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688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荣昌县纪委 李书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的新媒体已进入社会各个领域,给反腐倡廉建设提出新的课题。新媒体因其平等、自由、互动、开放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挑战。在信息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适应形势,深入研究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影响,扬长避短,把新媒体反腐作为一项制度创新,积极引导,创新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为“五个重庆”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关键词:新媒体 反腐倡廉 作用 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强调:“网络发展也对我

2、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包括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影响,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工作的规律,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做好网络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贺国强的讲话指出了新媒体的重要意义,对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新媒体,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反腐倡廉新形势:新媒体的影响力及意义(一)新媒体及其影响力。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手机、触摸媒体等,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目前,我国新媒体发展迅速,

3、其中,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手机用户达到7.26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新媒体主要以四种载体对社会舆论产生巨大影响:一是新闻跟帖。门户网站的热门新闻后面,跟帖经常多达数千,甚至上万。二是网络论坛(BBS)。帖文追踪新闻时事,畅所欲言,观点尖锐,网民的访问率高。三是博客、播客、邮件、个人空间。四是QQ群、MSN群等即时通讯群和移动电话短信。新媒体因其信息容量庞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易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压力,“话语权”和“干预力”不断增强,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力量,一种能够影响社会的“软权力”。 (二)新媒体的反腐倡廉意义

4、。在利用新媒体手段防止腐败方面,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经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1999年,韩国在汉城市政府网站开设的“民愿处理在线公开系统”,对防止腐败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为防止公款消费,美国参议院在互联网上公示包括工作人员工资、差旅费和办公费在内的开支,网民可以上网查阅相关信息。部分国家实现了家庭财产申报情况网上即时公开,也显示出强大的防腐威力。实际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作用,接受更广泛人民群众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反腐的发展趋势。有专家在第四届全球反腐论坛指出:“因特网有可能成为医治腐败的一项技术,解决一些严厉的反腐措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

5、平的不断提高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网络监督正逐渐成为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据人民网2009年的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50.6%的网友认为网上监督非常必要。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开通当天就被刷爆,反映了群众对网络举报的心理认同。二、反腐倡廉新考验:机遇携挑战同行新媒体因其平等、自由、互动、开放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新媒体是双刃剑,利弊共存,机遇携挑战同行。(一)新媒体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机遇一是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网络是“

6、通往中南海最近的窗口”,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每年“两会”召开期间,网民通过“E两会”,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国是。据今年人民日报一项关于“人大代表看新兴媒体”的针对性调查显示,在超过九成受访代表的生活中,新兴媒体已经占据“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地位,超过九成代表认为“新兴媒体让自己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不少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手机等方式了解民情、听取民声、汇集民智。二是加强舆论监督,有效查处腐败。网络监督一般都是互联网上先曝光,然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最终引起官方的重视,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网络监督已经跨越了单纯的自发性行为阶段,

7、初步了官方与民间力量互动的局面,增强了监督的威力。如“天价香烟”、“日记局长”等网络事件发生后,纪检监察机关迅速介入,很快查明了“舆论焦点人”的腐败问题。三促进官员自觉,规范权力运行。网络监督不仅是对当事者的警戒,也是对官员最生动、最直接的教育。一起起滥用职权的事件被曝光,一个个问题官员在网络监督下被拉下马后,更多的官员心存畏惧,感觉到了被放大镜集体俯视的压力,亦有助于整肃“官风”。据人民论坛杂志做的问卷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二)新媒体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挑战一是信息传播方式改变,官方的话语权受到挑战。在传统媒体中,要通过审核把关等方式,对信息进行过

8、滤和筛选。这种由自上而下、由官到民的传播方式,官方处于信息的主导地位,广大群众只是被动接受信息。但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官方与群众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等地位正在发生变化。群众可以不通过官方的渠道,而是通过新媒体快速地获得大量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随时发布信息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一些重大事件中的网民“声音”往往盖过官方“声音”,更容易影响人们的思想。二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宣传教育的引导力受到挑战。新媒体的发展,拉近了个体与世界的距离,人们视野更加宽广,思维更加开阔,各种观点的交流、交锋、交错,人的主体意识更加觉醒、社会思想更加活跃、价值观更趋多元化。以开大会、读文件、听党课等传统教育形式的的

9、吸引力和影响力减弱,必须努力探索适应信息时代的宣传教育方式。同时,“网络群体事件”以及对官员腐败及道德作风问题的“网络炒作”往往引起强大的负面舆论场,亟待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正面引导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三是新媒体反腐冷热不均,反腐败方式受到挑战。中央纪委一直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反腐,但网络舆论让一些官员“恐惧”,出于本能的自我防卫,现在不少地方的做法是一有问题就屏蔽。被称为“中国网络反腐第一人”的杨平在当地掀起一阵网络反腐风暴之后很快被调离了株洲市纪委书记的岗位,株洲市网络反腐随后陷入困境。少数网络举报人被官方抓捕、拘禁。前些年发生的“彭水诗案”,发短信的秦中飞也因“诽谤罪”被逮捕

10、。这些事实说明,新媒体反腐方式并没有得到一些地方的认同,也遭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同时,新媒体信息来源复杂、真伪难辨,难免出现信息不实、诽谤、诬告、侵犯个人隐私等情况发生,受到质疑和反对。有的群众过分倚重网络监督的作用,对常规的、正常渠道的信访举报渠道不信任。对新媒体反腐如何规范和有效引导,扬长避短,考验着反腐败斗争的能力。三、反腐倡廉新课题:加快建立新媒体反腐的新机制新媒体已成为网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举报腐败的重要手段。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适应形势、扬长避短、顺势而为,把新媒体反腐作为一项制度创新,积极引导,创新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为“五个重庆”建设提

11、供坚持保障。(一)树立科学的意识和理念。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互联网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时代,要把运用新媒体的水平当作衡量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的一个重要参照。纪检监察干部除了读书、看报、看电视之外,还要养成经常上网的习惯。要改变对新媒体的不适应,辩证看待新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作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政治生活,善于把新媒体当作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平台。(二)探索新的宣传教育模式。注重根据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习惯和心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构筑的数字化平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吸引力。一要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强化开放、

12、互动的教育方式,借力于QQ、MSN、BBS、博客、手机短信、手机视频、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传播手段,加强对官员的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二要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建议以全市纪检监察公众信息网为门户网站,区县纪检监察网站为子网站,建立模式统一的反腐倡廉网站。提高网站的质量和水平,把反腐倡廉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廉政文化宣传平台、官方网上监督举报中心、权威网络舆情反馈中心。三要增强舆论的导向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谁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谁就把握了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因此在反腐倡廉重大事件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第一时间发布明晰的信息,及时回应网络舆论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

13、创新宣传形式。如制作一批能够吸引人、教育人的廉政动漫精品,建立网上教育系统,建立网上廉政阅览室,开发适合手机传播的微型廉政课堂和宣教载体。(三)制定新媒体监督管理办法。虽然新媒体监督存在个别失范、失真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排斥和抵制新媒体监督。充分认识新媒体反腐的重要作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让其作为反腐败的有益补充。制定新媒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三个原则:一是保护举报人原则,对实事求是反映问题的网民进行保护。二是实行新媒体监督追责原则,对新媒体举报人进行恶意压制、打击、报复要予以进行惩处。同时,对举报内容严重失实而对被举报人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予以处理。三是及时处置原则,把

14、网上监管与网下查处结合起来,把网络监督与传统监督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威慑力。特别对重大网络曝光事件,要迅速查处,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加强对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要善于从网络舆情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防范。(四)有效发挥新媒体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一是推进网络问政。强化网络问政这种新的执政理念,对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实行网络问政,听取网民建议,让官员决策更科学、民主,减少其中的腐败和失职、渎职行为。二是推进各项公开。利用新媒体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和办事公开,将党政机关的职权、办事程序、政策制定、执行结果均展示在“网络”中,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权力滥用。探索官员重大事项网上申报制度,探

15、索将官员网上任前公示从政务网、党政网扩大到大众门户网络等。三是引导官员适应舆论监督。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是各级官员必须面对的新形势。要引导官员必须承受从不适应到适应转变中的“阵痛”,完成从“抵制”到“顺从”的转变,促进各级官员敬畏网络、敬畏舆论,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从政道德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媒体处于思想交锋舆论斗争的第一线,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着重培养四方面的人才:一是建立现代化的快速反应队伍,监督舆情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二是加强反腐倡廉网评员队伍建设,特别要培养一批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让主流声音压倒偏见。三是培养一批网络沟通人才。强化对网络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理性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与网民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实行实名上网,从被动回应到公开互动,针对网友的质疑,以实名方式进行直接和及时的解释与沟通。四是培养一批反腐倡廉网络新闻发言人。由市纪委统一安排,定期通报广大网民关注的反腐败工作热点问题的处理和进展情况,就网民在公共网络上公开举报的本市内涉嫌腐败问题的调查情况进行公开答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