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395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涉及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发展,我军正面临着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后勤的特点,指出信息化后勤的实质是后勤保障可视化。本文认为,后勤运输系统可视是实现后勤可视的关键,而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又是实现我军未来后勤运输系统可视的关键。因此,研究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对实现我军可视后勤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实现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要依赖于一类高新科技北斗定位技术、EDI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并建立了一个系统模型。关键词: 军用车辆装备 信息化 信息技术 系统AbstractS

2、ince the 70s of 20 centuries, a new military replaces that involve the scope of world the continuously thorough development, the our army faces to mechanize and face to turn the dual mission of developments with the information. Quickly the information turns the development step for win the future a

3、nd high-technology war has the decision meaning.This literary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formational logistics in the informational war,then point out that the substance of informational logistics is supporting be obviousThis literary holds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logistics be obvio

4、us is the key of achieving the logistics being Obvious,and the military vehicle equipment information turns is the key of achieving our army transportation system visibility in the futureConsequently, studying the in-transit obvious of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However,achieving

5、 the military vehicle equipment information turns rely on some forward technologyBeiDou positioning system technology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technology an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his text analyzed above a few techniques,analyzing in the point particularly Radio frequency i

6、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simple have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model with the technology.Keyword:Military vehiclee quipment;Informative; Information technique; System.目 录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申报表I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I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I毕业设计(论文)学员自查报告I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II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II摘 要IIIAbstractIV目 录V第一章 绪论11.1 车辆装备信息化是实现

7、战场可视化的基础11.2 车辆装备信息化是实现战场可视的关键环节11.3 高新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技术1第二章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概述22.1 基本概念22.2 车辆装备信息化的建设原则32.3 车辆装备信息化的内容32.4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意义5第三章 信息化建设的现状73.1 美军方面的发展现状73.2 我军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现状8第四章 军用车辆信息化建设运用的关键技术104.1 北斗定位技术114.2 自动识别技术134.3 射频技术134.4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134.5 地理信息技术144.6 智能控制技术154.7 信息安全技术15第五章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措施18致 谢

8、20参考文献21附 录22第一章 绪 论1.1 车辆装备信息化是实现战场可视化的基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世界跨入了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日益深刻的变革。 21世纪的战争必将是以信息战为主的战争,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是通过管理信息来管理战争,而信息的管理需要车辆装备及时的向指挥系统反馈,通过调度车辆,达到战场预测性、快速性、准确性,从而实现战场的可视化。 总之,车辆装备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使战场指挥员能准确得知他所需的物资在那里,并能保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v及时的得到所需的物资的有关最新信息,因此,实现战场可视化必须提高车辆装备信息化水平。1.2

9、车辆装备信息化是实现战场可视的关键环节 可视化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从内容上分,有战场需求可视系统、经济动员可视系统、运输可视系统、医疗救护可视系统、物资管理可视系统等。其中毋庸置疑,运输可视系统是整个可视后勤的关键。在产生“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观点的年代,车辆信息化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然而今天,感慨不变,因此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世界上多次战争和冲突中车辆装备信息化对军队运输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我军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预言,车辆装备信息化是我军车辆发展趋势,将在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只有实现车辆装备信息化,方可谈后勤可视。1.3 高新技术

10、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技术 在未来战争条件下,要求我们不需要面对车辆就能知道车辆的最新情况,以及他的状况如何。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但信息时代的到来是这一切将成为可能,应用一些高新技术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后勤方面的潜在的用途,就能实现过去被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高新技术的应用正是实现车辆装备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第二章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概述2.1 基本概念2.1.1 信息 我们日常谈到的信息是一个不很精确的概念,如有人说信息是消息,是“通知和信息”,有人说“信息是所观察的知识”,有人说“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型的减少或消除”,等等。在信息系统中,信息可定义如下: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他对接收者有用,对

11、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信息具有以下特点:事实性、扩散性、传输性、共享性、增值性 、不完全性、等级性和滞后性等。2.1.2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的特点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既具有信息的一般的特点,又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军用车辆管理信息具有如下特点: (1) 信息量大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管理技术的提高,管理内、外环境的变化,车辆信息量不断增加。从车辆装备内容看,涉及到车辆使用、维修、安全、训练等各个方面,需处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 (2) 信息来源面广 车辆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信息来自各个管理部门,就车辆管理系统内容而言,有的来自军交运输部门、有的来自装备维修部门向上反映的情况;就车辆管理系统外部而言,

12、有的来自国家有关部门,有的来自汽车生产企业,甚至有的还来自国外,以及本单位的车辆统计向上汇报等等。 (3)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管理信息一经采集,就可以多次使用,可使有关部门共享而不影响信息本身的内容。在车辆管理中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不仅无损于信息本身,而且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加强各部门的横、纵向联系,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4) 信息处理方式与手段的多样性车辆装备不仅信息量大、面广,而且形式也多样,信息载体有文字、图像、数字、声音等。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等方式与手段也多种多样。收集渠道有正式、非正式的,处理手段有人工的、机械的和自动化的,处理过程有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输等。2.2

13、车辆装备信息化的建设原则面对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设计,因此车辆装备信息化的原则第一是总体规划,系统集成。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在硬件方面,加强装备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建设;在软件方面,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推进车辆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第二是坚持特色,技术创新。在我军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与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技术创新;在研制新型车辆装备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装备的信息获取、传输与控制能力。第三是适当引进,提高起点。适当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能缩小我军与外军的差距,从而加快我军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发展速度,提高研究起点,使我

14、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国家。这里需要军事外交等手段与外军进行谈判与协商,获取世界先进汽车技术,特别是美军和德军的车辆技术,引进技术的同时,必须明白军内技术消化的重要性,只有真真正正的吸收消化技术后,我们才能站到新的起点。第四是军民结合,稳步发展。发展信息技术,对军队和地方来说,各有各的优势,实行军民一体,协力攻关,可以最大限度地达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以点代面,分步实施。发展信息技术,对军队和地方来说,各有各的优势,实行军民一体,协力攻关,可以最大限度地达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第五是以点代面,分步实施。发展信息技术,

15、对军队和地方来说,各有各的优势,实行军民一体,协力攻关,可以最大限度地达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2.3 车辆装备信息化的内容现阶段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主要是车辆装备及环境信息化、车辆装备使用过程信息化、车辆装备保障资源与保障手段信息化和车辆装备人才信息化四个方面。车辆装备及环境信息化。车辆装备本身信息化单纯指通过在车辆装备上嵌入或加装信息装备,使车辆装备具有信息采集、接收、处理、传输及响应等功能。这属于车辆本身的信息化,其信息的来源属于车辆的技术信息,对车辆的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行驶系统、电子设备进行监控,信息化的对象可以是单独的一辆汽车,也可以是某一族谱系列的车辆平

16、台,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车辆的各种性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军用车辆重点提高的性能是战术车辆的越野性和障碍通过性,对于指挥车辆重点提高是指挥系统的有效性和乘坐的舒适性,对于我军的某些杀手锏的武器系统重点提高的是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辆装备使用过程信息化指对车辆装备使用过程中的所有有用信息进行采集、存贮、分析与管理,并依此进行科学决策,使车辆装备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和作战效能。 车辆装备保障资源与保障手段信息化指对保障资源与保障手段加装信息技术,使之能对车辆装备进行定量评价、准确而及时配件与物质油料的供应、以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快速恢复车辆技术状况。车辆装备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

17、有车分队的事情,还需要其他分队对其顺利完成运输任务提供军需物质、技术、油料、器材、通信、维修等保障。各分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重点是车辆的消耗和器材的补充,原有的请领申报制度审批的周期长,往往车辆会处于“待料”的状态,通过无线电技术,汽车分队将车辆的消耗和器材的补充汇总为表格后打包,发送给机关的运输部门审批,然后将审批的报表发送到油库和器材仓库,这样汽车分队直接到油库和器材仓库请领所需物资。在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才是关键。这里车辆装备所需的主要是四方面的人才,分别是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队伍、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信息技术应用开发人才

18、队伍、信息车辆装备指挥与保障人才队伍。车辆装备信息化人才建设涉及面广,它包括部队编制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体制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人才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结合,指挥与保障人才的结合需要体制机制去解决,这些对近期的影响比较大。而人才培养机制更多的关系到车辆装备的远期发展,车辆装备信息化人才学要不断地补充,这就要不断地从地方和基层挑选人才,进而对其培养,这是一个方面,现阶段,军队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周期长,不能让装备等人,所以军队实行人才的轮训培养,有效解决但前的人装矛盾,应该大力推广这种做法。2.4 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一)能

19、显著提高我军车辆装备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未来的数字化战场环境要求车辆装备具有优异的远程通讯能力,车载远程的无线通讯系统能随时保持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其它武器系统之间、车辆与上级控制系统之间、车辆与军队网络之间交换信息,军用车辆将成为我军数字化战场的节点。这样,军用车辆装备就能进行精确机动与定位,选择最佳的运行路线,达到最佳的战术效果。(二)能显著提升军用车辆装备的技术水平。我军车辆装备与外军相比,技术水平落后2030年。除了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通过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明显低于外军车辆外,我军车辆装备的测试性和维修性指标在车辆设计时考虑不周。开展军用车辆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能显著提高自身运行

20、状况的监测能力,在一些部位粘附传感器,用于信号的采集。这样,当技术成熟后,就能给汽车制造厂系统地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应达到的性能指标,显著提升军用车辆的测试性与维修性,促进军用车辆技术的进步。(三)能与我军其他武器装备系统配套。相比较其它武器装备,军用车辆信息化建设已经处于十分落后的位置。2003年,军械工程学院研制成功了“群炮状态监控系统”,已经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2004年,装甲兵工程学院研制成功了“装甲部队数字化系统”,已经初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了能使我军车辆装备与其它武器系统相配套,在战场上不要因为车辆信息化建设落后而影响整个战争进程,我们必须而且要尽快研制“军用车辆数字化信息系

21、统”。(四)能够提高军用车辆的野战生存能力。目前,我军装备部队的车辆没有技术状况信息存贮装置和电子信息输出接口,野战抢修完全凭经验,效率十分低下。若我军像美军那样建立车辆装备中安装监测与诊断系统,能大大提高军用车辆的野战抢修能力。(五)能使车辆装备实现精确化保障与数字化保障。由于军用车辆成为数字化战场的一个节点,中央监控系统能随时掌握它的运行位置与技术状态,车辆管理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平时对车辆开展定量维修,以最小的维修工时、维修器材消耗,实现最大的车辆完好率;战时指挥员能动态掌握车辆装备技术状况,科学合理地组织保障力量,定量实施技术保障,保证各种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我军向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

22、进程中,车辆装备作为武器系统的机动平台,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部队的机动能力和战斗能力。提高车辆装备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于指挥员的正确决策至关重要。第三章 信息化建设的现状3.1 美军方面的发展现状3.1.1 美军“全资产可视性系统”美军为解决历次战争中巨大的物资积压和浪费问题,经过两年论证,从1994年开始,在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上建立“全资产可视性系统”。目前,该系统可视性能力已达90。依托这个系统美军战略后勤几秒钟就可整理出3个月后勤保障的准确情况,实时清楚地掌握作战物资的消耗状况,并预测未来48小时的后勤保障需求。到2004年系统建成后,不仅可对后勤资源实施全面监控,还能对部队机动、物资运输、

23、伤员后送等保障活动进行全程动态跟踪。这样,战略战役后勤指挥部就能全面实时地掌握部队需求、后勤资源、保障状态等各方面的情况,把盲目采购、无序运输、粗放供应所造成的浪费降到最低限度。而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自动符号读取与识别技术。3.1.2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 美国三军的联合战术信息系统(JTIDS),是一个具有通信、导航、识别的多功能综合通信系统,其工作频率为9601215MHZ,通过采用快速跳频、直接序列扩频、同步密钥、级联纠错编码、相关检测等技术,实现突发频率和传输信息离散化、随机化,使所发射的空间电磁波密度大为下降,信号具有几乎随机噪音的特征,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一个JTIDS系

24、统可以容纳1020个网络,每个网络最大可容纳15202560个用户。除了传输数据和语言外,系统还具有相对导航、精密测距和识别作用。JTIDS系统的有效工作半径为300500km,若以预警机为中转站,则最大通信距离可达1000km。3.1.3 其它的系统 一个是特定物资寻找系统,即能在集装箱货物中可快速的确定出特定物品装在哪个箱里;一个是运输途中物资可见性系统,可及时跟踪载在运物资的品名、数量、目的地、用户和途中所在位置等各种有关信息;美军全球运输信息网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系统,与万维网连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人员、物资、补给的运行实时信息。用户通过密码和帐号可以查询、跟踪他们关注的货物流

25、向及相关信息。3.1.4 信息技术在近几次冲突中的应用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后勤保障可以说是有成功,也有失败,就是这场战争中,自动符号读取与识别技术开始登上战争舞台。1992年,Amtech 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无线电频率符号识别标签在海湾被用于跟踪到运货物包括320,000吨的弹药从沙乌的阿拉伯运送至达曼港。Amtech识别标签被安装在第703运输大队超过2000辆的卡车上,然后被大量地点的读取器探询。港口读取器通过无线电频率将读取来的数据发送至基本站。沙漠中的读取器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发送数据至基本站。在港口,该技术的优点是明显的,多种类型的弹药、危险品和其它补给品的装船过程,每类货

26、物需要一个特定的舱位。每辆卡车上的无电频率符号识别标签使得管理者识别出装有此类货物的卡车并引导其前进至正确位置。在几年后(1999年)的科索沃冲突中,自动符号读取与识别技术已获巨大发展。美军大大地扩大了驻欧美军的自动识别能力,所有的从美本土运送至驻欧基地,以及从基地运送至前线的集装箱全都安装了无线电频率符号识别标签。同样,所有的非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都赋予了无线电频率符号识别标签。对比起海湾战争,美军在此次冲突中的后勤保障无论是高效性还是准确性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是大大的加强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美国陆军装备司令部指挥官肯恩将军表示,“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我们要花费

27、数日的工作,现在只要20分钟就搞定了。在这次的解放伊拉克行动比起上次的沙漠风暴行动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军队以及降低了90的货柜使用量”。可见信息技术在美军之中的地位是有多重要了。3.2 我军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现状根据全军范围内的建设情况,从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信息化车辆装备和保障手段、信息化人才建设情况来介绍。在军队信息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目前,我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处于很低水平,通用信息化设施配套不足,部队级单位网络基本配套建设,如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存在很大的缺口,很多汽车连一级单位无法实现信息化的基本硬件设备,网络互连互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密级以上的业务

28、不能进入310网,建成的局域网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就造成各个单位各自发展,网络的基本功能资源共享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有关车辆装备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建立了一些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等,它们仅满足他们日常业务需要。通常出现的问题有对各种信息资源如何标识、如何采集、如何组织维护及信息的传输、处理、利用等方面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实现信息的集成与综合利用;大部分车辆装备信息资源有待开发,相应的数据库系统还没有建设,不能满足车辆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全程监控和信息互联互通的要求。信息化车辆装备与保障手段建设情况。目前装备我军的车辆装备信息化功能十分有限。装

29、备全军的指挥车、通讯车、具有初步的信息化基础,部分车辆安装了超短波电台、GPS定位系统、北斗定位或PS定位系统等,能进行语音或有限速率的数据通信,如燃油喷射控制系统、ABS系统、自动变速器系统等能进行车辆装备有限部位的数据采集。信息化人才建设情况。车辆装备信息化人才十分缺乏,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车辆装备人才教育训练体系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训练模式,还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人才建设的训练机构和培训计划。在教育训练手段方面,还是沿用“师父带徒弟”的传统训练方法,模拟仿真、虚拟现实、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训练手段还有待发展和普及。 第四章 军用车辆信息化建设运用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是具

30、有基础性、带动性的“瓶颈”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可带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军用车辆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涉及到一些重点、难点技术,如北斗定位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运输工具可视化技术、运动跟踪系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模拟与仿真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在这里简要介绍几种,并列成图表(表)和制作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结构图(图1)表1 军用车辆信息化建设运用的主要技术序号技术种类在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中应用范围1北斗定位技术应用于需定位、导航、跟踪的装备2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需自动识别、跟踪的装备和物资3射频技术应用于需自动识别、跟踪的装备与物资4EDI技术应用广泛5GIS技术应用广泛6智能控

31、制技术应用广泛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广泛图注:部队作战、训练、保障、日常管理等信息使用(功能需求)防火墙技术密码技术数字签名SSL协议信息安全系统GIS技术射频技术北斗定位技术自动识别技术通信系统车辆平台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公共平台图2 车辆装备装备信息化结构图应用信息流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应用内部信息流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应用部队作战、训练、保障、日常管理等信息使用(功能应用)4.1 北斗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利用分布在高空的人造卫星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

32、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两个时间延迟:即从中心控制系统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和从中心控制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由于中心控制系统和两颗卫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两个延迟量可以算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

33、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北斗系统具有全天候区域性的快速定位、简短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主要功能:快速定位:确定用户地理位置,为用户及主管部门提供导航定位。水平定位精度100m,差分定位精度小于20m。定位响应时间:1类用户5s;2类用户2s;3类用户1s。一次性定位成功率95%。简短通信: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双向数字报文通信能力,一般1次可传输36个汉字,经核准的用户利

34、用连续传送方式还可以传送120个汉字。精密授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单向和双向2种授时功能,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利用定时用户终端,完成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之间的时间和频率同步,可以提供100ns (单向授时)和20ns(双向授时)的时间同步精度。北斗定位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有着广泛的运用,一是实现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实时定位和跟踪。如车辆跟踪是通过车载北斗定位接收机接收卫星信息,并进行地面匹配后,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对车辆和货物进行有效的跟踪。二是自动导航。可由驾驶员确定起点和终点,由计算机软件按照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快的路线、最简单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

35、等。三是可实施紧急救援。通过北斗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对出现故障的地面交通运输工具实施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可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通过声、光警示,以便救援人员实施紧急处理。4.2 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最早应用于军用集装箱上,以探测军用集装箱内物资的品类、数量和所属部队。后来该技术逐渐扩展到其它运输工具,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如探测、跟踪车辆等运行状况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运输保障效率与安全效能。要实现集装箱内物资和其它运输工具所载运物资的“透明”,可通过在集装箱或运输工具上加装二维条形码、激光卡、灵巧卡、射频卡,以及阅读器、定位接收器、微机等设备。上述各种卡安装在集装箱或运输工具的某一部位,

36、用于储存集装箱内物资或运输工具有关信息,并通过激光卡读写器和无线电频率标签查询器等系统查询装置,将所需的数据从标签数据库迅速而准确地自动传入主数据库,从而使后勤指挥机关或军交运输部门了解箱内物资的实时信息。4.3 射频技术射频技术(RF)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RF适用于物资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在波斯尼亚的“联合作战行动”中,便在军事物流系统中采用

37、了射频技术,以识别和跟踪军用物资。这是充分吸取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大量物资无法跟踪造成重复运输的教训,无论军用物资处于采购、运输、仓储、使用、维修的任何环节,各级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掌握其状态和信息。具体的应用是依靠贴在集装箱和装备上的射频识别标签实现的。RF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4.4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系统(EDI)基本含义是:用约定的标准,编排有关的数据,运用计算机等设备输送业务往来信息。严格地讲,该系统是用户系统与用户系统经过统一格式化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实现计算机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换。利

38、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在军品的运输环节上利用该技术能自动生成诸如额定货运单、货运预付款通知等文件,同时对于运输申请、货运调查、索赔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便利。供货承包商及货运人可利用中央计算机建立在线系统,对供货、运输业务实现实时跟踪。EDI具有以下特点:信息标准执行联合国EDIFACT标准;数据格式为标准化的数据;技术特征为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传送,不需要人工处理与干预;通信网络使用增值网或者是专用网;传输方式为数据自动传输、没有人工介入处理操作。4.5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即GIS技术,是一个空间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对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尤其是交通运输资源环

39、境信息进行管理、分析、贮存与输出。对于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等都是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能对所研究地区的各种资源与环境信息按空间分布与地理位置进行贮存、检索、分析、显示、绘图等综合分析的系统,由于它具有定性、定量、直观的特点,故其已成为许多部门尤其是交通运输部门可不缺少的现代化辅助工具之一。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有三个:(1)主要计算机硬件是工作站和微机。(2)主要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是Windows9x/NT/2000、UNIX、Macintosh等。(3)主要应用软件有ARCINFO、GeoMedia、MGE、GenaMap、MapInfo、Au

40、toDeskMap、ArcViewMapObjects、MapGIS、GeoStar、MapEngine等。GIS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有着广泛的运用,GIS与北斗定位相配合,能够实时为车辆驾驶员提供导航信息,为调度人员提供交通路况信息,从而可有效地实现车辆的定位导航和调度管理。还可以对路面质量、路况、路面维修进行管理,对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等进行监测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交通设施正常运转。4.6 智能控制技术 人工智能在于研究和建造智能计算机及其系统,以模拟和执行人类的某些智能功能,如判断、理解、推理、识别、规划、学习、问题求解等。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的重要部分和研究领域。智能控制技术在交

41、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如用于交通控制,可极大提高现有路网的通行能力。应用于车辆,现代新型汽车上大都具有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变速系统、自动制动系统、自动防撞系统等。智能汽车能够承载一定重量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自主驾驶、自动运行。在信息化军交运输保障装备领域,智能控制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并极大地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装备的智能化水平。4.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是用于信息防御的主要技术之一,其目的是抵抗各种各样的信息攻击,保障信息在存贮、传输、处理和使用中的安全性。在军交运输保障装备之间实现网络通信,要保障军事信息的安全,必须妥善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保护军事信息网络免受外部的非法入侵;二是防

42、止内部信息的非法泄密;三是保证信息在通信中的安全;四是抵御计算机病毒的侵蚀。目前,解决网络非法入侵问题的最新技术是防火墙技术;解决信息非法泄露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密码技术;解决安全通信问题的最新技术有数字签名技术和安全通信协议等;解决病毒侵蚀问题的方法是使用查病毒和杀病毒软件,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4.7.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设置的一个障碍物或保护层,它强制所有的连接都必须经过此保护层,在此进行检查和连接。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通过这道墙,从而阻止网络黑客的非法入侵,防止他们拷贝、更改或毁坏内部网中的重要信息。目前,实现防火墙的技术主要有包过滤、应用网关和代理服务。包过滤技术

43、是运行于网络层的防火墙技术,其原理是监视并过滤网络上流入流出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包过滤规则过滤掉可疑的数据包。其特点是实现成本低,现在常用的路由器大多就具有包过滤功能,但是其对网络的保护功能是有限的,由于它对数据包中更高层协议信息无理解能力,使得它对通过网络应用层协议实现的安全威胁无防范能力。应用网关是运行于网络应用层的协议过滤和数据转发技术,它可根据一定的数据过滤逻辑对每一种网络应用服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并将对数据包分析的结果及采取的措施进行登录和统计,形成报告。应用网关通常由一台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这台计算机是内外网络连接的桥梁,是内外联络的唯一途径,起着网关的作用,因而,这台机器被称为

44、堡垒主机。包过滤技术和应用网关技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仅根据特定的逻辑检查是否允许特定的数据包通过。但一旦特定的网络数据流满足逻辑,则防火墙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建立直接联系,因而使防火墙外部网络有可能直接了解防火墙内部的网络结构和运行状态,造成了网络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代理服务技术,其特点是将所有跨越防火墙的网络通信链路分为两段。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网络间的应用层的链接由两个终止于代理服务上的链接来实现,外部网络链接只能到达代理服务,由此实现了防火墙内外网络隔离,代理服务在此等效于一个网络传输层上的数据转发器的功能。代理服务的优点是可将被保护的内部网络结构屏蔽起来,显著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能;

45、同时,代理服务还可以完成较强的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其缺点是会影响网络服务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网络环境、安全策略和安全级别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相应的防火墙技术。4.7.2 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基础。密码技术可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密,以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密码技术分为传统对称密钥技术和公开(非对称)密钥技术两大类。对称密钥技术使用同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对称密钥技术的特点是计算量小,加密效率高。公开密钥技术使用一对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对外公开,私有密钥则不对外公开。用公开密钥加密的信息只能用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反之亦然。公开密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保证

46、私有密钥的安全,但缺点是加密算法复杂,处理速度慢。4.7.3 数字签名技术公开密钥技术除可用于数据加密外,还可用于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在数字化文档上的数字签名类似于纸张上的手写签名,是不可伪造的。接收者能够验证文档确实来自签名者,并且签名后文档没有被修改过,从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个安全的数字签名系统包括签名方法和验证方法,而且签名不可否认。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是:发送方先使用哈希函数产生信息的摘要,作为信息的“数字指纹”。然后,用自己的RSA私有密钥加密信息摘要,这就是数字签名。信息和数字签名一起传送给接收方后,接收方先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还原信息摘要,然后用同样的哈

47、希函数处理信息,比较它是否与从签名还原的信息摘要相同。如果完全相同,则签名验证成功,证明信息确实来自于发送方,且没有被修改过。否则,说明信息被伪造假冒或被修改过。4.7.4 安全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即SSL协议,便于不同系统和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已经制定了安全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如安装接层协议SSL、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以及安全电子邮件协议S/MIME。这些工业标准的安全通信协议都是基于密码技术,能提供广泛的安全服务。SSL运行于应用层协议和TCPIP协议之间,可为应用层协议提供三种安全服务:信息保密性、信息完整性和相互认证。第五章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措施一是在现有车辆上加载必要的信息化设备。如加装射频卡、阅读器、北斗定位接收器、微机等组成的机动跟踪系统。射频卡安装在车辆的集装托盘上,用来储存车上的物资信息;北斗定位接收器可以确定车辆所在位置;与终端相连的阅读器可阅读射频卡上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收发机和通信卫星,车上的物资信息和车辆所处位置可传送给中心数据库,从而大大提高了物资补给的快速性、透明性和准确性。二是通过“系统集成”、“成套列装”提高军用车辆的信息化水平。系统集成,是指把本来没有联系、或联系松散、或关系不顺的若干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最佳配合的一体化新系统即充分利用成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