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不停扩招,院校学生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学生考试过级率低,实际应用能力更差。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入手,对高职院校英语
2、教学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促使高职英语教学健康稳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用能力。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学生目前,高职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英语也被大多数高职院校列入必修课。大部分学生也看到英语在未来工作和事业中的重要性,学习上也非常主动,我们对此感到欣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众所周知,高职院校采用“宽进严出”的招生策略,部分学生在高中等同等学历学校学习时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或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学习方法,无法提升学习成绩。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综合水平是比较低
3、的,特别是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个体差异极大。2.缺乏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应用环境在我国,有一些学习、使用英语的环境,但学生却难以接触,比如,外企、外贸、外交等活动场所;再者,平时使用英语的人数和场合也不多,很多学生偏激地认为,学了也没地方用,因此,更不爱学习英语了;又或者,学了没有地方实践,太久没用,也忘光了。3.教学模式存在缺陷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老师与领导都承认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缺陷,开始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基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习惯以及学校的某些评价标准等诸多原因,许多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上仍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这无疑给学生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另外,许多老师目前仍采用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方
4、法,唯一不同的是用多媒体手段代替了粉笔罢了,教学效果又岂能有多大的改善呢?4.教材单一、杂乱,或过于强调“实用”,缺乏专业特点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内容、方法的知识载体。但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或自考教材或由教师自编讲义,或是使用与学生实际水平,所学专业完全不配套的教材,导致了学生们学习困难,应用更难的尴尬窘境。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直接从高中、中专直接进入到学校的,他们在升学阶段时强调知识的吸入,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实用认知,以至于他们在高职就读期间就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怎样去适应现在的英语教学而无所适从。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实用”的
5、呼声可谓此起彼伏,因此,现在的高职院校开始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全盘英化,有的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套用国外的教材教法,完全忽略了语言环境这一客观事实,超过了实用的“度”,或者没有把握好“实用”的方向,与所学专业脱节。我们的学生是在中文的环境下学英文的,而所谓的“实用”都是些英语地区的,像购物、度假、打电话、旅游,等等。这让学生有种学无所用的感觉,更别说通过实践保持记忆了。5.师资队伍有待加强为了解决“实用”这一矛盾,有些高职院校试图体现实用的职业特点,生搬硬套该职业的英文文献来组合教材,而一般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对该职业缺乏研究,缺乏专业背景,讲授专业英语的难度较大,只能生硬地进行翻译,
6、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及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师教起来难,学生学习也难。从而突现出高职院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只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学历结构的优化,却忽视了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教师队伍只注重书本理论,对“双师型”的英语师资要求认识不足;另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太低,不求进取,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再者,学校的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需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再只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也不再是中学英语与高校英语的延伸和复制,真正达到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权作“抛砖引玉”:1.提高办学质量,端正教学态度现在生源的好坏直接
7、影响院校的收入,因此,相当一些院校只重视生源而忽略了办学质量,或者只注重学校的外表,而忽略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和内在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整体水平的下降,因此,提高办学质量,端正教学态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2.创造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创造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对于从小在汉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环境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创造和争取。以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要创造和赢得这样的学习环境并不难,我们现在有英语网站、英语广播、电视、电影、歌曲,还有英语演讲、各类英语新闻,等等,都能让我们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如果学生能长期坚持利用这些便利的资源,并且主动、大胆地去创造环境,让理论与实
8、践相结合,那么在应用上,他们就会越来越娴熟。学校是教育的载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更是应该。因此,学校还应该通过开展和组织各种积极、有益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比赛、英文歌曲大赛等,进一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及主动性,并养成习惯,这样学习的效果将会非常显著。3.改善英语教学模式目前,社会用人的现状使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有调查表明,有75%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把英语当作一门技能来学习,就是为了目前和将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培养方向,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有机
9、地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不断地强化英语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并尽可能地为学生联系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学以致用。4.因材施教,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怎样去突破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尴尬处境,笔者认为,学校应主张“因材施教,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需求以及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有梯度地为学生开发校本教材,这样即能体现职业特点,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另外,学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队伍
10、管理的相关条例,有利于优化师资结构;最后,学校应给教师提供再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总而言之,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教师必须把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参考文献:1李雪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J.2005,(7).2赵雨,吕永强.西北地区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2).3刘兴华,伍永飞. 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7,(43). 4梁悦.浅议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11、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0,(4).(作者单位:陕西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
12、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13、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
14、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