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598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日期:2009-9-16一、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地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国土面积中适宜开发建设的空间十分有限。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背景下,既要立足自力更生,以我为主,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又要在有限的适宜人居的地区进行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既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

2、代化大城市和城市地区,又要注重发展小城镇,通过减少农业人口,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社会服务水平;既要推动沿海地区继续率先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又要提高广大中西部的发展动力;既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保持外贸竞争力,又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稳步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对于扩大

3、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在世界上将是空前的。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和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城镇

4、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城镇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6.07亿人,城镇化水平45.68%,比解放初期的10.64%提高了35个百分点;比1982年的21.1%提高25.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成为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承办城市,是展示新中国六十年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功能独特,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二)城镇之间的联

5、系更加紧密,城镇密集地区逐步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以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为中心,多个城镇共同组成的城镇群迅速成长,成为我国对外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对内引领区域发展的战略要地。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以不足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42%的国内生产总值,吸引了79%的外来投资,在辐射带动城乡和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在内地人口密集的成渝地区、关中地区、中原地区、长株潭、北部湾等地,城镇群也在发育和壮大。(三)市政公用设施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增强,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到2008年底,

6、全国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4.73%,燃气普及率89.55%,污水处理率70.1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6.7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13标台,人均道路面积12.21平方米。十五期间,我国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总额2030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5倍;投资总额占GDP的2.9%,比九五时期的1.7%高1.2个百分点。(四)城乡规划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发挥了引导作用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决策和城乡规划的指导和调控。1989年城市规划法颁布以来,我国城乡规划编制方法不断改进,规划的前瞻

7、性、可操作性和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加强,法规日益完善,实施保障机制日益健全,逐步形成了从全国到省、市、镇、乡、村等对应于不同行政管理层级的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适应不同需要的多种规划类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将逐步改变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城乡二元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建设,通过优化城乡结构和布局,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我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国际社会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提出了

8、更高要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劳动力素质偏低,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艰巨。转变城镇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紧凑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在众多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一)坚持因地制宜,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区域差异大,不同地区城镇化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合理确定各地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城镇化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中央政府要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制定

9、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分类指导。东部地区要重点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着重提高城镇化质量;中部地区要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提高县城、中心城镇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人口的有序转移和聚集,重点建设粮食、能源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要围绕大中城市实施据点开发,进一步增强人口聚集能力,扶持为旅游、内陆边贸服务的特色小城镇发展,加大对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镇发展的扶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加强区域性交通设施、能源电力、节水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注重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森

10、林工业城市和国有农场地区城镇的建设,促进城镇发展转型。(二)坚持城乡统筹,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已不适应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二是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要进一步加强镇、乡和村庄规划,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对闲置的乡村建设用地的整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总体集约节约。三是结合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加强乡村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指导,加强农民最

11、急需、最基本的道路、给排水、环卫、通讯、电力等设施基础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使广大乡村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继续发挥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层面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将基本农田、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的地区,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地、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

12、本农田的保护;要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要在城市层面划定蓝线(水系控制线)、绿线(绿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红线(道路控制线),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纵观城镇化发展的历史,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改善城市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是健康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角度,一是要加强住房建设,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提升居住品质,使居者有其屋,满足群

13、众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二是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等薄弱设施的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改造,降低中心城区过高的人口密度,增加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利用外围新区弥补城区功能的不足;四是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改善路网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方便群众出行,提高可达性;五是要全面推动建筑节能,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需要将实现远期目标与解决近期问题相结合,逐步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需要加强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制定配套政策,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政策导向。我部将立足自身职责,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工作,为实现我国城镇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