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284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 目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 学 院 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 姓 名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班 级 06 级 二 班 学 号 269010247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0-5-28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生态建设之路,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否实现。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同提出,也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因此,必须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今天建设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核心和首要内容,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别从加强宣传教育、提

2、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快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制定生态文明经济政策、强化政府职能作用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来实现生态文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Abstr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hish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whether th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achieve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project.the 17th peoples congress advanced materi

3、al civiliza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 ilization ,as well 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hich shows that the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refore,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ust be regarded as the core

4、 and foremost part to buil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of human and nature, human and environment and human and sociaty,In view of existing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sons,by rethinking the mian question,this paper puts forword proposals on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and edu

5、cation,impor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quickening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mulating economic policies,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role and so on to accomplis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form the core values that human and nature can

6、 get on together harmonious. Keywords: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civilis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论在环境污染加剧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生态问题对可持续发展一直产生着很大影响,而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污染和用水紧张日益严峻、噪音污染更是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农村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出现的一些新的污染对经济与生态产生的破坏更

7、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深、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产品污染也不容乐观,昔日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森林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盛行的今天建设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首要内容,因此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一、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新的污染类型,新污染的危害性也难以预料,因此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一) 我国城市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城市绿化面积偏低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是城

8、市化的途径之一,具有历史进步性,有助于城市规模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城市建设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人口向大城市聚集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统计局2003 年公布的监测结果,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已突破400 万,这意味着,每4个在街上行走的路人中,就有1 个外地来京人员。外地人到北京后首先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吃、穿、住、行,这对北京城的承载力造成很大的负担,出现了住房紧张,外来人口中的农民工有时甚至住在街头,在城市中乱搭窝棚,从而带来了城市环境的脏乱差现象。流动人口增多,对住宅的需求增加,从而使住房的供给增加,楼房侵占了草地,造成绿化面积减少。按每人每小时呼出38.2 克二

9、氧化碳计算,每人平均至少有5 平方米的树木面积和25平方米的草坪,而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不到4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偏低,不利于人们的健康1。大量人口又会对交通造成压力,北京塞车现象严重。北京拥有各类机动车数量很大,并呈进一步增加趋势,由于大多数居民生活和工作都集中在城区和近郊区,虽然市政府采取多种手段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效果不显著,特别是中心城区堵塞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效率的提高。2空气污染加剧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出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烃等都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二氧化碳具有截留太阳辐射到地球岩石反射回来的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大量增加和加厚,产生“

10、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两极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发生重大变异。二氧化硫等硫化物,经过大气环境的复杂作用,会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氟化烃大量增加会损害同温层中的臭氧,逐渐形成臭氧洞,太阳紫外线没了遮挡而长驱直射地球,使得人们患皮肤癌的几率升高。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尾气污染已经构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造成了城市空气质量差,威胁着人们的健康。3用水紧张和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是一个缺水非常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为0.24 万立方米/年,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1/4,美国的1/52。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加快,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

11、用水量和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剧了用水紧张和水质污染。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危害人们健康。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再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使水污染更加严重。4噪音污染增强噪音污染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危害很大的污染。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城市特有的现象,农村由于宽敞空旷很少产生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交通噪音,主要指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二是工业噪音,主要来自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震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

12、生的声音;三是生活噪音,主要指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声音。 噪音污染的危害,医学表明经常处于噪音超标环境下的人,容易产生烦躁,降低工作效率,发病率上升。噪音干扰睡眠,容易产生神经衰弱等症;噪音妨碍语言交流,降低交流效率;噪音损伤听觉,如果常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音环境中工作,会造成听觉机能不健全。此外,城市中还面临垃圾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二)我国农村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遍及所有大的江河流域。最新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而且每年还在以1万km2的速度递增,全国每年因

13、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壤50亿吨,带走的N、P、K营养元素超过了全国年产化肥的总量;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达270万km2,年均损失约6万km2;由于泥沙淤积,全国湖泊面积缩小了186万km2,占现有湖泊面积的40,使得江河引洪能力降低,灾害频发3。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流失面积大,波及范围广,发展速度快,侵蚀模数高,泥沙流失量大,危害严重。2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全国荒漠化面积262.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3%,遍及13个省市区的598个县(旗),近4亿人口受到影响,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41亿元。目前荒漠化发

14、展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研究表明:在5070年代,我国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大1560km2,进入80年代每年增加到2100km2,目前沙漠化土地则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发展,因此而造成的草场退化达84188万km2,耕地退化283.8万km24,扬尘天气迅速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后果,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甚至形成了: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恶性循环。3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资源仅占世界8,约2.8万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仅及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109位,是世界公认的贫水国。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一是缺水严

15、重,除城市、工业缺水严重外,全国农田平均受旱面积由70年代的1.7亿亩,增加到1997年的5亿亩。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粮食减产7501000亿kg;每年有14亿亩草场缺水;有约8000万农村人口和4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0.4,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为0.8kg/m35,不及发达国的一半。三是开采利用不合理,加上河流上、下游用水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调度,近年来,争水、断流经常发生,导致环境退化严重,旱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退化问题。四是水污染没有得到根本的控制,我国每年从城市、工矿、企业

16、排出来未经处理的污水达300亿400亿m3,已使七大江河、五大湖泊2030的水体遭受污染,仅黄河流域四级水污染河段12000km,占干支流的60以上6。4环境污染不断恶化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主要特点:一是污染源不断增多,除工业及城市三废对农村污染即外源性污染的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外,农药、化肥、农膜、兽药、粪便及秸秆引起的污染即内源性污染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水源污染导致5亿农民的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鱼塘、农田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大气污染导致酸雨面积不断增加,全国酸雨面积已经超过国土面积的29;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共同污染着水源、污染着农田

17、。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形成了农村新的污染物,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膜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白色”污染,使农田土壤结构破坏、养分减少、地力下降。二是环境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1985年为830亿元,近年来估计每年达千亿无左右,逞逐年增长趋势。环境污染还危及广大群众的健康,疑难病症增多、死亡率增加,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污染造成的民事、刑事案件增多,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安定团结的局面,影响了政府的公众形象。 5.农业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近年来,为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我国在大中城市周围相继建立了一批“菜篮子”工程,但也带来了

18、大量的粪便、粪水等废弃物。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7亿吨7,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如此多的禽畜粪便,不仅污染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了水体的污染。此外,由于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大量剩余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最终被付之一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烟雾弥漫,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时还引起交通事故和飞机航班延误,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6我国农产品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农业部对重点区域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重点区域被监测的家畜产品中污染物超

19、标率达到1858。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农业部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蔬菜、水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污染超标,并有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发生,部分地区农药超标现象还比较严重。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公民环保意识不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60.20分9。这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不高,环保参与度也还很低,环保满意度情况则表现一般。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环保行为受到环保意识和环保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影响

20、。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积极;环保满意度越高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高;而其中环保意识对于环保行为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2城市化的导向失误城市化本来应当是和工业化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但在我国的特定条件下,政府主导了经济增长,也相应地主导了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经长期人为抑制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逐步推进城市化,但在具体政策上又摇摆不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有不少人提出小城镇应当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点,政府为此对农民采取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政策。因而当时的小城镇建设具有急功近利的色彩,而不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水到渠成的发展

21、结果,导致小城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各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又使得部分大中城市的发展速度过于超前,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时候,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的城市化已经在20多年里走了发达国家100多年走过的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3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环境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体上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和民间组织(以为代表)基本上被隔绝在环境管理之外,缺乏畅通的诉求渠道,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环境事务很少有发言权。比较典型的

22、例子就是一些重污染或具有重大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始终被环保部门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令人难以理解;二是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不顺。目前,管理主要由环保部门负责,但是建设部门和水务管理部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做法各地有所区别。由于多个部门联合行使城市环境管理的权力,在很多场合下是都负责,也都不负责,相互踢皮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增大。这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机动车带来的污染。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由于经济的长期持续高速增长,汽车正越来越快地进入居民家庭,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仅0.34辆,到2004年已达2.2辆,到2005年6

23、月份更是达到了3.2辆10,增速极其惊人。4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不完善 生态环境立法不配套,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配不清,相互配合不够协调,环境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人员少、技术手段差、执法不严,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二)农村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高农作物产量。但是相关资料显示,无论化肥施用总量还是分项考察,其增长速度均超过粮食等农产品的增长速度,说明农产品的增加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换来的。高投入的结果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

24、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使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我国的农药污染一直比较严重。一些菜农、果农为了追求产量大量喷洒农药,一方面,喷洒农药的农民虽然戴着口罩和护着脸、耳、手等部位,身体还是免不了会少量吸收,喷洒下来觉得浑身不舒服;另一方面,长期过量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又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等于慢性中毒,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

25、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是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 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2 大中城市工厂对乡镇企业的污染转嫁是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另一重要原因乡镇企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指明了道路,又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从环境角度考虑,环境污染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乡镇企业设备较陈旧,技术较落后,对于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和固体废物,很难进行回收处理,甚至有些企业主只顾眼前利益,对产生的污染置之不理。以河北省

26、保定市满城的小造纸厂为例,造纸行业由于对水质污染严重,在城市中发展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于是这类工业转向了农村。满城县大册营镇是河北省最大的造纸工业小区,造纸使当地部分人暴富起来,但是由于小造纸厂盲目发展, 近百家小造纸厂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漕河, 严重污染了漕河水质, 还污染了下游的白洋淀. 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在局部地区已造成毁灭性的环境公害,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此外,我国农民的贫困问题,科学文化素质低,使他们也不懂得很好的利用和保护环境,达到最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三、我国实现生态文明路径之设想(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点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

27、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处共融。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

28、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点上,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思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大力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

29、良好氛围。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体国民的参与和自觉行动。因此,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以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建立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环境行为的奖惩制度,促进全社会参与,减少生态环境有害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要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公众购买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改变对环境不适当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这对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增强,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参与环保实践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绿色消费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而公众的消费意识又会引导企业生产。公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面对成千上万的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环境权,主动捍卫环境,担负起监管企业

30、的重任,其作用不亚于制度的约束力量。2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是十分微妙的,那么,是牺牲生态环境以换取经济增长,还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谋求生态平衡呢?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惟一的出路就是在于平衡两者的关系,使它们走上协调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和创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将生态环境概念纳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中,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农村经济增长过程具有 “无污染、无公害、无损于子孙后代”的三无标准,达到有利于人类、生态和自然平衡,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和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可持续发展

31、的“三个有利于”的长远目标。目前我国农村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诸多方面都已很难达到目前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 3加快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法律手段是国家调控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高形式,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公开性、权威性的优点,法律手段的作用和力度是其他手段无法达到和替代的。因此,要发展生态文明,就必须加快进行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在法律、法规中要加强经济手段的运用,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加强法制建设,不仅制定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还要在其他法律中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

32、要明确政府、公务员、企业和公众在发展生态文明方面的责任、义务及权利,以此来规范各主体的行为,促进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收益最大化。以法律形式延长生产者的责任,如强制性回收废弃产品及包装,禁止生产污染大的产品等,促使企业承担环保中的相应责任等。4制定生态文明经济政策生态文明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政策手段。新的生态文明经济政策体系具体包括七个方面。一是绿色税收。要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税收。对于环境友好行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环境

33、不友好行为,建立以污染排放量为依据的直接污染税和以间接污染为依据的产品环境税。二是环境收费。提高排污收费水平,在资源价格改革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三是绿色资本市场。在间接融资渠道中,推行“绿色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利率,对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在直接融资渠道上,研究一套针对“两高”企业,包括资本市场初始准入限制、后续资金限制和惩罚性退市等内容的审核监管制度。四是生态补偿。要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两高”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

34、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五是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11。六是绿色贸易。针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模式,平衡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环保的利益关系。七是绿色保险。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由保险公司对污染突发事故受害者进行赔偿,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压力; 另一方面增强市场机制对企业排污的监督力量。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实现发展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而不是遵循机械论规律,因此

35、其本质上属于一种生态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此即著名的循环经济“3R”原则12。在这“3R”原则指导下,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具有鲜明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它是一种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使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目的是要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显然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来发展经济,达到“最佳的生产,最适度的消费,最少产生废弃物”的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符合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

36、式13。在当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大背景下,推进循环经济,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生态文明,就更显重要和迫切。6逐步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大力加强生态区域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各区域内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产生态体系。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破坏,努力实现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14。这既是本世纪我国生态建设的第一步目标,也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按照国

37、家已制定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在全国分批建设生态示范区、县、市、省,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推进,直至全国生态化。7制定科学的生态文明发展规划我国现在的环境问题许多都是由于从前的大布局和大结构有问题造成的。我国提升GDP指标的产业主要以造纸、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为主,而这些产业又均为高能耗、强污染的行业。新上的许多项目从单个看,基本符合环保,但是布局不合理,挤在一起超出环境承载能力,能不出问题吗? 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因地表水资源紧张,就疯狂抽取地下水,超出了环境承载力,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地面下沉、地裂缝、大漏斗等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与没有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没有一个合理

38、的发展规划指导行动有很大关系。只有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容量总量,制定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目标,及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实施,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出问题,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8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鉴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物品的特点,只有政府才能担任管理的重任。生态经济是一项集经济、环境、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转变观念,彻底改变行为方式,而这一过程依靠市场自发形成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依靠政府来保证其实施。政府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重点执行好综合决策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非常必要。如在产业园区建设上,对所有入园项目执行环境影响

39、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会造成污染的不能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能上,污染防治方案不落实的不能批,强化环境管理,这样生态文明才能成功。要保证政府正确发挥其职能,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应该以GDP和节能降耗、减排污染物指标作为政绩考核主要指标,依此建立严格的环保问责制,确立“官”的行为准则。9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科技水平生态文明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是发展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和推动力,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柱和有力的催化剂。环保产业以物质循环利用、废物最小化为追求目标,为清洁生产、废弃物充分利用和物

40、质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发展生态文明,建立生态产业园区,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大力拓展集中处理途径,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应由专门的机构加强管理,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一些相关的生态科技理论和项目应加快研究、加大投入;如何构建各种生态产业链,使企业之间形成共生系统,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如何确立共生企业之间在资源利用中的责权利,降低资源利用的风险;如何设计产品减少原材料使用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废弃物等等,这些都是应该重视的问题。应明确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作为技术行为主体,积极开展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

41、间的合作,加强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转让与转化服务,强化信息服务,发挥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向应用领域转化15。有必要加强与国际组织、政府、金融、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在生态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发展生态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适宜的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其先进理论和技术,淘汰那些有违于资源综合利用的落后的生产装备和技。结 语总之,实现生态文明之建设符合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在

42、当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大背景下,推进循环经济,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生态文明,就更显重要和迫切。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参考文献:1 关琰珠,郑建华,庄世坚.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J . 中国发展, 2007 (6) .2 世界银行.1992 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64- 65.3.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127.4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杨继平. 生态文明之大观J. 专家论坛, 2008 (1)6 潘岳. 生态文明的

43、前夜J. 瞭望, 2007 (3)7梁从诫.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J.文明,2005,( 5) .8 舒代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N2008.5.19(1)9胡锦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05.06.27(1)10张巨勇.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及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6) .1112张仁慧.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及其对策分析J. 人文杂志, 2008, (1) :102.13潘岳. 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J. 环境与保护, 2007, (5) .14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4515 王玉庆.环境经济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3-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