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623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应对方式,探究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行为偏好关系,进一步揭示大学生网络使用乃至网络成瘾的深层心理根源

2、,对有效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病理性网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信息获得型和交往型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指向问题解决的积极应对方式;游戏型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指向情绪的消极应对方式;信息获得偏好与解决问题维度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幻想维度有非常显著负相关;游戏偏好与解决问题维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交往偏好与求助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网络行为偏好中图分类号 D917.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应对方式是一种较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指个体在面对来自自然或社会的各种稳定或不稳定的应激源时,为了减轻对其的消极影响而做出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国内外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应对方式有:问题解决、忍耐、退避

3、、求助、发泄、幻想、寻求社会支持、压抑、否认、物质滥用、自我惩罚等等。应对方式可归纳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如问题解决,求助等)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忍耐、退避,幻想等等)两类。应对方式与个体的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密切联系,是应激源作用于人的心理,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中介和桥梁。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是以个体对网络功能的偏好为基础,以在网络空间使用某项功能时间长短为依据,将其主要划分为网络交往偏好、网络游戏偏好、网络信息获得偏好三种类型。网络交往偏好是指个体在网络空间的大部分时间以使用网络的交往功能为主,表现为从事在线聊天或通过网络结识网友的行为倾向;网络游戏偏好是指个体在网络空间的大部分时间以使用网络的娱

4、乐功能为主,表现为从事网络游戏的行为倾向;网络信息获得偏好是指个体在网络空间的大部分时间以使用网络的信息下载与浏览功能为主,表现为从事浏览或下载各种信息或软件的行为倾向。研究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对了解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一步剖析大学生网络使用乃至网络成瘾的深层心理根源,对指导其合理使用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如何通过应对方式的训练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二、研究方法(一)被试按分层随机取样的原则,考虑年级、文理科、性别等方面的平衡,抽取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6所大学的部分大学生作为被试,发

5、放问卷628份,有效问卷565份,回收率90。被试年龄在18岁-24岁之间,平均年龄20.8岁,平均网龄41.58个月,标准差22.55;其中男生242名,女生323名;文科生258名,理科生307名;大一学生129名,大二学生206名,大三学生137名,大四学生93名,共计565名被试。(二)施测材料1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问卷该问卷共计18题,分为三个维度,即信息获得维度、游戏偏好维度、交往偏好维度,主要测量三种网络行为偏好类型,即信息获得型、游戏型、交往型。以测谎题的作答情况作为筛选无效问卷的依据,所有项目均采用李式五点记分法。对该问卷进一步做信、效度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保留特

6、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50;各项目在相应因子中的负荷量为0.65-0.77之间,表明各个项目较好的反映了各因子所要测查的内容;整个问卷同质信度系数为0.73,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整个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说明问卷在跨时间方面的稳定性较好。这都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问卷的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划分网络行为偏好类型的测量工具。2应对方式量表1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该量表用于了解被试对不愉快事件即应激源的应对方式,有六个分量表,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项目组成,共计62题。考虑到本研究不追究个体对每种应对方式有效性的考察

7、,只考察是否使用这种方法以及使用的频繁程度,所以对应对量表的评分方式进行了修订,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五级评分。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出六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61.0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这都表明该问卷的信,效度较好。(三)研究程序问卷施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纸笔测试。在问卷正式施测前,主试向被试宣读统一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然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for windows10.0软件及LISRER8.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三、结果与分析(一)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社会人口学分析上海大学生面对应激源时主要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M=39.87、S

8、D=6.38),依次是合理化(M=31.35、SD=5.18)、求助(M=30.18、SD=4.73)、幻想(M=29.39、SD=5.64)、退避(M=28.92、SD=4.48)、自责(M=27.15、SD=5.35),其中解决问题维度得分非常显著的高于其它维度的得分( P0.05)。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应对方式的选择可能是中性的,不是由性别决定的,可能是个体的个性特点,能力与应激情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年级与大学生应对方式方差齐性检验可知,各变量的P0.05,则方差齐性,即各处理组被试观测值的变异是同质的。由表2可知,幻想的应对方式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

9、则方差齐性。即各处理组被试的观测值的变异是同质的,可以进行方差分析。在问题解决维度得分上,网络行为偏好的三种类型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多重比较可知,游戏型与信息获得型大学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游戏型与交往型大学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游戏型大学生使用问题解决风格的应对方式显著少于其他两种类型。在幻想维度得分上,三种偏好类型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可知,信息获得型与游戏型大学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信息获得型与交往型大学生有显著差异(P0.05),信息获得型大学生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更少使用幻想风格的应对方式。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四个维度

10、得分在三种网络行为偏好类型上无显著差异;但多重比较发现,游戏型与信息获得型大学生的退避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戏型比信息获得型大学生更多使用退避风格的应对方式;游戏型与信息获得型大学生的合理化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游戏型比信息获得型大学生更多使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2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行为偏好相关分析由表5可知,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信息获得偏好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戏偏好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01);求助与交往偏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幻想与信息获得偏好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他应对方式与网络行为偏好无显著相关。四、讨论在应对

11、方式的选择中,信息获得型和交往型大学生更多地指向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游戏型大学生更多地指向消极的应对方式。游戏型大学生比其他两种类型大学生较少地使用解决问题来应对困难情境,且大多是大一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社会化程度以及知识经验比大四学生弱,容易受到网络游戏本身的娱乐性、竞争性、成就感等特点吸引,甚至沉溺于其中。游戏型大学生采用幻想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信息获得型。网络游戏中,玩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投射到选择的角色上,在虚构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以此获得精神或感官的满足。不仅游戏情境画面优美,且对手是虚幻不可见的,下一关或下一个情境是不可知的,幻想多少能补偿这种缺陷。另外,游戏型大学生比信息获得

12、型大学生更多地使用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这说明游戏型大学生在面临困难情境时表现出更多退避和合理化行为,而网络空间的游戏为这种应对风格提供了便利,借助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压力或困惑。在三种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面,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信息获得偏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游戏偏好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从显著性水平看,对游戏偏好的抑制性远远大于对信息获得偏好的促进性。幻想的应对风格对信息获得偏好有一定的抑制性,即信息获得偏好得分越高,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得分就越高,而幻想的应对方式就越少。这说明大学生使用解决问题策略应对困境,则会经常使用网络的信息浏览和下载功能。另外,求助的应对风格对交往偏好有积极的

13、促进作用,这表明大学生进行网络人际互动的最大潜在动机可能是寻求帮助,求助网友 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大多是思想或技术上的困惑,大学生把网络人际互动作为缓解自身压力或困惑的一

14、种手段。五、结论上海大学生六种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幻想、合理化、退缩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级增加呈递减趋势;但问题解决、求助、自责得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信息获得型和交往型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指向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应对方式,如问题解决、求助,而游戏型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指向情绪的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幻想、退避、合理化。信息获得偏好与解决问题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幻想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游戏偏好与问题解决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交往偏好与求助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参考文献1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

15、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

16、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17、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