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707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摘要:当前,我国正面临老年社会的挑战,老年人口比重日益增加。随着“421”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堪负重,功能逐步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一个有力的支撑与有益的补充。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会养老资源,给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对于多元化的推动养老事业,对于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各个城市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我国各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问题。本文以苏州的社区养老

2、服务发展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ging society ,whats mo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is increasing rapidly. With the changes in “four two one ”family structure,traditional mode of family pension can not bear the burden and it

3、s function is gradually weakening.In this cas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are service system is a powerful support and useful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one. Community care service is based on community and integrates social endowment of resources to the elderly to provide free or low compensat

4、ion services .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ause in a wide range and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Our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ause of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so that it is flourishing in our cities. However, we must s

5、ee clearly,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is not long, there are problems of different degrees in each urban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we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problems it faced with and give some relevant s

6、uggestions.一、 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是指一定社会中,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简言之,是指老龄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定量标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比重超过7%,那么该社会就可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目前面临老年社会的严峻挑战,老龄化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和趋势。一是老年人口总量大。截至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二是老年人口

7、增长速度快。美国有关统计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的时间分别为:法国115年,瑞典85年,美国66年,而我国预计只需25年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2%的速度攀升,“银发浪潮”不可逆转,按照这个速度,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左右,届时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沈瑞英、胡晓林:浅析中国城镇养老模式,前沿,2009年第1期。三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社会在进入老年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时就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8、四是高龄化明显。我国目前8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年以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将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10年将达到1700万,成为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年龄组。 除此之外,我国老龄化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尤其集中于大中城市。笔者所在的苏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苏州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0%,而且老龄人口每年以0.3%-0.4%的速度增长。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要的家庭结构以及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和丁克家庭的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又因受到经济条件和老人养老观念的制约,也很难实现预期

9、的养老目标。为应对严峻的养老形势,苏州于2004年提出了“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即每个街道设立一个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一个养老服务站,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方位覆盖。“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服务中心为抓手,以服务站为辐射范围,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不仅使老年人在不离开家庭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相关服务,而且保障老年人仍然拥有熟悉的环境与人际关系。可以说,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益补充和支持,应成为我国城市今后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二、 研究现状和问

10、题提出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不少学者对社区养老进行研究。国外关于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先发展机构养老,在发展机构养老的过程中发现机构养老的不足,进而探索一种新的、人性化、能使老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养老模式,也就是社区照顾模式。关于社区照顾的研究主要是从社区照顾必要性、内涵和社区照顾实务等视角进行的研究。社区照顾必要性视角的研究,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有的学者认为,在家庭结构不再胜任老年照顾任务时,“社区应成为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可靠去处”。 Rhonda J.V.Montgomery,Edgar F.Borgatta and M

11、arie L.Borgatta,2000.社区照顾内涵视角的研究,亚当帕菲(Adam Pavey& Demi Pstsios,1999)将社区照顾分为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非正式照顾是指来自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的照顾;正式照顾是指来自私营部门、志愿者、慈善机构和团体的照顾。 Adam Pavey&DemiPstsios, Formal and Informal Community Care to OlderAdul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Issues,Vol 20(3)

12、Fall1999.巴利(M.Bayley)将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分为“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和“由社区照顾”(Cared by the Community)两种模式。社区照顾实务视角的研究,皮勒玛(Pillemer,1989)对家务助理服务(home help services)进行了研究,认为家务助理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并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莫罗(Moroney,1998)对成人日间照顾(adultdailycare)的研究表明,成人日间照顾为身体或精神受损或者二者兼有的人提供一种安全、支持性和治疗性的日间照顾

13、。自20世纪80年代起,民政部在全国倡导社区服务,这为开展社区养老奠定了基础,学术界也对发展社区养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社区养老定义视角的研究,张文范认为“所谓社区养老,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总称,就是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合成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自立能力的、最切实可行的和最有效率的养老保障体系,要建立一个最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养老模式。” 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1998年6月06日,在全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笔者认为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为老

14、年人提供的多方位、综合化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内容视角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上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即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三个基本方面,只是目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机构养老、甚至社区养老基本上是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在精神安慰方面做得普遍不够。社区养老必要性和可行性视角的研究,主要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核心家庭增加,而青年人的生存竞争加剧,妇女就业率提高,特别对“421 家庭”,他们感到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经历照顾老人,造成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赵立新,2004)。许爱花认为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自己长期生活过的社区养老,熟悉的环境能

15、帮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许爱花,2005)。社区养老存在的难题和对策视角的研究,杨春华、王金元等指出了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人力资源缺乏、社会化不足等。彭希哲等提出了构建社会、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体系的设想。他认为应该大力开发社区功能,使社区成为解决老年问题的中坚力量。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大多从理论着手,侧重于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针对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苏州市社区养老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其中一、两个部分,缺乏全面性、概括性的研究。因此笔者在实地调研、大量收集分析一手资料

16、的基础上,基于比较的视角,对苏州特有的“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模式进行探索。笔者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老年人和社区(包括社区资本和社区工作者),分别从其认知和意愿两方面着手,通过主观需要和客观现状的对比,探索养老需求和供给、人力资源配置和社区资源整合几大难题,从而实现“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三、 研究方法(一)研究总体本次调研选取苏州市平江区为实地调研基地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平江区是苏州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区总人口的23.14%。因此,平江区的养老形势与其他城区相比更为严峻,其问题更具代表性,对策也更具针对性。二是平江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具有特色,如:娄

17、江邻里联络中心的社区托老所、平江路街道银龄关爱中心的配餐制度等,具有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此次研究的样本是苏州市平江区年满50周岁的老年人和平江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我们随机抽取了 6个街道的若干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作为取样地点,分别是桃花坞街道、观前街道、娄门街道、北寺塔街道、金门街道和苏锦街道。(二) 资料收集本次调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调查过程中采取了访谈法、问卷法和文献法。深入访谈法:实践准备过程中,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设计了针对社区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通过开展座谈会和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调研中,在铁道社区、娄江邻里联络站、银龄关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18、桃花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平江区民政局开展了座谈会,访谈了社区老人20名,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各8名。问卷法:主要分为两份问卷,问卷主体分别为社区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内容涉及老年人和社区的各种资本,包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区资本和资金资本等。文献法: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各类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收集。一是实践前期准备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通过查阅著作、期刊、报纸等搜集到了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大量资料;二是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收集到近5万字各类文献和相关养老政策和总结报告性文件资料。(三)样本基本情况问卷共计发放800份,实际回收755份,有效问卷684 份,有效问卷率为90.

19、6% 。在所有有效问卷中,其中男性共计386名,占总体56.4%,女性共计298名,占总体43.6%,50-59岁老人占总体14.9%,60-69岁老人占总体41%,70-79岁老人占总体34.9%,80-89岁老人占总体7.7%,90岁以上老人占总体1.5%。若将年龄性别交叉分析如下表:表一:性别* 年龄交叉制表计数年龄合计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以上性别男48173129333386女54107110207298合计1022802395310684(四) 资料分析方法此次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值分析、频数

20、分析、单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通过社区资源供给和老人养老需求之间的比较,探索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社区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寻找优化苏州“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四、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几大问题苏州目前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2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现出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等趋势。为应对严峻的养老形势,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除了加强机构养老以外,苏州政府还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确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多层次与宽领域的服务覆盖,旨在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在实地调研

21、的基础上,缕析出其中的几大主要问题。1、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年龄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社会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50-59岁计数8974年龄中的百分比87.3%72.5%60-69岁计数252187年龄中的百分比90.0%66.8%70-79岁计数190141年龄中的百分比79.5%59%80-89岁计数3334年龄中的百分比62.3%64.2%合计计数564436年龄中的百分比82.5%63.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活照料,他们对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社会参与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日趋迫切,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高层次的趋势。从

22、表二中,可以看出,老人的社区参与意愿和权利意识非常强,分别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82.5%和63.7%,其中50-59岁和60-69岁年龄段的老人参与意愿和权利意识更为强烈,而且这些老人正是未来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群体,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此高度关注,必须强化相关的服务,以满足老人需要。与此同时,老年人身体状况如何也决定着养老服务的重点。数据分析显示,只有13.7%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差或者较差,可以推知,目前多数身体健壮的老年人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琐事,社区养老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不应成为服务重点。又由T检验可知,双侧的sig 值0.000.05,故而认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老年

23、人的健康状况呈现恶化趋势(见表三)。进一步表明,虽然目前生活照料不是服务重点,但随着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的恶化,这项服务仍旧不可忽视。目前在苏州,绝大多数社区仍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服务重点,未能普遍地落实高层次的服务,服务单一而且层次偏低。当然,也有一些社区能够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但相关服务却很少有人“买单”,社区养老服务与老年人需求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供需矛盾。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大约有三:其一,一些社区缺乏对老年人需求的动态管理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上,确实没有意识到老年人的需求正由低层次、单一化向高层次、多样化过渡,因此服务还是仅仅停留在老年人的温饱照料上,忽视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注

24、。其二,少数社区已经意识到老年人需求的变化,也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想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但囿于资金、政策、场地等现实条件,制约了服务的落实和完善。其三,有些老年人知道社区提供的高层次服务,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或者服务收费高等原因,难以支付这些服务。如何在满足老年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让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实惠的高层次服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平衡,是我们今后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表二:各年龄层老人的参与意愿和权利意识交叉表表三:老年人健康变化状况单个样本T检验表 检验值 = 基本不变 tdfSig.(双侧)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健康状况变化8.807683.000.410

25、.32.502、匮乏的人力资源与庞大的老年群体需求之间存在着“缺口”社区养老服务是一个体系工程,其人力资源包括直接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社区养老的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群体等。目前在苏州,相对大量的老年人口以及衍生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极度匮乏。在社区基层,社区养老的管理人员一般一个社区只有一人,而且大多数还是兼数职于一身。由于社区工作量大,大多数时候,他们还得从事许多“分外之事”。直接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目前也极少有专职性质的,基本上属于家政范畴。社会工作者的人数也比较少,而且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在我们抽样的25个社区中仅有10名工作人员取得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另外,在

26、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目前急需营养员、护理照料员等。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不完备,缺乏体系,结构单一,督导机制也几乎没有。这种现状不仅影响到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到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人力资源数量与是质量是社区养老服务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基础支撑。从长远来看,不仅苏州,整个中国老年人口由于基数大,再加上高速持续的增长率,必然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匮乏的人力资源与庞大的老年群体需求之间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加入到养老事业中,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表四:社区服务缺少的人员类型 多重响应分析响应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社区服务缺

27、少的人员类型a照料人员1416.1%53.8%护理人员1112.6%42.3%营养师1719.5%65.4%护理指导员1314.9%50.0%全科医生1213.8%46.2%小时工1112.6%42.3%志愿者910.3%34.6%总计87100.0%334.6%a. 值为 1 时制表的二分组。b. 百分比和总计以响应为基础为应对人员的匮乏,苏州政府引入中介组织参与养老服务,试图缓解“人力荒”,这种作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资源危机,但从长远来看,仍只是杯水车薪。一方面,这些中介人员是以四五十岁为主的下岗再就业职工或者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文化层次低,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28、有限,大多只能提供低层次的服务,如洗衣、做饭、陪同就医等。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越来越重视高级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的重点也会向高层次的服务转变,这些人员将难以适应变化趋势,无法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换句话说,即使中介组织的介入暂时缓解了人力资源数量问题,也难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还看到了另外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社区存在大量人力资源流失现象。很多年轻的社会工作者认为毕业后到基层从事社区养老工作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或者只把这项工作当作“跳板”,“弥补”基层工作的经验,一旦机会成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脱离社区。这些人很难在社区“扎根”

29、,更加剧了“人力资源荒”。3、社区自身具有很大潜力与社区能动性受到限制之间形成反差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社区位于区街道社区三级体系的最末端,其主要职能是配合街道负责养老服务的落实,担当养老服务的载体。尽管处于最末端,在三级体系中,社区却是最有潜力的一级,因为社区关乎人们的生活,最贴进老年人,具有正式机构所没有的灵活性;另外社区有着大量的社会资本,它不仅是个生活场所,而且是生活家园,在精神慰籍方面有着其他主体无法替代的优势,而这恰恰是养老服务最需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社区有着种种优势,但在现实中,社区能动性往往受到忽略,优势难以发挥,表现在:其一,社区自治被虚化。我国法律规定,社区

30、是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自治组织,但实际上,当前大多数社区已经沦为行政管理任务的“腿”,社区(居委会)负责大量的计生、治安、劳保等工作,“上有千根线,下有一根针”,大量的“线”都要从社区这根“针”穿过,社区疲于应付各种事务,在真正自治的养老环节,难以投入大量精力。其二,社会资本被忽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发展,但是在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方面,尤其是发挥社会资本作用方面,显然有许多不足。从图一中可以看出,社区与其他社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大多表现为关系一般甚至没有联系,社区养老服务基本上依靠政府推动,社区的主体性与社会资本的作用被大大忽略。这样一方面,政府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

31、“焦头烂额”,另一方面,社区大量的社会资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资源没能实现优化配置。其三,社区之间的耦合被割裂。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社区在“软件”资源方面有优势,有的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优势,如果创造条件让社区之间相互合作,把各个社区资源整合起来,既有利于社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1+12的效应,也有利于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但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以及合理的考核机制,社区之间在养老服务中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状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五、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针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应从规划、管理、人力

32、资源等各个层面着手,不断改进与推进相关工作,具体而言,建议如下:1、 做好规划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区养老服务事业也是如此。在相关调查中,我们感觉,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目前基本上处在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相关服务工作总是被实践发展“牵着鼻子走”,还缺乏一种总体性以及前瞻性的规划,主动地引导工作的开展。为此有以下建议:其一,有必要对社区的养老资源(包括现实的以及潜在的资源)做一系统调查,为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二,有必要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做一系统调查,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与配置资源,尤其需要对未来老年人(5060岁的老年人)的需求做一系统调查,以便未雨绸缪地做好准备工作。当

33、前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滞后于现实发展,如果不做好前瞻性工作,未来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使工作更加被动。其三,对如何耦合社区资源做一系统性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与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以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资源浪费。2、以信息化为基础进行动态管理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使老年人得到满意的服务,把握老年人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实行动态管理,十分关键。在这方面,苏州沧浪区的“居家乐”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居家乐”以中国电信通讯技术为硬件支撑,以“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为技术支撑,实现对老年人需求的动态管理。整个需求管理基于两种数据: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是由养老服务需求的历史调查资料、

34、政府团购服务内容等组成的历史数据。动态数据是通过对老年人定期与不定期的走访收集到的服务信息;老年人主动来电寻求帮助的服务信息;系统对静态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生成的服务信息等。当然,动态数据经过积累沉淀也会转化为静态数据。总体而言,这一模式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预测计划功能。系统依据历史数据库预测服务需求,主动关怀老年人,征询服务内容;二是全程记录功能。系统自动记录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服务对象、内容、时间、结果、回访等一系列数据;三是监控管理功能。系统依据服务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服务人员、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与技能进行考评;四是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可根据服务客户、服务项目、服务人员、服务商等不同主题,进行

35、智能分析并自动形成种类表。五是深度开发功能。系统经过阶段性运行,对老年人的分类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处理,自动形成新的共性服务项目,促进养老服务系统的深度开发。上述基本功能有效地保证了养老运行主体能够主动获取养老服务需求、快速编制养老服务计划、及时组织养老服务活动、有效进行养老服务监控以及精细实施养老服务管理。“居家乐”养老模式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在网络化与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相关技术进步,把技术成果运用到养老服务管理环节中,实现智能化管理,更好地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3、挖掘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是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缺乏良好的人力资源,社区养老服

36、务就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再好的理念和服务也难以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人力不足、水平不高,会影响服务项目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现状,建议如下:其一,提升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议将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组织起来进行专门的培训(由于工作性质,可以轮流培训),教授养老专业技能和知识。具体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以街道为单位邀请相关专家与护理师,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办讲座,讲解相关的理论和实务技巧。授课内容应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加强实用性。例如可以结合新时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等内

37、容进行培训,强调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法律咨询等高层次需求服务,给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充电”,提升他们的服务档次;还可以深入浅出的以身边事件为例,系统地讲授处理老年问题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二是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本社区的资源,组织有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开展“一带一”计划。开始时,可以由有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带领年轻的养老服务工作者一起开展养老服务相关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传授工作经验,使他们掌握第一手宝贵财富。接下来,有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可以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纠正偏差,不断改进和完善年轻的养老服务工作者的相关工作。这种街道和社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38、,一方面有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人员的“推优带新”,形成激励效应,在和谐的竞争氛围中实现专业化服务。其二,尝试“以老助老”。老年人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做好养老工作,在充分吸收“外援”力量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老年人自身潜力,发挥他们的互助与自养精神。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较之于其他群体,老年人之间更易于交流和互动,相互间更易于理解,产生同感。因此我们可以因势利导,让年轻的老年人帮助年长的老年人,让富裕的老年人帮助贫穷的老年人,让身体好的老年人帮助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年人,这有着一举两得的效应:一方面,可以弥补养老人力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提供社会参

39、与机会,使部分老年人老有所为。那么如何有效地实现老年人互助呢?我们可以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养老时间储蓄”。 所谓“养老时间储蓄”就是指建立一个像“时间银行”一样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记录人们免费给老年人服务的时间,报酬以时间计算,并不支付现金。这些储存起来的时间,在以后可以换取对等的服务时间。这种作法就是用现在的服务时间兑换以后接受服务的时间,既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急需帮助而无现金支付能力的问题,也调动了年轻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积极性,缓解了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受国外影响,我国一些地区如上海虹口区已经进行试点,取得一些成效。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完善相关的机制,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养老时间储蓄”:首

40、先,必须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实现全市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系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避免因地点变迁带来无效服务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服务信息与身份证信息挂钩,采用打卡制,做到服务与人一一对应,既方便人员的自由流动,又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其次,必须解决服务的计算性问题。如果只按时间计算,有些人可能会只关注时间而忽视服务质量,不仅未能给老年人提供切实服务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建议将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二者统一起来,采用星级评判制度,以老年人的评价结合服务时间折算为最后的抵用时间。再次,必须完善信用体制建设,实现透明化管理,杜绝弄虚作假现象。4、强化社区养老服务人力培养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

41、源建设必须双管齐下既注重现有力量的发展,又注重后备力量的储蓄,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规模化、多样化和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在当前,仅仅依靠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强化社区养老服务人力培养体系,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其一,培养一支具备现代社区养老服务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化队伍,走一条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首先,必须加大养老服务人才与社工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在有条件的职业学院设立养老服务专业,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和专科院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由于专业化教育周期长,内容系统,学生可以学到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其次,强化基层的激励保障机制,吸

42、引养老服务人才与社会工作者下基层并“扎根”基层。优秀的人才培养好了,如果由于机制问题招不来与留不下,都将造成人才的浪费。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政府应多给社区一些政策倾向,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养老服务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以及待遇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使他们留得住,流得动,扎得下。当然,也可以结合当前的机构改革,探索给予相关从业人员以事业编制,以使更多的人才“扎根”基层。从长远来看,培养并留住养老服务人才以及大批社会工作者,无疑是解决养老人员专业化、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当然这是一项长久的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展开。其二,打造一支

43、制度化、常规化与规范化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专业人员的培养又是一个远期战略,因此目前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志愿者的力量,适时地弥补空缺,维持平衡。笔者所在的苏州,志愿服务力量相对丰富,也经常组织一些助老活动,但在服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由于志愿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分工,因此出现同一天有很多志愿者服务一个社区,而有的社区却始终无人问津的现象。再例如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一些志愿者出现“外行帮忙、越帮越忙”的现象。为此我们建议: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机构对苏州志愿服务者进行统筹管理,统一分配,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服务的均衡化与普及化。其次,应依托各种基

44、地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坚持阶段性培训和长期性培训相结合,提高志愿者素质,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再次,倡导以政府拨款、企业和社会赞助、个人捐赠等募集资金的方式,设立养老志愿基金,为养老服务事业的公益化打下良好的基础。5、实现政府与社区合理分工社区养老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是某一级、某一地政府的“单边行动”,而应是多方主体“双向互动”的过程。政府作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应避免“单边行动”,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全面参与,合理分工,共同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尤其要与社区合理分工,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顺利进行。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政府应该扮演好主导者、扶持者以及协调者角色。首先,政

45、府必须做好主导工作。从世界范围看,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必须立足于整个城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应在全局上把握社区养老服务的职能、作用范围和总体框架,在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估、养老服务供给状况的监督与管理等领域发挥主体作用。其次,政府必须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各方面的扶持工作,包括资金扶持,如财政拨款、活动经费、提供社区服务补贴和奖励等,以保证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资金充足。此外,扶持工作也包括政策扶持,如对社区养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及给予从业人员激励与福利等。再次,政府应做好协调工作。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费用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为了保障社区养老事业的可持

46、续发展,政府必须吸引、鼓励、倡导多种力量的加盟,如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协调各方关系,创造和谐的竞争局面。在政府宏观统筹的基础上,我们也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能动作用。社区拥有雄厚的地理优势和社会支持系统。地理优势一方面包括居民生活小区内的自然资源和卫生环境等,另一方面也包含社区的外延资源,例如社区附近的运动广场和公园等。老年人手脚不灵活,活动范围有限,这些设施都给老年人提供了天然便利,都是社区开展老年活动以及实施养老服务的宝贵资源。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人、家庭、邻居和老年人委员会等自治组织,这些非正式支持系统也给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能够部分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难,有利于缓解正式机构的养老压力。因

47、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社区的资源潜力,发挥它的能动性,与政府以及社区养老正式组织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的能动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给予社区一定的财政支持,实现社区财权与事权的平衡,另一方面,需要摆正政府与社区的关系,真正实现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应避免社区(居委会)因忙于街道的任务而无暇顾及老年人的需要,使社区(居委会)能够切实发挥群众与政府的纽带作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6、加强政策引导养老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公益性与微利性特征。尽管不少领域实现市场化运营,但政府必须给予政策引导与必要扶持,否则难以为继,无论居

48、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是如此。从世界范围看,对于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市场运作,政府一般都给予政策支持。如在贷款方面大行方便,或者免收土地出让金以及减免税费等,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养老事业按照“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运行,走产业化道路。苏州高度重视养老事业,苏州政府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并对社会资金开设养老机构以及推进养老服务,给予一定补贴以及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这种支持对养老服务以及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与严峻的养老形势比较,这种扶持力度还远远不足,资金投入养老事业中获利远远小于其他领域,为此建议如下:其一,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事业,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其二,进一步优化供给方式。为了保障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享受服务,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供给方式。政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