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453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国哈尔滨2009 年6 月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chelor Degree Dissertation Number: A07050271The Desig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Name: Tutor :Department : Major : HarbinChinaJune2009摘 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配电网络的薄弱环节越来越突出,形成了电力需求与电网设施不协调的局面,集中反映在配网故障后的恢复和处理、配网负荷转供等问题,这

2、种局面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配电网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讨论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技术,主要工作包括:(1)配网主站系统平台设计和SCADA系统设计(2)站端系统设计(3)馈线自动化设计系统的实现提高了配电网络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加快了配网故障区域的隔离和负荷的转供速度,为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 ;负荷The Desig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The disadvantage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more obvious wi

3、th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and foundation of electric power market.It is mainly reflected by restoring and dealing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transferring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harges.Now this situation does not meet the social requirement.Automation and capcity of the powe

4、r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no.The thesis provides design and realization technology of power distributino automation system.The main works are:(1)The design of power distribution station system,the design of SCADA system(2)The design of substation system.(

5、3)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s project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improves the level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apacity.Especially it expedites the speed of separation from the fault region and transfer of the charge.Bringing the enormous soci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for the electric power ente

6、prise.Keywords: power distribution,automation,burden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 引言11.1 配电自动化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1.2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状况21.3 研究的主要内容42 城区配电自动化设计概要62.1 概述62.1.1 设计原则62.1.2 设计目标62.1.3 设计依据及要求72.1.4配电自动化难点分析72.2 某城区10KV配电网线路概况82.2.1 某城区配电网现状82.2.2 某城区配电网改造后状况92.3 系统设计方案92.3.1 系统结构及功能要求92.3.2 配网自动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132.3.3 配电

7、自动化系统工程范围133 馈线自动化143.1馈线自动化方案143.2配电主战故障处理系统144低压台区监测及集中抄表系统174.1低压台区监测系统174.1.1 系统实施方案174.1.2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184.2 集中抄表系统184.2.1 集中抄表系统构成及要求194.2.2 集中抄表系统实施方案205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225.2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思路235.2.1 系统通信设计原则235.2.2 系统整体通信结构235.3 主站与子站之间通信方式255.4 子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255.5 通信规约256 配电自动化主站的设计266.1 配电自动化主站结构设计2

8、66.1.1 主站系统网络设计266.1.2 硬件结构设计276.1.3 软件结构设计286.2 配电自动化主站硬件配置286.3 配电自动化系统软件配置297 配电自动化子站的设计317.1 配电子站设计结构317.2 配电子站实现的功能317.2.1 数据采集和传输317.2.2 故障处理327.2.3 控制和通讯监视功能327.2.4 其它功能327.3 配电子站通信接口328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功能338.1 配电SCADA系统的功能338.1.1 本身运行状况的监控功能338.1.2 配电网运行状况的监控功能348.1.3 变电站内设备的监控功能348.1.4 户外设备的监控功能34

9、8.1.5 电网负载监视功能368.2 配电网专用AM/FM/GIS功能368.3 配电生产管理系统368.3.1 显示管理378.3.2 设备管理378.3.3 查询统计388.3.4 系统设置398.3.5 辅助作图398.3.6 配电生产管理398.3.7 配电运行管理428.3.8 配电网在线维护438.4 高级应用功能448.4.1 网络拓扑448.4.2 在线仿真培训功能448.4.3 负荷预测458.4.4 配电网潮流计算458.4.5 配电网重构458.5 配电WEB浏览功能468.6 与其它系统接口功能469 结论47参考文献48致谢491 引言1.1 配电自动化的研究内容和

10、意义配电自动化系统(DAS)是包括110/10KV变电站(部分地区有66/10KV变电站、35/10KV变电站)的10KV部分,10KV馈线以及从10KV馈线到用户的全部配电系统元件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安全、经济、优质供电。80年代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重点突出加强电网建设,现在220KV及以上系统中运行的微机保护超过1万台,有1000多个基于分布式网络的综合自动化的变电站投入运行,绝大多数省、地、县调度所装备了配电网监控系统(SCADA)系统,这些信息技术以其良好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电力系统广大用户所接受,这为采用更先进技术,

11、从高起点提高自动化带来了契机。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主要目标可归结为: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监视配电网运行工况,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迅速地查出故障区段及异常情况,快速隔离故障区段,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缩短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减少停电面积;根据配电网电压合理控制无功负荷和电压水平,改善供电质量,达到经济运行目的,合理控制用电负荷,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自动抄表计费,保证抄表计费的及时和准确,并可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用电信息服务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并为电力力系统电力市场的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从以上这些目标可以看出:对于电力企业,配电

12、自动化的实施的具体意义在于:近期可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具有减人增效,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远期的意义即针对在良好的一次网络的基础上自动化系统可优化运行,保持能量平衡,减少尖峰负荷,进而具有推迟新建项目的潜在经济效益。按照国际现代企业发展规律,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实施是整个配电网络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提高,是未来能够实现多方面、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经济和供电条件下它更能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并起到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作用。目前垦区电力系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建设,配电网络得到了合理化改造,布局更加合理,一次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设备的安全性、可

13、靠性得到了充分保证,近几年来垦区电力系统技术力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都为实现配电网自行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信息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将会在垦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巨大的作用。本项目实施后,与现有的配电网相比,将大大降低配电网的故障率,缩小配电网故障的停电范围,供电可靠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事故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状况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配电自动化系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形成了集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遥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其功能己多达140余

14、种。国外著名电力系统设备的制造厂家基本都涉足配电自动化领域,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美国COOPER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英国ABB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等,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配电网自动化产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目标是缩短馈线停电时间。美国在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初期,采用配电线路上装设多组重合器、分段器方式,使线路故障不影响变电站馈线供电。在纽约曼哈顿地区,27kV任一线路故障时真空重合器和变电站内的断路器配合,经过小于3次的开合操作,自动隔离故障使非故障段恢复供电。1997年全纽约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含检修、故障等各种因素停电时间)为104min,而曼哈

15、顿地区仅为9min。 1994年,美国长岛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850台FTU和无线数字电台组成了故障快速隔离和负荷转移的馈线自动化,在4年内避免了59万个用户的停电故障 (根据美国事故统计标准,对用户停电达到或超过5min就是停电事故),并因此获得IEEEDA/DSM大奖.整个系统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步使线路运行达到能自动分段;第二步建立通信通道实现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和数据采集)功能;第三步实施非故障段的自动恢复供电。日本是配电自动化发展得比较快的国家。从50年代开始在配电线上开始采用自动隔离故障区

16、,并向健全区(无故障区)恢复送电的按时限顺序送电装置:60-70.年代研究开发了各种就地控制方式和配电线开关的远方监视控制装置;70年代后半期开始利用计算机构成自动控制系统;其后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传送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计算机系统及配电线远方监视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到1986年,全国9个电力公司的41610条配电线路己有35983条(86.5%)实现了故障后的按时限自动顺序送电,其中2788条(6.7%)实现了配电线开关(指柱上开关)的远方监控(包括一般的和计算机监控)。新加坡公用电力.局(PUB)在80年代中期投运并在90年代加以发展和完善的大型配电网的SC

17、ADA系统,其规模最初覆盖其22kV配电网的 1330个配电站,目前己将网络管理功能扩展到6.6kV配电网,进而覆盖约4000个配电站。从国外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的通信方式看,尚没有一种通信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于配电系统自动化所有层次的需要。在一个配电自动化系统内,往往由多种通信技术组合成综合的通信系统,各个层次按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通信方式。在日本,由于无线电通信频段大都被电台占用而很难得到保证,日本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基本不采用无线电通信。光纤因处在发展阶段,目前只在一部分地方使用。比较普遍的是利用通信电缆和配电线路来传送信号.而在欧美等国,却广泛采用无线寻呼通信网络和有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目前

18、使用较多的配电线信号传送方式有:音频控制方式,音频电流传送方式和位相脉冲方式.利用专用电话线或CATV有线电视电缆,采用屏蔽双绞线(RS一485)、光导纤维等方式,也是广泛采用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UHF和VHF电台、调频广播(FM)和调幅广播(AM)多用来用作负荷监控的信道,无线扩频和一点多址微波通信大多用于配网自动化的通信主干线。国外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大致是先实施馈线自动化,然后建立通信通道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再完善各项功能。然而,在这过程中留有大量的有待开发的自动化功能和一些已开发的功能之间的重叠。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各种单项自动化林立,号称“多岛自动化”的配电系统,向开放式、一体化

19、和集成化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目前己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从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电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能力,缩短停电时间和减少停电面积等方面,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前国外正致力于配电自动化专家系统和配电网仿真培训系统等研究。并且在研究通过负荷分配的优化来减少网损,对变压器负荷进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变压器容量并降低系统有功损耗,以及按即时电价对用户负荷进行管理等。国内配电自动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较国外发达国家滞后20年。由于资金和计算机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对崭新的课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因此一直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特别是全国

20、大规模进行城乡电网改造以来,配电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众多科研开发企业和制造商开发研制了配电系统自动化集成技术、应用软件和一二次设备,许多地方供电企业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上的试点,这些都为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率、供电质量、设备安全、劳动生产率、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我国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上海市供电局在浦东金桥金藤开发区实施了配电自动化工程,第一期工程采用法国施耐德集团生产的PR环网开关会柜9台,基本达到了遥控、遥信和遥测的目的,但规模较小,且设备依赖进口,造价高,不便推广普及。北京供电局以引进日本东芝技术生产的具有自动化功能的柱上真空开关

21、设备八台,即将投运,达到国外配电自动化第一阶段水平。沈阳电业局于1995年安装了10台丹阳生产的柱上真空开关,采用有线控制,但未大面积推广,而且也属于国外第一阶段水平。此外,石家庄供电局、大连供电局、南京供电局、郑州供电局、武汉供电局和广州供电局也分别立项或进行了一定规模尝试。银川城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全部采用自行研制的国产设备,采用馈线RTU,配变RTU和建立在 windows95,windowsNT平台上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 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系统,并采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综合数据通道,而且充分利用银川地调的已有资源,实现了配电网中30余条进线、几十条馈线和7个开闭

22、所及小区变的全面监控,取得了大量经验,该系统己于1998年8月20日通过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是我国第一套通过技术鉴定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它标志着我国城网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西安供电局和宝鸡供电局也在按银川模式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从设备制造水平的角度看,国内不少企业己成功地研制出能够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产品.比如可靠的柱上真空开关、重合器、馈线开关远程式终端(FTU)、变压器测控单元(TTU)、开闭所、小区变远程终端RTU)、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负荷监控系统、配网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络、智能式电度表及远方抄表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种数据传输设备(DCE)等。我

23、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进国外的自动化开关设备,通过智能开关设备之间的配合实现故障定位、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这被称之为就地控制的馈线自动化模式,这种方案仅在故障处理时才起作用,且不能检测出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电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而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故障停电占用户的停电时间比例很小,而引入的自动重合器、分段器和负荷开关价格昂贵,投入很大,收效甚微。第二阶段,实现配电层次的SCADA功能,通过建立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系统(SCADA系统),即在配电网调度中心建立主站系统,在各变电站、开闭所设置RTU,FTU等远方终端,通过通信通道联系,从而达到实现对配电网监控的功能。这

24、种模式的故障处理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可以对配电网进行监控和运行管理,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这也是近年国内来所采用的主要配电自动化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借助于通信系统,而且故障的处理依赖主站进行。第三阶段,通过多年的配电网的改造和各单项自动化(如负荷控制、远程抄表系统、配网系统管理系统等)的发展,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资源共享,达到配电管理层次。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所研究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以农垦建某分局城区供电网络为研究对象,对某城区配电网络自动化进行整体设计。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某城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调研分析,制定最佳设计方案,最终为实现最

25、为理想的某城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1) 配电网自动化整体设计概要通过对某城区的供电负荷及配电网的现状,考虑到今后五至十年的发展规化,依据相关的设计原则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研制出适合于该城区最佳的配网自动化整体设计方案,确定系统实现的功能。并针对配电网自动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2)馈线自动化设备及功能实现馈线自动化(FA)是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基础。配电网中由于馈线引起的停电时有发生,此时如何尽快恢复供电则是配电自动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故障自动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是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合理选择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模式、合理选择一次配电设备,加装智能化终端设备,实时遥测、

26、遥信和遥控功能,是馈线自动化功能实现关键之所在。(3)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随着城区的规模不断发展,抄表收费给电力系统的生产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困难,手工抄表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而且会产生各种差错,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实现用户抄表计费自动化也是配网自动化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电能数据的采集、传送、处理、保存,进行有关电量计算、线损考核,分类汇总查询及有关报表单据打印等工作,来完成自动抄表计费工作。(4)配电自动化主站、子站系统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配电网的SCADA系统功能、故障处理及负荷转移计算功能、配电GIS (AM/FM/GIS)功能,还包括配电高级应用软件等

27、。配电子站主要采集变电站内RTU和户外各种RTU(FTU, TTU等)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汇集和转发。由于配电子站管理的RTU数目众多(是变电站监控系统的3到5倍),由此要求配电子站有高可靠性和灵活配置。因此要合理选择主站、子站的设计方案,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5)通信系统设计配电网自动化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通信。在配电系统中,由于各种元件过于分散,节点数目众多,对通信提出特殊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通信系统分布庞大,应当从控制中心到达数以万计的从杆上到地下的远方设备。在主站、子站、馈线与终端设备之间选择合理的通信网络,从而达到性能价格比最高,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高效、安全可靠运转。

28、2 城区配电自动化设计概要2.1 概述某城区是其供电区内负荷密集,供电量最大的区域,该城区是某农垦分局所在地,是某城区分局工业、商业、文化、政治、体育、通讯、居民生活中心。也是某垦区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某城区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大质量、降低损耗、提高配电网整体管理水平、稳员增效的目的,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1 设计原则为了使系统建设能取得好的效果,保证与现有资源共享,节约投资,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1)工程的设计思想,对某城区整个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进行统一的规化和设计,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保证数据和信息资源和高度共享,避免重复

29、投资和资源浪费,以期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2)系统软硬件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充分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实用性。(3)遵循各种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4)本方案将以高性能的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开发的支持平台,使包括配电SCADA在内的DMS的所有子系统都构筑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高度共享。(5)对已有的自动化系统(如调度自动化系统等),本系统可以开放地、方便地与之实现信息交换。例如:变电站站内开关的信息、站内母线电压、出线电流等可由现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终端中调取,不用另外采集,以节省投资。(6)系统采用了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保

30、证能够分期、分阶段地逐步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各项功能。2.1.2 设计目标本方案的实施主要要达到以下几个主要目标:(1)提高配电网系统运行可靠性,减少故障停电范围,缩短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时间;(2)提高供电质量;(3)优化网络结构和无功配置,降低线损;(4)提高配电网系统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行维护费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5)提高用户服务质量和投诉响应能力,改善线路故障时用户服务的反应能力;(6)建立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并具备良好的系统扩展能力,实现局内系统的资源共享,提供优化决策平台、提高管理水平。2.1.3 设计依据及要求本设计依据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配电

31、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10KV配网自动化发展规划要点、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和县级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实施技术导则等有关要求以及某城区发展总体规化、某城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方案等有关文件。根据国电公司10KV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规化要点的要求,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1)使接入10KV公用线路上的用户具有两个以上的电源供电的可能性,其中应使2/3以上的用户享有“N-1”供电可靠性的能力;(2)对配电网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远方监视和检测;(3)当线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隔离故障区段,并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4)根据需要可远方对网络进行重构和负荷转带;(5)与其它系统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32、6)配网自动化的一次设备、通信和自动化设备应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2.1.4配电自动化难点分析配电自动化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将使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因此在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难点问题加以解决。配电自动化实施难点问题及对策主要有:(1)设备众多,量大面广、系统组织要求高配电自动化与目前国内已实现较为成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相比较有许多不同点,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的主要是户内设备,其通信量大,但比较集中,而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的是大量的户外设备,其通信量小、但非常分散,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通常要成百上千甚至于上万点之多。管理的设备数量比调度自动化系统要多得多,而且

33、大部分的设备要工作在户外严酷的环境下,因此要将深入城市各个环节的配电线路和不同类型且满足各类供电方式的配电设备组织起来,有效地形成城区配电网实时故障处理和管理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了解发达国家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充分吸取其经验,避免走弯路,尤其要学习国外配电自动化生产厂家如何与电力系统合作、如何将计算机、通信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配电网及户外设备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2)开关设备频繁操作,可靠性要求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一大目标是实现日常配网动态管理,以达到合理分配负荷、有效利用能源的目的,因此开关设备要求能够频繁操作,为此设备高可靠性是实现动态管理的基本要求。

34、从自动化角度设计高可靠性设备,在开关设备设计时就要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如简化开关操作机构,保证其动作可靠稳定等。(3)户外终端工作环境恶劣,对电子产品要求高配电网各节点包含大量户外终端,这些电子产品工作环境有可能非常恶劣,通常要求在-2575,湿度高达95%的环境下工作,这样设备的关键部分就必须采用工业级的芯片,还要考虑防雨、散热、防雷等因素,如何保证终端具有抗各种突发强干扰能力、并能适应户外气候、达到免维护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采用独特的结构设计,生产出真正适合户外环境的工业产品;2)设计合理的自动化控制原理,使其能有效工作;3)通过简洁的工作方式,避免干扰;(4)终端遍布配电网每一个节点

35、,通信网络建设复杂针对大量终端需要通信,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站端设备非常多,会大大增加通信系统建设的复杂性。此外,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众多的终端设备中即有容量较大的RTU,又有容量小的馈线FTU以及故障记录信息、定值远传、远方抄表等信息,这样就更增加了通信系统的建设难度。从目前成熟的通信手段来看,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单一满足要求,因此,往往综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通常采用多层集结的方式,以减少通道数量和充分发挥高速信道的能力。(5)户外设备控制、工作电源的提取问题设备监测、故障位置判断,隔离故障区段、恢复正常区域供电,是配电网自动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保证在故障期间,计算

36、机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分闸、合闸操作系统对电源的需要,因此,不得不安装足够容量的蓄电池,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充电器和逆变器。选择技术比较成熟的能进行深充深放的蓄电池来实现户外设备控制的电源问题。2.2 某城区10KV配电网线路概况2.2.1 某城区配电网现状某城区10KV配电线路主干线全部是架空线路,10KV配电线路55KM,导线截面为16mm225mm2。电杆为YB-19-10型,共917基,60%有横纵向裂纹,10%杆头破损、漏筋。立瓶型号为P-10。0.4kV配电线路96.8KM,导线截面为16mm225mm2,电杆为YB-15-8型,供电半径最大为1.5KM,远超过0.3KM的城区规定供电半

37、径,电度表12800块,其中60%属于国家明令淘汰产品,配电变压器121台,其中高耗能变压器88台,约占66%,配电变压器总容量为18330KVA。由于配电网导线截面小,供电线路迂回,供电半径过长,负荷大,电瓷等级偏低等原因,造成0.4KV 线路未端电压最低为170V,低于国家最低标准14%,配电线损高达40%,在用电高峰时,用户的日光灯、家用电器都无法正常使用。由于配电网布局的不合理,分支线路没有安装隔离开关,常常因为小故障,局部故障而造成一拉一条线,一停一大片的事故发生。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日常生产生活。2.2.2 某城区配电网改造后状况鉴于已有的10KV线路存在不足不能

38、满足自动化需要的情况,以及考虑今后5至10年的负荷发展规划,该城区10KV配电网线路进行改造,10KV配电网线路采用4回路,环网供电方式,主干线导线截面120mm2、分支干线导线截面70 mm2,分支导线截面50mm2,同时按照自动化的要求对线路加装开关设备对线路进行合理分段和联络,满足在线路停电或故障时负荷的互倒互带要求。改造后涉及本次配电自动化工程的馈线线路共有4条,开关共有 32台,主干线联络、分段开关10台;其余22台为分支线路开关。2.3 系统设计方案2.3.1 系统结构及功能要求2.3.1.1系统结构根据该城区配电网具体情况,其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主站。负责整个城

39、区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监控、管理;第二层:子站。主要用来实现变电站10KV出线的馈线自动化,并上传下达各种实时信息。第三层:配电终端,主要负责对线路、馈线开关、配变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分为RUT、FUT、TTU。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结构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2.3.1.2系统功能要求配电自动化工作是一个牵涉面广、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除了要建设好若干个配电自动化子系统外,还要做好与其他自动化系统联网,合理有效地实现电力系统各种信息交换、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多岛自动化”到系统集成的配网管理系统建立,并发挥系统各项功能的实际作用,为此,要说明系统功能

40、,我们必须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子系统主要功能做具体描述,下面将组成系统几个主要部分进行说明。(1)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系统功能主站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最高层,负责对所有配电线路及设备的管理,对全局重要信息进行监视管理,其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制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一体化设计的配电SCADA功能馈线自动化子系统(FA)故障处理和负荷转移决策功能配电网在线维护功能调度员在线仿真培训功能配电网专用AM/FM/GIS功能城区配电自动化主站中心变子站配电终端配电终端配电终端配电终端柱上开关柱上开关柱上开关配电室配电变压器配电终端图2-1系统整体结构设计框图配电WEB浏览功能

41、(2)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包括采集状态量、模拟量、电能量等。 数据传输,实现与主站、终端的通信,支持多种通信规约,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的通信。 维护功能,包括故障的定位、隔离及故障区段恢复供电。 通信故障监视与上报其他功能,包括自诊断、自恢复、功能远程维护功能、后备电源。(3)电自动化系统终端基本功能根据现场监控或监测对象,配电自动化现场终端可分为如下几种终端:馈线开关监控终端(FTU),配变监测终端(TTU)。各终端功能如下:FTU功能:采集开关位置、终端状态、操作电源等状态量采集中压电流、电压等模拟量控制开关分、合闸与上级通信参数设置故障检测与处理等TTU功能:采集设备状

42、态采集功率因数、低压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零序电流及三相不平衡检测,采集电能 与上级通信及时校时电能量转发参数设置程序自恢复、最大需量及出现时间、失电数据保护、断电时间等。统计停电时间、记录停电起止时间报警功能2.3.1.3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择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目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就地控制模式:按照预先设置的运行方式,实现就地故障判断、隔离、恢复送电等处理,馈线正常时传送运行参数。远方监控模式:就是要设立主站,馈线上各个监控终端采集运行参数,并通过子站将信息传回主站。在发生故障时,由主站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切除故障段并实施恢复供电。就地与远方监控混合模式:馈线建有

43、较可靠的信道,在馈线发生故障时由监控终端按照预先设置的运行方式(就地或远方)进行处理,正常运行时,监控终端向主站发送运行参数,并接收主站监控命令,处理负荷转移、平衡、改变运行方式等。根据某城区线路情况,即线路全部为架空线路,线路的联络主要以环网为主,馈线自动化模式采用就地与远方监控混合模式,即故障的处理由终端配合开关设备就地处理,监控终端向主站发送运行参数,并接收主站监控命令,处理负荷转移、平衡、改变运行方式等。2.3.1.4 系统通信信道的选择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除了要进行配网一次设备等改造外,建设一套能满足实现配电自动化功能要求、可靠的数据通道,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各项功能的关键。目前,可采用的

44、通信技术有:有线电视广电网、音频、光纤、双绞线、有线、无线、无线扩频和配电线路载波等,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过程中,采用何种通信技术或方案,则应根据接线方式、实现功能、现场环境和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决定。根据某城区线路情况,并结合各种通信方式的性价比情况,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图2-2 配电自动化整体结构图通信系统采用:主站与子站之间通信方式采用光纤环网。子站与终端之间设备采用光纤加双绞线方式。即:配电网主干架采用光纤,配变、分支线采用双绞线。2.3.2 配网自动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针对城区配电网的基本现状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目标和将来系统发展规模,以系统设计经济性、扩展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为

45、目标,设计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总方案, 系统整体结构如图2-2所示。配电自动化系统由图示三层结构构成,即: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和配电终端层。配电主站由主备服务器、数台工作站、通信子系统、语音报警系统以及打印机、网络设备等构成;配电子站分布于变电站,负责各变电站户外测控终端RTU(FTU、TTU等)的信息转发和监控,配电主站和配电子站之间用光纤环网通讯方式通信,配电子站和FTU之间可采用双绞线或光纤等方式通讯。2.3.3 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范围本次配电自动化工程范围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0.4kV主要的低压配电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主要包括1个变电站,4条馈线线路,

46、32台开关,121台配电变压器中的105台配电变压器以及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系统涵盖某城区全部供电区域。本期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包含以下内容:(1)配电主站系统1个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于某城区配电系统管理和监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2)配电子站1个本期建立1个配电子站,完成向下控制户外设备和采集相关信息、站内采集相关的变电站信息,向上传递和接收来自与主站信息的功能。(3)配电设备及监控终端1)柱上开关及终端:32 台2)配电监测:105台3)用户集中抄表系统(4)通信网络的建设1)构筑变电站到配电主站的光纤通道;2)构筑完善主干线终端(FTU)到子站之间的光纤通信网;3)支线FTU

47、以及TTU的通信双绞线通信网;4)建立配电主站系统的局域网,实现双网。3 馈线自动化常用的馈线自动化实施模式有就地控制、远方集中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根据某供电公司对配网自动化系统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后期功能扩展的需要,系统建设为有信道方式。此种方式下,使用保护型FTU,可依赖信道实现就地控制。3.1馈线自动化方案对于较复杂网架结构,在线路故障情况下,利用保护型FTU和系统通信完成故障区段的自动隔离,非故障区段自动转移供电功能。引入了具有远控功能和保护功能的配电馈线自动化原理;在保护方面,引入了具有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双向闭锁式方向过电流保护,完整实现了保护的快速、灵敏、选择和可靠性;在系统恢复方面,引入了实用的故障隔离的主备重构恢复技术;在系统监控方面,提出了主备原理的热备用监控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