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423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学 部: 工程技术学部 学生姓名: 专 业: 工业工程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助 教 二一二年 月 日运用方法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设计摘 要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经济体,我国逐步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国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这对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利用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然而,面对高强度的国际化竞争,我国的制造业企

2、业存在着产品创新能力差,研发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致命问题,本文通过基础IE中方法研究的的研究技术解决生产系统中存在的等待、过多搬运、布局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关键词:生产效率;方法研究;资源浪费;制造业企业Apply method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designABSTRACT21 centuries lat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

3、ic globalization, the whole world becomes a economies, our country graduall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world stand on the same stage competition, this to our country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s both a challenge and an opportunity. In order to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

4、t place, use of science of management theory and technolog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the waste of resources,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of the kingly way. However, in the face of high strength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manu

5、facturing enterprise in China there are product innovation ability is po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ycle is lo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low,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deadly serious problems, the paper through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method of IE research technology solve production

6、systems exist waiting, too many moving,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enhances the enterpris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Key words:Production efficiency; methods; Resources wast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目 录1引言11.1选题背景11.2研究目的11.3国内外研究现状11.3.1国外研究现状11.3.2国内研究现状22方法研究的概述32.1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及目的32

7、.1.1方法研究的概念32.1.2方法研究的特点32.1.3方法研究的目的32.2方法研究的理论、内容及层次32.2.1方法研究的理论32.2.2方法研究的内容52.2.3方法研究的层次62.3方法研究的步骤73方法研究的应用83.1工艺程序分析的应用83.2作业分析的应用103.3动作分析的应用114总结及建议134.1总结134.2建议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引言1.1选题背景生产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生产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产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

8、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我国的生产制造业不仅在生产成本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在生产效率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的重要制造基地。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建立企业和技术中心,国外产品大举进入中国。这使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使得我国制造企业必须直接同跨国公司在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进行正面竞争。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国制造业只能背水一战,加快

9、技术升级的步伐,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得我国的生产制造业进入谷底,一些我国机生产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所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例如人民币升值预期、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对国家政策的严重依赖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论文从实际出发通过方法研究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能源,获得尽量大的产出,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使得在倒闭边缘,效益差的企业重新获得生命力,重新回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好的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本文基于生产实际,运用工业工程专业方向的性质而定,联系本职工作,以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简化产品生产流程、改善工人工作环境、生产工具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原则,具有一

10、定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制造业目前在生产上仍处于较为粗放的发展阶段。提高制造业的制造水平,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是制造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应对国内国外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尽快应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将理论的方法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本文通过运用基础IE中的方法研究的系统研究技术,解决生产系统中存在的等待、过多搬运、布局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基础IE起源于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直接面向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它与数学、经济管理、人因学、各种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11、以系统工程为哲理,以运筹学等数学方法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对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由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各种复杂的企业或组织系统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和效益,所以得到了国外企业的特别重视。国外企业对他的研究比较透彻。在生产系统领域,一直主导工业发展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IE)最早期的成果就是“福特生产方式”,它是以大规模的流水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这一生产模式主导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进程。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工业发展的长期实践、认识与研究,在近三十

12、年里,各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层出不穷,如对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及至全世界制造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具有美国信息时代生产制造特征的敏捷制造方式(Agile Manufacturing),以及现在人们谈论很多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Mass Customization)。这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极大地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作,通过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改变和发展了企业的经营方式,从而推动了全人类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1.3.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计

13、划经济的模式使企业不具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条件。尽管在解放后,许多大企业象长春一汽、湖北二汽、鞍钢等都有技术革新方面获得很好的成绩并具有IE应用的特点。但是真正IE的推广和应用当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的诞生翻开了中国工业工程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全国已有机械部、航空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中科院等十几个部委和北京、上海、河南、辽宁、湖北、河北、安徽等十几个省市的IE学会,并有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近百所大学设立IE专业和全国自学考试万余名IE学员。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内,工业工程在

14、中国是发展迅速的。究其原因在于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在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和广大企业还不甚了解工业工程的作用,可以看到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成功经验,却看不到其背后支撑的根本技术体系。中国的CIMS工程发展很快,但对管理和IE未能给予充分重视,致使迄今CIMS企业效益问题仍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其实CIMS就是在美国工业工程界的研究课题。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工程仍处于认识与起步阶段,这与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无关系,包括教育管理也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知道IE的重要性的企业也不乏其人,如广东科龙集团,河南美乐电视机厂,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西安飞机公司,沈

15、阳飞机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在应用IE方面收效不少。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许多乡镇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关心工业工程,认为经济形态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改善是极其重要的。2方法研究的概述2.1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及目的2.1.1方法研究的概念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记录、考察、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动作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2.1.2方法研究的特点1.求新意识,方法研究不以现行的工作方法为满足,力图改进不断创新,永不满足于现状,永无止境的求新意识是方法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2.整体优化的意识。方法研究首先着

16、眼于系统的整体优化,然后再深入解决局部关键问题即操作优化,进而解决微观问题即动作优化,最终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3.寻求最佳的作业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法研究是充分的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通过流程优化,寻求最佳的作业方法,力求在不增加投资或较少的投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1.3方法研究的目的1.改进工艺和流程2.改进工厂、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3.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4.改进物料、机器和人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率5.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6.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操作者身心健康 2.2方法研究的理论、内容及层次2.2.1方法研究

17、的理论1、5W2H(七何分析法)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5W2H分析法是WHO(谁)、WHEN(何时)、WHERE(那里)、WHAT(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及HOW MUCH(多少)的缩写,他是一种发现问题、进行构思的分析方法。这个方法掌握起来很简单,但很实用,即对问题从七个方面进行设问(1)革新或发明对象是什么?(What)(2)为什么需要革新或发明?(Why)(3)革新或发明从什么地

18、方入手?(Where)(4)谁来承担任务?(Who)(5)何时完成?(When)(6)怎样实施?(How)(7)达到怎样的水平?(How much)2、ECRS分析法ECRS是通过提问技术,对现行方案进行严格的考核与分析,构建新方法所运用的四项原则。ECRS具体指E(Eliminate)取消、C(Combline)合并、R(Rearrange)重排、S(Simplify)简化。具体的讲进行以下分析:(1)取消(Eliminate)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有无取消的可能性。如果所研究的工作、工序、操作可以取消而又不影响半成品的质量和组装进度,这便是最有效果的改善。例如,不必要的工序、搬运、检验等,都应予

19、以取消,特别要注意那些工作量大的装配作业;如果不能全部取消,可考虑部分地取消。例如,由本厂自行制造变为外购,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取消和改善。 具体操作:作取消所有多余的步骤或动作(包括身体、四肢、手和眼的动作); 减少工作中的不规则性,比如将工具存放地点固定,形成习惯性机械动作等; 尽量取消或减少手的使用,如抓握、搬运等; 取消笨拙的或不自然、不流畅的动作; 尽量减少一切肌肉力量的使用; 减少对惯性、动量的克服; 杜绝一观危险动作和隐患; 除必要的休息外,取消工作中的一切人员和设备的闲置时间。 (2)合并(Combine)合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变成一个。如工序或工作的合并、工具的合并等。合

20、并后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复现象,能取得较大的效果。当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不平衡,出现人浮于事和忙闲不均时,就需要对这些工序进行调整和合并。有些相同的工作完全可以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去进行,也可以考虑能否都合并在一道工序内。 具体操作:合并多个方向突变的动作,形成单一方向的连续动作; 固定机器运行周期,并使工作能在一个周期内完成; 实现工具的合并,控制的合并,以及动作的合并。 (3)重排(Rearrange)重组也称为替换。就是通过改变工作程序,使工作的先后顺序重新组合,以达到改善工作的目的。例如,前后工序的对换、手的动作改换为脚的动作、生产现场机器设备位置的调整等。 具体操作使两只手的工作负荷均衡,而且

21、同时进行,相互对称; 使工作由手向眼转移。 (4)简化(Simplify)经过取消、合并、重组之后,再对该项工作作进一步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使现行方法尽量地简化,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就是一种工序的改善,也是局部范围的省略,整个范围的省略也就是取消。 具体操作在能够完成工作的基础上使用最小的肌肉群,且注意有间歇有节奏地使用; 减少目光搜索的范围与变焦次数; 使工作能在正常区域内完成而不必移动身体; 使动作幅度减小; 使手柄、杠杆、踏板、按钮等控制器适合于人的尺寸与肌体性能; 在需要高强度肌肉力量处,借助惯性来获得能量帮助;使用尽可能简单的动作组合; 减少每一个动作的复杂程度

22、,尤其是在一个位置上的多个动作。 3动作经济原则所谓动作经济原则,即在于人在操作作业时,能以最少的劳力在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经济法则动作经济的四项基本原则(1)减少动作数量进行动作要素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是动作改善最重要且最有效果的方法。(2)追求动作平衡动作平衡能使作业人员的疲劳度降低,动作速度提高。比如双手动作能比单手大大提高效率,但必须注意双手动作的协调程度。(3)缩短动作移动距离无论进行什么操作,“空手”、“搬运”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会占用相当一部分动作时间。“空手”和“搬运”其实就是“空手移动”和“负荷移动”,而影响移动时间的最大因素就是移动距离,因此,缩短移动距离也就成为动作改善的

23、基本手段之一了。(4)使动作保持轻松自然的节奏前面三项原则是通过减少、结合动作进行的改善。而进一步的改善就是使动作变得轻松、简单。也就是使移动路线顺畅,使用易把握的工具、改善操作环境以便能以更舒适的姿势进行工作。2.2.2方法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是要对已有的方法经过分析加以改进,对尚未实行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改进工作(作业)的工序或流程、改进工场的布置和工具、设备的设计,达到消除一切浪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疲劳,减轻劳动强度及提高原料、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最终目的是要寻求一种最佳的工作方法。方法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眼点进行研究:(1)流程分析运用工艺流程图、

24、流程程序图、线路图、线图等工具,依照工作流程,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研究分析有无多余的、重复的、不合理的作业,流程是否合理,搬运是否太多,延迟是否太长等,通过逐步分析整个工作流程,以改进现场空间配置、作业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方法叫流程分析。(2)作业(操作)分析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和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找到人与设备、人与人间的组合作业关系,发现及取消机器的闲置时间或作业员的等待时间,提高生产率;使设备和人员的负荷均等;使共同作业的组合人数合理等。

25、(3)动作分析动作分析的实质目的是通过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删除无效动作,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经济的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并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轻松、安全、正确、高效率的动作顺序,形成最经济的作业方法的一种分析技术。动作分析与改善:分为三类动素,共包括18种,如:伸手(TE)、移物(TL)、握取(G)、装配(A)、使用(U)、拆卸(DA)、放手(RL)、检查(I)、寻找(SH)、选择(ST)、计划(PN )、定位(P)、预定位(PP)、持住(H)、休息(R)、迟延(UD)、故延(AD)、发现(F)。通过观察、记录,将操作者的动作细分

26、为每个“动素”,再以各个动素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改善、缩短第一类动素的时间,尽量取消、合并、排或简化第二类动素,设法取消第三类动素。动作经济原则:是通过对人体动作能力的研究,它能最有效地发挥人体的能力,降低作业者疲劳强度,令动作更迅速、简易、从而增加有效的工作量,因此被称为动作经济原则。主要有以下基本原则:双手并用原则、对称反向原则、排除合并原则、降低等级原则、利用惯性原则、避免突变原则、弹道运动原则、节奏轻松原则、手脚并用原则、适当的姿势原则。(4)生产线平衡分析时的四大原则: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分析时的

27、五个方面:操作分析、搬运分析、检验分析、贮存分析、等待分析。分析时的六大步骤:选择Select、记录Record、分析Examain、建立Install、实施Develop、维持Maintaino(5)动作量节约原则多余的运动量,不但浪费时间及空间更会消耗体力。尽量使用小运动来操作工作。躯体的运动依序为腕部、前腕部、手腕部、手指,能够使用小运动,应尽量使用小运动。材料及器具应放置于伸手能及的范围内,并尽量放在近手边。小单元的动作次数,应尽量减少。工具应予简化、易用。材料及零件应使用易拿取之容器。工作物长、或重或体积大时应利用保持器具。(6)工作场所的布置原则定点放置原则、双手可及原则、工艺顺序

28、原则、使用容器原则、重力坠送原则、近使用点原则、照明通风原则。(7)工具和设备的设计原则工具原则、万能工具原则、易于操作原则、适当位置原则。工作台及坐椅之高度使工作者坐立适宜,尽量解除手之工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之,可能时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为一,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手指分别工作时,其各个负荷,应按照其本能,予以分配,手柄之设计,应尽可能使与手之接触面增大,机器上之操作杆,十字杆及手轮之位置,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其姿势,且能获得机器之最大利益。2.2.3方法研究的层次方法研究的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般首先进行程序分析,使工作流程化、优化、标准化,然后,进行作业分析,最

29、后再进行动作分析。程序分析是对整个过程的分析,最小单位是工序;作业分析是对某项具体工序进行的分析,最小单位是操作;动作分析是对作业者操作过程动作的进一步分析,最小单位是动素。方法研究的分析过程是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用图可表示成图2-2的形式。图中“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操作;“操作”是指为了达到目的,使用一定的方法所完成的若干个动作的总和,它是工序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动素”则是指构成动作的基本单位,如伸手、移物等。程序工序构成操作构成动素构成动作构成程序分析动作分析动素分析 图2-2 方法研究层次图2.3方法研究的步骤1

30、.选择研究对象。方法研究的对象具有选择性,不仅要考虑其可行性,跟要考虑其经济性。如果某项工作的经济价值低,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研究,浪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这就违反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准则,就应该取消。尤其是对某些细微动作的研究,经过研究改善后所节省的时间仅为数秒或节省的搬运距离仅为几米,而恶劣的工作地布置、笨重的物料搬运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研究就毫无意义的。因此,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生产实际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研究的对象具有选择性,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重点选择以下工序进行研究:(1)生产过程中形成瓶颈的环节或工序。(2)生产过程中成本最高的工序生产过程中质

31、量不稳定的工序。(3)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的工序。2.现场调查、记录实况。在选定调查对象后,就需要记录与现行方法有关的事实,这些事实是分析现行方法、开发新方法的基础。因此,对记录的事实要求准确、清晰、明了。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1)收集有关资料。对工作系统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有足够的、准确的资料数据。这些资料主要包括与分析对象直接有关的直接资料和相关间接资料。获取这些资料的方法可以通过现场调查获得,也可以通过收集历史资料数据而获得。(2)准备用具和记录所用的图表。进行现场调查时,需要记录现状,为了记录的快速和准确,需要预先准备必要的工具和图表,研究对象不同,具体采用的记录工具和图表也不

32、相同。3.分析研究与开发新方法.分析和开发这两个步骤很难分开.人们往往在考察研究的过程中,就开始思考开发新的工作方法的可能性,而在开发新的工作方法的过程中,又需要对现行方法不断的进行分析研究。4.建立和评价最优方案。各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十全十美的方案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最优方案,就是通过综合评价和作业测定,改善效果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方案。方法研究的效果需要作业测定来衡量,作业测定前必须进行方法研究。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截然不可分,必须综合运用,才能得到预期效果。5.实施新方案。按照新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实施新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对新方案进

33、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6.制定标准方法。新方案通过初步实施,一旦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将其内容制定成相应的标准,建立新的工作目标,今后,按照新的工作目标来培训操作者。7.维持。新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刚开始可能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研究工作者耐心的说服教育,阐明新方案的优越性,并持之以恒,不断完善,直至最好。方法研究就是按照上述步骤反复进行,每循环一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些,不断循环,不断解决,是整个工作系统不断优化。IE活动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坚持不断的开展IE活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一点非常重要。能否坚持IE的循环,是应用IE成败的关键。3方法研究的应用3.1工艺程序

34、分析的应用工艺程序分析是方法研究的基础。如果未作程序分析,预先发现某个工序在整个流程中根本不必要,就先做微观的作业分析或动作分析,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浪费。现以投影仪及遥控器装箱工艺程序为研究对象进行程序分析,投影仪以及遥控器装箱工艺程序现行方案如图3-1所示。图3-1现有装箱程序工艺图(1)现状分析 根据图3-1 中的统计结果,发现投影仪及遥控器装箱共有12次加工,4次检查。运用5W1H,ECRS四大原则进行分析。首先,看能否有取消的工序;其次,看能否将工序进行合并或重排(C、R);再次,看能否将工序简化(S);最后,看能否使工艺过程更好。具体分析过程如表3-1所示表3-1 分析过程表问答箱子成

35、型能取消吗不能检查箱子破损能取消吗不能检查箱子破损与成型能合并吗能检查投影仪外观能取消吗不能贴出场标签能取消吗不能检查外观与贴出场标签能合并吗能投影仪装入塑料袋内、装上保护衬能取消吗不能检查遥控器外观、装入塑料袋内、再放入纸箱内能取消吗不能检查遥控器外观与遥控器装入塑料袋能合并吗能检查干燥剂数量与并装入塑料袋内能取消吗不能检查干燥剂数量与并装入塑料袋能合并吗能(2)改进方案通过表3-1的提问分析,发现上述工序均不能取消,但可以通过工序合并,达到优化的目的。改进后投影仪及遥控器装箱工艺程序如图3-2所示。图3- 2 投影仪以及遥控器装箱改进工艺程序图(3)改进效果 通过合并加工与检验工序,使总加

36、工次数由原来的16次减少为现在的12次,缩短了加工时间。3.2作业分析的应用 联合作业指几个作业人员共同作业于一项工作时,对作业人员时间上的工作分析,排除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的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和浪费的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方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以车间搬运零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作业分析。A车间用吊车搬运零件,每天有工人甲和乙负责将零件装入集装箱,装满后,由吊车搬运到车间出口处暂存。吊车只能搬运一箱,来回一次需要5分钟,而一人装满一箱需要10分钟。现行方法如下:第一次5分钟:吊车运送工人乙装的No2集装箱,工人甲处在装No1集装箱的状态;工人乙处于等待状态。第二次5分钟:吊车处于等待状态

37、;工人甲仍处于装No1集装箱的状态;工人乙处于装No2状态。第三次5分钟:吊车运送工人甲装的No1集装箱,工人乙处在装No2集装箱的状态;工人甲处于等待状态。车间原有联合作业图,如图3-3左侧部分,然后对此记录图用“5W1H”提问技术来分析并用“ECRS”四大原则进行改善,改善后的联合作业图如图4-3右侧部分,最后将现行方案与改进后的方案进行比较,可见改善后的效率大大的得到了提高。对现行方案的提问如下:首先对第一个5分钟提问:问:工人乙完成了什么?答:什么也没做,正在等待问:是否必要?答:按现行方案,工人乙必须等待集装箱,所以等待是必须的。问:为什么?答:因为现行方案工人甲、乙各装一集装箱,故

38、当工人乙装满一箱由吊车运走后,必须等待集装箱返回。问:有无更好的方案,避免工人乙在第一次5分钟内的空闲?答:工人甲和乙可以同装一箱,省去等待集装箱回来时间现行方案时间/min改善方案吊车工人甲工人乙吊车工人甲工人乙运No.2装No15运No.2装No1装No1装No210运No.1装No2装No2运No.115表工作表空闲现行方案统计改善方案统计项目周期工作时间空闲时间利用率项目周期工作时间空闲时间周期吊车1510510/15=67%吊车1010010/10=100%工人甲1510510/15=67%工人甲1010010/10=100%工人乙1510510/15=67%工人乙1010010/1

39、0=100%图3-3 改善前后联合作业分析由图3-3可见,通过改善后,甲、乙、吊车均不等待,15分钟可装运三箱。周期由15分钟降至10分钟节省了33%的时间,搬运效率大大的得到了提高。3.3动作分析的应用方法研究在生产工具、细节中的应用,生产工具的好坏、摆放位置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工作热情,好的生产工具、摆放位置不仅可以减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更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现在以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具、细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1)如图3-4中,料斗中是否还有原料,改善前操作者要站立起来观看方能判断。改善方案在料斗中间位置开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观察口,操作者坐着就能判断原料的有无,这样既可以

40、减少动作数,又可以减轻眼的疲劳。图 3-4 用观察口减少眼的活动(2)如图3-5中改善前直接从操作台上拿起夹钳,作业途中需要改变夹钳的握持方向才能使用夹钳。改善方案将夹钳插在支架套筒中,按使用姿势握取夹钳,取消了“改变夹钳握取方向的动作” 图3-5 改善夹钳的放置方法(3)如图3-6中,改善前物料箱呈一字排列,最远处的物料箱在人体正常作业范围外。改善方案将物料箱布置成圆弧形,使其全部分布在人体正常范围以内,缩短了动作距离。图3-6 物料箱的布置与动作距离(4)如图3-7中,改善前采用普通货架,从中取出物料需平均移动60cm,并且要用力抽出货物。改善方案将货架倾斜,前设制动销,可以防止货物下滑。

41、从此货架上取出货物,货物借助重力沿斜面滑出,平均移动距离为20cm. 图3-7利用倾斜倾架缩短动作距离图3-74总结及建议4.1总结方法研究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记录、考察、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动作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本文把方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工厂的实际生产当中,针对工厂现在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了分析,并从整体出发对一些工序环节做了分析,提高了人机配合程度和相应的工序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的工作用品和生产设备,在这一研究改善过程中方法研究起到了小投资、大收益的作用。但

42、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方法研究的内涵。4.2建议1生产制造及加工企业应该设立自己的IE部门,让他们系统的、准确的把握自己的的企业那里需要改善。2建立明确生产车间管理制度的建议(1)应爱惜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各种包装材料,严禁损坏。对废料也应该进行统一管理,对可回收利用的分类存放。(2)可对作业者的衣着进行统一,让作业者按照要求穿制服上班,并且保持衣着清洁整齐。(3)应该保持车间环境卫生,不准在车间乱扔杂物,禁止随地吐痰,每次生产任务完成后要将地面清扫干净。(4)当产品出现不良时应立即停工并上报,查找原因后方可继续生产。(5)作业者应正确使用生产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非相关人员严

43、禁乱动生产设备。参考文献:1 易树平,郭伏主编.基础工业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2011.3重印)2 贵文龙,工作研究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硕士学位论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6.43 齐二石主编,物流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4 丁立言,张铎主编.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 朱耀祥,朱立强编著.设施规划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徐大明主编.人机系统设计M.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 陈金华主编.机械系统的人机工程设计与参数设计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8 马江彬编.

44、人机工程学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9 王英罗主编.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0 郭青山,汪元辉主编.人机工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11 丁玉兰主编.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2 廖瑟.系统布置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13 林立千编.设施及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4 G Salvendy.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ird Edition) .John Wiley&Sons,Inc.New York,200115 Benjamin

45、 Niebel,Andris Freivalds.Methods Standards and Work Design(Tenth Edition).Mc Graw Hill, 1999致谢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本论文撰写行将完成之际,首先请让我对一直以来给予我耐心指导和悉心帮助的老师和其他一些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全班所有同学,在四年的工作和学习中,给了我无尽的鼓励与帮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一起探讨和学习的人们即将分开,让我对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以及大学四年学习中,给了我无限帮助的所有师长、同学、朋友,表示我最最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