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494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

2、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3、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

4、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5、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

6、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7、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摘 要长三角地区现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并确立 “一体两翼”的发展框架,即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济贸易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货源,使该地区各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年增长。但是长三角地区多式联运通道建设与该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的高速增长相对比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首先从阐述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集装

8、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中的关键部分集装箱中转站的布局和集疏运通道进行规划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集装箱中转站布局进行规划分析。同时,还提出了在进一步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以及完善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ABSTRACT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en shaped an industrial and economy zone by the middle and south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east and nor

9、th Zhejiang province with Shanghai as the leader, and established the Integration with Two Wings of the development framework, that is, with Shanghai as the center of this planning, the ports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as wings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Growth of economic and trade had

10、 brought a large number of sources, making the port throughput and container throughput in the reg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building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o a certain extent, restric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hich compare

11、d with the regions port throughput growth.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d the relative theory of the container multimodal transport channe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termodal containers channel developme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make planning on the key part of the multimodal transpo

12、rt channel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argo terminal in the layout and set distributing channel using FCM (fuzzy c-means) cluster analysis making plans fo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argo terminal. At the same time, from a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building,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ontainer multimo

13、dal corridor planning to make recommendations.Song Juanjuan(transportation planning&management) Directed by prof. Yang Zhigang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Container Transport Corridor, FCM cluster analysis 目 录1绪论11.1选题背景11.2研究意义11.3集装箱多式联运研究现状21.4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52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概念72.1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定义72.2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

14、的建立82.3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参与者92.4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影响因素103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现状123.1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枢纽城市143.1.1集装箱中转站选址布局的基本原则143.1.2长三角集装箱运输枢纽城市布局现状153.2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线路建设状况163.2.1长三角地区水路建设状况173.2.2长三角公路建设状况213.2.3长三角铁路建设状况223.3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建设中的问题244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站布局分析274.1 中转站布局选址方法274.1.1聚类分析方法介绍274.1.2目标函数C均值聚类法294.2长三角地区集装

15、箱中转站布局分析314.2.1长三角地区集装箱中转站布局指标选取314.2.2长三角地区集装箱中转站布局模糊聚类分析324.3 模糊C均值聚类法结果分析集装箱中转站布局城市选择354.3.1结合交通环境因素分析364.3.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375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395.1灰色局势决策模型395.2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线路分析405.2.1决策程序405.2.2应用算例415.3计算结果分析436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建议456.1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硬件”建设456.2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软件”建设467结论517.1本文研究工作总结517.2进一步的

16、研究方向51参考文献53附 录561绪 论1.1选题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经济贸易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货源,使该地区各港口的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年增长。长三角地区现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并确立 “一体两翼”的发展框架,即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广阔的腹地范围,强大的经济后盾,高速的增长速度使得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呈现飞跃式的发展。该地区港口的集疏运条件与港口吞吐量的高速发展仍不匹配,集疏运系统不通畅和运能不足的问题明显存在。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定投入,但显然力度不够,特别在水路及

17、铁路集疏运子系统上表现更为明显。另外,在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结点的建设方面,内陆经济腹地广阔,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但中转站服务设施的设置不能很好的覆盖其腹地,从而不能为其经济腹地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管理水平不高,通畅、安全、便捷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尚未建立。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以提高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客户采用国际多式联运方式。1.2研究意义加强长三角地区港口、公路、铁路、内河航运集疏运系统的建设,不仅能更好地发展长三角各个港口,也能促进长江黄金水道和其他内河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更好地完善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本文将重点研究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

18、运中转城市的布局问题以及运输路径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集装箱中转城市将分散的小批量货流预先汇集起来,组成大批量货源后,通过集装箱专列或汽车运送到集装箱码头,再利用大型集装箱船运出。集装箱内陆中转城市的合理布局,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加速货物的流转,使集装箱多式联运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以降低社会运输成本。(2)运输路径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集装箱多式联运能否高效运营,同时也关系到铁路、公路、内河水运等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影响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1.3集装箱多式联运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多式联运操作实物、法律法规的研究有:多式联运作为国际运输中一种先进的混合运输方式

19、,以其方便、灵活、安全的特点,受到了货主的青睐、承运人的偏好以及政府的扶持,它具有常规分段独立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据统计,国际货物运输已经实现了70%-80%的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也已成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杨志刚【1】对集装箱货物运输,多式联运方式,经营人,箱务管理,货损处理,保险及多式联运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典型案例,对多式联运实际业务当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国际物流实务、法规与案例研究方面,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国际间货物运输的方式、程序和法规,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在联运提单方面主要对集装箱联运提单缮制应注意的问题及联

20、运提单与多式联运提单的区别及应用进行研究。魏际刚,荣朝和【2】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影响因素:1.指出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运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适应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运输要求;2.分析了中国运输制度对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影响;3.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运输业的要求,指出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是中国运输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最新变化在运输方面的要求所做出的反应。叶德春【3】分析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策略选行了探讨,认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五点:研究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铁路、公路、水路集装

21、箱整体运输模式;修订或制定出适合上述模式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现行的铁路集装箱管理体制和运价体制;加强货运集中化工作;大力发展货运代理等。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及结点布局规划的研究:范树衡,程永军,陈体庆【4】研究了辽宁集装箱中转站现状,并对辽宁集装箱中转站布局规划提出建议;刘建军【5】提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张琦,杨浩【6】对铁路集装箱内陆港发展综合物流进行研究;安筱鹏,韩增林【7】对东北地区集装箱内陆中转站的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朱晓宁【8】研究了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韩曾林【9】提出集装箱枢纽港综合指数的概念,对集装箱港口的布局进行了研究。另外,大连海事大学

22、高媛丽【10】的毕业论文对东北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进行了研究。由于集装化运输在装卸和换装方面的突出优势,集装箱成为了多式联运的一种主要形式。多式联运的效率与选择的联运方式、运输路径有很大关系。通常,运输优化和基础设施是多式联运的中心问题,而管理、法律环境和信息交换也是影响多式联运的重要因素。有关多式联运运输优化模型主要有:多式联运模型相对比较简单,Reddy(1995)以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假设在任意给定两城市间采用同一种运输方式,运输费用和运输距离成线性关系做了一个模型。模型为: (1-1)s.t. (1-2) (1-3) (1-4)从i市到i+1市采用运输方式k的运输费用; 在i市从k

23、方式转换为l方式的转运费用。决策变量如下:=式中目标函数是使两个线性费用函数取值最小。右边式子第一项是对已确定节点的货物从起点到终点的总运输费用。第二项是总转运费用,此项只有在中间某地点将货物从一种方式转换为另一种方式时才存在。第一个约束保证在任何两时间只有一种方式运输货物。第二个约束是指在某一城市只有一种转运类型。第三个约束保证其内部具有一致性,即如果在城市i运输方式从k变为l,那么从i-1市到i市货物就是通过k方式运输,而从i市到i+l市货物将通过l方式运输。最后一个约束是决策变量的O-1约束。近来,众多学者在此基础进行了改进。杨龙海、安实、毛科俊【11】采用非线性双层规划理论构建了多式联

24、运货运网络分配模型。货物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可以看成由货主和承运者共同决定的,货主根据运输网络的服务水平优先确定联运方案的货运,承运者根据货主的决策在各自的运输子网络中进行货物运输。对于这类模型,国外的研究分成同步式和分布式两类。同步式模型同时考虑货主和承运者,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往往不能优先保证货主的利益;分布式模型把货主和承运者分开考虑,但没有考虑承运者路线选择引起的运输时间、成本的改变对货主决策的影响。该模型克服了以上的缺点。首先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引入两个相关联的网络概念一一运输网络和集计网络。运输网络是实际存在的各类运输子网络(如公路网、铁路网等)的集合,是承运者决策时采用的网络;集计

25、网络是按照一定规则对运输网络的简化,用于模拟货主决策时所采用的一种假想网络。由此可构建如下的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货主在集计网络上确定各种联运方案(采用的运输方式、转载点位置等)的货运量,实现集计网络流量的用户均衡,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下层承运者的路线选择所引起的路网流量的改变;下层为承运者根据上层的决策在其运输子网络中进行路线选择,实现运输子网络流量的系统均衡,并给出其求解算法实例。模型模拟了货主和承运者的实际决策行为及其相互影响关系,解决了货主和承运者决策分离的问题。苏印、李铁柱【12】在分析选择国际多式联运线路时所需考虑因素的基础上,把运输费用、运输时间和运输质量作为国际多式联运中最

26、关键的三个因素。根据运输不同价值的货物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求出这三个影响因素在运输中所占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指标标准化后用决策论的方法来决定不同种类的货物应如何选择多式联运线路。贺竹磐,孙林岩,李晓宏【13】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试图从理论上寻找联运的运输方式选择方法,这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可以满足时效性物流(JIT物流)的要求,对运输速度和物流成本进行优化。以实现时效性物流整体费用最小化为目的,建立了在时间和容量约束下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的O-1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在多节点、多种运输方式的情况下是NP-Complete问题,常规算法难以求解,故设计遗传算法予以求解。算例显示,通过联合

27、运输的方式可以从整体上达到物流最优,不仅可以实现物流的实效性,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张建勇、郭耀煌【14】对多式联运网络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从实现总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出发,建立了一种多式联运网络的最优分配模型,从定量角度分析了多式联运系统的合理组织。从上述模型中,可以看出两者都具有这样的共同点:研究对象都为多式联运,在模型中都以中转换装费用和运输费用为多式联运运输总成本。模型节点的选取都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得出的运输路径必须经过模型中涉及的每一个点,实际应用中仍需完善。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系统,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满足总体运输系统对时间、空间和成本的约束,使有限的运输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就需

28、要建立运输决策支持系统。关于建立多式联运条件下智能运输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论述包括:多种运输方式下的现代物流运输组织、调度优化,运输方式、路径选择等,基于区域范围内的物流智能运输管理,物流综合运输决策和支持体系,具有广义费用优化特征的综合运输调度与路径选择配置模型和算法,具有多功能、开放式和模块化的多式联运智能运输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李蕾【15】建立了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对郑州至鹿特丹的多式联运路径进行分析。王凤洲,陆晓倩,吴秋明【16】,基于现代系统整合观对多式联运系统进行分析;刘妍,范厚明,慈吉利【17】针对我国多式联运的组织协调工作中存

29、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王云鹏,王占中,鹿应荣,钱小小【18】为解决业务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传统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很难满足企业要求的问题,结合数据仓库的特征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多式联运决策支持系统结构。该系统包括三个层次:模型库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组成的基础层、数据仓库组成的加工层以及联机分析处理(OLAP)、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等组成的应用层,可以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物流决策支持。为提高多式联运物流企业决策效率和实现物流系统的协调运作提供了有效手段。魏众申,金升,黄爱玲,张智文,石定寰【19】给出了多式联运下的路径最短时间模型,并根据求得的最短

30、时间路径提供了相应的运输费用模型,为多式联运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彩雯,孙光圻【20】提出将agent技术应用于多式联运各区段承运人的选择,通过多agent之间的协商完成各区段分运承运人的科学选择;在系统开发实施方面,采用基于java的agent框架,设计出基于multi-agent的多式联运各区段分运承运人选择系统结构,并给出各区段分运承运人选择的原型系统。1.4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论文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 包括集装箱多式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集装箱中转站的相关概念。(2)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现状(3)长三角集装箱中转站布局规划选择长三

31、角地区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各候选城市成为集装箱中转城市的优先级,进而决定各城市是否应该建立集装箱中转站以及集装箱中转站的规模。(4)运输线路的选择及优化对长三角地区多式联运运输网络进行优化并对初步选定的建立集装箱中转站城市进行优化。(5)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建议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概念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现状站点布局问题运输路径选择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建议图1-1 本文研究思路2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概念集装箱运输的产生及不断深化和发展,改变了货物运输的形势和规律,集装箱多式联运及多式联运通道的形成是适应货物集装箱化运输发展的结果。本章重

32、点讨论与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相关的概念,研究集装箱化对货流的影响与多式联运通道的形成,分析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2.1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的地点。为履行单一方式运输合同而进行的该合同所规定的货物接送业务,不应视为国际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特点是由多式联运的经营人与托运人签订一个运输合同,统一组织全程运输,实现运输过程的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统一理赔和全程负责。从多式联运的特点来看,其目的是方便托运人和货主,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货物运输

33、整体的最优化。 “运输通道”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是指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往往有一些跨区的或区内的客货流密集地带集中相当一部分流量,其走向线路形成国家、区域的运输骨干通路。这种运输骨干通路称为“运输通道”,其含义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一面: 1.运输通道是一个运输地带,并非一条运输线。2.运输通道是连接客货流发源地与目的地的客货流的密集地带。3.运输通道一般是由平行的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互相补充,共同提供服务。虽然某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也可以组成运输通道,但只有单一运输方式由多条运输线构成运输密集带,才能叫运输通道。4.运输通道不仅包括各种运输线路,而且包括枢纽、港口、车站、机

34、场、中转站、与运输生产相配套的服务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体系,这些就形成了运输通道的统一体。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即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连接主要集装箱流产生地有共同流向的宽阔地带,在这一区域内,有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输方式。从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构成角度理解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内涵,其构成一般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发达的硬件,包括铁路、公路、内河水运、海运、港口和各种场站等设施设备,特别是内陆集疏运设施设备,使集装箱门到门运输具有客观可能;二是完善的软件,包括参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各部门的建设及相互之间的紧密协作、现代化的运输组织管理形式和信息传递方式、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从而保证集装箱运输的通畅。

35、【21】发达的硬件构成集装箱运输网络,完善的软件构成集装箱运输环境。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提高集装箱运输的效率,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多式联运中的重要节点就是集装箱中转站。集装箱中转站亦称为集装箱货运站,是集装箱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要素。其选址从沿海港口内部到港口所在地区再向内陆地区延伸。主要功能有:(1)港口、车站、货主间的集装箱中转运输与门到门运输;(2)集装箱货物的拆箱、装箱、仓储和接取、送达;(3)空重集装箱的装卸、堆存和集装箱的检查、清洗、消毒、维修;(4)车辆、装卸机械的检查、清洗、维修和停放;(5)为货主代办报关、报检等货运代理业务。集装箱中转站站址的选择,一般位于交通要

36、塞,通过与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配合,形成集疏运网络。为完成其主要功能,集装箱中转站配备完整的装卸堆码、搬运及拆装箱作业设备,拥有足够的堆场、库房及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2.2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建立集装箱化前后货流的变化是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不断深入和发展,促使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形成。与件杂货运输相比较看出集装箱运输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1)集装箱运输以大型集装箱枢纽港为中心,通过铁路、公路、内河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使枢纽港对集装箱货流的吸引范围向港口的内陆腹地延伸。通过沿海水路,使枢纽港的吸引范围向周边沿海小型港口延伸。(如图2-1)(2)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在向内陆延伸的

37、运输线路所经过的地区及在中小型港口所在城市,建立一定数量的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以及其它为集装箱运输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机构。每一集装箱中转站形成一定的适箱货物吸引范围,负责对其吸引范围内的适箱货物组织装箱运输作业,并对运到该集装箱中转站的集装箱负责运送到指定拆箱地拆箱作业。【22】公路运输网大型集装箱船航线集装箱专用列车线主要集装箱港口图2-1 集装箱运输的货流形式(3)集装箱化后,货物在集装箱中转站与港口堆场之间,尤其是在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与港口堆场之间,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运输组织,形成有规模的集装箱运输。主要的运输组织形式是将分散的小批量集装箱货流预先在内陆集装箱中转站内集结,组成大批量后,以

38、整箱货物运输或者拼箱货物运输的形式,从内陆集装箱中转站运送到港口集装箱码头堆场,再利用大型集装箱船运到目的地的港口集装箱码头,并从港口码头堆场运输到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以整箱或拼箱的形式拆箱,将货物交付给收货人。通过组织规模运输,可以达到降低集装箱在场站作业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集装箱以及集装箱作业设备利用效率的目的。随着这种集装箱运输服务的开展和深化在促进集装箱运输线路所经过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集装箱运输量的同时,使集装箱运输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以运输线路及集装箱中转站为中心线向外辐射的经济带,最终形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在通道内,可以将集装箱货流的运输成本减到最小。2.3集装箱多

39、式联运通道的参与者按部门划分,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参与方主要有以下六个:(1)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综合管理部门实施政府对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管理,主要负责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规划、宏观管理,由计划、外贸、经贸部门组成。(2)集装箱货物的监督管理部门对集装箱及集装箱内货物进行检查、监督,主要有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疫等部门。(3)货主集装箱运输最基本的需求者,主要是企业、团体和个人。(4)运输服务企业在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内提供运输服务的部门,是多式联运通道构成的主体,由铁路、公路、港口、航运以及各种场站等服务企业组成。(5)多式联运经营人及货运代理作为联系货主与运输服务企业的中间纽带,为完成集装

40、箱货物的运输服务。(6)其他服务部门在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内提供各种基础服务的部门,如商贸、金融等部门。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参与各方之间的关系如图2-2所示。政府和适当的公共机构及其他主管当局进出口贸易控制机构哦外汇控制机构“一关三检”机构运输许可证发放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发货人收货人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人货运代理人船舶所有人公路运输经营人铁路运输经营人内河运输经营人集装箱中转站集装箱出租机构货物保险人图2-2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参与各方关系示意图2.4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影响因素影响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内,一定的集装箱货物运输量是

41、集装箱通道赖以存在的基础。由于经济的发展,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使高、精、尖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带来货物运输需求数量的增加和运输需求质量的提高。适箱货源增多,增加了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量,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发展。(2)国家宏观政策导向。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但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规划和建设会促进其覆盖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国家对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选择,在技术、投资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对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管理部门的合理分工和协作。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势在于为货主提供一次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全程负责、统

42、一理赔的运输服务。由于集装箱多式联运涉及的部门多,如果各部门没有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就不能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势。参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各部门存在于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内,分工与协作的水平体现了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发展水平。(4)法律法规建设。参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各部门通过一定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分工和协作关系的确定,需要在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得以实现。法律法规建设是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的保证。(5)技术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影响地区产业结构,使产品趋于更高附加值化的同时,使运输服务企业在服务的过程中容纳更多的技术含量。集装箱的产生及围绕集装箱运输建

43、立的运输服务体系,尤其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体系,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可以说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凝结了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6)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经济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运输需求数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水平,反映了运输供给数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是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基础,是运输服务企业投资的主体。解决运输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的原则,应是运输供给的适度超前发展。(7)商贸环境。一个地区是否拥有发达的商贸环境,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运输服务企业的数量。商贸环境由物化环境和意识环境组成。物化环境由商贸企业、金融业等构成:意识环境是指在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内人的商贸意识的强弱。强的商贸意识将促进商贸企业、金融业的建立和发展,从而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形成和发展。3长三角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现状从硬件构成角度理解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内涵,主要包括各种场站等设施设备,特别是内陆集疏运设施设备:铁路、公路、内河水运、海运、港口,从而使集装箱门到门运输具有客观可能。本章就从多式联运运输枢纽城市和水路、公路、铁路发展状况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