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610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专业,行政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曾经陪伴了几代人的生活,如果现在再重播一遍的话,毫无疑问还是会有好多人会再看一遍,至少我一定会是其中之一。那些家庭生活琐事究竟有什么魅力,震撼了几代人的心灵?!那些“成长的烦恼”我们也都经历过,也都身有所触,但身受孔夫子教育的我们一定鲜少有父母和子女像朋友一样围坐在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家长”式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即使拼命用先进的思想、流行的思潮去遮盖它,就像走在有大树遮头的阳光底下,大树枝叶再茂密,阳光还是会穿过树叶在我们身上照出斑斑驳驳的影子。在我们的心中,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即使有时想和父母开诚布公的谈谈,内心也要踌踔半

2、天。成长的烦恼中父母和孩子朋友式的相处方式,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一员,曾让象我当时那样不大不小的孩子懵懂的心灵羡慕不已,现在想来,从小小的家庭生活相处中可看到的是美国社会中民主、平等和自由的风气,整个社会如此才能影响每个家庭,而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如此的思想才能造就整个社会风气。不要老是去指摘美国的种种,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单就民主建设别人就已经把我们远远抛在后面,再相比民主思想在美国国民中的蔚蔚成风,我们所要做的就更多了。相比美国民主建设的相对成熟,我国的民主建设还在学步的“成长”中,其间“烦恼”自也多多,我想就离我们身边最近也相对比较熟悉的基层民主谈点个人的看法。中国需要基层民主基层民主说的通

3、俗一些就是普及到每个人的民主,现今在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首的各政府层级从选举到管理的各种权限都由少数代表来执行。要说这些代表的意见真实反映了中国13亿人民的想法恐怕尤有不及,也很难做到。由此基层民主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中国为何需要基层民主呢?众所周知,一国的主要政府部门权限大,所要执行的职能也很多,因此在纵向、横向的管理上就无法做到深入彻底。在象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博、人口众多的国家里,政府的管理本就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对于像乡镇中的村、城镇中的社区这种最基层的单位,很多事情是上级的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而若由上级直接委派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又无法立即了解民情,也很难溶入到地方群众中去,

4、真正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来。这样进行管理很容易事半功倍,同时也很浪费国家人力,无法做到人尽其用,而人用的多了,又容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对国家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而另一方面,国家的发展又非常需要人民的力量,中国有13亿人,这是优势也是困难,只有集中13亿人的智慧,把绝大多数人的力量发挥出来,我们才能扩大这一优势,压倒由此带来的困难,而基层民主正是要让绝大多数的人民投入到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去。因此,还权于民、让民做主的基层民主建设就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实要真正谈起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也是有年头了。曾有过这样一个镜头让人感动:陕甘宁边区普选中,农民用向碗里投黄豆的朴素方法,选举自己中意

5、的干部。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确实已经从无到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投豆选举”早已经锁进历史的档案,但到底“成长”到什么地步却像罩上了好几层面纱,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村民自治基层民主从农村中走来中国的13亿人口中8亿是农民,发挥中国农民的潜能是我国综合实力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很多改革都是从农村率先搞起的,进而推向城市及社会其它领域,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也先走了一步。翻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2月,我国农村已普遍建立了村委会,将全体村民组织起来,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而从1988年开始我国又试行由选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成

6、员的办法,逐渐取消上级委派,使农民的意愿得到最真实的反映。民主选举可以说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农村的圈子毕竟比较小,大家平时都生活在一起,怎样的人才适合管理村子,每个人有什么优点适合担任什么职务也只有村民们最为清楚,而上级的委派就无可避免的把这些撇在了一边,上任的官员很难得到村民们普遍的满意与积极的配合,这样就会为村委会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障碍。而如果由全体村民民主选举,选出的干部代表的是村民的意见,大家自然愿意配合,这样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事倍功半了。由近年各项调查数据中发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已经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就2003年调查得知全国16个省份陆续进行的新一轮村

7、委会换届选举,涉及村委会就有30万个,直接参加选举的近4亿人。这都是原先“公推公选”制度所无法做到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虽然已经初见雏形,但仍存在不少需要继续探索有效办法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都在农村,进行各项改革的难度很大,工程量也大,而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思想觉悟相对于科技比较发达、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人还是比较低的,还残留着一定的封建思想,很难彻底根除。再加上农民思想单纯,容易为蝇头小利而心动,这就容易被有些动机不良的候选人所利用,在推荐自己时乱开“空头支票”,煽动群众,当了村干部后不能真正为村民办事,容易滋生腐败,搞裙带关系,这也是选举暗箱操作老是无法杜绝的一大

8、原因。另一个大问题是村民自治工作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前不久我的一个同学参加了一个农村考察队,据她所说当地农民对于民主法制意识的淡薄真是叫人难以想象,什么事都是上一级说了算,他们每天为了种田养活自己和交纳数不清的款项就已经精疲力竭了,而每家每年只能吃两三次肉的生活水平听来也让人心寒,看着她带回来的那些村民们谈到动情处悲然泪下的照片,我模糊的搞不清楚这些现象究竟是民主自治之风拂遍全国的“漏网之地”还只是许多我们所不知道情况的“冰山一角”呢?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需要加强领导,利用一切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层民主,将村民自治深化入每一个农民心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发展以小见

9、大,基层民主在上海农村离我们这些城市人似乎比之间的实际地理距离遥远的多,我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处于全国各方面都领先的上海,在我们身边民主意识、民主建设是否就进行的彻底深入呢?!记得去年新年前夕我就发现了一件看看有趣却值得思考的事情,有一天我回家刚进小区无意间注意到小区门口张贴了一张大红海报,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有关我所居住的小区的居委会干部换届选举活动的,别看我们小区地方不大,人也不多,但选举活动可是完全按照人大选举方式,由全体居民直接(间接)选举出居委会干部。什么意思呢?就是由每个大楼的全体居民推选出两名楼代表,再由楼代表参加干部选举大会,从所有候选人中选出新一轮的居委会干部。海报上罗列出了

10、新一届干部的名字以及参加选举的各楼代表们的名字。我看完之后,心里也挺高兴,想想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也已经进行多年了,这阵民主的春风终于也吹到我们小区了。一回家我就很兴奋地问父母:“知不知道我们小区这届的居委会干部有哪些?我们楼的楼代表是谁啊?我认不认识?”我妈织着毛衣,爸看着电视,头也不抬很干脆地就回答了我三个字“伐晓得。”如果说上一代人对民主意识本就不够强烈,那我们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们又做了一些什么呢?大一时我正式满18岁了,到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了,在一次选举上海市普陀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大会上我投上了自己的一票,但当我把票投入红色的投票箱中时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圣的感觉,反而觉得既惭

11、愧又可笑,因为写在选票单上的三个名字对我而言只是单纯的三个人名,我对他们没有丝毫的了解,更别提选出自己比较中意的代表人选了,最后倒是一个同学一语解了我们大家的困扰,“挑两个名字比较好听的投呗”,确实也只有这样了,真是可惜了那位落选的仁兄,如果他知道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的名字不够“诗情画意”,不知道会怎么想。想想自己第一次正式的选举竟然这样收场真是不甘心,但再一看那故做庄重的选取区更是一大讽刺。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我想大多数人也一定如我这般,偶尔想想但也不会深究。在全国的高等学府里民主意识尚且淡薄到如此地步,别的地区能深刻到什么程度我也不难想象。民主意识淡薄仍旧是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大问题。但这也

12、不能全怪居民们,毕竟是失去了那么久的权利一下子回到了自己手中,如何处之在一开始确实会很茫然,就象一个每天都要为生计发愁的穷人,你一下子给他一大笔钱,他反而不知道如何分配才能把这笔钱效用发挥到最大了。而很多地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的形式化也对基层民主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这些都是需要尽快清除的摆在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基层民主建设在城市中的进步,相较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城市的基层民主建设还只处于萌芽状态,但从1999年开始,我国各市就开始陆续迈出了社区自治的步伐,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毕竟在人的素质及经济水平上,城市还是有很大优势的,这就给

13、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助力。近几年来,社区自治在普及城市文化,推广社会福利,解决城市居民下岗就业等各项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仍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毕竟是在“成长”中。上海有个很有名的小区,占了上海很多个第一:第一个公开竞标选取物业的小区,第一个完全下放民主权利,由全体业主选举业委会的小区去年这个文明社区又创了个上海“第一”。事情要从小区更换物业说起,在年末核查收支帐本中,业委会发现物业有近一百万的差额不知去向。由此对物业产生不信任,虽然物业对此事据不承认,但业委会还是开会决定更换物业。为体现曾向全体业主承诺过的民主,业委会还特别做了一份调查表,不辞辛劳的一个个征求业主们关于更换物业的

14、意见。据业委会说是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更换物业。于是便采取了公开竞标的方式重新选取新的物业,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徇私情况,业委会还特别请了当地有关部门从电脑中随机抽取了五位专家参与竞标活动。过程还用摄象机拍摄存证。照理说是够民主科学,透明度够高了吧。但就是如此民主才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新物业带了全体包括保安人员在内的有关人员来到小区准备进驻时,发现门口一大堆大妈大伯三姑六婆手拉手堵住小区入口,不让新物业的队伍进入小区,双方由此还差点发生冲突。保安人员虽然个个人高马大,但那些大妈大伯都是年过古稀,打不得骂不得,保安人员还很吃了点亏。双方僵持了整整一天,到了晚间,还是新物业的负责人承诺退回车内,暂

15、时不进入小区,那些大妈们才不太安心的回去睡觉了。但到第二天,对峙还在继续,业委会前来劝阻,反而引发了那些业主们和业委会的新一轮冲突。由此成全了这个小区又一个上海第一上海市第一个将物业拒之门外的小区。究竟怎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来业主们对于原来物业没有任何不满,不过这也难怪,居民们只要看到小区整洁干净,绿化环境优美,健身设施完备,当然对物业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再加上业委会与业主们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业主们并不了解更换物业的原因,业主们认为业委会虽然把民主挂在嘴边但在这些事关所有业主利益的大事上却把大家排除在外了。另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调查表引发的冲突了。原来是业主们对于调查表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16、。有一位大伯说,业委会的人每天来催促他们填写表格,他原本并不赞成调换物业,是在不胜其扰的情况下才勉强填写了此表的。因此对于业委会声称的有三分之二业主同意更换物业的数据并不认可。当记者就此事询问有关部门时,关于业委会公开招取物业,有关人员说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但一提到业主关于对调查表一事存疑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却又摸棱两可,无法说出个是非对错了。真没想到一民主反而出了那么多问题!看来这件事情想要真正得到解决,还有赖于业委会与业主们的进一步沟通、协调。虽然“烦恼”不少,但从这个小区中我们看到的居民强烈的民主意识和业委会民主解决事情的措施还是值得称许和学习的。但在实际中,我们还是发现不少选举干部怕累

17、怕烦,并非让全体居民都参与到选举监督等活动中来,只是选出少数代表参与,这样的民主实际上还是少数人的民主,并非我们进行基层民主建设的本意,对于其长远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看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还是要以明确的法律为依托,政府的有效管理为核心,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大问题难以解决,但是如分割成若干个小问题再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让中国最广大的人民都投入到国家社会问题的解决中,这是基层民主建设理应发展的目标。我们不应该害怕问题的出现,在发展的初期过程中这是无法避免的,有了问题才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民主的建设才会越来越成熟。我想大多关注娱乐圈的同学都知道,近年来很多颁奖礼的奖项都是由歌迷们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公开投票选出的,而歌手们对于由歌迷们选出的奖项也比较重视。毕竟作为一名歌手无非就希望自己所唱的歌曲能被更为广大的歌迷所接受,而歌迷们的投票也就是对此的一种肯定。我觉得基层干部和居民之间也就是这样啊!也许我的比喻并不太恰当,但想简单些也就不过如此,只有由全体居民选出的干部才能真正代表民意,而只有工作受到广大人民肯定的才是好干部。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基层干部们和广大人民之间也能发展成歌手和歌迷之间这种鱼水关系,那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离完善就不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