测试时,人体碰到该线路,影响IC正常工作。2.2.2 红外遥控发射按键矩阵简介按键矩阵由集成电路的扫描输出、输入电路引脚组成横竖交叉矩阵。无键按下时,输入输出互不相连。输入口(即KI)为低电平,当某一键按下时,相应的输入口即有信号送达,使专用集成电路得知哪一个按键被按下。每一只按键对应一组编码。如NEC6121集成给输出口按时序的先后顺序送出键盘扫描信号。电路共有32组不同的编码,NEC6122集成电路则有64组不同的编码。在实际使用中,当两键同时按下时,不输出信号。当然,也有一些电路特设双键,当指定的双键按下时,它会发出一种指定的信号。遥控器专用集成电路遥控器专用集成电路(

16、俗称发射块)是遥控器的核心部分。一般情况下,一种型号的电路只对应一种格式。所谓格式,就是数据码l和0的高低电平的脉宽及组成方式。一种CPU只接收规定的一种格式。现在也有将多种不同格式编码集成在一块电路中,通过外部引脚的接线来挑选编码格式,那么它可以适用多种CPU。红外线发射部分该部分由晶体三极管提供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红外线脉冲信号。编码信号之所以要调制在38kHz的载波信号上,因为驱动红外发射管工作的脉冲的最佳频率在38kHz附近,调制后的编码脉冲占空比降低了,这就使发射器工作的平均电流也变小了,从而降低了对电池的消耗。不按键时,振荡电路不起振,此时静态电流在微

17、安级。按国家部标不大于3A,所以遥控器不用设置电源开关。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NEC6122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

18、码)及其反码。NEC6122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发射波形如下所示:图2.6每个按键按下发码状态如上图所示,这是刚开始按键的状态。任意一按键按下,约36ms是延时的,延时后开始发码,发码一帧时间约108ms,再延时108ms后,又开始下一帧发码,就这样如此往复。图2.7一帧码的组成部分如上图所示,这是具体的发一帧32位所有的高低电平。同时也看出了一帧码由引导码、用户编码和键数据码组成。引导码也由9ms的高电平和4.5ms的

19、低电平组成,用户编码由低八位和高八位组成,这中间时间需要18ms至36ms,键数据由键数据码和键数据反码组成,这中间需要27ms左右。图2.8逻辑电平的占空比以上图所示,这主要介绍了高低电平的占空比。这里的发码形成的逻辑高电平“1”和逻辑低电平“0”的占空比是不一样的,“0”电平由0.56ms高电平和0.565ms低电平组成,“1”电平由0.56ms高电平和1.69ms低电平组成。只要根据这种去查看,就可以分辨高低电平。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

20、,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如果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代码)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2.5ms)组成。解码的关键是如何识别“0”和“1”,从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0”、“1”均以0.56ms的低电平开始,不同的是高电平的宽度不同,“0”为0.56ms,“1”为1.68ms,所以必须根据高电平的宽度区别“0”和“1”。如果从0.56ms低电平过后,开始延时,0.56ms以后,若读到的电平为低,说明该位为“0”,反之则为“1”,为了可靠起见,延时必须比0.56ms长些,但又不能超过1.

21、12ms,否则如果该位为“0”,读到的已是下一位的高电平,因此取(1.12ms+0.56ms)/2=0.84ms最为可靠,一般取0.84ms左右均可。根据码的格式,应该等待9ms的起始码和4.5ms的结果码完成后才能读码。2.2.3 芯片控制简介本作品的发射部分分矩阵按键、发射头部分、遥控芯片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红外遥控发射电路主要部分是SC73P1601MD-K064芯片,该芯片的4脚和5脚接4Mhz的晶振,为遥控发射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便于各个部分保持同步。接在 6脚的LED灯主要作为指示按键是否按下,按下后该LED灯会延时5S,然后再灭掉。第19脚是发码端口,通过NPN三极管驱动红外发

22、射管发码。第7、8、9、10、11、12脚是连接按键的,通过按键控制芯片发射不同类型的码型。红外遥控发射原理图如下:图2.9 红外遥控原理图每个模块电路必须有图2.3 遥控接收解码部分遥控接收解码部分主要包括了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红外遥控接收部分及八个LED七段数码管的显示驱动。电源部分就直接用一个电源模块来提供电压。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本设计作品主要是以AT89S51为核心的单片机,但单片机外围接了一个复位电路,及在18,19脚接了晶振所组成的最小系统。如下图所示:图2.10最小系统2.3.2 红外遥控接收图2.11红外接收部分本电路遥控接收使用的是RPM-638芯片。连接电路图见图2.

23、11。1、接收芯片RPM-638接收器对外只有3个引脚:Out、GND、Vcc与单片机接口非常方便,如图7所示。图2.12红外接收管RPM-638 脉冲信号输出接,直接接单片机的IO 口。 GND接系统的地线(0V); Vcc接系统的电源正极(+5V);接收电路可以使用一种集红外线接收和放大于一体的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就能完成从红外线接收到输出与TTL电平信号兼容的所有工作,而体积和普通的塑封三极管大小一样,它适合于各种红外线遥控和红外线数据传输。红外接收IC,脚1为信号输出。根据电路的组合要求,从IC内部电路可看出,输出信号是经过反向(非门电路)的。因此,这里 特别要注意

24、一点,图2(b)信号在IC输出后,信号已取反,即无信号时为高电平,与51单片机的I/O引脚默认输入电平一至为高电平,也符合单片机的低电 平触发中断要求,有信号时,输出的编码信号取反,即引导码9ms高电平取反后为低电平,此时的引导码就可触发单片机中断来读取信号。08例子就采用中断方式来读取信号,也可以用扫描的方式,但扫描的方式不适用,占用CPU资源大,不利于以后的开发设计,就有如4*4键盘也一样采用中断,有了中断响应 后,CPU才去处理信号,这样大大利用了CPU资源。NEC协议规定,每按一次遥控器键,就发送如图2(b)的一帧码,但若按住遥控器不放,则每隔108ms,发一次重复码,如图2(c)所示

25、。重复码的特点 就是在发第一帧编码之后的108ms,又发送新的引导码,引导码的组成是9ms高电平脉宽,接着是2.25ms低电平(即空号),空号之后又是0.5ms 高电平脉宽,然后发送与第一帧相同的16位数据码和16位命令码。只要按键不放,其发送的重复码均以108ms间隔依序进行。2.3.3 LED七段数码管的显示驱动数码管显示驱动由八个共阳数码管加对应的八个PNP三极管组成的。驱动实现主要是通过三极管对电流的放大来驱动七段共阳数码管,因为七段共阳数码管要显示有电流的要求,一般在10mA15mA,才能比较正常的显示。其显示驱动原理图如下。图2.13 LED七段数码管显示驱动2.4 软件系统软件系

26、统主要就是接收解码部分的软件,软件功能主要实现对红外线遥控器的码型的接收和解码程序,它把红外遥控器每一个按键的键值读出来,并且通过实验板上P1口的8个LED显示出来,在LED显示时,先显示hlleo,再分别在每个数码管上显示一个数,在显示一个数的同时指示灯点亮,等待数和指示灯的结束后,接着再显示解码后的码值。等码值显示几秒钟后,又回到hlleo显示界面。以上这是程序实现的主要功能流程。软件系统将以流程图的形式表达,主要分主程序流程图和中断流程图。主程序流程图如下:判断最后四位数组互相取反开始初始化是否接收到码型Hello字样显示子函数码型值显示子函数NYN图 2.14 主程序流程图用单片机系统

27、实现的电路,要有流程图中断流程图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中断执行解码部分,另一部分是定时部分。中断执行解码部分如下:进入中断引导码?等待第一个低电平延时0.9ms判断是否为高电平置1置0循环4次?退出循环存储十六进制数组退出中断等待第一个高电平延时1msYNYNNN图2.15 中断执行解码定时部分流程图如下:计数数值重新计计数值是否200次指示灯相应端口置高LED数码管显示一位并显示一个数退出定时YN图2.16 定时部分第三章 制作与调试自己可以找相关资料,但是同个题目的人,不能重复相同!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主要分为两块硬件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射部分,第二部分是接收部分。因此在制作与调试的时候采用模

28、块化操作,这样更加提高了制作的效率。遥控发射部分首先准备原理图,发射部分的原理图经过反复的检查和论证,然后再去准备元器件和相关的工具,等材料准备完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焊接工作,焊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因此在焊接的时候要小心,避免由于粗心造成的虚焊和漏焊。由于发射部分不涉及程序部分,调试工作相对简单,只要重新检查一边元器件有没有连好,然后在通电条件下,将发码端接在示波器上,按下任意按键,在示波器上查看有没有发码波形,如果不发码,要查看电路上有没有短路了,特别是像遥控器这类按键较多的产品,容易由于焊接不当引起的短路现象。遥控接收部分在制作时,操作方式跟发射部分是相类似的,但是还是有个注意点

29、,就是在焊接红外遥控接收头的时候,一定要接47uF的电解电容,这是提高红外接收头的接收稳定性的。在接收部分的调试就比较繁琐,因为这里涉及到了具体的程序,所以这时一般也采用模块化调试。本次调试先调了显示部分,这部分要调数值的显示是否符合最初的设想。调试成功后,还有就是调试怎么样讲十六进制数的转化,这部分应该和数值的显示有联系的。再调试了接收解码中断部分,这部分是本次的作品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最主要的是精确的延时,因为红外遥控发码是一个一个高低电平的,通过不同的延时实现解码,这是最主要部分。最后就是将这些模块化的程序通过标志位实现整个功能。第四章 测试测试部分必须有。主要内容是写电路相关数据。本次

30、作品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部分的测试主要是将两部分的作品上电后,然后再在红外发射部分按次序按下一个按键按下后,等解码码型显示出来后,恢复到Hello界面以后,再按第二个,就这样循序下去,将全部的按键按完,测试是否都有码型显示。如果这期间按任意按键没有任何显示,则要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第一步在红外遥控发射部分的发射端测试,将示波器接在发射部分上,然后按下任意按键,看示波器上有没有波形显示,如果还是没有则要检查红外发射部分的原理有没有线连错,有没有短路的情况,如果以上情况都排除了,则重新换一块芯片再试试,如果成功则表明了芯片有问题,可能烧掉了。第二步在接收部分测试,可以将示波器探头接在接收头上,再按下发

31、射部分任意按键,看示波器上是否有波形显示,如果无显示则要换个接收头,因为这种接收头比较容易坏,它的集成度不高,这是最大的缺点。所以一般换一个都会有波形显示的,则说明这部分是完好了,然后在检查三极管有没有接错,如果都没有问题,则要测试程序了,程序这块一般先要从调试开始的,一点一点写,然后烧录后,看看工作后的现象,再根据具体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五章 展望可以写一些关于产品的扩展内容(可不写)本次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的设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随着市场的不断被开拓,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也不断被改进和提升,在红外遥控设计这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在如今愈发

32、激烈的市场面前,产品种类和性能不断被更新的时代,如何设计出应用更广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才是最有前景的。在电路的设计方面考虑,有一些三点可以改进如下:(一)、可以从红外遥控发射这部分考虑,本电路采用了较多的按键,可以精简出来。(二)、可以从红外遥控接收解码这部分考虑,在这部分中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要在软件方面,可以将稍作修改,增加发码完后,执行相应的动作,这是完善本作品设计的一个缺陷。(三)、可以增加对连续按键发两个以上的码型的处理能力,这是完善本作品性能上不稳定性。硬件方面,就是可以将现在40脚单片机的换成20脚的足以处理相关的数据,这是从成本上考虑的,因为一个产品的好坏,不但质量要达

33、到更好,而且成本也要更低。以上就是一些小小的改进措施。以后还要在实际中不断发现问题,这才使得整个作品系统更加完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至少5本书,格式如下!1 胡健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第一版,26-36。2 范立南,谢子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第一版,78-86。3 黄惠媛,李润国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6,第一版,23-46。4 刘永智,杨开惠液晶显示技术M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第一版,56-64。5 樊延虎,邵思飞,刘根据一种单片机键盘显示系统的设计J延安大

34、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6,96-99。附 录附录A 红外发射和接收原理图总电路图放正文里也可以附录B 实物图有作品的要拍照附录C 部分源程序部分程序如下:#include#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temp_nP0#definetemp_mP1sbit P32=P32;unsigned char temp,i,j,k;unsigned char temp_1=0;unsigned char data a4,b8,c8,d4;/unsigned char data d4=0

35、x00,0x00,0x00,0x00;uchar code tab19=0x03,0x9f,0x25,0x0d, 0x99,0x49,0x41,0x1f,0x01,0x09,0x11,0xc1,0x63,0x85,0x61,0x71,0xfd,0xc5,0xf5;uchar code dis_61228=0x80,0x40,0x20,0x10,0x08,0x04,0x02,0x01;void ds0_9ms(void) unsigned char j,k; for(j=18;j0;j-) for(k=20;k0;k-); void ds1ms(void)unsigned char i,j;fo

36、r(i=2;i0;i-)for(j=230;j0;j-); void ds4_5ms(void) unsigned char i,j; for(i=10;i0;i-) for(j=225;j0;j-); void ds2s(void)unsigned char i,j,k; for(i=200;i0;i-) for(j=200;j0;j-) for(k=10;k0;k-); void delay_0(unsigned int count)while(count)i=30;while(i0)i-;count-; /void c_6122(void)sendbyte()for(i=0;i4;i+)

37、 for(j=0;j4&0xf; ctemp_1=bj; temp_1=temp_1+1; j=j+1; bj=di&0xf; ctemp_1=bj; temp_1=temp_1+1; display() unsigned char i; for(i=0;i8;i+) temp_m=0x00; temp_m=dis_6122i; temp_n=tabci; delay_0(25); void main() IT0=1;EX0=1;temp=0;EA=1;ds2s();a0=0;a1=0;a2=0;a3=0;while(1)sendbyte();display();delay_0(10);del

38、ay_0(10);void t0(void)interrupt 0 using 2EA=0;/c_6122();for(k=0;k10;k+) ds0_9ms(); if(P32=1)k=10;break; else if(k=9) while(P32=0) ds4_5ms(); for(i=0;i4;i+) for(j=1;j=8;j+) while(P32=0) ds0_9ms(); if(P32=1) ds1ms(); temp=temp|0x80; if(j1; else if(j1; ai=temp; temp=0; for(i=0;i4;i+) di=ai; ds2s(); if(d2=d3&d0=d1)d0=0xff;d1=0xff;d2=0xff;d3=0xff;sendbyte();display(); ds2s(); temp_m=0xff;while(1);a0=0;a1=0;a2=0;a3=0;EA=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