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5132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育专业发展战略李予军(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北京100083)摘要:本文就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专业现状做出基本分析,指出为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应加快制订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并就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外语教育; 21世纪; 发展战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语教育国,但还不是外语教育强国。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探讨和制定我国高等外语教育专业面向21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对于构建新世纪我国外语专业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专业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外语师资教育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外语师资教育体

2、系,但国内对外语师资教育本身的研究却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散见于学科教育一般外语教学研究之中,外语师资教育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方向。此外,我们过去进行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教法、学法、教材、大纲的研究,而对教师本身的研究却较缺乏。时至今日,国内的外语师资教育基本上采用的仍然是非师范院校的外语教学模式,其本科师资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并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缺乏一套既能跟上国际潮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本科师资教育体系,这显然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未来中等学校外语教育师

3、资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需要。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外语本科教育的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大都模仿综合性大学的模式,很少有师范特色,针对性不强,没有立足于师范教育性质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结果造成课程体系缺乏整体设计和研究;受专业本位观念影响较重,学科比例缺乏科学论证,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科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出现了重专业知识,不重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不重知识结构;重平均发展,不重个性发展的情况,影响了外语本科师范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对师范生在教育的认识、教育观念形成和从事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培养模式制约下的课程体系形成以知识

4、体系的灌输为教育的核心,无论是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教育能力的培养都被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注重的是教学结果,忽视甚至回避教学过程,学生的主观意识的能力作用及创造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国内整个教育都停留在以结果为最终目标的客观教育模式上,这样就导致“过程教学”所突出的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的教育培养模式始终没有形成,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考试制度所体现出的培养途径和培养目标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着这一点。这种扭曲的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给我国的外语本科师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结合我国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尽快制订措施,采取行动,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本科教育的

5、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二、21世纪对外语人才规格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智力和人才竞争时代。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对外语人才的数量会有更多的需要,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对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教育专业会有更大的期待。同时,也是对外语教育专业的挑战和考验。新世纪外语人才应该是能立足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条战线,面向改革开放前沿,适应市场经济,利用所学语言和知识,在传播沟通信息和进行科研成果的对外交往与合作、从事教育与科研等方面胜任工作,并发挥积极作用。面对这样一个人才规格的要求,目

6、前的外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显得有些不适应。现行师范院校外语系的专业课设置包括三类课程:(1)语言技能课;(2)专业知识课;(3)师范类公共课。除了师范类公共必修课外,外语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是与其它类型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类似,谈不上有自己的特色。语言技能课基本上采用综合性大学或外语类大学的教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也是共同的,即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外语能力,使其适应各种交际目的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综合性大学及普通外语院校正在试图通过加进经贸、法律、科技等专业,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外语复合型人才,而模仿这类院校课程设置的师范院校就更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即使一些综合大学和外语院校

7、的课程改革也值得考虑。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其它科系的力量、教材来设一个第二专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第一专业往往是割裂的,缺乏有机联系,而没有考虑第二专业本身是第一专业的继续,简单地说,第二专业正是发展学生外语语言能力的一种途径。三、关于外语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家经济素质提高。外语教育专业改革千头万绪,但要明确发展战略,关键是要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我们认为,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思想观念

8、,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到社会改革的现实中和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中去思考;把适应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 、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等教育思想向适应市场经济方面转变,全面适应现代化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为此,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点:(1)明确学校定位,注意“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有了非常快的发展。绝大部分院校已逐步改变了单一外语的培养模式,增设或调整了学科专业和办学层次,一些院校参与合并、联合办学等高校体制改革之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新的专业或专业倾向课程。各外语院校、系都在规划未来,寻找各自的位置。因此,定位非常重要。它包含几层意思,包括办学层次定

9、位、培养目标定位、规模效益大外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以及面向市场的定位问题等等。研究和确定定位要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从本校的师资队伍、生源、专业状况、就业市场、地区需要等具体条件出发。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师范院校外语专业对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了一定的共识。这里的复合型是多样的。由于学校定位不同,势必有多种形式的,不同层次的复合,一所学校内部可能各种复合模式并存,也可能不同专业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复合形式。所以,“复合型”人才模式不是单一的。目前正在实践或实验的模式有:外语加语言学、文学,外语加专业方向,外语加另一种外语,外语加专业,外语加宽厚知识,专业加外语、双学位等等。但无论实

10、验和推行何种模式,外语专业的优势是外语,要在基本不降低专业外语水平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本校和本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切记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追求市场效应,效仿他人,否则将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2)加强课程建设。由于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在教学计划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设计好每门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落实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课程建设应该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课程建设应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调整课程板块,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二是具体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就现状而言,各校课程板块形式不尽相同,但对于其中

11、带有共性的,如外语基础必修,公共必修等课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提供改革思路,本着有利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原则,大致统一做法。具体课程的建设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课程建设的各环节,如教材、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师资管理等。就外语专业课程而言,基础阶段重在走内涵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向课程和课时要效益。高年级阶段在稳定教学的基础上,加大课程调整力度。无论是外语课程还是公共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均要从学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出发。未经论证盲目开设课程势必影响教学质量。(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而进行的课程建设必然带来教学内容的调整。设计适应“复合型”的教

12、学内容改革,应组织专家论证,把握好内容的质与量,注意教学内容在教学整体中的作用,力求内容新,切合需要。外语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陈旧和更新缓慢的问题,学校应给与人力财力支持并依靠基层教学单位抓紧逐步更新,以满足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在外语专业课程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国情、科技、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内容,尽量体现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最新信息成果。由于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的主要渠道,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使教材能较好地反映语言规律和其它必要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有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四、在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的目的

13、在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切不可因改革而忽视日常教学管理。各校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检查机制,如课程建设制度、督导制度、水平测试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教学事故等级制度、学生对课程的评估制度 以及新开课程论证制度等。(2)课程建设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应抓紧课程板块研究,逐步推出合理的外语技能课、外语知识课、公共基础知识课以及相关知识课系列;注意校内外资源共享,开设体现自身办学特点的选修课程和讲座。调整学生知识结构,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着力研究高年级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改变一些专业低水平重复授课和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严格基础阶段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抓

14、紧基础能力培养;加强和改进计算机教学,明确教学任务,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汉语课程须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实用能力训练;加强第二外语教学,争取第二外语四年期间不断线。(3)解放思想,走出校门,采取多种方式借助社会各方面条件加大教学内容更新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和专业资料室的作用。一方面,强调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为教师和课堂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利用资料室,提高现有报刊、杂志的使用率;加强新编教材教学内容的监督检查;鼓励广大教师钻研教学法。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教学法指导,做到有计划,有落实等。(4)教学管理方面,有条件的学校须逐步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或其它形式的配套管理改革,

15、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带动课程建设;逐步把本科四年总课时压缩至3000学时,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和拓宽知识的空间,但不应降低外语水平,同时,加强课下的指导工作。在压缩课时的同时,可以考虑对必修课程设计弹性课时(如20学时一门课),做到“减时增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教学改革中做出较大成绩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加强教学研究部门的工作力度和对教材编写的监督管理,确保教材质量。5)学生素质和学生培养方面,应考虑对外语专业本科生规定撰写学年论文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吸收及应用知识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可在高年级开展教学实习及应用所学语言为社会服务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受锻炼等。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851(2003)-03-0091-04收稿日期: 2003年5月30日作者简介: 李予军,硕士,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 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